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小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姓名:赵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指导教师:须文波20090801摘要摘要蛋白质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识别过程是如今研究的热点,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子对接技术则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虚拟筛选的原理是评估分子库中化合物是否有可能与蛋白质结合,并列出最有可能以最高亲和力结合的分子。虚拟筛选的主要挑战不是识别小分子库中的少数纳摩尔抑制剂,而是减少通过体外分析选择用于验证的化合物子集中的假阴性化合物数量。
bindingdock结合亲和力分子对接人们常用分子对接预测化合物的结合亲和力以解释化合物的活性差异。然而预测值对化合物活性排序非常不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分子对接能否精确地预测结合亲和力。本文收集了分子对接软件GOLD与GLIDE的在线支持文档、科技文献以及最近的D3R竞赛结果来…
分享一篇结合临床数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识别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5分论文.网络药理学课堂.药物研究人员.4人赞同了该文章.这里分享一篇中南大学于今年2月新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杂志(影响因子5.16)上的论文...
一篇综述一个领域|谨慎对待对接CiteChenYC.Bewareofdocking!TrendsPharmacolSci.2015Feb;36(2):78-95.doi:10.1016/j.tips.2014.12.001.Epub2014Dec…
分享一篇结合临床数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识别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5分论文.3.分享至.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本期分享一篇中南大学于今年2月新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杂志(影响因子5.16)上的论文...
这一期咱们来重现一篇2018年文献[1]的计算结果,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分子对接技术来阐明机理、升华文章的。该文献影响因子4.6,是典型的“实验+计算”模式,比较接近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研究现状,只要熟悉这种模式,稍加努力即可发表同等水平的论文。
Docking(分子对接)是不仅用于预测结合模式,还用于结合亲合力预测。目前有很多的分子对接软件可供选择,在本研究中,作者用2002个复合物结构评估、比较10个分子对接…
论文作者ChristophGorgulla称,在一个CPU上筛选10亿种化合物,每个配体的平均对接时间为15秒,全部筛完大概需要475年,而HMS利用VirtualFlow的平台,调用160000个CPU对接10亿个分子仅耗时约15小时,10000个CPU则需要两周。.听起来…
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两种酸性染料C.工.酸性红73和C.I.酸性蓝113与蛋白质最可能的结合位点在蛋白质第一结构域的ⅠB亚域;给体(Trp214)与受体(染料)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06和2.82nm,与实验得到的结果3.28nm(C.I.酸性红73)和2.78(C.I.酸性蓝113)是非常接近的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小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姓名:赵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指导教师:须文波20090801摘要摘要蛋白质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识别过程是如今研究的热点,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子对接技术则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虚拟筛选的原理是评估分子库中化合物是否有可能与蛋白质结合,并列出最有可能以最高亲和力结合的分子。虚拟筛选的主要挑战不是识别小分子库中的少数纳摩尔抑制剂,而是减少通过体外分析选择用于验证的化合物子集中的假阴性化合物数量。
bindingdock结合亲和力分子对接人们常用分子对接预测化合物的结合亲和力以解释化合物的活性差异。然而预测值对化合物活性排序非常不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分子对接能否精确地预测结合亲和力。本文收集了分子对接软件GOLD与GLIDE的在线支持文档、科技文献以及最近的D3R竞赛结果来…
分享一篇结合临床数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识别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5分论文.网络药理学课堂.药物研究人员.4人赞同了该文章.这里分享一篇中南大学于今年2月新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杂志(影响因子5.16)上的论文...
一篇综述一个领域|谨慎对待对接CiteChenYC.Bewareofdocking!TrendsPharmacolSci.2015Feb;36(2):78-95.doi:10.1016/j.tips.2014.12.001.Epub2014Dec…
分享一篇结合临床数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识别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5分论文.3.分享至.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本期分享一篇中南大学于今年2月新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杂志(影响因子5.16)上的论文...
这一期咱们来重现一篇2018年文献[1]的计算结果,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分子对接技术来阐明机理、升华文章的。该文献影响因子4.6,是典型的“实验+计算”模式,比较接近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研究现状,只要熟悉这种模式,稍加努力即可发表同等水平的论文。
Docking(分子对接)是不仅用于预测结合模式,还用于结合亲合力预测。目前有很多的分子对接软件可供选择,在本研究中,作者用2002个复合物结构评估、比较10个分子对接…
论文作者ChristophGorgulla称,在一个CPU上筛选10亿种化合物,每个配体的平均对接时间为15秒,全部筛完大概需要475年,而HMS利用VirtualFlow的平台,调用160000个CPU对接10亿个分子仅耗时约15小时,10000个CPU则需要两周。.听起来…
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两种酸性染料C.工.酸性红73和C.I.酸性蓝113与蛋白质最可能的结合位点在蛋白质第一结构域的ⅠB亚域;给体(Trp214)与受体(染料)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06和2.82nm,与实验得到的结果3.28nm(C.I.酸性红73)和2.78(C.I.酸性蓝113)是非常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