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关系论文

文章信息: 标题: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中文:2型糖尿病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关联研究 杂志:Nature 时间:2012 单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摘要: 肠道菌群的评估和表征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型糖尿病,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内分泌疾病。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含量,我们开发了一项宏基因组全关联研究(MGWAS)方案,并基于345名中国人的肠道微生物DNA的深度散弹枪测序进行了两阶段的MGWAS。我们鉴定和验证了大约60,000种2型糖尿病相关的标记物,并建立了宏基因组连锁群(MLG)的概念,使分类物种水平的分析成为可能。MGWAS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中等程度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减少大量的一些通用butyrate-producing细菌和增加各种机会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富集功能赋予硫酸盐还原和氧化应激抵抗。一项对另外23个个体的分析表明,这些肠道微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分类。

1 肠道微生物T2D有关标记

2 TCD CON有关MLG与已知细菌分类型

3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物种类型、功能特征

4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变现出一定的菌群紊乱

更多: 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调研:Wood PhD Candicate

图文撰写:热心肠先生

01

有妈妈多陪伴的孩子

肠道细菌和性格都更好?

研究论文

《自然·通讯》

让小鼠妈妈和幼鼠分开,幼鼠的共生细菌会发生变化,它们的行为习惯也发生变化(可能变得焦虑、烦躁)。

De Palma G et al. Microbiota and host determinants of behavioural phenotype in maternally separated Commun. 2015 Jul 28;6:7735.

启示

妈妈的陪伴让孩子的肠道细菌长得更好,从而可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让孩子拥有好性格。

感觉有点扯淡?但热心肠先生是坚定支持这种可能的!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证据来证明这种可能,我们静待科学继续突破。

顺便也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性格的力量》,为人父母必看,看后必有获。

02

吃太多红肉,养坏细菌?

研究论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肠道菌群通过打开结肠中的黏膜屏障,促进血红素引起的上皮细胞增生。

Ijssennagger N et al. Gut microbiota facilitates dietary heme-induced epithelial hyperproliferation by opening the mucus barrier in col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Jul 27. pii: 201507645.

启示

红肉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它们富含血红素。

吃过量红肉,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血红素会引起细胞毒性,在肠上皮细胞损伤并引起增生(增生后就可能是癌变)中起关键作用。

而肠道里产生硫化物或破坏黏蛋白的细菌,促进了这个过程。这些“坏细菌”,很可能也是红肉和血红素促进增殖的。

所以,健康生活,红肉不过量!

(注意,不是建议完全不吃红肉,而是不要过量,关于吃多少是健康,热心肠先生又推荐一本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03

更靠谱的技术

帮助人们预知疾病

研究论文

《科学》

通过单一的宏基因组测序样本,就能分析出肠道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等动态信息,从而判断人是否健康。

T. Korem et al. Growth dynam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ferred from single metagenomic samples. Science, (2015);published online Epub July 30, 2015 ().

启示

科学家用什么技术可以知道人肚子里有什么细菌呢?答案是:测便便。你没有看错!正是通过对粪便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组成可以大概了解肠道里有什么细菌。

但问题在于,肠道细菌组成变化特别快,取样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测序分析它们,获知的是一个“快照”,而不是动态变化过程。肠道菌群和一些疾病关系密切,但如果只有“快照”信息,我们很可能只能得到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论。

科学家们迎难而上,通过新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挖掘“快照”中巨量数据中的特定信息,可以了解某些特定细菌的生长速率等信息,可以用于更准确分析细菌和疾病的关系。

牛哉,细菌;更牛哉,科学!

想知道自己健不健康,测便便去!

04

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

研究论文

《糖尿病学》

肠道微生物是干预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可能靶点。

N. Delzenne et al. Gut microorganisms as promising targe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ogia,1-12 (2015); published online Epub 2015/07/31.

启示

2012年,热心肠先生的好友覃俊杰博士和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现一些细菌的失衡与糖尿病相关。

后来,陆续有科学家提出,细菌失衡甚至某些细菌本身,可能造成了糖尿病。

为此,我们有可能通过改造肠道微生物,来干预和治疗糖尿病。

而现在,这个目标更近了!

05

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论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微生物通过Toll样受体调控一型糖尿病的发生。

MP Burrows et al. Microbiota regulates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Toll-like receptor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5); published online Epub. Jul 27 ().

启示

科学家不满足于只从宏观角度分析肠道细菌和糖尿病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

一句话,糖尿病人的大希望:改造肠道微生物!

好了,今天的新知就到这里,热心肠先生会不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热心肠先生原创文章!授权转发请邮件联系:

热心肠先生=热心帮助人+搞肠道健康+清华理科男,清华98生物本科,02分子免疫学博士生。我的公众号只分享靠谱,不卖弄高深。科学可有争论,文章更可探讨,期待与您多交流。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论文

文章信息: 标题: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中文:2型糖尿病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关联研究 杂志:Nature 时间:2012 单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摘要: 肠道菌群的评估和表征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型糖尿病,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内分泌疾病。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含量,我们开发了一项宏基因组全关联研究(MGWAS)方案,并基于345名中国人的肠道微生物DNA的深度散弹枪测序进行了两阶段的MGWAS。我们鉴定和验证了大约60,000种2型糖尿病相关的标记物,并建立了宏基因组连锁群(MLG)的概念,使分类物种水平的分析成为可能。MGWAS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中等程度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减少大量的一些通用butyrate-producing细菌和增加各种机会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富集功能赋予硫酸盐还原和氧化应激抵抗。一项对另外23个个体的分析表明,这些肠道微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分类。

1 肠道微生物T2D有关标记

2 TCD CON有关MLG与已知细菌分类型

3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物种类型、功能特征

4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变现出一定的菌群紊乱

更多: 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粪便、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科学家发现——

过量食用玉米油或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随着糖尿病在全球发病率的升高,寻找到关键有效的预防因素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膳食作为关键因素之一,一直被科学家们长期关注。

记者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郑钜圣课题组近日在糖尿病领域国际期刊《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关于脂肪、肠道菌群与糖尿病(本文特指2型糖尿病)关系的最新成果。研究揭示,人体肠道菌群在n-6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可能会降低菌群多样性,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该论文的第一单位是西湖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目标方向之一是代谢与衰老疾病。

一种较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郑钜圣博士长期从事脂类营养与代谢的人群研究,不久前,他联合欧洲40多位营养学家证明多摄入水果蔬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此次在《糖尿病护理》上发表的关于糖尿病的研究,郑钜圣团队则着眼于脂肪与糖尿病的关系。

据介绍,人类肠道菌群被认为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密切关联,但是目前很少有人探索过人类的肠道菌群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与糖尿病关系中的作用。郑钜圣团队与合作者深入研究了膳食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及其血液生物标记物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什么是n-6多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团队解释说,尽管它的名字听起来很陌生,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机会接触到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广泛存在于食用油中,例如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全球人群关于n-6脂肪酸的摄入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因此,在膳食因素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部分学者提出n-6脂肪酸的代谢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郑钜圣团队与合作团队2008年—2013年间招募了约4000名广州城市中老年居民(45—75岁),并且每3年对这些招募者进行一次跟踪随访。通过约6年的随访,团队收集到了约2000人的粪便样本,从而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

同时,该项研究也收集了人群在基线和随访过程中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以及用药、饮食问卷等信息,来分析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血液生物标记物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食用油的摄入可能影响肠道菌群

通过约2000人的样本调查,研究团队发现,经过前瞻性队列研究,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之一——γ-亚麻酸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现正相关,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呈负相关。在评估未来糖尿病发病风险时,应该联合考虑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标记物如γ-亚麻酸的水平。

同时,研究也得出膳食n-6脂肪酸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可能会降低菌群多样性,提高糖尿病患病风险,这个结果侧面印证了其血液代谢物γ-亚麻酸与菌群及糖尿病的关联。

根据以上结论,研究团队认为,在中国人群中,过多的n-6脂肪酸摄入(食用油是重要来源)很可能会在不好的方向上影响肠道菌群结果,从而导致糖尿病风险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替代性地摄入富含n-3脂肪酸或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菜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不过,专家提示,这个假说还需要更多其他人群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研究团队介绍,该研究首次把n-6脂肪酸血液代谢物γ-亚麻酸与肠道菌群以及糖尿病三者联系起来,来判断n-6脂肪酸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相比欧美人群,亚洲人群与糖尿病相关的代谢和生活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目前尚无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阐述n-6脂肪酸血液生物标记物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郑钜圣课题组的此项研究也补充了中国人群在该领域的表现特征。

糖尿病人如果出现了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胃肠道的病变,胰岛细胞损伤时,胰腺外分泌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引起脂肪吸收不良。 此时,除了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外,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较轻,可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或吃一些富含B族维 生素的食物,如牛肉、薏米等,症状严重时,可肌肉注射,两周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性腹泻常常是慢性腹泻,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约20%以上均可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不妨多吃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医生建议: 发生腹泻,当然还要选对止泻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洛派丁胺等。同时要服用改善胃肠动力的药,来增加胃肠动力,减少细菌的生长,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可。 部分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小肠上段细菌过度生长,应用黄连素及甲硝唑等抑制肠道菌群,对腹泻有一定疗效。 另外腹部受凉后,也可能会引起腹泻,这时候只要一日两次的用少许清凉油涂擦肚脐及尾骨就可,一般3天即可。 也可仰卧在床上,让别人用右手四指,按在肚脐上,顺时针方向作环形按摩,均匀的按摩300次,早晚各1次效果甚佳。 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病人的突出症状,约有20%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腹泻。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病人可伴有口渴、多饮、多食、饿得快、乏力、消瘦等糖尿病症状。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腹泻,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及主食的摄入,同时可适当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类食物。只要糖尿病得到控制,腹泻现象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

肠道的 健康 问题和糖尿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有很大的关系!肠道菌群可以影响机体糖类及能量的吸收,促进脂肪的合成及存储;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为细菌内毒素的入侵提供了“通道”,诱发低度炎症及胰岛素抵抗,如果你的饮食习惯不合理,就会导致你的肠道不 健康 ,肠道不 健康 就会发酵很多的有害物质,所以对胰岛素的代谢、血糖的代谢会有很大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些神经病变,而神经病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肠道的损伤,会出血腹泻、腹胀或者便秘交替出现。那肠道在我们的身体当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主要是吸收和消化食物,当你吃完饭后,食物消化得非常快,吸收得也非常快时,你的血糖波动范围是非常大的,那对于你的血糖控制是有不利的影响。 可以通过饮食调控增加食物当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膳食纤维在肠道里不会非常快地被消化掉,而其中有一部分膳食纤维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会在肠道里发酵发酵后会产生一些有利的物质,比如短链的脂肪酸、丙酸等,这些脂肪酸会刺激肠道产生胰高血糖素样肽,对于胰岛素的调整、血糖的管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论文

过量食用玉米油不会增加糖尿病患病的风险,有可能会营养不均衡,脂肪量增高,对自己不好,所以任何东西都不要过量。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个观念,科学家指出,「慢性病」会透过肠道菌传染给健康的人,提高健康人的患病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有数据指出糖尿病人的家人,罹病风险比一般人高了近 30 倍。

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科学家提出了新观点,认为许多「非传染性」的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研究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Brett Finlay指出,观察糖尿病人的肠道菌,可以发现他们有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而这些不健康的菌群,可以透过粪便、口沫等方式,进入原本健康的生物体中;染上不健康肠道菌的话,之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提高了。

研究中举例,在夫妇中一人诊断出2型糖尿病后的一年内,配偶也容易显现出2型糖尿病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可以维持3年多。另外,如果某人的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0 多倍。除了基因、生活习惯外,共同生活确实也增加了传递肠道菌的机会。

其实,得病的「风险高低」,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就算一个人属于得某种病的高风险人群,但如果在生活中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见招拆招,糖尿病也只能远远望着你,无法靠近。

预防方法也不难,只要改变一些生活方式,比如:

总而言之,虽然有研究证实一人得病,其他家庭成员的得病风险会增加,但是得病风险不等于确诊,即使是肠道菌也无法左右你自己的选择和意志。如果家人已经是糖尿病人,应该要将此视为一个警讯,重新检视全家人的生活健康。你还可以带动家里人,一起对坏习惯说「不」,掌握自己的健康。

?文献调研:Wood PhD Candicate

图文撰写:热心肠先生

01

有妈妈多陪伴的孩子

肠道细菌和性格都更好?

研究论文

《自然·通讯》

让小鼠妈妈和幼鼠分开,幼鼠的共生细菌会发生变化,它们的行为习惯也发生变化(可能变得焦虑、烦躁)。

De Palma G et al. Microbiota and host determinants of behavioural phenotype in maternally separated Commun. 2015 Jul 28;6:7735.

启示

妈妈的陪伴让孩子的肠道细菌长得更好,从而可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让孩子拥有好性格。

感觉有点扯淡?但热心肠先生是坚定支持这种可能的!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证据来证明这种可能,我们静待科学继续突破。

顺便也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性格的力量》,为人父母必看,看后必有获。

02

吃太多红肉,养坏细菌?

研究论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肠道菌群通过打开结肠中的黏膜屏障,促进血红素引起的上皮细胞增生。

Ijssennagger N et al. Gut microbiota facilitates dietary heme-induced epithelial hyperproliferation by opening the mucus barrier in col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Jul 27. pii: 201507645.

启示

红肉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它们富含血红素。

吃过量红肉,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血红素会引起细胞毒性,在肠上皮细胞损伤并引起增生(增生后就可能是癌变)中起关键作用。

而肠道里产生硫化物或破坏黏蛋白的细菌,促进了这个过程。这些“坏细菌”,很可能也是红肉和血红素促进增殖的。

所以,健康生活,红肉不过量!

(注意,不是建议完全不吃红肉,而是不要过量,关于吃多少是健康,热心肠先生又推荐一本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03

更靠谱的技术

帮助人们预知疾病

研究论文

《科学》

通过单一的宏基因组测序样本,就能分析出肠道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等动态信息,从而判断人是否健康。

T. Korem et al. Growth dynam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ferred from single metagenomic samples. Science, (2015);published online Epub July 30, 2015 ().

启示

科学家用什么技术可以知道人肚子里有什么细菌呢?答案是:测便便。你没有看错!正是通过对粪便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组成可以大概了解肠道里有什么细菌。

但问题在于,肠道细菌组成变化特别快,取样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测序分析它们,获知的是一个“快照”,而不是动态变化过程。肠道菌群和一些疾病关系密切,但如果只有“快照”信息,我们很可能只能得到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论。

科学家们迎难而上,通过新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挖掘“快照”中巨量数据中的特定信息,可以了解某些特定细菌的生长速率等信息,可以用于更准确分析细菌和疾病的关系。

牛哉,细菌;更牛哉,科学!

想知道自己健不健康,测便便去!

04

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

研究论文

《糖尿病学》

肠道微生物是干预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可能靶点。

N. Delzenne et al. Gut microorganisms as promising targe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ogia,1-12 (2015); published online Epub 2015/07/31.

启示

2012年,热心肠先生的好友覃俊杰博士和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现一些细菌的失衡与糖尿病相关。

后来,陆续有科学家提出,细菌失衡甚至某些细菌本身,可能造成了糖尿病。

为此,我们有可能通过改造肠道微生物,来干预和治疗糖尿病。

而现在,这个目标更近了!

05

微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论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微生物通过Toll样受体调控一型糖尿病的发生。

MP Burrows et al. Microbiota regulates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Toll-like receptor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5); published online Epub. Jul 27 ().

启示

科学家不满足于只从宏观角度分析肠道细菌和糖尿病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

一句话,糖尿病人的大希望:改造肠道微生物!

好了,今天的新知就到这里,热心肠先生会不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热心肠先生原创文章!授权转发请邮件联系:

热心肠先生=热心帮助人+搞肠道健康+清华理科男,清华98生物本科,02分子免疫学博士生。我的公众号只分享靠谱,不卖弄高深。科学可有争论,文章更可探讨,期待与您多交流。

文章信息: 标题: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中文:2型糖尿病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关联研究 杂志:Nature 时间:2012 单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摘要: 肠道菌群的评估和表征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型糖尿病,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内分泌疾病。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含量,我们开发了一项宏基因组全关联研究(MGWAS)方案,并基于345名中国人的肠道微生物DNA的深度散弹枪测序进行了两阶段的MGWAS。我们鉴定和验证了大约60,000种2型糖尿病相关的标记物,并建立了宏基因组连锁群(MLG)的概念,使分类物种水平的分析成为可能。MGWAS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中等程度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减少大量的一些通用butyrate-producing细菌和增加各种机会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富集功能赋予硫酸盐还原和氧化应激抵抗。一项对另外23个个体的分析表明,这些肠道微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分类。

1 肠道微生物T2D有关标记

2 TCD CON有关MLG与已知细菌分类型

3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物种类型、功能特征

4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变现出一定的菌群紊乱

更多: 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论文

文章信息: 标题: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中文:2型糖尿病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关联研究 杂志:Nature 时间:2012 单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摘要: 肠道菌群的评估和表征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型糖尿病,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内分泌疾病。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含量,我们开发了一项宏基因组全关联研究(MGWAS)方案,并基于345名中国人的肠道微生物DNA的深度散弹枪测序进行了两阶段的MGWAS。我们鉴定和验证了大约60,000种2型糖尿病相关的标记物,并建立了宏基因组连锁群(MLG)的概念,使分类物种水平的分析成为可能。MGWAS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中等程度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减少大量的一些通用butyrate-producing细菌和增加各种机会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富集功能赋予硫酸盐还原和氧化应激抵抗。一项对另外23个个体的分析表明,这些肠道微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分类。

1 肠道微生物T2D有关标记

2 TCD CON有关MLG与已知细菌分类型

3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物种类型、功能特征

4 T2D病人肠道微生物变现出一定的菌群紊乱

更多: 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个观念,科学家指出,「慢性病」会透过肠道菌传染给健康的人,提高健康人的患病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有数据指出糖尿病人的家人,罹病风险比一般人高了近 30 倍。

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科学家提出了新观点,认为许多「非传染性」的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研究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Brett Finlay指出,观察糖尿病人的肠道菌,可以发现他们有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而这些不健康的菌群,可以透过粪便、口沫等方式,进入原本健康的生物体中;染上不健康肠道菌的话,之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提高了。

研究中举例,在夫妇中一人诊断出2型糖尿病后的一年内,配偶也容易显现出2型糖尿病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可以维持3年多。另外,如果某人的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0 多倍。除了基因、生活习惯外,共同生活确实也增加了传递肠道菌的机会。

其实,得病的「风险高低」,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就算一个人属于得某种病的高风险人群,但如果在生活中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见招拆招,糖尿病也只能远远望着你,无法靠近。

预防方法也不难,只要改变一些生活方式,比如:

总而言之,虽然有研究证实一人得病,其他家庭成员的得病风险会增加,但是得病风险不等于确诊,即使是肠道菌也无法左右你自己的选择和意志。如果家人已经是糖尿病人,应该要将此视为一个警讯,重新检视全家人的生活健康。你还可以带动家里人,一起对坏习惯说「不」,掌握自己的健康。

糖尿病肠道菌群论文

有的人,反应大,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比如《自然》、《科学》等权威杂志都有过相关的报道。所以调节好肠道菌群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防治、逆转糖尿病。具体如何做,你可以去合康谱工众号那里咨询下。

根据百度百科显示: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

针对您咨询的问题,确实有文献报道,微生物代谢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有相关性,但是还没有形成共临床医生治疗参考用的规范化指南,处于临床探索与研究阶段。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还是基本的饮食控制,控制健康体重,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合理应用降糖药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