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翰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问题探究.pdf,摘要高居翰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和权威,也被称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他既是汉学家、收藏家又是图像档案学家等,其多重身份使其在研究中国艺术史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高山仰止——高居翰教授与中国绘画史研究文|洪再新20世纪以来的西方中国学家中,有几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碰巧都姓“高”。如瑞典的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荷兰的高罗佩[R.H.vanGulik]、美国的高居翰[JamesCahill],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艺术研究分别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高山仰止——高居翰教授与中国绘画史研究.20世纪以来的西方中国学家中,有几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碰巧都姓“高”。.如瑞典的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荷兰的高罗佩[R.H.vanGulik]、美国的高居翰[JamesCahill],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艺术研究...
我正在研究高居翰,想看《西方语境中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以方闻和高居翰为请问您有这篇论文吗?我正在研究高居翰,想看《西方语境中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以方闻和高居翰为例》这篇文章,在知网和百链上都查不到,目前图书馆也不能馆际互借。
高居翰不是最早使用赞助人这个概念的,但他是第一个使用赞助人来研究中国艺术的,赞助人的概念首先起于哈斯克尔等人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研究,高居翰用的最早,李铸晋80年代组织了一次研讨会(论文集中译本《画家与赞助人》,天津人美),但西方学者
参见1981年高居翰编选的《班宗华—高居翰—罗浩通信集》(包括十四封通信和三篇书评,另收录罗浩《詹景凤论吴门画派》和高居翰的四篇论文)。[2][美]班宗华:《董其昌与西学——向高居翰致敬的一个假设》,收入《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2018年版,第332—350页。
高居翰是这三人中年纪最长的,也是我最早认识的,1988年高居翰因为我的一篇论文专程到中国来找过我,此后在陆陆续续的学术活动中也有许多交流。在我接触过的做中国美术史的外国学者当中,高居翰应该说是最博学的,他的知识总量十分...
高居翰之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谢稚柳、徐邦达等先生随即展开质疑和反驳。后来,这些争论文章均刊载于1986年1月出版的《朵云》杂志上。高居翰据那次演讲写出的论文《论弘仁〈黄山图册〉的归属》,收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风格与观念》一
美国学者高居翰(JamesCahill,1924—2014)将其译成英文,名为“ConcerningtheI-P’inStyleofPainting-I”,分成三部分,分别发表在《东方艺术》(OrientalArt)1961年第2期(图2)、1962年第3期和1964年第5期上,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艺术界学者忆高居翰:他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他在《隔江山色》、《江岸送别》、《气势撼人》等系列著述中所构建...
高居翰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问题探究.pdf,摘要高居翰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和权威,也被称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他既是汉学家、收藏家又是图像档案学家等,其多重身份使其在研究中国艺术史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高山仰止——高居翰教授与中国绘画史研究文|洪再新20世纪以来的西方中国学家中,有几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碰巧都姓“高”。如瑞典的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荷兰的高罗佩[R.H.vanGulik]、美国的高居翰[JamesCahill],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艺术研究分别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高山仰止——高居翰教授与中国绘画史研究.20世纪以来的西方中国学家中,有几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碰巧都姓“高”。.如瑞典的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荷兰的高罗佩[R.H.vanGulik]、美国的高居翰[JamesCahill],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艺术研究...
我正在研究高居翰,想看《西方语境中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以方闻和高居翰为请问您有这篇论文吗?我正在研究高居翰,想看《西方语境中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以方闻和高居翰为例》这篇文章,在知网和百链上都查不到,目前图书馆也不能馆际互借。
高居翰不是最早使用赞助人这个概念的,但他是第一个使用赞助人来研究中国艺术的,赞助人的概念首先起于哈斯克尔等人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研究,高居翰用的最早,李铸晋80年代组织了一次研讨会(论文集中译本《画家与赞助人》,天津人美),但西方学者
参见1981年高居翰编选的《班宗华—高居翰—罗浩通信集》(包括十四封通信和三篇书评,另收录罗浩《詹景凤论吴门画派》和高居翰的四篇论文)。[2][美]班宗华:《董其昌与西学——向高居翰致敬的一个假设》,收入《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2018年版,第332—350页。
高居翰是这三人中年纪最长的,也是我最早认识的,1988年高居翰因为我的一篇论文专程到中国来找过我,此后在陆陆续续的学术活动中也有许多交流。在我接触过的做中国美术史的外国学者当中,高居翰应该说是最博学的,他的知识总量十分...
高居翰之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谢稚柳、徐邦达等先生随即展开质疑和反驳。后来,这些争论文章均刊载于1986年1月出版的《朵云》杂志上。高居翰据那次演讲写出的论文《论弘仁〈黄山图册〉的归属》,收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风格与观念》一
美国学者高居翰(JamesCahill,1924—2014)将其译成英文,名为“ConcerningtheI-P’inStyleofPainting-I”,分成三部分,分别发表在《东方艺术》(OrientalArt)1961年第2期(图2)、1962年第3期和1964年第5期上,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艺术界学者忆高居翰:他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他在《隔江山色》、《江岸送别》、《气势撼人》等系列著述中所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