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帕金森病护理的论文

发布时间:

帕金森病的护理论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论文网站。论文之家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求采纳

布尔逻辑检索式是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连接各个检索词,用户需要的布尔逻辑检索式如下:

1、于皓老师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上的关于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于皓and管理学and湖南科技学院报

2、张月莲或者王芝云编写的有关微生物燃料电池方面的论文:

(张月莲or王芝云)and微生物燃料and燃料电池

3、肖希明发表的图书馆学(G250)及图书馆管理(G251)类的论文:

肖希明and(图书馆学or图书馆管理) 或者 肖希明and(图书馆学or图书馆工作)

注:and可以用*代替,or可用+代替。

扩展资料:

布尔逻辑检索式的逻辑词

用“AND”与“ *”表示。可用来表示其所连接的两个检索项的交叉部分,也即交集部分。如果用AND连接检索词A和检索词B,则检索式为:A AND B(或A*B):表示让系统检索同时包含检索词A和检索词B的信息集合C。

用“OR”或“+”表示。用于连接并列关系的检索词。用OR连接检索词A和检索词B,则检索式为:AORB(或A+B)。表示让系统查找含有检索词A、B之一,或同时包括检索词A和检索词B的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尔逻辑检索

全院在职职工665人,其中,高级中医药专家117名,博士3名,硕士24名,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5名,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11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8名,“三五人才”5人。胡筱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陕西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国家级名老中医闫晓萍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8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或参编),主持 “尿毒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省科技厅科研课题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各类并发症、肾炎尿毒症、甲状腺病、更年期综合征、代谢综合征、风湿病、痛风、肥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内分泌代谢及免疫风湿类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韩祖成,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获得者,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承担《焦虑症中医证候的精神心理学特征的研究》等国家、省级科研课题6项;取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4项,发表论文30余篇,脑病专著5部。李宝华,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担任全国和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9年,曾任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组组长、脑内科主任等职。在临床诊疗脑及脊髓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方面有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有较高造诣和创新。出版中医药学术专著两部《古今中风医案荟萃》;《中国历代名医家评介》。在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专业论文40余篇。乔树真,主任医师 从事脑病临床并潜心研究20余年,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脑血管病项目及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等课题研究,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论文20余篇,曾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擅长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痿证、帕金森、痴呆等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焦虑的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刘冬玲,主任医师 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脑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多年,曾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脑血管病项目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撰写专业论文10多篇。曾于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擅长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及抑郁、焦虑症的诊断、治疗,对癫痫、肌无力及帕金森、痴呆等神经损害的疾病的治疗。惠振亮,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师从中医专家李宝华主任医师,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省级科研项目二项,擅长治疗中风病、痴呆﹑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癫痫、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并参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基地脑病专业2、3类新药研究10余项。阮绍萍 住院医师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系中西医结合临床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致力于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炎、帕金森病等脑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与研究。吴鹏亮 住院医师 于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及科研工作5年,对中风病、痴呆﹑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癫痫、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研究。曹瑾,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0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刘素蓉教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内科住院医师,擅长治疗中风、眩晕、头痛、高血压病等疾病。辛银虎副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中风,头痛,癫痫,眩晕,失眠抑郁等疾病和中风与外伤导致的肢体功能丧失的康复工作。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徐军锋 住院医师 199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工作8年,发表论文《针灸在中风病刚柔相济法临床康复综合方案中的应用体会》等3篇。致力于中风、面瘫、头痛、不寐、眩晕、郁症、颤症的针灸治疗的研究及中风病的康复治疗及个性化辅助支具矫形器的适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王翠,200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研究生,2009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系,师从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韩祖成.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医师,擅长中风病、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眩晕、癫痫、痿证等中医诊治。田腊群,主治医师 199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内科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2000年至今还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曾多次参加GCP培训,熟练掌握新药研发过程,并参与脑病科新药试验研究四十余项,其中包括:中风病、癫痫、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等项目;熟悉康复医疗工作。陈捷 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后分配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四年。1992年起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2000年获得在职研究生结业证书,从事肿瘤专业20多年,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解决了肿瘤的许多合并症、疑难症的治疗,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期间,跟随名老中医贾昆、谢远明主任医师学习,对中医肿瘤病学理论和临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如癌性胸腹水、癌性疼痛、癌性发热等。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面,治疗方法独特,取得了良好疗效。在乳腺病的治疗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瘤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作为负责人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陕西省卫生厅、省科委科研课题各一项。参编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加多项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等。现为陕西省药理学会化疗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病专业委员会秘书、西安市抗癌协会秘书、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魏琳,主任医师 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曾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兼任“全国乳腺病疑难病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十一届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从事肿瘤专业3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特别是在乳腺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中、晚期各类肿瘤的治疗,以及一些良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及新的见解,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瘤、乳腺癌放疗化疗有独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增效减毒治疗方面、控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共编撰著作五部(包括参编),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厅级课题3项,负责药理基地工作8年,完成新药临床试验12项。张允让,主任医师,原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196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在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肿瘤方面颇有成就,并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著作数部。苗文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1990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获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科研课题一项、承担陕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一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国家级课题两项,其中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负责和参加多项中药临床研究。1990年毕业分配至陕西省中医医院,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解决了肿瘤的许多合并症、疑难症,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肿瘤及脑瘤的治疗,在继承肿瘤名家贾老、谢老等老一辈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为病人制定适宜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上还在乳腺病、血液病患者,在乳腺病、血液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李增战,主任医师。国家“天使工程”新培养肿瘤专家、陕西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毕业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曾在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多种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在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癌性胸腹水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突出。同时在中医辨证治疗良性增生性疾病:如全身泛发性皮下脂肪瘤、女性乳腺增生及乳腺导管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期间参加国家中管局课题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同时负责或参加了6项国家级药品临床试验科研工作,撰写专业论文多篇。杨晨光,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此后长期从事中西医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2004-2005年在法国地中海大学马赛医学院进行恶性肿瘤的临床研修,顺利答辩并获法国临床肿瘤学深入培训证书(.)。临床上主张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纳入中医体系指导临床实践,最大程度的为病人提供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在中医形神观指导下进行病人个体的心理社会行为分析,指导病人配合中医养生方法辅助抗癌,十余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的六经辩证,经络辩证治疗上有独到见解。研究重点是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交流。参编多部学术专著。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及省级课题4项,国家级新药临床工作十余项。许鹏,住院医师,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并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为陕西省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负责病房一线工作。鱼麦侠,住院医师,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现攻读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负责病房一线工作。李喜凤,主管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负责肿瘤病人的心理支持,肿瘤微波治疗。马战平,男。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现担任中华中医药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结核呼吸病学陕西省分会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2007年7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学习1年;~被中央组织部选派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师从我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中国哮喘联盟主席林江涛教授,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访问学习1年;始被国家“四部委”选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于陕西省十大名医、陕西省名中医刘华为教授。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能够熟练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呼吸机、血气分析、肺功能、胸膜活检术、经皮肺穿术等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对呼吸系统的多种疑难病症能够熟练的应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灵活的辨证施治,疗效突出。擅长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肺癌、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病、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陈鸿芳,女,副主任护师,中医护理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部负责人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等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教学研究20余年,具有多专科护理经验,尤其在中医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参与科研课题4项,负责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度课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情志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负责卫生部2011年国家重点专科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医肾病护理部分申报及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学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承担多项陕西省继续教育项目授课任务。

帕金森病护理的论文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无特殊要求。服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患者用药应与进餐隔开,应餐前1小时或餐后1个半小时用药。便秘的患者应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帕金森标准护理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帕金森病是由黑质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变性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肌强直、运动减少、震颤和体位改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缓慢,逐步进展。常以动作不灵,肢体发硬或举动僵直不便等为首发症状。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躯体移动障碍;(2)有外伤的危险;(3)语言沟通障碍;(4)知识缺乏;(5)自尊紊乱;(6)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7)舒适的改变。 一、躯体移动障碍 (1)相关因素神经、肌肉受损;运动减少,随意运动减弱。 (2)肢体震颤与肌强直发作,运动障碍。 二、主要表现 (1)动作不灵活,肢体僵硬。 (2)慌张步态,运动减少、减慢。 (3)行走时起动与终止均困难。 三、护理目标 (1)病人能限度地保持运动功能。 (2)病人能自主且安全地移动躯体。 四、护理措施 (1)评估活动能力的基础水平。 (2)评估四肢有无震颤、强直及其程度。 (3)给予足够的时间完成ADL训练,必要时给予帮助。 (4)指导并协助病人活动;指导病人学会利用辅助设施(如床栏和扶手等)自主移动躯体。 (5)鼓励病人行走时保持正确姿势,摆动双臂并目视前方。 (6)移开环境中的障碍物。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锥体外系统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起病常隐袭,缓慢发展。临床研究发现帕金森氏病的非运动症状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嗅觉异常、便秘、抑郁、性功能障碍等也可先于手抖、肢体僵硬等运动性症状之前出现。目前,帕金森氏病只能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控制症状,尚无法根治[1,2]。早期的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人的影响很大,可以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病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1 资料与方法 一般临床资料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的55例帕金森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年龄76岁;长期卧床的23例,可以走动的32例;病程9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年。所有患者符合1997年英国PD脑库制定的原发性PD诊断标准[2],必须有至少下列2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姿势异常;排除药物性、血管性、脑炎后、创伤后等各种原因所致的PD综合征及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橄榄桥小脑萎缩等PD叠加综合征;左旋多巴治疗有效;初发症状、体征或病程中有两侧不对称,病人意识清楚,能配合问卷调查。 方法 给予适当药物的前提下,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功能训练、心理护理、营养护理、预防并发症、出院指导等系统护理,评价护理效果。 评价标准 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the 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 LSIA)测量老年人心情、兴趣、心理主观完美状态评估的一致性,以反映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LSIA从对生活的兴趣、决心和毅力、知足感、自我概念及情绪五方面,利用20项问题反映生活满意程度,其中12项为正向指标,8项为负向指标。评分方法,同意得2分,不能确定得1分,不同意得0分[2,3]。比较患者的护理前后的LSIA值。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作t检验。2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的LSIA值显著提高,说明护理的效果良好。3 护理体会[4-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病人及家属认识疾病,配合治疗护理。此病是脑黑质变性、多巴胺分泌减少而致的肌肉运动障碍,动作缓慢,震颤麻痹,故病人必须终生服用多巴胺类及其受体激动剂等。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做好思想工作,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强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可以预防本病引起的运动功能减退。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伸展运动是本文介绍的重点,也是实验组病人的重点作业。训练的关键是持之以恒,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减少病人的枯燥情绪,根据其疾病特点我们指导病人做保健性体操,目的是改善动作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主要是伸展运动,用以对抗帕金森病人不断进展的屈曲姿势。时间每天1~ 2次,每次20 min。 心理护理 护士首先站在病人的角度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人充满同情和耐心,同时要善于表达自己关怀的态度,让病人感到关心和爱护。病人倾诉病情、家庭或单位的烦恼时,护士用语言、眼神、表情等表示对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情,使病人愿意向护士倾诉、宣泄内心的痛苦。接触交谈要尊重病人人格,涉及病人隐私的谈话应在没有其他病人的场合下进行,工作人员也应尽量减少。护士要积极主动地与病人接触和交往,可消除病人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及孤独感,取得病人的信任。还要善于使用语言技巧与病人沟通,多运用安慰性、解释性、鼓励性语言,启发诱导,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营养护理 良好的营养、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脑的营养,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帕金森病人与正常人相 预防合并症要注意预防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口腔炎与吸入性肺炎、褥疮、便秘等。口腔炎与吸入性肺炎的预防:病人的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容易存留在口腔,食物误吸,容易形成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形成坠积性肺炎,所以要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翻身叩背,保持空气新鲜。褥疮的预防: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大小便后要清洗局部,防止尿液对局部的刺激,至少两小时左右要翻身一次,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预防褥疮的气垫床,注意背部护理,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便秘的预防:每天进水量2 L左右,多食富含纤维的青菜、水果,晨起饮一杯白开水,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一旦发生便秘可以给于简易通便处理。 出院指导家居环境,要注意防止病人跌倒,病人经常活动的地方要除去障碍物,要有把手,有利于病人扶把,因为病人基本上是小碎步,所以台阶要改造成斜坡型,,病人出院后应继续在院的训练,持之以恒,形成生活规律,并应主动反馈信息,以便继续接受指导。4 小结目前对帕金森氏病尚没有根治方法[7],只有给予科学、有效、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及生活训练指导,能稳定病情,延缓疾病发展。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在生理、心理及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回归社会。参考文献:[1] Tolosa E, Compta Y, Gaig C. T he premot or phase of Parkinsoncs diseas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07, 13(Suppl): S2.[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 帕金森病的诊断[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6): 169-171.[3] 崔健庄, 毕淑琴. 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动态[J].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2003, 7(3): 422-424.[4] 杨淑玲, 黄健美. 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J]. 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15): 382-384.[5] 赵晶缓, 刘囡囡. 帕金森氏病的护理[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8(21): 73-74.[6] Chaudhuri K R, Healy D, Schapira AHV. The non mot 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Lancet Neurology, 2006, 5(2): 235-236.[7] 张中宏, 杨世辉, 朱敏恒. 帕金森氏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农垦医学, 2008, 26(5): 357-358.

帕金森病护理论文

帕金森病的护理主要是注意膳食营养,主动进行各种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个关节尽量做最大范围的伸缩活动,以防止出现肢体挛缩、关节僵硬,晚期病人随着肢体僵硬和强直的发生,需要做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以及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肢体挛缩的发生。无法进食的病人或者翻身困难的病人,需要有很好的床旁护理,避免出现坠床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帕金森病患者也多存在抑郁等心理障碍,需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可给予一定的抗抑郁药物,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语言和/或吞咽障碍等。日常生活护理如设在房间和卫生间的扶手,防滑橡胶桌垫,大把手餐具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进行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进行语言障碍训练、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如何确诊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核心的临床表现是动作迟缓,想快快不了,尤其是启动困难病人,可以表现为翻身起床的时候,动作特别的慢,做任何动作的时候,想快都快不了,比如坐在沙发上,手不扶患者根本起不来,可能要手扶着、拽着,缓慢的起几次才能很缓慢的站起来。被动运动的时候,可以发现颈肌和四肢的肌张力呈铅管样或者是齿轮样增高,患者走路的时候,步态比较小,走路的时候双侧上肢甩不起来,伴随动作消失。帕金森病的人可能会有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而且以单肢出现为主,先是一侧肢体出现如一侧上肢或者一侧下肢,在2年之内逐渐进展到其他的肢体,有的时候呈“N”字形进展。在转弯的时候,正常人一步就转过来,病人可能要多走好几步才能转回来。帕金森病会不会遗传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但为何会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到目前至少发现17个单基因是家族性帕金森病连锁的基因位点,其中12个疾病基因已被克隆,另外还有一些尚未被克隆的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中有一小部分病人可能会遗传。目前认为约1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但绝大多数患者是散发性。

帕金森的患者,需要天天陪护,定时的按摩,给他做软的东西吃,补充营养,没事多跟他唠嗑聊天,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恢复健康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无特殊要求。服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患者用药应与进餐隔开,应餐前1小时或餐后1个半小时用药。便秘的患者应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近来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帮助。早期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至中期多数患者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晚期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照料。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长期卧床者应定期翻身拍背,以避免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尿失禁者需行导尿。

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论文

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到260万例,约占全球患者的一半,预计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万人。

得了帕金森以后,很多人都会手抖得厉害,而且走路越来越慢、嗅觉也一天不如一天。那么,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帕金森患者除了吃药,还可以做哪些康复与护理措施?

均衡营养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情,帕金森患者的主食应以五谷类为主,多选粗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每天2000ml以上),防止便秘,减轻腹胀。另外,蛋白质方面优选脱脂奶、瘦肉、家禽(去皮)、蛋和豆类等优质蛋白质,还要注意少吃油、盐、糖。

坚持适当的运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延缓帕金森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树立信心,坚持主动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也要加强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尽可能自行完成吃饭、洗漱、穿脱衣服等。如果是卧床患者,家属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关节和按摩肢体,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的发生。

帕金森患者因震颤和不自主运动,出汗多,易造成皮肤刺激和不舒适感,皮肤抵抗力降低,还可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皮肤感染,所以帕金森患者应勤洗勤换,保持皮肤卫生。中晚期患者因运动障碍,卧床时间增多,应勤翻身、勤擦洗,防止局部皮肤受压,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压疮。

帕金森患者应避免吃带骨刺的食物,也应避免操作高速运转的机器,或者单独使用煤气、热水器、锐利器械以及易碎的器皿,防止受伤等意外发生。此外,帕金森患者外出时需要有人陪伴,尤其是精神障碍者,其衣服口袋内要放置写有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的“联系卡”,或佩戴腕识别牌,以防丢失。

帕金森患者往往会产生自卑、脾气暴躁及忧郁心理,变得闷闷不乐,家人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多鼓励和倾听、少指责和念叨,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应鼓励患者尽量维持过去的兴趣爱好,多与他人交往,不要孤立自己。

最后要提醒大家,帕金森病的病程会长达数年或数十年,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当出现发热、外伤、骨折或运动障碍、精神智能障碍加重时要及时就诊。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了,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刘风荣.居家护理必备[M].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2018.

[2]张晓楼.浅谈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4):242-243.

帕金森病是进行性变性疾病,所有药物治疗均只能改进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但不能阻止疾病发展,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从症状看,以震颤为主者,预后较好,而老年人以少动为主,故其预后较差。引起帕金森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疾病晚期由于少动引起的并发症,如褥疮及败血症、心衰、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它们分别占帕金森病死因的50%、28%、14%和8%。因清晨副交感神经兴奋和左旋多巴作用减弱,帕金森病患者多死于清晨。

头重脚轻,小碎步,启步困难止步困难(易出车祸,需在陪同下逛街),典型特征有静止性震颤,常见于老年人。后期越来越严重,目前无法根治,康复可缓解症状,多活几年,一般以运动,言语,作业,药物等治疗,可练习步行,肌力,平衡协调,多于人交流。

帕金森的饮食注意事项:疾病早期:帕金森病早期突出的症状就是震颤,从中医辨证分析来说,属痰热血瘀,故主食应以米饭为主,其性偏凉。肉食可多吃一些猪肉,也可以适当摄入高蛋白食物,如海产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养血润燥。蔬菜可进食油菜、菠菜、芹菜、黄瓜、竹笋和茄子等性凉并可清痰热、熄火活血食物。水果可食用梨、香蕉和桑葚。疾病中期:患者可能行动迟缓进一步加重,伴有疲倦乏力、便秘等症状,属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故病人主食以米面为主,适当辅以一些粗粮助脾胃。肉食可吃一些牛肉、鸡肉等,辅以一些海产品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肾。菜蔬可食用木耳、山药等以健脾,以及增加纤维素摄入,有利于排便,水果可参照早期,以益气血和润肠为主。疾病后期: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严重的卧床休息,可伴有低血压、体质虚弱,属阴阳两虚,此时食物应与早、中期食物结合,以中期食物益气养血,另外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注意食物的搭配比例,以提高患者的食欲,保证其营养,在膳食中适当给予蛋、奶、鱼和肉等食材,可保证蛋白质的供给,限制性摄入动物性脂肪,尽量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和芝麻油等。气血不足的可予人参(高丽参,太子参,党参等)和北芪炖汤饮用,高血压或合并脑中风的患者慎用。骨质疏松的患者容易脊柱侧弯或前倾,应多补充钙质(钙片或牛奶)。帕金森可以做的训练:1.上肢及肩部锻炼进行耸肩、臂上举等锻炼。每次15分钟,每周3次。2.从椅子站起及坐下训练患者可坐在无扶手椅子的前部,身体稍前倾,屈膝将两足稍分开,双肩应在双膝正上方。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前脚掌及拓枳关节部,然后慢慢站起,站起后让身体站直,双足放平,与地面接触正常。3.行走训练帕金森病患者走路时常为前倾姿势,这样很容易使步伐变乱,常常是越走越快,反而步伐越走越小。那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首先患者先停止走路,确保足间距达25-30㎝。尽可能站直,以行军的方式迈步,让足尖向上,使足跟先着地,迈步时向前摆动对侧上肢。4.穿衣训练患者需要穿宽松、轻质的衣服,先从强直一侧上肢穿衣服,再穿好另一侧。如平衡障碍时可以在床边或带扶手的椅子上更衣。5.吞咽困难的锻炼患者每天进行闭唇鼓腮练习、露齿而笑和撅嘴训练等训练。进食前先吞咽口水,保持上身正直,头略微前倾,且每次固体食物不超过半汤勺,细细咀嚼,分多次吞咽。咽完食物后喝一小口水,在没有咽完口中食物前不要再进食。6.言语训练当患者每次说话前先咽下唾液,深吸一口气,讲话时控制语速,多用短句,少用长句。比如:从1数到20。进行口型发音训练,发出“噫”“哦”等,尽量拉长,达20秒以上。帕金森家属可以做的:本病早期,病人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宜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动作笨拙,常多失误,餐食中谨防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结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重视心理疏导安抚和精神关爱,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以减少肌震颤加重的诱发因素。龙元熄颤汤可以弥补西医方面的不足,而且对身体无伤害,龙元熄颤汤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特别是改善非运动症状,延缓疾病发展方面有较满意作用。此外,龙元熄颤汤医师注重病人的体质辨证,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讲究整体调理,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更快地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年过七旬的卢老大夫临床近四十年经验研究总结而出“龙元熄颤汤”,在于辨证论治、一人一方、遣方用药之精妙,对帕金森病有独到见解。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其独特的辨证用药及特色思路,让很多帕金森患者受益无穷。

关于帕金森病的护理论文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帕金森标准护理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帕金森病是由黑质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变性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肌强直、运动减少、震颤和体位改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缓慢,逐步进展。常以动作不灵,肢体发硬或举动僵直不便等为首发症状。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躯体移动障碍;(2)有外伤的危险;(3)语言沟通障碍;(4)知识缺乏;(5)自尊紊乱;(6)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7)舒适的改变。 一、躯体移动障碍 (1)相关因素神经、肌肉受损;运动减少,随意运动减弱。 (2)肢体震颤与肌强直发作,运动障碍。 二、主要表现 (1)动作不灵活,肢体僵硬。 (2)慌张步态,运动减少、减慢。 (3)行走时起动与终止均困难。 三、护理目标 (1)病人能限度地保持运动功能。 (2)病人能自主且安全地移动躯体。 四、护理措施 (1)评估活动能力的基础水平。 (2)评估四肢有无震颤、强直及其程度。 (3)给予足够的时间完成ADL训练,必要时给予帮助。 (4)指导并协助病人活动;指导病人学会利用辅助设施(如床栏和扶手等)自主移动躯体。 (5)鼓励病人行走时保持正确姿势,摆动双臂并目视前方。 (6)移开环境中的障碍物。

便秘的患者应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近来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帮助。早期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至中期多数患者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晚期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照料。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对于帕金森病人的护理,首先病患与医护之间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阴影,看护人员要进行心理疏导,力求帮助患者放松心态,确保患者心态乐观积极,鼓励患者。用药方面,叮嘱患者科学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的食用禁忌与药理作用。医护人员加强卫生意识,进行治疗护理时,应先洗手消毒灭菌后再进行相关操作。饮食上,由于患者有一定的吞咽困难,所以前期饮食以流食为主,稳定后改为半流食,治疗后期可正常进食。

帕金森病人的护理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意膳食和营养,可以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热量,膳食中要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油和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蛋白质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所以蛋白质的摄入量限制在每日以下,全日的总量考虑用40mg-50mg。第二、需要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四肢关节做最大范围内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的挛缩、关节僵硬的发生。晚期的病人主要是做被动的运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第三、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帕金森病的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一般没有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多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关节的功能锻炼,比如说打打太极拳、跳跳舞。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的能力显著的降低,这个时候就要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千万不能摔跤。如果摔跤骨折了以后会加重帕金森病的发展,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病人在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如果病人的动作比较笨拙的时候,无法进食者就需要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等,都需要给予生活上的帮助。第四、主要就是预防并发症,要注意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或者天气等情况来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以上的措施都能够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要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失禁和褥疮的发生,需要被动的活动,把这些做好了,对病人的护理、发展是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或者延缓作用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