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wēn bìng
windwarm disor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indwarm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风温病(windwarm disorder[1]、windwarm disease[2])为病名[3]。是指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2][4][3]。见《温热经纬·叶香巖三时伏气外感篇》。《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厥阴行令,风夹温也。”多发于冬春二季[3]。
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等[3]。
风温·邪犯肺卫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ading lungdefense phase[2])是指风温初起,邪犯肺卫,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邪热壅肺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ic heat congesting lung[2])是指风温化热入里,热壅肺经气分,以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痰热结胸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chestbinding by phlegmheat[2])是指邪热内传,与痰互结于上焦胸脘,以身热面赤,渴欲饮凉,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苔黄滑,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肺热发疹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eruption due to lung heat[2])是指肺热内盛,外透肌肤,以身热,肌肤红疹,咳嗽,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热炽阳明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heat in Yangming Channel[2])是指风温邪盛,热炽阳明,以壮热,恶热,汗大出,渴喜冷饮,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热结肠腑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heat binding in intestine[2])是指肺热移肠,热结肠腑,以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纯利恶臭稀水, *** 灼热,腹部胀满硬痛,苔黄而燥,甚则灰黑而燥,脉沉有力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胃热伤阴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stomach heat injuring yin[2])是指胃热炽盛,耗伤阴液,以身热自汗,面赤,神昏,身重难以转侧,喜睡,鼻鼾,语言不利,苔黄燥,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热陷心包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heat invading pericardium[2])是指风温热盛,内陷心包,以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舌鲜绛,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神闭腑实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spirit blockade and fuviscera excess[2])又称风温·热入心包,阳明腑实证,是指热入手厥阴心包,与手阳明大肠俱病,以身热神昏,舌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内闭外脱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and external collapse[2])是指邪盛正虚,或汗下太过,阴液骤损,以身热,神昏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余邪伤阴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yin injury by lingering pathogen[2])是指风温余邪未净,肺胃阴伤,以低热或不发热,干咳或痰少而黏,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红,少苔,脉细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寒包火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cold enveloping fire[2])又称风温伤寒,风温兼寒,是指伏气温病,外感风寒,或天时温暖,复感风寒,郁而暴发,以初起头痛身热,微恶风寒,继则灼热自汗,咳嗽渴烦,尺肤热甚,剧则鼻鼾多眠,语言难出,手足瘛疭,面若火熏,或初起头痛恶风,恶寒无汗,继即身热咳嗽,烦渴自汗,咽痛喉肿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初起病在卫分及气分,治宜辛凉透表,方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等加减[3]。
如见高热神志昏迷,手足瘈疭,脉数疾者,为热盛劫津,逆传心包,营血受灼,肝风内动[3]。宜清营泄热,平肝息风,用羚角钩藤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3]。
如正气大伤,而见虚脱者,急宜回阳固脱,用参附龙牡合生脉散[3]。一说本证即春温之重者(见《医碥》卷二)[3]。
★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 可增加肺的通气量。研究证明,每天食用至少含300毫克维生素C的食 品,可使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降低30%。 ★洋葱洋葱中含有的二苯基硫化亚磺酸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 炎活性。同时,洋葱中含有的蒜素,有很强的抗菌灭菌能力,能抑制 各种细菌病毒的入侵,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 ★大蒜大蒜除含有丰富的糖分、脂肪、蛋白质、磷质、胡萝卜素 以及维生素C外,还含有蒜素等重要物质,具有抑制病毒和抑制癌细 胞生长的作用。 ★豆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豆豉中含有的细菌,能产生大量B族 维生素,有助于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 ★萝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钙、 磷、铁等。常吃生萝卜,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及支气管炎 等病症。 ★银耳银耳中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以及酸性异多糖、有 机磷等多种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特别是其中的酸性异多糖, 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对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有显著疗效。 ★百合具有镇静、止咳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 咯血等病症的患者食用。 ★山楂山楂中的槲皮苷,具有扩张气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排 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支气管炎的治疗。 ★坚果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松子、瓜子、莲子、白果等坚 果均富含硒。硒具有促进代谢、加强免疫、提高抵抗力之功能。如体 内缺硒,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多食富含硒的食品,有助于预防 呼吸道感染。 ★罗汉果罗汉果具有清热凉血、化痰止咳、润肺抗痨之功,对感 冒、咳嗽多痰、胃热便秘以及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水每日摄入水分2500~3000毫升,有利于病毒排出。 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出痰液的病证。常见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中医将“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故为咳嗽。 1、病因病机 外感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聚而成痰,随上逆肺气咯出,发为咳嗽。 (1)外感六淫之邪:风寒、热、燥之邪乘人体正虚侵虚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出喉间作声,发为咳嗽。 (2)内伤咳嗽:七情失调伤肝,郁而化火,气火上干犯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伤脾,脾不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久病伤肺,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濡润,功能失调发为咳嗽。 2、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 证候: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 证候: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咯,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4)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 证候: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难咯,或面赤口渴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 证候:咳嗽气短、咳声低微,咯痰清稀,自汗畏冷,面色无华,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脉象虚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 证候: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痒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2)风寒咳嗽: ①参照"风寒感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④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3)风热咳嗽: ①参照"风热感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时可服止咳楷杷露10~20ml,或服用桔红丸。 ④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⑤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⑥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4)燥热伤肺: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③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④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⑤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5)痰湿蕴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温度不宜太高。 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④注意饮食调护,食饮有节,配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等粘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 (6)痰热壅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证"护理内容。 ③肺热咳嗽可服用桔红丸、枇杷露。 ④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 (7)肺气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③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④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 (8)肺阴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燥热咳嗽"护理。 ③可予养阴清肺膏10g,每日二次服。 ④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⑤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⑥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 4、养生指导 (1)外感咳嗽愈后要重视锻炼身体,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2)内伤咳嗽久病体虚,要重视合理调养,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戒烟酒,宜进补益食品。也需根据体力适当散步、作呼吸操、太极拳、气功等轻量的体质锻炼,以逐渐增强正气。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发作时喉间有哮鸣音、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咯吐大量粘痰后缓解。发作时间短者数分钟或数小时,长者可持续数天。 喉间哮鸣有声者为哮证,呼吸急促困难者为喘证。由于哮与喘常常并见,故称为哮喘。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有哮。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在发生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阶段,可属本病范畴。 1、病因病机 (1)外邪袭肺,肺气不宣,烟尘花粉刺激,导致肺气壅阻。寒凝津液或热蒸津液成痰,痰阻气道,气道不畅、肺气不宣,发为哮喘。 (2)饮食失节,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而发哮喘。痰湿久蕴化热,痰热交阻,壅滞肺气则发为热哮或热喘。 (3)情志失调,忧思气结,肝郁气滞,肺气痹阻,不得宣降,发生哮喘。 (4)久咳伤肺,气失所主,久病及肾或年老肾虚,或劳欲伤肾,肾失摄纳;或肾阳衰微不能化气行水,水凌心肺,而引起哮喘。 2、辨证论治 (1)寒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热饮,天凉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 (2)热哮: 证候:气粗息涌、喉间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痰黄粘稠,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定喘汤。 (3)寒喘: 证候: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痰白清稀、或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 (4)热喘: 证候:喘促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粘稠或兼血色,身热心烦,汗出,渴饮喜冷,便秘溲黄,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定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 (5)痰喘: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咯出不爽,喉中痰鸣,胸中窒闷,或见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 (6)肺虚证: 证候:喘促气短,语言低微,咳声无力,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呛咳痰少而粘,烦热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苔薄,或舌红苔剥,脉虚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证: 证候: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更甚,神疲形瘦,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 ②室内禁止吸烟,患者必须戒烟。 ③哮喘发作时宜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④可予喷吸止喘气雾剂以临时平喘。 ⑤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⑥未经医生许可,不能随便使用镇咳、镇静剂。 (2)寒证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宜向阳,宜加衣被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③中药汤剂宜热服。 ④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 ⑤咳嗽痰多时,参照"咳嗽"有关护理内容。 (3)热证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宜凉爽,衣被不宜过厚。 ③伴发热症状者,定时测体温,每日2~4次。观察服药后病情变化,以及体温。 ④中药宜温服。 ⑤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痰粘稠难出,口干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及食用新鲜水果,如雪梨、鸭梨等。 ⑥痰多粘稠难咯者,可给予川贝粉开水冲服,或蛇胆川贝液1支口服,或蛇胆陈皮末1支,或服用鲜竹沥水20ml。以化痰易咯出。 ⑦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餐后漱口。 (4)正虚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本证属正气虚衰,易发生变证,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结代者,多为心肾阳衰的喘脱重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详细记录病情。 ③呼吸困难、或唇甲青紫者,给予低流量间歇吸氧。 ④咯痰无力者,应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排痰。或予以吸痰。 ⑤加强生活起居护理,预防并发症。如预防褥疮、口腔炎症,防止外邪侵袭,避风寒等。 ⑥饮食清淡、富营养,依虚损之脏腑,选择相应补益食品,如补益肺气、滋养肺肾之阴等。 4、养生指导 (1)起居有常,注意防寒保暖、搞好居室卫生,避免烟尘、花粉等诱发因素的刺激。 (2)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食品,忌恣食酒浆,避免痰湿内生。 (3)戒除吸烟的习惯。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5)病情缓解期(恢复期),要重视体育锻炼,做气功,打太极拳作呼吸操等,提高肺脏功能。 肺痈 肺痈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西医学中的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及为相似,可参考诊治。 1、病因病机 (1)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本病。 (2)正气内虚,痰热素盛;或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致使炎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内外合邪而发病。 (3)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 ①初期,风热邪毒犯肺,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 ②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毒侵淫,损伤血脉,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③溃脓期:热盛肉腐血败,内溃外泄,咯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④恢复期:牙毒渐尽,正气渐复(若迁延日久,余毒未净,邪恋正虚,则耗伤气阴,而转成慢性肺痈)。 2、辩证论治 (1)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2)成痈期: 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3)溃脓期: 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4)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法:润肺化痰、益气养阴。 主方:清燥救肺汤。 3、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气,加强空气消毒。 ②严格观察咳嗽咯痰情况,痰液的性状是分期的重要依据。做好痰液、痰具的消毒。 ③重视口腔清洁,咯痰后应漱口。 (2)初期护理: ①按风温邪犯肺卫证护理。 ②注意胸痛及痰量的变化。若咯痰日见增多,正确记录痰量、颜色,以资早期诊断。 (3)成痈期扩理: ①观察发热、胸痛、痰液的量、颜色、气味的变化。若热盛、痰黄浊、腥臭、量多,则是本期的重要表现。 ②痰液经石碳酸“84”消毒液消毒后倾倒,痰具经常消毒。 ③每日作口腔护理,咯痰后嗽口。 ④胸痛较剧者可取侧卧位,或宽胶布束胸,减少局部活动量而减轻疼痛。 ⑤饮食宜素半流,高热宜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煎炸食品。 ⑥高热应及时予以降温处理,可参照“风温气分证”护理内容。 (4)溃脓期: ①本期护理重点在排痰。根据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顺畅。 ②观察痰液咯出难易,痰液性状、量,并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③做好痰液、痰具消毒。 ④每日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⑤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遵医嘱内服竹沥水化痰。或中药鱼腥草液雾化吸入,咯出无力者应吸痰。 ⑥痈溃脓痰排出后,食欲增进,脾胃功能初复时仍需予软食、易消化、富营养食品,少食油腻,可每日食豆浆一碗、薏仁粥等清补食品。 (5)恢复期: ①可适当下床活动,以逐渐增强体力,但勿过劳。 ②饮食中应逐渐增加补养肺食品,应忌用油腻、辛辣及热性食物,戒烟酒。 4、养生指导 (1)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和体力,选择适当项目进行锻炼,如气功、呼吸操,散步、太极拳等。 (2)预防感冒。 (3)戒烟,禁食辛辣热伤阴之食品。 (4)有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的及时治疗。 肺痨 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主症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具有传染性,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结核病。 1、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精气耗损,感染痨虫,痨虫蚀肺而致本病。 (1)内因: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起居不慎、酒色劳倦、七性内伤,导致正气亏虚。 (2)外因: 痨虫乘虚而入,侵蚀人体肺叶,而发病。 病变在肺,肺受损而虚,肺阴虚而见咳嗽,咯血;病久及脾、及肾,则见肺脾、肺肾同病。肺肾两虚,阴虚火旺而见潮热、盗汗、消瘦;肺脾同病则气阴两虚,可见食少纳呆、便溏、乏力。久而阴损及阳,出现气短、心悸、肢冷、浮肿等证候。 2、辨证论治 (1)肺阴虚: 证候:午后发热,两颧潮红,咳嗽咯血,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方:月华丸。 (2)气阴两虚: 证候:午后发热,颧红盗汗,咳嗽或咯血,口淡纳呆,肢冷便溏,神疲乏力,消瘦,气短,舌红少津,舌苔薄腻,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脾润肺、益气养阴。 主方:保真汤。 (3)肺肾阴虚: 证候:骨蒸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呛咳少痰,痰黄粘稠,咳吐鲜血、腰脊酸软,虚烦失眠,头晕耳鸣或见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绛,脉象细致。 治法:滋阴降火,补益肺肾。 主方:百合固金汤。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本病具有传染性,最好住专科医院或专科病房,做好呼吸道隔离工作。病室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禁止吸烟。 ②每日测体温2~4次,尤其注意午后及晚间体温变化。 ③阴虚盗汗,出汗较多者,晚上衣被不宜过暖;汗后及时擦干,勿受凉。 ④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咯血的时间、次数、血色、血量,必要时报告医生。严密观察大咯血先兆,即口气有血腥味、咽痒等表现;在发生大咯血时,要防止咯血窒息的发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配合医生抢救。可参见“血证”有关护理。 ⑤咳嗽咳痰较剧者,可予秋梨膏加川贝粉口服。 ⑥饮食强调增加营养,易消化。常食蛋类、奶类、豆浆、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烟酒、温燥性食物。可每日进食大蒜(独头蒜最好2粒)煮粳米粥,有补肺抗痨功效。 ⑦滋阴补肺中药宜早、晚空腹服用。 (2)肺阴虚证 ①参照“一般护理”。 ②重视养生,饮食起居要有规律,不宜过劳。 ③已婚女暂不宜生育,已孕者应中止妊娠。 ④配合食疗进补,如冬季可用冬虫夏草炖母鸭,食肉喝汤,也可食甲鱼汤。 (3)气阴两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肺气虚卫外功能降低,易感冒,要加强生活起居、气象护理(外出公共场戴口罩)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汗后避风。 ③汗出较多者,及时擦干,并可用黄芪、浮小麦、红枣煎汤服用,有益气敛阴止汗作用。 ④食少便溏,脾胃功能薄弱者,应配食健脾益气之品,如山药、桂圆、莲子、薏米、红枣等。忌食甲鱼、鳗鱼等滋腻碍脾之物。 (4)肺肾阴虚证: ①参照一般处理。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觉的胸闷、烦躁、咽痒、口中有血腥味,是出血的先兆。呛咳、咳血量多时,遵医嘱予三七粉、白药粉冲服。 ③发现大咯血时,按"血证"有关内容护理。 ④做好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⑤宜进食补益肺肾之阴的食品。如桑椹、银耳、甲鱼、百合、阿胶,虫草鸭子汤等。 4、养生指导 (1)指导患者在咳嗽、喷嚏时用手帕遮挡口鼻,防止飞沫病菌传染给他人。 (2)遵医嘱继续服药治疗,巩固疗效。 (3)增进营养,注意劳逸适度,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及时、彻底地做好呼吸道排出物的消毒。 (5)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保健或治疗。
《复习•诊治风温病之秘诀》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是治疗风温病的名篇,咱们系统学习其精华,请见下文: 一,【判定标准】 风温病的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患的是风温病呢?根据风温病的提纲症判断。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提出风温病的提纲症原文是:“风温为病,春月和冬月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意思是说在春天或者冬季气候应该寒冷而反暖时,病人症见怕风或不怕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可以判定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也就是判定病人患的是风温病。 二,【提纲病机】 风温病四大提纲症分别是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其病机分别叙述于下: 1,身热:风温之邪内侵,正气与邪气斗争,故发热。 2,咳嗽:风温之邪从口鼻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故咳嗽。 3,心烦:肺的热邪上扰神明,故心烦。 4,口渴:热邪耗伤津液,导致体内缺津液,故口渴。 三,【病变中心】 风温病是感受风温之邪。如果风温之邪侵袭体表犯卫气,由于肺主卫气,胃是卫气之根,所以肺胃内应。如果风温之邪从口鼻入,由于口通于胃,鼻通于肺,所以肺胃受伤。故风温病以肺胃为病变中心。 四,【传变规律】 风温病发展由浅入深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遵循卫气营血辩证体系。 五,【诊治秘诀】 虽然风温病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但是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肺胃有热邪贯穿风温病始终。因此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清肺胃的热邪。用药讲究轻透养阴,轻透是指用连翘等体轻具有散风热之品,养阴是指用麦冬等养肺胃阴之品。 六,【肺卫证治】 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内容一共12条。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诊治秘诀后,再看《外感温病篇》,就能看明白了。讲解其中第二条如下: 1,原文:风温证,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舌苔白者,邪在表也。当用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桑叶,川贝之属,凉解表邪。 2,讲解:首先根据风温病提纲症判断疾病是否是风温病,风温病提纲症是:“或恶风或不恶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原文所列的症状中有畏风,身热,咳嗽,口渴,具备风温病的提纲症,可以判定是风温病!其次判断风温病处于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用卫气营血辨证法来判断。卫气营血辨证法主要通过舌象来判断。如果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是卫分证;如果舌苔厚白而干或厚黄而干,舌边舌尖红,脉数,是气分证;如果舌质绛,神昏,脉细数,是营分证;如果舌质深绛,谵语,发斑,症状昼轻夜重,是血分证。此条原文所列症状中有脉浮数,舌苔白,符合判定为卫分证的标准,可以判定是卫分证。由于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初期以肺为主,所以诊断为肺卫证。治疗用薄荷,桑叶辛凉解表散风热,用川贝清肺热。用桔梗宣发肺气的同时用杏仁和前胡肃降肺气,恢复肺宣发和肃降正常功能,此方仅六味药,组方紧严密,紧扣病机,故方小而效宏! 温病两个中心一个基本法,即:风温以肺胃为中心,湿热以脾胃为中心。诊治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本法。气降生精,又精升为血,在这个生血的生理过程中,肺燥使生血全过程出现障碍,用麦门冬汤治肺,同时升脾降胃旋转中气助肺降右,则一切按排好了,剩下的事就是时间问题。 妇女闭经,其中许多人的病因,就这个病因导致血虚而闭经。
大家好,我是中医陈大夫,风湿骨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初春秋冬之交以及冬季,风湿骨病发病较为多见,风湿骨病,在我们中医称之为痹症,它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我们的人体,痹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是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痹证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痹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骨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而风寒湿痹,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而行痹以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要临床症状,痛痹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痛减遇寒痛重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弦紧为主,而着痹以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为主,风湿热痹,主要以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及舌苔黄燥,脉滑数。下面我就通过我在临床中治疗过的一个患者的病案,与大家讲解一下痛痹的中医中药的治疗,这位患者是男,46岁,她来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是上肢的疼痛以及肩关节痛较剧烈,来的时候,她的肩不能够上举手都摸不到耳朵,而且手臂不能后旋,她说她的两个肩部特别怕风怕冷,来的时候右肩部额外里放了一个毛巾在内衣外面,另外他的手腕和手指也有肿胀疼痛的症状,颈项部僵硬,转头不利,他的舌相是舌苔薄白脉是弦而烧紧。 尺部稍弱,这个患者来之前在西医化验血沉稍高,抗o和类风湿因子阴性,基本给予激素治疗及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中成药,其在家服药月余效果不佳,而且胃部表现有烧心时有胃痛的症状,我根据这个患者的症状,给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为主的方法调治,在她服药一周后过来复诊自述右肩疼痛减轻,手腕和手指肿胀痛也减轻了,但是她说胃仍有不舒服时有反酸,我又在上方基础之上,以和胃健脾之品又调治一周,一周后,她过来复诊时说,她的肩关节活动已经能够够到头了,而且手能够后背摸到腰部了。 手腕和手指疼痛明显减轻,胃痛反酸基本好了,我又为这个患者以温经散寒,和胃健脾,温补肾气之品,调理一周,他再次过来复诊时说,她的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手腕手指已经不疼了,身体感觉比较轻松,通过这个病案,我想跟大家讲解的是我们在治疗。 风湿痹证的时候除了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调治时一定要顾护患者的胃气,以保证不让辛温的药物伤害到脾胃伤害到胃粘膜,影响药物的吸收,后期还应除湿健脾温肾之品作为巩固治疗作为善后调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更多中医 健康 问题,我们下期见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1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1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1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1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1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1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1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2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书中归纳温病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实是叶天士散存于医案中之清热养阴诸法的总结提高。而分银翘散作辛凉平剂、桑菊钦作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气分病变遣方用药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叶天士之验方,在吴瑭手中一经化裁,便成桑菊饮、清宫汤、连梅汤等诸名方。足知吴瑭此书,不是仅仅为纂集而撰,实是经心用意,为学术理论升华之作。此书为论述温病之专著。全书共六卷。卷首,引《内经》原文计十九条,以溯温病学说之源。卷一,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的上焦证。卷二为中焦篇,论述中焦的各种温病及寒湿证的证治方药。卷三为下焦篇,阐明了温病下焦证的证治方药。卷四为杂说,设短篇论文十八篇,分论与温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善后有关的问题。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论研讨产后调治、产后惊风、小儿急、慢惊风和痘症等。
相传吴鞠通从医,是因为父亲无钱医治病死,侄儿又被庸医误治而死,才奋而自学中医。他自己也曾说“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而后有得”,写下《温病条辩》、《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四部医书。 尤其《温病条辩》,为后人记录了许多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实用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是传统医学中的重要著作。吴鞠通本人也获得“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的美誉,是传统医学,尤其温病领域,不能不提的集大成式的人物。关于温病,在明末清初的吴又可之前,多以伤寒治之,而伤寒是六经辨证(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遇到热病时多认为是阳明里热 即热是由里散发。到了吴又可,他最先提出了“疠气”、“天受”、“传染”的概念 这是中医对传染病最早、最明确的的认识和记载。叶天士又从吴又可疠气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外在环境的变化发展出了卫气营血辩证。吴鞠通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焦辨证”(界定有争议,简单划分,心肺上焦、脾胃中焦、肝肾下焦)的学说。至此, 历史 上的温病学派及其基本理念,已基本确立。 虽然多多年以来寒温之争一直存在,各种医理学说不断发展、纠偏和完善。 但温病学说在热病和传染病方面优势和有效性是不能忽略的。三焦辨证仿《伤寒论》六经辩证的体例,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把温病病位从上中下三焦进行辩证,与卫气营血辩证互为经纬,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温病病变的本质,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温病辩证体系。吴鞠通认为三焦主化气行水,将人的五脏六腑划归为上中下三焦,以此说明病机演变、辨别病位。他的三焦辨证虽然具有以往的脏腑辩证的性质,但又不尽相同,“始上焦、终下焦”是三焦辨证关于温邪传播的重要思想。对于施治吴鞠通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认为温热病初起,邪犯上焦,选方用药宜以轻清宣透为原则,宣肺达邪,透热外出,忌用味厚滋腻或沉降重浊之品,这一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温病施治的内涵。关于吴氏最重要的著作《温病条辩》的缘起,和他自己经历有关。 他所处的时代瘟疫横行,戕害百姓,因此吴鞠通一直想写一本专门论述温病的书,但是他始终痛恨庸医,害怕自己著书不精殆误后人。 他曾在《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中这样写道:后来在他的好友,礼部尚书汪廷珍一再鼓励和拜托下,才开始编写《温病条辨》并成书,但历时15年才正式成书,仍惴惴不安,担心自己所学不精,遗误后人。曾在书的自序里这样说:
脾胃虚寒,脾气虚,中气不足,导致气阳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记忆力减退。还有湿困脾阳,脾胃失运所致的恶心、反胃、食欲不振、厌食、嗳气、腹胀、腹痛或排便。但肾虚,尤其是肾阳虚,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出现精神萎靡、畏寒怕冷、腰腿酸痛、阳痿早泄、男女不孕、浮肿等症状。脾胃是后天的,肾是先天的,两者相辅相成,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吸收脾胃之精,转化为气血,滋养肾精;肾藏精,能转换气血,滋养脾胃,尤其是肾阳与脾阳关系极大。只有肾阳充盈,脾充盈,才能促进营养的运输和吸收。所以脾肾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临床治疗中,有时间接补脾,有时通过补肾促进脾胃功能。临床上,许多药物用于治疗脾肾,如陈霞刘军丸和沈凌白澍丸。若脾胃气虚不升,可用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可用于脾虚;肾阳虚者,可用贵由丸、金匮肾气丸、肾阳虚泄泻、申思丸。注意日常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壮阳,节制性生活,忌食生冷寒性食物,都有助于滋补脾肾。
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虚损,因而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或湿浊内生,甚则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而致虚陷下脱;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方面。兹分述如下: 脾气虚损 脾气虚损,即中气不足。其形成多由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或因禀赋素虚,或因久病耗伤,或劳倦考试,大网站收集过度损伤所致。其病理表现则是:脾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可见纳呆,食入不化,口淡无味;脾气虚则升清功能减弱,影响及胃的降浊,以致升清降浊失司,则上可见头目眩晕,中可见脘腹胀闷,下可见便溏泄泻等症。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无源,则势必导致全身性的气血不足;脾气虚损,则失其统摄裹血之能,血不循经而外逸,则脾不统血而见出血;脾气虚损,升举无力,甚则下陷,形成中气下陷,而致脱肛、久泄或失禁,以及内脏下垂等病理表现。 脾阳虚损 脾阳虚损,即脾阳虚。其形成多由脾气虚损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脾阳虚,温煦健运失职,则寒从中生,可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虚寒病理表现。脾阳虚,则温化水湿无权,水湿内聚,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腠而成水肿。 水湿中阻 水湿中阻,其形成是由于脾的阳气不足,运化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或津液代谢障碍,因而水湿停滞于内所致。脾虚湿滞,则可形成痰饮,或为水肿。 由于脾阳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则又易于感受外湿,或恣食生冷瓜果,或嗜食酒酪肥甘,水湿内聚,内外合邪,交阻中焦,从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水湿中阻的病理表现,既可从阴化寒,亦可从阳化热。若素体阳虚阴盛,则湿从寒化,更伤脾阳,湿困脾阳不振,形成湿胜阳微寒湿之证。若素体阳盛,则湿从热化,湿困阳郁,久而酿成湿热之证。若中焦湿热蕴阻,熏蒸肝胆,阻碍肝胆之疏泄,胆热液泄,则常可使胆液不循常道,泛溢熏染肌肤,发为面目俱黄之黄疸病证。
六味地黄丸就能搞定
尿道口流脓不一定是淋病,有时候前列腺炎也有这种症状,其中两种疾病最明显的特点是,淋病流脓的话有颜色有点黄.而前列腺炎流脓较为透明.像你这种有点是前列腺炎.建议还是先医院检查一下,明确病因以后再对症治疗.
性生活后,出现尿道口有大量流脓,并且在挤捏阴茎或勃起时,尿道里有明显的疼痛.并且大腿根部的淋巴结有肿大.这些症状是泌尿系的感染,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的症状,可能是淋病、非淋及其他的细菌感染,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主诉】全身不适感,寒颤1天。【现病史】患者于昨晚始自感全身不适,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腹痛、腹泻,无鼻塞、流涕,伴轻微寒颤,乏力,四肢轻微颤动,至今晨仍无缓解,随来诊。患者发病来,未饮食,无恶心、呕吐,睡眠差,前天排便一次,正常,今天未有大便,昨夜小便5次,尿液流畅,自述小便色红,无尿急、尿痛。
淋病的基础常识淋病(gon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性病。多发生于青年男女。 人类在古时候就发现了这种疾病,《圣经》上就有这样的描述。17世纪来, Boswell曾生动地描述了他本人的发病情况,反复感染、并发症及治疗情况。 John Hunter(1728-1793年)认为根据传染的部位可决定疾病的类型,例如淋病是发生在粘膜上,而梅毒下疳则发生在皮肤上。依照这种假想,他将一个淋病患者的脓液移植到自己身上,由于此患者同时患有梅毒,因而John Hunter同时染上了淋病和梅毒,最后死于梅毒性主动脉炎。 在我国,公元前2-3世纪,《黄帝内经素问》载曰:“膀胱不和为癃。”公元二世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这样描述淋病的:“小便如浆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公元7世纪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中把淋病分为七淋,即石淋、气淋、膏淋、痨淋、热淋、血淋、寒淋,并把膏淋列为急性淋病,痨淋列为慢性淋病。 解放前,我国一些城市的淋病发病率为20%左右。解放后在1953年早期病人已近绝迹,1960年基本上完成了晚期病人的普查普治,1964年已基本消失淋病。由于淋病是世界各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接触者感染率高,潜伏期短,可在短期内病例成倍增长。又由于1976年西非和东亚出现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菌株以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性病主要发病病种。如上海地区性病就以淋病为主,约占90%以上。 淋病的病原体即奈瑟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离出的淋病双球菌,因而淋病双球菌又称为奈瑟又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s)。淋病双球菌呈肾形,两个凹面相对,大小一致,长约微米,宽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常存在多核白细胞内,椭圆或球形,常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荚膜、不形在芽孢,对外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最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 小时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都易致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 正常成年男性尿道长15-18厘米,舟状窝粘膜由鳞状细胞组成,前尿道粘膜由柱状细胞组成,后尿道及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细胞组成。细胞的排列及层次以细菌的抵抗力各不相同,舟状窝系复层鳞状细胞重叠组成,对淋病双球菌抵抗力最大。前尿道柱状细胞是成行排列而且是单层结构,一遇感染,病菌即可由细胞间隙进入粘膜下层,引起严重病变。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的移行上皮由于受解剖结构上的限制,不能伸缩自如,也易受侵袭。膀胱壁除三角区具有很大伸缩性,移行上皮能起鳞状细胞的作用,从不受淋病双球菌的影响。 淋病双球菌进入尿道后,借助于菌毛,蛋白Ⅱ和lgAl分解酶迅速与尿道上皮粘合,淋病双球菌外膜的蛋白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继而淋病双球菌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食,然后转至细胞粘膜下层,通过内毒素脂多糖和补体,lgm等的协同作用,于该处造成炎性反应。36小时后,即引起严重的粘膜红肿,并有脓液出现,白细胞均集中于细菌丛的周围。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以后同样可自粘膜层深入下层组织。各腺窝及套开口,为细菌进入要道,病理变化较其它部位更为严重。腺管及窝开口常被阻塞,分泌物不能外泄,造成腺和窝的脓肿。 经过炎性反应以后,尿道粘膜大半坏死,反应严重的,粘膜下层组织,甚至海绵体也受影响,因而发生尿道周围炎、脉管炎、淋巴结炎和腹股沟淋巴结炎等。修复时所有被破坏的细胞均为鳞状细胞所替代,修复的粘膜增厚、增硬、容易出血。粘膜下层、腺窝及其它周围组织受到侵袭时,多为结缔组织所替代。感染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可出现纤维化,引起尿道狭窄。 【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编辑本段]经分泌物直接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奈瑟淋球菌,该菌为成双或成堆的革兰氏阴性的呈肾形的双球菌,常位于细胞内,双球邻接面呈平面或略呈凹状。淋病通常经性接触传播,妇女常在数周或数月内为无症状带菌者,常在追踪其性接触者时被发现。男性同性恋者无症状的口咽或直肠感染也很常见。偶尔在异性恋男子的尿道也可发现感染。青春期儿童的阴道或直肠淋病常系被成年人性施疟所致。很罕见的也可通过污物感染。【症状和体征】[编辑本段]在男性,潜伏期2~14日,通常以尿道轻度不适起病,数小时后出现尿痛和脓性分泌物。当病变扩展至后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检查可见脓性黄绿色尿道分泌物,尿道口红肿。在女性,通常在感染后7~12日开始出现症状,虽然症状一般轻微,但有时开始就很严重,有尿痛,尿频和阴道分泌物。子宫颈和较深部位的生殖器官是最常被感染的部位,其次依次为尿道,直肠,尿道旁腺管和前庭大腺。子宫颈可发红变脆伴有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压迫耻骨联合时,可从尿道,尿道旁腺管或前庭大腺挤出脓液。输卵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参见第238节)。在妇女或男性同性恋者,直肠淋病常见。女性常无症状,但可有肛周症状和直肠分泌物。男性同性恋者,严重直肠感染较常见。病人可以发现粪便包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并诉排便或直肠交媾时疼痛。口-生殖器接触所致的淋菌性咽炎通常无症状,但有些病人可诉喉痛和吞咽不适;咽和扁桃体发红,渗出,偶有水肿。在女性婴儿和青春前期少女,可有外阴部刺激,红斑,水肿伴脓性阴道分泌物及直肠炎。患儿可诉尿痛或排尿困难,家长可发现其内裤有污染。【诊断】[编辑本段]90%以上男性病人的尿道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可迅速找到淋球菌,而女性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检查的敏感性仅约60%。直肠受累时作直肠镜检查可见肠壁上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所有的女性,以及尿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检查阴性或结果可疑的男性,应作生殖道分泌物培养或遗传学鉴定。有咽或直肠感染症状的男性和女性,均应作培养或遗传学诊断,因为革兰氏染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培养时,应将取自尿道,子宫颈,直肠和其他感染部位的渗出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如改良的Thayer-Martin培养基),在35~36℃温度,含有3%~10%CO2的大气中(可用蜡烛缸)孵育48小时。24小时后已可见某些菌落;大多数在48小时出现。若当时无足够的实验设施,可将标本接种到可输送的培养基上运送到实验室,在48小时内,最好在24小时内,作次代培养。以基因探针为基础的能可靠而快速检测淋球菌RNA的诊断试验可结合检测衣原体的试验,以过筛淋球菌和衣原体所致的尿道炎或子宫颈炎。在此同时以及3个月后应作梅毒血清学试验(STS),并且还应彻底检查病人以排除其他性传病。淋病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疾病,在2000年前的医书中就有类似症状的记载,一般讲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毒淋"范畴。但是出现淋病的确切年代还不能肯定,中医学中的淋证,指排尿不畅,点滴而下,甚或茎中作痛。"淋"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如"小便赤黄甚则淋也",但此处淋主要是指泌尿系感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把淋证分为石淋、痨淋、血淋、气淋、膏淋五种,很多人认为此处膏淋已包括了一部分淋病的内容,但颇有争议,某些学者认为膏淋是指乳糜尿或前列腺炎,并不包括淋病。中医文献中首次肯定记载淋病的是明·孙一奎《赤水玄珠》,他说:"若小便行将而痛者,气之滞也;行后而痛者,气之陷也;若小便频数而痛,此名淋浊。"这里不但记录了淋病的疼痛、尿浊等主要症状,而且分析了它的病机。近代中医多将淋病称为"毒淋"或"花柳毒淋" ,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就记载有治毒淋的"毒淋汤"。总之,淋病是一种随着人类性活动产生的疾病,当然在目前开放的年代,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淋病会逐年增多。 【治疗】青霉素皮试无不良反映者:(1)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2)苄星青霉素G(又称长效西林):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3)水剂青霉素G:160万单位肌注,每日3次,共3天。 以上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即可。在注射以上药物时一定要作青霉素皮试,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如下治疗方案: (1)四环素:首量1g,后用,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2)红霉素:首量1g,后用,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3)氟哌酸:800mg 1次口服。 (4)壮观霉素(淋必治):2g肌肉注射。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患者。 (5)头孢三嗪(菌必治):肌肉注射。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患者。 (6)氟嗪酸(泰利必妥):200mg,每天3次,共3天。 (7)阿奇霉素:1000mg 1次口服。 对无合并症淋病,即早期的没有任何其他合并症的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一般治疗效果好,只要按照上述淋病治疗方案就能彻底治愈。当淋病有合并症时,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积极治疗,仍可获痊愈。一般讲治疗的药物与治疗无合并症的淋病一致,但是治疗疗程要长,还要根据症状和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认为自己患有淋病并且有合并症时,一定要找专科医生治疗。 如果西药效果不好,可结合中医药治疗。【预防】[编辑本段] 1.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可在性交前后各服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同时治疗。 5.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 【护理】[编辑本段] 淋病双球菌进入尿道后,借助于菌毛,蛋白Ⅱ和lgAl分解酶迅速与尿道上皮粘合,淋病双球菌外膜的蛋白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继而淋病双球菌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食,然后转至细胞粘膜下层,通过内毒素脂多糖和补体,lgm等的协同作用,于该处造成炎性反应。36小时后,即引起严重的粘膜红肿,并有脓液出现,白细胞均集中于细菌丛的周围。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以后同样可自粘膜层深入下层组织。各腺窝及套开口,为细菌进入要道,病理变化较其它部位更为严重。腺管及窝开口常被阻塞,分泌物不能外泄,造成腺和窝的脓肿。经过炎性反应以后,尿道粘膜大半坏死,反应严重的,粘膜下层组织,甚至海绵体也受影响,因而发生尿道周围炎、脉管炎、淋巴结炎和腹股沟淋巴结炎等。修复时所有被破坏的细胞均为鳞状细胞所替代,修复的粘膜增厚、增硬、容易出血。粘膜下层、腺窝及其它周围组织受到侵袭时,多为结缔组织所替代。感染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可出现纤维化,引起尿道狭窄。 淋病的护理要注意下列方面: 1、多种性病都有可能复发外,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得病后不必过分担心和忧虑,为了尽快恢复健康,除药物治疗外,良好的情绪、营养与适当锻炼至关重要。 2、遵医嘱治疗十分必要,自行停药、增减药物,或找游医治疗会有不良后果。 3、定期复查对判断疗效和预后很有意义。您需要遵医嘱到医院复查。 4、约请配偶或性伴来医院检查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行为。 5、您或您的家人、性伴如果出现某些可疑的症状(皮疹、溃疡、 阴道或尿道分泌物异常等 )怀疑有性病时,希望能尽早来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防止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并发症】[编辑本段]男性淋病并发症1、淋病性龟头包皮炎 : 由淋病的脓性分泌物刺激龟头及包皮内叶所致。开始局部烧灼、瘙痒感、微痛、包皮水肿、内叶糜烂。龟头潮红及轻度糜烂,重症者包皮全部呈现显著浮肿,不能上翻,龟头肿大,可继发炎性包茎。2、淋病性副尿道炎:副尿道大都开口于尿道外口周围,或系带部位,或阴茎背侧沿正中线皮肤。淋病患者如有此种副尿道时,极易被波及,发生明显炎症。脓性分泌物中可查出淋菌,为淋病传染源之一。3、淋病性尿道狭窄;慢性淋病经过数月或数年后,易引起尿道狭窄,最初病人毫无感觉,逐渐排尿不畅,尿意频数,尿丝细弱无力,不能直射,至排不出或仅滴而出。进行性尿道狭窄,若不早期治疗其后果极不良、有时竞致生命危险。4、淋病性前列腺炎: 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前列腺炎,为淋病性后尿道炎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淋病第三周,尿意频数、尿痛,尤其排尿后加剧疼痛,会阴部及肛门附近有钝痛,大便时疼痛。肛诊前列腺肿胀,表面不平,压之疼痛,尿道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疗,易转为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会阴部有坠感、压痛、尿意频数,常有腰痛。肛诊前列腺肥大,多处有硬结,触之有压痛,按摩时有粘液分泌物,检查有白细胞。 5、淋病性附睾炎: 本症系淋菌经过射精管侵入附睾所致,为急性后尿道淋病最常见的合并症。表现为附睾肿胀,触及表面有坚硬结节,常有放射状疼痛,急性期体温上升到39摄氏度左右。 6、淋病性精囊炎,淋菌经射精管、输精管或淋巴道侵入。会阴部坠胀感,排尿排便时加剧,有疝痛向输精管及睾丸放射,尿液澄清。7,在女性婴儿和青春前期少女,可有外阴部刺激,红斑,水肿伴脓性阴道分泌物及直肠炎。患儿可诉尿痛或排尿困难,家长可发现其内裤有污染。女性淋病并发症女性淋病的主要合并症有淋菌性盒腔炎,如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其破裂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等。多在月经后突然发病,有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下腹痛,脓性白带增多。双侧附件增厚、压痛如何自查男性慢性淋病 患慢性淋病时淋病双球菌沿男性尿道向后侵入后尿道的球部、膜部及前列腺部,从而引起这些部位的慢性炎症,其状态也极不一致,通常多无特殊症状,仅在患者抵抗力减低时(例如腹泻、高热、酗酒或过度疲劳等),始可产生尿道炎症状。 排尿时有轻的尿道灼热感、刺痛、瘙痒或尿意迫切感,有时感到前列腺区剧痛,尿道分泌物无明显增多,只在清晨起床时才看到尿道口有"糊口"现象。用手指压迫尿道深处,可见有少量稀薄粘液流出。 如压迫会阴及前列腺区时,则压痛显著,并向阴茎前端、骶骨部位及睾丸等处放射。前列腺或膀胱炎症明显时,于排尿终末往往引起痉挛性尿刺痛、末段尿液内见有血液,并出于排尿障碍等,若病变仅限于尿道,则可引起射精疼痛,血情精液或脓性精液。淋病的实验检查 (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检出率。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二)培养检查: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目前国外推荐选择培养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 York City(NYC)培养基。国内采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地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生长。在36℃,70%湿度,含5%-10%CO2(烛缸)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培养后还需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三)抗原检测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作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远送时使用,可以在妇女人群中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通过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作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但目前在男女二性标本的敏感不高,特异性差,加之实验人员的判断水平,故该实验尚不能推荐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四)基因诊断1.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 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所用的探针有:质粒DNA探针,染色体基因探针和rRNA基因探针。2.淋球菌的基因扩增检测 上面讲述的探针技术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虽然比培养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方便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多数情况下需要标本的淋球菌浓度很高,PCR技术和连接酶链反应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淋球菌的灵敏性,它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极微量的病原体。3.临床基因诊断淋球菌的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检测淋球菌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采用PCR方法。PCR方法与LCP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在灵敏性和特异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时间也大大缩短。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PCR方法与LCP方法在淋球菌的检测将会成为常规的检测方法。(五)药敏试验:在培养阳性后进一步作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做敏感试验,或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以指导选用抗生素。(六)PPNG检测:β-内酰胺酶,用纸片酸度定量法,使用Whatman I号滤纸PP-NG菌株能使其颜色由蓝变黄,阳性为PPNG,阴性为N-PPNG。淋病的食疗方法有那些[编辑本段]患淋病淋病后,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食辛辣之品,也不能饮酒,常常有一些患者因为饮酒使病情加重或复发。下面介绍一些食疗方供参考。1、滑石粥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原料:滑石30g,瞿麦10g,粳米30~60g。制作:先将滑石用布包扎,再与瞿麦同入水中煎煮,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用法:空腹服用。适应证:主治淋病属湿热证者。2、冬葵汤来源:《药性论》原料:冬葵叶200g。用法:煮汤食。适应证:淋病属湿热证者。3、石韦汤来源:《贵州草药》原料:石韦15g,连线草15g,猪鬃草15g。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频饮。适应证:各型淋病。4、葵根饮来源:《圣惠方》原料:冬葵根30g,车前子15g。用法:煎汤取汁,代茶饮。适应证:各型淋病。男性无并发症淋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男性无并发症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但身体虚弱、性生活过度、酗酒者潜伏期可缩短,应用抗生素者潜伏期可延长。首发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尿痛为排尿开始时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热痛,尿排尽后疼痛减轻。很快尿道口红肿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渐为黄色粘稠的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清晨起床后分泌物量多。尿液呈乳白色混浊样,前段尿明显。包皮过长者,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龟头炎,甚至可并发嵌顿包茎。严重者尿道粘膜水肿,腹股沟淋巴结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后尿道受累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性精液、会阴部轻度坠胀等,夜间常有痛性阴茎勃起。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少数可有发热(38℃左右)、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急性症状1周后可逐渐减轻,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但晨间尿道口尚有微量粘液。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由于酗酒及性交等因素可出现迁延性症状。患者尿道外口不见排脓,挤压阴茎根部或压迫会阴部时,尿道外口可出现稀薄粘液,多伴有腰痛、会阴部坠胀感、夜间遗精和精液带血。 男性慢性淋病的临床表现有那些?慢性淋病大多数为急性淋病转变而来,通常表现为尿道炎症状反复发作。常见如下症状:1、尿痛轻微,排尿时仅感到尿道灼热或轻度刺痛,常可见终末血尿。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淋菌丝浮游于其中。2、病人多伴有腰痛、会阴部坠胀感,夜间遗精、精液带血。3、男性淋病常可并发尿道腺炎、尿道周围组织炎和脓肿、包皮腺炎、输精管炎、精囊炎、副睾炎、鞘膜积液、睾内炎、前列腺炎、龟头包皮炎、淋菌性溃疡等。4、排尿困难、尿线细弱、射程短,甚至尿潴留。副睾炎多见于治疗不及时者,常突然感到副睾疼痛、肿大、压痛、发热。此外还可出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及神经衰弱等症状。若两侧附睾炎,常引起附睾管及输精管闭塞而导致不育。5、慢性淋菌性尿道炎治疗较困难。慢性淋病中医治疗方法 一些慢性淋病,即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淋病,中医常辨证为湿热瘀阻证。对于湿热瘀阻的患者,治疗主要是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常用的方药是: 黄柏10克、赤芍10克、泽泻10克、泽兰10克、木通10克、制乳没各10克、琥珀粉3克、鸡内金10克。全方具有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淋止痛之效。湿热重者,加入龙胆草、土茯苓;夹毒热者加入野菊花、鱼腥草;小便淋涩不畅者加入马鞭草、三七粉。 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土茯苓10克、仙茅10克、杜仲10克。全方补肾通淋之功。肾阳不足者可加入仙灵脾10克。 清淋汤 虎杖、土茯苓、贯众、连翘、蒲公英、黄连、半枝莲、木通、瞿麦、黄芪、茯苓、丹参、赤芍各适量,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阻及毒热证者。 补肾通琳汤 土茯苓、生苡仁、怀山药、茵陈、白茅根各30克,熟地20克,泽泻、山萸肉各15克,车前子、各12克,桑螵蛸、生甘草、生益母草各9克,麦饭石颗粒5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肾虚证者。 龙骨一钱,牡蛎二钱,银杏二十粒,甘草末二钱,淮山药二钱,茯苓二钱,毕澄茄三钱。共研为细末,和白檀油四两,配制为丸,每天服二次,每次一钱,空腹时,乌龙茶送下。 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参考。 淋病耐药性正在增加 来源:性病急救网 摘要:政府研究人员报道,淋病已对氟喹诺酮和阿齐红霉素两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因而越来越难治。 亚特兰大政府研究人员报道,淋病变得越来越难治了,它已对两种抗生素耐药。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在夏威夷,性传染性疾病的菌株对常规治疗--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的耐药性从1997年的猛增到去年的。在堪萨斯市的Mo,在12个病人中发现淋病对一种新的抗生素--阿齐红霉素(azithromycin)产生耐药。 政府建议应用其他3种抗生素治疗淋病,它们都很贵。一个CDC的流行病学家,Susan Wang说,淋病的药耐菌株从亚洲传入,在美国本土产生类似的耐药性也就不可避免了。在1980年代,淋病对青霉素和四环素产生了类似的耐药性,致使这些抗生素失效。【淋病自我诊断】[编辑本段]因为淋球菌最易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形成的粘膜,所以淋菌性尿道炎、前庭腺炎与肛门炎多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的阴道粘膜不易被淋球菌侵犯,所以淋球菌阴道炎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如下: (1)淋菌性尿道炎与尿道旁腺炎 一般在性交后2~5日出现尿痛、尿急、尿烧灼感等症状,尿道口红肿充血,挤压尿道旁腺,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2)淋菌性前庭腺炎 前庭腺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可形成前庭腺脓肿。 (3)淋菌性子宫颈内膜炎 子宫颈管内膜为淋球菌最易隐藏之处,患者子宫颈充血、水肿、触痛,常发现脓性白带增多。 (4)淋菌性盆腔炎 系指一组疾病,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及腹膜炎等。多数急性输卵管炎患者可无症状,只是月经周期延长,月经来潮时血量增多,月经过后即可产生高热、寒颤、头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其他症状包括:两下腹部疼痛,有明显压痛,一侧较重。妇科检查可见尿道、尿道旁腺、前庭腺及子宫颈处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附件增厚、压痛。如有输卵管卵巢脓肿,于附件处或子宫后穹窿处触到肿物,并有触痛及波动感。如输卵管脓肿破裂,则可引起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 上述症状与体征只能提示为一急性炎症,没有特异性,故不能定性。单凭这些症状与体征往往不易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等妇产科急腹症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