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

发布时间: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

从2011年3月1日起启用网上采编系统,实行网上投稿、审稿、收/投修改稿以及校对样稿。 征稿范围:精神医学各领域(临床实践,基础研究,流行病学,司法鉴定,医学心理等)的论著、综述、研究报告、学术讨论和病例报告等。 来稿需附主页上下载的“版权转让协议”,签字、盖章后寄至该刊编辑部。如有指导、审阅、审校者,务必由其本人签名。稿件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列于首页下方,将基金证书复印件一并寄至编辑部,本刊录用后优先刊出。 该刊免收审稿费,对不用稿件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一般在2个月内通过E-Mail发出录用或不用通知。如作者在2个月内未接到通知,可能稿件仍在审阅中,请与该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 经审稿后拟刊用的稿件请按退修时提出的退修意见一一修改、复核。修改稿件时最好使用审阅格式,如您不习惯使用,请将修改处用红色做标记,这样编辑部可以很清楚知道您的稿件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修改稿通过投稿系统的收/投修改稿上传回编辑部。同时务必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及电子邮件地址备用。 作者通过系统收到校样稿后,请仔细核实,并逐一回答编辑部提出的问题,对编辑部的意见给予答复。

在《学习与探索》、《北方论丛》、《学术交流》、《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上海精神医学》和《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可运用森田疗法”、“心理咨询的共通因素和咨询师的人格条件”、“一例动力学短程心理治疗的个案分析与讨论”、“心理咨询与治疗应抓住人际关系这条主线”、“应用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对人恐怖症的1例个案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浅析职业生涯设计”、“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运用弗洛伊德的释梦”和“诗——作为意义治疗的途径”等文章。

一) 精神科简介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科这一领域已经划分出了更多专科,其中包括:儿童青年精神医学、成人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照会精神医学、急诊精神医学、成瘾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睡眠医学、行为医学、身心医学等。[2] 二) 精神科常见疾病主要精神科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肿瘤所致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HIV/AIDS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包括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包括阿片类药物滥用、酒精所致精神神经损害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滥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氯胺酮滥用、烟草滥用、大麻滥用)、精神分裂症、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持久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感性性精神病、分离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惧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其他行为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三) 精神科常用治疗方法精神药物治疗一.抗精神病药1.传统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噻吨、氯普噻吨等.2.新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喹硫平、齐拉西酮、左替平、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3.长效抗精神病药包括口服长效制剂五氟利多,常用的肌内注射长效制剂与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塞嗪榈酸酯、癸氟哌啶醇.二.抗抑郁药经典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三.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维拉帕米、尼莫西平等.四.抗焦虑药1.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西唑仑、奥沙西泮.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为代表.3.作用于BDZ受体的非BDZ催眠药唑吡坦、佐必克隆.4.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普萘洛尔.5.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6.有抗焦虑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有效缓解焦虑症状.7.认知改善药 苯丙胺、哌甲酯、托莫西汀.精神科的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3]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咨客中心疗法、催眠疗法、森田疗法、集体心理治疗.四) 精神科专业人员精神科的医事人员包含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师以及职能治疗师,另外尚有以精神科为专长之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员等之专业人员。精神科医师要求能够使用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协助精神疾患。从业之前要经过生物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动力取向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训练,并使用于他们的临床服务中。精神科医师所受的生物医学及精神药理训练是他们和临床心理师及其他治疗师有所区别之处。临床心理师在医院主要工作是提供高品质的心理衡鉴,协助医疗评估。精神科护士精神科中具有重要的角色。精神科护士可以实施许多精神科护理与照护,但在处方药物以其其他医疗行为上受法律的限制。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法律、公益等各方面协助精神病患与家属。受过训练的护士与志愿者,也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通常较多人从事团体治疗或家族治疗。精神科医师除了临床照顾病人,也有部分专家投入研究及教学工作。这些专家可能只拥有其专长的学位,或同时拥有医学士的资格。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要求

中级医师(主治医师)一般要求发表核心刊物1-2篇或者省级以上刊物3篇。

主要是看主办单位是省级部门还是国家级部门。你投稿的是国家级期刊吗?首先要对期刊等级了解,一般普刊是比较好发的,核心的投稿才比较困难。我觉得你应该是投稿到核心期刊了,你的文章写好,是多少字的 如果你的文章字数散乱 结构没有,编辑也会懒得看的,这是我以前的一些经验,我发文章都是去百姓论文网发的各方面都不错,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会告诉你修改意见的,你可以去问问,他们应该会帮你修改的,祝你发表成功吧

你好,不知道你是评什么职称,我以前评职称的时候发省级,国家正规期刊就可以了,不过第一次发没有经验,钱财耽误了时间。所以你发表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可信的地方发表。最好是朋友介绍的,如果没有的话,我推荐你我以前发表的一个地方,百度 百姓论文网 就可以了,最主要我拿到期刊了,比较诚信的。推荐给你 希望你发表成功。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简练、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在5000字以内。用方格稿纸书写,或用电脑以稿纸格式打印。2.文题题目须简明确切,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文题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为读者所熟悉的缩略语等。 3.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应是参与文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对全文内容负责,并能解答文中问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参加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排序应在技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而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的主要负责人(执笔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对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文后致谢,但亦应事先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及邮政编码,写于文章首页左下方。作者如为一个单位以上,则除第一作者单位外,其他单位作者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注出①、②……,并分别将单位名称列在第一作者单位之后,用“;”号隔开。4.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摘要应客观如实地反映文章原文,不得添加原文中所没有的内容。中文摘要以不超400字为宜,英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5.关键词论著文章应标引3~5个关键词。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所翻译的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若最新版(MeSH)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不应用缩写,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 6.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见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出版的《医学名词》等各分册)为准,暂未公布的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物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7.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文章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的,应用d、h、min和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和秒。注意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的形式或ng/(),不宜采用ng/斜线和负幂数混用的形式。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压力测定,仍用毫米汞柱(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8.图表文中的图与表应尽力精减。图表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码。每一图表均应冠以题(注),线条图应描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以计算机制图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X线图应注意缩放比例一致,左右侧不要拍反,图不小于8~12cm。图中须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应用另纸标出,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及图的上下方向。若用人像,应征得本人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位。大体标本照片要在图内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用三横线表,两端开口,表头左上角不加斜线,表内不用纵线,表注用*,注释在表下方。表内数据,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文中仅可摘述表中涉及的主要发现,不应过多重复其数据。9.数字表示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后超过3位数字,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和部队番号则不分节。在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字组合,共同单位置于全部数值之后,如:±则可写作(±)ng/L。而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值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10%~90%、±,不能写成10~90%和±。对于带尺寸的单位,不能写成如8×6×4cm,而应写成8cm×6cm×4cm。1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如: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Z(中位数用M斜体);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各种检验则用英文小写斜体t、u、q,英文大写斜体F;卡方检验用希腊字母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自由度用希腊字母小写ν;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11.缩略语文章中尽量少用,而必须使用时,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缩略语,而后者间用“,”分开;若缩略语已为人所熟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注意缩略语不能移行。12.量的名称按GB3102-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书写。13.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论著等一般在15篇以内,综述等则不宜超20篇。引用文献为公开发行的原著,并且由作者核对与原文无误,按照文章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并在引证处用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为1~3名应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逗号,再加等(中文)、他(日文)、et al(西文)。中外作者的姓名均以姓前名后的方式列出,外文作者的名用缩写,不加缩略点。中文期刊应写全名,外文期刊名称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缩写。外文文题、刊名等单词的首字母应大写。参考文献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文献相同的项目,应一一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Ibid”等。所引文献著录的标点符号,应严格以本刊所列书写格式为准。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有哪些

看你发表什么具体期刊了。给你推荐我的平台 期刊云,里面有医学类的千本期刊,可以选择,也可在网站进行直接投稿,有问题可以咨询客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我知道的国内的有中华神经科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等,国外的也比较多,如Stroke,neurosurgery等等。你自己可以多看看相关的神经科方面的文章,看别人引用比较的多的参考文献就知道了中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出版地 主办单位 0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上海 中国科学院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广州 中山医科大学2 中华精神科杂志 北京 中华医学会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4 中华神经科杂志 北京 中华医学会5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长春 白求恩医科大学6 上海精神医学 上海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7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英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核心期刊NPG Journals in neuroscience Featured Articles 《Nature Neuroscience 》Featured Articles :cAMP oscillations and retinal actiity are permissie for ephrin signaling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tinotopic map 《Nature Reiews Neuroscience 》Featured Articles :Lipid raft microdomains and neurotransmitter signalling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Featured Articles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is an upstream regulator of mitochondrial fission during neuronal apoptosis 《Oncogene 》Featured Articles :Targeting SPARC expression decreases glioma cellular surial and inasion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actiities of FAK and ILK kinases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Featured Articles Featured Articles :Stroke induces ependymal cell transformation into radial glia in the subentricular zone of the adult rodent brain 《Cell Research》Featured Articles : Getting the right stuff: Controlling neural stem cell state and fate in io and in itro with biomaterials 《Molecular Therapy》Featured Articles : iral Clostridial Light Chain Gene-based Control of Penicillin-induced Neocortical Seizures 《Molecular Psychiatry 》Featured Articles :Gene-gene effects on central processing of aersie stimuli 《Neuropsychopharmacology》Featured Articles : The Abused Inhalant Toluene Increases Dopamine Release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by Directly Stimulating entral Tegmental Area Neurons 《The Pharmacogenomics Journal 》Featured Articles :Nucleotide sequence ariation within the human tyrosine kinase B neurotrophin receptor gene: association with antisocial alcohol dependence 《EMBO Reports》Featured Articles : A fruitfly's guide to keeping the brain wired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Featured Articles : Transporters for L-glutamate: An update on their molecular pharmacology and pathological inolement 《Spinal Cord》Featured Articles : International spinal research trust research strategy. III: A discussion document Acta PsychologicaAcute PainAdances in NeuroimmunologyAlcoholAlzheimer's & DementiaAnimal BehaiourAnnual Repor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AppetiteAPS JournalAutonomic Neuroscience等以上是我所知道的一些,还有一些没有找到,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感谢两位,对我很有帮助。2006年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脑与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神经科学通报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此外,中国脑血管病杂志(证书编号G422-2006)、国际脑血管病杂志(证书编号G939-2006)、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南京)等封面上也都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医学类论文发表在SCI杂志上是比较好的,比如 《CA-CANCER J CLIN 》《 NEW ENGLJ MED 》《 REV MODPHYS 》《 CHEM REV 》等,国内的杂志一般是《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中华消化病学杂志》等等。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它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精神病学史:从收容院到百忧解》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社会学家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导致精神疾病。例如,在社会运动、战争或遭受天然或人为的疾病时,该地区的人们有较高的机会得到精神疾病。贫穷、无常和缺乏资源和援助的地区也会比富裕和稳定的地区有较高机会得精神疾病。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怎么写

一) 精神科简介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科这一领域已经划分出了更多专科,其中包括:儿童青年精神医学、成人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照会精神医学、急诊精神医学、成瘾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睡眠医学、行为医学、身心医学等。[2] 二) 精神科常见疾病主要精神科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肿瘤所致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HIV/AIDS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包括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包括阿片类药物滥用、酒精所致精神神经损害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滥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氯胺酮滥用、烟草滥用、大麻滥用)、精神分裂症、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持久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感性性精神病、分离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惧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其他行为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三) 精神科常用治疗方法精神药物治疗一.抗精神病药1.传统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噻吨、氯普噻吨等.2.新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喹硫平、齐拉西酮、左替平、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3.长效抗精神病药包括口服长效制剂五氟利多,常用的肌内注射长效制剂与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塞嗪榈酸酯、癸氟哌啶醇.二.抗抑郁药经典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三.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维拉帕米、尼莫西平等.四.抗焦虑药1.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西唑仑、奥沙西泮.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为代表.3.作用于BDZ受体的非BDZ催眠药唑吡坦、佐必克隆.4.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普萘洛尔.5.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6.有抗焦虑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有效缓解焦虑症状.7.认知改善药 苯丙胺、哌甲酯、托莫西汀.精神科的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3]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咨客中心疗法、催眠疗法、森田疗法、集体心理治疗.四) 精神科专业人员精神科的医事人员包含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师以及职能治疗师,另外尚有以精神科为专长之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员等之专业人员。精神科医师要求能够使用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协助精神疾患。从业之前要经过生物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动力取向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训练,并使用于他们的临床服务中。精神科医师所受的生物医学及精神药理训练是他们和临床心理师及其他治疗师有所区别之处。临床心理师在医院主要工作是提供高品质的心理衡鉴,协助医疗评估。精神科护士精神科中具有重要的角色。精神科护士可以实施许多精神科护理与照护,但在处方药物以其其他医疗行为上受法律的限制。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法律、公益等各方面协助精神病患与家属。受过训练的护士与志愿者,也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通常较多人从事团体治疗或家族治疗。精神科医师除了临床照顾病人,也有部分专家投入研究及教学工作。这些专家可能只拥有其专长的学位,或同时拥有医学士的资格。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故怎样写作出高水平的医学论文,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写作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思想性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第二大要素:创新性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第三大要素:科学性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医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四类;(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结果,更谈不上写出高水平的论文。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所以,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医学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第二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1、体现真实性医学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2、体现再现性医学论文报道临床或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我国有的医学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医学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医学论文寄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3、体现准确性医学论文中,数据必须准确,必须反复探讨,特别是统计学处理。例如:有的论文作者演算数据错误,编辑也未严格把关,不知不觉中统计学出了差错,文章虽然发表了;但最后在评职称中,错误被评审的专家核查出来了,当事人未能晋升上职称还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另外,论文中的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资料,引用一定要准确,引文用词必须规范,术语必须准确;自己的论文推导出来的结论必须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因此,在你的论文完成之前,那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符、一个数据你都必须核对得准确无误。4、体现逻辑性我们写作医学论文,必须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不能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更不能证据不足,论证不力,导致观点不明。目前,对医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各家杂志社不尽相同;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参阅你想投稿的医学期刊,每一种期刊都有它相应《投稿须知》或《稿约》。通常情况下,以中华系列杂志的《稿约》要求为标准,从文题、署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把握全篇。5、体现公开性医学论文的作者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对临床实验结果要如实所映,不能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例如:某人做一项临床研究,对200例病人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只有50例有效,有效率为25%;而作者若舍弃100例无效病例,只报道100例,仍保留50例有效,会导致有效率为50%的错误结果。此外,我们引用他人科研成果或文献资料时,必须亲自查阅,注明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公正。第四大要素:实用性医学论文发表后,对人类医学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发表论文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医学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现代需要的观点出发,医学论文有的能解决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有的着眼示来,能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一篇医学论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仅谈不上发表,更谈不上它存在的价值;即使这样的论文侥幸发表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没有水准,一看就知道是关系稿、凑数稿,更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将对作者、编者、以及该医学期刊都是一个不少的负面影响。第五大要素:可读性撰写医学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存储新的医学信息,让他人用较少的时间和脑力就能顺利阅读,以解论文的内容和实质。这不仅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而且要求论文语言通顺,文风清新,可读性强。一般我们在阅读时,首先会参阅论文的摘要。摘要一般在300~500字之间,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600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它是全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也是整个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读者只有在参阅论文摘要,确定其价值后,才会更进一步去参阅详细的内容,再去进一步去应用,所以摘要与正文同样重要。如为论著虽标引2~5个主题词。正文语句结构多以主谓宾句为主,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同时,必须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脉搏和灵气,体会到论文的思想和主题,有很强的可读性。正文中的医学名词,以198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标准。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计量单位必须是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为蓝本。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文中缩略语尽量少用。参考文献,按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综上所述,以上“五大要素”是我们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撰写医学论文的核心要素。总之,撰写医学论文时,我们必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尽量反映我国医学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学术交流。真正做一个发现医学真理、检验医学真理、实践医学真理、证实医学真理和发展医学真理的人。

这得有真实的数据

精神医学毕业论文

你还在愁精神医学毕业论文吗?那么,精神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含量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乳胶颗粒法对31例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5名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的女性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P<。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mg/L],P<;且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P<)。结论 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女性正常人,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 D-二聚体

已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与高粘滞综合征(HVS)关系密切[1]。D-二聚体(D-dimer, DD)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2],是交联纤维蛋白D区降解的肽片断,主要由D区的D(α)、D(β)及D(γ)- D(γ)链组成,可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功能及调节纤维蛋白原在肝脏的生物合成[3]。为了探讨两者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40岁以上的31例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精神分裂症组:共3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8分。为排除年龄和性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1例均为≥40岁的女性。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57±9)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头颅CT或MRI未见脑血管病征象。31例中首次采血前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者12例,另19例均停用精神药物>7天;将31例再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阳性,阳性症状量表(SAPS)≥28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12分]和以阴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阴性,SANS≥30分,SAPS≤10分)的两组,分别为11例和20例。

2.对照组:共25名,均系我院女职工,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年龄42~78岁,平均(58±12)岁。采血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精神药物。

二、方法

所有对象均于早晨9时前空腹采血,枸橼酸钠抗凝,采用乳胶颗粒法、进口胶体金标准法试剂盒(南京弘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浆DD含量,正常参考值为< mg/L。阳性组患者在精神症状消失后复查1次血浆DD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t=,P<。阳性组血浆DD含量[(±)mg/L]高于阴性组[(±)mg/L],t=,P<;且前者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t=,P<)。

讨论

DD是纤溶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FXIII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DD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5]。近年来对DD的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DD含量增高,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检测血浆DD含量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5,6]。我们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精神疾病与血浆DD含量之间关系的报道。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含量高于对照组(P<)的结果提示,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的观点[1],也符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的精神分裂症是由“内结血瘀”所致的观点[7,8]。

本结果还显示,阳性组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阴性组患者(P<),且随病情的好转较治疗前降低(P<),并趋于正常。关于精神分裂症与DD之间内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我们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机体存在着凝血-抗凝两大系统,正常时两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发病时机体反馈性地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2)发病时患者蛋白C系统活性增强而加速上述过程,导致自发性血栓溶解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表现为血浆DD水平增高。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迄今未明,血浆DD含量是否有可能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复发、判断预后、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之一,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诚,邵胜利,柳振清.血液流变学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上的应用动态.四川精神卫生,1996,9:139-140.

2,Fisher M, Francis R. Altered coagulation in cerebral ischimia. Arch Neurol, 1990,47:1075-1081.

3,王建,李建章.D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74-7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5,黄慰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D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71-74.

6,张景,郭英华,赵慧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202-205.

7,王松菊.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初探.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03.

8,朱运斋.活血化瘀在神经精神科的应用体会.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10:17-18.

精神医学杂志文章

自1987年出版第一本有关个性心理学的著作以来,迄今已发表专著8本,150万字;编辑著作3本,65万字;研究文章16篇,科普文章66篇,并在英国和美国学术文献上发表教学与科研文章3篇。一、主要专著:1.《再塑一个你——个性心理探幽》,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988年第二次印刷。2.《激情》,海天出版社,1993年;3.《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文津出版社, 1995年;4.《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主写,主编,课题组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5.《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第二次印刷;6.《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7.《健康人格心理学——14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教材),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75千字,2004年10月第一版;2010年3月第三次印刷;8.《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中国城市出版社,211千字,2005 年4 月;2011年再版后更名为《心理学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9.《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讨生活——心理学课堂讨论实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52千字,2008年。二、主编著作:1 .《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7第一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第二版;2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 》,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9 ;第二次印刷,2001;三、主要科研文章: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第4期;2.Cognitive-behavioural emotional expression:group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social avoidance,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UK, 1998;3.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4.再析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第四期;5.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6期;6.用质的研究方法做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5期;7.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3期;8.普及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说在促进学生心理卫生上的作用,国际中华神经精神科医学杂志,2003年,第6期;9.论救星原型与心理治疗师的衰竭间的关系——兼谈树立健康的助人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2期;10.结构式集体咨询:社交技能训练小组,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 2期。11.灾区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09,2008/31/p82。12.“教养的本质是关怀”,新华文摘,2002年4月;四、主要科普文章:1 .“大学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国青年报,1999 年5月24日;2 .“走出误区,享受心理咨询”,光明日报,2000 年11月13日;3 .“让我们回到幼儿园”,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5日 ;4 .“从此以后学着不说理由”,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13日 ;5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中国青年报,2002 年3月7日;6 .“让我们播种德行”,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13日;7 .“诚信:自信信人,自重重人”,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19日;8 .“慎独:从自律走向自由”,中国青年报,2003 年5月29日;9 .“自我接纳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25日;10.“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成长”,中国青年报,2004 年5月20日;11.“假如死亡明天来临”,中国青年报,2004 年10月26日;12.“让我们学习仰望星空”,《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1日;13.“上进:从规范、净化语言开始”,中国青年报,2005 年 5 月 17 日;14.与教师朋友谈心理健康系列文章连载,中国教师报,2006年1月4日, 11日,18日;15.“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29日;16.“在高校心理咨询室回望高考制度”,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8日;17.“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兼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教师报,2007年3月28日;18.天气变暖和我有什么关系?杨眉就环保问题答《心理月刊》记者问,2007年7月;19.为什么而活?自杀预防: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中国青年报,2007年9月23日;20.请理解、尊重并保护我们看到的灾区人的“麻木”,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9日;21.如何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中国青年报,2008月11月14日。五、心理学科普博客“杨眉心理学科普的博客”

一下是找到的部分材料,希望有帮助一、理论来源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 Ellis)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曾经是一位开业多年的精神分析家,但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感到不满足,就从经典精神分析转到新弗洛伊德学派,后又转向行为主义学派,在治疗中他又逐渐采取了更加主动及指导性的方法。同时他又受斯多葛派哲学, 尤其是埃皮克特图斯的影响,逐渐于1951 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方法——理性情绪疗法(RET),也被称为ABC理论。 二、理论依据1.人性观理性情绪疗法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生来同时就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的潜能。人们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理性情绪疗法把人们常犯的错误视为正常现象,试着协助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误的人,并能更和平地与自己相处。艾里斯(1979)列出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些重要假定如下:(1)人就是人,他们天生有着某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或界限,他们可能对这些限制和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2)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3)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生的目的是要生活在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中,人们可能还会选择其它的目标,但生物学因素预定了他们的目标是朝向生存和幸福。(4)幸福——享乐主义是一种正当的选择,但是,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是一种更聪明、更理性的选择。(5)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强大的生物和社会方面的力量, 但人类对于所经历的那些强大压力也能进行抵抗。同时他们还有一种强大的自由意志因素,使他们能够进行控制。(6)RET采取一种存在主义立场,即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并对他们的世界采取一种现象学的和主观主义的观点。(7)人们出生后,内在就具有某些矛盾冲突倾向。他们一方面具有一种合乎理性与追求满足的强烈倾向,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往往会被吸引到非理性的行动方面去,从而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8)人类天生的最强烈的倾向之一是要受到家庭、最亲近的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9)一切正常人都会思想、感觉和行动。他们的思想会深刻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同理,情感也要影响思想和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会影响思想及感情。(10)RET坚信,所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不是起源于某些事情和经历,而是起源于人们对这些事情与经历的看法。艾里斯认为,人会自我谈话(self-talking)、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以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当他们有单纯的偏好(simple preferences)(渴求爱、赞同、成功的欲望)时,会误认这些是十分火急的需求,因而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困扰。艾里斯也认为人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天生倾向,但又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碍了成长。理论正如我们所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基本主张是:情绪的困扰(不同于悲伤、懊悔,和挫折感)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非理性的性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应该、最好,以及必须要如何等。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看,许多治疗者只注重过去的历史和事件,仿佛只要改变当事人的童年,任何问题就能解决。另有一些治疗者过度强求当事人去认清、表达和抒发其感觉;有些治疗者则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重新再去体验早期的事件和感觉。艾里斯认为,这些作法都不太有效,因为情绪的结果不会仅仅因为感觉被强化突显及表达出来后而消失;而应该是当事人与治疗者应一起辩论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式的思考方式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才能导致对生活的情境有较适当的情绪反应。A-B-C人格理论是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自己制造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责任。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暗示那些不合逻辑的语句所造成的,例如,“我应为离婚而受责备”、“我是可怜的失败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我是个没价值的人”。艾里斯反复地指出:人怎么想就会有怎样的感觉。困扰情绪反应如沮丧和焦虑,是自我挫败信念引起的,而这些信念是学习来的以及根据自创的非理性想法而产生的。因此,不必因离婚而沮丧、严责自己或惩罚自己,可以用一个理性的和有实证基础的结论来取代:我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婚姻没有维系好,我们离婚了。我曾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们的婚姻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在生活中是个失败者。不断责备我自己和让我自己完全承担分手的责任是愚蠢的。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最终的效果会是减轻沮丧和自我责备的感觉。3.不合理信念理性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1)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第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第二,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第三,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2)不合理信念特征:第一,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第二,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第三,槽糕至极论(awflizing)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三、治疗过程及运用的技术1.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通常在第一次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2)领悟阶段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领悟的不同层次:A、要向来访者指出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3)修通阶段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辩论方式可参考如下: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2.治疗技术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加进一些有力的认知方法,这是由本疗法的理论依据决定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1)驳斥非理性信念 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2)改变自我暗示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不明确的语意是扭曲思考的原因之一。当事人可以学习用较喜欢来取代必须、最好,和应该。他们可以学习说“可能不太方便,如果……”来代替“那绝对很可怕,如果……”。常使用无助和自我责备语言的当事人,可以学习使用新的自我暗示。借着以“非绝对性偏好”来取代应该和必须。通过改变语言形态和做新的自我暗示,当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结果他们往往也会开始有不同的感受。(3)幽默的使用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幽默是理性行为治疗使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艾里斯本人就使用许多的幽默技术去对抗使当事人陷入困境的夸张想法。理性情绪疗法指出,情绪困扰常由于自己过于严肃,以至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失去了欣赏与幽默感。咨询员会使用幽默感来协助当事人对抗他们过于严肃的一面,并协助他们驳斥生活中的必须哲学。(4)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5)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6)理性心像 这种技术是心理练习,目的是建立新的情绪形态。当事人想象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感觉及表现行为,他们也可能想象自己发生一件最糟糕的事情,想象自己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产生不安和烦躁,然后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为适当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这些情境中的行为。(7)角色扮演 在这种技术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问。根据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8)羞恶攻击练习 艾里斯(1988)已经发展出许多练习方法来协助人们祛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羞耻情形。这种练习的主要重点在于,当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赞同当事人时,对方仍能不感到丝毫的羞耻。这个方法包含情绪与行为两个要素,当事人可能会有家庭作业——冒险去做些原本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敢去做的事,但并不鼓励尝试那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事;对于社会习俗小小的违反,往往是克服羞耻的有效方法。当事人进行这些家庭作业之后,可能会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象地那么在乎他们的行为,于是不再感到羞耻或没面子,并不断地进行这些练习直到了解自己的羞耻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便能以自然的方式表现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适用领域及对象理性行为治疗法已广泛地用于处理焦虑、敌意、性格异常、精神异常,以及沮丧、性、爱、婚姻问题、儿童教养和青少年问题以及社会性交往技能训练和自我管理(Ellis,1979b)。艾里斯不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能通过逻辑分析和重建人生观而得到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才智不足以跟上严格的理性分析;有些人过于脱离现实;有些人太老缺乏弹性;有些人固执己见反对逻辑,以致不能接受理性分析;有些人是长期的逃避者,或是坚持找魔术般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懒惰者;有些人就是不照理性行为治疗法所要求的去做;有些人似乎喜欢维持着他们的不幸,拒绝作任何小小的改变。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短期治疗、婚姻治疗。艾里斯(1994)提到:大部分的个别当事人,每周会面一次,一共治疗五至五十次。艾里斯主张,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人应继续个别及团体治疗一年以上,这样他们可以练习治疗中所学到的东西。五、理性情绪疗法的评价RET从五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心理治疗界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RET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妇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中,也被应用于学校咨询、婚姻、恋爱、家庭治疗以及医院和健康咨询等各个不同领域。这是由其独特的优越性决定的。第一,RET 揭示了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思维在导致人们心理困扰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确有大量的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非理性观念有关。在每一个有情绪困扰的来访者身上都能发现与此有关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仅仅通过转变非理性信念,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第二,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综合与折衷的治疗实践。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都可用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情绪疗法也使用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学派的治疗法。虽然理性情绪疗法仍有其他优点,但我想再提的是:教导当事人一些方法,使他们可以继续自我治疗,而不再需要治疗者的直接处理。第二,RET 费时少,收效快,其理论浅显易懂,方法可行,不会让人有神秘莫测之感。RET的ABC理论能讲得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其治疗过程也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心理咨询者理解和接受,尤其是RET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大众自己可以通过做家庭作业、合理的自我分析练习等来转变非理性信念。当然,某些心理困扰严重者需要咨询员的帮助才行。RET 强调咨询员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更要发挥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咨询效果都是明显的。但是,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RET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许多不足,第一,在如何界定理性思维的问题上,艾里斯的表述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不尽人意。艾里斯将不合理思维界定为“绝对的”,而把合理思维界定为“非绝对的”,认为所有的心理失调都是从相似的不合理思维中派生出来的。但是,什么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合理思维?什么是相对意义上的合理思维?这是很难分得清的。第二,RET把一切困扰都视为非理性信念的结果,这是有点偏颇的。因为事实上情绪困扰并非仅仅与认知有关,有学者常提出质疑,有情绪障碍的是否有像RET所认为的那些绝对化的思维信念,因此。RET显得有些夸大了认知的作用。而且,认知的方法在治疗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不很清楚的。另外,RET常使用驳斥、辩论、对抗,这是RET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但使用不当就容易使来访者接受不了,使人产生某种被侵犯的感觉。第三,理性情绪治疗法并不倾听当事人的历史,不鼓励他们详述长而悲伤的故事;此外,也不运用潜意识动力、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关系等方法。虽然一些理性情绪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强调建立默契,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但是艾里斯认为个人的温暖、为当事人所喜欢、对当事人表示兴趣或关切等因素,并不是有效治疗的要件。我们很难想像没有同理心、了解、与关怀的情况下,有效的治疗能够出现。第四,RET 对咨询员的要求比较高,RET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与逻辑,要求咨询员的价值观念应谈是健康积极的,并要有人格、知识、技能、知觉与判断等多种因素来保证,同对不强迫来访者接受,否则就会伤害来访者,不利于来访者自主性的发挥最后。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对于RET治疗的理论、方法也有争议 。在理论方面主要争论的问题有ABC理论多来自现象学的东西,是否可以被科学地证实?一切心理困扰都是产生于非理性信念的结果吗?在治疗方法方面,对其提出的质疑是太强调人的理性方面了。可以肯定, 任何有情绪及行为障碍的人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观念, 而且这些观念必定对他们的情绪及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消除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肯定会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不合理信念根源。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RET 在更大范围的运用。【参考文献】[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 Gerald Corey 著,石林、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5]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6]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

返修是论文能否成功发表的关键。学科虽有所不同,但撰写返修稿却有类似的流程和规律。掌握一些回复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增加审稿人的好感和认同感,提升中稿概率。,找北京译顶科技去做,花的钱也不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