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主治因瘀血阻滞经络所致缺血性中风,症见半身肢体麻木,虚弱无力,拘挛疼痛,或运动不遂,口眼歪斜等。
关于天津中医药大学考研的一些资料
链接: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资源有问题可以追问
医学硕士论文评审意见(通用11篇)
在每年的答辩中,很多学生需要写自己的意见和导师意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硕士论文评审意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固本活血法对COPO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临床标准方法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血液循环的方法,炎症因子IL—8和ICAM—1的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法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粘膜水肿、管腔阻塞,抑制间质细胞增生及平滑肌增厚,阻塞气道重构等功能,是顾本火雪效应的机制。初步意见如下:
1、论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入手,探讨相关治法的作用机制,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性。
2、课题设计符合中医理论实质,技术方法先进,数据基本可靠,结论说服力充分。说明论文作者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文献,能站在当代临床医学前沿开展课题研究和理论探索,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坚实的本学科基础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3、论文书写规范,统计方法正确,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流畅,建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4、如果能够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论可能更有价值。
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4、IL—5及IL—13的影响
该文采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血清IL—4、IL—5、IL—13及IgG的异常有关,黄芪多糖能够通过提高IL—4、IL—13及降低IgG而发挥治疗作用,并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粘膜免疫系统有一定的修复调节作用。评审意见如下:
1、该研究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入手,设计合理,指标先进,操作规范,统计方法正确,数据可信。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性。
2、目前,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明确的临床疗效、深入的机理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总结仍明显不足,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本文作者掌握了本专业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广泛搜集了本课题范围内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成功地研究了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表明作者能站在当代中医药研究的前沿,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
3、论文书写规范,统计方法正确,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流畅,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建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与肾纤维化的共同作用特点
蛋白质组学从多蛋白网络水平阐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是当代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该文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蛋白质表达谱分析、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等方法,比较了扶正化瘀方对肝、肾纤维化的干预效果和机制,发现调节物质代谢、氧化应激、细胞骨架蛋白等相关蛋白质组,是扶正化瘀方抗肝、肾纤维化“异病同治”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并进一步证实,上调间质性胶原酶活性,促进异常沉积胶原降解,下调基膜性胶原酶活性,保护正常基底膜结构,是该方调节胶原代谢的共性特点。初步评审意见如下:
1、课题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扶正化瘀方对肝、肾纤维化的共同作用特点,符合中医理论精髓,设计具创新性,技术方法先进,数据基本可靠,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是中医药抗纤维化研究的开创性成果。
2、论文作者具备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能力,掌握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文献,能站在当代生物学前沿开展技术、方法和理论探索,达到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具备本学科坚实的基础和实际的技能。
3、论文书写规范,统计方法正确,逻辑结构清晰,研究思路值得推广,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4、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方抗肝、肾纤维化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及其相应的分析评价,可能更有意义。
丹参酚酸B盐抑制内皮素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的作用机制研究
该文在SA—B能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抑制ET—1导致大鼠门脉高压及人和鼠HSC5收缩作用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ET—1刺激大鼠HSC5 收缩过程中Ca2+—MLCK和ROCK通路和SA—B抑制ET—1诱导大鼠HSC5收缩的分子信号机制(与Y—27632比较,各有长短)。在认真阅读大摘要后,初步意见如下:
1、课题从分子信号机制研究SA—B抑制ET—1诱导的HSC5收缩作用,是深入微观机制研究中药防治肝纤维化作用的.有益尝试,课题设计合理,指标先进,论证性强,是一篇中西医结合的好文章。
2、能够从此深度从事课题研究,表明论文作者已踏入该领域前沿,并基本掌握了本课程范围内的发展动向和主要文献资料。一方面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3、论文书写规范,计算数据可靠,逻辑推理正确,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4、引言第3节起头“HSC5对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具有收缩或舒张的能力,其中以内皮素—1(ET—1)作用最强”有语法错误,望更正。
刚才翻出去年4篇上海的博士论文评审,一并放在这里作为资料保存。
阻断TGF—β1在HSC内信号通路间“串话”研究丹参酚酸B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
该课题采用RNAi技术和信号通路的阻断剂阻断道路间的“串话”,研究丹参酚酸B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是我看到的不可多得的高水平博士论文之一。无论从技术方法,还是课题设计,都体现了当前该领域的前沿,体现了当代科研的严谨性和求真特征。
目前,肝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做了不少工作,但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课题设计的严谨性和研究深度明显不足。本文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掌握了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在丹参酚酸B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阻断MAPK通路内部“串话”和阻断Sand、ERK和p38信号间的“串话”,丹参酚酸B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得出了比较确切的实验数据,标志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该研究体现了以下理念:
(1)借助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理论,使中医药研究水平贴近最新前沿;(2)尽可能排除影响结果分析的各种干扰因素,找到研究结论的唯一性或可重复性;(3)注重课题设计和论文总结的逻辑性。
该研究设计严谨,技术先进,操作规范,统计合理,数据可信。论文写作规范,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文字表达通畅,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阶段方证病机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
该课题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肝硬化模型研究了5种古典方剂的干预作用,并对有效方剂研究了效应机制,工作量大,指标先进,设计合理,操作规范,逻辑性强,数据可信,论文结构层次清晰,文字表达通畅,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运用比较医学方法研究古典方剂防治肝硬化的“病—证—方”效应,是富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思路。作者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广泛搜集了本课题范围内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获取了不同方剂干预肝硬化的实验数据和作用机理,说明作者能够站在当前肝病中医药研究的前沿,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能力。
由于时间仓促,论文中有一些体例尚不统一,建议在“材料与方法”之后(一、二部分合为一起),研究结果分成三个部分,使全文体例一致。
基于均匀设计的祛湿化瘀法对实验性脂肪肝不同作用途径的效应中药研究
该课题采用数学模型“均匀设计法”进行中药复方防治脂肪肝的体内外实验研究,为复方药理学研究探索一条崭新的路子,这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前沿,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效应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为进一步优化组方、提高疗效和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新药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设计合理,指标先进,操作规范,统计方法正确,数据可信。论文书写规范,逻辑推理可靠,文字表达流畅,是一篇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建议作为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目前,虽然肝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明确的临床疗效、深入的机理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总结仍明显不足,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本文作者掌握了本专业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广泛搜集了本课题范围内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将“均匀设计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配伍效应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作者能站在当代中医药研究的前沿,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如果本课题在药学研究方面(如来源鉴定、质量控制等)再加强一些,数据将有更加充分的说服力。
扶正化瘀方及丹参酚酸B影响TGF—β1抗肝与肾纤维化作用机制
该课题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TGF—β1、TβR/Smads通路),比较研究了扶正化瘀方及丹参酚酸B抗肝纤维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阐释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
从论文可以看出,作者基本掌握了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广泛搜集了本课题范围内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文献,获取了扶正化瘀方及丹参酚酸B影响TGF—β1转导的实验数据,表明作者能够站在当代肝病中医药研究的前沿,独立地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
肝纤维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虽然属于不同脏器的病变,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共同的机制。作者利用有明确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扶正化瘀方及丹参酚酸B来观察和比较二者在重要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课题设计严谨,指标先进,操作规范,统计正确,数据可信,推理符合逻辑,结构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不同功效经典方剂干预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的肝组织蛋白质组效应基础研究
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传统方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沿领域。该文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总蛋白2—DE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的质谱分析等方法,比较了茵陈蒿汤、下瘀血汤、黄芪汤、一贯煎、小柴胡汤等不同功效的经典复方干预二甲基亚硝胺导致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相关蛋白质的变化,研究发现调控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凋亡、抗氧化应激损伤是茵陈蒿汤抑制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形成、改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效应基础;抑制细胞异常分化、抗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是黄芪汤减缓肝纤维化进程,改善神经递质、脂肪及糖代谢异常的主要作用环节。初步评审意见如下:
1、课题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不同功效的经典复方干预二甲基亚硝胺导致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相关蛋白质组效应基础,符合中医理论实质,有较强的创新性,技术方法先进,数据基本可靠,结论说服力充分,成果具有开创性。
2、论文作者基本掌握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文献,能站在当代生物学前沿开展技术、方法和理论探索,具备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坚实的本学科基础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基本达到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3、论文书写规范,统计方法正确,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流畅,研究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验证,建议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安排答辩。
4、如果能够多种模型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并比较不同模型的数据差异,可能更有价值。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需求VRP问题优化研究
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或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机械结构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 论文质量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计算及测试结果准确;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题目: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需求VRP问题优化研究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
开题报告
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正确翻译外文资料;能较好提出课题的开题报告;综合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计算的正确性;论证的充分性
业务水平
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或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机械结构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
论文质量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计算及测试结果准确;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工作量、工作态度
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导师评语
论文介绍了送货问题和取货问题同时存在的混合需求VRP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通过C编程进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遗传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论文选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格式较规范。
1958年正式成立的。 1992年8月,经国家教委教计[1992]167号文件批准,成立了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学院现有2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学院总占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办学规模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000余人。二、学院建制现设有6院(国际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部(文理部、研究生部、实验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体育部、社会科学教学部),3系(医疗系、针灸系、护理系),三所附属医院以及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天津市中医研究所,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天津中医工程研究所。另有石天药业集团,中一制药等企业。三、学科与专业设置现有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1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体、中医药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具备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继续教育等完整的办学层次。四、学位点现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内含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授权单位。中药学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博士授予权已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评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国语言文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五、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另有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4个。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剂学实验室、1个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优秀教学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56万元,生均值元。六、师资队伍全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07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15%);专任教师516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2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297人,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专家17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7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者5人等一批优秀人才。有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286名。鉴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总体水平较高,教育部已经批准学院具有中医学学科正教授审批权。七、图书馆、网络与学术刊物图书馆总面积12000余平方米,藏书62万余册,生均册。数字化图书馆已经通过市教委验收,目前有电子图书近100万册,另有中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其它电子资源18种。校园网为千兆主干网,网络信息点总数2000余个。学术刊物有《天津中医药》和《天津中医学院学报》。《天津中医药》为教育部和天津市优秀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际6大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期刊》(CA)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刊源。八、实践教学基地现有附属医院3所(含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另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院等13所教学医院,病床总数8545张。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最大的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拥有1800张病床,分29个病区及ICU、CCU病房,病房使用率连续三年超过100%;日均门诊量4000余人次,连续15年每年超过百万人次。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以中医妇科、脑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是科技部重点建设的临床药理(GCP)基地。建有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是世界中医联合会妇科学会挂靠单位。现有床位数504张,专科、专病门诊60余个,病房使用率超过90% ,日门诊量1500余人次。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现为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全国最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现有病床总数464张。非医护专业现有中药学教学实践基地15个,另有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等专业以及法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11个。我院从1958年建院以来,经过全院教职工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奋斗,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我院针灸推拿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石学敏院士带领下,取得了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被国内外公认是学院的特色与优势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以分子生物学、医用化学传感器和针灸学实验室作为基础研究平台,以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600张针灸病床为临床研究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七五”、“八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9项,获得了5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有效降低了中风病后遗症的致残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10余项奖励,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目前该成果已经在北京、辽宁、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29个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推广应用,同时还推广到了海外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该学科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完成了“中风病单元疗法”的研究,该成果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先后举办了13期学习班,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我院拥有全国惟一一所由教育部批准的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教育部国家公派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和教育部教育援助非洲项目学校。从开展对外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以来,先后举办了17期高级针灸进修班,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人来院学习,与国外4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学院对外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目前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526人,其中留学生430人,港、澳、台学生96人,短期进修学习者年均500余人,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继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之后,列第三位。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瑞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40多所大学、医院、科研院所建立教学、科研和医疗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丰收的成果。我院科研工作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为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医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九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郭蔼春教授的“《素问》整理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张伯礼教授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血沉动态曲线检测方法及仪器研制”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近5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1项。“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分别于2002年、2004年和200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作为第一作者单位主持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9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973、863、“十五”攻关等项目5项。近5年总计科研经费万元,年均科研经费万元。学院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进行产、学、研结合,通过成果转让、科研合作等形式为生产企业提供研发技术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院始终坚持“规模适度、质量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学院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奖励,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1989年,“实验针灸学新学科建设”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993年,“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沟通融合、创新实践—实验针灸学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本科招生范围覆盖2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绝大多数地区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左右。学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综合素质较高、科研及临床能力较强。《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离体实验研究—“中药脑脊液药理学”实验方法的提出》和《丹酚酸B预适应的心脏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获得2002年、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荣誉。学院建院以来共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多数成为所在地区和单位的业务骨干,一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邮编:300193
甲酚对人体的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 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外观:无色液体或晶体,允许微带黄色熔点:℃。沸点:℃(℃,℃),℃()。相对密度(20/4℃):()。折射率:.。闪点:℃(闭杯)。自燃点:559℃。溶解性: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碱溶液。水中溶解度40℃时达,100℃时达5%。溶于苛性碱液和常用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挥发。香气:有苯酚气味。
1.三混甲酚,又称甲酚、甲基苯酚,分子式为C7H8O,分子量为,是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2.三混甲酚是一种无色或呈黄棕色液体,有苯酚气味。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是制造表面活性剂、润滑油、合成材料助剂、染料中间体的原料。3.间对甲酚是间甲酚与对甲酚的混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由于沸点十分接近(相差℃),工业上很难用精馏法将其分离,通常以间/对混合物的形式存在,间对甲酚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塑料、农药及油漆等工业,也用作显影剂。
三种淮上校区项目选址位于淝河路以南、延安北路以东、龙华路以北、昌明街 以西规划用地330亩,建设教学楼、行政楼、学生 公寓 、食堂等20万平方米。
最新进展:前期工作。
5月8日下午,市教育局局长沈亮、副局长李丹丹和市三中校长王庆军一行到市重点工程中心对接市三中新校区项目建设事宜!
此次双方就项目推进方案、设计理念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探讨,就相关设计理念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蚌埠 楼盘 推荐: 拓基鼎元悦府
拓基鼎元悦府项目所在地为拓基2019年3月以亿元摘得的蚌挂(2019)19号地。成交楼面价2728元/㎡,成交面积约亩。
鼎元悦府位于 新城悦隽天著 西侧, 中梁金鹏玖台 北侧,附近有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华运生活广场、淮上万达广场(在建)、龙凤街、 合一冷鲜城 、义乌商贸城等商业配套,此外,蚌埠市肿瘤医院、蚌医二附院新院等医疗配套。
拓基鼎元悦府 新加推4#小高层,建筑面积103-113㎡在售,均价7500元/㎡,购房送车位使用权(截止日起10月30日之前);新加推12# 洋房 建面约114㎡在售,均价7800元/㎡,购房送车位使用权(截止日起10月30日之前);更有特价房源均价6800元/㎡起, 详情请咨询: 转 768
拓基鼎元悦府
参考价格: 参考均价 6700 元/㎡
楼盘地址: 淮上区解放路与丰康路交口
楼盘电话: 转 768
购房享好礼
王戬 香港中文大学(50万奖学金) 李德龙 北京大学 王皖群 北京大学 崔可忆 北京大学 李友志 清华大学 夏泽宇 清华大学 徐鑫 清华大学 王乾元 中国人民大学 丁冰洁 中国人民大学 李哲 中国人民大学 马凯 中国人民大学 苗晓霖 中国人民大学 郑咏雪 中国人民大学 陈聪 中国人民大学 徐杨 中国人民大学 吴瀚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旷一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见 复旦大学 陈林珏 复旦大学 李晓妍 复旦大学 曹梦雅 南开大学 陈鹤 南开大学 李文哲 南开大学 卢炜 南开大学 吕璇 南开大学 孟翔宇 南开大学 孙婷婷 南开大学 王琪琪 南开大学 卓聪慧 南开大学 杨露 南开大学 王雷雷 南开大学 刘旭 同济大学 马迪 同济大学 丁智愚 浙江大学 樊肇楠 浙江大学 李逢春 浙江大学 王钊天 浙江大学 钟亚 浙江大学 孙晓文 上海交通大学 陈安安 山东大学 刘红 山东大学 陈洁玉 山东大学 张春笑 山东大学 丁朦朦 山东大学 刘利影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魏倩文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赵瑞华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邵静坤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范佳琪 西安交通大学 付一本 西安交通大学 孙福临 西安交通大学 张含宇 西安交通大学 孙芳芳 武汉大学 卞成志 武汉大学 陈晨 武汉大学 吴琳 武汉大学 谢媛 武汉大学 吴义东 武汉大学 李恬恬 武汉大学 赵晨旭 武汉大学 单醇浩 中山大学 陈其林 中山大学 吴晓潇 中山大学王晓晨 华南理工大学 刘晓娜 华南理工大学 张莉 中山大学 方颂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丁严昊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魏季萱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李鹤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张文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唐葑 中国政法大学 肖雪 中央美术学院 李自强 西北工业大学 郑思泽 西北工业大学 李虎 西北工业大学 李晓菲 西北工业大学 马瑞瑶 中央财经大学 宋爽 中央财经大学 马莹莹 中央财经大学 李泽明 四川大学 杨珂 四川大学 陈旗旗 华东理工大学 朱瑞 华东理工大学 梁毓洁 华东理工大学 杜光灿 电子科技大学 范惠东 电子科技大学 任曼曼 电子科技大学 邵承学 电子科技大学 张书源 电子科技大学 张学昕 电子科技大学 王怡然 电子科技大学 陈龙飞 电子科技大学 李蒙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宋增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蔡晓飞 华东政法大学 马雨辰 华东政法大学 周慧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任磊磊 西南政法大学 王志轩 西南政法大学 赵奇 西南政法大学 陈伟睿 天津大学 李智 天津大学 柳青 天津大学 谢楚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经纬 上海外国语大学 朱非白 上海财经大学 董昭 天津财经大学 董哲 天津财经大学 耿佳佳 天津财经大学 李娇杨 西南财经大学 张攀攀 西南财经大学 董宸 西南财经大学 王瑶瑶 哈尔滨工程大学 张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葛一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杨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朱永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郭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航 北京邮电大学 李婉宁 北京邮电大学 卢飞翔 北京邮电大学 谢晓君 北京邮电大学 王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蔡婧 中国农业大学 刘晨 中国农业大学 魏清泉 中国农业大学 王小虎 中国农业大学 胡睿丽 中国药科大学 关霄文 中国药科大学 赵玉龙 中国民航大学 刘杨 中国民航大学 张明达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马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高海波 北京理工大学 王聪 北京科技大学 孙哲 北京科技大学 段尚宏 北京科技大学 靳晓飞 北京交通大学 赵鹏程 北京交通大学 朱容 北京交通大学 祈霖 北京理工大学 石泽群 北京林业大学 陈迎雪 北京林业大学 武明旭 成都体育学院 庄图南 第二军医大学 赵智寒 第三军医大学 王海成 第四军医大学 孙礼彬 东北财经大学 李倩 东北财经大学 张梦煦 东北财经大学 范金骥 华北电力大学 张良晨 西北政法大学 荆大龙 河海大学 唐文明 华南农业大学 李佳佳 湖南大学 姜博 湖南大学 丁扬 大连理工大学 刘龙 大连理工大学 石翔宇 大连理工大学 鲍强伟 大连理工大学 段铮 大连理工大学 张名宇 大连理工大学 黄昌龙 大连理工大学 郭晓静 中国医科大学 蔡昂昂 上海东华大学 陈二宝 南方医科大学 任秋颖 南方医科大学 洪雪松 解放军理工大学 方朋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王庆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冯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钱小亚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鲁西涛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万业延 海军工程大学 薛楚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郜莉莉 重庆大学 单强强 重庆大学 李荣 重庆大学 张冲 重庆大学 张留弟 重庆邮电大学 王玥明 中央民族大学 韩添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祖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纵兆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郭琛 中南大学 孙静 中南大学 韩素琦 中南大学 张茜雅 大连海事大学 李冰 大连海事大学 葛振华 长沙理工大学 张宾 长沙理工大学 王欣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徐哲 北京建设大学 陈霄 武汉科技大学 陶菁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任培培 上海大学 姜笑 上海大学 张翔 上海大学 周萧剑 宁波诺丁汉大学 王丽雯 宁波诺丁汉大学 闫林焱 南京审计学院 张婧婷 南京审计学院 李楠 南京邮电大学 朱天 南京理工大学 陈晨 辽宁大学 李双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 谢中淮 东北大学 袁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王习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李俊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孙腾 河南大学 宋力骞 贵州大学 王浩然 军事交通学院 穆晓虹 南京审计学院 丁志鹏 南京理工大学 黄姗 南京理工大学 李金龙 南京理工大学 王保华 东北林业大学 谢启文 福州大学 张公安 福州大学 刘甜甜 南京林业大学 谢燕 南京林业大学 王蓓 南京艺术学院 张笑 上海大学悉尼商学院 张小亮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仇潇 上海理工大学 丁伟伟 上海理工大学 董吉源 上海理工大学 何蒙蒙 上海理工大学 闻武 上海理工大学 陈璨 天津工业大学 黄金 天津工业大学 王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时威 西安科技大学 赵文强 西安空军工程大学 鲁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贾大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冯淑娴 西南科技大学 张杰 华中农业大学 耿艳芳 延边大学 丁国起 云南艺术学院 汪元 长安大学 吕燕燕 中国计量学院 任鹏飞 重庆大学 王拓然 重庆大学 朱鼎 成都体育学院 陈韬 成都体育学院 杨阳 成都体育学院 刁洪雨 合肥工业大学 费家林 合肥工业大学 苏恒 合肥工业大学 孙浩 合肥工业大学 王帅 合肥工业大学 吴飞龙 合肥工业大学 周浩 合肥工业大学 刘仍君 合肥工业大学 王海男 合肥工业大学 袁伟 合肥工业大学 王亚运 合肥工业大学 吴志谦 合肥工业大学 范九雁 合肥工业大学 刘尧 合肥工业大学 张洋洋 合肥工业大学 朱闵 合肥工业大学 任瑞雪 合肥工业大学 陈芳 合肥工业大学 闫星星 合肥工业大学 李晗 合肥工业大学 郑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张慧 哈尔滨医科大学 唐雪婷 海南大学 任浩 海南大学 高兆华 吉林化工学院 张晔 南京工业大学 邵元鹏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单天祥 上海理工大学 陈红蕾 沈阳工业大学 毛亚男 沈阳工业大学 陈璐 沈阳工业大学 徐亚飞 沈阳工业大学 胡寅涛 沈阳工业大学 李明璇 石家庄铁道学院 葛赛赛 武汉理工大学 冯爱国 西安科技大学 曹新民 长安大学 曹立影 浙江海洋学院 武猛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仇欣 安徽大学 丁心宇 安徽大学 郭璐 安徽大学 韩舒亚 安徽大学 李婉滢 安徽大学 李相卓 安徽大学 刘尧香 安徽大学 宋晓薇 安徽大学 孙龙龙 安徽大学 王凯晨 安徽大学 徐曙光 安徽大学 张欢 安徽大学 张荣跞 安徽大学 张瑜 安徽大学 祝国雷 安徽大学 贾涛 安徽大学 梁梦颖 安徽大学 王强 安徽大学 李明理 安徽大学 叶圣 安徽大学 丁美玲 安徽大学 赵影 安徽大学 张刘永 安徽大学 葛莹莹 安徽大学 王晨莉 安徽大学 洪蕊 安徽大学 张行 安徽大学 张鹏 安徽大学 代宏 安徽师范大学 孙拂晓 安徽师范大学 余艳青 安徽师范大学 张婉 安徽师范大学 李绍勇 安徽师范大学 罗琳琳 安徽师范大学 任晨晨 安徽师范大学 王婕 安徽师范大学 刘婉君 安徽师范大学 张晓露 安徽师范大学 刘子慧 安徽师范大学 张晶 安徽师范大学 高浩 安徽师范大学 李颖 安徽师范大学 孙佳艺 安徽师范大学 祝雪 安徽师范大学 许辛 安徽师范大学 任欣卉 安徽师范大学 王贺贺 安徽师范大学 张喆 安徽师范大学 王光慧 安徽师范大学 马丽 安徽师范大学 袁梦 安徽师范大学 胡云鹤 安徽师范大学 汪一粟 安徽师范大学 王春雪 安徽师范大学 范晓旺 安徽师范大学 郑小伟 安徽师范大学 谭耀 安徽师范大学 孙鹏 安徽工业大学 王筱雯 安徽工业大学 谢伟 安徽工业大学 孙小悦 安徽工业大学 王宗武 安徽工业大学 孙浩然 安徽工业大学 纵清华 安徽工业大学 谢艺兰 安徽工业大学 郭凯 安徽工业大学 杨涛 安徽工业大学 汪琪 安徽工业大学 祖军辉 安徽工业大学 张敏 安徽工业大学 李秀 安徽工业大学 刘瞳 安徽工业大学 陈志栋 安徽工业大学 陈默 安徽农业大学 李杨 安徽农业大学 金玉叶 安徽农业大学 董婉君 安徽农业大学 徐绍武 安徽理工大学 邓浩 安徽理工大学 张象象 安徽理工大学 王国栋 安徽理工大学 秦冬冬 安徽理工大学 豆心愿 安徽理工大学 王栋轩 井冈山大学 周大奎 淮南师范学院 王松 吉林大学 丁敏 吉林大学 杨家旸 北京体育大学 许慧 东北电力大学 李晓行 暨南大学 杨泰宇 暨南大学 沈朝翾 暨南大学 郭稳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马兵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刘明明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张冬晨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高可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李晓晓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王述述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戚璨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李珊珊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朱林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张学路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马继斌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刘洁明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苏贺涛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张思维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常梦停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杨坤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罗阳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王锐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李自强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朱翩翩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汪晓羿 湖南工业大学 杨晓雨 华北科技学院 王晨 华北科技学院 王秀杰 华北科技学院 侯伟 华北科技学院 纵杨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王后升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杜博文 吉林医药学院 谷中卉 陕西师范大学 陈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朱雨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任珊珊 浙江工商大学 李凡凡 四川师范大学 沈傲梅 天津医科大学 陈思霖 安徽理工大学 纵兆辉 安徽理工大学 刁梁 安徽理工大学 刘莉 安徽理工大学 王磊 安徽理工大学 王萌 安徽中医学院 刘峥 安庆师范学院 朱亚楠 安庆师范学院 苏薇 阜阳师范学院 陈文培 阜阳师范学院 万家乐 合肥师范学院 周东 合肥师范学院 代志卿 合肥师范学院 刘婕 合肥师范学院 张宁 皖西学院 李强 皖西学院 黄静 皖西学院 丁金梁 皖西学院 沈思园 厦门大学 陈萱萱 厦门大学 李宗耀 厦门大学 杨希娟 厦门大学 廖江华 华侨大学 冯帅 华侨大学 刘强 华中科技大学 孙逸凡 华中科技大学 张乐驰 苏州大学 李昊 苏州大学 李恒睿 上海电机学院 王璐阳 上海电力学院 潘成诚 上海电力学院 王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徐志远 上海海洋大学 尹凯月 上海海洋大学 李鑫 上海金融学院 况宇晨 上海金融学院 赵力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王晓杰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刘琉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欧阳婉君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李光耀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徐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王阳 上海政法学院 薛丽慧 上海政法学院 杨抗 沈阳建筑大学 李晨 沈阳建筑大学 金峰 沈阳农业大学 马爱杰 四川外语学院 王玉 四川外语学院 欧阳姗姗 贵州财经学院 王丽君 贵州财经学院 单昆 海南大学 刘诗语 海南大学 申佳维 中国海洋大学 黄洁 中国海洋大学 何梦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刘婷 河北工程大学 朱林 河北科技大学 丁辰 河南大学 吴静晖 黑龙江大学 王卫珍 湖北大学 丁一凡 湖北大学 刘靓 湖北工业大学 蔡震 湖北工业大学 徐鹏程 北华大学 李若晨 浙江林学院 杜飞 浙江林学院 张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纪小文 中华女子学院 付学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杜培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王妍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朱艳艳 北京联合大学 梁爽 长江师范学院 虞文姣 长江师范学院 葛鹏程 成都理工大学 朱宗耀 成都理工大学 尚林号 成都理工大学 胡稀贤 成都中医药大学 王一杰 防灾科技学院 董龙龙 防灾科技学院 鲍子文 防灾科技学院 刘天璇 防灾科技学院 张贺 防灾科技学院 鲁伟 福建师范大学 张华天 广西师范大学 孙凤玲 吉林工商学院 杨强 吉林工商学院 曹洁 吉林工商学院 高兆华 吉林化工学院 王玲玲 吉林农业大学 杜博文 吉林医药学院 丁家健 佳木斯大学 武永雷 荆楚理工学院 余彦青 丽水学院 黄菲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孙振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闫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孙逸宁 浙江财经学院 邱磊 辽宁科技学院 华启亮 辽宁师范大学 李洁 辽宁师范大学 唐荣 青岛科技大学 曹阳 青岛理工大学 徐圣德 青岛理工大学 王云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赵晶星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马思宇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刘耀文 天津工业大学 宋飞 天津工业大学 张婵 天津工业大学 许洁 天津农学院 孟娜 天津农学院 罗亚茹 武汉工程大学 刘柳 西安工程大学 梁龙 西安石油大学 陈妍杉 郧阳医学院 张雯 泰山学院 孙奇贤 安徽农业大学 毛春燕 安徽农业大学 张振亚 安徽农业大学 王宁 安徽农业大学 丁毛毛 安徽农业大学 芮雪 安徽农业大学 郑盼 安徽农业大学 丁言球 安徽农业大学 董瑷玮 安徽医科大学 袁萍 安徽医科大学 陈海萍 安徽医科大学 张玉成 安徽医科大学 任丽君 安徽医科大学 张烨 安徽医科大学 陈露 安徽医科大学 毛雪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子龙 安徽财经大学 史敏 安徽财经大学 唐蓉蓉 安徽财经大学 蒋晓宇 安徽财经大学 张静茹 安徽财经大学 吴琼 安徽财经大学 郭曦 安徽财经大学 张国振 安徽财经大学 张肖肖 安徽财经大学 卓启明 安徽财经大学 杜雨晨 安徽财经大学 吴雪 安徽财经大学 何姗 安徽财经大学 刘露莹 安徽财经大学 郑毛毛 安徽财经大学 王汉忠 安徽财经大学 陈琨 安徽财经大学 任明竞 安徽财经大学 宋涛 安徽财经大学 周飞龙 安徽财经大学 赵丽娟 安徽财经大学 任小娜 安徽财经大学 王润 安徽财经大学 陈天 安徽财经大学 张文芝 安徽财经大学 张晶晶 安徽财经大学 王琼 安徽工业大学 丁天娇 安徽工业大学 豆岩 安徽工业大学 王冰 安徽理工大学 豆孝全 安徽理工大学 于慧慧 安徽理工大学 邢亚男 安徽理工大学 况茜文 安徽理工大学 张森 安徽理工大学 王颖 安徽理工大学 丁慧娟 安徽理工大学 曹子健 安庆师范学院 石丹 安庆师范学院 张茜 安庆师范学院 李蕊 安庆师范学院 张媛媛 阜阳师范学院 赵兰婷 淮南师范学院 邹晨 淮南师范学院 黄伟 淮南师范学院 华军 皖南医学院 张碧琼 皖南医学院 高鹏 皖南医学院 李梓琦 皖南医学院 程妍卉 皖南医学院 陈晨 皖南医学院 董瑶 皖南医学院 戚晓峰 皖南医学院 李阳 皖南医学院 葛柳柳 皖南医学院 李静 皖南医学院 李绘 皖南医学院 李志刚 皖西学院 柏雪 皖西学院 毕婧 皖西学院 郭一凡 皖西学院 葛盛男 皖西学院 李夏楠 蚌埠学院 陈保生 蚌埠学院 曹少博 滁州学院 陈雅雯 滁州学院 徐晗 滁州学院 陈磊 滁州学院 崔冰冰 滁州学院 孙存存 滁州学院 周航 滁州学院 孙晗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吴曼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代少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蔡忆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赵鹏飞 广东工业大学 王冲 集美大学 和牧 茂名学院 赵冬昀 琼州学院 徐杰 上海海洋大学 张茂拓 北京联合大学 朱文 天津商业大学 丁莹莹 天津商业大学 李阳子 天津商业大学 王亚东 天津商业大学 孟皓 天津商业大学 李子萍 天津商业大学 马晓文 西北师范大学 李媛媛 西北师范大学 仲伟昌 西南民族大学 马传富 安徽农业大学 任冰 巢湖学院 赵丹 巢湖学院 胡超群 巢湖学院 刘溪溪 巢湖学院 豆争 巢湖学院 赵昭 宿州学院 张铭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吴冬冬 安徽理工大学 张宇驰 长春税务学院 陈昱如 长春税务学院 周韬睿 池州学院 孟丽君 池州学院 毛妙煜 池州学院 张欣 池州学院 李彩云 合肥学院 路怡涵 合肥学院 张雷 合肥学院 杨荣荣 合肥学院 任宗杰 合肥学院 樊利 合肥学院 叶庭 合肥学院 陆文龙 湖南商学院 张阳开 华东交通大学 范晓琳 华东交通大学 李栋栋 华中科技大学 葛文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徐婉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武宁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吕国权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周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吴泉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马义枫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吴俊贤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周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朱小龙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葛颂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瑞轩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葛峻昆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褚梦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若伊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吴璠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张彬彬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刘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马竞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王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玉林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夏丹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朱显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姜翔南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杨慧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马飞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筱彤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杨婉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宏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熊菲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邹源青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张羽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韦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陈传志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谢尚坤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柴进松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宋斌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尤琪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翔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朱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刘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王梓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徐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李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方芮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秦亚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尹露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张敬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任凤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张金梁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尤蕾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王海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郭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刘芮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王萱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王慧慧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葛梦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张仲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赵文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徐灵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徐常春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张亚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万子龙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王伟 黄山学院 朱磊 黄山学院 夏前程 黄山学院 杨娜 吉林师范大学 董海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刘一楠 南京财经大学 赵齐 南京财经大学 崔昊 南京财经大学 陶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权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郑琦 山东科技大学 张俊 山东科技大学 满妍如 山东科技大学 颜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闵露 山东科技大学 雷欣 山东理工大学 吴钰 沈阳理工大学 陈珍珍 沈阳医学院 李航 西交利物浦大学 武艺 西交利物浦大学 郑玄之 西交利物浦大学 李帆 盐城师范学院 闫绍润 宜春学院 朱莉 宜春学院 王亚南 中央音乐学院 郭政 安徽科技学院 李娟娟 安徽科技学院 卢前振 安徽科技学院 冯波 安徽科技学院 杨玲 安徽科技学院 秦娟娟 安徽科技学院 朱金凤 安徽科技学院 王晨 安徽科技学院 黄文静 安徽科技学院 朱琦 南昌大学 孟晓秋 山东师范大学 吴一卿 上海师范大学 李强 长江大学 孙庆 铜陵学院 郑黛 铜陵学院 杨琨 铜陵学院 程徽 黄山学院 范晓亚 黄山学院 李孝宇 黄山学院 朱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石传争 鲁东大学 蒋扬 鲁东大学 魏安迪 鲁东大学 张洁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刘雯雯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何琦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郭明明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马蕾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穆晓娟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黄超君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卢梦飞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王启旭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于昕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李泓浩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郭栋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黄政政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张一丹 蚌埠医学院 南新帅 蚌埠医学院 张飞祥 蚌埠医学院 李培 蚌埠医学院 井润 蚌埠医学院 宫静 蚌埠医学院 王新磊 蚌埠医学院 张会 蚌埠医学院 孙荣荣 蚌埠医学院 田利 蚌埠医学院 陈芹 蚌埠医学院 黄慧娟 蚌埠医学院 韩洁菲 蚌埠医学院 韦鸣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胡鹏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计娇娇 北京物资学院 杜康康 江苏工业学院 魏东东 江西理工大学 康芳 曲阜师范大学 任殷一杰 山东农业大学 李如冰 山西财经大学 刘鹏 山西财经大学 刘璐璐 山西财经大学 胡钟慧 山西财经大学 张阳 山西财经大学 韩柳 山西财经大学 周真如 山西财经大学 李昂 四川警察学院 刘冉 宿州学院 马晓 武汉体育学院 汪凯 武汉体育学院 王莉 周口师范学院 周冰清 重庆医科大学 周玉洁 重庆医科大学 杜倩妮 重庆医科大学 徐薇薇 重庆师范大学 王海 中原工学院 孟晓洁 中国音乐学院 朱敏 浙江传媒大学 沈傲梅 天津医科大学 孙晓博 天津医科大学 栾昕 天津医科大学 杜鹏 天津外国语学院 赵荣荣 天津外国语学院 顾晨虹 天津天狮学院 王晓宇 天津师范大学 朱行宇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刘高举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 王宇 沈阳大学 蔡梦璇 邵阳学院 陈虹光 上海师范大学 许南南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赵立峰 山东经济学院 丁海波 山东经济学院 鄂福达 山东交通学院 任强 山东交通学院 孙春雷 山东建筑大学 冯媛 山东工商学院 张勃 山东工商学院 龚宏阳 山东财政学院 阳玲 莆田学院 张纳宇 宁波工程学院 陈阳哲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 牛奔 辽宁科技大学 王洋 辽宁财贸学院 崔文雯 辽宁财贸学院 丁振凯 辽宁财贸学院 储子涵 兰州商学院 谢泽强 昆明理工大学 董曼曼 江苏警官学院 刘子鸣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孟明 济南大学 程舜禹 济南大学 高楚 济南大学 徐冬冬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雷睿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彭守宝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徐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陶钧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赵旭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管明利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武双贺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李生军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张弛 安徽工业大学 胡家明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杨光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蔡青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姜哲源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杨阳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王楠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朱家为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徐雯 安徽三联学院 葛秋云 安徽三联学院 甘同帅 安徽三联学院 马旖雯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杨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谢天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滕鑫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王牧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康晓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刘亚楠 大连大学 郭良晴 大连大学 李晓 大连大学 刘勇 大连大学 张阳露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王莉莉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刘畅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孙晓宇 广州大学 黄里 广州医学院 任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 朱存路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陈瑶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高露妹 河南大学 陈子青 河南大学 朱思颖 河南理工大学方科学院 沈忱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安青网讯 手机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孩子就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如何将手机变“手戟”?本报特邀教育行业相关专家共同讨论。
孩子们为手机“伸张正义” 傅 军/摄
黏在手机上的孩子们
“上周末,我去农村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 健康 情况,发现小明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我跟奶奶说不能让孩子边看手机边吃饭,易造成手机依赖,但奶奶说不给他手机玩,他就不能坐下来吃饭。在生活中,我们能经常看到类似的场景,孩子早晨起床闹腾,妈妈把手机丢给孩子,自己再睡个回笼觉;中午在家吃饭孩子闹腾,爸爸掏出手机给他玩,自己好安心吃饭;晚上孩子要出去玩,爸妈就分给孩子一个手机,然后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以上是泗县第一中学心理咨询师邱振良向记者描述的场景,这与很多家长的表述十分相近。邱振良还列出了一组数据:一项对1000名0至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为。3岁就开始玩手机的达到,给孩子看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让孩子老实一会儿”,占 %。
小明的例子只是普通的手机依赖现象,萧县龙城镇东环路小学教师孙迎军告诉记者,严重的手机依赖患者需要进行专项治疗:“自2015年起,每年寒暑假,我都去康宁精神病医院做义工。这是封闭式的医院,有几个手机依赖上瘾的少年关在这里。心理和物质依赖科的医生介绍,相对于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手机依赖属精神层面,治疗更为棘手。”
同时,孙迎军还列举一个与手机依赖相关的惨案:六年前,孙迎军所在的小区有一读八年级的女孩,家中独子,父母望女成凤,管得严,不给用手机。一日放学后,母亲发现女儿在自己房间玩手机,大怒,女儿解释是拿同学的手机,母亲不由分说,一个耳光后,随手夺过手机甩出窗外。女儿声嘶力竭大吼一声,从七楼窗口一跃而下。
手机依赖不但会引发家庭矛盾,还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教师李丹丹和孙彤彤说,手机的确可以成为良好的学习工具,拓宽学生视野。各种学习软件衍生,实现了优质学习资源共享,让学习事半功倍,但这只限于极少数非常自律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手机,遇到不懂的题目直接借助搜题软件搜答案,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冲击,还是毁掉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的元凶。
针对手机依赖的普遍现象,萧县教育 体育 中心的何若漪将其概括为三大类:
第一类,社交型依赖。每个学生的微信通讯录里大约有一百多位好友,QQ各种群里面约有一千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着实令人咋舌。据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小轩描述,他通过手机“摇一摇”就“摇”到近100位好友,因为对这种交友方式非常感兴趣,而且还可以和网友聊真心话,这对于比较内向的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社交神器”,他再也不用因为自己的内向交不到朋友而烦恼。渐渐的,他对网络难以割舍,甚至一天不和网友聊天都会觉得害怕恐惧。
第二类, 游戏 型依赖。手机里面的各式各样的网络 游戏 应有尽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但一提到网络 游戏 就会两眼放光。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他们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第三类, 娱乐 型依赖。这些孩子手机里往往好友不多、 游戏 不多,基本上是影视剧、音乐和照片,他们大多爱幻想,缺乏安全感,自恋。六年级学生小敏每天都要看电视剧到深夜。她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一个人,没人陪她,她说她只有沉浸在电视剧里才能暂时忘记对父母的思念。
如何判断孩子手机上瘾?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教师刘燕和邵骋晨分享了几种方法:首先是观察其 社会 功能是否受损,即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如果一个孩子作息或性情突变,例如孩子是不是早上起不来、饭都不吃、性情大变、讲话很不耐烦,或者说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很沉默的状态去进行回应。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状态。其次是看人际关系是否受影响,即和家长、同学、教师之间关系如何,要重点观察。孩子在玩手机,特别是玩 游戏 之后,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是否是和谐,这个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孩子和家长之间,和同学、教师之间。如果你发现孩子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开始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开始变得很不耐心,甚至在家里围绕着 游戏 这个过程,和家里人产生很多冲突,这说明某种程度上, 游戏 成为了家庭或者其他关系中冲突的载体,这时就需要关注了。第三是是否有了不良癖好,例如熬夜、花钱等。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玩手机而开始熬夜,或者因为玩 游戏 发展出了偷钱买装备的的行为,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手机依赖是一种“空心病”
孩子为何会刷手机“成瘾”?
第一,手机自身的吸引力。邱振良认为,孩子之所以喜欢 游戏 ,喜欢的是里面的画面、场景,更喜欢的是能够得到即时满足,到了一定时间,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会得到奖励。这种奖励,让孩子获得一种沉浸感。手机提供了孩子希望的陪伴。“手机的设计符合我们人脑的发展规律,符合我们发展的需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是契合人类的时代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的,它与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十分契合。”刘燕说。
第二,心理压力大。“孩子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而手机可以给孩子带来解压的作用,容易造成孩子长时间沉迷于手机,加上孩子自控力不足,久而久之就对对手机产生依赖。”邱振良说,“在生活中,孩子缺乏与他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渴望与别人沟通,但不知如何进行沟通,只能用手机代自己做沟通。”
萧县新庄镇郭庄小学教师谢林玉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出现手机成瘾的概率比成绩好的学生要高很多。这是为什么?谢林玉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许,到家得到家长的鼓励。而学困生呢?在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到家受到家长的指责、打骂,在现实中没有成就感。但在 游戏 中,学生就可以得到肯定鼓励和赞赏。没有成就感是学生转向手机逃避现实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庭氛围和同伴的影响。父母无意识地掏手机、玩手机这些行为动作,孩子都看在眼里,也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玩手机。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手机的陪伴。同学们都在玩一个 游戏 ,那么大家会有共同的话题,而不玩 游戏 的学生则会被这个群体边缘化。甚至玩 游戏 成了社交的必备。除了 游戏 ,看动漫、追明星等都可以找到话题,加入各种群,成为群成员,也就融入了群体中。邱振良描述的上述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面对孩子玩手机,家长如若围追堵截,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
刘燕和邵骋晨表示,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是父母没有科学地陪伴孩子;家长在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呵斥、制止、禁止孩子玩手机,传递的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和声音,这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祁门县胥岭学校教师孙祁岗建议,家长们不要武断地以为,拿手机就是玩 游戏 ,玩 游戏 就是沉迷 游戏 ,就是“玩物丧志”。他认为,家庭冲突是孩子沉迷 游戏 的重要原因,没有冲突就没有沉迷。孩子们更加重视精神、 情感 的富足,人格的独立和自我价值,这就要求做家长的要在了解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做好沟通疏导。
手机也可以变“手戟”
“孩子的每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那是在努力弥补内心的黑洞,寻找自救的活路。”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校长何珊红说,“心理学者李雪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所需所求,倾听孩子心声,有效疏导孩子的情绪。”
对此,何珊红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六年级男生小勇上课表现积极,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近期却出现了频繁请假的情况,精神萎靡不振,作业质量差。教师联系家长后得知,小勇从家里偷钱买手机并产生了依赖。小勇从小学起,就一直和妈妈生活,爸爸长期在外地,对孩子的事情几乎不关心,也不给生活费。妈妈一个人打拼,还要照顾老人,孩子独自在家难以监管。若强制收手机,小勇就向妈妈发脾气,以不上学为要挟。知道这个情况后,班主任通过家访、交流,反复做父母工作,和这个特殊家庭里的每个人进行真心的交流和沟通。最后,爸爸听取了教师的建议,回到了合肥,爸妈共同承担起家庭责任。小勇玩手机的情况好转,成绩上升。
除了高质量的陪伴,合肥市第29中学心理课教师管以东建议,父母要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除了玩手机还有更好玩的事情,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管以东特别强调,不能把使用电子产品作为交易的筹码,如吃完饭就可以玩、完成作业就可以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玩手机是一种难得的奖励,而越难得就会越渴望。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能玩,一次可以玩多长时间,这才是应当建立的使用规则。
学校作为家庭的“盟友”,该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手机的依赖?泗县刘圩镇中心学校教师柏付永列举了一个事例:
该校有三名网瘾特别严重的学生,拒绝上学,爷爷、奶奶把他们“赶”到学校,但人在课堂心在网。班级建立“绿航小组”,课下,让几名同学主动找他们交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玩耍,一起做作业,互相监督。
每天上午大课间,柏付永把三个学生集中到心理辅导室交流谈心,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沙盘上比赛创设情景;排练一个三人合唱,准备以后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演出;举行象棋比赛;开展集中注意力 游戏 活动。
根据三个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他们定制了奖励条件。只要他们戒掉网瘾,成绩恢复到原来水平,三年级学生刘某某可以恢复副班长职务,喜爱足球的四年级学生王某某可以参加学校的足球队,四年级学生刘某某的父母承诺带他去看北京天安门、游览长城。
渐渐的,三个人心思转到了集体活动上、转到了学习上。经过一个月跟踪辅导,三年级学生刘某某完全戒掉网瘾,成绩回到了优秀行列。四年级的两名学生虽然出现过反复,但两个月后,两位学生也成功达到目标。学校和家长如期兑现了承诺。
手机是“洪水猛兽”吗?在管以东的心理课上,学生们为手机伸张正义:手机是我朋友,有了它我不孤独;手机让我轻松自由,放飞心灵,想干啥就干啥,生活丰富,不会那么无聊;在手机 游戏 里我能当王者,被大家顶礼膜拜;手机让我远离父母的唠叨……
“曾几何时,每当父母、老师教育不好孩子的时候,都会提到很多的‘罪魁祸首’,什么被武侠小说耽误的一代,都是琼瑶小说惹的祸。随着 科技 发展,电视、录像厅、 游戏 厅、网吧及手机等都成了害了孩子们的替罪羊。”在管以东看来,手机只是时代的产物,需要对它有正确的认知。
泗县大庄镇新集小学教师刘瑞雪认为,不是让孩子与手机隔绝,而是引导孩子让“手机”变“手戟”。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看待这件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网络的普及应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然互联网已到来,便不要把它拒之门外,合理利用它,让手机为我们所用。
2. 张立平 阎俊葛秀秀 夏先春何中虎Mark W Sutherland. 普通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的QTL分析. 作物学报,2005,已接受。3. 李云伏张立平 单福华 秦娜张风廷 叶志杰 马荣才赵昌平孙东发.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作物学报,2005投稿。4. 刘丽阎俊张艳何中虎 Pe?a . 张立平. 冬播麦区Glu-1和Glu-3位点变异及1B/1R易位与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10):1944-1950。5. 孙道杰,张立平,夏先春,何中虎,葛秀秀,徐兆华,王辉。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SSR分子标记筛选鉴定。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295-1299。6. 张立平 葛秀秀 何中虎 Mark W Sutherland. 普通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 作物学报,2005,31(1):7-10。7. 张立平 何中虎 刘建平孙家柱 单福华 苏青。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普通小麦谷蛋白研究中的应用。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121-126。8. 葛秀秀 张立平 何中虎 章元明。冬小麦PPO活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作物学报,2004,30(1):18-20。9. 刘建平 张立平 苏青 单福华.综合应用花培技术快速建立小麦加倍单倍体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会议,。11. 张立平 何中虎 陆美琴 庞斌双 张学勇夏兰琴Frank Ellison。 用Glu-B3、Gli-B1和SEC-1b复合引物PCR检测普通小麦1BL/1RS易位系。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66-1570。12. 刘丽 张立平 何中虎。小麦贮藏蛋白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003,23(增):75-81。13. 周阳 何中虎 张改生夏兰琴 陈新民张立平 陈峰。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中国小麦品种中Rht8矮杆基因的分布。作物学报,2003,29(6):810-814。14. 张立平 何中虎 刘建平 单福华 苏青 刘丽。小麦面筋强度相关性状的主效QTL分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第九届青年学术论文集,2003(11),55-61。17. 张立平 杨静华 李天然姚裕琪 张鹤龄。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铃薯产业,2000,8:107-117。18. 《北方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栽培》第四章的第八节,气象出版社,1996。19. 杨明君樊民夫 李久昌 张立平 鲁喜忠. 脱毒马铃薯扩繁技术初探,马铃薯杂志,1995.(9)4:211-217。20. 张国柱樊民夫 张立平. 雁北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种类的检测,山西农业科学,:7-8。
文章标题:论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摘要:本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褐变现象,详细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对策目前,在许多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遇到褐变问题。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在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发生。褐变产物不仅使外植体、细胞、培养基等变褐,而且对许多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培养材料的生长与分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本文探讨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影响因素、机理及防范措施,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或工厂生产,包括植物组织的培养,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和植物器官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子是复杂的,因植物的种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不同,褐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植物种类及基因型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基因型决定了不同的褐化程度。在组织培养中,品种褐化难易可能是与该品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多少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差异有关。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态不同其褐化程度不同,同时,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的外植体在培养中褐变的程度也不同。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中的无机盐、蔗糖浓度、激素水平等对褐变的程度的影响尤为重要。另外,其pH值也与褐变程度有较大关系。培养条件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均可加速被培养组织的褐变。不利环境条件都能造成细胞的程序化死亡,温度是诱导程序化死亡的主要因素[1]。2褐变产生的机理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或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即坏死形成的褐变现象,并不涉及酚类物质的产生。徐振彪等[1]将生长正常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NaCl的培养基中,组织周围尤其是接触培养基部分发生褐变,但培养基中没有看到扩散的褐化物质。当温度升高时继代保存时间过长,也会发生此类现象。但这种褐变若采取适当措施或者愈伤组织适应了胁迫环境就不再发生了[3]。酶促褐变目前认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主要是由酶促褐变引起的,培养材料变褐主要是由伤口处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引起的[4]。酶促褐变如同一般的酶促反应,其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酶、底物和氧。引起褐变的酶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等。从初次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褐变程度和PPO的活性来看,表明PPO活性的高低是引起培养材料褐变的关键。引起褐变的酶的底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成3类:苯基羧酸(包括邻羟基苯酚、儿茶酚、没食子酸、莽草酸等),苯丙烷衍生物(包括绿原酸、肉桂酸、香豆酸、咖啡酸、单宁、木质素等),第三类是黄烷衍生物(包括花青素、黄酮、芸香苷等),但并非所有的酚类物质都是PPO的底物。在正常发育的植物组织中,底物、氧气、PPO同时存在并不发生褐变,是因为在正常的组织细胞内由于多酚类物质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而PPO则分布在各种质体或细胞质中,这种区域性分布使底物与PPO不能接触。而当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和破坏时,则为酶创造了与PPO接触的条件,在氧存在的情况下使酚类物质氧化成醌,进行一系列的脱水、聚合反应,最后形成黑褐色物质,从而引起褐变。3防止外植体产生褐变的对策从理论上讲,酶促褐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加以抑制:一是除去引起氧化的物质——氧;二是捕捉或减少聚合反应的中间产物;三是抑制有关的酶。实际操作上,下列措施是被认为行之有效的。适当外植体的选择取材时应注意选择褐变程度较小的品种和部位作外植体。成年植株比幼苗褐变程度厉害,夏季材料比冬季及早春和秋季材料的褐变要严重。冬季的芽不易生长,宜选用早春和秋季的材料作为外植体。王异星[5]用荔枝无菌苗不同组织的诱导试验表明,茎最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培养2周后长出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叶大部分不能产生愈伤组织或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度褐变;而根极大部分不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全部褐变。对外植体的处理通过对较易褐变的外植体材料的预处理能减轻醌类物质的毒害作用。处理方法如下:外植体经流水冲洗后,在2-5℃的低温下处理12-24小时,再用升汞或70酒精消毒,然后接种于只含有蔗糖的琼脂培养基中培养5-7天,使组织中的酚类物质部分渗入培养基中。取出外植体用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再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若仍有酚类物质渗出,3-5天后再转移培养基2-3次,当外植体的切口愈合后,酚类物质减少,这样可使外植体褐变减轻或完全被抑制。何琼英等[6]用抗坏血酸预处理香蕉吸芽外植体,能减轻外植体褐变,从而提高芽丛诱导率。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与褐变程度有关,要考虑所选培养基的状态和类型。适当的无机盐浓度张妙霞等[7]在柿树组织培养防止褐变所进行的试验中,4种培养基的无机盐以改良MS(大量元素减半)和1/2MS的效果最好,MS的效果较差,结果证明低浓度的无机盐可促进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减轻外植体褐变的程度。徐振彪[1]在对玉米幼胚耐NaCl愈伤组织的筛选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褐变现象加重。适当和适量的激素王异星[5]在荔枝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添加1mg/LBA 时,愈伤组织较坚硬,增殖缓慢,易产生褐变。培养基中添加1mg/LBA 1mg/L2,4-D时,愈伤组织浅黄疏松,增殖也快。培养基的硬度在一定范围内,琼脂用量大,培养基硬度大,褐变率低[8],这可能是培养基的硬度影响了酚类物质的扩散速度的缘故。培养基中水的硬度的影响硬度低的蒸馏水褐变率低,而使用硬度较高的自来水,褐变严重,甚至会出现褐变死亡[8]。这可能是配制培养基的水改变了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间接地影响了植物外植体的褐变。培养基的pH值在水稻体细胞培养中,pH值为时MS液体培养基可保持愈伤组织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其表面呈黄白色,而pH值为时,愈伤组织严重褐变[9]。一般来说,酸性环境(pH值为)不利于褐变过程的发生[10]。培养条件如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光照会提高PPO的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从而加速被培养的组织褐变。高浓度CO2也会促进褐变,其原因是环境中的CO2向细胞内扩散,细胞内CO32-增多,CO32-与细胞膜上的CO32-结合,使有效CO32-减少,导致内膜系统瓦解,酚类物质与PPO相互接触,产生褐变[11]。因此,初期培养要在黑暗或弱光下进行。添加褐变抑制剂和吸附剂褐变抑制剂主要包括抗氧化剂和PPO抑制剂。在培养基中加入偏二亚硫酸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二硫苏糖醇等抗氧化剂都可以与氧化产物醌发生作用,使其重新还原为酚[12]。由于其作用过程均为消耗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添加量,其中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均对外植体无毒副作用,在生产应用中可不受限制。在水稻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植酸(PA),可防止褐变,PA分子中众多的羟基产生抗氧化作用,使生色物质的含量下降或PA与PPO分子中的Cu2 结合,从而降低了其活力。陈学森等[13]在对植酸在银杏组织培养中应用的研究中也证实了植酸具有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是一种吸附性较强的无机吸附剂,能吸附培养基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琼脂中的杂质、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酚、醌类物质以及蔗糖在高压消毒时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等,从而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粉末状的活性炭与颗粒状的活性炭相比吸附性更强,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1-4g/L的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尽量用最低浓度的活性炭来对抗褐变的产生,因为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在吸附物质的同时,也会吸附培养基中的其他成分,对外植体的诱导分化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4]。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酚类物质的专一性吸附剂,在生化制备中常用作酚类物质和细胞器的保护剂,可用于防止褐变[15]。进行细胞筛选和多次转移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进行细胞筛选,可以剔除易褐变的细胞。在外植体接种1-2天后应立即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能减轻酚类物质对培养物的毒害作用,降低抑制作用,使外植体尽快分生,连续转移5-6次,可基本解决外植体的褐变问题。参考文献:[1]徐振彪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7(1):55~56.[2]符近.三种不同类型种子休眠萌发及马占相思种子老化过程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1996.[3]傅作申,玉米耐NaCl幼胚愈伤组织的筛选及特性分析,长春农牧大学硕士论文,1996.[4]颜昌敏编著,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王异星.荔枝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暨南大学学报,1997,18(5):84~85.[6]何琼英等.抗坏血酸预处理阻止香蕉吸芽外植体褐变的研究初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3):79~82.[7]张妙霞.柿树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变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33(1):87~91.[8]金坚敏.水稻幼穗和成熟种子诱导胚状体时的有关因子探讨.植物学通报,1992,9(2):53~54.[9]金坚敏.水稻幼稿和成熟种子诱导胚状体时的有关因子探讨.植物学通报,1992.[10]王东霞等,如何对抗植物组织中的组织褐变,中国花卉盆景,2002,12:29~30.[11]姚洪军,罗晓芳,田砚亭.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78~83.[12]蔡金星等.不同品种梨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1):55~57.[13]陈学森,张艳敏等,植酸在银杏组织培养中应用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2):24~27.[14]刘用生.植物组织培养中活性炭的使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3):214.[15]姚洪军等.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78~84.《论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论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胚珠、子房、花药、花粉以及贮藏器官的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至今,世界各国在无性系繁殖、花卉育种、植株脱病毒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广泛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一)组织培养技求的应用 1.无性系繁殖无性系繁殖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主流之一,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用材少,速度快,不受气候、季节、基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比传统的常规繁殖方法要快得多,人们又叫它'快速繁殖'或'微型繁殖'。其常见繁殖方式有短枝扦插、芽增殖、原球茎、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发生。其中芽增殖在盆栽花卉繁殖中应用最为普遍,如草本植物四季秋海棠、鸡冠花、万寿菊、长春花,观叶植物蟆叶秋海棠、网纹草、花叶芋、天鹅绒竹芋,木本植物三角花、比利时杜鹃、月季、八仙花等,在生产实践中,均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原球茎培养在大花蕙兰、蝴蝶兰、美丽兜兰、石斛、春兰等兰科植物和肾蕨、凤尾蕨、鹿角蕨等观赏蕨的规模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胚状体培养,据报道目前已在30个科150种植物上观察到它们的愈伤组织可以分化出胚状体,而盆栽花卉中的花叶芋、山茶花都是成功的范例。器官分化主要是从外植体直接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一般不通过从愈伤组织进行器官分化形成植株,因为其性状有可能发生变化或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再生植株的能力。 2.花卉育种当今盆栽花卉育种中,也广泛应用组培技术。 胚培养:在花卉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中,有时虽然能正常受精,但胚往往发育不完全或胚与胚乳间不亲和,不能得到种子,可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促使胚正常发育,培养出杂交后代。如山茶花、百合和鸢尾杂交中均采用幼胚培养,成功地收到了杂交种子。同时,在杂交中受精困难,也可把未受精的胚珠分离出来,在试管内用花粉受精来解决,这在草本花卉花菱草中已取得成功。 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培养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在试管培养中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而成为纯合二倍体植物,从而缩短新品种育种的时间,还有利于突变中隐性突变的分离。这在花卉的株型、花色、花型的大小或重瓣,叶型、叶色等产生变异,往往有直接利用价值。这在矮牵牛的育种中已应用。 体细胞杂交和植物基因工程:利用原生质体遗传操作技术,可以从原来不大可能进行杂交的不同属植物间获得体细胞杂种或核质杂种。可以通过摄取外源目的基因,定向改造植物的某些重要性状。 3.植株脱病毒用无性繁殖方法来繁衍的花卉种类如菊花、香石竹、郁金香、百合、白鹤芋等,不能通过种子途径去除病毒,用化学方法防治和高温处理往往成效不稳定。作为组织培养的无性繁殖材料,最好是去病毒组织,否则易导致病毒积累,危害加重。而植物的茎尖部分无维管束,病毒难以侵入。所以,茎尖培养是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好途径。至今,茎尖培养脱毒法已在菊花、百合、香石竹、郁金香等盆栽花卉上推广使用。 4.种质保存用无性繁殖的植物,因没有种子,只能在植物园内长期栽培保存,耗费大量的土地和劳力。种质材料还易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病虫危害而流失。若用组织培养方法,保存愈伤组织、胚状体、茎尖等组织,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二)组织培养的几个步骤 1.材料的选用一般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带芽的外植体,如茎尖、侧芽、鳞芽、原球茎等,组织培养过程中可直接诱导丛生芽的产生。其获得再生植株的成功率较高,变异性也较小,易保持材料的优良性状。另一类主要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花药、花瓣、花轴、花萼、胚珠、果实等生殖器官。这一类外植体需要一个脱分化过程,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再分化出芽或产生胚状体,然后形成再生植株。 外植体的取用与组织部位、植株年龄、取材季节以及植株的生理状态、质量,都对培养时器官的分化有一定影响。一般阶段发育年幼的实生苗比发育年龄老的栽培品种容易分化,顶芽比腋芽容易分化,萌动的芽比休眠芽容易分化。在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外植体是茎尖,通常切块在0.5厘米左右,太小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差,太大则在培养瓶中占据空间太多。培养脱毒种苗,常用茎尖分生组织部,长度为0.1毫米以下。 2.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培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保证培养物在无菌条件下安全生长。为此,必须抓好外植体的消毒和实行无菌操作。 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大都采集于田间栽培植株,材料上常附有各种微生物,一旦被带入培养基,即会迅速繁殖滋长,造成污染,培养失败。所以培养前必须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的尺度为既能全都杀灭外植体上附带的微生物,但又不伤害材料的生活力。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消毒剂和使用的浓度、处理时间及程序。目前,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钙、氯化汞、次氯酸钠、双氧水、酒精(70%)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茎尖、茎、叶片的消毒消毒前先用清水漂洗干净或用软毛刷将尘埃刷除,茸毛较多的用皂液洗涤,然后再用清水洗去皂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用70%酒精浸数秒钟,取出后及时用10%次氯酸钙饱和上清液浸泡10~20分钟。或用2%~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5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接种。 (2)根、块茎、鳞茎的消毒这类材料大都生长在土中,常带有泥土,挖取时易遭损伤。消毒前必须先用净水清洗干净,在凹凸不平处以及鳞片缝隙处,均用毛笔或软刷将污物清除干净,用吸水纸吸干后,在70%酒精中浸一下,然后用6%~10%次氯酸钠溶液浸5~15分钟,或用0.1%~0.2%氯化汞消毒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后接种。 (3)果实、种子的消毒这类材料有的表皮上具有茸毛或蜡质,消毒前先用70%酒精浸泡几秒钟或2~10分钟,然后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消毒10~30分钟或2%次氯酸钠溶液浸10~20分钟,消毒后去除果皮,取出内部组织或种子接种。直接用种子或果实消毒,经消毒后的材料均须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后接种。 (4)花药、花粉的消毒植物的花药外面常被花瓣、花萼包裹着,一般处于无菌状态,只需采用表面消毒即可接种。通常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花蕾或叶鞘,然后将花蕾剥出,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0~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吸干后即可接种。 3.组织培养的条件接种后的培养容器置放培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3~26℃,每天12~16小时光照,光照度为1000~3000勒克斯。 4.外植体的增殖接种后的外植体要分化出丛状芽、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必须对培养基及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进行严格的设计和筛选。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外植体的分化和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同的花卉种类对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是有差别的(表4--3)。 5.诱导生根继代培养形成的不定芽和侧芽等一般没有根,要促使试管苗生根,必须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一般应用1/2MS培养基,因为降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根的分化。同时,不同盆栽花卉诱导生根时所需要的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是不同的(表4-4)。一般常用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三种。一般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左右即可获得健壮根系。 6.组培苗的移栽生根或形成根原基的试管苗从无菌,温、光、湿度稳定环境中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从异养过渡到自养过程,必须经过一个炼苗过程。首先打开试管瓶塞放阳光充足处让其锻炼1~2天,然后取出幼苗用温水将琼脂冲洗掉,移栽到泥炭、珍珠岩、蛭石、砻糠灰等组成的基质中,基质使用前需高温消毒,移栽后要适当遮荫,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温度维持在25℃左右,勿使阳光直晒,7~10天后要注意通风和补充浇水,约20~40天,新梢开始生长后,小苗可转入正常管理。
markers for grain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common wheat Molecular breeding, 2009, mapping for flour and noodle colour components and yellow pigment content in common wheat, Euphytica, 2009, alleles of Viviparous-1B associated with pre-harvest sprouting in micro-core collections of Chinese wheat germplasm, Molecular breeding, 2010,25(3) a novel allele of viviparous-1 (Vp-1Bf) associated with high seed dormancy of Chinese wheat landrace, Wanxianbaimaizi Molecular breeding, 2010,25(3) allelic variations of Viviparous-1A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eed dormancy/pre-harvest sprouting of common wheat , Euphytica,2011,1796.抗坏血酸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1)7.小麦籽粒发育时期Puroindolines蛋白与硬度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7,27(4)8.小麦鲜面片色泽的影响因素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个新疆地方小麦品种Glu-A3位点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新基因的序列分析,分子植物育种,2007,5(4)10.小麦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品种资源的筛选,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4)11.几对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面筋品质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12.小麦2D染色体上多酚氧化酶(PPO)基因ST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标记在扬麦158×淮麦18F4群体中的应用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分子植物育种,2008,6(3)14.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15.糯小麦粉添加比例对中国干白面条品质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2008,23(3)16.不同Wx蛋白重组类型对普通小麦直链淀粉含量及RVA参数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2008,23(3)17.糯小麦粉添加比例对面包老化的影响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18.小麦PEBP-like基因等位变异与籽粒大小、粒重关系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2009,7(1)19.小麦微核心种质的Vp1-B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籽粒休眠性的检测和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17(4)20.小麦RILs群体籽粒灌浆与粒形、粒重的关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1)21.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Tackx3参与穗粒数的形成, 分子植物育种,2009,7(2)22.小麦穗发芽抗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检测与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2009,7(1)23.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江苏农业科学,2009,224.小麦籽粒休眠Vp1-B1 基因的等位变异检测与分离, 分子植物育种2009,7(2)25.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的分子标记鉴定, 作物学报,2010,36(10)26.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籽粒强休眠特性的主效基因鉴定,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19(2)
脱偶联剂的代表例之一。据一派阐明(1948—1950),它的作用是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一旦以10-4M浓度给予线粒体,就会发生脱偶联作用,氧吸收增大,P∶O比下降,如果进一步给予高浓度,也会妨碍氧的吸收。DNP作为解偶联剂的作用机理是:DNP对电子的传递没有抑制作用,但是它能消除产生ATP合成所需的质子推动力。因为DNP是一种亲脂的弱酸性化合物,它能以中性的质子状态穿过线粒体脂质双分子层的内膜。当存在跨膜的质子梯度时,它在膜的酸性侧结合质子,成为一种中性的不带电荷的状态,通过扩散穿过膜,并在膜的碱性侧释放出质子,从而瓦解跨膜的质子梯度。这里,DNP起到了一个离子载体的作用。
二硝基苯酚(CAS:25550-58-7)属于有高度危害的高毒类化学物质(1),分子式是C6-H4-N2-O4,相对分子质量为,共有5种异构体,主要用于染料、显影剂、药物、指示剂、杀虫剂及木材防腐等工业,其中毒性最大的是2,4-二硝基苯酚(CAS:51-28-5),为黄色晶体,有霉味,是可燃性固体,在密封容器中加热能引起爆炸。在生产、使用和搬运过程中以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为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 2,4-二硝基苯酚属于原浆毒,毒性很大,人经口最低致死量LDLo为36 mg/kg,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30 mg/kg,狗吸入最小致死量(MLC)为300 mg·m-3·30 min-1,豚鼠经皮LDLo为700 mg/kg,其中毒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能量代谢,刺激氧化过程,抑制磷酸化过程。急性中毒时,多表现为皮肤潮红、口渴、大汗、全身无力、高热(可达40 ℃以上)、烦躁不安、心跳和呼吸加快、抽搐、肌强直以至昏迷,最后可因血压下降、肺及脑水肿而死亡。本次中毒事故中4例患者中毒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实验室等检查表明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害,病情比较危急。� 2,4-二硝基苯酚毒性大,一旦中毒后果相当严重。由于目前2,4-二硝基苯酚使用量相对少,故急性职业中毒比较罕见,国家尚未对2,4-二硝基苯酚制订专门的急性职业中毒标准,只是规定其诊治参照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CAS:87-86-5)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92-88)(1)。但毕竟它们属于两种化学物,其毒理学完全不同,这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困难。
1.急性毒性LD50:30mg/kg(大鼠经口);72mg/kg(小鼠经口);700mg/kg(豚鼠经皮)2.刺激性家兔经皮:300mg(4周,间歇),轻度刺激。3.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杆菌200ppm(3h)。DNA抑制:仓鼠肺脏7mmol/L。DNA损伤:大鼠肝100μmol/L。4.其他小鼠腹腔最低中毒剂量(TDLo):40800μg/kg(孕10~12d),有胚胎毒性。在生产、使用和搬运过程中以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为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其中毒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能量代谢,刺激氧化过程,抑制磷酸化过程。急性中毒时,多表现为皮肤潮红、口渴、大汗、全身无力、高热(可达40 ℃以上)、烦躁不安、心跳和呼吸加快、抽搐、肌强直以至昏迷,最后可因血压下降、肺及脑水肿而死亡。2,4-二硝基苯酚毒性大,一旦中毒后果相当严重。由于目前2,4-二硝基苯酚使用量相对少,故急性职业中毒比较罕见,国家尚未对2,4-二硝基苯酚制订专门的急性职业中毒标准,只是规定其诊治参照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CAS:87-86-5)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92-88)(1)。但毕竟它们属于两种化学物,其毒理学完全不同,这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困难。
苯酚 本身就是一种毒性物质 在经过化学反应 毒性加强 人体 使用 导致化学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