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徐女士一直有染发的习惯,特别是年纪大了以后,白头发容易长出来,因此染黑的次数也开始增加,有时候一个月就要染2次。
上周,徐女士照例去理发店染发,理发师给她推荐并使用了一款据说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染发剂。但是染完发回家不到两小时,徐女士就开始出现头晕头疼、恶心乏力的情况,两三天了也不见好转,她只好到医院检查。
听从医生建议后,为了找到致病原因,徐女士又将之前所用的染发剂买来,带到医院咨询。医生仔细阅读成分表后,发现染发剂中含有超量的 “对苯二胺” ,而对苯二胺属于强致敏原,容易引起皮炎等多种不适,并且有一定的致癌性,徐女士的不适可能就是由它引起。
临近新年,换个发色已经成为人们对“改头换面”的一种方式。染发剂作为能够改变发色的特殊产品,染发剂的成分可一点都不少——苯二胺、对氨基酚、甲苯二胺、有间苯二酚、氯化间苯二酚等,其中对苯二胺、对氨基酚是最常用的染发剂染料有效成分,也是让发色可以长久维持的重要元素。
对苯二胺虽然有固色的作用,但它同时很可能对人体 健康 造成“威胁”。对苯二胺是一种简单的芳香二胺。作为中间体,它可以与双氧水结合,也可以与三氯化铁结合,改变颜色。它对毛发中的角蛋白亲和力极强,其氧化过程就是染发时颜色的固着过程。
那么,为什么称它为“潜伏杀手”呢?
1、对苯二胺有刺激性。 对苯二胺并非无色无味,在染发过程中,该物质可刺激皮肤粘膜或呼吸道,造成人体不适。
2、对苯二胺可能致敏 。曾有一起染发剂生产作业工人误接触大剂量对苯二胺,导致急性中毒,当时患者血液的高铁红蛋白高达78%;
3、对苯二胺有致癌性。 它在体内形成高亲核性的氧化产物,这种物质可直接作用于DNA,增高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
目前我国推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已经将对苯二胺列入了限用物质, 规定其最高限量比为6% 。虽然在安全剂量下,对 健康 威胁的可能性降低,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因此使用过程中还是要学会自我防护。尤其是,经常将白发染黑的人群。
北京武警总医院血液科李昕权主任 提醒, 黑色染发剂中含有的苯二胺类物质和重金属盐最多,白发染黑或更危险。 在染色过程中,苯二胺类经过加热,接触头皮进入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如果长期反复地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可能会引起白血病。白发染黑常见于白发较多的中老年人,部分人群甚至还需要大面积全头染黑。面对 健康 风险,中老年人还是不宜过于频繁的染发。
对于网友关心的“纯天然植物染发剂,是否可以降低对头皮的伤害”。浙江大学化学研究所的专家表示,所谓的纯天然染发剂多是“噱头”,功效上,植物染发剂的有效成分更低;价格上又比化学合成染发剂高出许多。所谓的纯天然,并没担保,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
“染发剂致癌”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关于“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总体癌症和特定癌症的风险”这一主题的最大前瞻性研究给了我们一些参考答案。
此次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由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团队联合, 覆盖了万名年龄在30-55岁女性,并进行了长达36年的随访时间 ,期间共发生20805例实体癌、1807例血液系统癌症、22560例基底细胞癌和279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
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 使用永久染发剂的女性,罹患大多数癌症 (包括膀胱癌、脑癌、结直肠癌、肾癌、肺癌等实体癌,以及血液、免疫系统癌症和大部分皮肤癌) 的风险并没有增加;在癌症相关死亡方面也没有显著关联。
不过,使用永久染发剂却与部分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 以及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联系,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患癌风险也会增加。
虽然研究结果显示永久染发剂对部分癌症可能起到诱发作用,但该研究属于一项观察性研究,染发剂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确立,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比致癌风险,染发所致的过敏、中毒等不良后果更常见,更需要目标人群重视。而想要安全染发,产品的选择、染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要谨记。
1、正确选择染发剂
美容美发市场“鱼目混珠”,消费者在选购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包装盒,检查是否有生产批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其批号应该为 卫妆特字(200 )第00 号字样 ;其安全性经过卫生部安全评审,且具有卫生许可证批号;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大厂一般对质量控制相对严格。
2、一年最多使用两次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马静副主任 表示,染发剂里的对苯二胺有很强的致敏作用,染发不要过于频繁,建议最多一年使用1-2次即可,并且第二次只需要染新长出的头发。相邻两次染发的时间间隔最好在半年以上。
3、染前应做“皮试”
为了防范强过敏反应,染发前最好先做皮肤测试。具体操作是将少许染发剂涂抹在耳后,2 3天观察是否有发红、 起疱等过敏的表现。
4、染发时做好防护
使用前除了要查看头、面部等易于接触染发产品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破损,还要注意佩戴好耳套、手套,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发生入眼,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5、禁忌人群别染发
由于染发剂致敏性强烈,对于 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过敏性患者、头皮有炎症和伤口的人群、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幼儿、孕妇以及尚在哺乳期的妇女 等6类人群来说,都是禁忌,最好不要轻易染发。
染发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引起癌症的发生,但从 健康 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减少染发剂的使用次数,对于有过敏史、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想要换发色,如果实在对颜值有所讲究,建议买假发佩戴,会比染发更安全。#2021生机大会# #谣零零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自从头发可以染各种颜色开始,总能听见有人说“不要染发,染发会身体不好,会致癌的”,到底染发会不会致癌呢,对身体是否真的有影响? 染发会致癌吗 市面上的染发剂主要包括永久性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的,以及天然的染发剂,关于染发剂致癌的观点主要聚焦在永久性染发剂上。 去年,世界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染发剂的文章,算得上目前最大样本最长时间观察的数据了。 哈佛医学院对 12 万名美国女护士使用染发剂的情况,进行长达 36 年的追踪研究和数据分析后,认为永久性染发剂与大部分癌症无关,很可能并不致癌。 同时也发现,染发次数足够多时,染发者患乳腺癌、卵巢癌、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风险也有轻微的增高,尽管这种增高不明显。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相关推荐可能更为清晰。他们将染发剂职业暴露归为 2A 类致癌物,认为个人使用染发剂则致癌性证据不充分。 也就是说,可能有少许危险的是那些天天接触大量染发剂的理发师、生产工人们,平时一年染个几次头的普通人,不必为此提心吊胆啦。染发在致癌方面最多只有部分不确定的轻微风险。 同样的,也没有充足证据说,普通人日常的染发行为能导致脱发。染发有什么危害 1、过敏 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PPDA)等成分可能引起皮肤过敏,若染发时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头面部皮肤发红、肿胀、刺痒、灼痛、起水疱、流黄水等,应立即停止染发并清洗干净。 为了尽量减少过敏麻烦,使用新染发剂时,可以在前 2 天做好过敏测试,在染发部位和可能沾染的部位都擦一点看有无特殊反应。染发前还可以在发际、耳后涂抹凡士林或乳液,以防染发剂沾到皮肤造成伤害。 曾经对染发剂过敏过的朋友,就尽量不要再染发了。还要提醒给你染发的 TA 或者 Tony 老师,尽量不要让染发剂接触到头皮、眉毛、睫毛等危险部位。 2、发质损伤 经常染发可能使得头发更加纤细脆弱,容易断裂损伤,头发也可能变得黯淡无光、毛糙分叉。 既想要染发的美,又想要头发健康的话,对头发的养护就要比不染发时更为注意。 只从发质损伤的角度看,染浅色的伤害比染深色更明显。所以如果是颜色深浅二选一的话,可以优先深色。 3、重金属中毒 染发剂中是被允许添加一定量的重金属的,比如汞、铅等。但一些不正规、质量差的染发剂,非常容易出现超标的重金属。假如长期反复使用这样的染发剂,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属中毒。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染发剂的选择上不要只关注便宜,尽量在力所能及范围里选择正规优质的产品。染发后怎么护理 染发后护理头发,可以用Ph值为酸性且营养成分高的护发素护理头发;使用具有固色效果的洗发水;减少染烫;降低洗发时的水温以及吹发时的风温。染发后几天可以洗头 一般情况,染完头发需要等3天之后才可以洗头,这是为了确保头发的颜色更持久,所以多等几天再洗头比较好。另外染头发后第一次洗头要注意水温,不宜使用太热的水,尽量使用温水,可以避免头发褪色过快
柳叶刀、JAMA、BM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双月刊1001柳叶刀,这是英国权威的医学杂志,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高影响力期刊,柳叶刀杂志上面也有大量OA文章,可供小伙伴们免费下载。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该杂志也是国际著名的医学期刊,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可以下载部分免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一试。BMJ,英国医学期刊。同样是著名的国际医学期刊,BMJ官方网站上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看的。BMJ还有一个专门的student-bmj板块,是一份针对医学生和初级医生的月度国际医学期刊,有兴趣有条件的小伙伴倒是可以尝试投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杂志上面有大量高质量可免费下载和查阅。双月刊1001,英文版属,自然,审核录用简单,Am,中国知网,我想知道下面向我们国内医学界,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
过去的研究指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肠道息息相关,而且这个影响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情绪可以透过神经途径影响胃肠道健康,而反过来肠道微生物群也可能会影响行为和情绪。通过特定的饮食改变肠道细菌,可能有助于治疗与压力有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近日,来自英国布莱顿大学和萨塞克斯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证实,摄入改善肠道有益细菌(统称为益生菌)分布的食物,确实可以帮助缓解恐慌和忧郁。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BMJ)上。
全球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有两大类型,分别是忧郁症以及恐慌症。忧郁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5年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3亿,许多人通常还会同时出现恐慌症。这些精神障碍,不止造成个人与家庭困扰,甚至还会造成社会损失。
研究团队查看了2003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71项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益生菌如何帮助患有恐慌和忧郁症的成年人。最终入选的7项研究显示,与未进行治疗或安慰剂相比,服用益生菌的忧郁症、恐慌症患者的病情,都有所改善。
也就是说,益生菌可能是缓解恐慌和忧郁症症状的辅助治疗方法。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同时患有肠躁症等疾病的患者,还能够同时改善自身症状。
而益生菌要如何在这之中起到作用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消化道中存在至少有400种细菌。这些微生物对于消化食物、抵御潜在的病原体或有害微生物以及合成维生素至关重要。
益生菌能帮助人体维持肠道内健康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群落,因此,补充益生菌能够让肠道的好菌成为优势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群能进一步影响大脑的行为和情绪。
「肠道是人体免疫相当重要的一环,促进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健康状态都是有益处的,」营养师吕孟凡曾表示,若是要补充益生菌,建议采用粉状或是锭剂形式的益生菌,纯度较高。
「优酪乳、多多类的饮料虽然也可以补充益生菌,但因为加了非常多的糖,像是.的多多就有15公克的糖,因此,饮用时要控制量,以免造成肥胖问题。」另外,也可以选择多补充膳食纤维,同样有助于稳固肠道微生物聚落。
《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在150年的历史中,《英国医学杂志》以其学术严谨、内容新颖、排版活泼的鲜明特点,受到世界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
五大著名多学科综合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812年创刊),中文译名:《新英格兰医学期刊》JAM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883年创刊),中文译名:《美国医学会期刊》The Lancet(1823年创刊),中文译名:《柳叶刀》The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840年创刊),中文译名:《英国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1995年创刊),中文译名:《自然医学》
这位母亲的行为是属于过失伤人,母亲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也不是这位母亲想要的。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 健康 : “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 健康 ?《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 健康 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 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 [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 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 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 [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 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健康 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 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四大医学杂志就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
1、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
分为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HIV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
2、《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用中文同步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部分文章。
出版风格: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
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该杂志是周刊,发表关于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评论以及从生物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编辑部意见。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
《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在150年的历史中,《英国医学杂志》以其学术严谨、内容新颖、排版活泼的鲜明特点,受到世界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四大医学杂志就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
1、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
分为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HIV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
2、《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用中文同步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部分文章。
出版风格: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
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该杂志是周刊,发表关于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评论以及从生物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编辑部意见。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
《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在150年的历史中,它以其学术严谨、内容新颖、排版活泼的鲜明特点,受到世界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中华医学会与英国医学会合作,于1998年创办了《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Chinese Edition of BMJ),成为BMJ的10余种不同国外版本之一。《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为综合性医学专业翻译期刊,由《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编译。其办刊宗旨是反映世界医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并及时传递给中国的医学工作者,从而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从事医疗实践,同时促进中国医学信息与世界的交流。BMJ中文版的栏目包括述评、医学新闻、论著、综述、讲座、教育与争鸣、研究动态、读者来信、医海拾贝等。本刊编委会由全国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有5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专家大多数都是医学界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强大的专家队伍为本刊高水平的选题、翻译及评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创刊以来,本刊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始终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从BMJ原版杂志中精选文稿精心翻译,使本刊一贯保持着内容新颖、及时反映医学最新进展、符合我国国情及读者需求的特点。成为临床医学了解世界医学最新进展的重要窗口和连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的良师益友。
《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在150年的历史中,《英国医学杂志》以其学术严谨、内容新颖、排版活泼的鲜明特点,受到世界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四大医学杂志就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
1、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
分为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HIV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
2、《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用中文同步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部分文章。
出版风格: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
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该杂志是周刊,发表关于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评论以及从生物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编辑部意见。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
《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在150年的历史中,它以其学术严谨、内容新颖、排版活泼的鲜明特点,受到世界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中华医学会与英国医学会合作,于1998年创办了《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Chinese Edition of BMJ),成为BMJ的10余种不同国外版本之一。《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为综合性医学专业翻译期刊,由《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编译。其办刊宗旨是反映世界医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并及时传递给中国的医学工作者,从而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从事医疗实践,同时促进中国医学信息与世界的交流。BMJ中文版的栏目包括述评、医学新闻、论著、综述、讲座、教育与争鸣、研究动态、读者来信、医海拾贝等。本刊编委会由全国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有5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专家大多数都是医学界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强大的专家队伍为本刊高水平的选题、翻译及评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创刊以来,本刊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始终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从BMJ原版杂志中精选文稿精心翻译,使本刊一贯保持着内容新颖、及时反映医学最新进展、符合我国国情及读者需求的特点。成为临床医学了解世界医学最新进展的重要窗口和连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