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精神医学杂志文章

发布时间:

精神医学杂志文章

自1987年出版第一本有关个性心理学的著作以来,迄今已发表专著8本,150万字;编辑著作3本,65万字;研究文章16篇,科普文章66篇,并在英国和美国学术文献上发表教学与科研文章3篇。一、主要专著:1.《再塑一个你——个性心理探幽》,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988年第二次印刷。2.《激情》,海天出版社,1993年;3.《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文津出版社, 1995年;4.《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主写,主编,课题组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5.《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第二次印刷;6.《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7.《健康人格心理学——14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教材),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75千字,2004年10月第一版;2010年3月第三次印刷;8.《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中国城市出版社,211千字,2005 年4 月;2011年再版后更名为《心理学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9.《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讨生活——心理学课堂讨论实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52千字,2008年。二、主编著作:1 .《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7第一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第二版;2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 》,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9 ;第二次印刷,2001;三、主要科研文章: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第4期;2.Cognitive-behavioural emotional expression:group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social avoidance,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UK, 1998;3.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4.再析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第四期;5.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6期;6.用质的研究方法做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5期;7.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3期;8.普及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说在促进学生心理卫生上的作用,国际中华神经精神科医学杂志,2003年,第6期;9.论救星原型与心理治疗师的衰竭间的关系——兼谈树立健康的助人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2期;10.结构式集体咨询:社交技能训练小组,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 2期。11.灾区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09,2008/31/p82。12.“教养的本质是关怀”,新华文摘,2002年4月;四、主要科普文章:1 .“大学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国青年报,1999 年5月24日;2 .“走出误区,享受心理咨询”,光明日报,2000 年11月13日;3 .“让我们回到幼儿园”,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5日 ;4 .“从此以后学着不说理由”,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13日 ;5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中国青年报,2002 年3月7日;6 .“让我们播种德行”,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13日;7 .“诚信:自信信人,自重重人”,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19日;8 .“慎独:从自律走向自由”,中国青年报,2003 年5月29日;9 .“自我接纳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25日;10.“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成长”,中国青年报,2004 年5月20日;11.“假如死亡明天来临”,中国青年报,2004 年10月26日;12.“让我们学习仰望星空”,《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1日;13.“上进:从规范、净化语言开始”,中国青年报,2005 年 5 月 17 日;14.与教师朋友谈心理健康系列文章连载,中国教师报,2006年1月4日, 11日,18日;15.“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29日;16.“在高校心理咨询室回望高考制度”,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8日;17.“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兼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教师报,2007年3月28日;18.天气变暖和我有什么关系?杨眉就环保问题答《心理月刊》记者问,2007年7月;19.为什么而活?自杀预防: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中国青年报,2007年9月23日;20.请理解、尊重并保护我们看到的灾区人的“麻木”,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9日;21.如何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中国青年报,2008月11月14日。五、心理学科普博客“杨眉心理学科普的博客”

一下是找到的部分材料,希望有帮助一、理论来源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 Ellis)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曾经是一位开业多年的精神分析家,但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感到不满足,就从经典精神分析转到新弗洛伊德学派,后又转向行为主义学派,在治疗中他又逐渐采取了更加主动及指导性的方法。同时他又受斯多葛派哲学, 尤其是埃皮克特图斯的影响,逐渐于1951 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方法——理性情绪疗法(RET),也被称为ABC理论。 二、理论依据1.人性观理性情绪疗法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生来同时就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的潜能。人们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理性情绪疗法把人们常犯的错误视为正常现象,试着协助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误的人,并能更和平地与自己相处。艾里斯(1979)列出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些重要假定如下:(1)人就是人,他们天生有着某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或界限,他们可能对这些限制和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2)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3)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生的目的是要生活在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中,人们可能还会选择其它的目标,但生物学因素预定了他们的目标是朝向生存和幸福。(4)幸福——享乐主义是一种正当的选择,但是,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是一种更聪明、更理性的选择。(5)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强大的生物和社会方面的力量, 但人类对于所经历的那些强大压力也能进行抵抗。同时他们还有一种强大的自由意志因素,使他们能够进行控制。(6)RET采取一种存在主义立场,即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并对他们的世界采取一种现象学的和主观主义的观点。(7)人们出生后,内在就具有某些矛盾冲突倾向。他们一方面具有一种合乎理性与追求满足的强烈倾向,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往往会被吸引到非理性的行动方面去,从而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8)人类天生的最强烈的倾向之一是要受到家庭、最亲近的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9)一切正常人都会思想、感觉和行动。他们的思想会深刻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同理,情感也要影响思想和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会影响思想及感情。(10)RET坚信,所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不是起源于某些事情和经历,而是起源于人们对这些事情与经历的看法。艾里斯认为,人会自我谈话(self-talking)、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以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当他们有单纯的偏好(simple preferences)(渴求爱、赞同、成功的欲望)时,会误认这些是十分火急的需求,因而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困扰。艾里斯也认为人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天生倾向,但又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碍了成长。理论正如我们所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基本主张是:情绪的困扰(不同于悲伤、懊悔,和挫折感)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非理性的性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应该、最好,以及必须要如何等。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看,许多治疗者只注重过去的历史和事件,仿佛只要改变当事人的童年,任何问题就能解决。另有一些治疗者过度强求当事人去认清、表达和抒发其感觉;有些治疗者则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重新再去体验早期的事件和感觉。艾里斯认为,这些作法都不太有效,因为情绪的结果不会仅仅因为感觉被强化突显及表达出来后而消失;而应该是当事人与治疗者应一起辩论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式的思考方式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才能导致对生活的情境有较适当的情绪反应。A-B-C人格理论是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自己制造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责任。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暗示那些不合逻辑的语句所造成的,例如,“我应为离婚而受责备”、“我是可怜的失败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我是个没价值的人”。艾里斯反复地指出:人怎么想就会有怎样的感觉。困扰情绪反应如沮丧和焦虑,是自我挫败信念引起的,而这些信念是学习来的以及根据自创的非理性想法而产生的。因此,不必因离婚而沮丧、严责自己或惩罚自己,可以用一个理性的和有实证基础的结论来取代:我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婚姻没有维系好,我们离婚了。我曾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们的婚姻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在生活中是个失败者。不断责备我自己和让我自己完全承担分手的责任是愚蠢的。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最终的效果会是减轻沮丧和自我责备的感觉。3.不合理信念理性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1)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第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第二,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第三,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2)不合理信念特征:第一,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第二,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第三,槽糕至极论(awflizing)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三、治疗过程及运用的技术1.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通常在第一次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2)领悟阶段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领悟的不同层次:A、要向来访者指出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3)修通阶段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辩论方式可参考如下: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2.治疗技术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加进一些有力的认知方法,这是由本疗法的理论依据决定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1)驳斥非理性信念 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2)改变自我暗示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不明确的语意是扭曲思考的原因之一。当事人可以学习用较喜欢来取代必须、最好,和应该。他们可以学习说“可能不太方便,如果……”来代替“那绝对很可怕,如果……”。常使用无助和自我责备语言的当事人,可以学习使用新的自我暗示。借着以“非绝对性偏好”来取代应该和必须。通过改变语言形态和做新的自我暗示,当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结果他们往往也会开始有不同的感受。(3)幽默的使用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幽默是理性行为治疗使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艾里斯本人就使用许多的幽默技术去对抗使当事人陷入困境的夸张想法。理性情绪疗法指出,情绪困扰常由于自己过于严肃,以至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失去了欣赏与幽默感。咨询员会使用幽默感来协助当事人对抗他们过于严肃的一面,并协助他们驳斥生活中的必须哲学。(4)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5)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6)理性心像 这种技术是心理练习,目的是建立新的情绪形态。当事人想象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感觉及表现行为,他们也可能想象自己发生一件最糟糕的事情,想象自己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产生不安和烦躁,然后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为适当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这些情境中的行为。(7)角色扮演 在这种技术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问。根据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8)羞恶攻击练习 艾里斯(1988)已经发展出许多练习方法来协助人们祛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羞耻情形。这种练习的主要重点在于,当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赞同当事人时,对方仍能不感到丝毫的羞耻。这个方法包含情绪与行为两个要素,当事人可能会有家庭作业——冒险去做些原本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敢去做的事,但并不鼓励尝试那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事;对于社会习俗小小的违反,往往是克服羞耻的有效方法。当事人进行这些家庭作业之后,可能会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象地那么在乎他们的行为,于是不再感到羞耻或没面子,并不断地进行这些练习直到了解自己的羞耻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便能以自然的方式表现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适用领域及对象理性行为治疗法已广泛地用于处理焦虑、敌意、性格异常、精神异常,以及沮丧、性、爱、婚姻问题、儿童教养和青少年问题以及社会性交往技能训练和自我管理(Ellis,1979b)。艾里斯不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能通过逻辑分析和重建人生观而得到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才智不足以跟上严格的理性分析;有些人过于脱离现实;有些人太老缺乏弹性;有些人固执己见反对逻辑,以致不能接受理性分析;有些人是长期的逃避者,或是坚持找魔术般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懒惰者;有些人就是不照理性行为治疗法所要求的去做;有些人似乎喜欢维持着他们的不幸,拒绝作任何小小的改变。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短期治疗、婚姻治疗。艾里斯(1994)提到:大部分的个别当事人,每周会面一次,一共治疗五至五十次。艾里斯主张,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人应继续个别及团体治疗一年以上,这样他们可以练习治疗中所学到的东西。五、理性情绪疗法的评价RET从五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心理治疗界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RET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妇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中,也被应用于学校咨询、婚姻、恋爱、家庭治疗以及医院和健康咨询等各个不同领域。这是由其独特的优越性决定的。第一,RET 揭示了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思维在导致人们心理困扰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确有大量的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非理性观念有关。在每一个有情绪困扰的来访者身上都能发现与此有关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仅仅通过转变非理性信念,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第二,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综合与折衷的治疗实践。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都可用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情绪疗法也使用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学派的治疗法。虽然理性情绪疗法仍有其他优点,但我想再提的是:教导当事人一些方法,使他们可以继续自我治疗,而不再需要治疗者的直接处理。第二,RET 费时少,收效快,其理论浅显易懂,方法可行,不会让人有神秘莫测之感。RET的ABC理论能讲得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其治疗过程也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心理咨询者理解和接受,尤其是RET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大众自己可以通过做家庭作业、合理的自我分析练习等来转变非理性信念。当然,某些心理困扰严重者需要咨询员的帮助才行。RET 强调咨询员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更要发挥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咨询效果都是明显的。但是,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RET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许多不足,第一,在如何界定理性思维的问题上,艾里斯的表述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不尽人意。艾里斯将不合理思维界定为“绝对的”,而把合理思维界定为“非绝对的”,认为所有的心理失调都是从相似的不合理思维中派生出来的。但是,什么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合理思维?什么是相对意义上的合理思维?这是很难分得清的。第二,RET把一切困扰都视为非理性信念的结果,这是有点偏颇的。因为事实上情绪困扰并非仅仅与认知有关,有学者常提出质疑,有情绪障碍的是否有像RET所认为的那些绝对化的思维信念,因此。RET显得有些夸大了认知的作用。而且,认知的方法在治疗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不很清楚的。另外,RET常使用驳斥、辩论、对抗,这是RET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但使用不当就容易使来访者接受不了,使人产生某种被侵犯的感觉。第三,理性情绪治疗法并不倾听当事人的历史,不鼓励他们详述长而悲伤的故事;此外,也不运用潜意识动力、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关系等方法。虽然一些理性情绪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强调建立默契,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但是艾里斯认为个人的温暖、为当事人所喜欢、对当事人表示兴趣或关切等因素,并不是有效治疗的要件。我们很难想像没有同理心、了解、与关怀的情况下,有效的治疗能够出现。第四,RET 对咨询员的要求比较高,RET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与逻辑,要求咨询员的价值观念应谈是健康积极的,并要有人格、知识、技能、知觉与判断等多种因素来保证,同对不强迫来访者接受,否则就会伤害来访者,不利于来访者自主性的发挥最后。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对于RET治疗的理论、方法也有争议 。在理论方面主要争论的问题有ABC理论多来自现象学的东西,是否可以被科学地证实?一切心理困扰都是产生于非理性信念的结果吗?在治疗方法方面,对其提出的质疑是太强调人的理性方面了。可以肯定, 任何有情绪及行为障碍的人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观念, 而且这些观念必定对他们的情绪及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消除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肯定会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不合理信念根源。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RET 在更大范围的运用。【参考文献】[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 Gerald Corey 著,石林、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5]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6]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

返修是论文能否成功发表的关键。学科虽有所不同,但撰写返修稿却有类似的流程和规律。掌握一些回复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增加审稿人的好感和认同感,提升中稿概率。,找北京译顶科技去做,花的钱也不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文章

一下是找到的部分材料,希望有帮助一、理论来源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 Ellis)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曾经是一位开业多年的精神分析家,但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感到不满足,就从经典精神分析转到新弗洛伊德学派,后又转向行为主义学派,在治疗中他又逐渐采取了更加主动及指导性的方法。同时他又受斯多葛派哲学, 尤其是埃皮克特图斯的影响,逐渐于1951 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方法——理性情绪疗法(RET),也被称为ABC理论。 二、理论依据1.人性观理性情绪疗法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生来同时就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的潜能。人们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理性情绪疗法把人们常犯的错误视为正常现象,试着协助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误的人,并能更和平地与自己相处。艾里斯(1979)列出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些重要假定如下:(1)人就是人,他们天生有着某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或界限,他们可能对这些限制和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2)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3)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生的目的是要生活在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中,人们可能还会选择其它的目标,但生物学因素预定了他们的目标是朝向生存和幸福。(4)幸福——享乐主义是一种正当的选择,但是,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是一种更聪明、更理性的选择。(5)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强大的生物和社会方面的力量, 但人类对于所经历的那些强大压力也能进行抵抗。同时他们还有一种强大的自由意志因素,使他们能够进行控制。(6)RET采取一种存在主义立场,即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并对他们的世界采取一种现象学的和主观主义的观点。(7)人们出生后,内在就具有某些矛盾冲突倾向。他们一方面具有一种合乎理性与追求满足的强烈倾向,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往往会被吸引到非理性的行动方面去,从而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8)人类天生的最强烈的倾向之一是要受到家庭、最亲近的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9)一切正常人都会思想、感觉和行动。他们的思想会深刻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同理,情感也要影响思想和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会影响思想及感情。(10)RET坚信,所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不是起源于某些事情和经历,而是起源于人们对这些事情与经历的看法。艾里斯认为,人会自我谈话(self-talking)、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以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当他们有单纯的偏好(simple preferences)(渴求爱、赞同、成功的欲望)时,会误认这些是十分火急的需求,因而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困扰。艾里斯也认为人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天生倾向,但又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碍了成长。理论正如我们所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基本主张是:情绪的困扰(不同于悲伤、懊悔,和挫折感)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非理性的性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应该、最好,以及必须要如何等。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看,许多治疗者只注重过去的历史和事件,仿佛只要改变当事人的童年,任何问题就能解决。另有一些治疗者过度强求当事人去认清、表达和抒发其感觉;有些治疗者则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重新再去体验早期的事件和感觉。艾里斯认为,这些作法都不太有效,因为情绪的结果不会仅仅因为感觉被强化突显及表达出来后而消失;而应该是当事人与治疗者应一起辩论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式的思考方式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才能导致对生活的情境有较适当的情绪反应。A-B-C人格理论是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自己制造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责任。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暗示那些不合逻辑的语句所造成的,例如,“我应为离婚而受责备”、“我是可怜的失败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我是个没价值的人”。艾里斯反复地指出:人怎么想就会有怎样的感觉。困扰情绪反应如沮丧和焦虑,是自我挫败信念引起的,而这些信念是学习来的以及根据自创的非理性想法而产生的。因此,不必因离婚而沮丧、严责自己或惩罚自己,可以用一个理性的和有实证基础的结论来取代:我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婚姻没有维系好,我们离婚了。我曾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们的婚姻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在生活中是个失败者。不断责备我自己和让我自己完全承担分手的责任是愚蠢的。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最终的效果会是减轻沮丧和自我责备的感觉。3.不合理信念理性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1)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第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第二,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第三,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2)不合理信念特征:第一,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第二,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第三,槽糕至极论(awflizing)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三、治疗过程及运用的技术1.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通常在第一次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2)领悟阶段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领悟的不同层次:A、要向来访者指出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3)修通阶段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辩论方式可参考如下: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2.治疗技术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加进一些有力的认知方法,这是由本疗法的理论依据决定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1)驳斥非理性信念 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2)改变自我暗示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不明确的语意是扭曲思考的原因之一。当事人可以学习用较喜欢来取代必须、最好,和应该。他们可以学习说“可能不太方便,如果……”来代替“那绝对很可怕,如果……”。常使用无助和自我责备语言的当事人,可以学习使用新的自我暗示。借着以“非绝对性偏好”来取代应该和必须。通过改变语言形态和做新的自我暗示,当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结果他们往往也会开始有不同的感受。(3)幽默的使用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幽默是理性行为治疗使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艾里斯本人就使用许多的幽默技术去对抗使当事人陷入困境的夸张想法。理性情绪疗法指出,情绪困扰常由于自己过于严肃,以至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失去了欣赏与幽默感。咨询员会使用幽默感来协助当事人对抗他们过于严肃的一面,并协助他们驳斥生活中的必须哲学。(4)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5)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6)理性心像 这种技术是心理练习,目的是建立新的情绪形态。当事人想象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感觉及表现行为,他们也可能想象自己发生一件最糟糕的事情,想象自己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产生不安和烦躁,然后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为适当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这些情境中的行为。(7)角色扮演 在这种技术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问。根据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8)羞恶攻击练习 艾里斯(1988)已经发展出许多练习方法来协助人们祛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羞耻情形。这种练习的主要重点在于,当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赞同当事人时,对方仍能不感到丝毫的羞耻。这个方法包含情绪与行为两个要素,当事人可能会有家庭作业——冒险去做些原本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敢去做的事,但并不鼓励尝试那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事;对于社会习俗小小的违反,往往是克服羞耻的有效方法。当事人进行这些家庭作业之后,可能会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象地那么在乎他们的行为,于是不再感到羞耻或没面子,并不断地进行这些练习直到了解自己的羞耻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便能以自然的方式表现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适用领域及对象理性行为治疗法已广泛地用于处理焦虑、敌意、性格异常、精神异常,以及沮丧、性、爱、婚姻问题、儿童教养和青少年问题以及社会性交往技能训练和自我管理(Ellis,1979b)。艾里斯不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能通过逻辑分析和重建人生观而得到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才智不足以跟上严格的理性分析;有些人过于脱离现实;有些人太老缺乏弹性;有些人固执己见反对逻辑,以致不能接受理性分析;有些人是长期的逃避者,或是坚持找魔术般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懒惰者;有些人就是不照理性行为治疗法所要求的去做;有些人似乎喜欢维持着他们的不幸,拒绝作任何小小的改变。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短期治疗、婚姻治疗。艾里斯(1994)提到:大部分的个别当事人,每周会面一次,一共治疗五至五十次。艾里斯主张,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人应继续个别及团体治疗一年以上,这样他们可以练习治疗中所学到的东西。五、理性情绪疗法的评价RET从五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心理治疗界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RET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妇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中,也被应用于学校咨询、婚姻、恋爱、家庭治疗以及医院和健康咨询等各个不同领域。这是由其独特的优越性决定的。第一,RET 揭示了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思维在导致人们心理困扰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确有大量的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非理性观念有关。在每一个有情绪困扰的来访者身上都能发现与此有关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仅仅通过转变非理性信念,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第二,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综合与折衷的治疗实践。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都可用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情绪疗法也使用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学派的治疗法。虽然理性情绪疗法仍有其他优点,但我想再提的是:教导当事人一些方法,使他们可以继续自我治疗,而不再需要治疗者的直接处理。第二,RET 费时少,收效快,其理论浅显易懂,方法可行,不会让人有神秘莫测之感。RET的ABC理论能讲得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其治疗过程也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心理咨询者理解和接受,尤其是RET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大众自己可以通过做家庭作业、合理的自我分析练习等来转变非理性信念。当然,某些心理困扰严重者需要咨询员的帮助才行。RET 强调咨询员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更要发挥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咨询效果都是明显的。但是,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RET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许多不足,第一,在如何界定理性思维的问题上,艾里斯的表述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不尽人意。艾里斯将不合理思维界定为“绝对的”,而把合理思维界定为“非绝对的”,认为所有的心理失调都是从相似的不合理思维中派生出来的。但是,什么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合理思维?什么是相对意义上的合理思维?这是很难分得清的。第二,RET把一切困扰都视为非理性信念的结果,这是有点偏颇的。因为事实上情绪困扰并非仅仅与认知有关,有学者常提出质疑,有情绪障碍的是否有像RET所认为的那些绝对化的思维信念,因此。RET显得有些夸大了认知的作用。而且,认知的方法在治疗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不很清楚的。另外,RET常使用驳斥、辩论、对抗,这是RET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但使用不当就容易使来访者接受不了,使人产生某种被侵犯的感觉。第三,理性情绪治疗法并不倾听当事人的历史,不鼓励他们详述长而悲伤的故事;此外,也不运用潜意识动力、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关系等方法。虽然一些理性情绪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强调建立默契,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但是艾里斯认为个人的温暖、为当事人所喜欢、对当事人表示兴趣或关切等因素,并不是有效治疗的要件。我们很难想像没有同理心、了解、与关怀的情况下,有效的治疗能够出现。第四,RET 对咨询员的要求比较高,RET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与逻辑,要求咨询员的价值观念应谈是健康积极的,并要有人格、知识、技能、知觉与判断等多种因素来保证,同对不强迫来访者接受,否则就会伤害来访者,不利于来访者自主性的发挥最后。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对于RET治疗的理论、方法也有争议 。在理论方面主要争论的问题有ABC理论多来自现象学的东西,是否可以被科学地证实?一切心理困扰都是产生于非理性信念的结果吗?在治疗方法方面,对其提出的质疑是太强调人的理性方面了。可以肯定, 任何有情绪及行为障碍的人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观念, 而且这些观念必定对他们的情绪及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消除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肯定会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不合理信念根源。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RET 在更大范围的运用。【参考文献】[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 Gerald Corey 著,石林、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5]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6]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返修是论文能否成功发表的关键。学科虽有所不同,但撰写返修稿却有类似的流程和规律。掌握一些回复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增加审稿人的好感和认同感,提升中稿概率。,找北京译顶科技去做,花的钱也不多

2014年7月,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刊文披露,近年来,“中国自杀率已跌至世界最低行列”、“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而支持这个论断的证据,来自香港大学2014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

从2011年3月1日起启用网上采编系统,实行网上投稿、审稿、收/投修改稿以及校对样稿。 征稿范围:精神医学各领域(临床实践,基础研究,流行病学,司法鉴定,医学心理等)的论著、综述、研究报告、学术讨论和病例报告等。 来稿需附主页上下载的“版权转让协议”,签字、盖章后寄至该刊编辑部。如有指导、审阅、审校者,务必由其本人签名。稿件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列于首页下方,将基金证书复印件一并寄至编辑部,本刊录用后优先刊出。 该刊免收审稿费,对不用稿件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一般在2个月内通过E-Mail发出录用或不用通知。如作者在2个月内未接到通知,可能稿件仍在审阅中,请与该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 经审稿后拟刊用的稿件请按退修时提出的退修意见一一修改、复核。修改稿件时最好使用审阅格式,如您不习惯使用,请将修改处用红色做标记,这样编辑部可以很清楚知道您的稿件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修改稿通过投稿系统的收/投修改稿上传回编辑部。同时务必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及电子邮件地址备用。 作者通过系统收到校样稿后,请仔细核实,并逐一回答编辑部提出的问题,对编辑部的意见给予答复。

在《学习与探索》、《北方论丛》、《学术交流》、《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上海精神医学》和《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可运用森田疗法”、“心理咨询的共通因素和咨询师的人格条件”、“一例动力学短程心理治疗的个案分析与讨论”、“心理咨询与治疗应抓住人际关系这条主线”、“应用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对人恐怖症的1例个案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浅析职业生涯设计”、“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运用弗洛伊德的释梦”和“诗——作为意义治疗的途径”等文章。

一) 精神科简介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科这一领域已经划分出了更多专科,其中包括:儿童青年精神医学、成人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照会精神医学、急诊精神医学、成瘾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睡眠医学、行为医学、身心医学等。[2] 二) 精神科常见疾病主要精神科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肿瘤所致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HIV/AIDS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包括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包括阿片类药物滥用、酒精所致精神神经损害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滥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氯胺酮滥用、烟草滥用、大麻滥用)、精神分裂症、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持久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感性性精神病、分离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惧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其他行为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三) 精神科常用治疗方法精神药物治疗一.抗精神病药1.传统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噻吨、氯普噻吨等.2.新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喹硫平、齐拉西酮、左替平、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3.长效抗精神病药包括口服长效制剂五氟利多,常用的肌内注射长效制剂与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塞嗪榈酸酯、癸氟哌啶醇.二.抗抑郁药经典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三.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维拉帕米、尼莫西平等.四.抗焦虑药1.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西唑仑、奥沙西泮.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为代表.3.作用于BDZ受体的非BDZ催眠药唑吡坦、佐必克隆.4.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普萘洛尔.5.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6.有抗焦虑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有效缓解焦虑症状.7.认知改善药 苯丙胺、哌甲酯、托莫西汀.精神科的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3]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咨客中心疗法、催眠疗法、森田疗法、集体心理治疗.四) 精神科专业人员精神科的医事人员包含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师以及职能治疗师,另外尚有以精神科为专长之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员等之专业人员。精神科医师要求能够使用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协助精神疾患。从业之前要经过生物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动力取向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训练,并使用于他们的临床服务中。精神科医师所受的生物医学及精神药理训练是他们和临床心理师及其他治疗师有所区别之处。临床心理师在医院主要工作是提供高品质的心理衡鉴,协助医疗评估。精神科护士精神科中具有重要的角色。精神科护士可以实施许多精神科护理与照护,但在处方药物以其其他医疗行为上受法律的限制。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法律、公益等各方面协助精神病患与家属。受过训练的护士与志愿者,也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通常较多人从事团体治疗或家族治疗。精神科医师除了临床照顾病人,也有部分专家投入研究及教学工作。这些专家可能只拥有其专长的学位,或同时拥有医学士的资格。

精神医学杂志优秀文章

自1987年出版第一本有关个性心理学的著作以来,迄今已发表专著8本,150万字;编辑著作3本,65万字;研究文章16篇,科普文章66篇,并在英国和美国学术文献上发表教学与科研文章3篇。一、主要专著:1.《再塑一个你——个性心理探幽》,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988年第二次印刷。2.《激情》,海天出版社,1993年;3.《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文津出版社, 1995年;4.《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主写,主编,课题组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5.《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第二次印刷;6.《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7.《健康人格心理学——14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教材),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75千字,2004年10月第一版;2010年3月第三次印刷;8.《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中国城市出版社,211千字,2005 年4 月;2011年再版后更名为《心理学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9.《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讨生活——心理学课堂讨论实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52千字,2008年。二、主编著作:1 .《妇女热线咨询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7第一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第二版;2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 》,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版,1999 ;第二次印刷,2001;三、主要科研文章: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第4期;2.Cognitive-behavioural emotional expression:group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social avoidance,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UK, 1998;3.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4.再析人格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第四期;5.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6期;6.用质的研究方法做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5期;7.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3期;8.普及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说在促进学生心理卫生上的作用,国际中华神经精神科医学杂志,2003年,第6期;9.论救星原型与心理治疗师的衰竭间的关系——兼谈树立健康的助人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2期;10.结构式集体咨询:社交技能训练小组,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 2期。11.灾区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09,2008/31/p82。12.“教养的本质是关怀”,新华文摘,2002年4月;四、主要科普文章:1 .“大学生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国青年报,1999 年5月24日;2 .“走出误区,享受心理咨询”,光明日报,2000 年11月13日;3 .“让我们回到幼儿园”,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5日 ;4 .“从此以后学着不说理由”,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13日 ;5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中国青年报,2002 年3月7日;6 .“让我们播种德行”,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13日;7 .“诚信:自信信人,自重重人”,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19日;8 .“慎独:从自律走向自由”,中国青年报,2003 年5月29日;9 .“自我接纳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25日;10.“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成长”,中国青年报,2004 年5月20日;11.“假如死亡明天来临”,中国青年报,2004 年10月26日;12.“让我们学习仰望星空”,《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1日;13.“上进:从规范、净化语言开始”,中国青年报,2005 年 5 月 17 日;14.与教师朋友谈心理健康系列文章连载,中国教师报,2006年1月4日, 11日,18日;15.“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29日;16.“在高校心理咨询室回望高考制度”,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8日;17.“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兼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教师报,2007年3月28日;18.天气变暖和我有什么关系?杨眉就环保问题答《心理月刊》记者问,2007年7月;19.为什么而活?自杀预防: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中国青年报,2007年9月23日;20.请理解、尊重并保护我们看到的灾区人的“麻木”,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9日;21.如何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中国青年报,2008月11月14日。五、心理学科普博客“杨眉心理学科普的博客”

一) 精神科简介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科这一领域已经划分出了更多专科,其中包括:儿童青年精神医学、成人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照会精神医学、急诊精神医学、成瘾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睡眠医学、行为医学、身心医学等。[2] 二) 精神科常见疾病主要精神科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肿瘤所致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HIV/AIDS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包括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包括阿片类药物滥用、酒精所致精神神经损害相关因素与临床表现、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滥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氯胺酮滥用、烟草滥用、大麻滥用)、精神分裂症、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持久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感性性精神病、分离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惧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其他行为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三) 精神科常用治疗方法精神药物治疗一.抗精神病药1.传统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噻吨、氯普噻吨等.2.新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喹硫平、齐拉西酮、左替平、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3.长效抗精神病药包括口服长效制剂五氟利多,常用的肌内注射长效制剂与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塞嗪榈酸酯、癸氟哌啶醇.二.抗抑郁药经典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三.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维拉帕米、尼莫西平等.四.抗焦虑药1.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西唑仑、奥沙西泮.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为代表.3.作用于BDZ受体的非BDZ催眠药唑吡坦、佐必克隆.4.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普萘洛尔.5.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6.有抗焦虑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有效缓解焦虑症状.7.认知改善药 苯丙胺、哌甲酯、托莫西汀.精神科的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3]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咨客中心疗法、催眠疗法、森田疗法、集体心理治疗.四) 精神科专业人员精神科的医事人员包含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师以及职能治疗师,另外尚有以精神科为专长之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员等之专业人员。精神科医师要求能够使用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协助精神疾患。从业之前要经过生物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动力取向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训练,并使用于他们的临床服务中。精神科医师所受的生物医学及精神药理训练是他们和临床心理师及其他治疗师有所区别之处。临床心理师在医院主要工作是提供高品质的心理衡鉴,协助医疗评估。精神科护士精神科中具有重要的角色。精神科护士可以实施许多精神科护理与照护,但在处方药物以其其他医疗行为上受法律的限制。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法律、公益等各方面协助精神病患与家属。受过训练的护士与志愿者,也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通常较多人从事团体治疗或家族治疗。精神科医师除了临床照顾病人,也有部分专家投入研究及教学工作。这些专家可能只拥有其专长的学位,或同时拥有医学士的资格。

看到大家七嘴八舌的,都没有说到点子上耶。勉为其难回答一下。精神病病人送精神病医院会不会也直接厉害?直接回答是有可能!具体原因如下: 1、与精神疾病的种类有很大关系。 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并不能够逆转,也不能够阻止进展。医院只是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只会越来越重。 2、与疾病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任何疾病到了晚期,都是呈不可逆的状态,任何的努力和治疗措施,都是徒劳,症状越来越重,这完全可以预见的。 3、与监护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精神病患者自主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绝大部分的决策还在病人自己的家属。有些家属并不是真心想送病人来治病,而是一种心理安慰,敷衍了事,所以症状稍有好转,可能就出院了,或者就不给病人服药,这种配合度极差,所造成的结果只会越来越严重。4、与病人的配合度有很大关系。 一些精神病患者有相当大的行为能力,特别是一些带有暴力倾向的,临床上治疗的手段确实不多,采用电休克等强制措施又会遭到家属的拒绝,无法进行完整的治疗方案,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好的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只会越治越差。5、与医生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虽然现在都是医疗小组负责制,一个小组里面有初级医生,中级医生和高级医生。但直接与病人接触和与病人接触时间较多的都是初级医生,如果恰好碰到该医生水平,比较对疾病的诊断把握度欠佳,又没有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上级医生没有及时了解病情,或者病情比较复杂,没有相应的病例讨论,也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所以症状会有可能越来越重。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不能完全排外。估计这就是题主想知道的答案吧。 综上所述,一个疾病的治疗影响因素很多,并不是任何疾病都能够一帆风顺,尤其是精神类疾病,绝大部分都不能够治好,只能够相对的缓解。精神疾病是医学世界的难题,精神病人需要家庭 社会 的共同关爱!您觉得呢? 我来说两句,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如果一个人有精神疾病,只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科医生恰当系统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许多精神疾病的新药和先进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些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好,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 1.患者及疾病本身的原因:比如患者的父母或者直系亲属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者患者发病年龄早,无诱因起病,而且以阴性症状为主,这类患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也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2.没有及时抓住治疗的时机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良机,等到必须住院的时候,疗效已经大大低于早期治疗。 3.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有些家属从各种广告、朋友介绍,或者听说某种药物可以治疗,但是不掌握治疗原则和使用方法,就用药物进行非正规治疗。4.药物选择不当,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很多,每一种药物都有相对的“靶症状”若不顾患者的症状特点,随意用药、常常会导致效果不佳。 5.药物治疗剂量不足,或者是加减药量速度不当,使用药物治疗精神疾病需要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在严密观察病情的情况下,针对病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服药剂量才能保证较好的效果。 精神疾病的治疗专业性很强,必须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影响治疗效果的也不单是药物,还包括患者本身和家庭及 社会 因素。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写的不好,请多指教,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有精神类疾病的人送精神病医院会不会有越治越厉害的风险? 相信很多监护人都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导致精神疾病的就诊率远远低于普通门诊。这也是导致精神疾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障碍病情持续1年以上未治愈,存在认知、 情感 和行为障碍,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 社会 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由此可见,精神疾病会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加重的。一直以来,外界都有这样的传言——住进精神病院,越治越严重。我觉得这事儿吧,让精神科医生来辩解,显得有些王婆卖瓜的感觉。首先我也得承认,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能治得好,但肯定不会越治越严重,相反,很多家庭患病后选择“大神儿、大仙”等迷信的治疗方法,这样做不但错过的最佳治疗时期,而且可能对患者心理上产生不良暗示。 其次,患者住进精神病医院后,尤其初次发病的患者,对于治疗是明显阻抗的,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病”,家属也认为自己家的患者“没那么重”,他们会观察病房的环境,其他患者的状态,当看到一个个穿着病号服的患者在病房走来走去时,一些人会选择回家观察。回家观察就意味着等待疾病自愈,精神疾病不是没有自愈的可能,但是对于某些严重精神障碍来说,即使积极治疗都不见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自愈希望更加渺茫。 大家对于精神病院的误解无非两点,一是药物副作用,二是管理模式过于严格。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都有比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同时,药物作用于大脑某些受体,会使人增加食欲,从而导致体重增加的风险,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患者精力不足、肥胖,就会误认为是被“治傻了”。 对于管理模式,对于冲动病人,住院后的确可能需要约束,但我们的初衷是阻止患者进一步的伤害性行为,而约束行为通常会在患者入院的前几天。 随着药物的逐渐起效,患者情绪的稳定,后期患者可以在病房自由活动,甚至可以参加一些公共 娱乐 活动。综上,患有精神疾病后最好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我们所担心的越刺激越重,吃药副作用等情况,和精神疾病的严重性比起来,相信很多有类似经历的家属都深有感触并能权衡。任何学科存在都有它的意义,精神科也不例外,每年精神科有大量的精神疾病被治愈,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有残留症状,但肯定不会越治越重。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千万不要让电击治疗,或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伤脑子,伤心脏,危险。单纯吃药就好。还有,什么手术治疗。更是无稽之谈。 我早以前听一顾客说,他老婆是精神病院的护士,精神病院应该有壮汉打手,病人发病肯定被打,像监狱!在精神病院给患者吃西药,不把病人折腾死不叫精神病院! 医院都是本专业毕业的,对疾病都比较了解,在言语上也比较注意,不会刺激患者,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反而在家家人的不当言行,会刺激病人,容易让病人病情反复发作 不会,业内人士向你表示 住精神病医院就是监狱,千万能不住就别住,不信,住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还有大三甲医院,亲身体会,当然要疯了必须住,在外面谁都管不了。 这个就是事实,本来面貌,只是西医掩盖。你们到精神病院走一趟,到食堂打饭门前站一会,和打饭的人一唠这病几年了,听听如何讲。西药很少治愈,我认识一个长的很帅小伙,从十几岁一直到五十岁,年年住院给医院送几万,越吃越完,现在发病时不知羞耻,用刀砍父母。 本人亲历过,中草药确有治愈此病的患者,女姓。我同学妈妈。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以及双向 情感 障碍等所有所谓心理疾病的真相心理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 社会 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来越多,让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绝望,多少家庭濒临崩溃,而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症状多么复杂,其实根本都不存在。这些所谓心理疾病为什么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解决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问题,这怎么可能解决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问题。道理一说都明白,所有负面情绪本来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大家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只能把生命解决掉,这就是很多人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不需要解决的。无论生活中多么艰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 人生就是一场戏,何苦这么认真,何苦与自己过不去。 其实,现实中比你情况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没有当回事,没有拿起来,咱们不但拿了起来,还不愿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没有痛苦了。要说放不下,谁也没有办法。但痛苦有办法,痛够了自然就放下了,话糙理不糙。 我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这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尽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言归正传,这些所谓心理问题的本质和真相又是什么呢?如果如果我们弄明白了这个,所有所谓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 有人说,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你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谓心理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那是低能量状态的幻想。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你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过去那些困扰你的问题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负面情绪不一样,躯体症状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谓心理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无论你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么呢?根源在于错误的三观,追求了错误的价值。当前,可以说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错误的。追求物质,各种欲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而非索取、压力大(非要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或要求)。由于这些错误的三观,导致我们心里每一个念头、所说、所行都是冲着欲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个负面情绪后面都一定有一个欲望。还有很多家长自己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我们所有的欲望和负面情绪都是负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最终正能量越来越少,甚至发展到我们以负能量为荣,以正能量为耻。这不就是现在 社会 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我们得了所谓心理疾病,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做的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而大家都在选择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有人想去向心理咨询师倾述,其实倾述又是在释放负能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吸引更多的负能量。有人希望靠药物解决,明明是内心的问题,药物又怎么可以解决呢?这不荒诞吗?还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你的内心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你们的那些在负面情绪下各种天马行空的奇葩幻想别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你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谁能把梦境解决了?醒来就是,有啥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没有谁在惩罚你,都是自己的错。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了。其实,外面谁都没有错,都是你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你你害你、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错误三观的结果,和你的心理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的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你的心理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你。 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你错了,让你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执着,都有一个欲望。唯有放下执着,放下欲望。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伤害过你,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知错改错,从当下开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欲望,放下物欲执着,孝敬父母,爱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这些本来就是人生的真谛,回归人的本性,这些正能量越来越多,你的未来自然就会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还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还孩子自由,别给孩子过多压力。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 游戏 和色情网站等成瘾东西,也别再用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我已经重生了。我希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孩子。 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大。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人生中所有现实问题都一样如此,不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无为而无不为。大多数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说放不下,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时候都的放下,没有谁能把它带走。不放下就得继续背着,继续痛苦,没有选择,也没人能帮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一切可能的发生! 有感触的朋友,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帮人就是帮己。

发精神医学杂志的文章要求

中级医师(主治医师)一般要求发表核心刊物1-2篇或者省级以上刊物3篇。

主要是看主办单位是省级部门还是国家级部门。你投稿的是国家级期刊吗?首先要对期刊等级了解,一般普刊是比较好发的,核心的投稿才比较困难。我觉得你应该是投稿到核心期刊了,你的文章写好,是多少字的 如果你的文章字数散乱 结构没有,编辑也会懒得看的,这是我以前的一些经验,我发文章都是去百姓论文网发的各方面都不错,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会告诉你修改意见的,你可以去问问,他们应该会帮你修改的,祝你发表成功吧

你好,不知道你是评什么职称,我以前评职称的时候发省级,国家正规期刊就可以了,不过第一次发没有经验,钱财耽误了时间。所以你发表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可信的地方发表。最好是朋友介绍的,如果没有的话,我推荐你我以前发表的一个地方,百度 百姓论文网 就可以了,最主要我拿到期刊了,比较诚信的。推荐给你 希望你发表成功。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简练、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在5000字以内。用方格稿纸书写,或用电脑以稿纸格式打印。2.文题题目须简明确切,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文题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为读者所熟悉的缩略语等。 3.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应是参与文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对全文内容负责,并能解答文中问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参加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排序应在技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而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的主要负责人(执笔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对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文后致谢,但亦应事先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及邮政编码,写于文章首页左下方。作者如为一个单位以上,则除第一作者单位外,其他单位作者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注出①、②……,并分别将单位名称列在第一作者单位之后,用“;”号隔开。4.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摘要应客观如实地反映文章原文,不得添加原文中所没有的内容。中文摘要以不超400字为宜,英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5.关键词论著文章应标引3~5个关键词。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所翻译的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若最新版(MeSH)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不应用缩写,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 6.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见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出版的《医学名词》等各分册)为准,暂未公布的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物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7.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文章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的,应用d、h、min和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和秒。注意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的形式或ng/(),不宜采用ng/斜线和负幂数混用的形式。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压力测定,仍用毫米汞柱(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8.图表文中的图与表应尽力精减。图表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码。每一图表均应冠以题(注),线条图应描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以计算机制图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X线图应注意缩放比例一致,左右侧不要拍反,图不小于8~12cm。图中须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应用另纸标出,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及图的上下方向。若用人像,应征得本人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位。大体标本照片要在图内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用三横线表,两端开口,表头左上角不加斜线,表内不用纵线,表注用*,注释在表下方。表内数据,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文中仅可摘述表中涉及的主要发现,不应过多重复其数据。9.数字表示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后超过3位数字,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和部队番号则不分节。在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字组合,共同单位置于全部数值之后,如:±则可写作(±)ng/L。而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值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10%~90%、±,不能写成10~90%和±。对于带尺寸的单位,不能写成如8×6×4cm,而应写成8cm×6cm×4cm。1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如: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Z(中位数用M斜体);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各种检验则用英文小写斜体t、u、q,英文大写斜体F;卡方检验用希腊字母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自由度用希腊字母小写ν;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11.缩略语文章中尽量少用,而必须使用时,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缩略语,而后者间用“,”分开;若缩略语已为人所熟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注意缩略语不能移行。12.量的名称按GB3102-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书写。13.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论著等一般在15篇以内,综述等则不宜超20篇。引用文献为公开发行的原著,并且由作者核对与原文无误,按照文章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并在引证处用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为1~3名应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逗号,再加等(中文)、他(日文)、et al(西文)。中外作者的姓名均以姓前名后的方式列出,外文作者的名用缩写,不加缩略点。中文期刊应写全名,外文期刊名称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缩写。外文文题、刊名等单词的首字母应大写。参考文献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文献相同的项目,应一一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Ibid”等。所引文献著录的标点符号,应严格以本刊所列书写格式为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