忠信并不只是为达官贵人所特有的德性品格。《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人群之中,具备忠信之美好资质的人是非常多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因为不能持之以恒地好学
孔子说: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p59)忠信之德为春秋人所常用(p341),忠信虽连为一词,但却是两个范畴:是指忠于君主和社稷(p343),是一种重要的之德,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之德,之德是与人际的直接关系的规范相
而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似乎是充满自信的,他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休闲阅读新收到人民大学出版社赠书《国学经典——庄子解读》,系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所作。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耳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十户人家,必然能找到像我这样忠厚老实的人,但难以找到像我这样好学的人。”这就是孔子的好学,让我感悟到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试教育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考个好学校,有个好工作,但是学习就结束了吗?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仅就这一点而言,复旦中文也还是有一点儒者精神的。据说每所大学的学生都有每所大学特有的气象,就像“创造社”作家都有“创造气”,打个喷嚏都…
当年我的一篇论文,编辑前后送了四个审稿人。当年太嫩了,论文最终被据稿。据稿后,打入另册,再也没投过别的杂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回复sobereva3万帖子99威望3万eV积分73803管理员...
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博古通今,不但要了解过去,还要知晓现实。他称自己无非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66而已。他曾经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忠信并不只是为达官贵人所特有的德性品格。《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人群之中,具备忠信之美好资质的人是非常多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因为不能持之以恒地好学
孔子说: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p59)忠信之德为春秋人所常用(p341),忠信虽连为一词,但却是两个范畴:是指忠于君主和社稷(p343),是一种重要的之德,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之德,之德是与人际的直接关系的规范相
而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似乎是充满自信的,他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休闲阅读新收到人民大学出版社赠书《国学经典——庄子解读》,系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所作。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耳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十户人家,必然能找到像我这样忠厚老实的人,但难以找到像我这样好学的人。”这就是孔子的好学,让我感悟到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试教育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考个好学校,有个好工作,但是学习就结束了吗?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仅就这一点而言,复旦中文也还是有一点儒者精神的。据说每所大学的学生都有每所大学特有的气象,就像“创造社”作家都有“创造气”,打个喷嚏都…
当年我的一篇论文,编辑前后送了四个审稿人。当年太嫩了,论文最终被据稿。据稿后,打入另册,再也没投过别的杂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回复sobereva3万帖子99威望3万eV积分73803管理员...
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博古通今,不但要了解过去,还要知晓现实。他称自己无非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66而已。他曾经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