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甲型血友病论文

发布时间:

甲型血友病论文

不知题目中所说的“梦魇”,具体是指哪方面,梦魇这个词太过广泛,大多数情况下,是代指那些能让人产生痛苦及恐怖的事物。

比如说伦敦塔,大约一千年以前,这座英国伦敦的地标性建筑物,就曾是英国王室的梦魇,有许多权贵甚至是王族在此被处决,另外伦敦塔还是一座监狱,曾关押过著名的简·格雷,1553年8月3号,新女王玛丽一世进入伦敦,为巩固权力与王位,将简·格雷罢黜,并迅速处决。

此外,在伦敦塔里还处决过诺森伯兰公爵,是他逼迫上一任国王将自己的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媳简·格雷,因此遭到玛丽一世的支持者强烈反对,并最终导致了灭门之灾。

1597年10月,英国内部掀起过一场教派活动,王室抓捕了大量的天主教父,并关押在了伦敦塔之内,当时的人们对于伦敦塔的印象,已经从地标性建筑,转变为人间炼狱,提到伦敦塔的名字,大多和极刑与监狱有关。

然而在英国皇室的历史上,伦敦塔染满了皇室的血,多为当权者或王室贵族在此被处决,关押,甚至是公开审判,这也导致了伦敦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王室成员们交谈的禁忌,人人谈及色变,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想伦敦塔有资格成为“欧洲皇室的梦魇”。

遗传与变异 ---新形式下的基因突变 ( 2005动物科学院 X X X ) 摘要: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 有丝分裂中期,每一染色体都具有两条染色单体,称为姐妹染色体。两单体之间由着丝粒连接,着丝粒处凹陷缩窄,称初级缢痕。着丝粒将染色体划分为短臂(p)和长臂(q)。在短臂和长臂的末端分别有一特化部位称为端粒。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还可见凹陷缩窄的部分,称为次级缢痕。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有一球形结构,称为随体。2、染色体的类型 人类染色体分为三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3、染色体的数目 人类体细胞(二倍体细胞,2n)染色体数目为46条(23对,2n=46),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女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为形态相同的X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另一条是较小的Y染色体);正常生殖细胞(单倍体细胞,n)是23条染色体(n=23)。 关键词:遗传;变异;基因突变 遗传从现象来看是亲子代之间的相似的现象,即俗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的实质是生物按照亲代的发育途径和方式,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产生和亲代相似的复本。 遗传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不轻易改变从亲代继承的发育途径和方式。因此,亲代的外貌、行为习性,以及优良性状可以在子代重现,甚至酷似亲代。而亲代的缺陷和遗传病,同样可以传递给子代。 遗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属性,它使生物界保持相对稳定,使人类可以识别包括自己在内的生物界。 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同胞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俗语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异”。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个体,包括挛生同胞在内,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遗传可以发生变异,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正常健康的父亲,可以生育出智力与体质方面有遗传缺陷的子女,并把遗传缺陷(变异)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否有物质基础的问题,在遗传学领域内争论了数十年之久。 在现代生物学领域中,一致公认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水平上是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是基因,它们的化学构成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极少数没有DNA的原核生物中,如烟草花叶病毒等,核糖核酸(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具有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还有多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但是, 细胞质在某些方面也表现有一定的遗传功能。人类亲子代之间的物质联系是精子与卵子,而精子与卵子中具有遗传功能的物质是染色体,受精卵根据染色体中DNA蕴藏的遗传信息,发育成和亲代相似的子代。 一、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生物遗传的根本特征。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在世代的交替中,子女(子代)总是保持着父母(亲代)的某些基本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但子代又会与亲代有所差异,有的差异还很明显。子代与亲代的这植钜炀褪潜湟臁R糯�捅湟焓巧��淖罨�咎卣髦�唬�ü��镆淮��姆敝程逑殖隼础?遗传和可以遗传的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这种遗传物质就是细胞染色体中的基因。人类染色体与绝大多数生物一样,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链构成的,基因就是在DNA链上的特定的一个片段。由于亲代染色体通过生殖过程传递到子代,这就产生了遗传。染色体在生物的生活或繁殖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畸变,基因内部也可能发生突变,这都会导致变异。 如遗传学指出:患色盲的父亲,他的女儿一般不表现出色盲,但她已获得了其亲代的色盲基因,她的下一代中,儿子将因获得色盲基因而患色盲。 我们观察我们身边很多有生命的物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我们人类,虽然种类繁多,但在经历了很多年后,人还是人,鸡还是鸡,狗还是狗,蚂蚁、大象、桃树、柳树以及各种花草等等,千千万万种生物仍能保持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的特征以及生理功能的特征。正因为生物界有这种遗传特性,自然界各种生物才能各自有序地生存、生活,并繁衍子孙后代。 大家可能会问,生物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但为什么父母所生子女,一人一个样,一人一种性格,各有各自的特征。又如把不同人的皮肤或肾脏等器官互相移植,还会发生排斥现象,彼此不能接受,这又如何解释呢?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以外还有变异现象,也就是说个体间有差异。例如,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各有各的模样,丑陋的父母生出漂亮的孩子,平庸的父母生出聪明的孩子,这类情况也并不罕见。全世界恐怕很难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既使是单卵双生子,外人看起来好像一模一样,但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父母却能分辨出他们之间的微细差异,这种现象就是变异。人类中多数变异现象是由于父母亲遗传基因的不同组合。每个孩子都从父亲那里得到遗传基因的一半,从母亲那里得到另一半,每个孩子所得到的遗传基因虽然数量相同,但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组合体,与父母不一样,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一样,而形成彼此间的差异。正因为有变异现象,人类才有众多的民族。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人群中认出张三、李四,如果没有变异,大家全都是一个样子,社会上的麻烦事就多了。除了外形有不同,变异还包括构成身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也存在着变异,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特异的蛋白质。所以,如果皮肤或器官从一个人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便会发生排斥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蛋白质不一样的缘故。 还有一类变异是遗传基因的突变,这类突变往往是由环境中的条件所诱发的,这种突变的基因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许多基因突变的结果会造成遗传病。 变异也可以完全由环境因素所造成,例如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的跛足,感染大脑炎后形成的痴呆等这些性状都是由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是因为病毒感染使某些组织受损害,造成生理功能的异常,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不是遗传的问题,因此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总之,遗传与变异是遗传现象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我们有从父母获得的遗传物质,保证我们人类的基本特征经久不变。在遗传过程中还不断地发生变异,每个人又在一定的环境下发育成长,才有了人类的多种多样。 二、遗传变异的科学理论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信息以基因的形式蕴藏于DNA分子中; (2)每个人体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的DNA构成一个基因组; (3)广义的基因组包括细胞核染色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4)人类细胞核染色体基因组中90%左右为DNA重复序列,10%为单一序列; (5)多基因家族是真核基因组中重要的结构之一。 (二)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 、真核生物基因的分子结构 (1)、基因的DNA序列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构成,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2)、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存在高度保守的一致序列,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即在每个内含子的5’端开始的两个核苷核为GT,3’端末尾是AG,特称之为GT-AG法则; (3)、真核生物基因的大小相关悬殊,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DNA分子两条链中,5’→3’链称为编码链,其碱基排列序列中储存着遗传信息;3’→5’链称为反编码链,是RNA合成的模板; (5)、每个断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外侧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区,称为侧翼序列,其上有一系列调控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这些结构包括: ①启动子:位于基因转录起始处,是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能启动基因转录。 ②增强子: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或下游,能增强启动子转录,提高转录效率; ③终止子:位于3’端非编码区下游的一段序列,在转录中提供转录终止信号。 、基因的复制 (1)、基因的复制是以DNA复制为基础的,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复制单位(复制子); (2)、每个复制子有一个复制起点,从起点开始双向复制,在起点两侧各形成一复制叉; (3)、DNA聚合酶只能使DNA链的3’端加脱氧核苷核,故复制只能沿5’→3’方向进行; (4)、与复制叉同向的新链复制是连续的,速度也较快,称为前导链;与复制叉反向的新链复制是不连续的(先要在RNA引物存在下合成一个个冈崎片段,然后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补上一段DNA),速度也较慢,称为后随链;故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5)、复制后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故DNA的复制又是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表达 基因表达是DNA分子中所蕴藏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通过转录形成RNA发挥功能作用的过程。 (1)、转录:是在RNA聚合酶催化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①新合成好的RNA称为不均一核RNA(也叫核内异质RNA,hnRNA); ②hnRNA要经过“戴帽”和“加尾”以及剪接等加工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2)、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①mRNA分子中每3个相邻的碱基为三联体,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 ②翻译后的初始产物大多无功能,需经进一步加工才可成为有一定活性的蛋白质。 、基因表达的调控(了解操纵子学说) 、基因的突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的核苷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方式 ①碱基替换 也叫点突变,包括转换和颠换两种方式。其后果可以造成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或终止密码突变(延长突变)等生物学效应。 ②移码突变 是DNA分子中某一位点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造成该位点以后的遗传编码信息全部发生改变。 ③动态突变 微卫星DNA或短串联重复序列,尤其是三核苷酸的重复,在靠近基因或位于基因序列中时,其重复次数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会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3)、基因突变的修复 ①切除修复 是一种多步骤的酶反应过程,首先将受损的DNA部位切除,然后再合成一个片段连接到切除的部位以修补损伤。 ②重组修复 又称复制后修复,是在DNA受损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T-T)以后,当DNA复制到损伤部位时,再与T-T相对应的部位出现切口,完整的DNA链上产生一个断裂点。此时,在重组蛋白作用下,完整的亲链与有重组的子链发生重组,亲链的核苷酸片段补充了子链上的缺失。重组后亲链的切口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对侧子链为模板,合成单链DNA片段来填补,随后在DNA连接酶作用下,以磷酸二酯键使新片段与旧链相连接,而完成修复过程。 2、遗传的细胞基础 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染色质的功能状态不同,折叠程度也不同,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种。1、常染色质 在细胞间期处于解螺旋状态,具有转录活性,呈松散状,染色较浅;2、异染色质 在细胞间期处于凝缩状态,很少进行转录或无转录活性,染色较深;3、性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异染色质部分显示出来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两种:(1)、X染色质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核中有一个染色较深,大小约为10nm的椭圆形小体(了解Lyon假说)。(2)、Y染色质 正常男性间期细胞核用荧光染料染色后,核内可见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强荧光小体,直径为3nm左右。 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 有丝分裂中期,每一染色体都具有两条染色单体,称为姐妹染色体。两单体之间由着丝粒连接,着丝粒处凹陷缩窄,称初级缢痕。着丝粒将染色体划分为短臂(p)和长臂(q)。在短臂和长臂的末端分别有一特化部位称为端粒。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还可见凹陷缩窄的部分,称为次级缢痕。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有一球形结构,称为随体。2、染色体的类型 人类染色体分为三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3、染色体的数目 人类体细胞(二倍体细胞,2n)染色体数目为46条(23对,2n=46),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女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为形态相同的X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另一条是较小的Y染色体);正常生殖细胞(单倍体细胞,n)是23条染色体(n=23)。 (三)人类的正常核型:色体数目、形态结构特征的分析叫核型分析。1、非显带核型 根据丹佛体制,将正常人类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分为23对7个组(A、B、C、D、E、F和G组)。在描述一个核型时,首先写出染色体总数(包括性染色体),然后是一个“,”号,最后是性染色体。正常男性核型描述为46,XY;女性为46,XX。2、显带核型 用各种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沿长轴显现出一条条明暗交替或深浅相间的带,故又叫带型。根据ISCN规定,描述一特定带时,需要写明4项内容:①染色体号;②臂号;③区号;④带号。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提出的连锁与交换定律构成了遗传的基本规律,通称为遗传学三大定律。分离律说的是遗传性状有显隐性之分,这样具有明显显隐性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一对纯合隐性基因决定。杂合体往往表现显性基因的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是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律是说生物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基因独立行动,可分可合,以均等的机会组合到同一个配子中去。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于生殖细胞是自由组合律的细胞学基础。连锁与交换律是说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互相连锁的,它们常一起传递(连锁律),但有时也会发生分离和重组,是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各对等位基因进行了交换。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是交换律的细胞学基础。 单基因性状的遗传:遗传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称单基因性状的遗传。单基因性状又叫质量性状。1、决定某种遗传性状的等位基因,在传递时服从分离律;2、当决定两种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时,这两种单基因性状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律。3、如果决定两种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时,它们的传递将从属于连锁与交换律。 多基因性状的遗传:由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往往与单基因性状不同,其变异往往是连续的量的变异,称为数量性状。每对基因对多基因性状形成的效应是微小的,称为微效基因。微效基因的效应往往是累加的。多基因遗传性状除受多基因遗传基础影响外,也受环境因素影响。(熟悉多基因遗传假说,了解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遗传的变异:(一)染色体异常与疾病;染色体异常类;形成机; 数目畸变 整倍性改变 单倍体 多倍体 双雄受精,双雄受精,核内复制 非整倍性改变 亚二倍体 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丢失 超二倍体 结构畸变 缺失(del)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重复(dup) 倒位(inv) 易位(t) 环状染色体 双着丝粒染色体 等臂染色体 1、一个个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这种个体称嵌合体。 2、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描述方式有简式和详式两种。 (二)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病 (1)、AD系谱特点:①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②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但多为杂合体;③患者与正常个体结婚,后代有1/2的发病风险;④系谱中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 (2)、其它AD类型:①不完全显性或半显性,是指杂合体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体与隐性纯合体的表现型之间;②不规则显性,是指杂合体由于某种原因不一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即使发病,但病情程度也有差异;③共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杂合状态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能表现出来;④延迟显性,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在生命早期不表现出相应症状,当到一定年龄后,其作用才表达出来。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病 (1)、AR系谱特点:①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②患者双亲往往表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4的可能将会患病,3/4表型正常,但表型正常者中2/3是可能携带者;③系谱中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常为散发;④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比非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高。 (2)、常见AR病: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和镰状细胞贫血等。 3、X连锁显性遗传(XD)病 (1)、XD系谱特点:①系谱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且女患者病情较轻;②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③男性患者后代中,女儿都为患者,儿子都正常;女性患者后代中,子女各有1/2的患病风险;④系谱中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 (2)、常见XD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4、X连锁隐性遗传(XR)病 (1)、XR系谱特点: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③由于交叉遗传,患者的兄弟、舅父、姨表兄弟和外甥各有1/2的发病风险;④如果女性是患者,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或患者。 (2)、常见XR病:甲型血友病、红绿色盲。 5、Y连锁遗传(YL)病 全男性遗传 (三)多基因遗传病 1、有关多基因遗传病的几个重要概念 (1)、易感性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某种多基因病发病风险高低。 (2)、易患性 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 (3)、发病阈值 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时,这个个体就将患病,这个易患性的限度称为阈值。 (4)、遗传度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大小的程度称为遗传度或遗传率。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2、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1)、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于群体发病; (2)、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迅速降低; (3)、近亲婚配时,子女患病风险增高; (4)、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三、遗传与变异在当代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草图已于今年的6月26日绘制完成,但要将全部30多亿个碱基完全装配完成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要到明年的6月份。即使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精图”,也只是我们认识人类基因功能的开始,完全弄清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作用,至少还要40年的时间。毋庸赘言,这是一项浩繁巨大的工程。 迄今为止,人们对整个人类基因组中所含有的基因数目尚存争议,有人说是3万,有人说是14万,相差非常大。在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只存在1%的差异,就是这1%的差异导致了人种、肤色、身高、眼睛、胖瘦以及疾病的易感性等方面的不同。科学家除继续研究基因的数量和功能外,基因在多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和体内因素的影响以及这种改变是否可以一代代地延续下去,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问题涉及到后成说(epigenetics)这一范畴。后成说是研究通过其他的化学途径,而不是通常所说的碱基突变,使基因活性发生半永久性改变的一门科学。后成说的重要性一直存有很大争议。如果后成说真有科学依据的话,那么它将是解释不同个体之间,甚至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的关键所在,同时还将是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不同基因的表达:基因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指令,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但是遗传学家们很早以前就知道通过对DNA链碱基上的化学基团进行修饰来调控基因表达、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最常见的修饰方式是基因的甲基化(甲基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的基团),即在基因上添加甲基基团,结果常常会终止基因表达。 科研人员通过对某些哺乳动物的研究发现,此类修饰只存在于个体中,而不遗传给后代,因为这种修饰在精子和卵子细胞中常常被清除。最近有人发现,后成特征在小鼠中可以遗传。在悉尼大学生化学家怀特劳博士所做的实验中,遗传学相同的小鼠,同其父母相比,更像它们的母亲。因为它们继承了其母亲的卵子DNA的甲基化类型。该型甲基化在决定小鼠毛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怀特劳博士小组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要探明动物是如何把物理特征或疾病易感性传给后代的,有必要先搞清可遗传的后成特征。如果后成特征可遗传,那么这些特征所引起的疾病应能够像普通的基因突变一样在家系之间传递。该研究小组对小鼠的后成标记在传代过程中如何关闭和表达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研究人员将一个可以产生特异类型红细胞的基因(称为转基因)导入具有相同遗传学特征小鼠的基因组中(接受该基因的小鼠称之为转基因鼠)。研究发现这些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转基因正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有些转基因小鼠体内40%的红细胞表达该基因,而另一些则根本就不表达。同时该小组还对小鼠毛色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毛色有关的DNA甲基化增高与转基因的不表达(或称为“沉默”表达)有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后成性改变可来自父方,也可以来自母方。 令人费解的是,虽然这种基因表达的沉默现象至少可以维持三代,但不是不可逆转的。在该型的后代小鼠与非同类小鼠交配时,发现在后代小鼠中不存在甲基化和表达沉默现象,转基因又可在小鼠的幼崽中获得表达。如果这种基因沉默和再活化现象是自然发生的话,那么就可以解释个体之间和代与代之间差异的原因。 后成说还可以解释物种之间的差异。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尔格曼通过两种相近小鼠的交配,将多个小鼠基因上的后成特征破坏。这些小鼠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交配,并且它们杂交的后代表现为生长异常。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生长异常与杂交后代基因上的甲基化模式破坏有关。他们推测后成性效应非常显著,仅靠改变这些特征就可以造就新物种。 大家都知道,物种的产生是遗传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但是,迪尔格曼认为有些物种出现之快不是该假说所能解释的。所以物种后成说的假设有一定优势。例如,甲基化可以迅速地关闭整条基因的表达,并引起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足以阻止新的品种与旧品种之间的杂交,尤其是阻止新物种的产生。 四、结论 变异基因的表达:许多生物学家对此种假说表示不屑。基因序列虽不能完全解释动物的特征,但是至少可以解释一些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疾病基因突变假说的倡导者把癌症作为经典的实例,来说明在个体DNA水平上,到底有多少碱基差错才能导致肿瘤。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斯博格博士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癌症并不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而是由另一形式的后成现象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根据癌症基因突变假说,指导细胞分裂和死亡的基因突变使正常的细胞分裂和死亡过程遭到破坏,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但是,最近杜斯博格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报道,至今还没有人证实突变的基因会使正常的细胞变为癌细胞。他还指出,如果突变基因对细胞分裂具有显著影响的话,为什么有些情况下,突变发生的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发展为癌症,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他认为可以用后成性非整倍现象对上述问题加以解释,非整倍性是指细胞具有错误的染色体个数。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排列整齐,通过纺锤体(一种蛋白质的支架)分配到子代细胞中。杜斯博格推测,致癌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纺锤体,因此,造成子代细胞具有或多或少的染色体。由于这种错误分配的染色体不稳定,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之间相互混合并发生非自然的重组。 大多数重组对细胞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最终会产生一个分裂异常的细胞。产生这种异常细胞的概率非常小,这种低概率事件可以解释为什么从接触致癌物质到细胞发生癌变,要经过这么长时间。细胞的非整倍性是5000多种肿瘤的一种显著特征。 与个体碱基突变相比,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使细胞表征发生显著改变。因为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即非整倍性),可以导致成千上万种蛋白质活性发生改变,而不仅仅是一种或两种蛋白质,导致细胞分裂的失控。假如这种假说成立的话,那么现在试图通过定点修复癌基因来治疗癌症的策略将毫无效果。 杜斯博格博士10年前曾因自己的假说而声名狼藉,他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不能引起艾滋病。一系列的HIV和艾滋病的研究表明,杜斯博格的理论是极其荒谬的。这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声誉,因此,他的其他理论也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他的非整倍性假说似乎非常有价值。癌症中非整倍体的普遍性尚需进一步阐明。

汗。。不会写。。你自己加油吧。。。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 遗传携带者(genetic carrier)是指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遗传物质的个体。一般包括: ①隐生遗传杂合子;②显性遗传病的未显者;③表型尚正常的迟发外显者;④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个体。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人群中,虽然许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杂合子的比例却相当高。例如苯酮尿症的纯合子在人群中如为1:1000,携带者(杂合子)的频率为2:50,为纯合子频率的200倍。对发病率很低的遗传病,一般不做杂合子的群体筛查,仅对患者亲属及其对象进行筛查,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对发病率高的遗传病,普查携带者效果显著。例如我国南方各省的α及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特别高(共占人群8%-12%,有的省或地区更高),因此检出双方同为α或同为β地贫杂合子的机会很多,这时,进行婚姻及生育指导,配合产前诊断,就可以从第一胎起防止重型患儿出生,从而收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降低了本病的发病率,而且防止了不良基因在群体中播散。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死胎及染色体病患儿的机会很大(参阅第二章),因此,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亲属进行检查十分重要。 隐性致病基因杂合子检出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基因的剂量效应,即基因产物的剂量,杂合子介于纯合子与正常个体之间,约为正常个体的半量,但因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直接测定基因产物或测定基因间接产物),使测定值在正常与杂合子之间,杂合子与纯合子之间发生重叠,造成判断的困难。 杂合子携带者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临床水平、细胞水平、酶和蛋白质水平及分子水平。从临床水平,一般只能提供线索,不能准确检出,故已基本弃用。细胞水平主要是染色体检查,多用于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酶和蛋白质水平的测定(包括代谢中间产物的测定),目前对于一些分子代谢病杂合子检测尚有一定的意义,但正逐渐被基因水平的方法所取代。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以从分子水平即利用DNA或RNA分析技术直接检出杂合子,而且准确,特别是对一些致病基因的性质和异常基因产物还不清楚的遗传病,或用一般生化方法不能准确检测的遗传病,例如慢性进行舞蹈病、甲型和乙型血友病、DMD、苯酮尿症等;最后,对一些迟发外显携带者还可作症状前诊断,因而有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性措施,如成人多囊肾病等(参阅第十三章)。目前,用基因分析检测杂合子的方法日益增多,并逐步向简化、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以求扩大到高危人群的筛查。

甲型血友病的论文

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凝血因子Ⅷ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约为 1/5000 男性活婴。女性患者极为罕见。公元 18 世纪 Schonlein等首先报道了本病,并首先提出了“血友病”的概念。1 临床表现编辑本段根据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和临床表现差异,分成重型、中度、轻型。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病,血友病性假性瘤及囊肿,约 25% 的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并发症,其中 50% 具有外伤史,一些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后遗症。2/3 的患者出现血尿。2 诊断编辑本段主要依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出凝血实验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等,确诊需测定凝血因子Ⅷ活性和进行基因诊断。对携带者的诊断主要依据连锁分析和基因诊断。3 防治编辑本段预防创伤,慎用肌肉注射。凝血因子Ⅷ替代疗法是治疗本病及预防急性出血发作最有效的措施,常用的替代品包括血浆、浓缩凝血因子Ⅷ及重组凝血因子Ⅷ等。患者应避免使用阿斯匹林、非类固醇抗感染类药物以及其它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药物。4 遗传咨询编辑本段甲型血友病为经典的 X 连锁隐性遗传病。约占血友病的 80 %。杂合子一般无症状,但血液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也可通过连锁分析进行诊断。

(1)浓缩红细胞(CRC):浓缩红细胞是从全血中分离出部分血浆而制成,红细胞压积约为0.7~0.8,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与一袋全血相同。其适用于: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2)红细胞悬液(CRCs):红细胞悬液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品。它是用离心方法除去太部分(90%)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因而含有全血中全部红细胞,但还有一定量的白红胞、血小板和少量血浆。其作用和适用范围与浓缩红细胞相同。(3)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LPRC是为了减少全血或红细胞制品中的白细胞给受血者带来输血反应的一种安全输血的制品,它可以采用过滤器法、手工洗涤法和机器洗涤法等,目前多采用过滤器法,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LPRC同样起增强运氧能力作用。适用于: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②防止产生自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4)洗涤红细胞(WRC):一般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红细胞洗涤3~4次,它可以降低白细胞、血小板数以及血浆蛋白含量,是一种减少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良好措施。洗涤结果,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它同样可以增强运氧能力。适用于: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5)冰冻红细胞(FTRC):采取降低红细胞保存温度的办法,使红细胞代谢率达到几乎停止时,红细胞代谢耗能最少,从而避免代谢毒性产物的积累,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因而冰冻红细胞可以长期保存,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的红细胞可以保存十年以上。其作用亦为增强运氧能力。适用除同洗涤红细胞外,还可:①稀有血型患者输血;②自身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6)血小板制品:可分为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两者均需22℃±2℃轻振荡保存。①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制备者,血小板含量为≥2.0×10^10/袋(20~25mL)、400mL全血制备者血小板含量≥4.0×10^19/袋(40~50mL);②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本制品系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血小板含量为≥2.5×10^11/袋(150~250mL),红细胞含量<0.4mL。浓缩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适用于: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②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为了达到治疗目的,用手工法制备者,由于血小板含量少,需用多个供血者的血小板,反复多次输注;如此,往往使受血者容易形成同种免疫和输注无效。故有条件最好采用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7)新鲜液体血浆(FLP):新鲜液体血浆系采取的全血在6小时内经离心,去掉红细胞的血浆。它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凝血因子0.7~1.0单位/mL。其作用为补充凝血因子和扩充血容量。适用于: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因子V和因子Ⅷ);②大面积烧伤、创伤。(8)新鲜冰冻血浆(FFP):新鲜冰冻血浆是将新鲜液体血浆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冷冻而成,所含内含物与新鲜液体血浆相同,因其迅速冷冻,可保存一年,便于提供临床急需。其作用和适用范围亦同于新鲜液体血浆。(9)普通冰冻血浆(FP):普通冰冻血浆来源是:①全血保存有效期内或过期五天分离出来的血浆;②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一年后者,即改为普通冰冻血浆;③制备冷沉淀后剩余的少冷沉淀血浆再冰冻保存者。普通冰冻血浆在-20℃以下,可保存四年。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相似,但缺乏因子Ⅴ和因子Ⅷ,其作用是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可适用于:①主要用于补充稳定凝血因子的缺乏,如因子Ⅱ、Ⅶ、Ⅸ、Ⅹ等;②手术,如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目前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10)冷沉淀(Ctyo):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它主要含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ⅩⅢ和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4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为2单位.约为20~30mL,它适用于: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冷沉淀与其他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一样,有传播传染病的危险,特别是长期反复输注患者。(11)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本制品系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含粒细胞≥1×10^10。作用为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适用于嗜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由于浓缩白细胞对机体副作用大以及其他原因,因之很少应用于临床,并应从严掌握。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 遗传携带者(genetic carrier)是指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遗传物质的个体。一般包括: ①隐生遗传杂合子;②显性遗传病的未显者;③表型尚正常的迟发外显者;④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个体。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人群中,虽然许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杂合子的比例却相当高。例如苯酮尿症的纯合子在人群中如为1:1000,携带者(杂合子)的频率为2:50,为纯合子频率的200倍。对发病率很低的遗传病,一般不做杂合子的群体筛查,仅对患者亲属及其对象进行筛查,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对发病率高的遗传病,普查携带者效果显著。例如我国南方各省的α及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特别高(共占人群8%-12%,有的省或地区更高),因此检出双方同为α或同为β地贫杂合子的机会很多,这时,进行婚姻及生育指导,配合产前诊断,就可以从第一胎起防止重型患儿出生,从而收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降低了本病的发病率,而且防止了不良基因在群体中播散。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死胎及染色体病患儿的机会很大(参阅第二章),因此,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亲属进行检查十分重要。 隐性致病基因杂合子检出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基因的剂量效应,即基因产物的剂量,杂合子介于纯合子与正常个体之间,约为正常个体的半量,但因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直接测定基因产物或测定基因间接产物),使测定值在正常与杂合子之间,杂合子与纯合子之间发生重叠,造成判断的困难。 杂合子携带者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临床水平、细胞水平、酶和蛋白质水平及分子水平。从临床水平,一般只能提供线索,不能准确检出,故已基本弃用。细胞水平主要是染色体检查,多用于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酶和蛋白质水平的测定(包括代谢中间产物的测定),目前对于一些分子代谢病杂合子检测尚有一定的意义,但正逐渐被基因水平的方法所取代。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以从分子水平即利用DNA或RNA分析技术直接检出杂合子,而且准确,特别是对一些致病基因的性质和异常基因产物还不清楚的遗传病,或用一般生化方法不能准确检测的遗传病,例如慢性进行舞蹈病、甲型和乙型血友病、DMD、苯酮尿症等;最后,对一些迟发外显携带者还可作症状前诊断,因而有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性措施,如成人多囊肾病等(参阅第十三章)。目前,用基因分析检测杂合子的方法日益增多,并逐步向简化、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以求扩大到高危人群的筛查。

甲型血友病的临床表现论文

甲型血友病症状有: 出血症状出血症状是本组疾病的主要表现,终身于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 出血表现有:1.皮肤、粘膜出血 由于皮下组织、口腔、齿龈粘膜易于受伤,为出血好发部位。幼儿亦常见于头部碰撞后出血和血肿。2.关节积血 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病,是血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关节等处。3.肌肉出血和血肿4.创伤或手术后出血5.其他部位的出血 2/3 的患者出现血尿。 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根据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和临床表现差异,分成重型、中度、轻型。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 其他症状血肿压迫神经可导致受压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口咽或颈部血肿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局部血管受压可引起组织坏死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所缺乏的凝血因子血浆水平成正比。(生物激活免疫造血疗法)

百度搜索可以得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在这里得到的不太全面

血友病患者最多的是甲型,其次是乙型,还有丙、丁型很稀有。哪种类型也有出血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大脑和内脏出血最危险,关节出血易致残。血友病是遗传性疾病,所以生来就有,各人的体质和因子含量不同,症状有区别。

A型血友病的论文

好医生继续教育网入口: 1月12日,拜耳公司宣布新型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科跃奇)在中国上市,“中华慈善总会科跃奇Co-pay慈善援助项目”同时启动。科跃奇具有更高水平的N-多聚糖分支和唾液酸化作用,延长半衰期,生产过程中未添加人或动物来源原料,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采用20纳米病毒过滤技术,使用更安心;临床试验表明科跃奇预防治疗显著降低年出血率,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1_副本.jpg “拜耳始终致力于推动血友病领域发展以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以满足血友病患者日益变化的治疗需求”;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副总裁郎志慧博士表示,“拜耳公司携手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的科跃奇Co-pay慈善援助项目今日与科跃奇上市同期启动,我们期望Co-pay项目能够帮助减轻血友病患者及家庭经济负担,也能够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标准治疗”。 郎志慧_副本.jpg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副总裁郎志慧博士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终生性疾病,大部分患者自出生体内就缺少凝血因子,正常人习以为常的触碰就会导致出血,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会发生“自发性”出血。85%的患者是缺少凝血因子Ⅷ的A型血友病患者。长期反复的肌肉、关节出血会造成残疾,严重的出血甚至会死亡。 阮长耿_副本.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阮长耿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介绍:目前我国注册确诊的血友病患者约为30000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罕见病的关注与支持,A型血友病的诊疗水平和相关医保政策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多数患者出血后造成的疼痛和危及生命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如今患者更多的需求则是避免残疾。我们相信在政府、慈善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血友病患儿将享有正常人的生活,实现“让奔跑不再是奇迹”的梦想。 关涛_副本.jpg 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关涛理事长 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关涛理事长表示:“作为一名血友病患者,我非常感谢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等对血友病患者的支持与关怀。从全国血友病患者治疗情况来看,目前基本实现了患者‘不疼’;实现血友病患者‘不残’,我们还需要国家、社会各方面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5_副本.jpg 苏州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余自强教授 苏州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余自强教授表示,“科跃奇是一种无菌、稳定、无热原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多聚糖分支和唾液酸化水平提高,半衰期进一步延长,长达小时。相关研究发现,对于儿童与成人A型血友病患者,科跃奇常规预防可控制出血及显著减少出血发生频率。同时科跃奇具有20纳米病毒过滤技术能够去除潜在的杂质,安全性更高”。他相信,随着科跃奇的上市以及援助项目的实施,将有更多儿童患者可以因此得到标准的预防性治疗,减少关节出血,享受正常的生活。 关于血友病 全世界约有40万血友病人,且在很大程度上为一种遗传性疾病,而在该遗传性疾病中,形成血凝块所需要的其中一种蛋白质缺失或减少。因子Ⅷ缺失或减少的A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目前,A型血友病发病率为每5000名存活男婴中有1例患病。A型血友病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或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发生在关节、肌肉或内部器官,长期可导致患者残疾。 关于科跃奇 科跃奇是拜耳公司研发的新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产品,是一种无菌、稳定、无热原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由经遗传学构建的幼年仓鼠肾(BHK)细胞系产生,该细胞系同时导入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和人热休克蛋白70(HSP 70)基因。 在生产工艺方面,科跃奇进行了重要改进和提高。 ① N-多聚糖分支和唾液酸化水平提高,延长蛋白质的半衰期,保护糖蛋白不被快速清除。 ② 科跃奇在细胞培养、纯化、配置过程中未添加人或动物来源物质,降低病原菌传播风险。 ③ 为达到较高的病毒学安全性水平,生产工艺中增加了专门的病毒清除步骤,包括去污剂病毒灭活步骤、20 纳米过滤步骤,用于去除病毒以及潜在的蛋白聚集体。 ;

22岁少年与50岁的男子,两位同为台湾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命运却大不同。少年幸运的生于近代,从小确诊便采取例行预防疗程,现在能像一般人正常跑跳;反观50岁男子,因过去只在出血时用血浆补充,使其在早期关节受损,走路需小心翼翼。随医疗进展,目前血友病预防疗程,让30岁以下的患者,都能恢复日常生活,与一般人无异。

超标近7倍!A型病友年出血次数达13次

台湾血友病之父沈铭镜提到:「在台湾约有1000名血友病患者,过去病友只有血浆制剂可以使用,效果差,而现在有凝血因子制剂,从一般型到长效型,是医疗一大进展,跟上国际趋势。」

血友病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而造成凝血异常,易产生自发性出血,引起关节点反复出血,严重甚至需更换人工关节。根据台湾血栓暨止血学会2016年资料统计,台湾A型血友病年出血次数平均达13次,高于国际建议每年2次以内,已超过近7倍,台湾血栓暨止血学会理事长彭庆添认为:「原因在于过去台湾起步比较慢,不鼓励预防性治疗,不过目前新加入治疗患者,出血次数甚至比国际低,未来很有机会超越更好。」

定期预防疗程维持凝血防止出血

过去血友病病友通常都是出血后才做补充血浆治疗,由于需要大量输注且效果有限,大多病友往往采取「听天由命」的消极治疗。

而基因重组凝血因子药品的出现,使得给药相对便利,从过去因定期输注不易,而导致出血才接受需求性治疗的观念,转变成以定期注射固定剂量凝血因子的预防疗程,来维持体内凝血功能,防止自发性出血造成关节的伤害。

「长效第八凝血因子」健保给付 每周两针提升用药意愿

卫福部中央健康保险署已核准了长效型第八凝血因子制剂的健保给付,11月给付生效,这种长效型制剂为基因重组人类全长第八凝血因子,与一或多个聚乙二醇分子形成共价结合,可暂时替补先天性 A 型血友病病患所缺乏、有效止血所需之第八凝血因子,比起未经修饰的抗血友病因子,其作用能在血液中保持更久、用药时间间隔更长,大幅提升用药的便利性。三军总医院血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陈宇钦说:「对患者来说,可以维持给药间隔中因子的血中浓度,以确保不出血,是接下来新药治疗的重点。」

过去健保给付的凝血因子属一般型制剂(Standard Half-Life;SHL),而一般型制剂因为容易被肝脏代谢掉,所以病友的预防疗程每周需施打三次,才得以维持体内第八因子的正常浓度。另外,也由于需频繁接受施打,使得病友接受例行预防疗程的意愿较低、医嘱顺从性较差,可能造成保护力不足。

而长效型制剂(Extended Half-Life, EHL),因为药物结构式经过修饰,使其半衰期时间比起一般型制剂来得更久,大约可延长倍,台中荣民总医院儿童急诊科中心主任王建德表示:「病患每周施打频率可以减少至两次,有利预防治疗的环境,减少施打的次数,进而提高患者的意愿。」长效型的药物加入,最终期望达到每年出血次数次的目标。

新药问市 降低出血次数、改善生活品质

血友病病友对于使用药物的概念,必须遵照医师指示,定时定量施打,以维持保护力,才不会病情恶化。目前长效型第八凝血因子制剂之健保给付已生效,期望大幅减少台湾病友的出血次数,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本文授权转载自 健康医疗网

有关a型血友病的论文

对第20个世界血友病日你了解多少呢,看看下文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主题是:“让我们一起关怀(together,we care)”,目的就是呼吁全社会一起来关注血友病,关心血友病患者,提倡“综合关怀(comprehensive care)”,让他们得到更及时、更全面的治疗和帮助,从而享受更自由、更快乐的生活。 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日成立20周年,百特与世界血友病联盟携手共同提高公众对血友病及全面关怀的认知,于今日发布“让我们一起来关怀”视频,旨在提高公众对全面关怀在血友病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认知,并呼吁关注全球各地护理和关怀水平的差距。 根据世界血友病联盟的统计,只有25%的出血性疾病患者接受了适当治疗。在中国,此比例则更低,大约只有约10%,而且由于血源性八因子产品的缺乏,很多患者无法得到适当的治疗。 “血友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甚至可以威胁到生命,但通过全面关怀管理方法,包括接受来自专业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血友病患者可以活得更久、更健康,”世界血友病联盟主席mark skinner说,“我们很感激百特对‘让我们一起来关怀’这个视频的鼎力支持,这个视频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让所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相信,无论他们在世界哪一头,他们都能接受适当的管理、关怀和治疗。” 这段视频为世界血友病联盟下的国家成员组织、百特员工以及全球血友病群体成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帮助呼吁各地对血友病患者的关怀。它从病人、医生、护士协调人以及倡导组织代表的角度强调了全面关怀团队在改善病患个人生活方面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对全球血友病患群体的治疗护理标准和可及性,百特提供了大量资源,包括教育、倡导项目和支持、临床支持以及因子替代疗法,后者是全面关怀方法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百特公司还向世界血友病联盟下的全球发展计划(global alliance for progress (gap))项目捐赠了150万美元及近300万单位的血友病治疗产品,百特公司同时也是这个项目的始创成员和主要赞助公司。gap项目由世界血友病联盟及其成员发起,旨在近30个发展中国家内提高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百特中国联合中国血友之家将在血友病日发起主题为“活出精彩”的摄影大奖赛,活动对象为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旨在提高血友病患者战胜疾病、勇于面对生活的信心,并提高整个社会对血友病人群的关注与关爱。 “我们很骄傲能成为全球一份子。通过支持‘让我们一起来关怀’这个视频和‘活出精彩’摄影大奖赛,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血友病给世界各地所带来影响的认知,并鼓励更多人加入为所有血友病患者提供高质服务与关怀的行动中来。”百特公司亚太区生物科技医学事务总监谷成明说。 有关世界血友病日 xx年4月17日是第20届世界血友病日。自1989年为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创始人frank schnabel而设立这个节日以来,世界血友病日不仅仅成为了血友病患群体的一个庆祝日,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机会,认知血友病和其他出血性疾病对全球的巨大影响。 关于a型血友病 a型血友病多为遗传,由凝血过程中所需的蛋白第八因子缺乏或减少所引起。由于缺乏足够的八因子,血友病患者会产生自发性的、难以控制的内出血,给关节带来疼痛,并对关节造成损伤和毁坏。大约30%的病例并没有家族血友病史,而是自发性基因突变的结果。根据世界血友病联盟的数据,全球血友病患者已经超过400,000例,遍布各个人种和经济团体。按十万分之5-10的发病率计算,中国的血友病患者估计有10万人左右。 有关世界血友病联盟 世界血友病联盟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提高血友病以及相关出血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始建于1963年的世界血友病联盟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组织,在超过113个国家内拥有会员组织,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认可。世界血友病联盟和医疗专家、血友病患者、政府和管理机构、行业和基金会一起,提高全球血友病护理水平。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基因缺陷的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血功能而使出血时间延长,血友病至今并无治愈的方法,但若不予以治疗,出血将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或因关节或体内积血而内部损伤。为了提升确定血友病疾病诊断、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与带因子的诊断 ,三军总医院血液肿瘤科血友病中心研究发现,针对血友病患基因检测,基因突变的侦测率已经由提升到98%。

血友病盛行率约十万个男性中有六至九位得病,在台湾约900多人罹病

血友病发生的机率有如生三包胎一样少,可是却影响了全球上万人,其盛行率大约为十万个男性中会有六至九位得病,至今估计美国约有15,000至20,000人有血友病,在台湾则约有900多人。

血友病基因诊断存在局限性,因而找不到突变

常见的血友病有两种类型:A型血友病及B型血友病。A型血友病是凝血过程中第八因子蛋白缺乏或不正常,而B型血友病则为第九因子蛋白缺乏或不正常,两者皆属于性联隐性遗传疾病。三军总医院血液肿瘤科血友病中心陈宇钦医师表示,一般的检测是直接针对 F8 基因之转錄区域(外显子 1~26),以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接处进行 PCR 及定序,检测可能突变。但是因为基因诊断之局限性,依旧有2-7%的病患是在F8基因外显子上是找不到突变。

而遗传讯息对于临床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预测出血的严重度,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及带因子的诊断,也可以得知是否为产生抗体的高风险群。

三军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提升基因诊断效能研究结果有3大突破

为了提升基因诊断的效能,三军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分生诊断实验室建立了F8基因mRNA分析,以及多重连线探针扩增技术 (MLPA) ,来检测这些在第一阶段PCR找不到突变的检体。

结合mRNA的分析和多重连线探针扩增技术,将大大的提升检测A型血友病患基因突变的效率。研究结果有3大突破,包括:突变的侦测率由提升到98%。而针对F8基因外显子上找不到突变的病患,经由这些检测法的延伸有的病患可以确认突变点位。

以上研究成果在临床意义包括:确定疾病诊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带因子的诊断,以及得知是否为产生抗体的高风险群。

a型血友病是什么病

a型血友病是什么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要注重我们的身体发育与健康,一旦我们失去健康的身体,就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要让自己有健全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以下分享a型血友病是什么病?

血友病a型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因子缺乏症,是X染色体上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广泛,常反复,可形成血肿和关节变形,死亡原因多为颅内出血。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III型隐性遗传。

血友病a型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VIII,导致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数量或质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止血功能的缺陷和凝血困难。

那么应该如何区分这两种血友病呢?

1、血友病a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血,如关节、肌肉、深部组织、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外伤或手术后迟发性出血是本病的特征。常见症状包括各部位出血、明显创伤后迟发性出血、平时皮肤出血、全身紫绀、瘀斑、关节、肌肉深层组织出血、出血部位肿胀疼痛、严重者各部位自发性出血。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时,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和视力障碍、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

2、血管性血友病:主要表现为出血,出血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出血多见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鼻腔和牙龈出血以及月经过多。拔牙和外伤后出血过多也很常见。吐血和排尿也会发生,但自发性关节炎和肌肉出血相对少见。

3、血友病a型与血管性血友病不要吃太硬和粗糙的食物,如带刺的鱼和带壳的螃蟹,以防刺破口腔、食道和胃肠道而出血。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胡椒、生姜等。避免喝浓茶、喝咖啡、饮酒和吸烟。不要吃得太多。

综上所述,血友病a型和血管性血友病可通过并发症和发病症状来区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可多吃碱性食物。血友病a型患者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出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清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A型血友病是甲型血友病的一种。可分为:

(1)、甲型血友病,

(2)、乙型血友病,

(3)、丙型血友病,

(4)、获得性血友病。

疾病分类

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

(1)、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八(即Ⅷ)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约占血友病人数的.80%-85%,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更高。

(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九(即IX)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B,临床较甲型血友病少见,约占血友病人数的15%左右。

(3)、丙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十一(即Ⅺ缺乏,国外又称作Rosenthal综合征) Ⅺ缺乏症在我国极为少见

(4)、获得性血友病(即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常由于自身因素导致某些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或活性降低,如获得性凝血因子八(Ⅷ)缺乏症,常由于自身产生Ⅷ因子抗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获得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

发病机制

血友病A、B均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而丙型血友病(遗传性Ⅺ缺乏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在我国多数为甲型血友病为主,致病基因位于女性X染色体上,也就是女性携带基因,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而下一代女性均为正常人。

所以,血友病患者常有家族史,常见的遗传模式是:女性从上一代获得发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然后遗传给下一代男性,也称“隔代遗传”。

临床表现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

血友病a型和b型有什么不同?

在医学上来看,血友病a型是患者凝血因子FⅧ缺乏导致的血液凝固障碍的一种出血性遗传病。血友病b型是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FⅨ所导致的出血性遗传疾病。血友病a型和b型在病因和发病率、临床表现以及发病的性别上存在着不同。

正常情况下,人体受伤出血后在凝血因子作用下很快伤口的血液就会凝结,然而因为不同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血友病a型和血友病b型有相似的出血时间延长等症状而容易被大家混淆。

1、血友病a型和血友病b型病因和发病概率不同。

血友病a型在血友病中最被大家所常见,发病是患者缺乏FⅧ凝血因子导致的,血友病a型患者FⅧ活性降低,使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生成延迟,导致患者易出血且伤口不易愈合,其发病概率最高,是血友病b型的6倍左右。血友病b型发病是因为FⅨ凝血因子缺乏所导致,临床上没有血友病a型常见,发病概率约占血友病发病人数的15%左右。

2、血友病a型和血友病b型临床表现不一样。

血友病a型患者在身体发生损伤后会有长时间大范围出血的现象,会发生反复血肿,关节变形等情况。血友病b型临床表现是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症状比a型血友病病人轻。

3、血友病a型和血友病b型发病的性别有不同

对于血友病a型患者发病的性别来说,其发病并不平等,女性血友病a型致病基因携带者将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男孩儿,只有下一代男孩儿发病,下一代的女孩儿都不会发病;与血友病a型不同的是血友病b型的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也会发病出现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血友病a型和血友病b型有什么不同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通过上面介绍可知道,血友病a型和血友病b型是两种类型的血友病,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当出现类似的病症时,应加以鉴别,以免被误诊,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