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蜀刻《唐六十家集》版本考辨-宋代四川刊刻过一批唐人集,称为《唐六十家集》,在雕版印刷史及唐人诗文集保存流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后世不仅对其刊刻情况不明,甚至版式都无定论。实际上,《唐六...
论文摘要:谢枋得生前杂著诗文六十四卷,称为《叠山集》。由于屡经战乱,散佚严重,存者无几。至明代由枋得同乡黄溥采集遗佚,成十六卷本,于景泰五年(1454)首次刊刻,后代刊刻之各种版本均由此本增删而成。
前不久网上流行找语文教材上的错:一些人是真的有疑问;一些人是搞新闻蹭流量博眼球;一些是中学生、非专业人士及部分专业学生读了某一本书以为有了大发现。此类不好评判,但其认真求知的精神可取。…
古书版本学概论_李致忠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_潘树广古典目录学_来新夏古籍版本学_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概论_严佐之古籍版本知识500问_李致忠史部要籍解题_王树民敦煌学概论_姜亮夫文史工具书手册_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词典_祝鸿熹、洪湛侯
满蒙二诗家递藏的明版骆宾王文集.乔纳森先生最近在微信上传给我一张图,说是广东崇正2016秋季拍卖会要上拍的东西。.一看之下,原来是明末高僧密云圆悟(1566—1642)的《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崇祯时所刻《嘉兴藏》版,十卷四册全,品相极佳。.马上有...
知乎干货文章推荐:在家使用中国知网免费下载论文的方法如何快速写好一篇毕业论文?论文查重如何做到查重率6%以下?[1]林晓玲.现代词汇学角度下的网络英语新词汇特点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2):87-89.…
关于石达开诗“扬鞭慷慨莅中原”的个人观点兼驳陶短房写在前面:本人只是个半瓶子醋,不想自吹自擂也不想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但看了陶的《这个天国不太平》之后,我深感某些人诗词方面可能比我还半…
版本,只限于电脑屏上阅读,未查得出版年月,应也是早期的版本。1934年,唐圭璋教授编《词话丛编》,其中辑印《白雨斋词话》八卷本。以上各版本虽起源于光绪木刻本,但仅刊印“词话”八卷全文,对木刻本附刻的《白雨斋诗词存》均未继续刊录发行。
因此本文对李善《文选注》中所引齐、鲁、韩三家《诗》进行了考论,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李善《文选注》引文的研究现状,并说明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本文所使用的《文选》版本;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主题:浅谈诗词诵赏主要内容:我国向来就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几千年来中国人是吟、唱着诗走过来的,诗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地位,也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响应国家重拾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号召,为拓展同学们的知识...
宋蜀刻《唐六十家集》版本考辨-宋代四川刊刻过一批唐人集,称为《唐六十家集》,在雕版印刷史及唐人诗文集保存流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后世不仅对其刊刻情况不明,甚至版式都无定论。实际上,《唐六...
论文摘要:谢枋得生前杂著诗文六十四卷,称为《叠山集》。由于屡经战乱,散佚严重,存者无几。至明代由枋得同乡黄溥采集遗佚,成十六卷本,于景泰五年(1454)首次刊刻,后代刊刻之各种版本均由此本增删而成。
前不久网上流行找语文教材上的错:一些人是真的有疑问;一些人是搞新闻蹭流量博眼球;一些是中学生、非专业人士及部分专业学生读了某一本书以为有了大发现。此类不好评判,但其认真求知的精神可取。…
古书版本学概论_李致忠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_潘树广古典目录学_来新夏古籍版本学_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概论_严佐之古籍版本知识500问_李致忠史部要籍解题_王树民敦煌学概论_姜亮夫文史工具书手册_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词典_祝鸿熹、洪湛侯
满蒙二诗家递藏的明版骆宾王文集.乔纳森先生最近在微信上传给我一张图,说是广东崇正2016秋季拍卖会要上拍的东西。.一看之下,原来是明末高僧密云圆悟(1566—1642)的《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崇祯时所刻《嘉兴藏》版,十卷四册全,品相极佳。.马上有...
知乎干货文章推荐:在家使用中国知网免费下载论文的方法如何快速写好一篇毕业论文?论文查重如何做到查重率6%以下?[1]林晓玲.现代词汇学角度下的网络英语新词汇特点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2):87-89.…
关于石达开诗“扬鞭慷慨莅中原”的个人观点兼驳陶短房写在前面:本人只是个半瓶子醋,不想自吹自擂也不想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但看了陶的《这个天国不太平》之后,我深感某些人诗词方面可能比我还半…
版本,只限于电脑屏上阅读,未查得出版年月,应也是早期的版本。1934年,唐圭璋教授编《词话丛编》,其中辑印《白雨斋词话》八卷本。以上各版本虽起源于光绪木刻本,但仅刊印“词话”八卷全文,对木刻本附刻的《白雨斋诗词存》均未继续刊录发行。
因此本文对李善《文选注》中所引齐、鲁、韩三家《诗》进行了考论,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李善《文选注》引文的研究现状,并说明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本文所使用的《文选》版本;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主题:浅谈诗词诵赏主要内容:我国向来就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几千年来中国人是吟、唱着诗走过来的,诗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地位,也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响应国家重拾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号召,为拓展同学们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