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也是参加今年数学建模大赛的。听老师说,今年很有可能又会碰到大规模数据类型的题目。一对中最好有人会数据挖掘,会spss软件等。。。
已经考过SARS病毒的数学建模了,根据今年的大事表我猜测可能考H1N1或物价评估或经济预测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这个题还是自己好好东莞东脑筋吧……别想不劳而获……
A题1)5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天一场,给出一个比赛日程,使每支球队在两场比赛之间至少间隔一天 (要有安排比赛日程的可操作的方法)。2)若有6支、7支球队,如何安排;能使每支球队在两场比赛之间至少间隔两天吗。3)推广到n支球队的情形,如何安排;每支球队在两场比赛之间可至少间隔多少天。4*)你建议用哪些指标衡量比赛日程的优劣,如何使这些指标达到最优。B题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医院就医排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例如,患者到门诊就诊、到收费处划价、到药房取药、到注射室打针、等待住院等,往往需要排队等待接受某种服务。我们考虑某医院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的数学建模问题。该医院眼科门诊每天开放,住院部共有病床79张。该医院眼科手术主要分四大类:白内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和外伤。附录中给出了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各类病人的情况。白内障手术较简单,而且没有急症。目前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只需1、2天。做两只眼的病人比做一只眼的要多一些,大约占到60%。如果要做双眼是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各种不同情况,但大致住院以后2-3天内就可以接受手术,主要是术后的观察时间较长。这类疾病手术时间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由于急症数量较少,建模时这些眼科疾病可不考虑急症。该医院眼科手术条件比较充分,在考虑病床安排时可不考虑手术条件的限制,但考虑到手术医生的安排问题,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手术与其他眼科手术(急症除外)不安排在同一天做。当前该住院部对全体非急症病人是按照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规则安排住院,但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却越来越长,医院方面希望你们能通过数学建模来帮助解决该住院部的病床合理安排问题,以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一:试分析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该问题的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问题二:试就该住院部当前的情况,建立合理的病床安排模型,以根据已知的第二天拟出院病人数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并对你们的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问题三:作为病人,自然希望尽早知道自己大约何时能住院。能否根据当时住院病人及等待住院病人的统计情况,在病人门诊时即告知其大致入住时间区间。问题四:若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请你们重新回答问题二,医院的手术时间安排是否应作出相应调整?问题五:有人从便于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在一般情形下,医院病床安排可采取使各类病人占用病床的比例大致固定的方案,试就此方案,建立使得所有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含等待入院及住院时间)最短的病床比例分配模型。第二题是09年大学生建模的B题,可以做简单,也可以做难。(数据可以搜索得到)你参考一下吧!
数学建模的论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
在引言中,需要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可以阐述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应用,引出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问题描述
在问题描述中,需要准确明确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描述需要清晰明了,表述精准,可以用图表等方式辅助描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
3. 模型建立
在模型建立中,需要提出适合于解决研究问题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推导。需要注意的是,模型建立需要符合实际情况,并且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
4. 模型求解
在模型求解中,需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模型求解需要使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并且需要对求解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说明。
5. 结果分析
在结果分析中,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包括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实际意义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分析需要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6. 结论和展望
在结论和展望中,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需要注意的是,结论和展望需要简明扼要,表述清晰,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意义。
7. 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中,需要列出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文献。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需要符合学术规范,并且需要详细记录文献的相关信息。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请采纳。
0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摘要关键词:一、 问题重述与分析:学生宿舍事关在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品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学生宿舍的使用面积、布局和设施配置等的设计既要让学生生活舒适,也要方便管理,同时要考虑成本和收费的片平衡,这些还与所在城市的地域、区位、文化习俗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学生宿舍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问题。经济性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影响: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收费标准;舒适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影响:人均面积、使用方便、互不干扰、采光和通风;安全性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影响:人员疏散的能力和防盗能力。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一)本题要求根据列举的四种典型的宿舍设计方案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对各种宿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每个影响因子对选择其中某一个方案时的权重,在综合全国平均选择水平的基础上,对四个设计方案的各项影响因子进行比较评分,在评得的分数的基础上综合各自的权重比,可以评价出一个较为普遍经济适用的方案。(二)评价这四种典型的学生宿舍设计方案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环境。(三)根据全国各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差异,每一种设计方案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域城市里的合理度是不尽相同的,可以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城市,然后对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重新进行权重赋值,可以对这三类城市在选择宿舍设计方案时的偏好程度进行分析。二、 基本假设:1) 假设全国平均选择水平以网站调查数据为依据;2) 假设所给四种设计方案中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仅考虑各自的直接、主要的影响因子;3) 假设三、 符号说明::方案 的合理度,用来评价方案合理度的目标函数( );:各个影响因子对合理度 的贡献权重 ;:各种影响因子对宿舍设计方案合理度 的影响力 ;:四、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宿舍设计方案的综合量化比较主要包括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这三个方面,而且在上述三个方面中,经济性又由三个影响因子组成,舒适性主要由五个影响因子组成,安全性主要有两个影响因子组成。为了评价四个宿舍设计方案的相对合理性,设定一个目标函数值 , 的值越大就表示方案相对越合理。由于各类不同的宿舍设计方案对上述各种不同影响因子的取舍不同,那么各种因子对合理度 的值的贡献也不同,设置各个因子对合理度 的贡献权重为: ,由此得到确切的评价宿舍设计方案的合理度目标函数:模型中权重值 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值 可参照图纸通过五分制打分法得到。(一)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时 ,具体的算法如下所述:1)在认真分析影响宿舍设计方案合理度的各个直接因子(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建立宿舍设计方案的递阶层次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因子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过程中,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对于任何一个准则,几个被比较元素通过两两比较就可以得到一个判断矩阵:其中 就是 与 相对于 的重要性比例标度。3)根据得到的判断矩阵,我们采用“特征根法”来求解判断矩阵中被比较元素的排序权重向量。对于本模型而言,我们认为经济性比舒适性稍微重要,经济性比安全性略微重要,安全性比舒适性略微重要,依据上述的层次分析方法及1-9比例标度赋值,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如下各个层次下的判断矩阵和其对应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标。标 度 含 义1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稍微重要5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明显重要7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强烈重要9 表示两个因子相比,一个因子比另一个因子极端重要2,4,4,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倒数 因素 与 比较的判断 ,则因素 与 比较的判断表1 判断矩阵元素 的标度方法(1)表1 目标层的判断矩阵A B1 B2 B3B1 1 3 2 1/3 1 1/3 1/2 3 1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 = =表4 随机一次性指标1 2 3 4 5 6 7 8 9 100 0 随机一致性指标: =(查表4)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2)表2 准则层B1的判断矩阵B1 C1 C2 C3C1 1 5 4 1/5 1 1/2 1/4 2 1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 随即一致性指标: =(查表4)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3)表3 准则层B2的判断矩阵B2 C4 C5 C6 C7 C8C4 1 2 4 5 5 0,4375C5 1/2 1 3 4 4 0.2855C6 1/4 1/3 1 3 3 0.1451C7 1/5 1/4 1/3 1 1 1/5 1/4 1/3 1 1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随即一致性指标: =(查表4)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4)表4 准则层B3的判断矩阵B3 C9 C10C9 1 3 1/3 1 最大特征值: =2在此基础上, 层对 权重总排序 ,结果可下表计算可得:表5 合成排序C B B1 B2 B3 总排序权值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综合(1)(2)(3)(4)求得的一次性指标检验值都符合要求,说明上述所得的权重向量是合理的。(二)采用五分制打分法计算以上四个设计方案中各个影响因子的值 如下表:表一:四种设计方案的评分因子方案方案一 5 5 2 2 1 1 5 5 1 2方案二 2 2 5 4 5 3 4 4 4 4方案三 3 2 4 3 4 5 5 4 4 4方案四 2 3 2 5 3 2 4 5 5 5通过函数 用matlab软件求得四种设计方案的合理度为: ; ; ; ;因为 是四个方案中最大合理度,所以我们认为在全国平均水平下,方案三是相对较为合理的方案。而四个方案的最后合理度相差不大,说明以上四种设计方案都是合理的。(二)现在我们根据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占整个设计方案中的比例对这四种设计方案分别进行评价:比例结果如下图:图2方案一:该方案建筑面积小,设施布置公共集中,宿舍入住人数较多, 收费比较低廉,经济性好,舒适性差,安全性差,适用于人数较多,考虑经济性比较多,建筑面积有限的环境下采用此种方案;方案二:该方案面积大,入住人数较多,基础设施十分齐全,但造价高,设施浪费严重,经济性比较差,安全性能好,舒适性较好,适用于人数较多但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较高的环境;方案三:该方案入住人数多,设施齐全且布置相对集中,楼梯、阳台、公用设备等布置合理且不浪费,经济性较好,舒适性较好,安全性好,适用于综合考虑三方面要求的环境;方案四:该方案入住人数少,住宿环境宽松,生活设施独立布置,安全性很好,舒适性好,经济性差,适用于人数较少,建筑面积足够大,对舒适性及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五、 模型的评价与推广:(一)模型评价该模型在综合全国的平均选择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评价四种宿舍设计方案。优点:该模型能较为明了的描述出:每种设计方案中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所占的权重值大小,可以粗糙的分析出三种性能在该方案中的地位;缺点:各项影响因子在建立矩阵,进行标度处理时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对研究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时,不能很精确的计算出三个主要因素在选择时的权重值(二)模型推广表6 决策层对准则层 的判断矩阵S1 上 海 西 安 武 汉上 海 1 1/5 1/3 西 安 5 1 2 武 汉 3 1/2 1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随即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表7 决策层对准则层 的判断矩阵S2 上 海 西 安 武 汉上 海 1 5 3 西 安 1/5 1 1/2 武 汉 1/3 2 1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随即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表8 决策层对准则层 的判断矩阵S3 上 海 西 安 武 汉上 海 1 3 2 西 安 1/3 1 1 武 汉 1/2 1 1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随即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检验六、参考文献:[1] 冯楼台 赵贤淑 矩阵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2] 周义仓 赫孝良 数学建模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年[3] 马莉 MATLAB数学实验与建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2006年2月1日实施[5][6]七、附录:
还有,见到有些地方层次分析法界和着topsis也用了,用来检验的,具体就看不懂了....有什么联系吗?是不是都可以这么用啊???用层次分析法嵌套熵值法,再用topsis检验就没了...
A题: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 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汽车的行车制动器(以下简称制动器)联接在车轮上,它的作用是在行驶时使车辆减速或者停止。制动器的设计是车辆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人身和车辆的安全。为了检验设计的优劣,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在道路上测试实际车辆制动器的过程称为路试,其方法为:车辆在指定路面上加速到指定的速度;断开发动机的输出,让车辆依惯性继续运动;以恒定的力踏下制动踏板,使车辆完全停止下来或车速降到某数值以下;在这一过程中,检测制动减速度等指标。假设路试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为无穷大,因此轮胎与地面无滑动。为了检测制动器的综合性能,需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大量路试。但是,车辆设计阶段无法路试,只能在专门的制动器试验台上对所设计的路试进行模拟试验。模拟试验的原则是试验台上制动器的制动过程与路试车辆上制动器的制动过程尽可能一致。通常试验台仅安装、试验单轮制动器,而不是同时试验全车所有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器试验台一般由安装了飞轮组的主轴、驱动主轴旋转的电动机、底座、施加制动的辅助装置以及测量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被试验的制动器安装在主轴的一端,当制动器工作时会使主轴减速。试验台工作时,电动机拖动主轴和飞轮旋转,达到与设定的车速相当的转速(模拟实验中,可认为主轴的角速度与车轮的角速度始终一致)后电动机断电同时施加制动,当满足设定的结束条件时就称为完成一次制动。路试车辆的指定车轮在制动时承受载荷。将这个载荷在车辆平动时具有的能量(忽略车轮自身转动具有的能量)等效地转化为试验台上飞轮和主轴等机构转动时具有的能量,与此能量相应的转动惯量(以下转动惯量简称为惯量)在本题中称为等效的转动惯量。试验台上的主轴等不可拆卸机构的惯量称为基础惯量。飞轮组由若干个飞轮组成,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几个飞轮固定到主轴上,这些飞轮的惯量之和再加上基础惯量称为机械惯量。例如,假设有4个飞轮,其单个惯量分别是:10、20、40、80 kg·m2,基础惯量为10 kg·m2,则可以组成10,20,30,…,160 kg·m2的16种数值的机械惯量。但对于等效的转动惯量为 kg·m2的情况,就不能精确地用机械惯量模拟试验。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是:把机械惯量设定为40 kg·m2,然后在制动过程中,让电动机在一定规律的电流控制下参与工作,补偿由于机械惯量不足而缺少的能量,从而满足模拟试验的原则。一般假设试验台采用的电动机的驱动电流与其产生的扭矩成正比(本题中比例系数取为 A/N·m);且试验台工作时主轴的瞬时转速与瞬时扭矩是可观测的离散量。由于制动器性能的复杂性,电动机驱动电流与时间之间的精确关系是很难得到的。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计算机控制方法是:把整个制动时间离散化为许多小的时间段,比如10 ms为一段,然后根据前面时间段观测到的瞬时转速与/或瞬时扭矩,设计出本时段驱动电流的值,这个过程逐次进行,直至完成制动。评价控制方法优劣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是能量误差的大小,本题中的能量误差是指所设计的路试时的制动器与相对应的实验台上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之差。通常不考虑观测误差、随机误差和连续问题离散化所产生的误差。现在要求你们解答以下问题:1. 设车辆单个前轮的滚动半径为 m,制动时承受的载荷为6230 N,求等效的转动惯量。2. 飞轮组由3个外直径1 m、内直径 m的环形钢制飞轮组成,厚度分别为 m、 m、 m,钢材密度为7810 kg/m3,基础惯量为10 kg·m2,问可以组成哪些机械惯量?设电动机能补偿的能量相应的惯量的范围为 [-30, 30] kg·m2,对于问题1中得到的等效的转动惯量,需要用电动机补偿多大的惯量?3. 建立电动机驱动电流依赖于可观测量的数学模型。在问题1和问题2的条件下,假设制动减速度为常数,初始速度为50 km/h,制动秒后车速为零,计算驱动电流。4. 对于与所设计的路试等效的转动惯量为48 kg·m2,机械惯量为35 kg·m2,主轴初转速为514转/分钟,末转速为257转/分钟,时间步长为10 ms的情况,用某种控制方法试验得到的数据见附表。请对该方法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5. 按照第3问导出的数学模型,给出根据前一个时间段观测到的瞬时转速与/或瞬时扭矩,设计本时间段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6. 第5问给出的控制方法是否有不足之处?如果有,请重新设计一个尽量完善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并作评价。用某种控制方法试验得到的数据 已知条件 扭矩() 转速(rpm) 时间(s) 初转速(rpm) 末转速(rpm) 等效的转动惯量() 机械惯量() 40 0 514 257 48 35 40 40 45 50 55 75 105 110 115 120 150 230 245 245 265 270 280 275 280 280 1 275 280 285 451 285 285 275 280 285 285 285 280 275 280 275 275 285 275 280 285 275 280 280 275 280 2 285 275 270 275 285 285 275 285 285 275 275 280 285 285 275 275 285 275 280 290 285 275 275 280 285 285 285 3 270 275 280 285 285 280 275 285 290 285 275 280 280 280 275 285 285 285 285 285 285 285 285 280 275 275 275 4 285 290 285 275 285 290 285 285 275 280 273 285 290 285 275 285 285
这个题还是自己好好东莞东脑筋吧……别想不劳而获……
单服务台等待制模型 是指:顾客的相机到达时间服从参数为 的负指数分布,服务台个数为1,服务时间 服从参数为 的负指数分布,系统空间无限,允许无限排队,这是一类最简单的排队系统。 记 为系统到达平衡状态后队长 的概率分布,则由(17)中关于指数分布的分析,并注意到 和 。记 并设 (否则队列将排至无限远),则: 所以: 其中 因此 上面两个公式废除了在平衡条件下系统中顾客数为 的概率。由上式可以看出, 是系统中至少有一个顾客的概率,也就是服务台处于忙的状态的概率,因此,因此也成 为服务强度,它反映了系统繁忙的程度。此外,上述式子的推导前提是 即要求顾客的平均到达率小于系统的平均服务率,才能使系统达到统计平衡。 已经得到概率分布,可以求得期望,期望即为平均队长: 平均排队长是:关于顾客在系统中的逗留时间 ,可说明它服从参数为 的负指数分布,即 可直接得到平均逗留时间: 因此,顾客在系统中的逗留时间为等待时间 和接受服务时间 之和,即: 故由: 可得等待时间 为: 与平均逗留时间 具有关系: 同理,平均排队长 与平均等待时间 具有关系上面两个公式称为Littile公式,是排队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 在平衡状态下,忙期 和闲期 一般为随机变量,求取它们的分布是比较麻烦的。因此,我们来求一下平均忙期 和平均闲期 。由于忙期和闲期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和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忙期和闲期的总长度之比为 。又因为忙期和闲期是交替出现的,所以在充分长的时间里,它们出现的平均次数应是相同的。于是,忙期的平均长度 和闲期的平均长度 之比也应是 ,即 又因为在到达为 Poisson 流时,根据负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和到达与服务相互独立的假设,容易证明从系统空闲时刻起到下一个顾客到达时刻止(即闲期)的时间间隔仍服从参数为 的负指数分布,且与到达时间间隔相互独立。因此,平均闲期应为 ,这样,便求得平均忙期为: 可发现,平均逗留时间 =平均忙期 。 从直观上看,顾客在系统中逗留的时间越长,服务员连续繁忙的时间也就越长。
排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如顾客到商店购买物品、病人到医院看病常常要排队。此时要求服务的数量超过服务机构(服务台、服务员等)的容量。也就是说,到达的顾客不能立即得到服务,因而出现了排队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电话局的占线问题,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的车船堵塞和疏导,故障机器的停机待修,水库的存贮调节等都是有形或无形的排队现象。由于顾客到达和服务时间的随机性。可以说排队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排队论 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下面将对排队论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下图是排队论的一般模型:
图中虚线所包含的部分为排队系统。各个顾客从顾客源出发,随机地来到服务机构,按一定的排队规则等待服务,直到按一定的服务规则接受完服务后离开排队系统。
一般的排队过程都由 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过程 三部分组成,现分述如下:
输入过程 是指顾客到来时间的规律性,可能有下列不同情况:
排队规则指到达排队系统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则排队等待,可分为 损失制,等待制和混合制 三种。
举例:小张去银行取钱,发现前面一个顾客身边摆了4个麻袋的硬币要存钱,于是悻悻地换了一个窗口。
举例:小张去银行取钱,发现前面有一条队的人很少,于是赶紧挤上前去排队。
举例:小张发现柜台前面有一条排队等待线,排队队伍长度不能够超过这条线,于是换到了还没有达到排队限度的队伍里。
1.服务机构 单服务台 , 多服务台并联 (每个服务台同时为不同顾客服务); 多服务台串联 (多服务台依次为同一顾客服务); 混合制 。 2.服务规则 (1)先到先服务 (2)后到先服务 (3)随机服务,在队列中随机选人进行服务 (4)特殊优先服务,对病情危急的病人优先治疗。
:顾客到达流或顾客到达时间的分布。 :服务时间的分布。 :服务台数目。 :系统容量限制。 :顾客源数目。 :服务规则。(先到先服务FCFS,后到先服务LCFS)
1.平均队长 : 正在被服务和正在等待服务 的顾客数之和的数学期望。 2.平均排队长 :指系统内 等待服务 的顾客数的数学期望。 3.平均逗留时间 :顾客在系统内逗留时间(包括排队等待的时间和接受服务的时间)。 4.平均等待时间 :指一个顾客在排队系统中排队等待时间。 5.平均忙期 :指服务机构连续繁忙时间(顾客到达空闲服务机构起,到服务机构再次空闲止的时间)长度的数学期望。
还有由于顾客被拒绝而使企业受到损失的 损失率以及以后经常遇到的 服务强度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指标。
计算这些指标的基础是表达系统状态的概率。所谓 系统的状态即指系统中顾客数,如果系统中有 n 个顾客就说系统的状态是 n ,它的可能值是: 1.队长没有限制时: 2.队长有限制,最大数为 时, 3.损失制,服务台个数是 时, 这些状态的概率一般是随时刻 而变化,所以在时刻 ,系统状态为 的概率用 表示。稳态时系统状态为 的概率用 表示。
可以探究有关旅游,人口的问题啊!
医院排队模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模小组医院就医排队是一种经常遇见的非常熟悉的现象.它每天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例如,患者到医院就医,患者到药房配药、患者到输液室输液等,往往需要排队等待接受某种服务. 这里,护士台、收费窗口、输液护士台及其服务人员都是服务机构或服务设备.而患者与商店的患者一样, 统称为患者.以上排队都是有形的,还有些排队是无形的.由于患者到达的随机性,所以排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医院增添服务人员和设备,就要增加投资或发生空闲浪费;如果减少服务设备,排队等待时间太长,对患者和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医院管理人员要考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以便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所谓排队系统模拟建模,就是利用计算机对一个客观复杂的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动态模拟,以获得反映其系统本质特征的数量指标结果,进而预测、分析或评价该系统的行为效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医院排队论,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运筹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排队论中,患者和提供各种形式服务的服务机构组成一个排队系统,称为随机服务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排队系统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系统.如手术管理、输液管理、医疗服务、医技业务、分诊服务,等等.排队系统及简介: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四个部分构成:来到过程(输入)、服务时间、服务窗口和排队规则. 1、来到过程(输入)是指不同类型的患者按照各种规律来到医院. 2、服务时间是指患者接收服务的时间规律. 3、服务窗口则表明可开放多少服务窗口来接纳患者. 4、排队规则确定到达的患者按照某种一定的次序接受服务. 常见的来到过程有定长输入、泊松(Poisson)输入、埃尔朗(A. K. Erlang)输入等,其中泊松输入在排队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所谓泊松输入即满足以下4个条件的输入: ① 平稳性: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到达的患者数的概率只与这段时间的长度和患者数有关; ② 无后效性:不相交的时间区间内到达的患者数是相互独立的; ③ 普通性:在同时间点上就诊或手术最多到达1个患者, 不存在同时到达2个以上患者的情况; ④ 有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区间内只能到达有限个患者, 不可能有无限个患者到达. 患者的总体可以是无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患者到来方式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成批的;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可以是确定的,也可是随机的;患者的到达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关联;到来的过程可以是平稳的,也可是非平稳的;患者接受服务的时间规律往往也是通过概率分布描述的. 常见的服务时间分布有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和埃尔朗分布. 一般来说, 简单的排队系统的服务时间往往服从负指数分布, 即每位患者接受服务的时间是独立同分布的, 其分布函数为B ( t ) = 1- e - m t (t ≥0).其中m>0为一常数, 代表单位时间的平均服务率. 而1/m 则是平均服务时间. 服务窗口的主要属性是服务台的个数. 其类型有:单服务台、多服务台.多服务台又分并联、串联和混合型三种. 最基本的类型为多服务台并联. 分为三类: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损失制:患者到达时,如果所有服务台都没有空闲,该患者不愿等待,就随即从系统消失. 等待制:患者到达时,如果所有服务台都没有空闲,他们就排队等待. 等待服务的次序又有各种不同的规则: ①先到先服务,如就诊、排队取药等; ②后到先服务,如医院处理急症病人; ③随机服务, 服务台空闲时,随机挑选等待的患者进行服务; ④优先权服务,如照顾号. 混合制:既有等待又有损失的情况,如患者等待时考虑排队的队长、等待时间的长短等因素而决定去留.队列的数目可是单列,也可是多列的; 容量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排队系统模型主要可以由输入过程(患者到达时间间隔分布)、服务时间分布、服务台个数特征来描述. 根据这些特征,可用符号进行分类, 用以表示不同的模型. 例如,利用一定的符号规则将上述特征按顺序用符号列出,并用竖线隔开,即输入过程 | 服务分布 | 服务台个数 例如, M|M|S表示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S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模型; M|G|1则表示泊松输入、一般服务分布、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评价和优化排队系统,需要通过一定的数量指标来反映.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 : 建立排队系统模型的主要数量指标有三个:等待时间、忙期与队长. ⑴ 等待时间 指患者从到达系统时起到开始接受服务时止这一段时间. 显然患者希望等待时间越短越好. 用Wq 表示患者在系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若考虑到服务时间,则用Ws 表示患者在系统中的平均逗留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该指标反映服务台的工作强度和利用程度.用B表示忙期的平均长度.与忙期相应的是闲期,闲期是指服务台一直空闲的时间长度.用I 表示闲期的平均长度. ⑶ 队长 指系统中的患者数(包括排队等候的和正在接受服务的所有患者). 用Ls表示平均队长.若不考虑接受服务的患者, 则将系统中排队等候的患者数称为队列长.用Lq表示平均队列长. 此外, 用r 表示服务强度,其值为有效的平均到达率l与平均服务率m 之比, 即r =l/m .M | M | 1 模型 M|M|1模型是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服务台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这是最简单的排队系统模型. 假定系统的患者源和容量都是无限的,患者单队排列,排队规则是先到先服务. 设在任意时刻t系统中有n个患者的概率Pn(t). 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Pn(t)趋于平衡Pn且与t无关. 此时,称系统处于统计平衡状态,并称Pn为统计平衡状态下的稳态概率.Pn=(1- r )r n, n = 0, 1, 2, … .其中r =l/m 表示有效的平均到达率l与平均服务率m 之比(0<r <1). M | M | 1 模型的几个主要指标 ⑴ 在系统中的平均患者数(平均队长)Ls ⑵ 在队列中等待的平均患者数(平均队列长)Lq ⑶ 患者在系统中平均逗留时间Ws ⑷ 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Wq ⑸ 闲期的平均长度I ⑹ 忙期的平均长度B 例 某MRI室配有一位专业医师,负责核磁共振拍摄工作.已知每天平均有6名患者前来, 每人平均时间为1小时,前来的患者按泊松分布到达,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每天按8小时计. 试求: ①医师工作空闲的概率; ②MRI室有两台患者同时到达的概率; ③MRI室至少有1人来的概率; ④ MRI室逗留的患者的平均人数; ⑤患者在MRI室的平均逗留时间; ⑥ MRI室等待患者的平均人数; ⑦待拍摄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 ⑧ MRI室忙期的平均长度. 解 平均到达率l = 6/8 = 人/小时,平均服务率m = 1人/小时,服务强度r = = . ① MRI室没有拍摄患者的概率为P0 = 1 - r = 1 - = . 即工作人员有25%的时间空闲. ② MRI室有2名等候患者的概率为P2 = (1 - r ) r 2 = . ③ MRI室至少有1等候患者的概率为P = P (n≥1) = 1 - P0 = 1 - (1 - r ) = . 即有75%的时间, MRI室至少有1名等候患者. ④ MRI室逗留的患者的平均人数为
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模型(小三黑体,题目直接用竞赛试题题目,不必另起) 摘要 (一级标题,4号黑体,居中)(论文其他内容小4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左侧装订)本文根据题目附录中提供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准确统计,找出了运动会期间观众在出行方式、餐饮方式以及消费额(非餐饮)三方面所反映的规律:大部分(约72%)的观众坐公交和地铁出行;过半数(约52%)的观众选择西餐作为餐饮方式;绝大部分(约88%)的观众消费额在300以下,其中200到300之间人数约占44%。根据观众在出行方式、餐饮方式以及消费额(非餐饮)三方面所反映的规律,对不同消费档次(非餐饮)的观众进行统计,分别测算出题目(图2)中20个商区的人流量分布: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B2: B3: B4: B5: B6: C1: C2: C3: C4:在解决了问题1、2的基础上,对不同消费档次的观众赋予不同消费档次指数,然后,通过对综合购买力的分析以及对各消费档次观众的消费水平进行全面、综合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3建立了线性优化模型,运用数学软件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二维搜索,得到了模型最优解,设计出了各商区两种类型迷你超市网MS的分布方案: 商区网类型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小MS个数 5 4 4 4 5 8 4 3 3 2大MS个数 5 4 4 5 5 9 4 4 3 3 商区网类型 B1 B2 B3 B4 B5 B6 C1 C2 C3 C4小MS个数 2 3 4 3 4 6 2 2 4 3大MS个数 2 1 3 3 3 5 1 2 4 5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各商区消费水平,得出两种不同类型MS个数分布基本均衡,既满足了奥运会期间的购物需求,又考虑了商业赢利。关键词(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人流量;二维搜索;消费档次指数;线性优化模型;综合购买力(3-5个)(第一页只有摘要和关键词,而且论文从这一页开始编页号,页码居中)一. 问题的提出(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全面设计和实施阶段。奥运会期间,在比赛主场馆的周边地区需要建设由小型商亭构建的临时商业网点,称为迷你超市(Mini Supermarket, 以下记做MS)网,以满足观众、游客、工作人员等在奥运会期间的购物需求,主要经营食品、奥运纪念品、旅游用品、文体用品和小日用品等。在比赛主场馆周边地区设置的这种MS,在地点、大小类型和总量方面有三个基本要求:满足奥运会期间的购物需求、分布基本均衡和商业上赢利。图1给出了比赛主场馆的规划图。作为真实地图的简化,在图2中仅保留了与本问题有关的地区及相关部分:道路(白色为人行道)、公交车站、地铁站、出租车站、私车停车场、餐饮部门等,其中标有A1-A10、B1-B6、C1-C4的黄色区域是规定的设计MS网点的20个商区。为了得到人流量的规律,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在已经建设好的某运动场(图3)通过对预演的运动会的问卷调查,了解观众(购物主体)的出行和用餐的需求方式和购物欲望。假设我们在某运动场举办了三次运动会,并通过对观众的问卷调查采集了相关数据,参照采集的数据,请你按以下步骤对图2的20个商区设计MS网点:1. 根据附录中给出的问卷调查数据,找出观众在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所反映的规律。 2. 假定奥运会期间(指某一天)每位观众平均出行两次,一次为进出场馆,一次为餐饮,并且出行均采取最短路径。依据1的结果,测算图2中20个商区的人流量分布(用百分比表示)。3. 如果有两种大小不同规模的MS类型供选择,给出图2中20个商区内MS网点的设计方案(即每个商区内不同类型MS的个数),以满足上述三个基本要求。4. 阐明你的方法的科学性,并说明你的结果是贴近实际的。(图2,图3请见附录2)。二. 问题假设(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1.奥运会期间(指某一天)每位观众平均出行两次,一次为进出场馆,一次为餐饮,并且出行均采取最短路径。2.观众在一天内的行程如下: 进场馆——>出场餐饮——>餐饮完回场馆——>出场馆且进场馆和出场馆路径相同,出场餐饮和餐饮完回场路径相同。3.出场餐饮与餐饮完回场馆时不考虑出行方式,只按餐饮方式采取最短路径。4.各场馆内进出口与看台一一对应(即进场时一个进口只能到达唯一确定看台,出场时一个出口对应唯一看台,看台之间不能相互跨越)。5.每位观众通过出行或餐饮路径上所有商区(包括看台出口所对的商区)。6.三个场馆人数固定(A区为10万人,B区为6万人,C区为4万人),每个看台人数固定,均为1万人(即商区A1、A2、A3、A4、A5、A6、A7、A8、A9、A10、B1、B2、B3、B4、B5、B6、C1、C2、C3、C4对应的二十个看台每个均为一万人)。7.观众在奥运期间的出行方式、餐饮方式、消费额档次均不变,且服从问卷调查所得规律。三. 假设合理性分析及说明(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根据最短路径原则,观众从各车站或停车场到场馆往返路径相同;同理,餐饮往返路径也相同。因此只须考虑观众看完比赛从场馆到车站或停车场的路径(下称第一类路径)以及观众出场馆到达餐饮地点的路径(下称第二类路径)即可。即对各商区人流量只须计算这两类路径的人流量,各商区总人流量为观众走这两类路径人流量的2倍。为方便计算,本模型中人流量仅为第一类和第二类路径人流量之和。从图2可以看出,各场馆到餐饮地点或者无车可乘或者相距很近无须乘车,故在观众出场馆餐饮时只根据餐饮方式采取最短路径,忽略出行方式。四. 符号约定(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W: 出行方式为公交(东西);N: 出行方式为公交(南北);E: 出行方式为地铁东;R: 出行方式为地铁西;P: 出行方式为私车;T: 出行方式为出租;C: 餐饮方式为中餐;F: 餐饮方式为西餐;B: 餐饮方式为商场;五. 模型建立与求解(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1. 问题1求解根据附录中给出的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利用数据库编程(Visual Basic +SQL关系数据查询语言)首先统计得出了三次问卷调查中按年龄、出行方式、餐饮方式、消费水平分档的各类人数,如表1所示。……………………………………………………………………………………………………………………………………………..为了能清楚看出观众在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反映的情况,用百分比表示各出行方式、餐饮方式、消费额档次人群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略)………………………………………………….………………………………………………………………………………………………………2.问题2求解商区人流量与平均购物欲望是影响商区选址的主要因素。各商区人流量与观众出行方式、餐饮方式有关。商区人流量的消费档次水平分布,体现了该商区人流的平均购物欲望。因此,以消费档次水平为划分标准,分别按出行方式及餐饮方式对人群进行统计,不同消费档次水平人数及百分比表示如表3所示:……………………………………………..……………………………………………...……………………………………………3.问题3求解…………………………………………..………………………………………….商区Z的综合购买力(百万元)H =商区Z各个消费档次购买力之和。各个消费档次购买力为:该消费档次人流量╳消费档次指数根据以上标准可以建立以总出售能力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的模型: Min f=m1╳( + + )+m2╳( + + )约束条件为: ╳m1+ ╳m2>= (i=1,2……10) ╳m1+ ╳m2>= (j=1,2……6) ╳m1+ ╳m2>= (k=1,2,3,4) , , , , , >=1且为整数 m1
数学建模论文具体的格式要求如下:
1、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2、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3、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4、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5、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6、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7、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8、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9、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
10、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1、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12、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扩展资料:
电子版论文格式规范
1、参赛队应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和参赛须知》的要求命名和提交以下两个电子文件,分别对应于参赛论文和相关的支撑材料。
2、参赛论文的电子版不能包含承诺书和编号专用页(即电子版论文第一页为摘要页)。除此之外,其内容及格式必须与纸质版完全一致(包括正文及附录),且必须是一个单独的文件,文件格式只能为PDF或者Word格式之一(建议使用PDF格式),不要压缩,文件大小不要超过20MB。
3、支撑材料(不超过20MB)包括用于支撑论文模型、结果、结论的所有必要文件,至少应包含参赛论文的所有源程序,通常还应包含参赛论文使用的数据(赛题中提供的原始数据除外)、较大篇幅的中间结果的图形或表格、难以从公开渠道找到的相关资料等。
所有支撑材料使用WinRAR软件压缩在一个文件中(后缀为RAR);
如果支撑材料与论文内容不相符,该论文可能会被取消评奖资格。支撑材料中不能包含承诺书和编号专用页,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和所在学校及赛区的信息。如果确实没有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可以不提供支撑材料。
参考资料:惠州学院-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参考资料: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楼主你好,数学建模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摘要,这个是全文的概述,里面包括这个模型的主题,以及几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总体答案,比如对模型结果的阐述,或者对原来的安排评价是否合理等等。另外摘要最好控制在word一页内(小四宋体),不要太多。下面是论文的主体:1. 问题重述主要是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个就看你自己的文笔功底了。2. 模型假设对你将要建立的模型进行理想假设,比如说将一些可能对结果影响不显著,但考虑起来需要很多时间的的问题理想化。3. 符号说明将你要建立的模型中的一些参量用符号代替表示。4. 模型建立这个是介绍你模型建立的原理和步骤,以及最终的模型结果,一般是一个评价函数,也可以是另外的形式,不过一定要给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大的方法5. 问题一、二、三(视具体的需要回答问题的个数而定,最好分条回答)利用你上面建立的模型,对题目提出的问题进行求解,这个部分需要你通过程序来实现,最后给出这个问题的结果,如果是满不满意这样的问题,需要给出明确回答满意或不满意,如果是一个量的结果,就需要把通过你的模型以及代码得到的准确结果进行阐述。6. 模型改进解决完上面题目提出的问题之后,可以对你的模型不足的地方再提出来,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完善整个模型。7. 参考文献最后将你的参考文献写上,包括你在网上查的的资料,以及别人的论文或者书籍等等。如果最后需要你一并交上程序代码的话,还需要一个附录,里面包括程序代码,或者如果你上面的问题的结果太长的话(比如要给出几百个点的坐标这样的),可以将这些结果也放在这一块。如果楼主需要看论文样式的话,推荐一个网站: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数学建模网站,里面包括了该学校从92年开始到09年的各届论文,里面不乏一些比较好的论文,楼主如果需要参考样式的话,可以看看这些论文。最后祝楼主好运。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以及要求
导语:伴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及要求,欢迎阅读!
(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
(二)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力所能及。
要求:
有背景.
应用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及其周围世界的真实问题,要有具体的对象和真实的数据。理论问题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价值。要做必要的学术调研和研究特色。
有价值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或教育价值,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掌握必须的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基础
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掌握一定量的参考文献,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研究问题的数据资料是能够获得的。
有特色
思路创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思路;
方法创新,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结果创新,要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结果。
问题可行
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并能够完成,要有学生的特色,所用知识应该不超过初中生(高中生)的能力范围。
(三)(数学应用问题)数据资料:来源可靠,引用合理,目标明确
要求:
数据真实可靠,不是编的数学题目;
数据分析合理,采用分析方法得当。
(四)(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通过抽象和化简,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的一个近似描述,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要求:
抽象化简适中,太强,太弱都不好;
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参数选择源于实际,变量意义明确;
数学推理严格,计算准确无误,得出结论;
将所得结论回归到实际中,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问题和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展望。
(五)(数学理论问题)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了解透彻
要求:
对问题了解足够清楚,其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问题解答推理严禁,计算无误;
突出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六)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内容齐全,排版美观
1. 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
要求:反映内容准确得体,外延内涵恰如其分,用语凝练醒目。
2. 摘要:全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
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6字以内的文章摘要一般不超过3字;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3. 关键词:文章中心内容所涉及的重要的单词,以便于信息检索。
要求:数量不要多,以3-5各为宜,不要过于生僻。
(七). 正文
1)前言:
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来源;
提出问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概括介绍论文的内容,问题的结论和所使用的方法。
2)主体:
(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组建、分析、检验和应用等。
(数学理论问题)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
3)讨论:
解释研究的结果,揭示研究的价值, 指出应用前景, 提出研究的不足。
要求:
1)背景介绍清楚,问题提出自然;
2)思路清晰,涉及到得数据真是可靠,推理严密,计算无误;
3)突出所研究问题的难点和意义。
5. 参考文献:
是在文章最后所列出的文献目录。他们是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是为了说明文中所引用的的论点、公式、数据的来源以表示对前人成果的尊重和提供进一步检索的线索。
要求:
1)文献目录必须规范标注;
2)文末所引的文献都应是论文中使用过的文献,并且必须在正文中标明。
(七)数学建模论文模板
1.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一、 问题的重述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解决给定的问题,所以一般应以“问题的重述”开始。
此部分的目的是要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
这部分的内容是将原问题进行整理,将已知和问题明确化即可。
注意:在写这部分的内容时,绝对不可照抄原题!
应为:在仔细理解了问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将问题描述一篇。应尽量简短,没有必要像原题一样面面俱到。
二、 模型假设
作假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为问题有帮助的所有假设都应该在此出现,包括题目中给出的假设!
②重述不能代替假设! 也就是说,虽然你可能在你的问题重述中已经叙述了某个假设,但在这里仍然要再次叙述!
③与题目无关的假设,就不必在此写出了。
三、 变量说明
为了使读者能更充分的理解你所做的工作,
对你的模型中所用到的变量,应一一加以说明,变量的输入必须使用公式编辑器。 注意:
①变量说明要全 即是说,在后面模型建立模型求解过程中使用到的所有变量,都应该在此加以说明。
②要与数学中的习惯相符,不要使用程序中变量的写法
比如:一般表示圆周率;cba,, 一般表示常量、已知量;zyx,, 一般表示变量、未知量
再比如:变量21,aa等,就不要写成:a[0],a[1]或a(1),a(2)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特别突出你的创造性的工作。在这部分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①一定要有分析,而且分析应在所建立模型的前面;
②一定要有明确的模型,不要让别人在你的文章 中去找你的模型;
③关系式一定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易读易懂。
④建模与求解一定要截然分开;
⑤结果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必须要有必要的求解过程和步骤!最好能像写算法一样,一步一步的.写出其步骤;
⑥结果必须放在这一部分的结果中,不能放在附录里。
⑦结果一定要全,题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必须都有详细的结果和必须的中间结果!
⑧程序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和结果!
⑨非常明显、显而易见的结果也必须明确、清晰的写在你的结果中!
⑩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以及5个小点之间都必须空一行。
问题一:
1.建模思路:
①对问题的详尽分析;
②对模型中参数的现实解释;这有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会使数学公式充满生气,不再枯燥无味
③完成内容阐述所必需的公式推导、图表等
2.模型建立:
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必要的解释
对于你所建立的模型,最好能对其中的每个式子都给出文字解释。
3.求解方法:
给出你的求解思路,最好能想写算法一样,写出你的算法。
4.求解结果:
你的求解结果必须精心设计(最好使用表格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
结果必须要全,对于你求解的一些必须的中间结果,也必须在这里反映出来。
5.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在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之后,你必须对你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解释。 因为你的结果往往是数学的结果,一般人无法理解。 你必须归纳出你的结论和建议。 这里主要应包括:
①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是否达到了建模目的?
③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④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何?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五、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这一部分应包括:
①你的模型完成了什么工作?达到了什么目的?得出了什么规律?
②你的建模方法是否有创造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什么思路?结果有什么理论或实际用途?
③模型中有何不足之处?有何改进建议?
④模型中有何遗留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这一部分一定要有!
六、参考文献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
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七、附录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资料都收集在这里。 应包括:
①某一问题的详细证明或求解过程; ②流程图;
③计算机源程序及结果;
④较繁杂的图表或计算结果(一般结果只要不超过A4一页,尽量都放在正文中)。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