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前30如下: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A Cancer J Clin 癌 ↑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 Engl J Med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Annu Rev Immunol 免疫学年评 ↓4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Nat Rev Mol Cell Biol 自然评论:分子细胞生物学 ↑5 Physiological Reviews Physiol Rev 生理学评论35 ↑6 JAMA JAMA 美国医学会志 ↑7 Nature Nature 自然 ↑8 Cell Cell 细胞 ↑9 Nature Reviews Cancer Nat Rev Cancer 自然评论:癌症 ↑10 Nature Genetics Nat Genet 自然遗传学 ↑11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Annu Rev Biochem 生物化学年评 ↓12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Nat Rev Immunol 自然评论:免疫学 ↑13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Nat Rev Drug Discov 自然评论:药物发现 ↑14 Lancet Lancet 柳叶刀 ↓15 Science Science 科学 ↑16 Nature Medicine Nat Med 自然医学 ↑17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Annu Rev Neurosci 神经科学年评 ↑18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Nat Rev Neurosci 自然评论:神经科学 ↑19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nnu Rev Astron Astrophys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年度评论 ↑20 Nature Immunology Nat Immunol 自然免疫学 ↓21 NATURE PHOTONICS Nat Photonics 自然光学 ↑22 Cancer Cell Cancer Cell 癌细胞 ↑23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Nat Rev Genet 自然评论:遗传学 ↑24 Chemical Reviews Chem Rev 化学评论 ↑25 Nature Materials Nat Mater 自然材料 ↑26 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nu Rev Cell Dev Biol 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年评 ↓27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 Biotechnol 自然生物技术 ↓28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年评 ↑29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Pharmacol Rev 药理学评论 ↑30 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药理学与毒理学年评 ↓参考资料:
杂志名称全称 IF(2009)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REVIEW OF IMMUNOLOGY REVIEWS REVIEWS GENETICS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中国伤残医学》不是核心刊物,普通国家级刊物,至于河北省职称晋升是否管用得看评什么级别职称走什么系列了。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ISSN:1673-6567CN:11-5516/R
《现代护理医学杂志》是由国际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OAJRC)主办的护理类学术期刊,该期刊是国际公开发行的护理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护理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和新理论。总的来说,《现代护理医学杂志》是一份综合性的护理类学术期刊,旨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传播护理知识。
学术堂整理了九个关于医学论文投稿发表的技巧:1、投稿前,认真检查稿件投稿前,务必认真检查自己的稿件,文章内容不要有太多的空格,因为计算版面费的时候,空格也算在内的,不要因此多花不必要的费用。2、投稿前了解对方杂志对稿件格式的要求投稿的时候最好看看你投稿杂志的文章格式,最好能按照那个杂志的格式进行修改,这样的话,编辑一看就很亲切,呵呵,有点投机了。3、做好医学论文统计医学论文里面设计统计方面的,可以找专业人士对文章进行下处理。4、不要用在线翻译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不要图简单用在线翻译软件,组要找专职的翻译对摘要进行翻译、润色。5、投稿的时候注明作者的邮箱和电话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便杂志社及时和作者沟通;二、方便杂志社给作者寄发杂志。6、忌一稿多投很多作者都有一个想法“一个稿件多投几家,中标的机会大”。旋威医学编译提醒,稿件切忌一稿多投。在投稿前,可以对所在科室投稿的情况进行下统计,把处理稿件快,服务态度好,杂志邮寄迅速作为衡量一本期刊的标准,并进行分类,这样做很有用。7、跟踪稿件的处理进度很多作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稿件的处理进度,好的杂志处理稿件的周期是3个月,一般情况下,作者可以打3个电话。投稿后一个月打个电话(一般外审就回来了);把编辑让修改的稿件寄回后2周应该打个电话,询问稿件修改是否到位,并询问什么时候刊出;第三个电话是收到校样后给编辑打个电话,告诉他是否有大的改动,这样彼此心里都有个底(因为校样的寄发速度有时很慢,万一杂志送印刷厂就很难改动了)。8、修改稿件的时候,按照编辑的批注修改一般编辑喜欢作者按照自己给的批注修改,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在旁边批注或用不同颜色的文字标明。9、至少提前6个月投稿投稿的时间,建议稿件在你需要晋升的月份前6个月投稿,这样在晋升前刊登的几率很大。
你直接找杂志社投稿审稿太慢了一般3个月才给回复,周期比较长如果不录用直接退稿也就耽误了时间也没办成事我们单位很多都在中州期刊联盟这个发,可以参考
1、找出版社的编辑、2、邮箱投稿、3、网站投稿,归结起来就是找期刊编辑,我之前就是直接去关注汉斯出版社的公众号,直接找到他们编辑进行投稿的
首先,找到自己相投的目标期刊,如临床医学进展,其次,去期刊官网或者期刊的公众号联系编辑直接咨询投稿就可以了
学术堂整理了九个关于医学论文投稿发表的技巧:1、投稿前,认真检查稿件投稿前,务必认真检查自己的稿件,文章内容不要有太多的空格,因为计算版面费的时候,空格也算在内的,不要因此多花不必要的费用。2、投稿前了解对方杂志对稿件格式的要求投稿的时候最好看看你投稿杂志的文章格式,最好能按照那个杂志的格式进行修改,这样的话,编辑一看就很亲切,呵呵,有点投机了。3、做好医学论文统计医学论文里面设计统计方面的,可以找专业人士对文章进行下处理。4、不要用在线翻译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不要图简单用在线翻译软件,组要找专职的翻译对摘要进行翻译、润色。5、投稿的时候注明作者的邮箱和电话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便杂志社及时和作者沟通;二、方便杂志社给作者寄发杂志。6、忌一稿多投很多作者都有一个想法“一个稿件多投几家,中标的机会大”。旋威医学编译提醒,稿件切忌一稿多投。在投稿前,可以对所在科室投稿的情况进行下统计,把处理稿件快,服务态度好,杂志邮寄迅速作为衡量一本期刊的标准,并进行分类,这样做很有用。7、跟踪稿件的处理进度很多作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稿件的处理进度,好的杂志处理稿件的周期是3个月,一般情况下,作者可以打3个电话。投稿后一个月打个电话(一般外审就回来了);把编辑让修改的稿件寄回后2周应该打个电话,询问稿件修改是否到位,并询问什么时候刊出;第三个电话是收到校样后给编辑打个电话,告诉他是否有大的改动,这样彼此心里都有个底(因为校样的寄发速度有时很慢,万一杂志送印刷厂就很难改动了)。8、修改稿件的时候,按照编辑的批注修改一般编辑喜欢作者按照自己给的批注修改,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在旁边批注或用不同颜色的文字标明。9、至少提前6个月投稿投稿的时间,建议稿件在你需要晋升的月份前6个月投稿,这样在晋升前刊登的几率很大。
你直接找杂志社投稿审稿太慢了一般3个月才给回复,周期比较长如果不录用直接退稿也就耽误了时间也没办成事我们单位很多都在中州期刊联盟这个发,可以参考
首先,找到自己相投的目标期刊,如临床医学进展,其次,去期刊官网或者期刊的公众号联系编辑直接咨询投稿就可以了
毕业论文投稿的方式有很多,在选择投稿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们先看看为何要写毕业论文?首先是对继续读研或出国深造的同学来说,毕业论文比较重要。因为毕业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你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国外留学的时候,有的导师还要看你的毕业论文,所以要好好考虑如何下笔,写的内容也要好好斟酌!如果不是继续深造的同学,其实毕业论文就是一个提高你工作效率的技能。所以,论文的内容好坏且不谈,今天从你将来工作的角度来谈毕业论文同工作的关系。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相信现在很多毕业生投稿毕业论文要么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要么就是为了以后评职称有一定的帮助吧。所以选择论文投稿的方式无非是投稿到有名气的期刊或者杂志上面,还有一些是论文是为了检索的需要投稿到一些出版社的。那么,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不错的中文学术科研出版社—汉斯出版社,涉及的科研学术有: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化学材料、地球环境、医药卫生、工程技术、信息通讯、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并且上面的很多学术文章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给你提供很多参考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伤残医学》的原名是《伤残医学杂志》,是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普通期刊,但也算是国家级期刊。
1、将该些论文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若有可能申请法院对受害者的受伤成因进行鉴定。2、若如你所述,你的案件有极大的回转余地,建议委托律师处理!
一场激烈的比赛,图片绘制1924年
拳击运动算是西方的一个舶来品,上世纪90年代,拳击运动刚进入中国时,大大小小的卫视,每逢周末都会转播各种有名、没名的拳击比赛,以至于很多80龄后的童年时光,都是在观看拳击比赛中度过的。时至今日,我们对拳击比赛的热情,仍不减当年,但对拳击运动带来的伤害,我们可能还尚不清楚。
作为拳击运动的诞生地欧美,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就开始逐渐有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拳击运动员的回访,发现拳击运动员很多人在退役后,强壮的身体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晚年的安详健康,而是各种疾病缠身,尤其是大脑疾病,很多拳手的寿命都低于平均寿命水平。上世纪80年代,一场原本普通的拳击比赛引发无数人关注,很多人在质疑这项危险而又残酷的游戏,医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也对拳击运动带来的伤害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次改变拳击游戏规则的比赛
1982年11月18日,韩国拳击运动员金得九(Duk-koo Kim)挑战当时次轻量级拳王瑞·曼奇尼(Ray Mancini),尽管金得九在亚太地区的拳坛上小有名气,但这里自拳击运动诞生以来,都不被拳坛主流人士看好。面对金得九的挑战,曼奇尼不得不迎战。
此前,曼奇尼对金得九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金在韩国拥有不错的战绩,但没有与拳台上重量级拳手较量过的经历。比赛当天,金得九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被曼奇尼的重拳屡屡砸中脑袋,倒地不起,挑战失败,金得九被抬着离开了拳台。四天后,他因脑溢血而被宣布死亡。鉴于曼奇尼当时在拳台上的名气,该事件霎时间被媒体传遍了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拳击运动。曼奇尼为此感到非常内疚,接下来的悲剧,可能更是让他意想不到,金得九的妈妈由于此事3个月后自杀,而此次比赛的现场裁判也自杀了。
这个事件成为拳坛数项改革的起点。拳击比赛的游戏规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比赛最长时间从15个回合缩短至12个回合,拳击手的手套变得更重,从而更大程度上保护拳手,另外,增加了现场医学观察员,以随时监测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不适情况。
接下来的两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对拳击运动对大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着重关注。
拳击:一项危险而刺激的权贵游戏
拳击是一项古老、血腥而又令无数人着迷的运动。拳击场上的运动员经常被打得头破血流,也不会轻易认输,直至其中一方被一记勾拳打中下巴或者重拳砸在脑袋上,倒地不起,比赛才得以中止。拳击手被视为力量、勇敢的化身。
拳击手使用的束带,从而尽量减少运动带来的伤害,图片来自Boddy, 2008
受伤的拳斗士雕像,在比赛间隙休息,图片来自AFAR Media
早在3000年前,伊拉克的苏美尔人就有这项运动的记载。古希腊时期,拳击变成了一种运动,广受欢迎。公元前688年,拳击被引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当时的运动员并没有像今天拳击手戴上厚实的皮手套,他们只是将长长的皮革带缠绕在手掌上,以保证搏击运动的乐趣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拳击对拳手带来的损伤。当时的比赛没有裁判,通常是在一方认输或不能进行后比赛才中止。拳手的体重也没有限制,所以通常体重重的拳手往往占据了优势。
古人对拳击运动的热情延续到了古罗马时代,只不过此时的拳击比赛是在古罗马的竞技场中进行,比赛变成一场血腥的权贵娱乐游戏。拳手为了胜利以及讨好前来观看的观众,往往会不择手段,在手上的皮条上镶嵌金属片,在击打对方时,造成对方更大的伤害,这种工具当时被称为“人体穿孔机”,由于比赛的残酷性,经常会有拳手被打死。
由于拳击比赛越来越残酷,后来人们只让奴隶或者经过训练的拳师来进行比赛,他们的生命被视为草芥,死伤看起来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比赛的精彩程度。
1811年进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比赛,图片来自wiki
公元393年,由于拳击运动的残酷,这项运动不得不被中止,直至17世纪,英国对这项运动进行改革,从而使之焕发新生。
当时对拳击比赛设置了新的游戏规则,每两个回合间隙,有30秒的休息时间。
比赛的手套开始以保护拳击运动员而进行设计。比赛期间还会有现场裁判,从而加以监视拳击者有无犯规,或者是在一方认输时,不得不中止比赛。
因此,在拳击场中,拳击手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这就是本文开头韩国拳手金就九1982年殒命拳台后,吸引大量人群关注的原因所在,但拳击给运动员带来间接伤害,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认知的。
拳击运动给大脑带来重创,引发痴呆
在一场比赛中,拳击手在现场观众的呐喊中,肾上腺素飙升,往往令让他们对疼痛感发出的信号反应迟钝,虽然这往往有利于比赛,并且可能是获胜的关键,但正如疼痛告诉你,身体此刻感到不舒服,应该中止比赛,而不是继续迎接挑战,所以一场比赛下来,他们的头部难以避免地遭受无数次重击。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则会出现各种问题,慢性创伤脑部病变(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是拳击运动中很典型的一种大脑疾病。拳击给运动员带来的伤害,医生将其命名为“punch drunk syndrome”,从字面的意义上来看,患者类似“被打得晕头转向,以至于意识不清。”
击打部位的不同,对大脑造成的损伤也不一样,图片来自JAMA,1984
1928年,Harrison Martland首次描述了拳击运动员的The Punch Drunk Syndrome,这种症状初期,是步伐不稳,以及轻微的精神紊乱,步履维艰,手臂颤抖,肌肉移动较为困难。病情加重后,就会出现帕金森综合征一样的症状。Martland认为这种症状,在一半以上的拳台老手身上会发生,言下之意,业余拳手,以及拳台涉世未深中,可能影响较小,这种症状与其拳击职业生涯长度以及打了多少回合密切有关。
为了研究拳击对运动员带来的影响,研究者还利用兔子和猫来做试验,通过模拟运动员在拳台上遭受击打的行为,研究者对兔子和猫的脑袋上反复击打,每隔5-20秒击打一次,数天之后,实验动物就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浦肯野氏细胞减少以及小脑中神经胶质细胞减少。有时候大概只需要15次这样的反复击打,实验动物的循环系统就会出现问题,行走受到影响。
大脑创伤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下降、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抑郁、自杀行为增加、自控能力下降,易怒、以及帕金森和老年痴呆增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60万-380万人因运动或娱乐导致外伤性脑损伤,它们也成为潜在的大脑受害者。
拳王阿里在42岁的时候,被诊断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拳击导致他患上帕金森综合征,但他的运动生涯给他晚年生活带来影响毋庸置疑。
曾有研究者对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进行统计,发现运动员患帕金森综合征的比例,远高于普通患者。他们后职业生涯,也不容乐观。1929年自1955年,英国大约有17%的拳击手出现长时间外伤脑病(CTE),大约有55%的拳击手发音困难、酗酒。
拳王阿里与超人之间的对决,图片来自Reaktion Books,2008
拳击运动没有性别之分,图为一位女拳手将对方打倒在地。图片来自Simplicissimus,绘制1923年
足球、美式橄榄球等比赛,都会引发大脑受伤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足球、美式橄榄球、冰球运动员身上,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的发病过程都比较类似,都是大脑长时间、反复受到外界撞击而引起的脑病。目前,在美国约有30万人会出现这种症状。
为何足球这种主要靠脚下功夫,也会给运动员的大脑造成伤害呢?在足球场上,运动员会经常用头迎接对方运动员大力抽射过来的足球,在高速运动下的足球,用头顶球,显然会让大脑受到损伤,无异于拳台上的一记重拳。2002年,曾率队夺取5次英格兰足总杯的足坛名将杰夫·阿瑟尔(Jeff Astle),倒地死亡,享年59岁,他在晚年被确诊患上由慢性创伤脑部病变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综合征。上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他在比赛场叱咤风云上,以用头顶球而被人称道。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拳击运动已融入西方文化的主流文化中,胜王败寇。在拳坛上,所向披靡的拳王被我们视为英雄被看待,他们过着明星般的奢华生活,被众人所崇拜,但拳击运动给大脑带来的伤害,他们或许知之甚少。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项运动。
我们应该避免大脑创伤,保护好我们脆弱的大脑。
编辑:姚迪
(专家:纪十,科普作者,生命健康领域观察者,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中国伤残医学是国家级期刊,投稿邮箱,投稿要求你到专业的医学网站如创 新医学网这样的网站去查询
《中国伤残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具有双刊号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杂志投稿要求请参考:
这两个杂志就是国家级的杂志,级别是一样的,不过要说杂志品质,是《中国伤残医学》更好一些。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被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而《中国保健营养》只是被万方收录。这两个杂志都绝对是正规合法的医学期刊,只要级别符合晋升政策,晋升职称都没有问题,相对来说《中国伤残医学》的认可度应该会更高一些。现在通过创新医学网发表这两个杂志的话时间是最有优势的,《中国伤残医学》排4月的版面,《中国保健营养》当月就可以发表。如果你时间不是特别着急,建议你还是发表《中国伤残医学》,品质更好,认可度更高,也更保险。
《中国伤残医学》的原名是《伤残医学杂志》,《伤残医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顾英奇副部长为创刊题词,在有关领导、各位编委、专家、作者、读者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中国伤残医学》,由卫生部主管,本刊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