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圆通尤其是全经的精华所在,这是往往为大家所忽略,只注意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原因在什么地方?文殊菩萨拣选圆通,就是为娑婆世界众生选择一个法门,他选的是耳根。其实耳根,是他老人家明显选,明着是选耳根,实际上暗着是选念佛,暗...
提供楞严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免费下载,摘要: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老居士著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是不可思议。
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文/墨人钢.耳根圆通是《楞严经》上极力推荐的法门,认为是最好,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法门,祂的最终成就是通往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依《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开示:“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
(黄念祖居士《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二“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不是肉耳,不是耳识,亦不是意识;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
而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却没有“念佛圆通”章幸运。虽然“耳根圆通”法门也与“念佛圆通”章一样,早在《楞严经》翻译成为汉文之后,就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传扬开来,但是真正研修“耳根圆通”法门和熟记“耳根圆通”经文内容的,却是寥若晨星。
[84]涌渊:《略述观世音菩萨修行法门》,《上海佛教》1989年第2期。[85]王龙智隆:《闻思修解六结——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之六步反闻工夫》,《广东佛教》1991年第1期。[86]汤琳:《观音法门》,《佛教文化》1999年第5期。
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锁定"耳″,摄六根净念相继。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观音菩萨心咒,又称六字大明咒:嗡…
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观音大士”对众生的爱,来感受沐浴观音菩萨无限的慈悲和喜悦。从佛经上看观音菩萨的大爱:第一,《普门品》中的“救苦救难”和“普门示现”。第二,《楞严经》中的“金刚三昧”和“耳根圆通”。
观音耳根圆通第一句“入所”。观世音菩萨能成观音菩萨,是耳根圆通。他耳根圆通不是去听声音,他反闻自性,他就入流,入法性之流,忘了“所”。此“所”是所闻。众生一切都有所。所就指你所闻、所见、所知、所证、所恨、所爱,都是所...
念佛圆通尤其是全经的精华所在,这是往往为大家所忽略,只注意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原因在什么地方?文殊菩萨拣选圆通,就是为娑婆世界众生选择一个法门,他选的是耳根。其实耳根,是他老人家明显选,明着是选耳根,实际上暗着是选念佛,暗...
提供楞严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免费下载,摘要: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老居士著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是不可思议。
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文/墨人钢.耳根圆通是《楞严经》上极力推荐的法门,认为是最好,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法门,祂的最终成就是通往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依《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开示:“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
(黄念祖居士《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二“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不是肉耳,不是耳识,亦不是意识;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
而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却没有“念佛圆通”章幸运。虽然“耳根圆通”法门也与“念佛圆通”章一样,早在《楞严经》翻译成为汉文之后,就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传扬开来,但是真正研修“耳根圆通”法门和熟记“耳根圆通”经文内容的,却是寥若晨星。
[84]涌渊:《略述观世音菩萨修行法门》,《上海佛教》1989年第2期。[85]王龙智隆:《闻思修解六结——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之六步反闻工夫》,《广东佛教》1991年第1期。[86]汤琳:《观音法门》,《佛教文化》1999年第5期。
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锁定"耳″,摄六根净念相继。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观音菩萨心咒,又称六字大明咒:嗡…
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观音大士”对众生的爱,来感受沐浴观音菩萨无限的慈悲和喜悦。从佛经上看观音菩萨的大爱:第一,《普门品》中的“救苦救难”和“普门示现”。第二,《楞严经》中的“金刚三昧”和“耳根圆通”。
观音耳根圆通第一句“入所”。观世音菩萨能成观音菩萨,是耳根圆通。他耳根圆通不是去听声音,他反闻自性,他就入流,入法性之流,忘了“所”。此“所”是所闻。众生一切都有所。所就指你所闻、所见、所知、所证、所恨、所爱,都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