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创作而已,范晔也提出许多不错的文学见解,像他说:“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宋书·范晔传》)文学要传达的是一种意境,而优美的辞章正是这意境的适当载具。这样的文学主张在只讲究形式之美的六朝骈偶文风中是很难得的。
范晔博涉经史,通晓音律,擅长文章。在信中,他历叙生平为学著书的曲折过程,并在总结作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见解。他以为“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辞不流”。范晔在他的创作实践中,贯串了他的主张。
《候汉书》的著者范晔,主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同时他拿“杏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去讲究音调。以意为主是重在讲说什么,辫是要分别什么是该说的与什么是不该说的;这比以情为主的文学欣赏又低落了许多,因为文学的成功以怎样写出为主,说...
范晔为了把这个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伴随状语表现出来,用了这种译法,把伴随状语作为一个短句分离出来,在我看来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不易理解,但是句中“直到”一词出现的比较早,避免了与前文…
作为议论散文,范晔主张为文“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狱中与诸甥侄书》),要求内容形式相结合,其序论即是如此。作者善于综括大端,撮举要事,抓住人物或事件的本质,作为论断的...
《汉书》如要补进班因所没有收的材料,就很难。西汉史料流传到今可以补进《汉书》里去的,实在很少了。但《后汉书》、《三国志》,很多材料,在这两部正史以外,为我们可以看见的,当然也可见陈范两人的剪裁所在,但当时的历史,要之不尽纳人此两部正史内。
钱穆: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之比较2010-02-0214:52:55来源:网易历史跟贴0条手机读书《汉书》如要补进班因所没有收的材料,就很难。西汉史料流传到今可以补进《汉书》里去…
不只是创作而已,范晔也提出许多不错的文学见解,像他说:“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宋书·范晔传》)文学要传达的是一种意境,而优美的辞章正是这意境的适当载具。这样的文学主张在只讲究形式之美的六朝骈偶文风中是很难得的。
范晔博涉经史,通晓音律,擅长文章。在信中,他历叙生平为学著书的曲折过程,并在总结作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见解。他以为“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辞不流”。范晔在他的创作实践中,贯串了他的主张。
《候汉书》的著者范晔,主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同时他拿“杏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去讲究音调。以意为主是重在讲说什么,辫是要分别什么是该说的与什么是不该说的;这比以情为主的文学欣赏又低落了许多,因为文学的成功以怎样写出为主,说...
范晔为了把这个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伴随状语表现出来,用了这种译法,把伴随状语作为一个短句分离出来,在我看来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不易理解,但是句中“直到”一词出现的比较早,避免了与前文…
作为议论散文,范晔主张为文“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狱中与诸甥侄书》),要求内容形式相结合,其序论即是如此。作者善于综括大端,撮举要事,抓住人物或事件的本质,作为论断的...
《汉书》如要补进班因所没有收的材料,就很难。西汉史料流传到今可以补进《汉书》里去的,实在很少了。但《后汉书》、《三国志》,很多材料,在这两部正史以外,为我们可以看见的,当然也可见陈范两人的剪裁所在,但当时的历史,要之不尽纳人此两部正史内。
钱穆: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之比较2010-02-0214:52:55来源:网易历史跟贴0条手机读书《汉书》如要补进班因所没有收的材料,就很难。西汉史料流传到今可以补进《汉书》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