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一篇期刊文章《从气候变化论证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文史知识》2013.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者吴文祥、葛全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对此文及另外一篇研究论文作简要介绍。
【摘要】:大禹治水的传说既有“史实素地”的成分,又有后世文人不断迭加的神话因素、传说色彩。因其年代久远,现有记载大部分为春秋战国时人所追忆,有不少矛盾歧异之处。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学者们结合考古遗址和文献记载等方面的材料,对大禹治水地域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大禹治水地域有古...
内容摘要: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吴庆龙领衔的中美科研团队于8月5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史前大洪水的证据,这场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洪水。积石峡的史前洪灾成为关键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们感受到了黄河的...
摘要文章首先根据古文献学、考古学以及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史前洪水可能发生的时代,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大禹治水”传说时期的气候背景,推测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发生于4200~4000aB.P.左右,即一次对世界许多地区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
中华民族也留下了大禹治水的事迹。不过,因为那场洪水的严重性和治理难度都超出现代人想像,所以一直有人认为是神话传说。但2016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研究论文为这段历史提供…
研究遂公盨的论文很多。因有文章置疑器物真伪,觉得该确认其适用尺度是否为周尺21.5cm。笔者所能找到的介绍都是“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照片很多,但缺乏标准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也没有找到线条图。
随后,国内媒体纷纷以《大禹治水首次找到科学证据》《夏朝存在有了新依据》为题报道。.不料,仅仅第二天,国内学术圈便迅速反弹,多位夏商...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大禹治水行迹考(0)引子.这是一个系列的首篇。.试图从科技角度解读上古神话。.您可以将这个系列的文章看成科幻题材的学术研究作品。.=====.
本文选题:大禹治水切入点:民族精神出处:《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论文类型:学位论文【摘要】:大禹治水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历史事件。大禹在其治水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选择这一课题有利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
这一研究进行了将近十年。据《科学》网站的报道,2007年春季,论文的第一作者吴庆龙在参加一次野外考察时积石峡偶然地第看到一套古堰塞湖的...
近日读到一篇期刊文章《从气候变化论证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文史知识》2013.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者吴文祥、葛全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对此文及另外一篇研究论文作简要介绍。
【摘要】:大禹治水的传说既有“史实素地”的成分,又有后世文人不断迭加的神话因素、传说色彩。因其年代久远,现有记载大部分为春秋战国时人所追忆,有不少矛盾歧异之处。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学者们结合考古遗址和文献记载等方面的材料,对大禹治水地域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大禹治水地域有古...
内容摘要: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吴庆龙领衔的中美科研团队于8月5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史前大洪水的证据,这场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洪水。积石峡的史前洪灾成为关键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们感受到了黄河的...
摘要文章首先根据古文献学、考古学以及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史前洪水可能发生的时代,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大禹治水”传说时期的气候背景,推测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发生于4200~4000aB.P.左右,即一次对世界许多地区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
中华民族也留下了大禹治水的事迹。不过,因为那场洪水的严重性和治理难度都超出现代人想像,所以一直有人认为是神话传说。但2016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研究论文为这段历史提供…
研究遂公盨的论文很多。因有文章置疑器物真伪,觉得该确认其适用尺度是否为周尺21.5cm。笔者所能找到的介绍都是“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照片很多,但缺乏标准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也没有找到线条图。
随后,国内媒体纷纷以《大禹治水首次找到科学证据》《夏朝存在有了新依据》为题报道。.不料,仅仅第二天,国内学术圈便迅速反弹,多位夏商...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大禹治水行迹考(0)引子.这是一个系列的首篇。.试图从科技角度解读上古神话。.您可以将这个系列的文章看成科幻题材的学术研究作品。.=====.
本文选题:大禹治水切入点:民族精神出处:《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论文类型:学位论文【摘要】:大禹治水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历史事件。大禹在其治水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选择这一课题有利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
这一研究进行了将近十年。据《科学》网站的报道,2007年春季,论文的第一作者吴庆龙在参加一次野外考察时积石峡偶然地第看到一套古堰塞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