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的梵文是sattva;音译为萨埵,《梵汉大词典》解释为“有”、“存在”、“实在”;在佛教经典中sattva被译成“众生”、“有情”。它在佛教的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于迷界的凡夫,包括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和天这些三界六道的有情识之生物,也称作六道众生。
众生平等,肯定众生都有灵性,所以不能以寻常无生命之物对待。对众生的分别相,只是现象界的事,从更深的层次看,佛家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都有由之为出发点,解脱、提升的希望。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
正是因为如果一位有情修学佛教正法,他才有可能出离三界或者是成就佛道,而在之后呢,能够利乐众生无穷无尽;反过来说,如果斫断一位有情的慧命,那么他有可能去否定正法,而成为断善根的一阐提人,那么也就让无量无数的有情众生,都因此少掉了
植物既然是有情众生如来藏的共业种子感应而化现出来的无情生,所以吃无情—吃那些植物—没有杀业,因为它们没有真心与妄心,吃植物不是把众生的五蕴加以杀害割取来吃,没有使得有情众生生命受害。所以佛教中,把有情众生拿来吃的时候,才叫作杀生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致胜的教育,佛教徒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老师的国籍,经历、生活环境,这样对我们深入了解学习佛教义理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2016-01-21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繁体字2017-05-05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利从何来?问和尚没有答案。庙里回来。2014-09-09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爱国爱教,如何倡导人间佛教2015-08-29如何读懂佛教义理,应该看着什么?42011-09-08佛教协会属于人民团体
如何表现佛教的缘起观,在佛教历史发展长河中就出现各种各样理论。如业感缘起,中道缘起,阿赖耶识缘起和中国佛教的真如缘起。业感缘起是早期佛教理论,是比较符合释迦牟尼原始精神的。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受有情众生的业,因感召而流转的变化。
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而所谓“平等”,并不是抺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着这种差别。【执着】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佛教认为,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的“我执”和“法执”。
一个学物理的人对佛教的认识.紫虚居士著壹、前言贰、佛教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参、佛教对有情生命的看法肆、佛教所认识的宇宙伍、佛教的基本概陆、修行有关的问题壹、前言我是个学物理科班出身的,目前在某研究机构任职研究员,从事先端科技的研究...
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众生”的梵文是sattva;音译为萨埵,《梵汉大词典》解释为“有”、“存在”、“实在”;在佛教经典中sattva被译成“众生”、“有情”。它在佛教的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于迷界的凡夫,包括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和天这些三界六道的有情识之生物,也称作六道众生。
众生平等,肯定众生都有灵性,所以不能以寻常无生命之物对待。对众生的分别相,只是现象界的事,从更深的层次看,佛家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都有由之为出发点,解脱、提升的希望。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
正是因为如果一位有情修学佛教正法,他才有可能出离三界或者是成就佛道,而在之后呢,能够利乐众生无穷无尽;反过来说,如果斫断一位有情的慧命,那么他有可能去否定正法,而成为断善根的一阐提人,那么也就让无量无数的有情众生,都因此少掉了
植物既然是有情众生如来藏的共业种子感应而化现出来的无情生,所以吃无情—吃那些植物—没有杀业,因为它们没有真心与妄心,吃植物不是把众生的五蕴加以杀害割取来吃,没有使得有情众生生命受害。所以佛教中,把有情众生拿来吃的时候,才叫作杀生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致胜的教育,佛教徒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老师的国籍,经历、生活环境,这样对我们深入了解学习佛教义理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2016-01-21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繁体字2017-05-05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利从何来?问和尚没有答案。庙里回来。2014-09-09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爱国爱教,如何倡导人间佛教2015-08-29如何读懂佛教义理,应该看着什么?42011-09-08佛教协会属于人民团体
如何表现佛教的缘起观,在佛教历史发展长河中就出现各种各样理论。如业感缘起,中道缘起,阿赖耶识缘起和中国佛教的真如缘起。业感缘起是早期佛教理论,是比较符合释迦牟尼原始精神的。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受有情众生的业,因感召而流转的变化。
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而所谓“平等”,并不是抺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着这种差别。【执着】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佛教认为,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的“我执”和“法执”。
一个学物理的人对佛教的认识.紫虚居士著壹、前言贰、佛教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参、佛教对有情生命的看法肆、佛教所认识的宇宙伍、佛教的基本概陆、修行有关的问题壹、前言我是个学物理科班出身的,目前在某研究机构任职研究员,从事先端科技的研究...
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