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以《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例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人类社会金融学体育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地理学应用心理学历史学世界..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的话题······(全部条)什么是话题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高恒文:田余庆的史学思想及其陈寅恪论.田余庆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如书名所示,是一部对秦汉魏晋史的具体而深入研究的论文集,但文集的最后两篇文章,《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消除“代沟”,共同前进》,是会议的“发言”和...
陈寅恪位于中山大学校园内的故居每逢学生研究陷入瓶颈,陈寅恪都会予以帮助,提供一些关键性的史料。在石泉写作毕业论文《甲午战争前后的晚清政局》期间,文章涉及戊戌变法的起因分析,其中领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其中须探讨的环节。
陈寅恪比之当时的学人更加让人佩服的是他精神自由思想以及风骨。至于学术,由于对自己要求严格言之有物所以著作非常少,加上晚年心情压抑和眼睛失明,开始考证弹词颂红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缺憾。解放后的环境已经不适合...
何兹全(1911~2011)(曾师从傅斯年、陈寅恪)杨联陞(1914~1990)(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陈寅恪指导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万绳楠(1923~1997)(1948年毕业,为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关门).蒋天枢(1903~1988)(1927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陈...
陈寅恪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事业,他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字学等学科。其中尤以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代文学以及佛教典籍的研究著称于世。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划时代的意义。
与自由:陈寅恪论学王震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早就知道这本书了——最早获悉此书,应是在罗志田的论文里,他对该书甚为推许,这在他是不多见的。后来期盼早日出简体字版。及至出版了,自己却未及时…
陈寅恪学术史历史史學陳寅恪文化史学【思想学术史】丛书信息学术史丛书(共30册),这套丛书还有《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等。
陈寅恪30年代以后发表的史学论文,时常有现实的针对性,看起来并非单纯的学术研究,似乎带有影射史学的成分。但笔者认为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托古喻今,而是出自一种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陈氏一方面对历史持以超然态度,一方面又把自己...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以《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例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人类社会金融学体育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地理学应用心理学历史学世界..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的话题······(全部条)什么是话题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高恒文:田余庆的史学思想及其陈寅恪论.田余庆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如书名所示,是一部对秦汉魏晋史的具体而深入研究的论文集,但文集的最后两篇文章,《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消除“代沟”,共同前进》,是会议的“发言”和...
陈寅恪位于中山大学校园内的故居每逢学生研究陷入瓶颈,陈寅恪都会予以帮助,提供一些关键性的史料。在石泉写作毕业论文《甲午战争前后的晚清政局》期间,文章涉及戊戌变法的起因分析,其中领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其中须探讨的环节。
陈寅恪比之当时的学人更加让人佩服的是他精神自由思想以及风骨。至于学术,由于对自己要求严格言之有物所以著作非常少,加上晚年心情压抑和眼睛失明,开始考证弹词颂红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缺憾。解放后的环境已经不适合...
何兹全(1911~2011)(曾师从傅斯年、陈寅恪)杨联陞(1914~1990)(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陈寅恪指导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万绳楠(1923~1997)(1948年毕业,为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关门).蒋天枢(1903~1988)(1927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陈...
陈寅恪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事业,他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字学等学科。其中尤以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代文学以及佛教典籍的研究著称于世。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划时代的意义。
与自由:陈寅恪论学王震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早就知道这本书了——最早获悉此书,应是在罗志田的论文里,他对该书甚为推许,这在他是不多见的。后来期盼早日出简体字版。及至出版了,自己却未及时…
陈寅恪学术史历史史學陳寅恪文化史学【思想学术史】丛书信息学术史丛书(共30册),这套丛书还有《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等。
陈寅恪30年代以后发表的史学论文,时常有现实的针对性,看起来并非单纯的学术研究,似乎带有影射史学的成分。但笔者认为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托古喻今,而是出自一种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陈氏一方面对历史持以超然态度,一方面又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