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北京口腔医学》是2009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你好 请问怎么投稿是邮箱还是在线,木找到在线投稿
核心期刊分为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两种,陕西医学属于统计源核心期刊,您如果评职称用的话,看看这本期刊是否在您省份要求的目录里,如果在的话,那评职称就管用,否则就是无效的!
假的!!杂志社的账号都是对公账号,不可能是个人账号的。应该是你遇到杂志了别汇了
核心期刊分为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两种,陕西医学属于统计源核心期刊,您如果评职称用的话,看看这本期刊是否在您省份要求的目录里,如果在的话,那评职称就管用,否则就是无效的!
省级的陕西省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医学信息杂志编辑委员会好像不上知网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北京口腔医学》是2009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心电与循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浙江医学教育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中国微循环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卫生经济研究医院院长论坛长治医学院学报承德医学院学报滨州医学院学报济宁医学院学报川北医学院学报沈阳医学院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健康研究内科泸州医学院学报神经药理学报泰山医学院学报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潍坊医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辽宁医学院学报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赣南医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医专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求医问药药物评价研究北方药学基础医学教育生物医学研究杂志(英文版)中草药(英文版)广东医学院学报中药与临床中外医学研究骨科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中外妇儿健康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肿瘤药学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北医学教育国际眼科杂志英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兵团医学药品评价西北药学杂志天津药学上海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今日药学海峡药学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四川精神卫生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实用手外科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抗感染药学局解手术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实用糖尿病杂志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医学检验与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透析与人工器官天津护理实用疼痛学杂志实用临床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上海医学影像蛇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临床医学临床护理杂志当代护士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四川解剖学杂志数理医药学杂志江苏卫生保健安全与健康中医药文化中医研究中医文献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浙江中医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新疆中医药现代中医药四川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甘肃医药中医儿科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海针灸杂志高原医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江西中医药湖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杂志黑龙江中医药河南中医国医论坛广西中医药西部中医药甘肃中医学院学报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职业卫生与病伤浙江预防医学医学动物防制现代医院现代医用影像学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上海预防医学江苏预防医学口岸卫生控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工企医刊浙江实用医学云南医药右江医学医学研究与教育医学信息医学新知医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医药卫生现代实用医学现代临床医学西南军医西藏医药微创医学首都医药实用医药杂志青海医药杂志青岛医药卫生齐鲁药事农垦医学宁夏医学杂志内蒙古医学杂志江西医药交通医学吉林医学淮海医药华夏医学解放军医药杂志黑龙江医药科学黑龙江医药黑龙江医学河南医学研究河北医学哈尔滨医药贵州医药广州医药广西医学食品与药品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山东医药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临床医药实践山西中医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实用医技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医外治杂志福建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东方食疗与保健按摩与康复医学河南预防医学杂志应用预防医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安徽预防医学杂志首都公共卫生疾病监测与控制包头医学安徽医学中国医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学报遵义医学院学报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广东牙病防治北京口腔医学口腔生物医学肝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 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9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一、基本情况,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4所直属附属医院、3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10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1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青年岐黄学者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21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三、人才培养,近 7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开拓海外,为国家培育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5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88人,本科生13078人,留学生80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四、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拥有 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国家科级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五、医疗服务,学校有 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56亩,开放床位2200张,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脑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占地350亩,开放床位2000张,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8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9个。2019年获批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中心和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和附属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院拥有床位共3100余张,医院医教研实力雄厚,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培养基地。,六、科技产业,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邑、子洲、佳县、柞水、镇巴、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承担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对全省 108个县市区的中药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下属制药厂生产的固肠止泻丸、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七、对外交流,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有教育部 “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进一步拓宽我校对外交流渠道,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八、校园文化,学校秉承 “精诚仁朴”校训,坚持“文化铸校”战略,积极传承延安精神、弘扬邵小利英烈风范、发挥国医大师楷模作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等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模式。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抓手,加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四微十三端”新媒体矩阵格局,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名、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获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及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二本,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 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学校开设21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中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应用心理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5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57人,本专科生12756人,留学生64 人。 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18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北京口腔医学》是2009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一般审稿周期为1-3个月,效率比较高,期刊严格执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级审稿制度。刊物拒稿率比较高,如果论文不符合要求的话,投稿后1个月左右就会被拒稿。
《陕西中医》(CN:61-110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陕西医学杂志》主要设有:专家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病理、药物与临床、临床检验、调查研究、Meta分析、综述等栏目。
刊登内容
《陕西医学杂志》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与药物、临床病理、检验护理方面的论著、综述及病例报告,介绍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防治经验等。
读者对象
《陕西医学杂志》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
谷天祥谷天祥:男,196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心脏中心研修心脏大血管疾病最先进的外科治疗技术。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已经从事心脏外科工作19年,是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专业特长为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先心病等的外科治疗。中文名:谷天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4年8月职业:医生毕业院校:中国医科大学主要成就: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先心病等的外科治疗代表作品:《外科解剖学图谱》职称:教授、主任医师性别:男职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人物简介出生年月:1964年8月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行政职务: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最终学位:博士授予学校:中国医科大学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委员研究方向:冠状动脉、瓣膜、先心病外科及大血管外科和心脏移植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研修经历1997年8月-1998年8月阜外医院2003年3月-2003年5月日本金泽大学医学部2004年12月东京女子医科大学2005年4月-2005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2005年5月-2005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2006年4月-2006年5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人才培养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9人(其中硕博连读2人),硕士16人。国际学术交流VivcJawali教授(印度)中国医科大学2002渡边刚教授(日本)日本金泽大学2003JamesWang教授(新加坡)中国医科大学2003TokyoWomen’sMedicalUniversity(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2004DenialLoisaince教授(法国)中国医科大学2005MichaelAndrewAcker教授(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5渡边刚教授(日本)中国医科大学2005BruceLytle教授(美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06DelosCosgrove教授(美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06安倍十三夫教授(日本)中国医科大学2006JameEdgerton教授(美国)中国医科大学2006KrishnaKhargi教授(荷兰)中国医科大学2006学术成果代表性论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常温不停跳及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参加国际会议2002TSANZ&ANZSRSAnnualScientificMeeting澳大利亚20033rdEACTS/ESTSJointMeeting奥地利200316thBiennialCongressofATCSA马来西亚200484thAnnualMeetingofAATS加拿大200585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20054thEACTS/ESTSJointMeeting西班牙200517thBiennialCongressofATCSA菲律宾200686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20065thEACTS/ESTSJointMeeting瑞典200787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200718thBiennialCongressofATCSA中国承担课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研究等8项课题,总计科研经费60余万元。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房颤动钾离子特性变化及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2.卫生部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心房颤动钾离子通道亚家族细胞电生理重构的实验研究》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吸入NO治疗围手术期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ATP敏感钾通道开放缺血预调机理及预防新途径的研究》5.沈阳市科委课题-《心房颤动离子通道药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6.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心房颤动钾通道亚家族细胞电生理重构及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7.辽宁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研究项目课题-《微创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8.辽宁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课题-《心脏静脉原位动脉化治疗冠心病弥漫性狭窄及全程闭塞的临床基础研究》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项目合作单位-《提高老龄和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疗效的临床研究》发表文章1.谷天祥,王春,王忠武等.冠状静脉原位动脉化旁路移植术应用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疗效近期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谷天祥,王春等.非体外循环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22(1).谷天祥.缺血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0):.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5):.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Na+2K+ATPase活性变化及鹿茸精的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28(4):.谷天祥,张显清,谷春久等.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分类及急救处理策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6):.谷天祥,张显清,谷春久等.左心转流术行降主动脉瘤及降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5):.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Ca2+2ATPase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观察(摘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5(1):.谷天祥等.钠泵衰竭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4):.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定位变化及定量X射线显微分析.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6,18(18):.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钙变化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3):.谷天祥等.心肌亚细胞Ca2+分布电镜细胞化学定位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谷天祥等.心脏漂浮血栓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2,21:.喻磊,谷天祥,姜春力等.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骨质疏松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1):,(23):2018-202017.张玉海,谷天祥,王春等.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及意义.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6):.范萌,谷天祥,姜春力等.局部应用雷帕霉素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11):.修宗谊,谷天祥,谷春久等.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11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修宗谊,谷天祥,谷春久等.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156例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3):.李卫国,谷天祥等.前列腺素E1脂肪乳剂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缺血2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4):.王忠武,谷天祥等.先天性镜像性右位心伴室间隔缺损1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1):.张玉海,谷天祥等.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免疫排斥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研究.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修宗谊,谷天祥,阎德民等.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39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6)25.祝岩,谷天祥,汪曾炜等.未成熟鼠缺氧心肌模型的建立.中国临床康复.2006,(41):26.姜春力,谷天祥等.局部应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6).李卓,谷天祥等.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强直性脊柱炎2例报道.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5):.姜春力,谷天祥等.转染人血红素加氧酶21基因抑制移植静脉血管内膜增生.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12(1):.韩露,谷天祥等.连续静脉2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例.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12(4):.王忠武,谷天祥.创伤性乳糜胸的外科治疗.浙江创伤外科.2005,10(3):.李卓,谷天祥等.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包填塞外科治疗1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6):.王忠武,谷天祥.胸腔脊膜膨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浙江临床医学.2005,7(7):.刘大川,谷天祥.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抗炎作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6):(EnglishEdition).2003,6(6):.姜春力,谷天祥等.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4):.姜春力,谷天祥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32(6):.朱兵,谷天祥.一氧化氮吸入法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7,4(4):.肖德绵,谷天祥等.左室-右房通道德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6):.何学志,刘继红,谷天祥等.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4):.章志伟,肖德绵,谷天祥等.右心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2):.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等.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8):.修宗谊,谷春久,谷天祥等.外科治疗心脏金属异物20例.中华创伤杂志.2001,17(4):.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等.右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2):.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体外循环中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引起细胞因子变化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3):.章志伟,谷春久,谷天祥等.成人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2):.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Ib.临床检验杂志.2000,18(3):.阎德民,谷春久,谷天祥.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心脏外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国临床医学.2000,7(1):.肖德绵,杨光,谷天祥.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5):.师恩炜,江晓箐,白菡,谷天祥等.诱导型一氧化氮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1):.盛延良,王春,范萌,谷天祥等.氯气染毒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7):.修宗谊,谷春久,阎德民,谷天祥等.常温不停跳及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李德强,阎德民,谷春久,谷天祥.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姜春力,谷春久,阎德民,谷天祥等.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的诊治.JClinCardiol(China).2000,16(12):.修宗谊,谷春久,闫德民,谷天祥等.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4):.杨光,肖德绵,王俊科,谷天祥.前列腺素E1对体外循环溶血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9):.肖德绵,谷春久,张显清,谷天祥.左室-右室交通症德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3):.修宗谊,谷春久,袁义华,谷天祥等.心脏金属异物21例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章志伟,谷春久,张显清,阎德民,谷天祥.用31P磁共振仪观察左旋精氨酸对缺氧再灌注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1):.章志伟,谷春久,张显清,阎德民,谷天祥等.31P磁共振仪观察兔不同温度的缺氧末期心肌灌注对心肌内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朱兵,刘冬妍,宁平,王庆善,谷天祥.心脏手术期间sIL-2R、AAT、PFN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6):.盛惠敏,齐国先,于雅媛,谷春久,谷天祥.体外循环直视下取起博电极1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23(4):341.编写论著《外科解剖学图谱》副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媒体报道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以及健康报和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先后报道高难度心脏手术、先进技术应用等相关事迹50余次。
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腰部及下肢疼痛。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所致〔1〕。周秉文〔2〕证明髓核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pH值是酸性的,作者还用微电极测组织中的pH值,发现疼痛处也是酸性的,因此引起下肢痛的原因可能是纤维环的微小破损。宣垫人〔3〕认为除髓核刺激引起神经根症状外,椎管内脂肪结缔组织、韧带劳损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释放的化学物质积聚也可引起。并且认为单纯机械压迫,只能产生患肢麻木的感觉异常。因此,及时解除神经根压迫,或消除非特异性炎症及减低局部酸中毒,才能从病因方面解除这种根性疼痛。在保守治疗中,镇痛是在应用手法、牵引时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逐渐趋于重要治疗手段。现将近年国内对镇痛方法的选择综述如下。 1.骶管封闭:胡有谷〔1〕认为,硬膜外腔注入麻醉药物及少量激素,可抑制神经末稍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从血液循环中带走,减轻局部酸中毒,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刘春河等〔4〕应用骶管注射药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85例,有效78例,药物组成为利多卡因100~200mg,地塞米松10mg,VitB121~2mg,加无菌注射用水至20~30ml,骶管穿刺成功后快速注入。1周内复发者每周封闭1次,2~3天复发者可3天1次,1天之内症状完全复发可每天1次,4~8次为1疗程。其治疗机理首先为局麻药物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其次是快速注药对神经根的“液体剥离”和冲洗作用以及激素、维生素的消炎营养作用。郑满红等〔5〕在药液配方中加入5%碳酸氢钠10ml,使所配药液pH值为呈碱性,注入后可直接提高局部pH值,消除局部酸中毒,缓解疼痛,共治疗87例,有效率达.张云深等〔6〕在复位前后应用骶管滴注药物治疗113例,有效109例。药物组成为生理盐水100ml,VitB12100μg,VitB6100mg,氟美松15mg,辅酶A100u,ATP40mg,2%利多卡因5ml.复位前骶管内滴注2天,复位后卧床,继续滴注8天。胡世斌〔7〕则以中成药复方丹参液10ml代替辅酶A、ATP等药骶管滴注。他们认为,骶管内滴注给药,大剂量液体除可以起“液体剥离”作用外,还有可能在复位时起到“液压传力”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医学教育网 2.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麻醉:陈坚〔8〕在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20ml、强的松龙125mg,平卧半小时后行手法推拿,治疗优良率为.傅结珍〔9〕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行手法治疗,并保留硬膜外管回病房继续注药,药物组成为强的松龙和布吡卡因5ml,病重者加用吗啡1mg,1天1次,第3天改强的松龙为康宁克通40mg,注药后拔管。共治疗20例,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部活动正常。张世民等〔10〕单纯应用脉络宁10ml硬膜外腔推注,2周1次,治疗26例,优良率,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中药脉络宁用于硬膜外腔注射无刺激性,对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脊髓等均无影响,可避免应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周福贻〔11〕则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后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44例,效果亦佳。 3.全身麻醉或镇痛:时金华等〔12〕、薛荣亮〔13〕在全麻下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全麻能真正达到肌松、无痛,一次性地使髓核部分甚至完全复位,适用于经一般推拿无效的顽固性腰突症。陈济安等〔14〕在应用50%葡萄糖60ml加哌替啶1mg/kg或芬太尼10~20mg/kg后5~10分钟行牵引推拿。认为可避免静脉麻醉、椎管内麻醉之副作用,其镇痛方法尽管不具备完全镇痛效应,但其特点在于安全,手法中病人与医生配合较好。无论是硬膜外麻醉、腰麻或全麻,术前均应全面查体,术中应常规备急救药品及器材,且只能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完成。 4.局部神经根封闭:袁相龙〔15〕应用注射针穿刺行椎间孔麻醉,成功后再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2例,有效率为.其操作简单,选择性强,病人清醒易于合作,并认为对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慎用。但周林宽等〔16〕在此麻醉下行轻手法推拿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30例,有效21例。这说明镇痛方式之不足,可由不同手法来弥补。 5.针灸疗法:王金亮〔17〕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旋转复位治疗100例,有效率100%.其方法为取双侧患椎旁开3寸(经验穴),得气后行强刺激,留针7~10分钟后拔针,再行手法治疗,每天1次,7天1疗程,间隔3天。张海发等〔18〕以麝香、硫磺等药物组成丹剂,取腰部患椎间隙之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之诸穴行灸法治疗382例,有效率为.针灸治疗机理一般认为是针灸传入信息和伤害传入信息在中枢内进行综合,改变了伤害传入信息的性质,并且提高了痛阈,因而产生镇痛。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肯定,其镇痛方法多种多样,药物组成也各家不一,作者认为可充分发挥中成药药效长、副作用小的特点,部分或全部替代激素药物。有人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证明,单纯硬膜外腔注药或牵引、推拿的治疗效果均较两者综合治疗的差,临床中宜综合运用,以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0,214~221 2.周秉文。腰背痛。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宣垫人。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病例的临床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81,1(2):89 4.刘春河,赵平厚,左燕春,等。骶管注射治疗腰腿痛。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3):189 5.郑满红,胡军,任黔军,等。碱化药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6,9(1):26 6.张云深,王玲。复位前后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6,9(1):30 7.胡世斌。骶管硬膜外注药加复方丹参液静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报告。中医正骨,1993,5(3):23 8.陈坚。硬膜外封闭后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7):386 9.傅结珍,罗佩强,毛锦红。手法加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5,8(5):33 10.张世民,支满霞,苗艳玲,等。脉络宁硬膜外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及初步动物试验。中医正骨,1995,7(5):15 11.周福贻。腰麻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44例报告。中医正骨,1993,5(3):21 12.时金华,李雁,付洁美。静脉麻醉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中国骨伤,1995,8(5);17 13.薛荣亮。硫贲妥钠司可林全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陕西医学杂志,1994,23(11):662 14.陈济安,龚正丰。镇痛剂在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中医正骨,1995,7(5):21 15.袁相龙。椎旁麻醉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3,6(2):25 16.周林宽,章建华。神经根阻滞麻醉下轻手法推拿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中国骨伤,1993,6(6):24 17.王金亮。针刺治疗腰椎间盘脱出100例。中国针灸,1993,3:19 18.张海发,王孜优,孙柏岭,等。麝香丹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针刺研究,1992,17(4):246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
假的!!杂志社的账号都是对公账号,不可能是个人账号的。应该是你遇到杂志了别汇了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北京口腔医学》是2009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核心期刊分为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两种,陕西医学属于统计源核心期刊,您如果评职称用的话,看看这本期刊是否在您省份要求的目录里,如果在的话,那评职称就管用,否则就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