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前两期这次新疫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而且也从两针的变成了一针。
昨天(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表的《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成人新冠肺炎感染的保护效力评价》。这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也是中国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第一次发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两针接种后14天,能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且全人群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以上。WIV04疫苗组保护效力为,HB02疫苗组的保护效力为,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疼痛,程度轻,具有一过性和自限性。
前不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美国候选新冠肺炎疫苗mRNA-1273疫苗I期试验的初步结果(3月16日开展),研究显示,由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生产的疫苗mRNA-1273能够在所有志愿者体内诱导免疫应答,总体上安全,且具有较好耐受性。根据试验数据,志愿者在注射第一剂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些抗体,剂量越大,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越高,但要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才能表现出显著的免疫反应。目前mRNA-1273的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III期疗效试验预计于7月27日开始,评估剂量为100微克,计划招募的志愿者人数达30000人。
新冠育苗造假出自于美国。一篇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有多名前员工爆料美国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伪造实验数据、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严重问题。文章中对辉瑞疫苗95%的有效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且指出辉瑞疫苗的真实有效性可能只有29%。辉瑞公司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知道辉瑞新冠疫苗存在问题,却最终选择掩盖问题并批准辉瑞疫苗上市。一个是95%,一个是29%。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背后关系到全球几十亿人的生命安全。
就意味着疫情并没有有所缓解,我们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一定要把疫情常态化,市民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口罩,不要放松警惕,也不要去封闭的娱乐场所,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假定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较弱的研究关键在南非、苏格兰、英格兰和加拿大等地开展。现阶段都还没直接证据证实为什么这种我国奥密克戎造成的危重症率或致死率更低。
自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世界时兴至今,造成感柒总数猛增。先前有多种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的感染性大幅度提升,但感病越来越最弱了。
近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及密涅瓦大学一同进行的一项超出13数万人的规模性研究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实质上与以前别的变异株的致病性没有不一样。
研究列入了包含人口数据、疫苗接种情况和Charlson并发症指数值(aCCI)以内的因素并开展了调节,发觉奥密克戎造成的入院率和存活率与以往别的变异株核心的阶段几乎同样。现阶段该研究已经接纳NaturePortfolio杂志的同行业审查。
“虽然与奥密克戎时兴阶段对比,前几轮未调节的新冠住院率和致死率好像更高一些,但在调节了各种各样人口数量数据统计、Charlson并发症指数值得分和疫苗接种情况(并维持保健医疗使用率不会改变)等综合要素后,大家发觉不一样时期的入院和身亡风险性几乎同样。大家的分析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实质致病性很有可能与之前的变异株一样比较严重。”研究工作人员写到。
哈佛和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工作人员表明,假定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较弱的研究关键在南非、加拿大等地开展。现阶段都还没直接证据证实为什么这种地域奥密克戎造成的危重症率或致死率更低。
斯坦福大学医科院和耶鲁大学成果研究与评估中心ArjunVenkatesh博士研究生评价称,此项研究的结果是强有力的,因为它并不像初期的研究只关心致死人数和住院治疗总数,反而是考虑到了病人的疫苗接种情况和诊疗风险因素。
此项全新研究也指出了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一些早期疫情控制不错的我国,很有可能会发生疫苗接种迟疑的状况,新的研究提升了直接证据,证实疫苗接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减少病毒感染致使的明显病症概率。”一位公共卫生服务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新闻记者表明。
美国FDA将于6月决策能否准许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加强疫苗,三名FDA高官觉得,注射加强疫苗有可能维护易感人群可免于住院治疗和身亡。
这周,包含美国FDA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负责人PeterMarks博士研究生以内的三名高级官员在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论文称,疫苗接种很有可能变成美国的“新形势”,预估将来美国很有可能必须每一年升级新冠疫苗。
WIV04疫苗组保护效力为。
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表的《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成人COVID-19感染的保护效力评价》。
报告依据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分析了中国生物所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BIBP)、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IBP)新冠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本项临床研究的两款疫苗WIV04和HB02分别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和生产,所用毒株(WIV04和HB02株)分别分离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两名患者。
病毒株在合格的,来自WHO的Vero细胞系中进行培养增殖,随后进行灭活和纯化。
所有疫苗和安慰剂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编盲后的每支疫苗以唯一编码、外观相同的单剂量小瓶进行使用。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两针接种后14天,能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且全人群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以上。
WIV04疫苗组保护效力为,HB02疫苗组的保护效力为。在安全方面,国药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疼痛,程度轻,具有一过性和自限性。
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6亿剂次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卫健委5月29日发布最新通告,称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6亿剂次。3月27日中国疫苗接种才首次突破1亿剂次,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国便实现了第6个“1亿剂”的目标,这是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首先,中国民众疫苗接种意愿高涨,群体免疫时间点将提前。据统计,自5月12日以来,中国连续18天新冠疫苗单日接种超1000万剂次。特别是5月最后一周,我国疫苗单日接种剂次都维持在1600万以上的高位。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此前接受采访称,中国疫苗接种能力已经达到单日1500万剂,是世界最高,并且还可以提高到单日2000万剂。按此速度,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到今年年底,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的覆盖率能够达到80%,即是将有9亿~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有望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以上内容参考 千龙网-我国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首次发表
我认为这个研究成果意味着病毒的传播率和致死率依然是非常高的,而且如果没有对病毒进行严格检测的话,对今后生活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这个病毒在近几年时间内不会被彻底的消灭,它会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受访专家:北京老年医院帕金森病房主任吴玉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放如面对重大疾病,人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陷入沮丧无望中。此时,患者能否快速恢复信心,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及未来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近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有关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与被动应对疾病的患者相比,主动应对者的病程更短、运动障碍更少、抑郁症状较少,且能保持较好的认知功能。有无信心,结局迥异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在北京老年医院帕金森病房主任吴玉芙看来,这句话同样反映了信心对慢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帕金森病为例,其病程可达十几年,需要不断调药,若没有信心,患者很难坚持下来。吴玉芙介绍,一名有6年病史的67岁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今年就遭遇了信心受挫-病情恶化-改变心态-状态恢复的转变。年初时,因客观原因导致就诊调药不及时,老人的症状产生波动。信心丧失后她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放弃服药。病情很快出现恶化,老人不仅不能独立行走,坐轮椅都有些困难。老伴强行把她带到了北京老年医院。吴玉芙问诊时觉察到,患者不但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支持。入院后经过耐心开导,老人的信心逐渐恢复。重新调整药物,并增加康复治疗项目后,她的症状开始得到控制,原来颤抖不停的手可以拿起勺子自己吃饭了,也能从轮椅上站起来独立行走了,阴霾的情绪更是一扫而空。在做控制步伐训练时,护士担心她走得太快会摔倒,她却开玩笑说:“我肉厚,有弹性,摔不坏的。”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是否有信心很可能会决定病情发展的结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就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曾在同一个重症隔离病房,邻床住着两位70多岁老人,他们入院时的病情差不多,最终结局却迥然不同。一名老人坚信自己能好起来,积极配合治疗。尽管时常胃口不好、喉咙痛到不易下咽食物,他仍坚持按照医生的建议“尽量多吃饭”。无论什么治疗,哪怕感觉身体不适,他也会尽量克服,配合医生。老人被收治入院时病情严重,需要高流量吸氧支持呼吸功能,但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他的病情逐步被控制,住院70天后就康复出院。另一名心态完全相反的老人,虽然最初病情稍轻,却因为态度消极,不配合治疗,导致情形每况愈下。每次医生跟他说“情况有好转了”,他的回答都是“我没好,我可能好不了了”。入院不到40天,老人去世。“在治疗中,信心对患者的影响无法忽视。”张丽娜感慨道。好心态帮患者闯过难关能够左右疾病治疗效果的,除了采用的疗法,更重要是患者的配合度。在张丽娜和吴玉芙看来,凡是有信心的患者,治疗依从性都会非常好。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上发表的两项研究显示,与被动应对的患者相比,主动寻求信息并对疾病进程抱有积极期望的患者,更有可能坚持治疗。由于求生欲望强烈,心态积极的患者会主动履行医生建议,比如努力吃饭、按时吃药、坚持锻炼等,受益于此,治疗和康复效果都会大幅提升。有信心的患者大多心态平和向上,有助于维护身体免疫功能,帮助重症病人战胜疾病。即便患上癌症,有信心的患者也更容易做到长期带瘤生存。2020年发表在《癌症医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被诊断为非转移性癌症的人群中,自我感觉消极的人比感觉积极的人,死亡风险高出倍。漫长的疾病康复过程中常会出现病情反复,一旦长时间努力后病情又回到原点,对患者的打击可想而知,此时,是否有信心坚持下去就显得格外重要。美国纽约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自信心可能有助防止轻中度中风幸存者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免受二次中风的伤害。积极心态还是患者重塑新生活的关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曾接诊过一名非常有代表性的患者。他因主动脉夹层就医,一番抢救后命虽然保住了,腿却由于缺血时间过长不得不截肢。为防患者醒来后承受不住巨大的打击,治疗团队提前请来了心理医生,然而患者苏醒后,不仅没有特别沮丧,还反过来开导医生说:“看来我原来学错了方向,也许以后要研究一下材料学,装个假肢让生活更好一些。”两年后,患者给抢救他的医生发来了用假肢走路的视频。“安装假肢后的磨合过程非常痛苦,他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就能独立走一段路,十分了不起。”张丽娜说,现在这位患者的生活已几乎恢复正常,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强大的自信心。四步做好心理“武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放如表示,得病后往往是身心共受苦难,在身体治疗之外,必须从心态上做好“武装”。做到以下四步,有助于重拾信心。第一步,接纳现状。衰老和疾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客观规律。患病时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要接纳自己的状态。若很难做到,可尝试反向思维,比如,总抱怨“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不仅无助治疗,更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在接纳现状的同时,还要对所患疾病有个正确认识,主动了解这是什么病,有哪些治疗办法,各种疗法的副作用和预后如何等,以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第二步,配合治疗。治疗很难有百分百的满意度,除疗效难以预料外,有的治疗方案会让人感觉痛苦,有的药物会有副作用。例如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等。患者应在详细了解后做好心理准备,坦然面对副作用及可能的不良结果。第三步,适当做放松训练。听音乐或运动都是不错的放松身心方式。慢病患者可做健身操、八段锦、太极拳等,一方面能转移注意力,降低疼痛等不良感受,另一方面有助身体功能及信心的恢复。第四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遇到无法排解的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向亲朋适当倾诉有利于缓解痛苦;若情绪症状严重,如长期失眠、焦虑、抑郁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时,则应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专家最后提醒,自信心并不等于盲目自信。如果盲目相信自己没病或可以扛过去,不愿意配合医生,反而不利于健康。树立信心的前提是接纳真实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家人也应从物质、心理等各方面主动给予关爱,帮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新冠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压在民众心里的“大石头”。12月1日,此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针对后遗症问题,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是目前广州地区承担新冠救治工作的主要医疗力量之一。10月底,该院派出超270名队员整建制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管理床位1500张;同时,该院岭南医院在11月中上旬接到指令作为新冠定点医院。
崇雨田介绍,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在此前的11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目前疫情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没有后遗症。
那么,在新冠病毒出现即将三年之际,从病毒本身到曾甚嚣尘上的所谓后遗症,都到了一个重新认知的时间点。
此新冠已非彼新冠
事实上,后遗症(sequela)是一个专业的医学用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中对其定义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仅就此定义来看,若是自觉头疼、心痛、呼吸急促而非确有器官功能病变的,可能并不构成“后遗症”,而“后遗症”这个词本身也不应该被滥用。
民众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印象几乎和新冠疫情的发生进展相生相伴。当前,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表述为“长新冠症状”。
今年10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长新冠症状”相关研究,文章标题为《2020年和2021年内罹患新冠肺炎后出现持续性疲劳、认知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比例研究》(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一文。
在此项研究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新冠后遗症”的定义为: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其中的症状包括:一,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二,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三,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路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长新冠”概念也由此而来,
该研究结果显示,据来自22个国家约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调研数据,约的新冠感染者在三个月后至少经历了一种长新冠症状,症状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患者,也就是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或是更早新冠病毒毒株的患者。而在当下,国内与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早已变成奥密克戎系毒株。与此前的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关于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也有相关研究,6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长期新冠症状风险研究》(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并且,该研究同时包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国内方面,今年6月,中疾控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也就是,平均来说,在感染一周之后,轻症患者便不再有症状。
11月29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士在向界面新闻分享其患病经历时表示,其个人在检测阳性一周内出现过发热、咳嗽的症状,但随后身体也就恢复了;虽然他与身边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初存在过烦恼和担忧,但感染结束后不觉得身体有不适症状,肺部CT也是正常的;并且,大家在出舱之后就如常地“打工和防疫”。关于后遗症,其认为,“后遗症是来自周围的声音,而不是疾病本身。”
而这背后,则是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在不断减弱。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和致病力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具体而言,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包括、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常昭瑞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国内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国内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个体感觉还需客观的医学标准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与相关专家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进行表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依然会对其产生强烈困扰。尤其是一些身边人、或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个体案例,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
而这也是所谓“新冠后遗症”问题会产生困扰民众的一大原因所在,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分析能力,往往习惯用个体案例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所谓“新冠后遗症”本身严重偏向于样本对象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与手段,且研究对象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无法客观呈现症状的轻重。也就是,所谓“新冠后遗症”研究存在科学性问题。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爬楼喘粗气”等往往被归类为新冠后遗症的呼吸问题,或是身体酸痛、情绪波动、容易疲劳、忘事这一类的症状,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类因疾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出现过,而绝非新冠所特有,也未曾被证实为确因新冠感染而引发。
如今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Ziyad Al-Aly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冠对精神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早有专家提出需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状况,长期的疫情状态会使得普通人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而并非新冠感染者所特有。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国家抢购,价格从每剂5美元到每剂60美元不等。
闪电新闻2月14日消息,“全球新冠疫苗在生产、供应以及发放环节面临挑战。”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官网近日刊登的一篇论文称,遏制疫情传播的关键因素在于保障疫苗足量生产、廉价供应以及全球投放,但目前富裕国家抢购了约7成的新冠疫苗。
论文称,在新冠疫情暴发不到一年后,全球目前正在供应的疫苗价格差距巨大,从每剂5美元到每剂60美元不等。富裕国家抢购了大量疫苗,估计占目前总量的70%,这可能导致贫穷和中等收入国家在未来几年陷入疫苗短缺的困境,延后全球疫情结束的时间。
扩展资料: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1000万剂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提出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希望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公平地获得新冠疫苗。该计划拟于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供应给“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去年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决定向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世卫组织已开始审核中国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中国企业将继续积极配合,希望世卫组织尽早完成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闪电新闻-《柳叶刀》刊文: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国家抢购
(一)新冠疫苗推广加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新冠疫苗进展顺利,欧美开始大规模接种。 在 2020 年年底全球疫苗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海外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等多款新冠疫苗被批准紧急上市,而国内也有国药集团北京所与武汉所、科兴、康希诺新冠疫苗获准上市,中国、美国、英国、欧盟等多国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截止2月底,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总量已达亿剂次,完全接种人数达到5375万人。
其中中国、德国、法国已分别接种新冠疫苗5252、、 万剂次;美国已接种新冠疫苗7524万剂次,第一剂疫苗接种率近15%,第二剂疫苗接种率近;英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109万剂次,第一剂疫苗接种率近30%。
而随着疫苗产能的释放与民众对疫苗接受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球疫苗的接种速度也在加快,目前美国新冠疫苗每日接种量已经达到了万剂次,大幅超过了美国总统拜登之前每天接种150万剂疫苗的预期,预计2021年夏末美国通过接种新冠疫苗将实现群体免疫。
新冠疫苗的接种或将有效抑制疫情,真正确立全球经济复苏拐点。
疫苗的使用对疫情显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表示,在以色列全国成年人口接种第一针辉瑞新冠疫苗,完成两针接种的情况下,对以色列120万人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辉瑞新冠疫苗对保护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达到94%。
而在英国的真实数据也显示,在万接种疫苗前没有新冠感染史的 70岁英国人群中,阿斯利康与辉瑞两种疫苗接种第一针后28-35天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约为60%,阿斯利康疫苗在接种35天后的有效性还能进一步提高到73%。
在疫苗的作用下接种疫苗的各国每日新增病患出现了显著的下降。随着新冠疫苗在世界各国接种数量与速递的提升,疫情逐步被逐步控制,这将彻底改变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彻底确立经济的拐点,加速全球经济的复苏。
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推出,使经济复苏与通胀预期抬升。 在遭受新冠疫情重创后,美国政府已推出多轮的财政刺激计划以援助美国经济复苏。继2020年底美国推出最后一次9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法案后,再次提出了新一轮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
目前该经济刺激计划已通过参议院投票,正式推出在即。美国新财政部长耶伦此前在G7会议上表示财政刺激很有必要并呼吁各国增加财政刺激。
在疫情大规模接种有效 抑制疫情驱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下,美国新一轮占2020年美国名义GDP约的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将加速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并叠加近期强势上涨的油价,推高美国的通胀。而近期快速上涨的美国国债利率也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复苏,以及未来通胀大幅提升的预期。
铜直接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与通胀归来。作为最为典型的大宗商品有色金属,铜具备有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就商品属性而言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基本金属与重要工业原材料,其终端需求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建筑、 汽车 等领域,涉及经济生活与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
因此,铜需求直接映射了广泛的经济活动,当全球经济持续繁荣,铜的需求量就会总体增加,铜需求增速在趋势上与全球经济增速与制造业 PMI 较为拟合。而就金融属性而言铜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金属,与通胀相关性大。且全球铜价以美元定价,在通胀环境下美元贬值其相对比价价格将获得提升。
回顾近 20 年的铜价走势,铜价在经济复苏、通胀归来阶段中皆有强势上涨的表现,可以说是通胀环境中表现最佳的大宗商品之一。
通过复盘近20年的铜价表现,我们发现在过去20年3次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归来的过程中,美国经济(美国GDP增速)与通胀(美国CPI增速)触底回升上行至经济增速顶部时,铜价(LME铜月均价)都呈现大幅上涨态势,这3次铜月均价期间平均涨幅高达,这一收益率要高于黄金、原油、钢铁、铁矿石、大豆、豆粕等大宗商品,仅次于镍与棉花。
而在美国经济扩张上行至顶部(GDP增速见顶),但美国通胀继续上行,出现类滞胀的情况下,我们发现铜价还将继续上涨,铜价高点出现于更接近通胀高点而不是经济增速高点的时刻。
在过去20年出现的2次美国经济见顶,通胀继续上行直至顶部的过程中,铜价都维持了继续上涨的态势,且这2次铜月均价期间平均涨幅为,这一收益率要高于黄金、铝、钢铁、大豆、玉米等大宗商品,仅次于原油、糖与铁矿石。
综合来看,铜价于经济底部附近触底,随着经济复苏与通胀反弹从底部开始上涨,直至上涨于通胀顶部附近见顶,是通胀归来下最受益的大宗商品标的之一。
美联储强调维持货币宽松,全球流动性拐点仍未到来。自疫情发生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3月起大幅增长,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
美联储在采用“零利率+QE”的救市政策(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为0%,每月至少购买1200 亿美元债券),并进行了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出新的货币政策评估框架,希望通胀在一段时间内平均增长2%,即采用“灵活形式的平均通胀目标制”, 提高通胀阈值,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2%而不立即采取收紧货币政策的措施。
尽管近期市场在疫苗大规模接种经济复苏、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与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即将推出下通胀预期抬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但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国会证词以及美联储高官近期表态都强调目前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仍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离完成目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货币宽松政策还将持续。
动性拐点未至且美国财政部缩减TGA或将继续驱使美联储扩表的情况下,通胀预计将继续上行,从而支撑铜价持续上涨。
铜企资本开支下滑影响未来可投产的新建铜矿产能项目进度。全球铜企资本开支在2012-2013年达到顶峰后一路下滑,2017-2020年全球铜企的资本开支仍处于较低位置。按资本开支与铜矿投产规律看,从资本开支高峰转化为铜矿新增产能的投放高峰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
而2017年后铜企较低的资本开支的节奏,将影响中期铜矿山的建设与扩产项目的进程。虽然目前铜价已远高于铜矿企业开发新矿项目的激励价格,一些企业可能会加速项目建设,但由于新开发下一代铜矿的矿石质量下降问题,以及当前矿山需要遵守更高的环境与 社会 标准,这将导致新项目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被拉高,现在建矿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是过去的两倍。
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铜精矿产出。 全球在产铜矿山主要集中在南美智利、秘鲁及非洲刚果(金)等地,2019年智利、秘鲁与刚果(金)铜矿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3月以来,疫情在智利、秘鲁与刚果(金)等主要铜矿产区的蔓延,使当地被迫进入紧急状态,这严重影响了矿山运营与生产。
在疫情扰动下主要生产国智利、秘鲁铜6月矿产量出现下滑,而力拓、自由港、淡水河谷等主要铜企较年初下调全年产量预期。
据SMM统计,疫情直接引发2020年全球铜精矿产量较年初计划产量减少近46万吨。在疫情的干扰下,2020年全球铜矿产量有所缩减,较2019年产量同比减少近。
在大型铜矿新建项目开始投产、扩产项目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受疫情影响铜矿山产量恢复的支撑下,预计 2021 年全球铜矿的供应将有所回升。
据 Wood Mackenize 统计,2021年全球铜矿的新增产能(新项目投产产能+现有项目扩产产能)将达到万吨,其中铜精矿新增产能万吨,湿法铜新增产能万吨。
预计2021年全球铜矿产能将同比增长至 2202万吨。此外,再叠加2021年从去年疫情影响中恢复的铜矿产量预计万吨,2021年全球的铜矿供应将有明显回升。
干扰因素存在,2021年全球铜矿产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2021年全球铜矿有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但考虑到有55%的新投产产能位于非洲刚果金、博兹瓦纳与南美秘鲁、智利等疫情严重、疫苗覆盖较晚地区,其新建矿山项目是否能顺利投产,新增产能是否能顺利释放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2021年是全球铜矿山合同到期的大年,据彭博统计仅智利和秘鲁就总计有万吨产量的铜矿山合同到期面临劳资谈判(如智利的 Chuquicamata、 Escondida 等大型铜矿山,秘鲁的 Antamina、Cerro Verde 等大型铜矿),目前高涨的铜价将会使劳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罢工的可能性,最终影响到矿山的生产。
3 月初智利安托法加斯塔矿业公司旗下 Los Pelambres 矿工会成员就选择了罢工。在疫情、劳资谈判等因素的扰动下,2021 年全球的铜矿供应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 2021 年全球铜矿产量同比增长 至 2149 万吨。
近 10 年新低的长单冶炼加工费显示 2021 年全球铜精矿供应仍然偏紧。虽然明年铜精矿供应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将有所改善,但考虑到 2020 年全球铜精矿的供应短缺后,行业铜矿库存已被大幅消耗,再叠加最近两年仅国内就有 78 万吨的新增粗炼产能投放,全球 2021 年冶炼粗炼增量接近 85 万吨,预计 2021 年全球铜精矿供应仍将将处于偏紧的状态。
国内大型冶炼厂与海外矿山敲定 2021 年长单 TC Benchmark 为 美元/吨,创下 2011 年以来的新低;以及近期因天气原因南美铜精矿运输至国内受阻下国内铜精矿现货TC持续下跌跌至美元/吨,也反映了铜精矿市场的供应紧张。
而在铜原料相对于 2020 年缓解,国内冶炼新增产能投放的情况下,预计 2021 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 至 2411 万吨。
全球经济复苏下铜需求显著回暖。从全球铜的消费属地上看,中国、美国、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与地区,2020年中国、美国与欧盟的铜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74%左右。在疫情后,全球各国政府采用了 历史 新高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力度托底经济。
随着国内有效控制疫情,经济逐步复苏。而海外欧美国家在解除隔离、重启经济后,经济也开始反弹。在全球经济复苏, 中美欧等主要的铜消费国家制造业重新进入扩张区间后,全球铜消费在 2020年4月后出现明显的回暖。
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球全球全年铜消费同比减少至 2344万吨。而在“十四 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疫苗大规模接种及财政刺激促欧美经济快速复苏下,预计 2021 年全球铜需求将有明显的增长。
传统领域用铜维持稳定发展。 中国是全球铜消费的第一大国,2019年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而在国内铜下游终端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交通、电子这几大领域中,其中电力板块占国内终端需求的46%左右。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电网预计“十四五”期间电网及相关产业的投资额在6万亿元,年均万亿。电网投资额虽有收窄的趋势,但无大幅下滑可能性,且电力能源结构的转型将使电力耗铜量逐步释放,令电力行业用铜量维持小幅增长。
而建筑用铜方面,在国内自2017房地产新开工增速远高于竣工增速,房企积极销售期房缓解资金压力,根据交房周期预计2021年起将进入集中交付期,这将使房地产新开工与竣工的剪刀差缩小,地产竣工可能加速。
房地产后周期的装修端对于铜的需求量更大,房屋竣工面积有望随着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的裂口缩小而企稳回升,拉动建筑用铜消费。此外, 汽车 、家电在疫情后的消费回暖,都将支持国内的铜消费。
新基建、清洁能源或将成为国内未来铜需求增量的新亮点。
新基建作为国内经济转型的基建投资重点,是近些年国内政策支持的重点。
而新基建中的5G基站、充电桩建设会带动连接器、高强高导高屏蔽相关铜板带、铜箔需求;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将带动铜线缆、铜板带、接触性需求。
据 SMM 统计,2021 年 5G 基建、充电桩、特高压、轨道交通这些新基建对铜消费合计将达到 万吨,同比增长 。
此外,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新能源也将带来新的铜需求增量。
在“2030 年碳达峰、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加快了新能源的应用,光伏、新能源 汽车 都将在“十四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0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 ,预计2021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需求将达到 55-65GW,“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装机规模将在 70-90GW。
美国铜开发协会统计,光伏发电每兆瓦使用铜约 吨,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年均铜需求将达到 44 万吨,较 2020 年增长 66%。而 2020 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量 131 万辆,渗透率为 。
根据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5 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 20%,预计我国 2025 年新能源 汽车 产量将达到 562 万辆。新能源 汽车 用铜量在传统内燃机 汽车 的基础上将是全方位的增加。新能源 汽车 电机、电池与充电功能都需要大量用铜,新能源 汽车 所带动的 汽车 智能化所提升的 汽车 电子,也将增加铜的使用量。
据 IDTechEX 分析师测算,纯电动 汽车 用铜量 83kg,而 2019 年平均每辆 汽车 用铜量为 。假设每辆新能源 汽车 的用铜量为 80kg,2025 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用量将从 2020 年的 万吨增长至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 34%。
美国补库存周期将带动美国铜消费的增长。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下美国经济遭受重挫,生产几近停滞,但消费在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刺激下先于生产恢复,这使美国库存水平在 2020 年年中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而在疫情控制及多轮财政刺激下,美国经济逐步好转,制造业 PMI 已连续 9 个处于扩张区间,美国进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
过去 20 年,美国在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2016 年全球共振补库存都开启了补库存周期,补库存周期一半要持续 12 个月以上,最长可达 24 个月左右。美国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以及新一轮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有望在新冠疫情后的新一轮补库存周期中加速补库存节奏,进一步拉动铜需求。
低利率环境叠加人口结构改善,美国开启房地产上行周期,新屋建设与补库存将拉动美国铜消费量增长。
在美联储宽松政策下,房贷利率再创 历史 新低,据 Freddie Mac2021 年第一 周的基准 30 年期房屋贷款的平均利率降至 ,一年前贷款利率仅为 ,15 年期贷款利率降至 。
美国的低利率环境以及人口结构中有购房需求的 20 到 49 岁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打开了美国房地产需求,使美国房地产需求进入上行周期,美国新屋、成屋销售在 2020 年 4 月后均大幅增长,使美国成屋库存、成屋库销比、房屋空置率已下滑至 历史 低点。
在房地产旺盛需求与低库存下,美国房地产补库存拉动美国房地产投资与新屋建设,美国建造支出、已获得批准新建私人住宅增速在 2020 年年底出现了大幅增长。房地产是美国铜需求最大的消费终端,占美国铜消费总量的 43%。在美国新房销售增长及美国成屋补库存拉动新屋开工建设的情况下,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对铜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将有持续的增长。
美国新政府有望继续推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美国基建对铜的需求。
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兴盛于一战和二战战后时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但近些年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每况愈下,已到了具有巨大缺陷的地步。
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估计未来十年美国面临 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缺口,重新加大对美国基建设施的翻新与投资对美国政府来说已变得极为迫切。据 CNBC 消息,美国参议院一个重要委员会的主席表示,在 万亿的疫情纾困法案通过后,拜登政府的下一个重大优先事项将是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法案,这个基建计划可能会在 9 月底前作为更广泛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签署为法律。美国基建计划,预计将基于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重建美好 Build Back Better”提案,其中包括在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领域投入 2 万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基建计划,拜登政府还计划在电动 汽车 充电站、新能源 汽车 、零排放公交系统、可持续性建筑、清洁能源创新和保护上投入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铜消费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基础设施相关的电气电子与交通运输分别占铜需求的 20%、20%。
而清洁能源设施中光伏、风电、新能源 汽车 与充电桩也将拉动铜的新兴需求。在美国 2 万亿基建投资的支撑下,预计基建领域对铜的需求将有大幅提升。
综合来看,在国内铜需求稳定消费新亮点频现,海外经济复苏下铜消费将有明显增量情况下,预计 2021 年全球铜消费将同比增长 至 2413 万吨。
全球铜显性库存降至 历史 低位。2020Q1 因受疫情影响,全球铜需求大幅受挫,全球铜累库明显。而在 2020 年 4 月后,中国疫情被有效控制后经济逐步复苏,以及欧美经济重启后,全球的铜需求快速回暖。需求景气、供应受限,再叠加有关机构对铜的收储,使全球铜进入一个快速去库存的阶段。
全球三大交易所的显性铜库存(SHFE+LME+COMEX)自 2020 年 3 月 的 万吨的高点下降近 万吨至 2021 年 3 月初的 万吨,已接近 历史 的最低点; 上海保税区铜库存目前也维持在 万吨的 历史 较低水平。
而在 2021 年一季度全球铜消费淡季的情况,全球三大交易所铜库存的累库要低于往常年份,也显示了当下全球铜供需的紧张状况。
国内春节累库低于以往,4-5 月份或迎来加速去库存阶段。据 SMM 统计,2021 年国内上海、广东、江苏三地 社会 库存春节六周累库合计 万吨,低于往常年份的累库水平。
按照过往的 历史 规律,春节后第七周国内 社会 库存就将进入去库存阶段,预计今年 3 月底国内就将开始去库存。
在 2 月国内社融超预期下预计国内春季铝需求有支撑,而在近几个月智利、秘鲁相继受到社区堵路、疫情、海浪、卡车罢工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影响使国内冶炼厂铜精矿原料供应受限,叠加国内炼厂 4-5 月份的集中检修,预计今年 4-5 月份国内铜库存将加速去化,在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下催化铜价上涨。
在疫苗大规模接种彻底改变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制约,美国推出新一轮 万亿财政刺激,而美联储表态将继续维持货币宽松下,全球经济加速复苏、通胀预期快速上行。
复盘近 20 年 的铜价走势,我们发现铜价于经济底部附近触底,随着经济复苏与通胀反弹从底部开始上涨,且在经济增长停滞、通胀继续上行的类滞胀下继续上涨,直至上涨于通胀顶部附近见顶,铜是经济复苏、通胀归来下表现最优异的大宗商品标的之一。
受南美、非洲疫情与劳工纠纷等干扰下,2021 年全球铜精矿增量产出仍具有较高不确定性;而国内铜传统需求稳定、新需求亮点频现,海外经济复苏以及美国制造业补库存、房地产上行周期、基建大投资三期叠加下全球铜需求将有明显回升,预计 2021 年全球铜供需将呈现紧平衡状态。
美联储维持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拐点还未到来,经济复苏下逐步上行的通胀,叠加 历史 最低位置附近的全球显性库存在行业供需紧平衡下再去库化,将从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两方面一起发力推升铜价。
目前铜价已 上涨至 9000 美元/吨,我们认为从时间维度看本轮铜价将继续上涨直至美联储收紧流动性、通胀顶点预期出现,而空间上本轮铜价将大概率突破 10190 美元/吨创出 历史 新高。铜价的上涨直接利好于原料自给率高的铜行业上市公司,而铜精矿有新增产量的企业将放大业绩的弹性。
1)铜下游消费不及预期;2)美联储货币宽松不及预期;3)疫苗研发进度与使用效果不及预期;4)铜精矿产能投放快于预期;5)金属价格大幅下跌。
感谢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行业研究报告!
———————————————————
报告内容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
作者:中国银河证券 华立
更多最新行业研报来自:【 远瞻智库官网 】
主要就是因为有很多的国家,他们都在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候没有做好防控,突破感染就是说感染的人员已经超出了一定的数额。
新冠育苗造假出自于美国。一篇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有多名前员工爆料美国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伪造实验数据、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严重问题。文章中对辉瑞疫苗95%的有效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且指出辉瑞疫苗的真实有效性可能只有29%。辉瑞公司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知道辉瑞新冠疫苗存在问题,却最终选择掩盖问题并批准辉瑞疫苗上市。一个是95%,一个是29%。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背后关系到全球几十亿人的生命安全。
抗癌疫苗目前还没有正式上市。香港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可以了解家族是否携带肿瘤致病突变基因,预估罹患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尽早作针对性预防,可有效保障个人同家人的健康。
不一定,因为没有基于太多的例子。
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的新型癌症疫苗在携带恶性肿瘤的小鼠身上试验,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小鼠身上癌细胞不仅完全消失,并且这种疫苗还可以有效对抗多种癌症。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随后,诸如《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彻底根治率达97%!》等标题党文章开始在朋友圈刷屏,这让很多人既激动又疑惑:这个消息靠谱吗?是什么样的疫苗?能治疗哪些癌症?
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罗纳德·列维(Ronald Levy)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所研制出的这种新型癌症疫苗,结合了两种免疫刺激剂。
在实验时,研究人员首先在将试验小鼠身上 2 个部位移植淋巴癌肿瘤,然后研究人员将微量疫苗注射进其中 1 个恶性肿瘤里,活化其肿瘤内的 T 细胞。
结果发现,小鼠注射这种疫苗后,不仅消灭了该部位的肿瘤,连未被注入药物的肿瘤也被同时消灭。
罗纳德·列维(Ronald Levy)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淋巴瘤研究大咖,被誉为癌症免疫抗体疗法的鼻祖之一,因为他的研究直接带来了治疗淋巴瘤的免疫靶向药物美罗华。
适用于多种癌症,成功率达 97%
在此项研究中,90 只老鼠中有 87 只体内癌细胞全部清除,成功率达 97%。仅有 3 只老鼠癌症复发,但在注射第二针疫苗后,肿瘤再次消失。
这种新型癌症疫苗对许多不同种的癌症都有效,包括自然发生的癌症。研究人员又在患有乳癌、大肠癌和黑色素瘤的小鼠身上实验,取得了相似的成效。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疫苗还预防了癌症的复发,极大地延长了小鼠的寿命。
仅需微量,无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
区别于其他癌症治疗方式,这种癌症疫苗避开了去寻找每种肿瘤特有的免疫标靶的繁琐方式,也不需要全面激活免疫系统,或对每一位病人的免疫细胞进行单独处理。
把疫苗注射进某个肿瘤内,那么在体内其它部位、和这个肿瘤有相同蛋白质标靶的其它肿瘤,会被一同消灭。这意味着,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癌细胞,都会在一针疫苗之下,全部清除。
研究人员表示,仅需局部注射微量,便会产生迅速的疗效。而且又不太容易造成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治疗时间更是被大大缩短,价格也比较低廉。
目前,新型癌症疫苗的研究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若测试成功,必将带来人类对抗癌症史上的重大转变。
斯坦福抗癌疫苗靠谱吗?
作为肿瘤患者及患者的亲友,大家可能对这个结果高兴的比较早。谁都想一针下去再也不得癌症,或者把已有的癌症清除掉——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近百年,在历史上也热了很多次。
然而,事实上,科学家开发出来的能治愈老鼠肿瘤的各类疫苗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但和其它抗癌方法一样,一旦到人体上尝试,就无效。为什么呢?因为人不是老鼠,癌症之所以难以对付,除了自我膨胀、善于伪装,还会产生数千个不同的突变,让治疗药物失去作用。
人体内的肿瘤通常是经过10~20年的漫长进化形成的,就像地球上同时有各种各样动物一样,每个癌症病人身上通常也有很多个特性不同的肿瘤同时存在,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肿瘤异质性”。由于异质性存在,有时抗癌药只能杀死90%人体癌细胞,而不是100%,这导致肿瘤耐药和复发。但实验室用的老鼠肿瘤模型,几个礼拜就长起来了,没有这个进化过程,肿瘤细胞来源很单一,而不是多种混合。因此,药物一旦起效,很容易杀死99%,甚至100%的癌细胞。
虽然人和小鼠的肿瘤完全不是一类的东西,但是还是很有希望的,新型癌症疫苗的研究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若测试成功,必将带来人类对抗癌症史上的重大转变。
改变生活方式
有效防治癌症
有研究表明:90%-95%的恶性肿瘤与外在因素有关,其中饮食占30-35%、烟草占25-30%、肥胖占10-20%、酒精占4-6%。由此可见,恶性肿瘤是一种营养、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
目前,我国国民肿瘤患者整体知识水平,尤其是综合知识水平不高。造成“重手术、重化疗、重放疗;轻营养、轻饮食、轻运动,轻心理;重院内,轻家庭”的普遍现状,致使我国每年获得积极综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不足10%。国内肿瘤营养治疗仍处在起步阶段,只有一些三甲医院为患者提供特殊的营养治疗与管理。
而在北美,每一位肿瘤治疗的患者都会安排营养师,疾病管理师参与医生会诊。他们会与主管医生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在肿瘤治疗期间通过饮食处方,运动指导,心理减压和营养补充剂摄入等一系列的治疗干预,整个治疗贯穿于肿瘤预防、治疗的全部过程,融汇于其它治疗方法之中。营养师会确定患者每天身体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量,并查看患者的病史、疾病类型和治疗计划以便为患者推荐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疾病管理师根据疾病给患者的运动、心理、及日常护理等生活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面对这样的差距,我国有必要将肿瘤营养提高到肿瘤治疗的战略层面,大力发展、推广、规范肿瘤营养诊疗,同时加强饮食、运动及心理多方面干预指导。
根据美国 4 千万住院患者研究发现,与未营养干预的患者相比,营养干预的患者缩短了21%住院时间,节省了 22% 住院费用。营养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体重丢失并减少并发症,增加肿瘤患者营养摄入并改善生活质量。
来自加拿大的 MCL 肿瘤(慢病)患者生活方式全程医学管理,具有国际医疗专业支撑,集合美国慢病生活方式管理的一线疗法(FLT)、加拿大肿瘤预康复项目(POP)、中国肿瘤营养疗法(CNT)等多方的临床成果,并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更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全程医学管理方案!
新冠育苗造假出自于美国。一篇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有多名前员工爆料美国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伪造实验数据、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严重问题。文章中对辉瑞疫苗95%的有效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且指出辉瑞疫苗的真实有效性可能只有29%。辉瑞公司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知道辉瑞新冠疫苗存在问题,却最终选择掩盖问题并批准辉瑞疫苗上市。一个是95%,一个是29%。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背后关系到全球几十亿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