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东论文

发布时间: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东论文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引起脑组织局部脑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影响脑组织血流和血液供应,并且容易破裂出血,损害脑组织,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确诊应该积极治疗

国内 北京天坛和上海华山

没有外调。根据查询天坛医院人事部门得知,天坛张东没有外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亚洲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

63.一个月亮一个你,两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认识你,四个西施不如你.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论文

科技日报记者代小佩在开颅手术中,把一种由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放到大脑上,医生就能精确分辨出大脑的神经核团、皮层功能区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脑功能、降低手术致残致死概率。这种新型柔性电极由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斯坦福大学、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发,未来可应用于脑机接口等领域,帮助瘫痪患者康复,相关研究成果2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期刊。上述研究负责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介绍,现代神经外科极其重视“精准”,要求医生在手术中更及时、精准地“看到”大脑结构,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脑功能。但在临床实践中,现有技术体系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疾病累计功能密集区域的患者,在开颅手术后致残甚至致死的概率仍较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展示新型柔性电极为此,上述合作团队提出“可以紧密贴合在大脑不规则区域的柔性微阵列电极”的解决方案,并研发出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在被拉伸数倍后仍可保持导电性能,被加工至2微米时也能保持可拉伸性和高导电性,实现了可拉伸有机电子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因该电极很柔软且可拉伸,能用于脑干或神经外科术腔等多种不规则且易损伤的场景,手术器械牵拉扭转等操作不会使其受损。此外,基于高导电性和高密度的特征,该电极能精准定位到单个细胞的精度,以“热图”的形式帮助医生直接“看到”大脑神经核团,有利于保护大脑功能。新型柔性电极薄且柔软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柔性可拉伸微阵列电极。这种柔性电极和柔性电子器件不仅能让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更精准,还能作为脑机接口中的核心技术,有望在脑科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大脑模型上演示新型柔性电极的使用贾旺介绍,应用上述新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将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颅底手术中容易损伤重要神经的功能监测新技术和肢体瘫痪病人智能修复新策略等研究,从神经外科的角度助力脑科学发展。

挂号预约老胡皱着眉估计了一下,最后指了指上面,道:“看天意,这个说不准,得看那条蛟龙的运气。这里离长江不远,它如果顺利,一天就能走出去,如果不顺利,三五天也不一定能出去,没准又跟几十年前一样,被雷打回来。 身后那种巨物移动的声音还在继续,除了那种声音,就剩下我的喘息声,闷油瓶速度太快,我被他拽着,几乎没有时间去做任何事,我很想回头看一看,那玩意有没有追上来,但就在这时,闷油瓶突然停了下来。

北京天坛医院是中国最好的脑外科医院,全球三大脑外科中心之一,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一手建立,在神经外科也就是脑外科方面国内无人能比。

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199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市卫生局共建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是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WHO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

扩展资料:

北京天坛医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占地面积1815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2294平方米,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

医院设有神经外科包括小儿病区、癫痫外科病区、功能神经外科病区、脊髓脊柱病区、颅脑创伤病区、脑血管病一病区、脑血管病二病区、肿瘤病区、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周围神经外科病区、国际医疗部综合医疗病区。

神经病学中心包括血管神经病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神经变性病科、癫痫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科、神经肌肉病学科、临床神经生理科、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天坛医院

50年代,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王忠诚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做脑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所以手术时要在椅子上坐稳。”他叮嘱着学生们。一位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大妈,左手颤得非常厉害,连衣服扣子自己都扣不上。记者看到她把一杯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时,一大半的水都洒在了地上。博士后张建国在王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埋藏电极的方法给这位大妈成功地实施了手术。这种手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张建国对记者说:“王教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有医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现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王教授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博士也是王教授的学生,王教授经常对他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句话始终鞭策着吴中学不懈地研究医术,在治疗脑动脉瘤方面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忠诚面对学生骄人的成绩,他说:“我可以放心地走下手术台了。”晚年的王教授虽不再亲自做手术,但科研工作却从来没有停过,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著书和育人上。从1998年起共出版4部著作,发表论文17篇,在全世界医疗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2012年9月30日16时08分,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7岁。人才培养王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在全国近1万名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王教授指导出来的。近年来,他还组织讲学团到新疆、内蒙古、广州、泉州等地办讲座,诊治疑难病症,为当地培养研究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澎论文

大脑缺氧缺血时间过长了 完全康复可能性不大 做好长期卧床的准备

这样的病人可谓大难不死,但是往后的路就很艰难且漫长了。家人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应用营养脑神经的药物以及必要时可以做高压氧治疗。具体咨询你的床位医生。家属要学习康复的知识,帮助患者做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以及勤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的身体伤害。强调一下,被动的肢体几躯体的功能锻炼是很艰苦的,家人必须有十万分的耐力,每天保证数小时以上的锻炼是必须得,否则会导致肌肉萎缩以及其他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的发生。还有就是不知道你现在是插胃管还是喂食,如果是喂食的话要预防呛咳,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这样的病人,因为自主咳嗽的能力没有了,所以容易导致很严重的感染。可以轻拍后背协助排泄异物。身体的活动也可以避免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监控血压,心律,血糖等指标。另外,多和他说说话,刺激脑神经可能有帮助,因为如果他是有意志,而仅仅是不能表达的话,被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很可怕很孤独很寂寞的。总之祝福早日康复。

我建议去301看,魏主任看的比较好

为什么不直接去医院看看

张永力神经外科论文

腰——骶神经重建治疗脊柱裂的试验结果(摘要)目的:通过重建腰——骶神经通路,建立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恢复脊柱裂患者的大小便功能。据报告,中国的成功率为87%。现报告我们北美首批神经重建临床试验的结果。材料与方法:9例受试者加入该研究。施行了硬膜内腰——骶神经重建术。对受试者进行经皮肤刺激的尿动力学测试和认真的神经学随访。密切监控了出现的不利情况以及大小便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1年,7例(78%)患者经刺激皮肤产生可重复观察到的膀胱压增大【注:膀胱压增大有助于排尿。国内专家研究了肖传国论文中的尿动力学图后指出,膀胱压增大可能是由腹压而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引起的,而后者才是反射弧建立的标志】。2例患者能够停用导尿术,全部患者安全地停用了抗毒蕈碱药物【注:其中4例从未用过该膀胱肌肉松弛药物】。无一例患者能完全自主排尿。大多数患者称肠道功能有改善。1例患者在术前就能控制大便,4例患者在术后1年能控制大便。术后1个月,89%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群无力。1例患儿出现持久性足下垂,其他患者在12个月内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术后1年时,大多数患者经刺激适当皮区可观察到新的反射弧。观察到大小便功能的改善。下肢无力主要是自限性的,仅1例出现持续足下垂。本手术需要更多病例和更久随访,以评估这一新疗法的风险/效益率。评论一:本期杂志发表的Peters等人的神经重建研究结果,首次挑战了(肖传国)先前发表的成功率超过85%的优异结果。虽然有证据表明,神经重建能建立新反射弧、引起逼尿肌收缩,但该研究组发现,术后一年,9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能自主排尿,且仅有两例能停用导尿术。尽管停用了抗毒蕈碱治疗,从膀胱顺应性以及膀胱内压测量得到的膀胱容量来看,结果引人注意【注:另一专家认为“微小的膀胱顺应性的改变,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论文中给出的数据,9名患者平均膀胱容量从术前211ml仅增加到术后一年的253ml,离散程度非常大,且5人增加、4人减少。另据文献资料,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膀胱每年增容约15ml。论文未列出顺从度个体数据,只给出平均术前为 ml/cm H2O(至)、术后提高到 ml/cm H2O(至),也非常离散。这两项重要指标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肖传国公布的结果:术后提高到术前的约两倍。另外,Beaumont医院的患者状况比肖所报告的患者要好得多,其术前指标甚至比肖的术后指标还要好】。对于运动机能已经缺失的孩子来说,持久性足下垂不应视为轻微并发症。该研究虽然有潜力,但也警告我们,在更常规地应用该手术前,需要进行进一步有对照的研究。比利时根特大学泌尿系Piet Hoebeke评论二:本文作者提供了北美首批腰——骶神经重建术治疗脊柱裂患者的结果。本研究及肖传国先前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清楚表明了神经重建术可建立经刺激下肢皮肤的体神经——自主神经(或皮肤——膀胱)反射弧。同样清楚的是,该手术的临床疗效与(肖传国)此前所报告的截然不同。虽然作者出色地对患者进行了术后追踪、描绘了其术后变化,但在缺乏严格监控的对照样本的情况下,研究结果难以验证。特别是大便功能的改善和微小的膀胱顺应性的改变,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肖传国的报告,110个脊柱裂患儿中有87%获得成功,而(美国试验的)大多数患者仍然需要间歇性清洁导尿,没有一个能完全自主排尿,这一事实令人困扰。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不能自主排尿、不能利用新生的皮肤反射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怀疑神经移植在这个手术中所起的作用。膀胱顺应性和控尿情况的改善,有没有可能其实是以前一系列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已经报道过的腹侧S3运动神经单侧神经切断术导致的?【注:这一判断与国内专家一致,即部分患者的改善可能是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而非肖氏手术本身的疗效。另外,国内专家还指出,与肖氏手术同时做的栓系松解术本身就是治疗脊柱裂的常规手术,而神源医院的广告就是“修补+松解+反射弧重建省时省力省钱”、“脊髓脊膜膨出——做两个手术花一样钱”】我祝贺作者接受这项挑战。我希望,本研究能使神经源性大肠和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外科疗法得以起死回生、重获关注【注:与“肖氏反射弧”手术类似的神经重建术很早就有人提出,但从未获得成功】。我强烈赞同本文作者意见:此手术应当只能停留在研究框架内【注:指不能临床应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医院儿童泌尿科Eric Kurzrock评论三:本试验最古怪的发现是尿动力数据和主观评估之间的矛盾。有位患者膀胱容量减小、反射弧未建立,但他竟然主观上报告大小便功能改善!考虑到这个患者术前的压力性尿失禁,我实在忍不住地猜测,他术后排尿只不过是因为腹内压力施加到扩张了的膀胱颈而导致膀胱排空而已【注:国内专家也作出过相同判断,并认为长期靠腹压排尿会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脏反流(肖传国先生透露,小善善就存在这个问题),最终损害肾功能】。肖传国报告说,他的110名患者1年内有超过87%的患者获得了尿感和控尿。相比之下,在肖亲自帮助下做同样手术的这9位患者,却只在客观尿动力学数据和主观报告中表现出不怎么大的改善。除非该手术的发明者拿出可靠的论据和数据证明手术的有效性,不适当地、仓促地在患者身上和医疗界推广应用此手术会有极大危险。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泌尿系John Park论文见:Outcomes of Lumbar to Sacral Nerve Rerouting for Spina Urol. 2010 Aug;184(2):702-7. Epub 2010 Jun KM, Girdler B, Turzewski C, Trock G, Feber K, Nantau W, Bush B, Gonzalez J, Kass E, de Benito J, Diokno of Urology, William Beaumont Hospital, Royal Oak, Michigan, USA.评论见:J Urol. 2010 Aug;184(2): Urol. 2010 Aug;184(2):708; discussion Urol. 2010 Aug;184(2):707; discussion 708.国内专家评论见:2009年12月8日北京科技报《调查神源医院》科学新闻2009年第23期《众说“肖氏反射弧”》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科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医学会常委兼秘书;北京超声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超声介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医学会血管与浅表器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肌肉骨骼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超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编委;《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委。主要科研成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 1994年-199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1999年-200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7)。获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重点资助(1997),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0)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1篇:2篇论文发表于国际神经外科专业杂志上,参加编写《神经外科学》(1997),《神经外科手术学》(2001)等专著。杨 俊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中心脊髓病区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多年。1990年在日本东京墨东医院神经外科作访问学者, 1996 年在日本大阪国立血管病中心神经外科研修。在专业杂志发表了多篇专业文章并获奖。从1996年以来专心从事脊髓神经外科工作。专业涵盖脊髓肿瘤,颅颈畸形,脊髓空洞,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每年收治病人例数和手术质量,在国内外名列前茅。2012年被评为中国名医百强榜百强名医。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7 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993 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毕业,进行了癫痫的外科治疗研究。 1996 年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出站后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主要专长为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癫痫、帕金森病、疼痛及立体定向手术等,现为《功能性及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及《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抱歉,原谅我第一章节还没读完就放弃了这本书!!!实在读不下去了,这给我一个全程就是在毫无逻辑的忽悠第一个问题,洞穴人的食物结构75%是脂肪!!!真厉害,那时候野兽可能遍地都是,膘肥体壮的,一抓一大把,羡慕羡慕,野果树叶野菜是配菜,他的理论中占比5%第二个问题,糖,士力架,香蕉,全麦,比较gi,那你有本事把糖当主食吃饱啊,吃什么全麦啊!!!第三个问题,三个麸质过敏的成功案例就能代表全部人要戒麸质了???谁给他们的脸???第四个问题,你确定高胆固醇不会吃出毛病?不是打着让我们活的更久的旗号么???这么快自己打脸??第五个问题,东西文化差异,我就不说了后面没读了,读不下去了

评价:

《谷物大脑》分饮食、睡眠、运动三大板块提出改善方案。最引发争议的是饮食部分,作者让我们戒甜食、戒麸质、戒高碳水化合物,提倡吃肉、吃蛋、吃脂肪类食物、吃含胆固醇的食物。这与市面上现存的大部分“健康食谱”产生严重分歧。难怪会被黑,大部分人都害怕改变,害怕别人说自己错了,让人们看到了自己人性的弱点。

《谷物大脑》这本书来自一位神经学医生,其核心观点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真正危害我们健康,尤其是大脑健康的食品不是脂肪,不是胆固醇,而是谷物(麸质,比如面粉、面包)以及各种碳水化合物(比如糖)。

他建议我们生活规律,定点上床,排除干扰睡眠的因素,慎用药物;他建议我们给自己制定健身计划,每天来一次汗流浃背的有氧运动。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轻断食,建议一年最好安排四次断食,给身体排毒。

这注定是一本要颠覆你关于饮食健康观念的奇书。阿尔茨海默症、慢性头痛、癫痫、抑郁、焦虑,那些可怕的脑部疾病根源正是你吃下的食物——麸质、碳水化合物和糖,正是这些传统营养学上推荐的食物,对你的大脑和身体造成了永久的伤害。这个结论,是本书这位在神经学和营养学权威的学者在大量严肃的学术文献下得出的结论。

作者建议你需要打破目前这些流行的饮食观念: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胆固醇对大脑健康意义显著,多项顶尖研究证明,总胆固醇水平与语言流畅度、注意力、抽象推理能力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而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偏大的人,其大脑萎缩的风险很大。

读后感:

这本书的套路很像减肥或者养身书,旁征博引加上实验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推出一套最适合的饮食菜谱。只不过这本书所针对的主要是养大脑,或者说是避免阿尔茨海默病,而且提出了一个近乎是颠覆性的饮食方案:无麸质饮食。

作为东方人,对于碳水化合物的眷恋已经融到骨子里去了,看这本书的确会有些诧异和质疑。而且由于比较专业的一些论据让我的常识不断的被挑战。比如把阿尔茨海默病直接和3号糖尿病挂上了等号,而且还从自由基和炎症的角度出发,重新解构了糖、蛋白质、脂肪乃至和胰岛素的关系。最弹眼落睛的是为脂肪和胆固醇洗白,大肆的宣扬他们的优点和好处。就好像当初一个西方的传教士来到陌生的东方宣传基督教一样。

从这本书本身,已经能够自圆其说,而且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无法看出什么问题来。只是对于要完全剔除麸质的摄入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困难。并且从个人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但凡过于极端的论点都会有些质疑。其实作者相对完整的结论应该是,“对于那些麸质过敏的人群来说,减少麸质的摄入有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如果你对麸质没有过敏,那你是没有必要去调整到无麸质的饮食的。

不过作者有几个小观点还是蛮受益的,值得平时多注意注意:

一来,平时我们说到麸质过敏都是在说乳糜泻,但其实这只是比较严重的状况。麸质过敏的人群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也许平时反应不是很大,但也的确不太适合摄入过多的麸质。

二来,平时我们经常说的吃啥补啥,或者说我们胖了脂肪多了就是因为吃脂肪吃多了。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一个问题,脂肪吃下去并不是直接就贴你肚子上了,还是有很多的化学反应会产生,至少吃下去的脂肪和你身上的脂肪绝迹不是一回事。

其三,再次强调了糖的来源,往往吃糖吃甜的还不算摄入太快,含麸质的碳水化合物才是真正的根源。我们虽然饮食习惯里少不了碳水化合物,但我觉得凡事不能过,少吃点总是没错的。

写完这些文字就要去胡吃海喝了。任何书都是一种不同的思想,我们不可能看一本就学一套,这样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待所有的观点以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选择性的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消化的过程,任何书或者食物对于你来说都是垃圾。学归学,吃归吃,好好活着就行。

扩展内容:

作者简介:

戴维·珀尔马特(David Perlmutter)

戴维·珀尔马特医学博士是一名具有专科医师资格的执业神经科医生,并且是美国营养学院的成员。他创办了佛罗里达珀尔马特健康中心和珀尔马特脑部研究基金会。

在营养对神经病症的影响这个研究领域,珀尔马特博士是世界公认的权威。他曾获多项奖章,包括迈阿密大学医学院颁发的朗特里研究奖、美国营养学会颁发的年度人道主义奖,以及因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荣获的莱纳斯鲍林奖。

参考链接:谷物大脑-百度百科

神经外科张振宇论文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材料成型、摩擦磨损、表面技术及材料加工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俄国际合作项目、科技支甘、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冶金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Journal of Rare Earth、Tribology international、Rare Metals、Wear、Tribology Letter、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ing及《材料热处理学报》、《焊接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SCI收录8篇。与英国Leicester大学工程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开展了富有成果的合作研究。曾被邀请为国际材料期刊Tribology international 、Su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的审稿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