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癌症治疗前沿医学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癌症治疗前沿医学杂志投稿

说实话,自己投稿发表论文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找代理成功率很高很多!医学杂志投稿

1、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数据准确,文字精练。2、来稿字数:论著、综述类一般在4000字左右,其他栏目2500字左右。3、来搞须按论文格式,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稿件以word文档(电子文档)格式。4、收稿后3-5个工作日通知作者对稿件的处理意见,如稿件被录用一般在两个月内左右出版。为满足作者的特殊需求,办刊开辟了“稿件特快通道”,如需加急发表请与本刊编审中心联系。5、论文出版后,本刊可向作者颁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第一作者可获赠当期杂志一册,第二、三作者需要杂志及论文证书,请与本刊联系。

毕业论文投稿的方式有很多,在选择投稿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们先看看为何要写毕业论文?首先是对继续读研或出国深造的同学来说,毕业论文比较重要。因为毕业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你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国外留学的时候,有的导师还要看你的毕业论文,所以要好好考虑如何下笔,写的内容也要好好斟酌!如果不是继续深造的同学,其实毕业论文就是一个提高你工作效率的技能。所以,论文的内容好坏且不谈,今天从你将来工作的角度来谈毕业论文同工作的关系。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相信现在很多毕业生投稿毕业论文要么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要么就是为了以后评职称有一定的帮助吧。所以选择论文投稿的方式无非是投稿到有名气的期刊或者杂志上面,还有一些是论文是为了检索的需要投稿到一些出版社的。那么,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不错的中文学术科研出版社—汉斯出版社,涉及的科研学术有: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化学材料、地球环境、医药卫生、工程技术、信息通讯、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并且上面的很多学术文章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给你提供很多参考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据学术堂了解,想要成功、快速的发表论文,提前了解期刊杂志的审核流程很重要,可以帮助大家及时掌握投稿进度,提高效率:

流程一:

投稿——初审——通过——通知——汇款——定版——出刊——邮递

流程二:

投稿——初审——修改——不通过

1、投稿:主要接收邮箱投稿和在线投稿系统投稿

2、初审:投稿文章三个工作日内给安排审核,并出审核结果

3、通过:对于审核通过的文章尽快作出用稿答复

4、不通过:审核不通过的文章会通知作者不通过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5、通知:通知通常为邮件形式。如需书面的,尽快给予安排邮递

6、汇款:办理文章发表相关费用,提供公司账户,法人账户,邮局地址汇款3种方式 定版:确认款到的,及时安排文章定版

7、出刊:杂志社定时排版,印刷,出刊。大部分期刊会定期出刊,也有部分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退后出刊。通常提前和退后时间不超过1个月

8、邮递:对于所有的发表作者,我们都会安排邮递当期杂志1本或2本。

医学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期刊杂志:

选择期刊时,除了要考虑期刊杂志的正规性以外,还要考虑期刊的类别,医学期刊有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两大类,应同时考虑,不要只向专业性期刊投稿,无形中缩窄了论文发表的渠道

2、了解拟投期刊的外部特征

每种期刊都有自己详细的稿约,一般刊登在每年的最后一期或第一期。投稿前,应仔细阅读拟投期刊的稿约,并大致对期刊进行浏览,了解该期刊的出版时间、出版周期、栏目设置及是否需要中英文摘要等,尽量使论文在形式上符合要求,不可漏项。

3、审稿过程中作者的配合

编辑部在接到作者的投稿后,都会寄给作者回执或发电子邮件,上面有稿件编号,作者应记住此编号,以便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对于编辑部提出修改的稿件,一定要在规定期限内寄回,以免延误发表。论文排版后,编辑部会将校对稿寄给作者,请作者自己校对,此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校对稿,有些作者错误地认为校对稿中不会有错误,因此只字不改。

4、稿件不刊用的原因分析

选题陈旧、无创新性是稿件不刊用的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所用统计方法不当也是造成退稿的原因,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使用不当是相当常见的错误,在这方面建议作者多看一些统计学书籍,正确运用统计方法,使论文合理可信。同一单位稿件集中也是造成某些稿件不能刊用的直接原因,建议同一单位相似课题的论文分散投稿,避免因稿件集中造成退稿。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因论文书写不规范,如格式不对、字迹潦草、图表、参考文献不规范等原因造成退稿。

癌症治疗前沿医学杂志

是。根据查询临床医学前沿杂志相关资料显示,临床医学前沿杂志是核心期刊,医学前沿杂志被SCI、科技核心、CSCD核心目录收录中,整体质量非常高。《医学前沿》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德国施普林格公司海外发行的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之一。

1、Cancer research(癌症研究)2、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3、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4、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5、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6、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治疗肝癌的前沿医学杂志

陈敏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1990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委员会副主委,中华超声影像、中国肿瘤影像等3家杂志副主编,AJR等国内外10多家杂志编委。致力于介人超声诊断治疗研究30年,完成多项新技术。开展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10年,主要贡献为提出大肝癌规范化治疗方案及难治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策略,被世界该领域广泛参考引用;创建阻断肿瘤血供等多项新技术,解决射频治疗难题并拓展了适应证;首先提出“超声造影界定肝癌浸润范围及确认适应证”等对指导射频消融治疗意义重大;近7年还致力于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肝癌早诊及中国诊断标准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共获部、市、局级成果奖励15项,作为第一研究者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卫生部首届肿瘤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卫生部、市科委等科研基金8项,其中肝癌早诊及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的研究,获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课题(863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培育专项等基金。获得专利2项。计发表论文近300篇,近10年,完成射频治疗肝肿瘤及超声造影相关研究发表论文近百篇,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Radiology、AJR、JvIR、IR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20余次应邀在国际会议演讲,并先后受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邀请讲学。多次主持射频消融新技术国际研讨会及国内相关会议。主编专著3部计200余万字,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及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访问学者20余名。

文/王仕锐(医联创始人、CEO)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质量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把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到院外,从线下单纯地“一对一”管理,变成持续的“一对多”管理,不仅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广度、深度以及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慢病管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降低慢性疾病的过早死亡率,控制慢性疾病负担,是全 社会 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尚处于初期,需要产学研相互促进,为行业发展积蓄动力。

首先,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医生不仅在互联网平台上接受问诊咨询,更深入到对疾病的全流程管理,实现为患者的最终结果负责。

在今年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医联协办的首届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上,我们征集到肿瘤、感染、呼吸、内分泌四个学科,来自全国的上千份互联网慢病管理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江西赣州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医生,对一位HIV合并乙肝感染患者的网上随诊。在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在医联平台上随诊、用药、饮食宣教以及心理 健康 疏导等支持,患者在成功预防HIV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这个案例最终被评为此次大赛感染组的第一名。这位医生在案例总结中,特别强调了互联网平台在该患者管理中发挥的两大优势。

一是解决药物可及性的问题。“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多替拉韦在我们赣州市各大医院及药房里无法获得的时候,通过医联平台购药,既可解决患者所需,又可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监督。”二是实现医患之间高效的互联互通。“因为HIV/HBV合并感染患者需要长期管理,而线下医院病人很多,无法做到专一、有效的管理,而互联网医院弥补了这个不足,能一对一进行医患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 健康 得到有力保障。”

行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新兴技术开始深入赋能医疗 健康 服务,智能设备、数字疗法层出不穷。一些以前需要患者回医院复诊才能回收的数据,如今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收集,无论患者在哪里都能及时反馈给医生。一些以前需要靠药物维持才能缓解的疾病,如今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减少甚至可能免除病人对药品的依赖。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患者与数据的连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数据是行业发展所必需、但是目前又很欠缺的,互联网技术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了新渠道。数据最终来自于患者,类似医联这样的连接平台能够及时收到患者对于新的药品、新的检测、新的行为干预等治疗方式的数据反馈。也就是说,互联网平台为医生和科研人员开展医学实验,打开了除实验室之外的另一扇门。

在今年6月医联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仪式上,我们学术委员会的领衔专家、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教授讲过的一番话让我很受鼓舞——人们对于生命、对于疾病有很多认识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是有限的,我们所观察的病例是有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让人们在更大的视野上看到,在生命科学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许许多多以前看不到的现象、没有看到的数据。这些现象和数据的揭示,必然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甚至重大的革命。

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互联网+医疗 健康 ”到现在,“互联网+医疗 健康 ”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规范发展”。在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同样重申,目前从政策层面首先是鼓励支持“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同时要做好规范,做好两个维度的工作。

这意味着伴随互联网医疗逐渐迈向深水区,规范化将成为解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金钥匙”。坦白地说,互联网医疗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很多地方没有突破,其中一个关键的瓶颈就是,当行业在疫情防控需求的推动下完成一些新基建,出现一些新场景,很多从业者并不知道如何高效、合理地去运用这些医疗资源。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看到全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从几百家猛增到1600多家,但央视在不久前的一档节目中直指当前互联网医院发展的窘境——建而不用。

作为一个学过八年医的华西毕业生,这让我想到华西的发展历程:一个创业型的医院,用了40多年从偏远的地区逐渐崛起,其中用了非常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法。最著名的一个方法就是,一个医院先要从学科建设做起,就是我们还没有建设医院和开展学科之前,先问自己这个学科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所以,现在当我们具备非常多互联网和医疗资源的时候,我们又回过头来想,互联网医院真正要发展,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规范的、权威的疾病管理方法,我们称之为临床路径。我曾经把这个工作比喻为“坐冷板凳”,我们从几年前开始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令我感到振奋的是,我们的一些工作从今年开始陆续开花结果。

今年5月,由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等国内十多位专家,与医联互联网医院共同参与制定的《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刊发。这是国内发布的首个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专家共识,其中包括借助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手环等智能设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数据监测,打破了原有线下时间和地域的壁垒;医护人员也可以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加便利地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7月,由医联参与支持的国内首个《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又在核心期刊《肝癌电子杂志》发表。这份指导意见筛选了17种适合互联网管理的肝癌患者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补足了现有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患教干预的空白,得到了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在10月底刚刚举行的第四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上,医联作为学术支持方携手蔡建强教授及多位肿瘤领域专家、基于《指导意见》编写的《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指导手册》漫画版也正式发布。

未来,医联在艾滋病、慢性肾病以及其他病种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将陆续面世。我们坚信,如果真的要发展互联网医疗,就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学科建设做起来。这件事并不容易,一个新载体或一个新资源的学科建设非常复杂,需要用到最顶级的头脑、最顶级的医学认知,但我们不能着急,更不敢着急。

医联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年,跨过了很多挑战,也承载着许多期望。程书钧院士勉励我们,从利用信息来推动医学革命这件事上来看,医联将来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我们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学的发展,利用 健康 大数据来推动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推动人类 健康 的发展。

这与我们今年4月进行组织架构升级时提出的新使命——“让全人类 健康 寿命延长一年”不谋而合。要肩负这样的使命,我们唯有坚守严肃医疗的战略方向。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的 健康 寿命,疾病控制与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尊严。医联不想只成为简单的线上问诊、线上咨询、信息发布的平台,我们想参与到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这些真正的医疗环境里面,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创业的一个核心出发点。

我们深知,迈向疾病全流程管理的深水区,意味着服务模式更深、技术门槛更高、整合难度更大,最终要为患者的结果负责。我们亟须探讨的,是当下互联网医疗资源有了众多突破之后,如何跟传统的医学、权威的认知做交融,如何集结优质的医疗供给、检测供给、筛查供给、营养供给等资源,放在管理流程相应的位置。这注定不是一条速成的坦途,更需要我们坚守初心,与各方伙伴以及整个行业携手共进。

幸运的是,我们的战略和坚持在医学、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收获了顶级伙伴的认可与支持。我们的学术委员会由程书钧院士和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教授领衔,首批专家还包括数十位在各疾病领域钻研多年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教授,覆盖了肿瘤、内分泌、感染、心血管、眼科等多个学科领域。我们从2014年起先后获得红杉、腾讯、中电数据、中投中财、中国生物制药等资本伙伴的支持;我们去年投资的森梅医疗正致力于建立数字疗法的中国模式,不到两年时间已经获得超百家学术型医院的官方认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 健康 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我们期待与更多的行业伙伴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我国医疗产业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 健康 预防和疾病管理”为中心。未来,我们也希望联合多方的学术力量,把医联过往在患者线上管理体系搭建、院外管理标准化流程以及学科建设上的经验分享出来,与 社会 各界共同探讨、推动和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借助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可及性、智能性等优势,更好地赋能医生,服务患者。

#互联网医疗# #医联#

肝癌是目前国人10大癌症中,死亡率稳稳维持第二名的可怕癌症,而因为肝癌的症状非常不明显,发现时多半是晚期,又加上肝脏附近的血管很多,手术困难、转移速度快,所以到了晚期时,5年存活率多半只剩10%,比第一名的肺癌(22%)还要低。 不过随着免疫疗法开始受到大家的注意,除了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症之外,其他的癌症也开始慢慢尝试免疫疗法的治疗,结果发现在部分的癌症上,效果都还不错,甚至比原本的第二线治疗还要好。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胃肠科主任陈家禹说,一般而言,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是标靶药物,但反应率只有3%,而且副作用极大,影响患者生活品质;但如果换成免疫治疗,相较于标靶药物,反应率达到20%,高出将近7倍。《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针对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肝癌患者,发现来平均有效反应时间可达~17个月,意思就是可以延长「存活期个月以上」,对于晚期患者、只能每天心惊胆颤过日子的人来说,效果真的非常的好。而2017年,《刺胳针》(Lancet)杂志刊登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肝癌的治疗,当时台湾也有参加这次的临床试验,结果全球临床试验结果是约20%的患者肿瘤缩小;亚洲则是15%患者肿瘤明显缩小,2/3患者平均治疗个月后开始看到效果。 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 在癌细胞、免疫细胞中,都有一个「免疫检查点」,它就像是免疫细胞的煞车,避免让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反而伤害到身体。 但癌细胞会让免疫细胞煞车「煞过头」,免疫细胞开始睡觉而不杀癌细胞,方便癌细胞不断生长。 但免疫疗法就是用药物去「拔掉」癌细胞上的煞车(PDL1),让免疫细胞可以顺利找到癌细胞而杀死,因为是启动自己的免疫系统去攻击癌细胞,所以副作用、不舒服的程度,都比化疗、放疗小很多。 目前卫福部健保署已核准8种癌症纳入免疫疗法的健保给付范围: 黑色素瘤 非小细胞肺癌 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癌 泌尿道上皮癌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肝癌 胃癌 因为免疫疗法效果好,加上副作用比标靶药物少,所以让许多肝癌研究人员都认为会是肝癌未来治疗的新星,不过单独使用免疫疗法的效果可能不见得会那么好,预想会跟标靶药物做组合治疗;或是跟肝动脉栓塞手术、放射线治疗来做配合。不过免疫疗法因为会需要 *** 身体的免疫细胞去攻击癌细胞,所以需要良好的肝功能才能真正去做,避免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到肝脏。 但这份研究也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在试着用传统方法缩小肿瘤的同时,再配唤醒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或许战胜癌症在未来也不是梦。

前沿药学杂志投稿

推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群入网期刊。包发表。

你是想投一般的国家或者省级的 还是要求核心呢?

《医药前沿》杂志主办单位是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家省级期刊。如果当地对评职称的要求是在省级期刊发表文章的话是有用的,如果当地对评职称的要求是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话是没有用的。 《医药前沿》杂志收稿要求范围很广,收稿栏目分为: 论著、综述、综合医学、护理园地、中医中药、医疗保健、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临床护理、基层园地、医教之窗、病理报告个案分析、健康教育等。

中国药学 中国医院药学 中国药房 中国药师 中国新药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执业药师············

眩晕症治疗医学杂志投稿

控制生活方式即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过量、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等,对病情的控制有帮助而减少眩晕发作。

中医中药怎样治疗眩晕症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一旦发生眩晕症,可根据以上几种类型进行辨证选方治疗,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康复保健措施。这样有利于缓解眩晕症状,防止眩晕症复发,并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常用的防治眩晕症的保健措施如下: 一、要进行饮食调养。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会使眩晕加重。因此,患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应当慎用肥甘辛辣之物。在眩晕症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的水肿,从而使眩晕症状缓解或减轻发作。 二、要进行精神调养。眩晕症病人的精神调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而诱发眩晕。因此,眩晕病人应胸怀宽广,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症发作和减轻发作次数十分重要。 三、要注意休息起居。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为眩晕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或发作后都应注意休息。在眩晕症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如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站立时症状会加重,卧床时症状可减轻。卧床休息还能防止因晕倒而造成的身体伤害。眩晕症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甚为重要。在充足睡眠后,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再者,眩晕症病人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有内耳病变,可因头位的改变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诱发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时,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使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声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晕,故居室宜安静,光线要暗淡

眩晕是指主观感觉头晕眼花,与周围环境产生错觉的常见病。中西医病名相同,含义相似。临床治本病的良方妙药有:1:处方:天麻、茯苓各18克,白术、陈皮各12克,姜半夏9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1个月为1疗程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为%2:处方:当归、山药、五味子、酸枣仁、龙眼肉各50克。用法:焙干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疗效:服药5-7天,有效率达92%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3201心可舒片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纯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许多患者经心可舒片治疗后眩晕、颈部僵硬等症亦有改善。2010年—2011年我院用心可舒联合丁咯地尔随机治疗颈性眩晕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8岁~66岁,平均50岁;病程3 d至2个月。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52岁;病程5 d至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病例筛选标准 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记忆力下降等均反复发作,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颈及肩背酸胀疼痛,视物模糊等症。专科检查可见颈椎旋转及屈伸活动或有受限,颈椎棘突上或椎体两侧旁压痛感,其椎间孔压缩试验呈阳性。本组80例均经X片检查,其颈椎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部分椎体椎间隙变窄,同时椎体前后缘增生或变尖。其斜位片可见:部分病例颈椎椎间孔出现单侧或双侧变窄。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排除贫血、耳源性眩晕、眼及其他疾患所致眩晕。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心可舒片(沃华医药公司生产,每片 g)4片,3次/日,口服;盐酸丁咯地尔片(齐鲁制药公司生产,每片150 mg),每次300 mg,2次/天,口服。对照组只用盐酸丁咯地尔片每次300 mg,2次/天,口服。眩晕发作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对眩晕严重、呕吐不止、血压升高或降低并严重脱水的患者予静脉补液及对症治疗。均治疗3周,3周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眩晕等症状消失;有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1]。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治疗主要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镇静等方法。临床常用药物盐酸丁咯地尔具有微血管扩张作用,降低血管阻力,有效提高微循环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效地增加氧供;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改善缺血区神经元及缺血脑组织的氧供状态,保护神经功能,对眩晕症有效[2]。但只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而且治愈率低,足量应用常出现上腹灼热、皮肤潮红。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属“中风”、“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认为本证为邪入太阳经输,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以恶风、眩晕、项背拘急不舒为临床特征。心可舒方中以葛根为主药,以其性味甘辛,能升津液、濡润筋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葛根所含总黄酮能扩张脑血管,使脑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内耳循环、椎基底动脉循环[3]; 三七含三七总皂苷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丹参、山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木香理气舒郁。《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治以葛根疏太阳经气,濡润筋脉,清阳上升,则清窍得养,以三七、丹参、山楂、木香理气活血通络则眩晕得愈,是为治本。本疗法发挥中西药协同作用,减小盐酸丁咯地尔片的应用剂量,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5. [2] 薛迪中,魏娜,王伟,等.丁咯地尔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痉挛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671068. [3] 程兆盛.现代中成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06. 作者简介:时国强,现工作于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邮编:300193);时越,工作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收稿日期:20120502) (本文编辑王雅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