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在综述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选题意义作简要的阐述。第一章主要分析范晔家庭背景及生活时代,并说明此二者如何影响范晔崇儒兼玄的思想特征,以及范晔的文学主张;第二章讨论《后汉书》中群体
一、关于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的研究:关于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置,大多数学者,如罗根泽、余英时、葛兆光、于迎春、蓝旭等俱认为《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立是东汉文学发展、文人自觉性提高及史书作者所处时代重视文章的结果。.罗根泽...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doc,范晔《后汉书》之论赞摘要:范晔《后汉书》是史书经典之一,在前四史中以其独特的“论”、“赞”著称。然而,关于“论”、“赞”前人讨论的却并不是很多。基于自己阅读的兴趣,我整理了范晔“论”、“赞”的相关内容,以及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
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研究-《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立,建立在东汉文人增多,文章渐富这一基础之上,亦被视为文人地位提升的标志。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并非一人一时的创建,而是经汉魏晋至南朝,文学与史学发展潮流下的...
论文着眼于后汉史书的流传过程,以范晔《后汉书》为参照标准,通过对八家后汉书与范晔《:后汉书》之间异同的考证,对东汉史料订讹考异,去伪存真,有助于对东汉历史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
《后汉书》是前四史之一,记叙了整个东汉王朝的历史,作者是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我历时约一年时间读完这部巨著,感受颇多,在此分享些许的感悟。首先,我要大力推荐喜欢历史的朋友读这本书,原因有以下两点。文…
范晔发展了“以类相从”的类例思想,并在吸收前人之长的基础上,在书中专列文苑、宦者、独行、逸民、方术、列女、党锢等类传,全面展示了东汉一朝的社会历史面貌,对后世正史撰述产生了深远…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1)_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一、《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之体例范晔(398-445)撰著《后汉书》,始于南朝宋(420-479)文帝(刘义隆,407-453)元嘉元年(424),范晔因事触怒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409...
与颜延之不同,在刘宋时期,范晔和谢庄都以通晓音律著称,钟嵘(约468-约518)《诗品》齐有王元长(融,468-494)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用之。唯颜宪子(颜延之)论文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古代史的语境。11月12-13日,“文体、文本与文章经国”文体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学召开,“文史结合”的特点体现得非常明显。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在综述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选题意义作简要的阐述。第一章主要分析范晔家庭背景及生活时代,并说明此二者如何影响范晔崇儒兼玄的思想特征,以及范晔的文学主张;第二章讨论《后汉书》中群体
一、关于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的研究:关于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置,大多数学者,如罗根泽、余英时、葛兆光、于迎春、蓝旭等俱认为《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立是东汉文学发展、文人自觉性提高及史书作者所处时代重视文章的结果。.罗根泽...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doc,范晔《后汉书》之论赞摘要:范晔《后汉书》是史书经典之一,在前四史中以其独特的“论”、“赞”著称。然而,关于“论”、“赞”前人讨论的却并不是很多。基于自己阅读的兴趣,我整理了范晔“论”、“赞”的相关内容,以及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
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研究-《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立,建立在东汉文人增多,文章渐富这一基础之上,亦被视为文人地位提升的标志。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并非一人一时的创建,而是经汉魏晋至南朝,文学与史学发展潮流下的...
论文着眼于后汉史书的流传过程,以范晔《后汉书》为参照标准,通过对八家后汉书与范晔《:后汉书》之间异同的考证,对东汉史料订讹考异,去伪存真,有助于对东汉历史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
《后汉书》是前四史之一,记叙了整个东汉王朝的历史,作者是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我历时约一年时间读完这部巨著,感受颇多,在此分享些许的感悟。首先,我要大力推荐喜欢历史的朋友读这本书,原因有以下两点。文…
范晔发展了“以类相从”的类例思想,并在吸收前人之长的基础上,在书中专列文苑、宦者、独行、逸民、方术、列女、党锢等类传,全面展示了东汉一朝的社会历史面貌,对后世正史撰述产生了深远…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1)_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一、《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之体例范晔(398-445)撰著《后汉书》,始于南朝宋(420-479)文帝(刘义隆,407-453)元嘉元年(424),范晔因事触怒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409...
与颜延之不同,在刘宋时期,范晔和谢庄都以通晓音律著称,钟嵘(约468-约518)《诗品》齐有王元长(融,468-494)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用之。唯颜宪子(颜延之)论文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古代史的语境。11月12-13日,“文体、文本与文章经国”文体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学召开,“文史结合”的特点体现得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