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净化自身”、“利益人群”的基础。
佛教戒律与社会道德——杨曾文.2008年10月17日11:15:00佛学研究网.点击:0次.佛教拥有自己系统的道德学说。.佛教的道德是在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备起来的。.佛教道德附属于整个佛教教义体系,是为协团内部僧人之间、僧俗...
佛教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正是通过其本身的神圣性来实现。.由佛教戒律本身的神圣性造成对佛教信徒个体的双重约束:一是规范与引导,二是惩罚与威慑。.(一)规范与引导.佛教戒律实质上是以内部立法的方式,要求信徒必须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以此...
本论文为戒律方面法硕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藏古代法律与佛教根本戒律的暗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戒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戒律及法律及妄语方面论文范文。
二、佛教正行深入教理基础戒律威仪佛言祖语佛教史经论精选人物传记天台宗深入六、佛教义学论文佛教义学论文学员感悟公众号推荐实用工具板眼图三学藏数据中心常用搜书全文学术三学藏三学藏海量版大藏经佛学辞典字典...
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南怀瑾:戒律之学学佛者入门必须修持的基本.戒律之学,本为通天人之际的心理道德和行为之学,亦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编者…
中国佛教戒律是以印度佛教戒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固有的而形成的完整的宗教规范体系。戒律作为佛学“三藏”之一,是佛教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戒律传来华土,与儒家文化相会通、融合,于是有中国律宗及禅门清规的产生。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
对戒律所秉持的观点,圣严法师“在弘一律师与太虚大师之间,而更接近后者的意趣”[2]。在生活上着重戒律的根本精神,不拘滞于条文的呆板死守,在思想上接通佛陀的根本教义,活用于当代的文化领域。这直接地推动了三地的佛教戒律学的研究。
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净化自身”、“利益人群”的基础。
佛教戒律与社会道德——杨曾文.2008年10月17日11:15:00佛学研究网.点击:0次.佛教拥有自己系统的道德学说。.佛教的道德是在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备起来的。.佛教道德附属于整个佛教教义体系,是为协团内部僧人之间、僧俗...
佛教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正是通过其本身的神圣性来实现。.由佛教戒律本身的神圣性造成对佛教信徒个体的双重约束:一是规范与引导,二是惩罚与威慑。.(一)规范与引导.佛教戒律实质上是以内部立法的方式,要求信徒必须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以此...
本论文为戒律方面法硕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藏古代法律与佛教根本戒律的暗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戒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戒律及法律及妄语方面论文范文。
二、佛教正行深入教理基础戒律威仪佛言祖语佛教史经论精选人物传记天台宗深入六、佛教义学论文佛教义学论文学员感悟公众号推荐实用工具板眼图三学藏数据中心常用搜书全文学术三学藏三学藏海量版大藏经佛学辞典字典...
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南怀瑾:戒律之学学佛者入门必须修持的基本.戒律之学,本为通天人之际的心理道德和行为之学,亦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编者…
中国佛教戒律是以印度佛教戒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固有的而形成的完整的宗教规范体系。戒律作为佛学“三藏”之一,是佛教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戒律传来华土,与儒家文化相会通、融合,于是有中国律宗及禅门清规的产生。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
对戒律所秉持的观点,圣严法师“在弘一律师与太虚大师之间,而更接近后者的意趣”[2]。在生活上着重戒律的根本精神,不拘滞于条文的呆板死守,在思想上接通佛陀的根本教义,活用于当代的文化领域。这直接地推动了三地的佛教戒律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