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诺伊曼1928年的论文《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第一版)图片来源:WhitmoreRareBooks到1929年底,冯·诺伊曼发表的主要论文数量已经上升到32篇,几乎平均每月发表一篇重要的论文。
论文-博弈论方法在经济学中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应用分析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论文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毕业论文博弈论文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博弈论的开创者约翰·冯·诺伊曼共53页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论文1
冯·诺伊曼1928年的论文《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第一版)图片来源:WhitmoreRareBooks到1929年底,冯·诺伊曼发表的主要论文数量已经上升到32篇,几乎平均每月发表一篇重要的论文。1929年,他短暂地成为汉堡大学的一名编外讲师,在那里他发现...
编辑诺伊曼兄弟三人,从左至右:Miklós(1911–2011),Mihály(1907–1989)与JánosLajos(1903–1957)。“他的非凡能力之一就是绝对的记忆能力。据我所知,冯·诺伊曼在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可以一字不差地引述;而且,他能在多年之后毫不迟疑地做到这一点。
——约翰·冯·诺伊曼的维基百科除了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他还有一个称号不被大众所熟知:「博弈论之父」。博弈论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说到博弈论,我相信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跟我一样,那就是「纳什均衡」)冯·诺…
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就不爱他!诺伊曼的个性其实十分鲜明。曾经他的同僚忘记他的一个证明过程,结果诺伊曼只好重新板书。事后冯•诺依曼对旁边的同事说:“这个混球(Thatsonofabitch)!他让我重复我的证明,而他甚至没有在自己的论文上写满注脚!
大约十年前,在撰写学士学位论文期间,藉由梳理物理学公理化历史,笔者第一次获知量子世纪的“创世余晖”——《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为了更方便地阅读,笔者专门托在北大数学系就读的友人去北大图书馆搜寻,幸而找到了1955年的英译本(RobertT.Beyer译,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冯·诺伊曼号称在六岁时就能心算两个八位数的除法,八岁时自学掌握微积分。到19岁中学毕业时,他已经发表正式论文,首创集合论的“序数(ordinalnumber)”概念。虽然他从小表现出非凡的数学能力,务实的父亲还是坚持他去学化工,以获取有价值的谋生技能。
冯·诺伊曼(19世纪20年代)冯·诺伊曼1923年的论文。来源:ZurEinführungdertransfinitenZahlenActaLitterarumacScientiarumRegiaeUniversitatisHungaricaeFrancisco-Josephinae,sectioscientiarummathematicarum,1,pp.199–208.
冯诺依曼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调,放到今天,运算器和控制器就是CPU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储器主要对应为内存,输入和输出模块也被芯片化后集成到主板,外部记录媒体变得丰富多样,比如鼠标、键盘、显示器、触屏、手柄、硬盘、U盘、音箱、话筒,等等...
冯·诺伊曼1928年的论文《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第一版)图片来源:WhitmoreRareBooks到1929年底,冯·诺伊曼发表的主要论文数量已经上升到32篇,几乎平均每月发表一篇重要的论文。
论文-博弈论方法在经济学中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应用分析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论文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毕业论文博弈论文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博弈论的开创者约翰·冯·诺伊曼共53页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论文1
冯·诺伊曼1928年的论文《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第一版)图片来源:WhitmoreRareBooks到1929年底,冯·诺伊曼发表的主要论文数量已经上升到32篇,几乎平均每月发表一篇重要的论文。1929年,他短暂地成为汉堡大学的一名编外讲师,在那里他发现...
编辑诺伊曼兄弟三人,从左至右:Miklós(1911–2011),Mihály(1907–1989)与JánosLajos(1903–1957)。“他的非凡能力之一就是绝对的记忆能力。据我所知,冯·诺伊曼在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可以一字不差地引述;而且,他能在多年之后毫不迟疑地做到这一点。
——约翰·冯·诺伊曼的维基百科除了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他还有一个称号不被大众所熟知:「博弈论之父」。博弈论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说到博弈论,我相信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跟我一样,那就是「纳什均衡」)冯·诺…
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就不爱他!诺伊曼的个性其实十分鲜明。曾经他的同僚忘记他的一个证明过程,结果诺伊曼只好重新板书。事后冯•诺依曼对旁边的同事说:“这个混球(Thatsonofabitch)!他让我重复我的证明,而他甚至没有在自己的论文上写满注脚!
大约十年前,在撰写学士学位论文期间,藉由梳理物理学公理化历史,笔者第一次获知量子世纪的“创世余晖”——《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为了更方便地阅读,笔者专门托在北大数学系就读的友人去北大图书馆搜寻,幸而找到了1955年的英译本(RobertT.Beyer译,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冯·诺伊曼号称在六岁时就能心算两个八位数的除法,八岁时自学掌握微积分。到19岁中学毕业时,他已经发表正式论文,首创集合论的“序数(ordinalnumber)”概念。虽然他从小表现出非凡的数学能力,务实的父亲还是坚持他去学化工,以获取有价值的谋生技能。
冯·诺伊曼(19世纪20年代)冯·诺伊曼1923年的论文。来源:ZurEinführungdertransfinitenZahlenActaLitterarumacScientiarumRegiaeUniversitatisHungaricaeFrancisco-Josephinae,sectioscientiarummathematicarum,1,pp.199–208.
冯诺依曼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调,放到今天,运算器和控制器就是CPU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储器主要对应为内存,输入和输出模块也被芯片化后集成到主板,外部记录媒体变得丰富多样,比如鼠标、键盘、显示器、触屏、手柄、硬盘、U盘、音箱、话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