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净化自身”、“利益人群”的基础。
因身份不同与等级差别,佛教戒律总体上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在家戒共有四种:1、三皈戒。2、五戒。3、八关斋戒。4、菩萨戒。出家戒共有五种:1、沙弥及沙弥尼戒。2、式叉摩尼戒。3、比丘尼戒。4、比丘戒。5、菩萨戒。这些戒律在佛教...
佛教戒律与社会道德——杨曾文.2008年10月17日11:15:00佛学研究网.点击:0次.佛教拥有自己系统的道德学说。.佛教的道德是在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备起来的。.佛教道德附属于整个佛教教义体系,是为协团内部僧人之间、僧俗...
本论文为戒律方面法硕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藏古代法律与佛教根本戒律的暗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戒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戒律及法律及妄语方面论文范文。
学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
佛教佛戒律学佛的年轻人谈男女朋友,这算邪吗?本人信佛三年,也皈依了,今年21,一直没谈女朋友,求教各位师兄...一、出家不成,建议娶嫁。二、出家是离开滞留,不是离家出走。三、离欲是指离开对“个人观点之攀附”,不是讨厌...
南怀瑾:戒律之学学佛者入门必须修持的基本.戒律之学,本为通天人之际的心理道德和行为之学,亦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编者…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粤东鼎湖沙门释弘赞在犙注沙弥学戒仪轨颂沙弥有二。一形同沙弥。谓剃除须发。未受十戒者。形相虽同。以无戒故。非真沙弥也。二法同沙弥。谓从师禀受十戒法者。此有三种。一从七岁…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李晨阳载《佛学研究》2003年刊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最主要的力量[]。对于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一直来往密切的中国和缅甸来说,悠久、频繁的佛教文化交流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和特点,它极大地丰富了中缅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到了明末之际,活跃的居士佛教,几乎要与出家佛教并驾齐驱的现象,便促成了佛教界对三皈五戒的传授或受持的重视。”18见月作为一代律学大师,其弘戒之立场以及当时整顿僧团的实际需求决定了他的弘戒重心还是在出家戒律的阐扬和实践上。
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净化自身”、“利益人群”的基础。
因身份不同与等级差别,佛教戒律总体上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在家戒共有四种:1、三皈戒。2、五戒。3、八关斋戒。4、菩萨戒。出家戒共有五种:1、沙弥及沙弥尼戒。2、式叉摩尼戒。3、比丘尼戒。4、比丘戒。5、菩萨戒。这些戒律在佛教...
佛教戒律与社会道德——杨曾文.2008年10月17日11:15:00佛学研究网.点击:0次.佛教拥有自己系统的道德学说。.佛教的道德是在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备起来的。.佛教道德附属于整个佛教教义体系,是为协团内部僧人之间、僧俗...
本论文为戒律方面法硕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藏古代法律与佛教根本戒律的暗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戒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戒律及法律及妄语方面论文范文。
学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
佛教佛戒律学佛的年轻人谈男女朋友,这算邪吗?本人信佛三年,也皈依了,今年21,一直没谈女朋友,求教各位师兄...一、出家不成,建议娶嫁。二、出家是离开滞留,不是离家出走。三、离欲是指离开对“个人观点之攀附”,不是讨厌...
南怀瑾:戒律之学学佛者入门必须修持的基本.戒律之学,本为通天人之际的心理道德和行为之学,亦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编者…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粤东鼎湖沙门释弘赞在犙注沙弥学戒仪轨颂沙弥有二。一形同沙弥。谓剃除须发。未受十戒者。形相虽同。以无戒故。非真沙弥也。二法同沙弥。谓从师禀受十戒法者。此有三种。一从七岁…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李晨阳载《佛学研究》2003年刊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最主要的力量[]。对于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一直来往密切的中国和缅甸来说,悠久、频繁的佛教文化交流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和特点,它极大地丰富了中缅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到了明末之际,活跃的居士佛教,几乎要与出家佛教并驾齐驱的现象,便促成了佛教界对三皈五戒的传授或受持的重视。”18见月作为一代律学大师,其弘戒之立场以及当时整顿僧团的实际需求决定了他的弘戒重心还是在出家戒律的阐扬和实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