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超摘要: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一直以来致力于关注人类灵魂救赎的作家,其作品塑造了无数“边缘化”的人物。《鸟》作为其早期的一个短篇,无论是从文本刻画的心理疾病的主人公形象,还是文本的叙述方式,对象征手法的运用,都呈现出大江健三郎独有的文学特色。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巧妙的借助了日本原始的森林思想,赋予了森林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意义,将森林中孕育的生死观、宇宙观表现在作品中,反映出了日本人民独特的思想、文化和传统之根,也表现出了他对现代人类社会生存状况和文化发展...
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与创作特色?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
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兰立亮.【摘要】:本论文是关于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的整体性研究。.本研究将叙事学方法和比较文学方法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对大江小说特别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文本分析,探讨其小说叙事手法的创新,揭示其小说形式与现代...
大江健三郎文学作品中的森林意识[日语论文]大江健三郎の文学作品における「森」意識摘要大江健三郎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森林意识”是大江健三郎作品中最重要的创作意识和手法。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基于
文献——大江健三郎小说论纲》(1988)和孙树林的《大江健三郎及其早期作品》(1993)这两篇论文面世,前者概述了大江“是个举足轻重的‘先锋派’代表作家,在近30年的文笔生涯中,以锐意求新追求与世界文学同步的态势”,后者则以大江的初期作品群为分析对象
综上,中日两国对大江健三郎晚期作品的研究百花齐放、各有侧重。参考文献1.大江健三郎《被偷换的孩子》南海出版社2004年2.大江健三郎著许金龙译《愁容童子》南海出版社2005年3.大江健三郎著许金龙译《别了,我的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摘要】:大江健三郎和莫言都分别是日本和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也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人通过对大江健三郎的著作《万延元年的足球》和莫言的《蛙》的比较,发现二者都以流传的神话和故事、历史事件、民族文化和作者自己的个人体验等等的现实为基础创作小说。
【摘要】: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于1994年成为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饲育》是其初期的中短篇小说,当时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一经发表,便受到诸如“高艺术水平的杰作”“精美的文体”等好评。拙论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先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作者在作品中...
大江健三郎在创作初期的作品中就显示出对少年主人公“我”这一视角的偏爱。1958年荣获“芥川文学奖”的中篇小说《饲育》和同年的长篇作《拔芽击仔》即以山村少年“我”为视角,建构起了一个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相冲撞并最终被同化的故事模式。
郑文超摘要: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一直以来致力于关注人类灵魂救赎的作家,其作品塑造了无数“边缘化”的人物。《鸟》作为其早期的一个短篇,无论是从文本刻画的心理疾病的主人公形象,还是文本的叙述方式,对象征手法的运用,都呈现出大江健三郎独有的文学特色。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巧妙的借助了日本原始的森林思想,赋予了森林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意义,将森林中孕育的生死观、宇宙观表现在作品中,反映出了日本人民独特的思想、文化和传统之根,也表现出了他对现代人类社会生存状况和文化发展...
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与创作特色?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
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兰立亮.【摘要】:本论文是关于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的整体性研究。.本研究将叙事学方法和比较文学方法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对大江小说特别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文本分析,探讨其小说叙事手法的创新,揭示其小说形式与现代...
大江健三郎文学作品中的森林意识[日语论文]大江健三郎の文学作品における「森」意識摘要大江健三郎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森林意识”是大江健三郎作品中最重要的创作意识和手法。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基于
文献——大江健三郎小说论纲》(1988)和孙树林的《大江健三郎及其早期作品》(1993)这两篇论文面世,前者概述了大江“是个举足轻重的‘先锋派’代表作家,在近30年的文笔生涯中,以锐意求新追求与世界文学同步的态势”,后者则以大江的初期作品群为分析对象
综上,中日两国对大江健三郎晚期作品的研究百花齐放、各有侧重。参考文献1.大江健三郎《被偷换的孩子》南海出版社2004年2.大江健三郎著许金龙译《愁容童子》南海出版社2005年3.大江健三郎著许金龙译《别了,我的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摘要】:大江健三郎和莫言都分别是日本和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也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人通过对大江健三郎的著作《万延元年的足球》和莫言的《蛙》的比较,发现二者都以流传的神话和故事、历史事件、民族文化和作者自己的个人体验等等的现实为基础创作小说。
【摘要】: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于1994年成为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饲育》是其初期的中短篇小说,当时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一经发表,便受到诸如“高艺术水平的杰作”“精美的文体”等好评。拙论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先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作者在作品中...
大江健三郎在创作初期的作品中就显示出对少年主人公“我”这一视角的偏爱。1958年荣获“芥川文学奖”的中篇小说《饲育》和同年的长篇作《拔芽击仔》即以山村少年“我”为视角,建构起了一个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相冲撞并最终被同化的故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