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羊脑多头蚴病论文前言

发布时间:

羊脑多头蚴病论文前言

羊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脑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病。专家解病。

⑴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圆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

⑵流行特点: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

⑶症状:感染初期由于幼虫移行可引起羊脑和脑膜的急性炎症,病羊常表现离群,目光无神,减食,行动迟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表现还取决于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大小:虫体如寄生于某一侧脑半球表面,病羊将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个别出现癫痫发作,而对侧的眼常失明;虫体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时,病羊头部低垂,抵于胸前,步行时高抬前支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在小脑寄生时,病羊表现感觉过敏,容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步样或蹒跚步态,以后逐渐严重而衰竭卧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虫体在腰部脊髓寄生时,引起渐进性后躯麻痹,病羊不吃不喝,离群,最后高度消瘦;当虫体在脑表面寄生时,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患部有疼痛感。

⑷剖检病变:急性死亡病羊呈脑膜炎和脑炎病态,在脑部亦可见六钩蚴虫移行时留下的伤痕;慢性病例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数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

⑸诊断:主要根据病羊异常运动、视力障碍和局部变化进行诊断。患畜因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故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羊鼻蝇蛆病以及其他脑部疾患所表现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一般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的现象。

本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牛脑部引起的,因此又称脑包虫病,亦可感染人。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报道,东北、西北牧区多发,常呈地方性流行;农区多呈散发,或某羊场、羊群小范围发生,多与养犬相关。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中四季均可发生。两岁以内的羊发生较多。多头练虫成虫寄生于犬、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随粪排到外界的成熟孕节或虫卵污染羊的饲草或饮水等被吃入而感染。在小肠内,六钩蚴钻入肠黏膜血管,随血流到羊脑及脊髓内,经2~3个月发育为多头蚴。脑多头蚴呈囊泡状,豌豆大到鸡蛋大,最大的可达20多厘米;囊壁薄,呈白色半透明状,囊内充满无色囊液和150~200个内嵌的头节。犬吞食了含多头蚴的羊脑即感染,在小肠内经1~2个月发育为成虫。羊病初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表现强烈兴奋、脑炎和脑膜炎等神经症状,甚至急性死亡。后期,病羊将头倾向脑多头蚴寄生侧,并向患侧做圆圈运动,故常将此病称为“回旋症”。虫体寄生于脑前部时,病羊头下垂,向前猛冲或抵物不动。寄生于脑后部时,则头高举或后仰,做后退运动或坐地不能站立。寄生于脑脊髓部则致后躯麻痹。寄生于脑表层则导致颅骨变薄变软,局部隆起,触诊有痛感,叩诊有浊音。病畜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剖检病羊脑,初期可见脑内有六钩蚴移行引起的虫道、出血及脑炎和脑膜炎病变,后期可见大小、数量不等的脑多头蚴及其周围脑脊髓局部组织贫血、萎缩等。预防羊脑多头蚴病应加强犬,尤其是牧羊犬的管理,做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并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驱除犬小肠内的多头绦虫,可用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1次内服;驱虫后3天内排出的犬粪应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虫体节片和虫卵散播而污染羊的饲草、饲料和饮水等。加强卫生检验,不用含脑多头蚴的羊、牛等动物脑及脊髓喂犬。治疗脑多头蚴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在头部前脑表面寄生的脑多头蚴,可采用圆锯术摘除。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据报道,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研制的专治脑包虫的方法和药物——“脑虫净”具有良好疗效。

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蚴 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睾丸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该病可实施手术摘除寄生在脑髓表层的虫体,即在多头蚴充分发育后,根据囊体所在的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开口后,先用注射器吸去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完整地摘除虫体。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连用3天。据报道,这样用药可取得80%的疗效。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多头蚴的脑脊髓;对患畜的脑和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护羊犬应进行定期驱虫;注意消灭野犬、狼、豺、狐等终末宿主,以防病原进一步散布。

羊脑多头蚴的传染来源是犬。

脑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寄生羊、牛等动物的大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脊髓中发现,人也能偶尔感染。它是危害绵羊和犊牛的严重的寄生虫病。可引起羊只死亡,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

羊只感染初期,由于六钩蚴在脑脊髓中移行刺激和对脑膜及脑实质的损伤,羊只表现体温升高和脑炎及脑膜炎症状,这主要出现于感染后的1~3周,此时可能发生羊只死亡。

当病羊耐过此期而转为慢性时,脑多头蚴继续发育,包囊逐渐增大,压迫脑组织,使其发生贫血、萎缩而表现一系列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等神经症状,最后因恶病质而导致死亡。慢性病羊因包囊寄生部位不同和对脑组织损伤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治疗和预防:

治疗:

本病宜早期投药施治,当无法确定具体寄生部位或包囊位于脑实质深部时,亦当选用药物治疗。近年来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早期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施行外科手术摘除对头部前方大脑表面寄生的虫体有一定效果。

预防:

1.组织捕杀野犬等终末宿主,严防进入羊、牛圈舍及运动场或牧草地。

2.对牧羊犬、看家护院犬定期驱虫,并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感染多头蚴羊、牛死亡后的脑和脊髓应进行烧毁或深埋,避免终末宿主食入,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

4.定期为羊、牛、犬等动物驱虫。

羊脑多头蚴病论文

羊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脑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病。专家解病。

⑴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圆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

⑵流行特点: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

⑶症状:感染初期由于幼虫移行可引起羊脑和脑膜的急性炎症,病羊常表现离群,目光无神,减食,行动迟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表现还取决于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大小:虫体如寄生于某一侧脑半球表面,病羊将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个别出现癫痫发作,而对侧的眼常失明;虫体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时,病羊头部低垂,抵于胸前,步行时高抬前支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在小脑寄生时,病羊表现感觉过敏,容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步样或蹒跚步态,以后逐渐严重而衰竭卧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虫体在腰部脊髓寄生时,引起渐进性后躯麻痹,病羊不吃不喝,离群,最后高度消瘦;当虫体在脑表面寄生时,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患部有疼痛感。

⑷剖检病变:急性死亡病羊呈脑膜炎和脑炎病态,在脑部亦可见六钩蚴虫移行时留下的伤痕;慢性病例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数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

⑸诊断:主要根据病羊异常运动、视力障碍和局部变化进行诊断。患畜因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故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羊鼻蝇蛆病以及其他脑部疾患所表现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一般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的现象。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脑包虫)引起羊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对脑多头蚴病有较好的疗效。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多头蚴包囊如位于脑表层,也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堆积发酵。严禁犬等动物食入带有多头蚴的羊脑和脊髓。此外,对犬必须定期驱虫,对其排出的粪便和虫体应深埋或烧毁。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脑包虫)引起羊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对脑多头蚴病有较好的疗效。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多头蚴包囊如位于脑表层,也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

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蚴 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睾丸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该病可实施手术摘除寄生在脑髓表层的虫体,即在多头蚴充分发育后,根据囊体所在的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开口后,先用注射器吸去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完整地摘除虫体。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连用3天。据报道,这样用药可取得80%的疗效。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多头蚴的脑脊髓;对患畜的脑和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护羊犬应进行定期驱虫;注意消灭野犬、狼、豺、狐等终末宿主,以防病原进一步散布。

关于羊脑多头蚴病论文

本病又称脑包虫病或“羊疯病”。多头蚴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脑内而引起病症。

(1)病原

幼虫(多头蚴)囊状,内含透明的清液,囊壁很薄,白色内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白色头节,在囊膜外即可看到头节。

多头蚴是囊虫的一种,它是肉食兽(犬、狼)小肠内寄生的一种多头绦虫的幼虫阶段,此病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绵羊和山羊。

绦虫的孕卵节片随着犬、狼的粪便排出体外,卵子被羊随水草吞入体内,虫卵中的六钩蚴逸出,进入畜体血液运行到达脑部,才能生长发育为囊虫(图10-3)

图10-3 多头蚴(脑包虫)病感染途径

(2)症状

感染时期,幼虫经血液循环移行到达脑实质,损伤脑组织,引起脑症状。出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兴奋、沉郁、前冲和后退等神经症状,于数日内恢复正常。随着幼虫发育,脑组织受压,病羊除表现以上症状外,随着虫体在脑内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如囊虫寄生在大脑前部,病羊则向前直跑,直至头顶在墙壁上,头向后仰。如在脑室,则向后退。如寄生在大脑后侧,头弯向背面;寄生在小脑,则羊四肢痉挛,体躯不能保持平衡。寄生在大脑一侧,则向侧位旋转,行走偏一方向;如寄生于大脑皮层,可使颅骨变薄变软。

(3)治疗

选择确定部位应用圆锯术摘除囊泡是惟一的办法,无特效药治疗。

(4)预防

定期对狗进行驱虫,用硫双氯酚,每千克体重克;或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2毫克,包在食物内喂服。驱虫期间将狗拴养1周,并将粪便深埋或烧掉。平时要保护好饲草、饮水,防止犬在草堆上躺卧而污染。

多头蚴常寄生于牛羊脑和脊髓,引起疾病。脑多头蚴又称脑共尾蚴或脑包虫病,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尤以两岁以下的绵羊易感。

偶见于骆驼、猪、马以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极少见于人。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呈地方性流行,可引起动物死亡。但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曾碰到多头蚴寄生于山羊下颌部的病例。

病羊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精神欠佳,触诊肿块部波动柔软。据畜主反映该肿块已持续近1个多月,随着肿块越来越大,病羊出现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质。

根据其病理和临床症状诊断为多头蚴寄生,决定手术摘除。

方法是:病羊横卧,局部常规处理,浸润麻醉,在左下颌部切开一个2-3公分的切口,分离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即冒出一个似鸡蛋大小的囊泡,其中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有许多白色斑点状头节,经检查疑似多头蚴。创口进行消毒,皮肤采用结节缝合。

术后为防止继发感染,坚持给病羊每天肌肉注射青霉素2次,每次80万单位,连用3天,半月后随访,病羊痊愈。

可能是脑包虫 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或晕倒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犬的小肠,幼虫寄生于羊与反刍兽的脑内。脑多头蚴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这些被污染的饲草料、饮水被羊只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后,六钩蚴逸出,借小钩钻入肠黏膜血管内,随血液进入脑脊髓中,经2~3周发育至粟粒大小,6周后囊体约2~3 cm。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多头蚴头节便吸附于这些动物的小肠壁上,发育为成虫。症 状一、前期六钩蚴初入脑,体温升高,兴奋作回旋、前冲、后退运动。有时沉郁,落群趟卧,5~7天死亡,部分转为慢性。二、后期感染后约8周多头蚴已发育相当大,慢性症状尚不显著,再经2~6个月多头蚴更增大,根据寄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1、大脑半球:转圈运动不休止,如在左脑则向右转圈,反之向左转,多头蚴越大则转圈范围越小。视力障碍,颅骨变薄、有的凸起,显沉郁,反应迟钝,瘦弱。2、脑前部:头下垂,向前直线前进,脱离群体(绵羊)常不能自行回转,遇障碍物呆立。3、大脑后部:头高举或作后退运动,颈部肌肉常僵直性痉挛,头向上仰或偏向一侧。4、小脑:易受惊,对喧哗表现不安,头高举,向声源相反方向逃走,四肢痉挛性蹒跚步态,不易保持平衡,四肢外展或内收,行走时步伐加长,易跌倒。5、脊髓:步伐不稳,尤其在转弯时明显,易引起后肢**,尿失禁。治 疗1、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mg连服5天,70mg连服3天,有80%疗效。2、在颅骨软的或凸出的部位,剪毛消毒后,将皮肤呈U形切开,刮开骨膜,用圆锯术取掉颅骨,用钳夹出囊状多头蚴(或先抽出液体而后夹取囊壁取出)。如找不到多头蚴,可用胶管循脑回向周围探索,用注射器吸抽,可将虫囊吸在胶管口上拉出。对外观明显凸出皮肤表面的周围又没有大神经干和大血管时,可采取手术切除法。3、可用5%碘醚柳胺按每干克体重毫升1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注射3次。

脑裂头蚴病论文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报道后,真是大吃一惊,也了解到,原来裂头蚴一般是通过吃蛙、蛇、用蛙肉敷眼,以及喝生水等途径传播给人。这次报道的广东女孩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而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小时候喝生水这个不良习惯有关,实在是不可思议。据医学文献记载,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幼虫寄生于剑水蚤、蛙类、蛇,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将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脑和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小伙伴们知道,裂头蚴病对健康危害极大。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虫卵一并进入人体。

既然裂头蚴绦虫是寄生虫,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当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一般来说,常会寄生在人的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等部位。裂头蚴经常会无规律移动,如果爬上了人的眼球,将会使人有奇痒或有虫爬等感觉,并可能会导致人的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等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出现角膜溃疡、玻璃体浑浊,以及并发白内障,使人导致失明等相关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我认为,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预防裂头蚴病尤为重要:一是要注意个人卫生,消除不良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不喝生水;二是既要养成不吃半熟肉类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的习惯,又要在烹调食物中,将肉类做熟再食用,以防误食裂头蚴虫卵;三是要将切生、熟肉的刀具和砧板分开保管使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保持规律作息,从而筑牢身体抵御病毒入侵的坚实屏障。

曼氏裂头蚴寄生虫主要还是通过血液将虫子的小卵运送到脑中.然后,虫子就在里面长大(吸收大脑的营养),后来,变成了大虫.于是,就出现了头痛,失眠,视力减退(压迫眼部神经)....到医院去,早点取出.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叫按虫 用杀虫的药

肝性脑病论文前言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以下为几种重要生物活性肽的发展状况。乳肽早在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即以乳酪蛋白酶解制取了第一代的酪蛋白肽和氨基酸混合物,含5~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70%以上的游离氨基酸,用于低抗原性防过敏牛奶粉,在市场上行销40多年;60~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的高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40%~60%的游离氨基酸。以上两代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过高,影响了产品的风味和生物效价;90年代,推出了低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20%以下的游离氨基酸,产品风味明显改善,生物效价提高。 992年,和研究了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等酶的固定化反应器制取乳肽的工艺,可以通过调节流速来控制反应程度,并通过重复使用酶来降低成本。1989年,.和.研究了带超滤膜的酶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加入钙和磷酸根离子,用于制备酪蛋白磷酸肽和去磷酸化酪蛋白多肽。 我国对乳肽的研究不多,主要是进行蛋白酶的筛选和酶解工艺的优化,如1991年,肖安乐等人筛选出胰蛋白酶的胰酶是水解变性乳清蛋白质的最佳酶种;1994年,王凤翼等人对胰蛋白酶控制水解α-酪蛋白的最佳条件进行了优选;张和平等人采用胰蛋白酶水解热敏性乳清蛋白,获得热稳定好、易溶解的多肽,并以此开发出稳定性良好的乳清饮料;1995年,于江虹也从牛乳酪蛋白中分离提纯获得酪蛋白磷酸肽,证实了其在小肠中可与钙、铁等矿物质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人体对钙、铁的吸收;广州市轻工研究所生产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含量达85%以上,易溶于水,加工性能稳定,已在我国市场上推出。最近,我国生物工作者开发了采用微生物发酵控制、蛋白转化率高的乳肽产品,其中氨态氮占20%左右、肽态氮占80%左右,产品无不良气味,已获专利;湖北工学院吴思方等人进行了固定化胰蛋白酶生产酪蛋白磷酸肽的研究,CPP得率为%,产品中CPP总含量为15%,此工艺中酶可重复多次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产品分离和生产自动化。大豆肽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酸法或酶法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以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分子质量在1000μ以下。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提供能量迅速、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的生理功能以及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优良的保健食品素材。 大豆肽的生产有酸法水解和酶法水解。酸法因水解程度不易控制、生产条件苛刻、氨基酸受到损害而很少采用;酶法水解易控制、条件温和、不损害氨基酸而大多被采用。酶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选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动物蛋白酶,也可选用木瓜和菠萝等植物蛋白酶。但应用较广的主要是放线菌166、枯草芽孢杆菌1389、栖土曲霉3942、黑曲霉3350和地衣型芽杆菌2709等微生物蛋白酶。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先研制出大豆肽,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吨食用大豆肽装置;日本于80年代开始研制大豆肽,不二制油公司首先采用酶法规模化生产出3种大豆肽,雪印和森永等乳业公司应用大豆肽生产食品。 我国近几年也开展了大豆肽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江西省科学院高科技中心李雄辉等人采用ASI389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生产大豆肽,使大豆肽生成率为%,肽态氮含量大于85%,游离氨基酸含量小于8%,平均肽键长度5~8,分子质量2000μ左右。双酶水解工艺既缩短了酶解时间、提高了蛋白质水解度,又减轻了产品苦味。华南理工大学黄惠华等人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试验,测得木瓜蛋白酶的动力学常数。另外,无锡轻工大学的葛文光对大豆肽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郭敏亮采用豆粕生产出大豆肽饮料等。 根据大豆肽的理化特性,可用大豆肽为基本素材,开发肠胃功能不良者和消化道手术病人康复的肠道营养食品的流态食品、降胆固醇、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增强肌肉和消除疲劳的运动员食品、婴幼儿及老年人保健食品、促进脂肪代谢的减肥食品、酸性蛋白饮料和用作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发酵促进剂等。高F值寡肽高F值寡肽即是由动、植物蛋白酶解后制得的具有高支链、低芳香族氨基酸组成的寡肽,以低苯丙氨酸寡肽为代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F值是指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摩尔比值。 1976年,Yamashita等人首次利用胃蛋白酶和链霉蛋白酶从鱼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中制得含低苯丙氨酸的寡肽混合物,产率分别为%和%,苯丙氨酸含量分别为%和%。1982年,Nakhost等人用α-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酶解大豆蛋白,也制得相似的产物。1986年,Soichi等人进行了多种酶分别酶解乳清蛋白制取低苯丙氨酸寡肽的多种工艺、方法试验,结果以胃蛋白酶-链霉蛋白酶两步水解法为佳,产品得率为%、苯丙氨酸含量为%。1991年,Shinya等人用嗜碱蛋白酶和肌动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制取了无苦味高F值寡肽,产率为%,F值,AAA含量为%。 1996年,西班牙的Bautista等人用肌动蛋白酶和Kerase中性蛋白酶酶解葵花浓缩蛋白,制取高F值寡肽,产率为%,F值为,AAA含量为%。王梅也在1992年首次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降解玉米黄粉;成功地研制出高F值寡肽混合物,产率为%,F值为,AAA含量为%,完全符合高F值制剂的要求,为解决玉米湿法淀粉厂副产品——黄粉的综合利用开创了新路子。 高F值寡肽具有消除或减轻肝性脑病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改善多种病人蛋白质营养失常状态及抗疲劳等功能,除可制作治疗肝疾药品外,还可广泛用作保肝、护肝功能食品,烧伤、外科手术、脓毒血症等高付出病人及消化酶缺乏患者的蛋白营养食品和肠道营养剂,高强度劳动者和运动员食品营养强化剂等。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的活性三肽,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各种蔬菜等植物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谷胱甘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被称为长寿因子和抗衰老因子。日本在5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食品,现已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谷胱甘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合成法等4种,其中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即以酵母发酵法生产为主。 由于谷胱甘肽分子有一个特异的γ-肽键,决定了它在人机体中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氧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内源酶的活力、代谢和细胞保护、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解毒护肝、预防糖尿病和癌症等功效,因此而成为机体防御功能肽的代表。谷胱甘肽除可在临床上用作治疗眼角膜疾病,解除丙烯酯、氟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等中毒症状的解毒药物外,还可用于运动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添加剂等。中国在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开发上,从事活性肽的研究单位也多从医药角度出发,研究力量及投入较少,限制了活性肽药食两用功能的发挥,市场上国产的活性肽药品和食品寥寥无几。但近几年研究逐步活跃起来,报道渐多,前景看好。当前生物活性肽研究开发的方向是:肽的定向酶解技术开发,包括高效、专一性强的酶种选育、复合酶系共同作用机理、机制,脱苦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机理研究,酶解工艺改进技术等;功能性肽的分离、分析技术开发,包括新型高效分离设备和分离工艺,灵敏度高、简单易行的目标肽活性分析检测体系和分析技术及下游精制技术;肽的功能性生物学评价研究;生物活性肽功能食品开发等。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摘要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长期反复刺激和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并伴有多种脏器功能损害,晚期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疾病。因此,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和知识宣教就尤为重要。同时对我们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了78肝硬化例患者,现具体报道如下。关键词肝硬化;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78例肝硬化患者,发病原因为肝炎所致68例,酒精所致5例,药物所致3例,其他因素所致2例。其中男6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肝性脑病3例。总结7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愈、好转64例(82%),自动出院10例(13%),死亡4例(5%)。通过对患者实施恰当而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2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注意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因此,休息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绝对卧床,这样有利于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恢复,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强调卧床休息,但应适当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正常生命机能的基本保证,营养的合理调配和摄取,在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增加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使疾病早日痊愈。因此,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食物要多样化,应以高糖、高维生素、富含氨基酸的高效蛋白质、低脂肪、少渣饮食为主,对腹水或浮肿患者,一定要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对有肝脏损害倾向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20 g,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有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者禁食干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食道黏膜及胃底血管而引起出血。 保持大便通畅肝硬化患者如果饮食不当,加之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易导致习惯性便秘,对该病的愈后极为不利。因此,要给患者适量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香蕉之类的水果,既能通便又可补充钾,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例如乳果糖口服液,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指导患者用软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保持床铺整洁,保持皮肤清洁,建议患者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有水肿处用棉垫或气垫圈予以保护,避免造成皮肤破损,而增加感染机会。用药护理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肝脏负担。应用利尿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利尿效果及副作用,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心理护理肝硬化是一种康复过程较长的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急燥和恐惧的心理。因此,对患者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情。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出血征兆并积极投入抢救。当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必要时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嘱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下肢抬高,注意保暖、吸氧;禁食,及时清除呕吐物避免患者紧张。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损害,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早期发现患者神志、行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应用降血氨药物,加强休息和饮食护理,禁食蛋白质;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有躁动不安者加床档,慎用镇静剂。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肝硬化的有关知识,特别强调休息和饮食的重要性,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有呕血、黑便或便血、神志改变应及时就诊。指导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自我护理和保健,提高生活质量。还要关注患者家属,对其讲解肝硬化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传播途径,减轻其担心被传染的顾滤,与患者保持温馨和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3结论精湛的医疗技术加上细致的护理,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精心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到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消除了诱发因素,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命质量。按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