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藏经典和古典论著资料的保存、整理、翻译和传播是构成佛教传承与延续的历史责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承担大规模佛教文献翻译和文献整理工作的场所,主要由佛教译场和刻经处的…
阿润博士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大学发表研究论文以及进行演讲。.他感兴趣的领域是小乘佛教以及中国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比较研究。.首先我要感谢北外给我这么一个美好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我想以《大唐西域记》为例,谈谈翻译的重要性。.玄奘...
翻译讲究一个“信、雅、达”是很难的。而鸠罗摩什和玄奘法师两者的翻译风格不同,应该是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鸠罗摩什翻译佛经以“意译”为主,在不违背原文的情况下,译文不需要简单的直译,而是“文质并重”,也就是翻译要简洁流畅而且优雅准确,也就是在不失原义的情况下,更贴近...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亲净饭王,29出家,35成道。.此后一直宣传发现的世界真理,公元前486或说前544圆寂,被称为佛陀,释加牟尼。.他传道一般在印度恒河...
佛典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探析论文1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大国,不单单是以文化底蕴著称,更与他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从古至今,佛教文化就和中国古代文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当...
4月26日晚上,金陵读书“《佛教征服中国》与佛教的中国化”沙龙如期举办,这也是金陵读书今年海外中国系列专场的第三场沙龙。较之前两期谈论北大历史的《权力源自地位》和分析中西近代发展反差原因的《大分流》,这本《佛教征服中国》的专业性明显更强,并且谈论的历史时期,距今已经有...
本文认为,“译场”是中国古代在官方支持下,由佛教界高僧主持,遵循一定步骤、进行有序分工、通力合作以翻译佛教经典的组织。参考文献:[1]苑艺.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与译场[J].天津师院学报,1982(2):74[2]李德山,金敏求.中国古代佛经的来源及其
为了更好的宣传佛教的教义,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力求通俗易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推进了当时汉语言的口语化进程。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
楼上都在扯什么。。。佛教的发展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但实际上有一个指数级的增长,就是在南北朝时期,为什么?因为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工作以及世人逐渐对佛教义理的理解,而佛教也逐渐从西来宗教,慢慢吸收儒道思想,逐渐符合本土文化,从而愈来愈适应本土发展,这都是需要一个时间段...
佛教文献(非文献校订与翻译)1、K.R.Norman,AphilologicalapproachtoBuddhism:theBukkyōDendōKyōkailectures1994,ThePaliTextSociety,2006K.R.Norman是我最景仰的佛教文献学家之一,他以前也做过PTS的会长,翻译校注了大量的巴利佛经
佛教三藏经典和古典论著资料的保存、整理、翻译和传播是构成佛教传承与延续的历史责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承担大规模佛教文献翻译和文献整理工作的场所,主要由佛教译场和刻经处的…
阿润博士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大学发表研究论文以及进行演讲。.他感兴趣的领域是小乘佛教以及中国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比较研究。.首先我要感谢北外给我这么一个美好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我想以《大唐西域记》为例,谈谈翻译的重要性。.玄奘...
翻译讲究一个“信、雅、达”是很难的。而鸠罗摩什和玄奘法师两者的翻译风格不同,应该是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鸠罗摩什翻译佛经以“意译”为主,在不违背原文的情况下,译文不需要简单的直译,而是“文质并重”,也就是翻译要简洁流畅而且优雅准确,也就是在不失原义的情况下,更贴近...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亲净饭王,29出家,35成道。.此后一直宣传发现的世界真理,公元前486或说前544圆寂,被称为佛陀,释加牟尼。.他传道一般在印度恒河...
佛典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探析论文1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大国,不单单是以文化底蕴著称,更与他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从古至今,佛教文化就和中国古代文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当...
4月26日晚上,金陵读书“《佛教征服中国》与佛教的中国化”沙龙如期举办,这也是金陵读书今年海外中国系列专场的第三场沙龙。较之前两期谈论北大历史的《权力源自地位》和分析中西近代发展反差原因的《大分流》,这本《佛教征服中国》的专业性明显更强,并且谈论的历史时期,距今已经有...
本文认为,“译场”是中国古代在官方支持下,由佛教界高僧主持,遵循一定步骤、进行有序分工、通力合作以翻译佛教经典的组织。参考文献:[1]苑艺.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与译场[J].天津师院学报,1982(2):74[2]李德山,金敏求.中国古代佛经的来源及其
为了更好的宣传佛教的教义,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力求通俗易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推进了当时汉语言的口语化进程。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
楼上都在扯什么。。。佛教的发展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但实际上有一个指数级的增长,就是在南北朝时期,为什么?因为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工作以及世人逐渐对佛教义理的理解,而佛教也逐渐从西来宗教,慢慢吸收儒道思想,逐渐符合本土文化,从而愈来愈适应本土发展,这都是需要一个时间段...
佛教文献(非文献校订与翻译)1、K.R.Norman,AphilologicalapproachtoBuddhism:theBukkyōDendōKyōkailectures1994,ThePaliTextSociety,2006K.R.Norman是我最景仰的佛教文献学家之一,他以前也做过PTS的会长,翻译校注了大量的巴利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