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比明清两代翰林院的制度,来浅谈清朝在翰林院的三大“创新”。明清两代翰林院简述1.明朝翰林院:从词臣到储相之地明朝翰林院的成立较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前一年(吴元年,公元1367年),在南京已经开始筹建翰林院。
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pdf,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摘要翰林院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该制度自唐朝创立,历朝有所因革损益,至明朝趋于成熟。明代翰林院集唐宋以降翰林院制度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翰林院制度无论在...
注释:①关于明代翰林院的研究成果极少,主要论文有林桦的《明代翰林院制度述论》(《贵州文史论丛》1994年第5期)、孙力楠的《论明代翰林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赵子富的《明代翰林院与内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
翰林院院那边情况就比较简单,状元担任修撰后,是有机会担任日讲官(有时候会被称为帝王师)。在之后慢慢的会开始接触内阁权利,比如帮内阁写写文章,做做会议笔录之类的。再往后升任有翰林院内部的官职,也有詹事府的官职。
秘书论文:古代的秘书及秘书机构.doc.古代秘书的官职贞人这一称呼出现于“甲古文”里,是位首领身边参谋议事制作的人,与今天的文书人员有些相似。.内史也称“右史”,西周设的秘书官,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主要是记录大事,掌管...
历史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不好完全对应,大致情况如下:.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领导人(国委、副总+各省书记),和部分很重要省份的一把手.二品相当…
我们在现在每个人都面临着职场的压力,每天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为的就是升职加薪。那么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那些整天抱着圣贤书,通过科举的独木桥,成为御街夸官的进士的才子们,他们又将面临怎…
清朝从二品官职为各省巡抚,各省布政使以及不设常职的内阁学士等,从二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省省长(权力差不多,但或许会有出入)。清朝从六品官职为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等,从六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在县…
“三甲进士”到底是什么意思?概述明代转迁之制(典型官员升迁路线)明代成熟科举制度时期(明孝宗弘治四年——明神宗万历八年期间),每届进士名额根据清流官的缺额录取,一般大致在300~400之间,根据成绩分为三…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这标志着内阁出现。(“票拟”权)明中后期,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内阁有首辅大臣,到明中后期,地位很高,如张居正。这里设置思考点:内阁首辅=宰相吗?
本文通过对比明清两代翰林院的制度,来浅谈清朝在翰林院的三大“创新”。明清两代翰林院简述1.明朝翰林院:从词臣到储相之地明朝翰林院的成立较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前一年(吴元年,公元1367年),在南京已经开始筹建翰林院。
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pdf,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摘要翰林院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该制度自唐朝创立,历朝有所因革损益,至明朝趋于成熟。明代翰林院集唐宋以降翰林院制度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翰林院制度无论在...
注释:①关于明代翰林院的研究成果极少,主要论文有林桦的《明代翰林院制度述论》(《贵州文史论丛》1994年第5期)、孙力楠的《论明代翰林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赵子富的《明代翰林院与内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
翰林院院那边情况就比较简单,状元担任修撰后,是有机会担任日讲官(有时候会被称为帝王师)。在之后慢慢的会开始接触内阁权利,比如帮内阁写写文章,做做会议笔录之类的。再往后升任有翰林院内部的官职,也有詹事府的官职。
秘书论文:古代的秘书及秘书机构.doc.古代秘书的官职贞人这一称呼出现于“甲古文”里,是位首领身边参谋议事制作的人,与今天的文书人员有些相似。.内史也称“右史”,西周设的秘书官,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主要是记录大事,掌管...
历史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不好完全对应,大致情况如下:.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领导人(国委、副总+各省书记),和部分很重要省份的一把手.二品相当…
我们在现在每个人都面临着职场的压力,每天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为的就是升职加薪。那么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那些整天抱着圣贤书,通过科举的独木桥,成为御街夸官的进士的才子们,他们又将面临怎…
清朝从二品官职为各省巡抚,各省布政使以及不设常职的内阁学士等,从二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省省长(权力差不多,但或许会有出入)。清朝从六品官职为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等,从六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在县…
“三甲进士”到底是什么意思?概述明代转迁之制(典型官员升迁路线)明代成熟科举制度时期(明孝宗弘治四年——明神宗万历八年期间),每届进士名额根据清流官的缺额录取,一般大致在300~400之间,根据成绩分为三…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这标志着内阁出现。(“票拟”权)明中后期,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内阁有首辅大臣,到明中后期,地位很高,如张居正。这里设置思考点:内阁首辅=宰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