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注释(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于: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示例(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分析问题: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梁惠王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分论点一:王道之始分论点二:王道之成分论点三:王道之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二、自学检测,强化积累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为5组,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找出本课相关知识点,小组合作,命制测试题,做成幻灯片,课堂检测其他组同学。学生PPT试题,录叙如下:
2009-05-06关于“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问题232014-08-09寡人之于国也思考与练习62014-03-22寡人之于国也,有人学过吗2013-09-01寡人之于国也大概内容讲的什么?的什么?132009-02-01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问题312012-03-30寡人之于国也
10.《寡人之于国也》中,形象生动的描写士兵败走的情形的句子是。7、:弃甲曳兵而走。11.《寡人之于国也》中,描写战争交战时情形的句子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劝学》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A.、移粟B.民不加多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答案:B2...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六>《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六【教学目标与导向】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寡人之于国也》注释(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于: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示例(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分析问题: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梁惠王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分论点一:王道之始分论点二:王道之成分论点三:王道之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二、自学检测,强化积累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为5组,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找出本课相关知识点,小组合作,命制测试题,做成幻灯片,课堂检测其他组同学。学生PPT试题,录叙如下:
2009-05-06关于“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问题232014-08-09寡人之于国也思考与练习62014-03-22寡人之于国也,有人学过吗2013-09-01寡人之于国也大概内容讲的什么?的什么?132009-02-01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问题312012-03-30寡人之于国也
10.《寡人之于国也》中,形象生动的描写士兵败走的情形的句子是。7、:弃甲曳兵而走。11.《寡人之于国也》中,描写战争交战时情形的句子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高一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之《劝学》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A.、移粟B.民不加多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答案:B2...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六>《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之六【教学目标与导向】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