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紫花地丁生药学论文

发布时间:

紫花地丁生药学论文

叮当草应该是铃铛草,也称为铃铛花,是桔梗花的俗称,花色洁白秀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全身性血管疾患,多发于青壮年,是一种动脉和静脉的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因血管腔发生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最后并发溃疡、坏死,导致肢体末端脱落。病损部位主要在四肢末端血管,下肢多于上肢。初期患肢有沉重、怕冷、麻木感,足趾有针刺痛,小腿肌肉有抽搐疼痛现象,并开始出现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病期较久出现病情加重,患肢皮色暗红,渐变黑色坏死,并伴有发热等症。方一【组成】附子、干姜、桂枝、当归、花椒、赤芍、细辛、麻黄、红花各30克。【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加水3000毫升,煎汤去渣,洗浴患处。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3日。【功用】湿经散寒,活血止痛。【适应证】脉管炎而属风寒痹痛者。【说明】方中附子、麻黄、细辛、干姜、桂枝、花椒温经散寒,当归、赤芍、红花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活血祛寒,故对风寒邪气侵犯血脉所致脱疽有效。方二【组成】川椒、川乌各20克,艾叶、透骨草、当归、桑枝各30克,桂枝、防风、红花各15克,槐枝10克,蒜瓣适量。【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加水2 500~3000毫升,煎汤去渣,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每次30分钟。【功用】温经散寒,活血祛风。【适应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寒凝脉痹者。【说明】方中川椒、艾叶、防风祛风散寒,川乌、桂枝、桑枝、槐枝通经活络,红花、透骨草活血,大蒜去寒湿,辟邪恶,散痈肿,化积聚。方三【组成】蛇床子、苦参、黄柏、细辛、苍术、枯矾等量。【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洗涤浸泡患处。每日1~2次。【功用】解毒燥湿,消坚收敛。【适应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期。【说明】蛇床子功能祛风散寒,再配伍苦参、黄柏等燥湿解毒之品,对因风寒湿所引起的脱疽有一定的疗效。方四【组成】芙蓉叶60克,黄柏、大黄、紫草、防风、徐长卿、玄明粉各35克,蝉衣15克。【用法】上药加水煮沸10~15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待温时再浸洗之。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3次。【功用】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适应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期。【说明】芙蓉叶气平味微辛而性滑,主治痈肿,黄柏、紫草、大黄清热凉血,防风、蝉衣、徐长卿祛风解毒。方五【组成】透骨草30克,防风、艾叶、当归各12克,乳香、没药各10克,苏木20克,大黄15克,芒硝(后下)5克。【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剂可用2~3日。【功用】祛风湿,通经络,消炎止痛。【适应证】血栓性脉管炎。【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湿、活血止痛,防风、艾叶疏风散寒,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苏木活血化瘀,大黄、芒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通络、清热解毒之功。方六【组成】紫花地丁、连翘、蚤休各30克,赤芍15克,生甘草9克。【用法】上药加水煎汤,待温度适宜时,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每次30分钟,15日为1个疗程。【功用】祛风湿,通经络,消炎止痛。【适应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说明】紫花地丁专治痈肿疔毒,连翘、蚤休清热解毒,赤芍清热凉血解毒,生甘草调和诸药,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一定疗效。方七【组成】桂枝、花椒各10克,透骨草30克,千年健、鸡血藤、金银花、苏木、红花、乳香、没药、干姜、樟脑各15克。【用法】将上药装入一布袋内缝好,加水2 000毫升煎汤,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淋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50分钟。【功用】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适应证】寒湿阻络型及血脉瘀阻型脉管炎。【说明】千年健,宣通经络,祛风逐痹,桂枝、干姜、花椒、透骨草温经散寒,鸡血藤、苏木、红花、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金银花清热解毒,樟脑引诸药入血络,直达病所。方八【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丹参、鸡血藤、黄芪、党参、桂枝、苦参、伸筋草、炙甘草、川椒、生姜、葱白各15克。【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数沸,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洗患处,每日3次。【功用】活血散瘀,益气温阳,通络止痛。【适应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说明】本方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基础上再加苦参等,以增散寒之力,红花、赤芍以增活血之力,更配伍黄芪、党参益气,取“气行则血行”之意。方九【组成】大蒜不拘多少。【用法】将大蒜剥去皮,捣汁擦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功用】行气消积,温经通络。【适应证】血脉瘀阻。【说明】大蒜能祛风、解毒、散痈肿。药理学研究表明,从大蒜提炼的物质能抗凝血,扩张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良好的疗效。

一、形态不同紫花地丁是多年生的草本,属于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它没有地上茎,高度偏矮一点,高度大约4-14厘米左右,到了果期的时候高度能达到20多厘米。地丁草是二年生的灰绿色草本植物,它是属于罂粟科、紫堇属的全草,高度较高一些,具有主根,高度大约10-50厘米左右,茎部的基部位置具有分枝,颜色为灰绿色。这两种植物有些相似,但是还是具有较多区别,并且功效不同。二、叶子区别紫花地丁的叶子属于基生,下部分的叶子比较的小,形状为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分的叶子比较的长,形状为长圆形、长圆状卵形,长度大约厘米左右,宽度大约厘米左右,颜色为苍白色或淡绿色。苦地丁的叶子形状为轮廓卵形,上部分的叶子和下部分的叶子形状一样,叶片的长度约为厘米左右,颜色为灰绿色。三、花朵不同紫花地丁的花朵为中等大,颜色为紫堇色或淡紫色,有时会呈现白色,喉部的位置具有紫色的条纹。苦地丁的花朵颜色为粉红色至淡紫色,形状比较的平展。

最先需要确立的是苦地丁并并不是紫花地丁。实际上我们会搞混也是很一切正常,由于古代人也一样会在名字和应用层面仍存有将二者搞混的状况。由于紫花地丁与苦地丁都归属于地丁类绿色植物,他们不管在绿色植物来源于、功效与作用、成分及其当代药理学科学研究都是有不一样的地区,在药用价值的量上也也有挺大的差别。假如我们可以区分应用,对我们而言是十分有效的。苦地丁与紫花地丁的差别一、来源于不一样紫花地丁最开始常见于《本草逢原》,多年生长 木本植物,生长发育于草坪或小山坡。关键遍布于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地。苦地丁始常见于《中药志》,长在山谷、溪水及其平原区等地。遍布在甘肃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二、中药材的特性不一样1.根与茎紫花地丁的根是长的锥形,有细的皱褶,展现黄棕色。苦地丁的主茎是锥形,它的表层是黄棕色,茎也是细细的,尖部有很多发枝,表层是浅绿色。2.叶子紫花地丁叶基生,是浅绿色,展开后的叶子呈披针形,边缘钝。苦地丁叶子表面皱褶粉碎,是深绿色或浅绿色。3.花及果子种子紫花地丁花朵有5瓣,它的花很是罕见;卡罗拉嘴形,浅紫色,果子是椭圆型并三裂;种子总数许多 ,淡深棕色;苦地丁花非常少见,浅紫色,果子是扁长的椭圆型,种子心型,灰黑色且有光泽度。三、作用不一样紫花地丁归属于寒性的绿色植物,味儿有点苦,能够用于清热去火,散血消肿。此外能用来医治黄疸、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等病症;假如挑选外用能够用于医治跌打、痈疮、蜈蚣咬伤等外伤。注射苦地丁注射液得话,可以协助人类具有抑止一些病原菌乃至是病毒的作用。此外由于苦地丁带有十分多种多样的黄酮,因此还可以协助具有身体之外抑菌的功效。同紫花地丁一样,苦地丁也具备清热去火的功效。对品质温病高烧心烦,发烧感冒,传染性肝炎,肾炎,腮腺炎,疖痈以及它化脓性感染有一定功效。

生药学论文豆丁网

查阅下载医学文献的网站:

1、万方医学网:网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全文以电子邮件原文传递方式获得,核心期刊全部收齐)。

2、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医学期刊系列,是我国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支持用户一站式检索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部资源,获得更全面、准确、随时更新的检索结果,数据库收录中华医学会出版的中文医学核心期刊189种。此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倾力打造了“中华医学知识库”,包括精选指南库、视频库、科研与写作库、名师讲堂、临床诊疗知识库、全科教育库和医学人文库7个子库。

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以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是目前国内医学文献的重要检索工具。

4、中国知网:国内最大的知识库,覆盖学科全面。

5、文献党下载器():主要服务于科研人员的文献下载需求。整合汇集海量中外文献数据库,涉及学科全面,资源庞大。中外各科文献基本都可以查找下载到,包括sci-hub和谷歌学术下载不了的文献。适合没有数据库权限的人群。

6、PubMed: 是一个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的数据库。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PubMed 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能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7、sciencedirect爱思唯尔(Elsevier):是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爱思唯尔出版2500余种期刊,包括《柳叶刀》 、《四面体》、《细胞》。39000多种电子书籍以及诸多经典参考书如《格雷氏解剖学》等。

8、Embase:是爱思唯尔(Elsevier)推出的针对生物医学和药理学领域信息所提供的基于网络的数据检索服务。内容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除了可以检索丰富的医学文献外,还支持药物和疾病检索。

9、OVID平台:包涵生物医学的数据库有临床各科专著及教科书、循证医学、MEDLINE、EMBASE以及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提供60多个出版商出版的科学、技术及医学期刊1 000多种,与LWW、Adis等公司属于姊妹公司。

10、The Cochrane Library(考克兰图书馆):是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的主要产品,汇集了关于医疗保健治疗和干预有效性的研究。它是循证医学的黄金标准,并且提供有关最新医疗的最客观信息。

11、ClinicalKey临床精钥:是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推出的一个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帮助医生快速获取准确、简洁、世界前沿的循证医学知识。ClinicalKey拥有全球最大的医学信息资源库,涵盖所有医学专科。

12、UpToDate临床顾问数据库:是用于协助临床医生进行诊疗上的判断、决策的循证医学数据库。UpToDate覆盖了常见的 25 个临床专科,涵盖了诊疗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绝大多数疾病及其相关问题,除了核心的临床专题外,UpToDate还提供多平台访问、智能搜索、图表导出生成PPT、重要更新、诊疗实践更新、患者教育、计算器和药物专论等多项功能。

13、Karger医学电子期刊:是由瑞士Karger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约80余种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大部分以英文出版,内容涵盖了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包括传统医学以及最新的医学热门课题。

14、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它收录了全球13000多种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

15、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是一家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旨在推广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16、世界顶尖医学杂志的前四名:《柳叶刀》(The Lancet)、NEJ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JAMA 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BMJ《英国医学期刊》

17、世界四大名刊:《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18、谷歌学术:检索外文文献常用网站,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谷歌学术涵盖学科全面,可了解有关某一领域的学术文献;了解某一作者的著述,并提供书目信息(引用时必需的图书出版信息或期刊论文的刊名、刊期信息)。部分文献可直接下载。

19、Wiley:成立于1807年,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之一,有1600多种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20000本电子图书,170多种在线参考工具书,580多种在线参考书,19种生物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实验室指南(Current Protocols),17种化学、光谱和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1、打开豆丁网的网站。2、在搜索框中输入你的论文题目或者作者名字,按下回车键进行搜索。3、出现了个人的论文,点击进入论文页面。4、在论文页面中,可以预览论文的部分内容。

专业的医学网络数据库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文摘(IP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毒理学数据库(TOXLINE)。

常用的检索网络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药学文献、以及你所在大学的图书馆、google、soopat、uspto、道客巴巴、豆丁网、小木虫、读秀账号网、免费资源网、科学引文索引、Elsevier science、CDER、FDA、SFDA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用的网站,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以Pubmed搜索为例:

1、打开电脑上的浏览器,然后再浏览器地址界面里输入百度主页的地址(当然,如果大家能够将Pubmed数据库的网址默写出来也可以直接将地址输入到浏览器地址框里),因为这里不允许贴地址,所以就不放地址出来,大家按照后面流程获取。

2、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Pubmed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搜索,这里就可以看见搜索结果的前几个网站就是Pubmed网站的地址。

3、选择一个网站进入,然后进入到Pubmed网站主页,点击搜索框下面的Advance按钮进入到高级搜索界面。

4、进入高级搜索界面之后,点击搜索界面的All filed选择搜索范围,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范围进行搜索。

5这里选择title和Date两个范围进行搜索,在title后面的输入框里输入想要搜索的文献的关键词,第二行选择文献发表的时间,如果需要更多的范围限制的话,可以点击第二行后面的+号按钮添加搜索范围限制。

6、在搜索框里填写关键词的同时,上面的搜索框里会将整个搜索表达式展示出来,这里显示的是:(IT[Title]) AND ("2014"[Date - Publication] : "3000"[Date - Publication])

7、完成上述步骤之后,然后点击下面的Search按钮展示出搜索结果,跳转到搜索结果界面,在搜索框里展示了刚刚出现的检索表达式,下面就是搜索出来的文献。

免费下载论文有如下几个方法:2、一些高校的IP地址都是购买了中国知网的下载版权,每年是十几万的版权费吧,我们学校就是这样,所以到高校的图书馆或者电子阅览室下载是免费的!3、百度知道有人(如楼上的那几位“QQ是XXX”的几位)购买了账号,你可以在百度知道提问题求助,但是财富值和RMB的价格也不菲!4、所以,我推荐你到一个湖南省图书馆建立的“联合在线咨询”论坛去发帖求助下载(百度一下“联合在线咨询”),也是免费的! 我自己也是在这个论坛下的!

金银花生药学研究论文

生药学在生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药资源的学科,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有效成分、生产采制以及对生药进行鉴定等。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扩大药源,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药用植物 生药学 资源 指纹图谱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药物学知识,汇集成众多本草著作,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生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资料库[5]。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应结合现代生药学所运用的科学技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野生丹参资源已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目前丹参多为栽培,其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通过选取丹参根和根茎做水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分析,以观察各地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所含蛋白品种所含蛋白质的差别[1]。从而比较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的要效的差别,有助于扩大药源。 3.生药学在前沿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频繁。在攻克癌症的斗争中,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于2002 年7 月召开的全美第43 届生药学年会代表了全球生药学研究的新趋势。现任职美北卡大学药学院天然产物实验室的美籍华人教授———李博士做了题为“从天然产物先导物设计和发现新药的现行进展”报告。该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就是已经发现和正在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临床治疗药物。源自天然中草药的传统中医药学是一个研制有效化疗剂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一种代号为GL2331 的半合成表鬼臼吡喃葡萄糖甙,是天然产物鬼臼毒素被人工设计合成和研发的,目前作为抗癌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这些先导化合物及其它研究产生的先导化合物已经证明无论是作为深入一步的修饰模板,或是在作用机理研究手段方面,将在新药设计和研制方面极有价值[3]。 4.生药学在药物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对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的丰富,一方面会为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事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为它们进行不断的科研开发及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部分地区在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药用植物资源自身的生态增长规律,出现了过度利用、盲目开发等不合理的现象,因而导致了大量药用植被生态被破坏的严重问题.。从植物学、生态学理论角度来看,外界干扰会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产生影响;但是外界干扰并非必然破坏生态系统,它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及干扰范围等因素。 有时适度干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更新,其结果可能会促进生态系统趋向稳定. 基于这种理论,我们有必要对人类干扰植物资源的活动开展相应深入的生态学研究,以期得出相关的科学结论,进而指导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做到既保持生态平衡,又能够合理利用,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4]。 5.结语 药用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通过生药学方面的研究,将更好的开发药用资源,扩大资源储备量,同时对药用资源的保护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1.赵华英,李允尧等不同产地不同丹参品种的蛋白电泳观察,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6 月第40 卷第3 期。 2.彭素琴,刘郁林,金银花研究进展.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六期 3.杨顺楷,生药学的最新动态(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精细与专用 化学品,2003 年第23 期 :6—7 4.石 莎,周宜君,冯 莎,冯金朝,我国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年2 月第15 卷第1 期 5.阎玉凝。对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内涵外延的探讨,中医教育ECM 第24 卷,2005年5月第3 期,42—43 6 赵君峰,白志川,中药材金银花的生药学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9---11

徐国钧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他人,尤其重视对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的培养,既大胆放手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又引导他们看准生药学科前沿,攻克科学难关。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到1991年7月,他与他人合作招收硕士研究生35名,其中已获硕士学位的25名。1984年,他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共招14名,其中已获博士学位的8名。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他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上。专业课的教学,以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传授研究方法,强调自学,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论文的选题,注意应用研究和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项目,尽量结合导师接受的国家研究课题进行,把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纳入执行国家科研任务的范畴,这也是他近年来为开拓生药学科,适应中国外医药学发展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经验。他所带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大多达到中国先进水平,其中贝母、金银花、石斛类的生药学研究,是“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的主要部分,该课题获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博士学位论文党参类、麦冬类、七叶一枝花类、鸡血芚类、砂仁类、沙参类及硕士学位论文蛇床子类、芍药类的生药学研究,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成果鉴定会上,被评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灵应痧药”显微分析打破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神秘观,开创了中国外中成药鉴定的先例。首编大型《药材学》,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材粉末鉴定》专著,使中国粉末生药学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七五”与“八五”期间,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片组组长,对111类多来源中药进行本草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10项系统研究,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了弘扬祖国医学,徐国钧多次出访东西方国家,30次作学术讲演,与日本、香港6所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生或互派博士进修。共培养博士24名,硕士60多名。共获国家、部级等奖15项。徐国钧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王作者,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特别荣誉奖,美国章美科研教学奖等。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供参考一、温度:抗零下30°C低温,故又名忍冬花。3°C以下生理活动微弱,生长缓慢。5°C以上萌芽抽枝。16°C以上新梢生长快,20°C左右花蕾生长发育快。 二、适应性强。山区、平原、粘壤、砂土、微酸偏戌都能生长。北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岛,东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少量野生。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三、习性:喜通风透光,温暖干燥。金银花提取物 英文名: HoneySuchle Flowers Extract 金银花提取物主要成分: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 98%,99% 检测方法:HPLC CAS NO: 327-97-9 性 状: 白色精细粉末 附 注:高纯绿原酸可做粉针、针剂、注射剂的医药原料 溶解性:水溶性好。易溶于热水、乙醇及丙酮,可完全溶解。极微溶于醋酸乙酯。 分子式及分子量:C16H18O9= EINECS 登录号:206-325-6 熔点205-209°C 比旋光度:-36° (c=1, H2O) 生物活性:绿原酸被认为是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解毒、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被作为定性甚至定量的指标。 据报道,绿原酸的主要生物活性有(1)对透明质酸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的抑制作用;(2)对自由基的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3)抗诱变作用;(4)保肝利胆作用;(5)抗菌、抗病毒及解痉等作用。

地黄生药学论文

地黄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地黄有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是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地黄有生熟之分,熟地黄的临床功效与生地黄的临床功效是不一样的,地黄的临床作用非常多,能够降血糖,还可以止血,凝血,能够治疗肝炎,地黄还可以食疗哟。1、地黄临床功效不孕症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女子的天癸、中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肝郁、血虚、痰湿、肾虚、胞寒、血瘀等原因有关。而地黄饮子对上述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皆有所益。地黄饮子兼涉阴阳气血两端,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调血益精,暖宫祛寒,助孕安胎,笔者喜用本方加淫羊藿、仙茅,每曰l剂,1月1疗程,如果能对症,多数人3个疗程即见效。脊髓痨本病属中医“风痱”症。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美尼尔氏综合征本病与脑晕、耳鸣、恶心、呕吐等进行性听力减退有关。中医还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虚、清窍失聪有关,而地黄饮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开窍通络、豁痰醒脑之效。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18例,治愈1l例,有效4例,无效3例。神经衰弱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甲亢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多以精神兴奋、激动、食欲亢进、消瘦、多汗、心悸、甲状腺肿大、突眼、手震颤等症状为特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阴不足,虚火上扰,肾阳虚衰,痰浊上凝有关。根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可使怕热、多汗、心悸、手颤等症状迅速得以改善缓解。经治18例,有效率达90%,最少服药30剂,最多90剂。慢性肾炎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本方有温阳益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研究表明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报道本方对水肿腰以下甚、身寒肢冷、尿少、腰膝酸软、舌尖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而阴阳两虚者,随证加减多获效,水肿甚有蛋白尿加黄芪、防己、白术,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女贞子、金樱子等。每日1剂。1月1疗程。2、生地黄的禁忌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生地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在本草学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到16世纪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本草学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以后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分类学的知识对《本草纲目》等书中的动植物进行学名考订。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资源调查及整理1949~1979年间,我国的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草药资源和经验鉴别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陆续编写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手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等书籍。其后于1970~1975年间掀起了群众性的中草药运动,各地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调查采集中草药,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编写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草药学》中、下、上册(1976、1980、1986)、《中药志》第二版Ⅰ~Ⅵ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这一时期调查总结的对象由常用中药扩大到民间药,中草药数量有很大增加,内容也较前丰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新华本草纲要》(1988、1990、1991)、《中国本草图录》(1988、1990)、《中国民族药志》、《中药资源学》(1993)等。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定,全国于1983~1987年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它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和《中国民间单验方》,是一套系统的中药资源专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天然药物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已知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植物来源的占87%,药用植物较集中、种类超过100种的科有毛茛科、大戟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萝藦科、茜草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和兰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仁、诃子、马钱子、儿茶、芦荟,广西的安息香,广东和广西的降香、苏木、土沉香、萝芙木、羊角拗,东北地区的缬草、鼠李皮、野生麦角等,其中不少品种过去是依靠进口的。此外,对作为甾体激素类和避孕药物合成原料的薯蓣属植物,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制药工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的数量续有增加。中国药典1953年版收载药材78种,1963年版增至446种,1977年版收载中草药(包括少数民族药)、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及一些单味药制剂共882种,1985年版收载713种,1990年版收载784种,1995年版收载920种。1993年起相继出版《中国药典》英文版。栽培与饲养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人员对一些重要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药用植物引种、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全国重要的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已引种药用植物4000余种;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中药材达150余种。已运用杂交、诱变、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花药培养等生物学技术,获得浙贝、元胡、地黄、吴茱萸、薄菏、枸杞、乌头、薏苡仁、百合、猪苓、虫草等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许多重要的进口药材也引种载培成功,例如西洋参、白豆蔻、丁香、番红花、胖大海、非洲萝芙木等,不少已经达到了大面积生产的规模。1993年我国第一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也在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建成。一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主编的有关栽培方面的大型科学著作:《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1年)。一些珍贵的动物性药材,已研究了它们的饲养方法:例如麝、熊、蝎子、蛤蚧、中华鳖等。已成功地进行了饲鹿锯茸、养麝取香、活熊引胆、河蚌育珠等工作。一些近代的生物技术方法也开始使用,例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紫草、延胡索、甘草及山莨菪等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一些菌类来源的中药,如冬虫夏草、灵芝及蜜环菌等,研究了它们发酵培养技术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近年来,开展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生产绿色中药材已在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药鉴定和质量研究中药品种繁多,产地广阔。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的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的不断出现,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所以对来源复杂的常用中药材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是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对多来源药材的比较研究,也可为开发利用新药源提高科学依据。六·五期间(1980~1985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列为局级课题,其中贝母、金银花、大黄、石斛类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增加研究种类,扩展研究深度、广度和提高研究水平,经论证将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列入七·五(1986~1990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课题分南、北两个协作组,共研究常用中药材123类(专题)。各类专题统一按共同制定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为目标,运用多学科手段对多来源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即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源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作分类学鉴定;收集对口药材和商品,作性状、显微和理化分析;并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全面的做出品质评价。经过5年的研究,已经完成,大多数专题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该项研究规模之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所取得的成果均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项成果已以《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专著陆续出版发行。在七·五攻关课题工作的基础上,经论证将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继续列入八·五(1991~199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另外100种类(专题)常用中药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完成,专著即将出版发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1996~2000年),最终建立80种常用中药材国际参照执行的标准。2000年1月又开始启动后期70种。提倡生产和使用到地药材是历代中医药学家用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疗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列为重点课题,选择赤芍、金银花等7种公认具有道地性的药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多指标、客观化的手段,对同一物种道地及非道地产区的药材,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的识别特征以及药效与质量关系进行研究,揭示生物多样性、药用部位变异性、DNA多态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自然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综合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为确定道地药材基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将于2002年完成。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种植资源在优良中药材生产中的调控机理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国家重点课题进行的同时,各地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对多种中药进行了资源调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研究(详见徐国钧院士的系列综述-我国近年来生药学研究进展)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大约已对200种中草药进行了较详细的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并鉴定了600余种药理活性成分。近年还从常用生药和民间药中分离到多个治疗老年期痴呆、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抗肝炎、抗过敏、抗脂质过氧化、降血糖、止血、抗菌、消炎和免疫促进等活性成分。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阐明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及新药开发均有重大意义。中药炮制研究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或减少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以及增加药物的疗效。大约有70多种中药的炮制技术已经研究,揭示了许多加工炮制的原理。例如,乌头炮制减毒是由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及胺醇。乌头子根经过加工便是常用中药附子,它的毒性已经大大的降低,而且它所含有对心血管系统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便能发挥效能。又如许多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常采用醋制的炮制法,是由于碱与酸中和形成了生物碱的盐,其能增加水溶性并增加煎剂的疗效。目前已对500余种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编写出版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和《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专著。近年来,采用化学、药理学等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对比中药炮制前后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改变,不但对改革炮制工艺、制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有意义,而且将通过此种研究,逐步建立起临床炮制学、炮制工艺学、炮制化学、炮制药理学等中药炮制学的新型分支学科,促进中药炮制学的发展与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用于中药质量研究只是近四、五年的事。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实验室首次报告利用AP-PCR技术对人参及西洋参的鉴定,次年他们又报道利用RAPD技术对人参及伪品的鉴定。随后中国香港、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相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4种甘草(RAPD)、铁线莲属7种植物(RAPD)、木蓝属8种植物(RAPD)、淫羊藿属8种植物(RAPD及PCR-RFLP)、黄芪属14种植物(PCR-RFLP)、人参属12种植物(PCR-RFLP、测序)、橘属9种植物(测序、探针)。二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人参、西洋参及伪品(RAPD、测序、探针)、地胆草及混淆品(RAPD)、蛇类(RAPD)、海马类(测序)、龟板、鳖甲(测序)、甘草(RAPD)、鸡内金类(测序)、紫河车(测序)、鹿鞭及伪品(测序)、贝母类(测序、PCR-RFLP、探针)。三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种内变异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冬虫夏草(RAPD)、苍术、白术(RAPD)、当归(测序)等。新药开发近年来,大约有200多种新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药开发而来。其中有近半数是单个中药或从其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衍生物或中药的有效成分部位,或甚至中药的全提取物;另有超过半数是从中药复方中开发出的新药。海洋药物研究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物种复杂多样,约有50万种动物,13000多种植物,约占地球资源的80%,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例如从10种珊瑚中发现43种新化合物,10种海绵中发现39种新化合物。海洋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构新颖、复杂,常具有较强的特殊生物活性,是人类未来开发新药的原料基地。此外,对民族药研究开发利用,也取得不少成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已悠久的历史,对人类的医药事业都作出了自已的特殊贡献(详见教科书第十一章)。如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我国生药科学的发展较快,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中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广泛,涉及学科多,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突出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开发更多的中药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花生冠腐病论文

一个是因为肥料给太多了,可能有点烧叶子了,这个就少给肥料就行了。另外一个就是有病虫害,这个需要检查叶片上有没有虫卵,要是有的话要加大药量清理病虫害了。

花生冠腐病症状有哪些?农户们该怎么防治花生冠腐病?对于种植花生的农户来说,搞懂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花生冠腐病。田间症状:在花生出苗期危害果仁,引起果仁腐烂,并出现黑色霉状物,造成烂种。在花生出苗后危害子叶和胚轴结合部位。子叶变黑腐烂,根茎部出现凹陷,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危害严重时,表皮裂开,呈干腐状,最终只剩下纤维组织,维管束变成紫褐色,并长满黑色霉状物。随后病株因失水过多造成枯萎死亡。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花生团棵期发病最重。高温高湿或旱湿交替后利于发病。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地块发病重。连作花生田易发病。防治措施:1、注意种子质量,播前精选种子,选饱满无病,没有霉变的种子。合理轮作,轻病地与玉米、高梁等非寄主作物轮作1年,重病地轮作2-3年均可减轻病害。加强田间管理。播种不宜过深,不施未腐熟有机肥,雨后及时排除积水。2、播种前种子处理是防治花生冠腐病的有效措施,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药液浸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发病严重时,间隔7~10天再喷1次。对发病集中的植株,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800倍液灌根,从花生主茎顶部灌200~250ml/穴,顺茎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很好。

问题太简单。不够详细。不好回答。

其实就是由真菌引起的,花生患上了花生冠腐病这种疾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