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生姜治疗头痛病论文

发布时间:

生姜治疗头痛病论文

可以用生姜来煮水,然后用生姜水来泡脚,之后再在生姜水里加入盐和醋,慢慢的把脚泡的发红,就可以缓解头痛。

不存在怎样用生姜治头痛的说法,因为生姜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证实是可以治疗头痛的,建议头痛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头痛的病因,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临床上常见头痛的病因有风寒、肝火上炎等。1、风寒风寒之邪在头部阻滞经脉时,致使局部不能通过经脉获得足够的营养,此即为不通与不荣同时存在,而寒为阴邪,故而发作时表现为头部疼痛。如果患者因风寒而头痛,可以通过保暖、多喝热水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荆防颗粒等药物来治疗,缓解头痛。2、肝火上炎肝火上炎是由于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经气火上过所致的病证。临床以气火上逆热象明显为特征,常因肝气郁结日久、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患者容易出现情志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头痛、头晕等症状。肝火上炎的治疗主要是遵医嘱口服清肝泻火的药物,比如龙胆泻肝丸、逍遥丸等,可有效缓解头痛等不适的症状。

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单方却有神奇疗效,用生姜医治偏头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疗法在美国已得到证实。 偏头痛是最痛苦的疾病之一。统计数字显示,美国有2600万偏头痛患者,约占人口总数8%,是偏头痛病高发地区。 耶鲁大学神经学专家基塔吉报告说,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偏头痛,收效甚微,而且往往带来变态反应,特别是孕期的妇女。她建议偏头痛患者必胜替代疗法,即服用姜粉胶囊,或把生姜捣烂调成糊状,敷在痛处,收效甚佳。她目前在康涅狄格州格里芬医院的疼痛和头痛研究中心,用这种办法每周医治40-50名偏头痛患者,治愈率达到60%。 生姜能够治疗偏头痛的报道,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注意。该组织开始审慎地建议采用生姜治疗炎症、偏头痛等疾病。 医学专家在推荐用生姜治疗偏头痛时说,患者一定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家里常备的食物有哪些?首先它是能长期储存的,而且是经常用到的,想一想这样的食物不多,在这里就跟大家讲一件这种食物:生姜!

生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食物,它的作用有很多,放在家里大多是作为一种调味料,做饭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它。生姜除了当调味,还有什么作用?作用可多了,生姜其实也可以当中药来使用,可以内用也可以外用,用得好了,还可以降血压、治头痛、祛除老年斑,用来泡脚还能祛除脚气,常食用还能祛除寒湿,功效不可谓不多。

生姜的药用价值

性味:辛,温。

归经:入胃、肺、脾经。

功能主治:驱寒、止吐、化痰、发表,治风寒感冒、吐逆、咳嗽、水肿、腹泻、痰饮;解鱼蟹、鸟兽虫毒。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一到三钱,或压汁。外用:外敷,擦患处或炒热敷。

生姜的妙用

1、感冒

俗语说:“感冒时,将陈皮、紫苏、甘草及老姜一齐煎熬服用可以治愈。”陈皮是于燥的橘子皮,紫苏及甘草在中药店均可买到,只要将上列四种药物各取三钱,加入500CC水一齐煎熬,趁热喝下可以治愈重感冒。

大姜生姜论文病怎么治

姜也叫生姜,既是重要的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生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能增加饭量,所以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但在大姜种植过程中, 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大姜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在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给种植户朋友造成经济损失。

一、大姜常见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1、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是大姜最常见的病害。大姜植株的根、茎、叶都可染病。

(1)、姜瘟病的表现症状

(2)、姜瘟病的防治办法

姜瘟病由于发病期长,可多次侵染,是最难防治的病害,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防治:链霉素、波尔多液、水合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等。采用药剂灌根或基部喷施,视病情10天左右交替用药喷施,连续喷2~3次。

2、大姜斑点病

大姜斑点病在温暖、高湿、植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容易发病。

(1)、大姜斑点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细小,长2~5㎜,黄白色,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呈穿孔状。病情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影响大姜的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比较明显。

(2)、大姜斑点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噻菌铜悬浮剂、醚菌酯悬浮剂等。兑水喷雾,视病情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3、大姜炭疽病

大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达到90%就极易爆发炭疽病。

(1)、大姜炭疽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大姜叶片,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和叶缘出现病斑并呈褐色水浸状,后开始向内逐渐扩展成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数个病斑会连成大片病块,使叶片发褐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空气潮湿时,病面会出现小黑点。

(2)、大姜炭疽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咪鲜胺乳油、百菌清等。兑水喷雾,每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大姜叶枯病

大姜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天气或雾重、多露天气,易发病且使病情加重。另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等均能加重病害,连作地块发病重。

(1)、大姜叶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为黄褐色,边缘褐色,易穿孔。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较重的时候,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

(2)、大姜叶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戊唑醇悬浮剂、醚菌酯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多果定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间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大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温、肥害、营养不良等情况引发大姜生理性病害,部分姜农朋友不明就里当做侵染性病害防治,不仅贻误防治时机,而且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农药残留,大大降低了大姜的产量和品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办法。

1、苗期叶片畸形

(1)、苗期叶片畸形表现症状

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开,下一新叶也不能抽生,几片叶子形成“绞辫子”,外层叶背由于扭曲不展日灼后变白,剥开后可以看到叶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2)苗期叶片畸形防治办法

2、叶片黄化

(1)、叶片黄化表现症状

大姜生长进入“三股杈”时期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上部叶片变黄后变白,最后干枯;根茎不膨大,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叶片黄化防治办法

以上就是生姜在种植过程中常遇到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病害的发生,在进行轮作的同时,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等,通过精细管理,就可以避免病害的发生,从而为高产和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姜姜瘟病俗称姜腐烂病、姜青枯病等,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茎部位,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60%~80%,甚至能够导致绝收。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大姜姜瘟病的发生。本文将带领农户们详细了解大姜姜瘟病的相关技术知识,供农户们参考。大姜姜瘟病症状表现:主要表现在大姜的地下根茎部分,但也会影响到茎叶的生长。当大姜姜瘟病发的初期,发病部分会呈现水渍状、表面发暗、并且还散发出一股臭味。随着病情的严重,会慢慢的软化,茎叶中心会出现白色发臭的枝叶。茎干慢慢的会变为黄褐色,最后呈现凋零状态。大姜姜瘟病发的高峰期一般是八月到九月份以及十月份,而初发期是六月,所以在六月份就需要开始做好预防准备。大姜姜瘟病发生原因:1、温度。大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2、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大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3、由肥料和灌溉水传病。由受病残体污染过的肥料,如沤肥及不经发酵的堆肥、未经腐熟的人畜粪肥等有机肥都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上游高地块发病,病水直接流入下游低地块导致发病,还会导致病害迅速加快蔓延。经过调查发现病田中病菌可随流水而扩散蔓延,漫灌、串灌是加速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田间有零星病株时,往往在灌溉后出现成块的病株,这是病菌顺水传播再侵染的结果。因此,姜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宜采用浅水沟灌或浇灌,切忌漫灌、串灌。同时用无病菌干净水,如井水、河水等。4、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大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5、其它因素引起的发病。如田间地下害虫多,对根茎损害且造成虫伤口,有利病菌侵入,也有加重病害的趋势。还有姜农有剥老姜的习惯,这样就增多机械伤口,有利病菌的侵染。经调查结果表明,剥老姜早发病7~10天,发病率为,不剥老姜发病率为,剥老姜比不剥老姜的地块发病重。大姜姜瘟病防治方法:1、选择优良姜种建立无菌留种基地,繁育无菌姜种,单收单藏,单阁贮存,贮姜则用40%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处理。选留无病姜种,每年9月下旬,进行田间观察,选择绝对无病菌感染,包括周围和上游的高地势地段也未出现病株的田块作为留种地。2、轮作换茬与其它蔬菜轮作3年以上。选择土质疏松透气的壤土地砂土地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适时适量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3、药剂防治10%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噻唑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7天1次。发病普遍时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喹啉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0~234克/亩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7天一次。

生姜治疗糖尿病浅析论文

可以的,因为洋葱的脂肪含量比较低,但是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效果,可以利水除湿,然后也可以养胃,可以达到保健或者抗癌的效果,可以降血压,降血脂,可以预防胆固醇比较高的情况。

人们想通过吃生姜来降低血糖,而吃的方法也很重要。最理想的吃法是将生姜洗净切成片,加水放入锅中,然后慢慢煎。生姜煮熟后,可以在调料中加点盐,然后吃生姜喝汤,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可是身体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了,有不少的人都没有办法控制血糖。从而不少人找了很多的方法,希望能够从生活当中的一些小技巧当中控制血糖,衍生出了生姜能够降血糖。

一、生姜降血糖并无根据

那么生姜到底能不能够降血糖呢,其实这件事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真正想要降血糖,还是要通过日常的饮食和药物结合治疗,人还要经常锻炼。有研究学者是用动物做过实验的,发现生姜当中是有一定的活性成分能够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的,因为里面含有辛辣成分,能够缓解血糖升高的问题。但是要了解这种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做的对象是小鼠,只能够表明是有潜在的稳定血糖上升的作用的,但是有两个问题要明白,动物实验并不代表临床实验,结果在人的身上不一定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所用到的提纯用的,姜酮醇成分与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当中所摄取的量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所以说对于吃生姜能够有降血糖作用的效果还是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另外有一点要明白,其实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讲,是不适合吃生姜的。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讲,生姜属于发汗解表味辛辣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讲是比较适合的,能够缓解感冒温热身体,但是对于热症患者却不是很友好。

二、患有糖尿病的人吃生姜有没有好处呢?

其实生姜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主要是它的自身营养价值并不是很低平时可以当做调料适当的使用对身体是有利的。因为生姜当中含有很多的钾元素,是身体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够调节体内的离子浓度,同时收缩肌肉的频率,还能够促进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与此同时镁元素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同志生姜能够补充身体当中的有益物质。还有就是它是有挥发性的芳香精油,平时闻着是有刺激性的气味,其实对身体是没有任何的坏处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有提高食欲的效果,所以经常被用于暖胃或者是止呕吐。

总之在传统的医学方面是属于一位药材性的食物,能够止咳化痰。在夏天的时候吃生姜能够发汗,起到降温的效果。比吹空调吃冷饮是更好的一种降温的方法,如果说在冬天的时候体内积聚了寒气,容易生病感冒,平时吃些生姜也是有助于驱寒的,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在患有风热感冒之后,也能够取到祛湿的效果。虽然说生姜是很多好处的,但是关于降血糖这方面是能够起到稳定的作用的,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这都行。。。。。

姜疗治疗妇科病论文

姜疗的好处:适用于外感风寒,痧症,虚劳,风寒咳嗽,慢性胃肠炎,痛经,月经不调,亚健康人群。美肤保健。姜疗可以刺激毛囊,使头皮血液循环加速,对生发有一定的作用。生姜切成片,在头皮上摩擦可以生发。

生姜中所含挥发油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温暖,神经兴奋。而姜解表散寒的性质,可以祛除“风邪”与“湿邪”,调理人体内部循环,改善肤色。

姜疗的坏处:发热,咽痛,怀孕,过敏性皮炎禁用。

扩展资料

“一片生姜胜丹方,一杯姜汤保健康”。生姜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常用的良药。生姜中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等。姜中的姜辣素为黄色油状液体,具辛辣味,就是它赋予姜以辣味的。它们共同的作用,使得生姜能够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蠕动,健胃消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姜疗

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篇1 浅探中医妇科腹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妇科腹部诊断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多年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传统中医腹诊方法,当代中医的新发展、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以其促进中医妇科临床诊断的发展。结论:作为中医的重要部分,中医妇科腹诊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源于《内经》、《难经》、并在随后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所发展,逐渐形成,腹诊的内容丰富,辩证思想贯穿其中,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医妇科腹诊成为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分支,在结合当代的腹部探查方法,使得诊断技巧更佳丰富,大大降低了误诊率,促进了治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妇科病 腹诊 四诊 中医诊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腹诊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分支,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器械辅助检测使得内诊广泛应用,传统的腹诊在临床上越来越少,本文就临床腹诊经验,文献、历史资料、展开讨论,浅谈腹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1 腹诊在中医妇科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腹诊主要作为一种临床手段,用于中医临床上的辨证,最早出现在《内经》、《伤寒论》等古老的医学专著之中,《内经》中关于腹诊的记载是后来腹诊发展的起源,《伤寒论》则是将腹诊与辨证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将其运用在对治病机理的分析,临床辨证,预后判断中,形成了初步较完整的腹诊理论体系,对腹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医妇科腹诊作为中医腹诊中的重要部分。但在近年看来,已经被传统的内诊取代,滞后了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妇科腹诊已经逐渐走向狭窄,偏离了传统中医的发展方向,并且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现代中医腹诊包括较为广泛,不应当只局限在腹腔,还包括了胸腔的望闻问切。若腹诊只单单指腹部的诊断,或只是内诊中某一项检查,那是对腹诊的狭隘理解。 现代腹诊主要包括胸腹以及五脏六腑的城廓,因此中医腹诊是包括了胸腹部内所有脏器的,即使只是从临床上对腹诊进行狭隘的理解,即指的是胸腹部的切诊,这一块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五脏六腑当中就有三脏五腑是位于腹部内的,十二经脉当中,只有足太阳膀胱经脉不是循行于腹部当中,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均是在腹部内,因此,若出现妇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就会表现在腹部内,中医腹诊是中医四诊在胸腹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中医妇科腹诊在内科诊断中具有广阔的视野,能从全局出发,提高了确诊的概率。 2 中医妇科腹诊的具体应用 腹部在医学上,泛指胃脘下至耻骨毛际的部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对腹诊中的腹部进行了如下定义:腹部是指包括胸区、心区、左胁部、右胁部、左胁下、右胁下、脐部、小腹、左小腹、右少腹、心下十一个区域。其中在中医妇科腹诊中主要检测的区域是上腹、脐腹、少腹、小腹等区域,应广泛的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腹诊的概念:腹部诊断即腹诊,腹诊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要是指对胸腹部的按诊、触诊,应属于中医四诊中的切诊范畴,即被临床上普遍理解的腹诊,清代医学家俞根初这样描述:“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如何,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而另一种腹诊则是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诊断中的综合运用,即广义的腹诊,这一观点主要在日本汉方界多见,不仅仅是对胸腹部的触诊,还注意观察胸腹部的整体形态变化,塌陷或膨隆,腹白线的异常等,也受到我国很多学者的支持,包括王邦言等人在内。 腹诊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腹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胸腹诊、虚里诊、脐诊及腹部穴位诊断四个方面,胸腹部的诊断则是指对胸腹外在形态、颜色、温度、紧张度、胀气度、疼痛、痞硬、急结等症象诊察,属于腹诊的一部分;而虚里诊则是指,对非实物虚里的位置、脉搏、音量、色泽、等多角度的诊断,属于腹诊中的核心内容。脐诊则是对脐形态、周围气血运行的状态的诊断;通过腹部周围穴位的诊断而判断内部脏器的病理变化。具体的将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望诊主要是通过对腹部形状、色泽、润枯等外在的变化来判断内部器官的形态和状态,即望诊主要是医生运用视觉对胸腹部的形态、色泽、心尖搏动、腹形、脐部改变及腹部动悸等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了解人体胸腹体表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一般来说,腹部色泽暗淡、腹部形态塌陷、多可以归属于虚证;反之若腹部的颜色光亮,腹形饱满圆润,那多可归为实症;具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下,若患者腹部皮肤松弛、干枯色黄、疑为气血亏虚或胎儿不正常,也可能胎死腹中;又若当患者妊娠时,腹部过大,可能为羊水过多。 闻诊:闻诊指的是,医生运用听觉去了解胸腹部的情况,主要可以依据听诊来诊查腹部的声响去了解内在病变的方法,必要时也可借助听诊器辅助诊断。诊察内容:包括脏腑自然发出的声音和叩诊或按压胸腹时所出现的音响,(如患者形体素肥,今见消瘦,肠鸣漉漉,多为痰饮作祟;腹中鸣响,嗳气时作,多为肝郁气逆;食后腹胀,摇腹声作,多属中气下陷,常伴阴吹正喧,前者如呼吸咳喘、呕吐呃逆、嗳气、太息等),按压音则主要依据不同部位扣压后所反映出来的鼓音、实音、浊音具体情况,来判断内在脏腑组织的胀气、肿块、水饮、瘀血等不同病变情况;此外,腹部听诊还可以检测胎儿在体内的发育的状况等。 问诊:问诊是指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家属,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进行初步了解、判断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是辅助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 切诊:所谓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去按压、切压患者腹部的多个部位,通过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诊在腹诊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腹证奇览》一书中将按压法分为覆手按压法、三指探按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妇科腹诊中主要的诊断手段,主要通过医生用自己的手掌、手指去切触腹壁、以探查内部腹壁的坚硬、温寒、以及其他积压疼痛情况来确诊。传统上讲,若腹中按压出积块,需要细心诊察肿块小大、形状、硬度、活动度及喜按拒按等情况以辨识其良恶性质。 参考文献 [1] 王邦言.中医腹诊浅议[J].陕西中医,2004,25(4):336-337. [2] 孙忠年,陈选平.中医腹诊学[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1-276. [3] 稻叶克,和久田寅.腹证奇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篇2 浅谈女性妇科不孕育的中医治疗 摘要:不孕症是指婚后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达1年以上而未能怀孕者。女性不孕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输卵管不通、子宫体小、黄体功能低下、不排卵、月经不调、闭精等。 关键词:妇科不孕不育中医治疗临床 近些年来,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很多困扰。经过多方面研究,中医专家认为,造成了女性不育(孕)症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而近年来不育(孕)症上升的原因包括了化学污染、环境污染、滥用药物、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加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患者开始寻找众多多治疗不孕不育的方法。据专家介绍,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一些疾病往往很难用西医治疗,有的疾病尽管诊断明确,但治疗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而中医对此有独到之处,很有优势。由于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医药对不孕症的治疗在2000多年来也没有间断过,流传发展至今。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有其独特的优势,治法多种多样,毒副作用较小,用药期间就可以受孕,疗效也较高。 1中医对女性不孕不育的症状分析 中医治疗主要是运用针灸,偏方药方等治疗不孕症,中医治疗认为不孕症可分为五型:肾阳虚,肾阴虚,肝郁,痰湿,血淤等。对于女性不孕治疗,中医认为凡女子不孕以肾虚为根本,或为素体亏虚,禀赋不足;或为不慎房事,损伤肾精;或久病多产伤肾。脾为后天之本,精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无源而致不孕。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亦可使女子不孕。论治则当安五脏、通气血,调经种子,孕育乃成。[1] 若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不育。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涨,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粘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 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中药治疗:婚久不孕不育,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少,闭经,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方药: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由宫寒引起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治疗原则应温补肾阳,可服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治疗。针对宫寒的女性,中医妇科专家介绍了几种药膳疗法:鸡煮益母草:乌鸡1只,益母草500g(分4份,分别用酒、醋、姜汁、川芎汁浸透炒干)。将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鸡膛内,用清汤煮,鸡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鸡骨并药渣焙干为末,加当归120g、续断60g、姜18g为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主治久不孕者;红花孕育蛋:取鸡蛋1只,打一个口,放入藏红花,搅匀蒸熟即成,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开始服,每天吃1个,连吃9个。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主治气虚夹瘀不孕,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不育。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涨,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粘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2] 2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注意事项 治疗不孕不育症,专家还指出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女性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舞蹈等增强体质。戒除酗酒及过度吸烟恶习、注意经期卫生;重视婚前检查,以便预先发现生殖系统之先天性畸形或生理上异常;避免过早性生活、性生活要适度,避免伤精耗阴。注意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把握排卵期,在排卵期间(包括排卵时及其前后的一两天这段时间)性交,能增加受孕的机会。排卵在下次月经前的第14天左右。如月经周期28天,则排卵正好是两次月经中间。月经不规律的妇女,最好是探测基础体温3个月以上,寻找自己的排卵期。(妇女在排卵前期,基础体温较低,在℃之间,排卵后体温上升℃,直到月经来潮前下降。)亦可同用LH试纸探测排卵时间。[3] 再者,女性还要按时接种疫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预防各种危害女性生育能力的传染病,如性传播疾病等;要掌握一定的性知识,了解女性生理特征和保健知识,如果发现卵巢有不同于平时的变化一定要及时诊治;如果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高温及毒物,一定要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和防护章程作业,千万不要疏忽大意,如果近期想要孩子,最好能够脱离此类工作半年后再生育;改变不良的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否则会影响性欲;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接触生活当中的有毒物品,如:从干洗店拿回来的衣服要放置几天再穿,因为干洗剂会影响性功能;要重视婚前的体检,早期发现异常,可以避免婚后的痛苦。结婚以后要经常夫妻双方交流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互相配合、互相谅解。 简而言之,中医的辨症施治能对某些功能性疾病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如精神心理性因素),女性不孕症患者应该遵循科学治疗不孕不育的原则,不要盲目用药,要先确诊、后治疗,依据不同的病种选用不同的助孕措施。同时专家提醒,中药治疗也需对证,女性不孕不育者切忌随意就诊,多家尝试,而应问诊于专业的老中医,以免耽误治作为中医治法。 参考文献 [1]肖承悰,吴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2]罗颂平,许丽绵,刘雁峰.《中医妇科学科发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2008年版 [3]毕焕英.《中医妇科问诊方法浅谈》,《中医教育》.2003年第02期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产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5. 妇产科医学论文范文

姜疗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按摩方法了,它是用姜的精油按摩身体,让身体的血液能够更好的循环,驱寒,调理身体的内部,特别是对女性朋友很好的,能够调理月经不调的现象,这都是姜疗的作用。

做姜疗的好处:可有助于排除身体毒素,或是改善女性小腹虚冷、宫寒的现象,有助于气血流通,缓解神经衰弱、精神疲倦的症状,明显改善肩颈酸痛、体虚、怕冷、胃寒、手脚冰冷、四肢麻木、头痛头晕等症状。

生姜具有防氧化和抗衰老功能。造成人体衰老而影响寿命的因素相当多,其中之一是人体细胞内的自由基可与分子氧形成过氧基,破坏细胞,从而引起细胞衰老。

姜疗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发热,咽痛,怀孕,过敏性皮炎的人就不能用姜疗法,因为会使其加重病情,姜疗是流传于民间常见一种外敷治疗方法,此法特点是简,便,廉,易,起效快,副作用少。

扩展资料:

姜疗的功效与作用

1、生姜疗法可以驱寒,促进血液循环

姜疗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按摩方法。它是将生姜精油涂抹在人体表面,按摩身体,清除体内寒冷,并通过血液循环,人体的血液和血液以及对寒冷的恐惧。感冒等不良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生姜治疗可以治疗月经不调

生姜疗法是最适合女性的中药方法。女性月经不调时可以直接使用生姜治疗。它可以明显调节月经,对经常发生在女性的月经腹痛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生姜愈合护肤

美容护肤也是中药生姜疗法的重要功能之一。生姜疗法的主要项目是生姜精油。它含有多种天然抗氧化剂,可延缓皮肤老化,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皮肤变得紧致有弹性。

4、生姜治疗可以调节脾胃

生姜疗法还可以调节脾胃。它对人类消化不良,脾胃不和以及各种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特别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可以在使用姜后迅速改善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疗

痛风病治疗论文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护理对痛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痛风是由于机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尿酸增高、特征性关节炎反复的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或出现畸形、痛风性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其外因是由于饮酒过量损伤了脾胃造成脾的代谢障碍;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1]。

中医认为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加之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重浊,同时又过食滋腻厚味,从而出现痰浊流窜经络,阻滞气机,影响代谢,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功能受损。本文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具体的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1 )岁;观察组14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即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常规的西医护理

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者的患肢,直至患肢开始恢复活动为止[2]。在此期间需要时常变化体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功能的缺失。要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等伴随症状。对于不良的药物反映,要及时的反馈,观察是否调整用药。通常使用的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但是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禁止服用。在使用抗痛风药物治疗时,最好不要联合用药,以免出现副作用。在用药期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不得少于2000ml/d,饮水可以稀释尿液,防止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结石。

中医护理

中药外治的护理

中医外治的护理,具体是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取不同中药外洗或外敷治疗疼痛部位,进一步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病变部位在指、腕关节处,一般采用外洗法;如果是大关节主要采用中药外敷法;在中药粉剂中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消肿止痛的效果满意。

服用中药的护理

湿热蕴结型中药宜饭后偏凉服;湿热留痹者,汤药宜温服;脾肾不足者,则汤药宜饭后温服。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急性痛风多为湿邪蕴于关节所致(热盛、湿重、湿热并重);早期在服用秋水仙碱时,对肠胃有刺激,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或栀子、板蓝根、蒲公英泡水代茶饮,以利于尿酸排出,防止肾结石;也可以用玉米须、丝瓜络各60 g煎汤代茶饮,以碱化尿液;平时可以多食西瓜、冬瓜、绿豆汤以利于清热疏利。如果是慢性或间歇性的痛风,在饮食方面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避免诱发痛风。

可以选择解毒、健脾、利湿、消火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物,防止助湿生热的发生。特别是不能酗酒,肝肾阴虚者可以配合生地黄粥、银耳、芝麻等养阴生津的食谱,或者也可以用红枣、枸杞子、薏苡仁、粳米煮粥食用,有补益健脾的作用;痰浊阻滞要多喝碱性饮料,如牛奶、汽水等,以助浊毒排泄。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的肝、肾、胰、脑以及凤尾鱼、啤酒、贝类等。

日常生活护理

能量摄入

痛风病与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症关系密切,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可以根据病情相应的调整个体能量的摄入。可以选择增加碱性食物摄取,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鼓励患者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样不仅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

限制饮酒,禁止吸烟

饮酒可以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大量的饮酒,会是血清尿酸含量增高,诱发痛风的发作;同时饮酒可以刺激嘌呤合成增加,使血清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升高。啤酒也含有少量的酒精,因此也不可以引用。酸奶含有较多的乳酸对痛风患者不利,也应该避免饮用。禁止吸烟。

注意食品烹调方法 在烹调食物时,也应该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减少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量。例如,将肉食先煮然后在烹调;对于食品的一些辅料,如辣椒、胡椒、芥末、生姜等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所以在烹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少放。

起居运动护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随着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如果外感风寒,内聚湿热可诱发痛风。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规律性,注意气候对病情的影响,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痛风的发作。在中医中人过于劳累,气耗则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均降低,容易诱发其他病的复发,由此应该注意休息。可以根据病情适当的增加运动,运动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要适中,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乳酸的产生,pH值下降,而诱发急性发作。进行轻度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比例,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此,正确的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

心理护理

对于男性痛风患者,由于在事业、家庭中担负的较多,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里会增加负担,情绪低落忧郁。所以家人应该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愉快,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和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在日常起居中应该严格执行注意事项,减少诱发因子的产生。可以使用中医的情志疗法、自然疗法、文娱疗法作辅助治疗。

3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痛风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随着人们对痛风病知识的认识,从自我管理、自我观察等方面较为自觉,这也增加了临床护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今后我们要结合临床病例不断的提高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惠霞,韩丽,赵建霞.痛风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2,26(6):466.

[2]刘明武.痛风的辨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63-164.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吕景山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

作者:吕景山 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199

内容简介:

《痛风》由著名老中医主编,详细介绍了痛风的基础知识和诊治调理经验。《痛风》共12章,包括嘌呤、尿酸与尿酸盐、嘌呤代谢调节与相关酶系,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痛风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痛风的现代医学治疗、对药治疗、对穴治疗和辨证施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并发症的诊治调理等。

作者简介:

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主任医师。1986年调山西中医学院任教授。1991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施今墨医案解读>、《吕景山对穴》(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等。发表论文50余篇。198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省工会给记二等功1次,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山西省老科协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