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液体辅酶q10吸收性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液体辅酶q10吸收性医学论文

建议搜索辅酶Q10和水溶性辅酶Q10的区别辅酶Q10的种类之水溶性辅酶 Q10

1.吃辅酶q10要注意什么 这个辅酶Q10孕妇和小孩子是不能吃的,主要适宜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这个是紫一辅酶Q10的产品介绍: 紫一辅酶Q10产品说明 [主要原料]辅酶Q10、大豆油、蜂蜡、明胶、甘油、水、二氧化钛、黄氧化铁。[标志性成分及含量]每100g含:辅酶Q10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宜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孕妇、乳母及过敏体质人群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每日2次,每次1粒 [规 格]粒 [保质期]24个月 [贮藏方法]阴凉、干燥、通风处存放 [执行标准] Q/WZK 0044S [食品卫生许可证号]鲁卫食证字(2007)第370000-000372号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服用治疗药物的人群食用本品时应向医生咨询 [国食健字] G20110661 2.辅酶Q10是干什么用的啊 1,抗疲劳 辅酶 Q10使细胞保持良好健康的状态,因而机体充满活力,精力旺盛,脑力充沛。 2、提高免疫力 为心脏供氧,保护心脏促进能量转化,可阻止自由基的形成,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免疫力。 3.保护心脏 辅酶Q10有助于为心肌提供充足氧气,预防突发性心脏病,尤其在心肌缺氧过程中辅酶Q10发挥关键作用。 4,其他临 床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辅酶Q10在预防冠心病,缓解牙周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及缓解心绞痛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还有抗肿瘤作用,临床对于晚期转移性癌症有一定疗效。 3.辅酶Q10的鉴别方法 方法名称:辅酶Q10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辅酶Q10(C59H90O4)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辅酶Q10。 方法原理:避光操作。供试品制成无水乙醇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5nm处检测辅酶Q10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甲醇、无水乙醇 仪器设备: 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辅酶Q10峰计算不低于3000)、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流动相:甲醇/无水乙醇=50/50。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1.称取供试品 精密称取该品20mg。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辅酶Q10对照品适量,同供试品配制,摇匀,即得。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供试品加无水乙醇约40mL在50℃水浴中振摇溶解,放冷后,移置1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5nm处测定辅酶Q10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加硼氢化钠50mg,摇匀,溶液黄色消失。(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辅酶Q10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该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辅酶Q10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4.含有辅酶coq10的食物 你这么说存在误区。。。。Q10只能在人体内部自行合成。 食物也是存在的 比如动物内脏、牛肉、鱼肉和果仁 但是吃进去的分量绝对没有我们自己产生的多。。。所以补充是不需要的 市面上贩售的大多数辅酶Q10营养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这些未经吸收的营养素,不管品质有多好,对身体根本毫无益处,只是浪费金钱! 辅酶Q10之所以难以被人体吸收,原因在于辅酶Q10是一个非水溶性及只有部分可在脂质中溶解的大粒子。要确认您所食用的辅酶Q10是否能溶解及被您的身体所吸收,可将辅酶Q10胶囊内容物倒入一杯清水(若是凝胶丸,可把它切开)。如发觉即使加以搅拌之后仍无法跟水溶和在一起,表示就算您服用此辅酶 Q10,也难以被您的身体所吸收利用, 而造成浪费 如果你很需要的话 你能做的就是锻炼 平衡饮食 放宽心 保证心脏健康 那么Q10就会自己产生很多很多 5.如何鉴别 辅酶Q10 首先吃进去的东西一定要被机体吸收才会发挥作用!辅酶Q10是脂溶性物质,服用的辅酶Q10产品一定要已经全面的溶解于油里(一般为软胶囊),这样服入后才容易被人体吸收。片剂或粉状的辅酶Q10在胃肠道里是非常难吸收的(我们的胃畅道里面没有那么多的油可以溶解这些产品!),所以吃进去了又排泄出来了。 即使是辅酶Q10软胶囊,使用不同的油配方也会影响Q10的溶解,所以一定要购买全面溶解了的产品,而不是拥有许多未溶解颗粒的产品。 另外,辅酶Q10见光易分解,所以一定要使用不透明的胶囊,这样可保持其作用的长久。

什么是辅酶q10?*辅酶q10 是人体自行合成的营养素。其合成量会在我们年届20岁之后便持续降减。到了50岁时,我们体内的辅酶q10数量会比20岁时减少50%,年届70岁时则减少60%!人体的辅酶q10产量会因为以下种种不利因素而进一步衰减:--精神压力 - 身体在承受精神压力下,会消耗更多的辅酶q10。--环境污染和毒素侵害 - 导致辅酶q10的消耗速度加快。 --精神压力 - 身体在承受精神压力下,会消耗更多的辅酶q10。 --环境污染和毒素侵害 - 导致辅酶q10的消耗速度加快。 --吸烟 - 即使是二手烟也会造成体内的辅酶q10快速耗尽。 --运动 – 常做运动能使身体保持良好状况,但同时身体也会产生自由基。所以我们的身体需要抗氧化剂如辅酶q10,来抑制自由基的侵害。 --食用医生常开的降胆固醇药物。 --某些食物(包括动物内脏、牛肉、鱼肉和果仁)虽含有辅酶q10,但是,我们得大量进食这些食物才能从中摄取足够的份量。*辅酶q10能在人体内产生效用大部分细胞都含有介于500至2,000的粒线体。这些粒线体犹如小小的“能量工厂”,把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为能量。研究显示,人体血液中的辅酶q10水平一旦减少25%,体内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心脏)就会因为能量不足而无法维持最佳运作状态。 #重拾无穷精力和干劲人体细胞需要能量以建构和修复组织、清除危害健康及致病的细胞废物或毒素、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调节器官机能。辅酶q10是促进能量生产的要素,缺乏辅酶q10,体内的能量生产速度就会减缓。#心脏更强健心肌需依赖辅酶q10以生产足够的能量。由于人体内的辅酶q10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降低,当您年逾50岁时,您的心脏就会因为匮乏能量而出现状况 , 无法正常的把足够的氧份和重要的营养素输送至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如此一来,细胞就无法生产足够的能量好让身体保持活力,随之出现疲倦和健康衰退的现象。因此,要是您经常感觉疲惫,很可能是您的心脏在渴求辅酶q10。根据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体内的辅酶q10水平往往低于没有心脏病的人士。超过75%的心脏病患者在服用辅酶q10作治疗之后,病情显著改善。辅酶q10不仅能为心肌生产能量,也能稳定心脏脉冲和心脏导电系统,减低罹患心律异常或心悸问题的风险。#血压更健全心脏一旦能生产更多能量,便能发挥更强劲的脉动能力。如此一来,体内的血液循环便有所改善。由于血液更流通,血管更具灵活弹性(辅酶q10对血管产生抗老化作用所致),血压自然也就更健全。不过,血压的降减现象须在服用辅酶q10至十二个星期才可见效。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足以造成中风,心脏病发作、心脏和肾脏衰竭。更健全的胆固醇水平辅酶q10 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抗防ldl“不良”胆固醇的氧化,使人体内的胆固醇保持于健康水平。ldl 的氧化会造成不良胆固醇更易粘附在血管壁,导致血管阻塞。这就是为何没有高胆固醇的人士也会出现血管阻塞之故。辅酶q10的抗氧化作用比维他命e更胜一筹。更妙的是,辅酶q10还能为体内“用过的”维他命e再充电,好让维他命e恢复十足劲力。维他命e与辅酶q10能结合一股超强防护力量,预防心血管疾病。#增进脑力如果您的头脑不如以往般的敏锐,或者常觉得精神疲倦,难以清晰地思考,这可能只因您体内缺乏辅酶q10之故。您的脑部细胞需要大量能量以维持最佳运作状态。只要这些细胞能取得无穷的能量供应,您必能感觉头脑敏捷,思维清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辅酶q10 能增强人体免疫细胞,使它们更有活力,更能抵抗疾病之侵。免疫细胞一旦获得更多能量,就能更强力地保护人体及清除微生物,毒素和致病的突变细胞。辅酶q10 也能增加免疫细胞数量,为人体提供更周全保护。#容颜更显,青春焕发氧化所带来的破坏力是导致皮肤老化迹象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种种皮肤炎(包括皮肤发疹和湿疹)的祸根。自由基侵袭皮肤内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造成皮肤失去弹性,随之变得松弛及出现皱纹。自由基也导致肌肤出现色素斑和色泽不均匀。辅酶q10 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侵害,使肌肤更显光泽,容光焕发及青春常驻。#辅酶q10 的其它功效 帮助糖尿病患者调节血糖量,并且有助于预防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的多种心脏问题。 减轻牙周问题,例如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牙龈肿胀。 舒解气短和心悸问题。 并非所有的辅酶q10营养品都一样有效果! 市面上贩售的大多数辅酶q10营养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这些未经吸收的营养素,不管品质有多好,对身体根本毫无益处,只是浪费金钱!辅酶q10之所以难以被人体吸收,原因在于辅酶q10是一个非水溶性及只有部分可在脂质中溶解的大粒子。要确认您所食用的辅酶q10是否能溶解及被您的身体所吸收,可将辅酶q10胶囊内容物倒入一杯清水(若是凝胶丸,可把它切开)。如发觉即使加以搅拌之后仍无法跟水溶和在一起,表示就算您服用此辅酶q10,也难以被您的身体所吸收利用, 而造成浪

什么是辅酶Q10? 辅酶Q10,又称泛醌,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细胞内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辅酶Q10是体内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在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承担着质子转移和电子传递的作用,可促进氧化磷酸化及能量载体ATP的生成。 辅酶Q10来源于哪儿? 人体中辅酶Q10主要来源于自身合成和外源性补充,其含量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富含辅酶Q10的食物均为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或不常见的食物品类,如驯鹿肉、牛心、鲱鱼心脏、猪心等,通过日常饮食,很难为人体获取足量的辅酶Q10。 辅酶Q10有什么作用? 1. 抗疲劳 细胞能量必须由一种叫做ATP的物质来提供的,人体细胞利用糖类、脂肪、蛋白质,将其转换为ATP,这一转换过程必须有辅酶Q10的参与才能实现。ATP是细胞产生能量的源头,因此显示出较好的抗疲劳作用,辅酶Q10能使细胞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使机体充满活力、经历旺盛、脑力充沛。 2.抗氧化 临床研究表明口服辅酶Q10对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亨廷顿舞蹈病及阿尔茨海默症等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衰老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具有增强免疫力及延缓衰老的功效。 3.保护心血管 辅酶Q10可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增加心脏收缩力增强心功能,保护心脏,强壮心肌,预防并缓解心脏类疾病,如心慌、心悸、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跳异常等。医院治疗心肌炎常用药物“能气朗”,主要成分即为辅酶Q10。辅酶Q10还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4.保护皮肤 实验表明长期使用辅酶 Q10能够有效防止皮肤光衰老,减少眼部周围的皱纹,因为辅酶 Q10渗透进入皮肤生长层可以减弱光子的氧化反应,在生育醇的协助下可以启动特异性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防止DNA的氧化损伤,抑制紫外光照射下人皮肤成纤维母细胞胶原蛋白酶的表达,保护皮肤免于损伤。 5.补充精力 辅酶Q10可以维持大脑健康!延缓大脑细胞衰老,减少脑部疾病发生! 6.防癌抗癌  研究表明,辅酶Q10有抗肿瘤作用,临床对于晚期转移性癌症有一定疗效。 辅酶Q10现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肿瘤等疾病领域。 缺乏辅酶Q10会怎么样? 辅酶Q10含量减少25%许多疾病更易发生尤其心血管疾病!辅酶Q10含量减少75%生命有可能终止! 哪些人需要补充辅酶Q10? 心脑血管问题困扰者:心衰、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 服用他汀类药物(如舒降之、立普妥)者:他汀类药物会抑制合成辅酶Q10的酶的活性。如果这种酶的活性被抑制,将引起人体内辅酶Q10的缺乏,导致心肌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心脏衰竭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免疫力低下者:易生病,常感四肢无力,补充精力 体重超重者:体脂率高,腰围逐年增长 活力不足者:上班族,精神压力大者,增加活力 爱美人士:抗衰老、保护皮肤 辅酶Q10的吸收率? 辅酶Q10是脂溶性营养素,在人体的吸收受脂肪量和胆汁量影响,吸收率极低,在人体的吸收率仅为2%——3%,通过日常饮食和人体自身合成很难补充到足量的辅酶Q10,需要借助营养补充剂进行外源性补充。 VIDA·READY水溶辅酶Q10 VIDA·READY水溶辅酶Q10采用专利水溶技术,使人体难以吸收的脂溶性营养素溶于水,将辅酶Q10的吸收率提升了4-7倍,相同吸收量前提下,VIDA·READY水溶辅酶Q10服用量更少,胃肠及肝肾负担更小,避免了市面上小剂量产品吸收量不足问题,及大剂量产品带来的身体负担和副作用问题。

辅酶q10医学论文

昂力莱维生素E辅酶Q10软胶囊具有双效抗氧化。添加天然维生素E,防止辅酶Q10(又名“泛醌”)被氧化,使辅酶Q10发挥最大功效。 纯天然提取,没有副作用,产期服用可以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辅酶Q10:是人体内产生能量的要素,它能改进心肌的代谢,加强心脏的功能;它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辅酶Q10的含量被当作衡量皮肤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由于它的合成量在20岁后持续降低,需额外补充。辅酶Q10还可以用于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充沛精力。维生素E:具有超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防止细胞膜老化,促进肌肤弹性,改善皮肤的干燥状态,抑制皮肤中的黑色素形成,增强新陈代谢。辅酶Q10 7 度购正在活动:昂力莱维妥立牌维生素E辅酶Q10软胶囊,折优惠,(原价299元,折后203元),+60元可获得价值198元的昂力莱螺旋藻片一瓶。 赞同0| 评论 修改回答

辅酶Q10有激素,最好不要吃。 当心Q10不能乱吃,它会降低心脏搏力,减低心跳。我有体会。

任何东西服用过量都会有不适的。但是正常的量是不会的,试试昂力莱辅酶Q10,特别添加维生素E,双重抗氧化,吸收更充分。

挽不住时光,就将青春留给回忆,点燃如灯的心,去照亮未来的岁月。不为花开而欣喜,不为花谢而伤悲,人生路上没有不变的风景,只有阳光和风雨。爱过了,痛过了,泪流过了,那么我们回头看看,其实一切就那么简单。

辅酶q10论文心脏病

是的,对心脏不好的人用,有很大帮助。辅酶q10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病毒性肝炎等的辅助治疗,现在许多保健品中也含有这个成份。

辅酶q10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人体摄入辅酶q10可以增强免疫力,调节身体机能,而且能帮助人体抵抗疲劳,保持良好状态,所以辅酶q10可以作为营养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来使用。 辅酶q10对心脏的作用有哪些 ?

对心脏来说,辅酶Q10作用是维持充足的能量管理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当辅酶Q10水平下降时,体内组织毫无效率地消耗能量,导致细胞的氧化性损伤,直至能量丧失其原本的功能。当心肌内的能量丧失功能或功能效率发挥不当时,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研究表明每天补充维萃美辅酶Q10补充剂不仅能恢复正常的辅酶Q10水平,还能防止心力衰竭,阻碍其进程,甚至可以说能够完全阻断心力衰竭的进程,以此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样的健康功效在患有内皮功能紊乱、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前兆直至心里衰竭的病人身上也同样适用。

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的、与维生素类似的化合物,天然地存在于人体内的大多数组织中,主要集中在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腺上。人体中能自然生产辅酶Q10,当然也可从维萃美辅酶Q10补充剂中补充该营养素。在细胞内,辅酶Q10大多数存在于线粒体中(40-50%),辅酶Q10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受体,也是有氧呼吸、有氧代谢、氧化代谢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辅助因子。

辅酶Q10的主要功能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担当抗氧化剂、膜稳定剂、三磷酸腺苷(ATP)生产者的角色。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ATP生产者,辅酶Q10拥有许多的疗效。另外,辅酶Q10还有助于维持心肌钾钠ATP酶活性,稳定心肌钙离子通道。

1、易疲劳、免疫力低的人——当免疫系统不能发挥正常保护作用时,氧自由基就会对细胞膜、线粒体、蛋白质、脂类、DNA进行破坏,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让人容易疲劳。补充辅酶Q10能增加线粒体活力,让它免受自由基的攻击。

2、糖尿病人——辅酶Q10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能够促进糖的利用和转化,防止糖分在体内蓄积,达到有效调节血糖的目的,因此临床上可用来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

3、癌症患者——辅酶Q10可以通过减少体内氧自由基、避免它们对细胞的攻击等作用,稳定细胞膜,提高细胞的存活力,保护细胞遗传物质DNA的完整性,减少癌变的风险,临床上有潜在的防止肿瘤生长的作用。

4、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辅酶Q10能加强心肌和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护心脑血管细胞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心脏的速率及节律的稳定性。由于它能阻止自由基对血管内膜损坏,因此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5、提前衰老的人——身体里的氧自由基是导致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辅酶Q10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它通过出让或共用“电子”的形式“中和”氧自由基,使其丧失对健康细胞的攻击能力,从而起到抗衰老的功效。它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40倍。服用辅酶Q10同时加服维生素E,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女性保持一个年轻的身体,散发出十足的女人味。

精彩推荐:

心脏是人体脏器之首,一颗健壮有活力的心脏往往能给人带来充实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但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改善,不少中老年人由于饮食不合理和运动量不足,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譬如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就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霾。

就算平时注意 养生 的人群,也无法完全抵抗衰老带来的心脏机能下降,于是,药物辅助治疗和保养,就进入了不少人的眼界之中。丹参也好,三七也罢,这些常见的保养药物被不少人熟知,但近些年来,一种被誉为心脏发动机的物质,逐渐被大众知晓,它就是辅酶Q10。

关于辅酶Q10,需要了解这4个功效,或能帮助心血管患者合理用药,恢复身体 健康 。

1.改善冠状动脉疾病

辅酶Q10又叫泛醌,是人体唯一的辅酶Q类物质,在各脏器中都有分布,其中以心脏为最。经过临床医学研究,辅酶Q10有较为明显的抗炎、抗血管硬化的作用,对环冠状动脉疾病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根据实验统计,当辅酶Q10在以上时,人体罹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概率会下降20%,而已经患上疾病的人群,适当补充辅酶Q10也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且能够提高身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缓心肌细胞的衰老过程。

2.清除自由基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代谢产生的废物,自由基还有其他过氧化物在身体内堆积的时候,会加速细胞和器官的衰老过程,进而加速身体的老化。当自由基过多时,身体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这种状态下会加大各种疾病的罹患概率,这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动脉粥状硬化和心力衰竭等疾病。

辅酶Q10能够有效帮助清除自由基,加速代谢排出过氧化物的过程,从而避免此类物质在身体中的堆积,继而达到保护心血管和身体 健康 的作用,防止氧化应激对细胞生物膜的损伤。

3.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预后在医学上指代患者余下生命的长度和质量。辅酶Q10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根据临床医学结果,辅酶Q10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提高预后质量,即便不能根治疾病,也能够帮助患者更舒适的度过晚年。

4.减少药物副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常常会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他汀类药物因为疗效出色而备受青睐。但在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很多病患会出现副作用,有的较为轻微,有的却可能危及生命。

辅酶Q10能够帮助恢复因服用他汀类药物而产生的肌肉酸痛现象,对很多其他的副作用也有缓解作用,因此,不妨在使用他汀药物的同时,辅助辅酶Q10进行综合治疗。

辅酶医学论文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当我们询问什么是健康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的说:“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雪雪考营养的文不要照搬心理及社会适应等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已”。短短的两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当我们了解了新的健康理念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知道我们的寿命和疾病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4岁酸青年老人,75-90岁才算正式老师,90-120岁算高龄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雪雪我考营的论不要照搬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50岁,公认的人的正常寿命是120岁。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迄今都活不到120岁呢?这是由自己“不能控制主宰”的衰老进程速度和自己“可以控制主宰”的“自律、养生、保健”可以延缓衰老进程速度这两点来决定的。世界卫生组织最雪雪考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近提出: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大部分取决于自己如何控制。而取决于遗传因素仅15%,社会因素仅10%。所以说,人如果懂得善自珍重和保养,就能享受健康和长寿。那营养雪我营养师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谋求养生,具体地说,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雪雪我考营师的论文不要照搬目前所知,人体所需营养素有42种,可分成6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膳食纤维也是一类营养素。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维持体温 2. 构成和修补雪我营师的论不要身体组织 3. 作为调节物质,如同机器中的润滑油一样,维持身体的各种正常生命活动。 当今世界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上与营养有关的人类疾病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就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营养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营养素(包括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处于微量营养素缺乏状态,约占世界人口1/3雪雪我考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其次是与营养素摄入过剩和(或)不平衡有关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际权威专家认为,约1/3的癌症的发生与膳食有关。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与膳食营养的关雪我营师的论系更为密切。所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以说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就不能忽视对自身的保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身体的影响。1、蛋白质蛋白质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基本构成物质,它由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其中有9种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他们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单位。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蛋白质是主要部分。它不但是人类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而且还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是构成人类体内各种重要生命活性的物质,所以体内的蛋白质的种类数以千计,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无数酶类,多种作用于人体代谢活动的激素类,抵御疾病侵袭的各种免疫物质类,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的载体,还包括构成人体神经传递介质,调节人体正常渗透压和多种体液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的组成等。所以,蛋白质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是处于各种营养物质中的一个中心地位。缺乏蛋白质是可以致命的。人体如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果丢失体内蛋白质20%以上,生命活动就会被迫停止,这种情况见于久病的恶液质病人。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状为代谢率下降,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生命变的脆弱易生病,远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损害是肯定的。蛋白质的缺乏往往又与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见的有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淡漠、易激惹、贫血以及干瘦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2、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学物,天然存在与食物中,人体几乎不能合成,需要量很少,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参与机体组成雪考养的文要搬,也不提供能量。当人们缺少某种维生素时,代谢就不能正常发展,甚至生发疾病。维生素的种类较多,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个有不同。但所有的维生素雪考养的文要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维生素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原料,也不是人体的能源物质,它们大部分是人体各种辅酶辅基,通过酶的作用来调控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矿物质人体已发现有雪雪我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20余种必需的矿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4%-5%。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主要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镁、钠、钾、氯和硫7种元素,约占人体总灰分的60%-80%。这些常量元素往往成对出现,对机体发挥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骨组织的形成,神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经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的调节、酶的激活、体液的平衡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铜、猛、锌、钻、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铬、硒、绍、氟、硅、锡、钒等14种。它们在酶系统中起特异的活化中心作用、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特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异的生理作用,以及输送元素、影响核酸代谢甚至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考虑也从“吃饱”转向“吃好”,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考营师的论不照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又要改变雪我考养师的文不要照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但是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对“吃好”的认识出现偏差,误认为把肥甘厚味,香甜美味的东西吃个心满意足,就是“吃好”,以至于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过量摄入油脂、糖类等高热量食物,结果是在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中肥胖病、糖尿病、高血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要搬脂病等与膳食营养摄入不当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这说明物质条件改善后普及营养知识,教会人们雪雪我考营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合理营养是一项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我有绑定IP的高校帐号,可以帮你下载相关资料。 文献检索互助团队,打造百度知道优秀团队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薛德义等:71例,;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先天性溶酶体病论文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并且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其中含有溶酶体。

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小囊泡,再接受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修饰的溶酶体酶,逐渐形成溶酶体。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溶酶体(lysosomes)一般为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大小(在电镜下显示多为球形,但存在橄球形)直径约~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为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istiandeDuve(1917-2013)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

癌症研究中心中心简介 癌症仍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癌症就全球人口与先进各国来说,均居国民死亡原因之第二位。据日内瓦(GENEVA)世界癌症报告(当今全球综合性最强的调查),全球每年大约有1,09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有670万患者死亡。在中国,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的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160~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主要癌症类型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含肛门肿瘤,)、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和乳腺癌()。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日益老龄化,当今吸烟的流行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增多造成癌症的发病率还在上升,预计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上升50%,发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癌症极大威胁人类健康,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去征服癌症,抗癌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极富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领域。肿瘤的发生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过去有人把它分为启动和促进两个阶段,致癌物和促癌物分别作用于这两个阶段,于是形成肿瘤。从基因学分析,致癌的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发生了突变,不能履行职责,导致癌症。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基因及其功能的认识逐渐深入,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的差异正在被认识,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癌症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机制研究得越来越清楚。随着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等信号传导通路的阐明,过去那种以统一制式的疗法进行的癌症治疗,由于产生了许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含身体的不适,有些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正在被近来悄然上市的靶向药物产品所替代,靶向治疗方式是以杀死癌细胞为主要目标。靶标抗癌药物直接针对的是分子靶点,就象击靶,将能有效克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具有难以避免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等缺点。当前,计算机虚拟筛选、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加速了靶向治疗新药研究的进程。针对分子靶点研究的抗癌药物目前主要包括肿瘤细胞表面的靶标(抗原或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血管新生抑制剂,靶向端粒酶的抑制剂以及针对肿瘤耐药的逆转剂等。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标药物的出现,充分证明了以分子为靶点治疗肿瘤的巨大潜力,标志着癌症治疗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类药物改变了传统化疗药物对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全面打击的方式,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进行治疗,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很小。但由于化学治疗的局限是往往导致抗性细胞的出现,具有固有抗性的癌细胞的产生是由这些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所致。这一问题将出现在所有针对癌细胞的治疗中,因而扩大可锁定的细胞通路的数目有可能降低抗药性和不良反应,并增加可供选择的多药物治疗方案的数目。以这种方式治疗癌症的方法使市场产生了若干变化,这种创新疗法在未来十年将扭转癌症医疗市场。依Business Communication公司最近研究指出,2001年全球癌症医药市场规模为亿美元,2005年将达到267亿美元之规模,年平均成长率达。2000年到2005年期间预估治疗癌症之新药,已达134种(包括其创新性药品、新剂型或旧药新使用法等发明),这些新药使全球癌症医药销货收入大幅增加75%。2000年治疗癌症药品的的总市场值为132亿美元,其中既有的药品占有90%的比重,此部份之市场将于2005年达182亿美元规模,年平均成长率为。癌症的治疗于1990年末期,因为创新疗法的发明,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创新疗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疗法,再过几年,这些创新的疗法将会与较早的医疗方法例如:细胞毒性疗法(Cytotoxic agents)与荷尔蒙疗法等结合使用。创新药品诸如:血管生成抑制剂(Angiogenesis inhibitors)、癌症疫苗(Cancer vaccines)、基因治疗药品(Gene therapy)以及新单克隆抗体。加上既有药物的改良品等,均将促使癌症医疗市场戏剧性的爆增,目前其市场价值估计为亿美元,年平均成长率为,估计到2005年其市场价值将达86亿美元。换言之,2005年全球整体癌症医疗市场(即既有药品市场及创新性治疗药品市场)规模将为2000年市场的两倍。在中国,短短的五年间,国内肿瘤医院用药的市场已经从1999年的32亿元,猛增到2005年的78亿元,年均增幅,在2005年抗肿瘤药尤其显示出强劲的增势,销售金额比2004年同比增长21%,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动力。癌症研究中心的建设将以研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为基础,通过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阐述,发现更多特异性强的分子靶点和途径,为发展新的肿瘤治疗、预防和诊断提供技术支持。科研队伍中心主任:张晓坤教授(博导)中心执行主任:曾锦章教授讲师:王光辉助理教授实验室人员1名学生:博士生2名、硕士生6名。细胞与传染病中心中心简介非典、禽流感等新疫病的暴发流行告示人们:除了战争之外,各种传染病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敌,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还远未结束,因此大力加强对传染病的研究与防范,应该成为人类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国是全世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不仅上升快,而且传播范围广、途径多、青壮年多、农民多,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开始进入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据专家估计,全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如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将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而乙型肝炎,更一直是我国的一大健康问题,全国人口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高达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10%,携带人数亿,占世界的1/3;每年新发乙肝病例约80万人,现有乙肝病人1300万人,每年有30万人死于肝癌、肝硬化。对于乙型病毒肝炎的治疗,虽然有各种治疗方法,但目前在市场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都有种种缺陷。所以,增加药物品种以增加治疗方案的选择,特别是研发对耐药性病毒有效的新药已成了攻克乙肝难题当务之急的任务。攻克这些传染性疾病的意义非凡.所有病毒侵入细胞,进行基因组复制以及病毒粒子的组装和释放的过程,都和细胞内各种生理活动机制紧密相关。深入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理活动机制,特别是蛋白质跨膜运输(membrane trafficking)的调节机制,对于了解病毒以及其它病原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细胞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中心将在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对病原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病理研究,并寻求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入侵与蛋白质跨膜运输相互作用的细胞及分子机理蛋白质运输的分泌路径(secretory pathway)和内吞路径(endocytic pathway) 掌控许多细胞生理过程,如神经传导素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同时调控信号传导,肿瘤发生以及个体发育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赖于特定的蛋白被运输到正确的位置。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蛋白质运输缺陷有关,例如,许多溶酶体贮积病(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 家族性的高胆固醇病(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 Hermansky - Pudlak 综合征, Chediak - Higashi 综合征, Alzheimer和 Parkinson综合症等。另外,许多病原生物,如绝大数病毒,它们入侵细胞,在细胞内成熟以及致病过程,都要借助蛋白质运输路径中各种组成元件。蛋白质运输机制与人类疾病发生的关系是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洪万进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一直居于国际前沿,在包括Nature,Science等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高质量论文160多篇。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应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技术,探索蛋白质运输机制与人类疾病发生的关系,揭示蛋白质运输调控人类疾病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从蛋白质运输过程的调控元件中,探索新型的药物靶向分子,开发新型的靶向药物。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包括: 蛋白质跨膜运输机制;蛋白质运输与癌症;蛋白质运输与病原生物致病机理;新型靶向药物的筛选等。研究将着重探讨低分子量GTP酶Rab蛋白调控蛋白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尤其是Rab 蛋白对细胞内吞作用的调节如何影响病原生物的入侵。Rab蛋白可以结合GTP或GDP,实现活化与钝化的转换。GTP结合的Rab蛋白为活化型,它可通过跟下游因子相互作用,调控蛋白质跨膜运输以及多种细胞活动。Rab34是我们鉴定的一个新Rab蛋白,我们的研究显示Rab34和 Rab7拥有共同的相互作用因子RILP,有证据显示:Rab34、Rab7和RILP参与病原生物(如沙门氏菌)介导的吞噬泡的形成。我们将进一步研究Rab7、Rab34和RILP调控传染性病原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病毒入侵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并将研究领域扩展至其它Rab蛋白以及其它内吞途径中的蛋白。另外,中心研究Rab7和Rab34对细胞生长、迁移、存活、信号传导以及肿瘤发育等的影响,并借助动物模型深入探讨Rab蛋白对细胞及动物生理的调控作用。科研队伍中心主任:洪万进教授(博导)中心执行主任:王团老教授实验室技术人员:云叶 伍小春博士生:张明硕士生:陈理 许晓鸥王世聪马泽旭本科生:梁银文 胡菁捷汤少勇刘琛科学研究研究方向1.动物细胞蛋白质跨膜运输机制2.蛋白质运输与癌症发生的调控机制3.蛋白质运输与病原生物入侵及致病机理4.新型靶标及靶向药物的筛选代谢性病中心中心简介近几十年来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糖尿病已成为不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增加速度最快的慢性病,全球至少5%的死者死因与糖尿病有关,各国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占了全年医疗预算的至15%。目前中国的糖尿病至少有2380万。一些发达国家中,肥胖的患病率较高,而在发展中国家,肥胖人数也急剧上升。肥胖导致死亡率的上升,同时也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最近的一项调查还表明,中国的肥胖症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近8年来学龄前儿童的肥胖症发病率猛增,患病者已占儿童总数的10%,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儿童还有患糖尿病的危险。因此本研究中心针对这个趋势,着重探讨糖尿病与肥胖症的分子机理及新型药物的开发。研究中心具有多年的糖尿病与肥胖症分子机理的研究,发现了SHP2、GRB2、GAB1和GAB2等多个关键调控基因,在细胞层面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上证明了它们对糖尿病与肥胖症的关键调控作用。我们中心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是:1)与临床相结合,明确这些基因糖尿病与肥胖症的作用;2)将上述基因作为治疗的靶基因,筛选可能的临床治疗药物。我们中心已建立良好的研究技术平台,具有成熟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的实验技术体系,能为研究疾病的分子机理,验证新药的作用疗效,揭示成药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等提供技术合作。科研队伍中心主任:冯根生教授(博导)中心执行主任:吕忠显教授。实验室技术人员一名学生:硕士生2名神经及衰老中心中心简介随着人口老年化及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增加,威胁老年人生活三大疾病之一的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也迅速上升。老年性痴呆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俗称老年痴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 or AD) ,中风及心脑血管性痴呆,帕金森氏症,精神分裂症,忧抑症等, 其中AD占50%-70%。据报道,AD的发病率在65-80岁人群约为10%,80岁以上者可达50%。约有600万的美国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美国社会每年运用于老年痴呆症(AD)的费用高达1000亿美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亿,6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中有5%--10%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也就是说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可能有1000万人。AD即将成为医学和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对AD病因的深入研究以开发出有效的防治药物,不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具有广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中心研究方向:老年痴呆症的细胞与分子病理机制遗传学、细胞/分子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证据强有力地证明,β-淀粉样蛋白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与累积是进行老年痴呆症治疗研究的重要目标。本实验室的主要兴趣是致力于探讨β-淀粉样蛋白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目前实验室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正在进行的课题介绍如下:1.主要致力于探讨两种负责Aβ产生的分泌酶, 即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作用原理和调节机制。γ-分泌酶是一种多分子复合物,由早老素-1(PS1), PEN-2, APH-1和 nicastrin组成。我们首次证明人PEN-2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CREB的调控。我们的发现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转录因子是如何调节细胞内β-及γ-分泌酶活性的,也有利于开发潜在的治疗AD的药物靶。2. Aβ是由β-类淀粉蛋白前体蛋白水解生成。同时,该水解过程中也产生一种胞内肽,即APP胞内结构域 (AICD)。已有证据表明,AICD和NICD一样作为转录因子调节几种基因的表达。我们发现并鉴定了AICD与几种蛋白的相互作用。现在,我们正在进行阐明这些蛋白在信号转导途径中对APP加工及细胞雕亡的影响。3. β-分泌酶和 γ-分泌酶的剪切具有选择性,因此必然有其他的蛋白与它们相互作用,调节它们的功能。我们正在筛选与PS1, nicastrin, PEN-2 和 BACE1相互作用的蛋白。4. 中国鲎肽已经被鉴定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我们正在开展中国鲎肽对神经细胞的存活/死亡及对APP/Aβ加工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注: 最近以本实验室博士生王瑞山为第一作者的有关PEN-2和APH-1基因表达的调控的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Mol Cell Biol(影响因子)和FASEB J(影响因子)杂志。以04级硕士生张含为第一作者的有关Presenlin蛋白调控肿瘤抑制因子PTEN水平的论文已被Neurobiology of Aging(影响因子)杂志接收发表。以06级博士生张弦为第一作者的有关脑缺血及缺血诱导因子HIF-1能结合BACE1启动子并调控β-分泌酶活性进而影响Aβ的产生的论文发表在J Biol Chem (影响因子)杂志。最新的研究工作发现与AD密切相关的PS/ -分泌酶切割APP所产生的细胞内片段AICD能与EGFR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并且负调控EGFR的表达,由于EGFR的过度表达会引起癌症或造成肿瘤对药物的抗性,这一结果揭示了AD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论文发表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影响因子),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先后被各大新闻媒体(如Newswise、ScienceDaily、Scienceblog、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新华网、人民网、科学网等网站,光明日报、厦门日报等报刊,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厦门电视台等)采访报道。实验室主要经费来源:厦门大学211人才引进启动经费:300万元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启动经费厦门市鲎特别保护区可行性研究。 2004年 12月- 2005年 12月。 经费: 18万 经费来源:厦门市海洋渔业局鲎人工育苗,放流技术及保护措施。经费: 18万 经费来源:厦门市海洋渔业局早老素(PS1)在囊泡合成及运转中的调节功能研究。 经费:25万 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β-分泌酶和g-分泌酶各组分的选择性转录调控。经费:31万 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研队伍中心主任:许华曦教授(博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云武教授 、洪水根教授。学生: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中心所有学生。转化医学中心中心简介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已经从生物学基础研究转移到以人类健康研究为重心的生物医学。 生物医学是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互依存的学科。生物医学研究人类疾病的遗传基础、致病的分子机理、疾病的防治,实现药物对病人个体化治疗,从而保证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发展。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观念和学科体系的限制, 生物学研究与医学研究泾渭分明, 实验室研究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之间各自为政,交流不畅, 以致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严重脱钩, 科研方向和研究项目与临床需要、社会需求严重分离。这种状况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远远不能适应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互依存的生物医学的发展。转化医学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化医学致力于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医学应用,使实验室的发现、发明迅速转化为临床上急需的诊疗技术和产品,架起实验室通往临床的桥梁,填补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 本中心将以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 利用我们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经验和分子诊断研究的雄厚基础,综合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医药化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瞄准临床、社会需求,努力实现下列目标:1) 建立生化测试、细胞测试和动物模型为轴心的药物筛选评估平台, 以及临床前药效、药理、代谢、分布、毒性和病理评估平台。以分子机理为基础, 研发新一代靶位治疗药物, 以满足临床和市场的需要。2)研发敏感度高、重复性强、时间性短、使用简单、成本低的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结合疾病的标志分子,实现对常见遗传病、急性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预防、早期介入、准确用药, 以及对治疗效果的鉴定和预后, 从而实现药物对病人的个体化治疗。3)利用这一研发平台, 培养出一批既能从事科学研究, 又通晓临床应用, 并谙熟市场、企业运作的,社会急需的创新、创业、企业管理和制药法规的复合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科研队伍中心主任:郑立谋教授(博导)兼职教授:蔡宗武教授(生物统计)实验室技术人员1名学生:硕士生4名。天然产物中心中心简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天然药物历来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源泉。在中国,从拥有千百年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中医药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更是结合国情、开展自主创新药物研究的一条捷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制药手段,充分开发我国得天独厚的丰富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天然产物快速、高效制备技术组建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离馏分资源库,结合高通量活性筛选体系,寻找具有开发前景和潜在市场价值的活性天然物质,再进行深入、广泛、系统的研究,可能会成为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推进自主创新药物研究的最有效的途径。传统中医药在千百年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为针对性地选择活性筛选体系,减小筛选的盲目性和工作量,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重要的启示。而建设一个中草药快速、高效、有序分离的平台,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基本要求。本中心将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医学理论和药物研发技术,寻找有效的天然药物成分,阐明其构效关系,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与优化。重点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及厦门得天独厚的海洋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对重大疾病具有活性的天然产物,构建天然药物有效组分资源库,结合其他中心基础研究的成果,发掘有针对性疗效的有效成分,通过药化研究和临床试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产品。负责人:张晓坤教授、博导(代)该中心已经与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两院将联合共建,共同致力于中草药资源研究与发展。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拥有一支以姚新生院士为首、包括叶文才教授、栗原博教授、李药兰教授等长期从事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卓越团队,不仅具有多年药理研究的经验,并且在建立中药及天然药物分离馏分样品库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孜孜探索于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中心与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合作,将在药化研究上形成强势互补,共同推动中药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科研队伍中心主任:张晓坤教授、博导(代)副主任:姚新生院士(兼职)教师:叶文才教授(兼职)陈海峰副教授实验室技术人员2名硕士生2名

溶酶体是一种单层膜细胞器,而白细胞则是一类细胞统称,吞噬细胞属于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