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德国有关碳纳米管研究论文的主要合作目标是《先进材料》,因此主要发表在《先进材料》期刊上的。德国有关碳纳米管研究论文是碳纳米管用于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机械储能知识的论文。
一、引言考察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史,需首先划定自19世纪起德国民法学说史的大致分期。按照多数民法史家的意见,19世纪开始以后的德国民法学说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第一个时期:19世纪前半期的“法典论争”与“历史法学”时期;第二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的“概念法学与德国民法典”时期;第三个时期:20世纪前半期的“自由法运动”与“法社会学”时期;第四个时期:20世纪后半期的“现代私法学”时期。以下分别考察这四个时期中德国民法学说的基本状况。二、法典论争与历史法学(一)法典论争在19世纪前半期的德意志私法学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德国历史法学派之登上德意志法学的历史舞台。而导致其登场的契机,是所谓的“法典论争”(Kodifikationsstreit),即围绕是否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而展开的论战。围绕应否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而展开的论战,最初发轫于1814年德意志人民反击拿破仑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同年,学者蒂堡(AntonFriedrichJustusThibaut,1772—1840)发表《论制定德国普通民法典的必要性》一文,号召编纂适用于德意志各领邦的统一的民法典。对于蒂堡的主张,萨维尼(FriedrichKarlvonSavigny,1779—1861)发表了《论当代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一文加以反击。一方面认为现今制定民法典为时尚早,另一方面呼吁在进行正式的立法以前,应建立“法学理论”,即理论应当先行。应注意的是,这两人立场的迥异,尽管直接表现为是否应当立时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但其后的背景,实际上是对18世纪以后风靡欧陆各国的“自然法”和“习惯法”思潮的不同认识。蒂堡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主张制定一部“理性法的法典”;萨维尼则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成文法与习惯法相较,实居于次要地位,故主张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民法典应基于习惯法而编成。显而易见,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不同主张。发生在19世纪肇端以后的这场法典论争运动,其范围实际上并不仅限于对于民法典编纂的各种是是非非。萨维尼志在通过对法律的历史研究来建构民法的潘德克吞体系,他因此成为19世纪德意志法学的最高权威 .不过,蒂堡倡导的“理性法的思想”并未因此在德意志法学界销声匿迹,事实上,他的这一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刑法学及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合流,最终促成了哲学法学派的形成。以这场法典论争为契机,19世纪前半期的德意志法学,便以历史法学和哲学法学为轴心而展开出来。历史法学和哲学法学,因此成为19世纪前半期德意志法学上的双壁。(二)历史法学(派)历史法学(HistorischeRechtswissenschaft)的真正创始人,依学者通说是萨维尼。他为了法典论争的需要而于1815年创立了用来反击论敌的学术刊物——《历史法学杂志》,并倡导对“法律进行历史的研究”,及把“作为学问的法学”(Rechtswissenschaft)定为该刊的历史使命。经过一段时期,以向该杂志投稿的学者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历史法学派(historischeRechtsschule) .最初,历史法学派系由萨维尼、普希塔和耶林所代表的“罗马法派”,及基尔克所代表的“日耳曼法派”组成。这种情况反映了德国15世纪继受罗马法以后所形成的日耳曼法和罗马法的双重构造格局。不过,随着对法的历史的探究的日渐深入,两派之间的裂痕益深,以致最后走上了分道扬镳的道路。一般认为,促使两派之走上分道扬镳的道路的,是1846年的日耳曼法派(Germanisten) 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两派不仅在学问上形成了对立,而且在对待1848年三月革命的态度上也形成了对立 .这样一来,在外与黑格尔的哲学法学派进行斗争,内与日耳曼法派(Germanisten)的相互对垒的论战中,罗马法派(Romanisten) 终于发展成为19世纪德意志法学的主流。不言自明,罗马法派(Romanisten)的最大成就,是发起并从事了德国民法典的编纂运动。饶有趣味的是,当初坚决反对法典编纂的历史法学派,如今却极力主张编纂民法典。历史法学派的这种立场的转变,表明萨维尼建构的(私)法学体系已经确立起来了。萨维尼在《论当代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一文中表述了历史法学(派)的如下纲领:第一,法律与语言一样,是民族的共通的确信的产物;第二,法与民族的历史共命运;第三,法首先基于民族的习惯,尔后才基于法学而形成 .萨维尼的出发点,正在于摈除启蒙主义的自然法,而确认民族的、历史的习惯法。不过,以上三点并不能完全描绘萨维尼法学的全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萨维尼还有历史的方法和体系的方法这样两个法学方法论。上述所谓纲领,仅系这两个方法中的前者即历史的方法。萨维尼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对“法的概念”进行“逻辑的计算”来建构自己的“体系法学”。历史法学,尽管形式上推重法律的历史主义,但实质上却是怀抱创建极端抽象的论理主义法学的志向的。如果说萨维尼在《中世纪罗马法史》(共六卷,1815年—1831年出版)中表述的是对法律的历史研究的话,那么在八卷本的《现代罗马法体系》(1840年—1849年)中则是从事以概念的论理为依据的非历史主义的研究。萨维尼运用罗马法概念来创立现代德意志法学的信念是未曾动摇过的。对于萨维尼是否真正可以被称为罗马法学派的历史主义者,德国著名私法史家霍阿克(Wieacker)评论说:“这只是口头上的归依” ,可见是抱有疑问的 .在整个19世纪,萨维尼法学的权威未曾动摇过,他倡导的“权利意思说”和“法域论”,对于民法学以至国际私法学均有划时代的贡献。1842年,萨维尼弃教从政,任普鲁士修法大臣,通过对1794年《普鲁士普通邦法》的修订,为德国民法典的编纂作了政治上的准备。这里有必要提到执着坚持和崇尚“历史法学的历史主义”的雅各布·格林(JacobGrimm,1785—1863)。该人不仅以作为童话集的著名编者而蜚声世界,而且作为萨维尼的开门弟子在法学领域也有重要成就。例如,他的《法的内在的魅力》(1816年出版)就是在法典论争犹酣之时写成的名著。另外,他还出版了《德意志法古事志》(1828年)和四卷本的《习惯法判告录》(1840—1863年)等著作。雅各布·格林作为日耳曼法学者,主张从历史和语言的角度来把握法律现象。倡导包括法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的新学问的“日耳曼学”(即“德意志法学”)。可见忠实地实践历史法学的宗旨和纲领的,不是萨维尼本人,而是雅各布·格林其人。当然,萨维尼和雅各布·格林尽管是历史法学派的双壁,但无论在学问或政治立场上,两人俱有对立的意见。另外,在方法论上,与萨维尼坚信法的概念的论理性不同,雅各布·格林则是确信“法的语言的、诗的、象征的风格” .(三)潘德克吞法学秉承罗马法继受的传统,由历史法学中的罗马法学者在19世纪后半期建构起来的德意志私法学,以对德意志普通法和潘德克吞进行研究为工作的中心。所谓“潘德克吞”,即《罗马法大全》中的《学说汇纂》(Digesta),也就是罗马帝政时代被赋予了“解答权”的法律学者们的学说集成。萨维尼的后来者们,从这个“学说法”中抽绎出法的概念,并用来建构19世纪的私法学。潘德克吞法学,具有易于理解的特色。创建它的学者们在潘德克吞这一论题下撰写了数量众多的教科书,并因此使19世纪的德意志私法学体系得以形成。其中,可以以之为代表的著述有作为萨维尼的继承人的普希塔(GeorgFriedrichPuchta,1798—1846)的《潘德克吞教科书》(1838年)。此外,温德沙特的三卷本的《潘德克吞法教科书》(1862—1870)、邓伯格的三卷本的《潘德克吞》(1884—1887)等等,也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另外,作为历史法学派的论敌的蒂堡,也在法典论争前写成了两卷本的《潘德克吞法体系》(1803年) .潘德克吞法学,曾被耶林斥之为“概念法学”而受到批判。惟无论如何,在法学史上,该概念法学的确曾经引领过德意志私法学的发展方向。德国民法典实际上是处在潘德克吞法学的延长线上的东西 .三、概念法学与德国民法典(一)对概念法学的批判对于潘德克吞法学,耶林(RudolfvonJhering,1818—1892)斥之为概念法学而加以批判 .但耶林之直接发起攻击的,是普希塔的法学思想。普希塔于1842年接替萨维尼在柏林大学的讲座的位置,并使罗马私法学得到了发展。不过,普希塔尽管是萨维尼的继承人,但他受到了他的老师的最大论敌的黑格尔的影响。如所周知,概念法学认为,法学与法典,乃是完美无缺的论理体系,通过逻辑的演绎和推论,所有的法律问题均可以得到自动的解答。耶林批判概念法学推崇逻辑崇拜,并以嘲弄的手法写成《法学戏论》(ScherzundErnstinderJurisprudenz,1884)一书,嘲讽当时的法学者盲信逻辑,热衷于抽象概念的游戏,而忘却法律对实际生活所负的使命,这犹如人生活在“概念的天国”中,不知社会生活为何物,自于实际生活无所裨益。耶林指出,“概念的天国”的第一个“入国者”并非萨维尼而是普希塔。即在他看来,正是普希塔,是造成历史法学蜕变为概念法学的罪魁!但遗憾的是,耶林自身却成了概念法学的忠实信徒。在四卷本的《罗马法的精神》(1852—1865年)里,尽管他说自己的法学抱负是“通过罗马法而超越罗马法”,但其中的内容仍是确信“法的构成的优位性”。他坚信“分析、综合与构成”的三种法技术。不过,在1872年出版的《为权利而斗争》一书中,他却指出:权利是通过不断的斗争而实现的利益,将注意力由“法”移向“权利”,主张在法学中不是引入演绎的论理,而是引入归纳的论理 .在1877年—1883年出版的两卷本的《法的目的》(DerZweckimRecht)一书中,耶林强调法律是人类意志的产物,有一定的目的,故应受“目的律”的支配,与自然法则之以“因果律”为基础而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截然不同 .耶林在该书的扉页上开宗明义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目的,是一切法律的创造者。”这一话语被认为是耶林由概念法学转向目的法学(Zweckjurisprudenz)的“转向宣言” .(二)德国民法典的编纂远在德国法学界掀起民法典编纂的论争以前,主张制定民法典的蒂堡便提出了在德意志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之前,应先期实现法律上的统一的意见。萨维尼则认为应建构作为立法前提和立法基础的法学(理论)。其后,尽管萨维尼等人创建的法学被斥之为概念法学而受到批判,但历史法学(派)的学术活动却在事实上加速了潘德克吞法学的学问的体系化的进程。德国在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挫折后,于1871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样,制定民法典的政治与学问的基础也就具备了,民法典的制定指日可待!在作了周到的准备并经过了一段较长的时期以后,德国于1881年为编纂民法典而成立了第一次委员会。该第一次委员会的实际上的领导人,便是后期历史法学派的重要人物温德沙特(BernhardWindscheid,1817—1892)。该第一次委员会于1887年作成了第一草案并向社会公布 .1892年第二次委员会作成民法典第二草案。该第二草案经联邦参议院稍作修正后被作为第三草案提交给帝国议会,1896年公布了该草案,是为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是一部内容包括五编、共2385条的卷帙浩繁的大法典。这是德国历史法学(派)诞生以来德国私法学的集大成的作品,以用语的洗练和论理的精致而对20世纪各国民法的法典化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总则、债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的编制体例,被说成是“潘德克吞模式”的典范 .其中,在法典之始便开宗明义地规定总则,更被说成是该法典的重要特色 .顺便提到,鉴于温德沙特在德国民法典的创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是由他负责起草的),所以后世有称德国民法典为“小温德沙特”之说。该人对于德国民法典的影响,除他身体力行参与民法典起草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撰写了《潘德克吞法教科书》,该书对于德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是潘德克吞法学的最称标准的体系书,是对罗马法理论的总决算,为现代民法立法选择、取舍罗马法概念提供了参照 .(三)对于德国民法典的批判德国民法典自1900年1月1日起施行。德国人民在庆贺这部20世纪的大法典问世的同时,也听到了对于这部法典的不绝于耳的批判之声。有人认为它是“德意志自由主义延期出生的温馨儿”,也有人斥之为“19世纪的遗产儿”,绝不是“20世纪的种子”等等。当然,这些批判的声音,远在民法典草案阶段,特别是对于温德沙特负责起草的第一草案提出批评之时便已出现了,其代表人物是著名学者基尔克(OttoFriedrichvonGierke,1841—1921)和奥地利的安东·门格(AntonMenger,1841—1906)。基尔克,是历史法学派中的代表性的日耳曼法学者。主要著作为四卷本的《德意志团体法》(1868—1913年出版)。该书叙述了德意志的家族、职业组合和国家等各种各样的所谓“同志团体”(Genossenschaft)的历史。他指出,不是罗马法的个人主义,而是日耳曼法的团体主义,才是适合于德国传统的法制度。另外,他还撰写了介绍日耳曼法学者的见解的三卷本的概说书——《德意志私法》(1895—1917年出版)和《德意志私法概论》(1913年出版) .应当指出,团体主义理念及其法制度,乃是日耳曼民族的传统。在这一点上,日耳曼法可以说是前近代的封建法。近代资本主义因以自由竞争和私法自治为前提,所以可谓是罗马法的个人主义的复活。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斗转星移,无论是从事资本主义生产,还是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个人主义俱无不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的矛盾,同时也是近代法尤其是近代私法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日耳曼法的团体法理念于是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基尔克的团体法理论,赋予各种团体以实在的人格,并承认其有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这就是关于法人本质的“法人实在说”。该说暴露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法人拟制说”的局限性。另外,团体法理论,还打破了传统的公、私法的二元区分理论,为一个新的法域即“社会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888年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一经公布,基尔克便发表了《民法典草案与德国法》(1888—1889年出版),站在日耳曼法的团体主义立场,对草案的非民族性、对德国固有法的轻视,以及对该草案的强烈的罗马法色彩等进行了批判 .奥地利的安东·门格从所谓“法律界人士的社会主义”的角度,对第一草案进行了批判。该氏所著的《民法与无产阶级》 一书,从社会主义者的视角,指明了民法典草案的阶级性。耶林和安东·门格对于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的批判,得到了民法典第二次委员会的重视,民法典第二次草案因此被导入了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尽管如此,它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该草案的“十九世纪的性质”,结果使这部草案最终成为法律,并带上“十九世纪的性质”而付诸实施了。基尔克、安东·门格等人团体的、社会主义的见解,作为20世纪的课题,被自由法运动所继承了下来 .四、自由法运动与法社会学(一)自由法运动上文谈到,19世纪之时由萨维尼、普希塔和温德沙特苦心经营而后底于成的德国潘德克吞法学,坚持认为罗马法的概念极为精致,任何问题均可“依概念而计算”、依形式逻辑演绎的操作而求得解答。在进行机械操作时,应摈除权威,排除实践的价值判断,所获答案才能期其精纯。所谓“逻辑崇拜”(derKultusdesLogischen)、“概念的支配”(leregneduconcept),正是概念法学的生动写照 .1896年德国民法典,正为概念法学的精华 .但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反对概念法学的“自由法运动”(Freirechtsbewegun)兴起,并由星星之火演成燎原之势,“自由法学”运动由此登场。其发起者是著名学者耶林。作为概念法学的叛逆者,耶林提倡“目的法学”,声称法律的解释,必先了解法律究欲实现何种目的,只有以此为出发点而解释之,才能得其肯綮。而所谓目的,指解释法律的最高准则,即目的法学 .自由法论(包括利益法学)的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第一,国家的成文法,并非唯一法源,此外还有活的法律存在,而这才是真正的法源。第二,自由法论者对概念法学所服膺的“法律体系的逻辑自足性”、“法典完美无缺”等加以批判,认为法律有漏洞(Lucke)是必然的事。第三,概念法学以“概念数学”(begriffsmathematisch)的方法,就法律的解释进行逻辑演绎的操作,而不为目的考量或利益衡量,甚至认为社会上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只需要把各种法律概念进行数学公示般的演算,就可以导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最为自由法论者所责难,斥之为“法律的逻辑”(juristischeLogik)。认为它未能切合现代法学的要求。现代法学的使命,端的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第四,概念法学禁止司法活动“造法”(Rechtsschopfung)。认为法典完美无缺,任何具体案件均可在法律之内寻得正确答案。而自由法论者却认为这纯属美梦,法律不可能尽善尽美,其意义晦涩者有之,有待法官阐释;条文漏洞者有之,有待法官补充;情况变更者有之,有待法官为渐进的解释(不改变法律文字,渐改其意义)等等。凡此种种,法官莫不需要凭借其智慧,而为利益衡量或价值判断,此非“造法”而又是什么?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茜茜公主一生热爱海涅 坚信与诗人存在心灵沟通 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昵称茜茜)1837年12月24日出生于慕尼黑,1898年9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遇刺身亡。根据她的身世拍摄的电影《茜茜公主》在世界上产生过很大影响。 茜茜一生热爱德国大诗人海涅,甚至超过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感情。她能够背诵海涅的长篇诗作,并潜心研究过诗人的生平。她坚信和这位1856年死于巴黎的诗人存在着心灵的沟通,她给小女儿的信中认定:“大师无时无刻不和我在一起。” 茜茜和海涅的这种神交,甚至到了诡秘的程度。她曾向小女儿讲述过海涅显灵的情景,而且发誓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海涅的出现完全是在她清醒的时候。她说,当海涅站到她身边,她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舒适的感觉”。在《致我的大师,3月5日》的诗中,她的灵魂和诗人进行了情欲的结合。 茜茜收藏海涅的各种版本、各种类型的肖像。她拜访过海涅在汉堡的妹妹,瞻仰过海涅在巴黎的墓地。她对海涅诗作的熟悉程度,使一些局内人都感到意外。她甚至和海涅有着共同的好恶。由于海涅曾在一首诗中赞扬了一位希伯来诗人,茜茜竟突然向这方面的学者去请教。由于没有事先通知,让那位学者措手不及,狼狈不堪。茜茜作为海涅专家的名声很大,甚至时而有人前来请教。 茜茜按照海涅的诗作模式,抨击人类的各种丑陋行为。她把贵族称为“无所事事和寻欢作乐”的群体,把他们放在贫苦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面前加以对比。茜茜和海涅一样也对君主制提出了质疑,并自命为共和派的一员。 茜茜在她的诗歌中显现出对大自然的悟性,其诗歌主题大多是对自然的赞颂。她的头两本诗集就采用了和海涅同样的标题《北海之歌》和《冬之歌》。她说是大师海涅引导她进入了大自然的奥秘。 在科孚岛海边的一个山丘上,茜茜让人修建了一座行宫,庭院里建立了一座海涅纪念神庙,其中摆放着丹麦雕塑家哈塞尔斯的雕塑作品:病体缠身的老年海涅,疲惫不堪,头部低垂。(《茜茜公主画传》王泰智沈惠珠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是完全2个不同的 评价体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 仅仅是 自然科学方面的期刊,不包含教育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 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包括 自然科学方面、社会科学方面 和 教育科学方面。是全包的。中文核心期刊 远高于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i和sci的区别有成立机构、资源来源、学术影响力。
1、成立机构。
①Csci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出的基于期刊引用的检索评价工具,囊括了2000年来我国出版的科技类和部分社科类学术期刊近1万余种,是目前最完备的中文论文引文库。②sci是科学引文索引,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并称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2、资源来源。
Csci覆盖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四种重要知名索引数据库,提供数据库的被引频次。
Sci则覆盖的是来自各个国家(包括国内各大核心数据库中的少数顶尖期刊),相比Csci只收录国内期刊来说资源来源更广。
3、学术影响力。
Csci收录的是国内核心期刊论文,sci收录是各个国家各个领域顶尖期刊,可以说sci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学术影响力普遍高于国内任何核心期刊论文,所以说在学术影响力方面,相对csci收录的期刊论文更认可sci收录的期刊论文。
属于两个不同的核心数据库,两个有各自的目录!“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希望帮到你
一、评价单位不同: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评价;统计源核心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价。
二、评价周期不同:北大核心有效期四年,四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统计源核心有效期三年;撒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
三、所评领域不同:北大核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统计源核心只包括自然科学。
科技核心:全名为“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又称科技核心或统计源核心。是在所有正规期刊中每2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科技核心,由科技部每2年公布一次。
中文核心:全名“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又称中文核心,北大核心。是在所有科技核心期刊中每4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中文核心,由北大出版社每4年公布一次。
CSCD核心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被该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均为CSCD核心期刊。 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国内认可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每4年出版一次,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的期刊上。
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
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
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
(1)总被引频次;
(2)影响因子;
(3)年指标;
(4)自引率;
(5)他引率;
(6)普赖斯指数;
(7)引用半衰期;
(8)被引半衰期;
(9)老化系数;
(10)来源文献量;
(11)参考文献量;
(12)平均引用率;
(13)平均作者数;
(14)地区分布数;
(15)机构数;
(16)国际论文比;
(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而有些杂志宣称的核心期刊,实际是由中国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其核心版即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因其权威性、全面性而广泛作为评定标准。
科技期刊的评定方式多样,大多数的科技管理部门结合这两种方式。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只认其中之一,或参考该目录再增减行业内认定的期刊作为自己的标准。
记者近日调研发现,社交媒体推特上有1000多名用户说自己或家人、好友在2019年12月甚至更早时间就已感染新冠病毒。其中,至少有100多位实名用户认真讲述了感染经历,他们所描述症状与新冠肺炎非常接近。
“我的妻子和医生都确信我在2019年10月1日得了新冠肺炎。那太可怕了,当时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被隔离了10天,血氧含量低,(肺部)X光片如粉碎状玻璃,他们多次测试都无法确定病毒和细菌性肺炎。”一位名叫杰米·凯滕霍芬的美国华盛顿居民2020年12月22日在推文中写道。
另一位美国用户詹姆斯·克鲁托克斯在2020年12月18日写道:“估计我是在2019年11月或12月得了新冠肺炎。严重的反复发烧,呼吸问题(不得不两次去急诊室,每次都戴上雾化器),类固醇,X光片发现一个肺有问题——我这辈子病得最厉害的一次。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去急诊室,我就不会从睡眠中醒来。”
“我儿子在12月患了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两肺都有肺炎。他看上去几乎没有病,但实际上病得很重。他最后住进了这家医院。2019年捐献的血样显示有新冠抗体,现在我100%确信他得了新冠肺炎。他现在很好,这是去年12月的事情。”这是一位名叫凯尔西的美国底特律女性用户在2020年12月11日所发推文。
新冠病毒可能在2019年年底之前已在世界多个地方出现: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刊登报道说,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对美国东北部部分白尾鹿的血清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抗体分析研究发现,三分之一被抽样的白尾鹿体内有新冠病毒相关抗体,在2019年收集的样本中,有1个样本检测出相关抗体,这表明它们曾感染新冠病毒。而美国官方报告的首例新冠病例是在2020年1月21日。
2020年11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传染病》半月刊上报告说,他们检测了美国红十字会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期间采集的7389份血液样本,结果发现其中106份含有新冠病毒抗体。这意味着那时候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国出现,早于美国官方报告首例新冠病例的时间。
2020年11月,意大利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该国《肿瘤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检测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参与肺癌筛查试验的959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结果发现,111名志愿者血样中存在新冠病毒的受体结合域(RBD)特异抗体,其中最早的样本采集于2019年10月第一周,这表明他们很可能在2019年9月已感染新冠病毒。
专家认为,早期疑似病例以及动物、环境中发现的早期线索,应成为下一阶段病毒溯源的重点。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对早期疑似病例,以及在动物和环境研究中发现的早期证据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现有证据的科学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上内容参考 新华社-大批美国人在社交平台发文自述早期感染新冠
不是味精。第1种食物是烧烤类的食物,第2种食物是腌制类的食物,第3种食物是霉变的食物。
不是这样的,未经他其实只是一种调味料,是可以适当继续使用的,而且他是不会诱发癌症的;其实最骇人的三种食物是腌制类的食物,霉变的食物,还有烧烤,这三种食物是非常容易致癌的,而且多吃话对身体特别的不好,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吃这三种食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是亚洲最大的、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癌症医学中心,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并且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实验室依托于本院所,院所设有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免疫学研究室等四个基础研究室,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室两个,中心实验室一个。院所全方位开展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研究。主要方向包括:1、肿瘤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2、肿瘤诊断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3、抗肿瘤药物研究;4、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机理为目标的基础研究;5、以发现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手段为目标的应用性基础研究。6、以提高防病治病水平,降低国家卫生经济负担为目标的人群防治研究。院所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共获科研成果奖励160余项,其中大部分为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国家级奖励成果9项。在全国肿瘤死因回顾调查、高发现场综合防治及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肿瘤诊疗新技术研发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十五”期间,院所共承担973项目课题9项,863项目课题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6项,攻关计划课题9项,共获科研经费亿元;发表论文1,330篇,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包括JNCI、Cancer Res等)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截至2005年底)
畅时留学 为您解答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称为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于1891年由利兰·斯坦福建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临近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的之一,它占地35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通常称为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或者简称斯坦福,是位于美国的一所私立研究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市,临近旧金山。斯坦福大学于1891年由铁路富豪利兰·斯坦福建立,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的之一。它占地35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斯坦福每年拥有来自美国各州和世界各地的大约6700名本科生和8000名研究生。学校分为几个学院,例如斯坦福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等。该大学位于硅谷,其校友包括惠普,艺电,太阳微系统,nVIDIA,雅虎,思科,硅谷图形及谷歌这些公司的奠基人。2010年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把斯坦福的本科课程排在全美国第四(仅次于常春藤盟校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和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齐名)。斯坦福也一直在其它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它是太平洋十大学联会中竞技的两所私立大学之一。斯坦福的主要体育对手是柏克莱,这两所学校每年都会在一场被称为大比赛的足球赛中交手,胜者被授予斯坦福斧。2009年的大比赛胜方为伯克莱,目前持有该斧。创立斯坦福由美国参议员,前加州州长,铁路大亨利兰·斯坦福和他妻子简·斯坦福建立。该大学是以他们在1884年,16岁生日前夭折的独子小利兰·斯坦福命名的。他们决定以该学校来纪念他们的独子,利兰·斯坦福曾说:“加利福尼亚的孩子会是我们的孩子”。斯坦福夫妇拜访了哈佛校长伊里奥特,询问了需要多少资金可以在帕罗奥多市复制一个哈佛。伊里奥特回答说他觉得1500万应该够了。但是,斯坦福夫妇邀请康奈尔大学校长怀特作为斯坦福第一任校长的请求被怀特婉拒。[4][5][6] 相对的怀特推荐了他以前的学生,印第安纳大学的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斯坦福夫妇最终选择了大卫来执导斯坦福,不过他们曾以他薪水的两倍邀请常春藤学院的领导们而未果。.[7]本地人和大学社区的成员常把该大学称为农场,来纪念该大学是位于之前利兰·斯坦福的马场所在地之上。斯坦福大学的校训,由乔丹校长选定,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译自德语,这句话来自于冯·修顿意思是“让自由之风劲吹”。这句格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倍受争议,当时任何德语文字都会惹来怀疑。大学方一开始并不承认其为官方校训。[8]大学的奠基捐赠书于1885年11月11日完成,于11月14日被第一届校董会通过。基石于1887年5月14日安置,在六年的建造和计划后,斯坦福于1891年10月1日正式开放,当时有559名学生和15名教师,其中7名来自康奈尔[9]。学校最初开放时不收取学费,这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0]。在第一届的学生中包括了年轻的未来总统赫伯特·胡佛,他后来一直声称因为自己是第一个住在校舍里的班级中的第一人,所以他是斯坦福历史上的第一个学生。[11]斯坦福最早的“内方院”建筑(1887-91)是弗莱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法兰西斯·沃克,查尔斯·爱乐顿·库里奇和利兰·斯坦福本人一起设计的。[编辑] 男女同校斯坦福是以男女同校的宗旨创办的。但简·斯坦福很快就颁发了一条限制招收女生人数在500名的条例。这是因为有大量女性学生入学。她不希望斯坦福变成“西部的瓦萨尔”,认为一所女校是不适合纪念她儿子的。1933年该条例被改进为本科男女比例保持在3:1.[12] 这个3:1的“斯坦福比例”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这个“比例”变成了本科生2:1,而研究生中除了人文科目男女比例还是很失调的。2005年统计,本科招生男女基本人数相同,研究生中男女比例大约2:1。[13][14][编辑] 早期财政当斯坦福议员于1893年逝世时,斯坦福大学的存亡受到了一定威胁。一桩的关于斯坦福遗产金额1500万的政府诉讼,加上1893年大恐慌让学校入不敷出。大多数校董事提议在财政理清前暂时闭校。但简·斯坦福坚持学校继续运作。面对学校可能面临的财政危机她在1893-1905年间担起了主持学校财政,行政和发展方面的重任。她以家庭主妇的经验,用主持一家的方法主持学校。她自掏腰包来支付薪水,甚至一度需要典当自己的首饰。当诉讼终于在1895年决定不起诉时,斯坦福大学宣布当天为学校节日。[15][16]爱德华·艾尔斯沃斯·罗斯 作为美国社会学之父而闻名;1900年简·斯坦福以激进和种族主义为由解雇了他,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自由争论。[17]简·斯坦福的行为有时是很怪异的。1897年,她向校董提出“学生们应该被教导地球上出生的所有人都有一块生命宝石,它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世的生活和永生的生活”。[18] 她禁止学生在写生课上素描裸体模特,禁止了汽车在校园里行驶,也不允许在校园里修建医院,认为那样会让人们形成斯坦福是不健康的印象。1899到1905年间,她花了三百万来大兴土木,为斯坦福家族修建奢侈的纪念碑,而当时学校的教师和自费学生仍生活在贫穷中。[18][编辑] 20世纪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斯坦福图书馆废墟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摧毁了主方院(包括最初的斯坦福纪念教堂),以及最早标志学校入口的大门。比原建筑规模要小的重建立刻就开始了。[编辑] 美式足球1906到1919年间,由于大量的受伤事故,大学间足球比赛受到了威胁。一些大学完全放弃了足球,而另一些,像斯坦福和加州大学用英式橄榄球来取代这项运动。1906到1914年间,这两所学校以橄榄球作为他们的主要体育运动,但很快那些使美式足球变得危险的打法被引入了橄榄球。最终,美式足球规则改变,大学开始回归到美式足球上,并复苏校际竞赛,使学生和校友能够对美国运动-美式足球有亲切感。[19][编辑] 胡佛学院斯坦福的胡佛研究所(全名:胡佛战争,革命及和平学院)是斯坦福最早的毕业生之一的赫伯特·胡佛建立的。他负责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对欧洲的救济工作,其后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胡佛最初创建该学院的目的是收集当代发生的历史记录。胡佛的助手经常冒生命危险从敌国拯救文献和稀有印刷物。他们成功拯救的记录中包括了罗莎·卢森堡的论文, 戈倍尔的日记,以及俄国秘密警察在巴黎的记录。在胡佛的影响下研究机构也开始形成。当然不可避免的学院推动者胡佛和大学间会有一些冲突。1960年,格兰·坎贝尔上任学院主席,之后的大幅度预算上升,相应的胡佛学院的收藏和相关研究项目数目也扶摇直上。虽然60年代是学生运动时代,胡佛学院和大学间却一直保持并加深了双方的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学院内中国和俄国的文献收集大增。1980年后,胡佛学院慢慢变成了一个和华盛顿有关联的保守派智囊。现在它是斯坦福大学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编辑] 1945年后[编辑] 生物1946到1972年,由于冷战和其他学术外的历史因素,斯坦福的生物科学系迅速的发展,其研究重心也发生改变。斯坦福科学当时经历了三段试验式的管理。50年代早期该系还停留在传统的独立自主科研模式下,不进行学科间合作,不接受过额政府经费。50年代到60年代中生物研究中心开始移到分子层面上。60年代晚期之后,斯坦福的目标变成把研究和发现应用于人道方面。每个阶段都是被更大的社会问题所推动,像是冷战升级,史泼尼克的发射,公共对于医药过失的关心。[21][编辑] 高科技随着硅谷的兴起出现了一股很强的地区团结。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斯坦福的领导就把服务西部作为斯坦福的任务,并据此来发展学校。同时,当地人对于感受到的东部利益对西部的剥削导致了很多自给自足的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地方主义在硅谷发展的前五十年把斯坦福的利益和当地的高科技公司利益联系一致起来。这种20世纪上半叶西部独特的地方特色帮助硅谷准备了一个环境。这经常被一些试图照搬硅谷模式的失败者忽略。[22]二十世纪四十和五十年代,弗莱德里克·特曼作为工程系主任及副校长,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创业。他经常被归功为培养了惠普,瓦里安联合公司,和其它高科技公司,最终形成环绕斯坦福校园的硅谷。特曼经常被称为“硅谷之父”。[23][编辑] 物理1962-70年间剑桥电子加速器实验室(哈佛和麻省理工合作),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一起协商关于1970年兴建斯坦福正电子电子非对称环(SPEAR)的提案。这将是美国的第一个正电子-电子对撞束储存环。巴黎(2001)曾经研究过这两个大学实验室的竞争和合作,并呈现了提议的设施图,选址因素细节的图表和1967到1970年间的不同项目企划的参数。在该项目寻求资金的五年内有几个环在欧洲建成,但大幅度的项目重申最终导致了一个超一流的设计出现。该设计很快就被应用建造,而且铺下了1976年伯顿·里克特和1995年马丁·刘易斯·佩尔两个诺贝尔奖的道路。[24] 1955-85年间,斯坦福固态科技研究和开发跟随了三波工业革新浪潮。这些革新是在私有企业,特别是贝尔实验室,肖克李半导体,费尔菲尔德半导体和施乐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才变得可能的。1969年斯坦福研究院运行了组成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的四个最初节点之一。[25][编辑] 校园斯坦福校园的空中照片位于旧金山半岛上的斯坦福大学校园面积 8,180英亩(3,310公顷)[26]。座落于圣塔克拉拉谷(硅谷)西北部,位于旧金山东南方大约37英里(60千米),圣荷西西北方大约20英里(32千米)。主校区相邻帕罗奥多市,被皇家之路(El Camino Real), 斯坦福街(Stanford Avenue),朱尼佩罗·塞拉大道(Junipero Serra Boulevard)和沙丘路(Sand Hill Road)包围。位于蒙特雷湾太平洋林镇的霍普金斯海洋站也属于斯坦福大学所有。斯坦福大学覆盖8,183英亩(3,312公顷),是世界上连接的单块校园面积第二大的。[27] 莫斯科国立大学是垂直建造的,总实用面积更大,但占地面积较小。 位于佐治亚州罗马城附近的贝瑞学院占地共达28,000英亩(11,331公顷),而保罗·史密斯学院在纽约州北部的阿第伦达克山脉占地14,200英亩(5,747公顷),但这两所学校并不属于传统美国对拥有研究院的大学定义范畴。 杜克大学占地8,709英亩(3,524公顷),但是那是分开的校区的总面积。[28]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连接面积18,000英亩(7,284公顷),但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拥有大片的捐赠土地,[29] 超过 50,000英亩(20,234公顷),但其中只有269英亩(109公顷)用作校园。[30][31] 西沃恩南方大学占地整整13,000英亩,但大多数都是没有使用的树林。1886年夏天,校区开始最初的规划,斯坦福邀请了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法兰西斯·沃克和波士顿著名的景观建筑师弗莱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前来参谋。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校园和建筑的草案,没有选择山地,而选择了较实际的平地作为校址。查尔斯·爱乐顿·库里奇采用他过世的导师亨利·霍伯森·理查德森的理查德森罗曼主义风格来进一步发展了这些草案。该风格特色是方形的石制建筑通过半圆形的拱门通道连接。校园最早是以当时在加州盛行的称为传教复苏的西班牙殖民地风格建造。红瓦屋顶和坚固的砂岩体在外形上很有加州特色,和当地万里晴空的蓝天非常相称。后来修建的大多数建筑也保留了相似的外观设计。斯坦福大学最早的建筑很多都在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中被摧毁了,但大学保留了方院和旧的化学楼(化学楼没有使用,在1989年的洛马普利塔大地震后被封闭),[32]以及恩兹那楼(是赫伯特·胡佛,约翰·史坦贝克和安东尼·肯尼迪等人在校时的宿舍)。1989年的地震对学校造成了进一步的伤害后,斯坦福开始斥资亿元对学校建筑进行整修和翻新。斯坦福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在圣克拉拉县里的独立未设市的人口普查区,大学的一部分土地是位于帕罗奥多市内。在很多情况下斯坦福都被认为是帕罗奥多的一部分。它们位于同一个学区内,共用一个消防局,不过它们的警察局是分开的。美国邮局分配给斯坦福两个邮政编码:校园邮件94305,邮政信箱邮件94309。斯坦福的电话区号是650,学校电话以721,723,724,725,736,497或498开头。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曾被问到知不知道斯坦福大学在哪儿。他回答说:“我知道是在美国西海岸,离旧金山不远。附近还有一所大学,他们互相抢斧子。”这是指斯坦福和柏克莱的斗争史。[33] [34][编辑] 名胜位于斯坦福大学中心的主方院的垂直环景现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名胜景点包括主方院,纪念教堂,康托美术馆,斯坦福陵园和哀伤天使,胡佛塔,罗丹雕塑花园,巴布亚新几内亚雕塑花园,斯坦福大学树园,格林图书馆和圆碟山。弗兰克·劳埃德·莱特1937年的作品哈纳蜂窝屋,以及1919年建造的罗·亨利和赫伯特·胡佛屋都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内.斯坦福纪念教堂罗亨利和赫伯特胡佛屋胡佛塔圆碟山[编辑] 教师住宿斯坦福教师的福利之一包括教师们可以居住,和校园步行或自行车距离的“教师区”。教师区完全位于斯坦福拥有的土地上。和公寓类似,这些房子可以买卖,但土地是以99年期租借的。该区的房子价格也有波动,不过价格变化要比硅谷一般房地产价格变化小。仍然是房价很高的一个地区,独立屋平均价格事实上比帕罗奥多还高。斯坦福大学本身作为硅谷的一大土地所有者在硅谷地价大幅上升的时代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润,不过根据建校规定斯坦福是不可以出售土地的。[编辑] 非主校区同样处于建校捐赠上和主校区分离的设施包括大学拥有的为野生生物学家进行研究的自然保护区-贾思博山脊保护区。位于太平洋林镇的霍普金斯海洋站于1892年之后就是斯坦福所有的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斯坦福也拥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和一个季节湖(拉古尼塔湖,实际上是个灌溉蓄水池),都是濒危动物加州虎蝾螈的居住地。拉古尼塔湖现在一般都是干的,大学方面目前还没有计划来重新填水。[35]早春的拉古尼塔湖,湖后面可见圆碟山[编辑] 斯坦福的环境可持续性斯坦福有自己的免费巴士服务,玛格丽特校车,也提供各种奖励鼓励雇员拼车。大学也有几项正在进行中的可持续性方案。 目前在吉尔·马斯特斯教授监督下兴建的21,000平方英尺(2,000平方米)绿色校舍可以容纳四五十个学生,其净碳排放量是负值,整座建筑物产电要比自身耗电多。[36]一座新的环保的环境能源大楼正在兴建中。伍兹学院是斯坦福环境运动的主心骨,是一个“跨学科环境研究,教育和传播中心”。[37] 斯坦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性进步协会的一员。[38] 阿斯本学院将斯坦福商学院的MBA列为全世界500名将社会及环境问题融入未来商业领导的教育课程中的第一位。[39] 截至2009年,可持续性捐赠学院在其年度大学可持续性报告卡内给斯坦福打分为A-,这是它考察的美国和加拿大300所大学中的前十五名。(气候,能源和交通是斯坦福的弱项)[40][41][编辑] 行政组织斯坦福大学是一个免税的公司信托体,由私人委任的35人组成的校董事会所有及管理。[42] 董事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届),每年有五次会议。[43] 斯坦福校董也负责管理斯坦福研究园,斯坦福购物中心,康托美术中心,斯坦福医药中心和一些相关联的医药设施(包括路西尔·怕卡特儿童医院)。[42]董事会任命一位校长作为大学的首席执行官,拥有决定教授职务和学校课程,管理财政和商业事务,委任九位副主席的责任。[44] 约翰·赫尼斯(John L. Hennessy)于2000年十月被任命为第十届校长。[45] 副校长是首席学术和预算官,是七个学院的系主任的直属上司。[46] 约翰·埃齐门第(John Etchemendy)于2000年九月被任命为第十二届副校长。[47]斯坦福被分成七个学院:人文及科学院,工学院,地球科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46]教师的权力是体现在学术委员会中的,学术委员会由终身聘任和非终身聘任的教授,科研教授,一些政策中心和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大学校长和其他一些学术文员组成。不过大多数事务都是由教师中选举出来的55人的教师议会处理。[48]2006年,赫尼斯校长提出了斯坦福挑战,一项43亿美元的资金筹措运动,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跨学科科研方案,提高教育方案,和提高核心支持方案。[49] 2006-2007年间斯坦福共从69,350个捐赠者中筹措到8亿3220万的私人筹款,是美国大学中最多的。[42]斯坦福学生会(ASSU)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政府,所有注册学生都自动成为成员。[50] 它选出的领导层包括由本科学生选出的大学生议会,和研究生选出的研究生委员会,以及被全体学生作为一个参选队伍选出的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50][编辑] 学术方院附近的走廊斯坦福大学是一所大型,高住校率的以研究生和专业学生为大多数的研究性大学。[51]全日四年制的本科课程招生要“更严格”,注重文理科,和研究生接触率很高。[51]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西部学校联盟的一员。[52]全日制本科学费2008-2009年是36,030美元。[53][54][编辑] 研究中心和学院从主方院看胡佛塔其它和斯坦福关联的研究所包括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原名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和斯坦福研究所,之前起源于斯坦福,目前是独立机构,以及斯坦福人文中心。斯坦福也是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的所在地。胡佛研究所是美国一个主要的公共政策智囊,吸引全球各地的访问学者拜访。此外还有专注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弗里曼·斯保格利国际研究所。苏联曾经由于无法在自己的图书馆内找到1917年三月的“真理报”第一期而不得不求助胡佛研究所提供一份原版的微缩胶片。[55]斯坦福中心是一个高强度语言训练学院,最初在台大建立来训练斯坦福研究生汉语。之后,其它知名大学纷纷参与,学院更名为跨大学课程。现在,该课程已经移设在北京,原台北的项目作为台大的一个研究院仍然存在,现名国际华语研习所。[编辑] 图书馆和数字资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藏书超过八百万册。其图书馆系统的主馆是格林图书馆。梅尔图书馆有大量东亚藏书和学生使用的媒体资源。其它重要藏书分布在雷恩医药图书馆,特曼工程图书馆,杰克森商业图书馆,法尔克纳生物图书馆,卡勃利教育图书馆,布莱纳地球科学图书馆,斯旺化学及化工图书馆,乔森政府文献馆,克劳恩法律图书馆,斯坦福附属图书馆,SLAC图书馆,胡佛图书馆,位于霍普金斯海洋站的米勒海洋生物图书馆,音乐图书馆,唐氏综合症救助图书馆以及大学特别收藏。 全部共有20个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文字服务包括了数字图像收藏,在线文献系统,人文数字信息服务组和媒体微文字中心。一些科系和宿舍也有自己的图书馆。斯坦福是CENIC,加州教育网络动员公司的奠基者和成员,这是一个为加州所有研究和教育社区提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极高速网络的非营利机构。[编辑] 学生学生种族分布[53][56][57]本科研究生加州整体美国整体非裔美国人10%3%亚裔美国人23%13%美国白人38%35%拉丁裔美国人12%5%印第安人<1%国际学生7%33%不详不详胡佛塔上面西瞭望台景色,方院及附近地区斯坦福2009年招生6,532名本科生,1,021名专业学生和10,280名研究生。[53]女性本科生比例占,研究和专业学生占。[53]2007年本科第一年升学率为,四年毕业率为,六年毕业率为。[53]相对较低的四年毕业率主要是因为学校提供的共同毕业课程,允许学生将本科课程延展获得硕士学位。[58]斯坦福2008年共颁发1,646个本科学位,1,984个硕士学位,673个博士学位及271个专业学位。[53] 最受欢迎的本科学位包括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和工程。斯坦福2007-2008年共收到25,299个本科入学申请,录取2,400人(),实际招生1,703人(71%),是学校117年历史以来最低的录取率。[53][59]92%的学生是高中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十分之一,SAT测验成绩居中的四分差分别是数学680-780分,写作670-760分,阅读650-760分。[53]2009年,斯坦福共收到30,429份入学申请,录取2,426人()实际招生1,694人(70%),创下了新低,比前年录取率下降了近2%。[53]斯坦福录取过程对于美国公民是无视其是否需要补助的。学校每年向2,960名学生发放7,560万美元的经济补助,人均补助33,108美元。[53]斯坦福不要求收入在60,000美元下的家庭提供父母捐赠,收入在100,000美元以下家庭学费全免。[53][60][编辑] 排名美国大学排名泰晤士报 全球[61]16th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全球[62]3rd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美洲[63]3rd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全美(国家级大学)[64]4th华盛顿月刊 全美(国家级)[65]4th斯坦福大学本科课程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WR)排为第四,[66]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柏克莱加州大学,[67] 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世界第十六(科目排名:工程和信息技术-第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第四,社会科学-第六,艺术人文-第七,自然科学-第九),[68][69]华盛顿周刊美国大学中排第四,[70]新闻周刊“全球大学”中排第二,[71]大学表现衡量中心的美国大学中列入第一级。[72]斯坦福法学院列全国第三,教育学院和商学院都是全国第二。福布斯在2009年的“最好的商学院”把斯坦福商学院列第一。[73]斯坦福医学院目前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其科研排第六。斯坦福所有学院(本科,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录取率都是美国最低的学校之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帕罗奥多市(Palo Alto)境内,临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硅谷。2017-18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3;本科综合排名全美第5。被视作“西岸的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是由时任加州州长及参议员的铁路富豪利兰·斯坦福与他的妻子在1891年共同成立的,大学以他们于十六岁生日前夕(1884年)因伤寒去世的儿子小利兰·斯坦福为名,以表纪念。利兰·斯坦福曾告诉他的妻子:“以后所有加州的小孩都是我们的孩子。”1951年,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决定在校园创办工业园区,将校园的土地租给当时的高科技公司使用。这一决定不仅奠定了硅谷(Silicon Valley)的基础,也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硅谷之父”。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这其中就包括惠普、谷歌、雅虎、耐克、罗技、Snapchat、美国艺电公司、太阳微系统、NVIDIA、思科及LinkedIn等公司的创办人。此外,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涵盖30名富豪企业家及17名太空员,亦为培养最多美国国会成员的院校之一。斯坦福大学主要由七所学术学院构成: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包括: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文理学院;只提供研究生(或专业学科)课程的包括:医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和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这两所学院多次在美国权威杂志的商学院排名中并列第一。哈佛商学院代表比较传统的经营管理培训,培养的是“西装革履式”的大企业管理人才;而斯坦福商学院则更强调开创新科技新企业的“小企业精神”,培养的是“穿T-恤衫”的新一代小企业家。斯坦福大学的法学院在美国排名中也一直位于前列。美国最高法院的9个大法官,有6个是从斯坦福大学的法学院毕业的。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和教育学院排名第2。另外,它的英语、心理学、政治和历史、大众传播、生物化学、经济学和戏剧等,都非常优秀。截止至2018年3月,共有81位斯坦福校友、教授或研究人员曾获得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七;27位曾获得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位列世界第一;另有7位斯坦福教授曾获得过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位列世界第九。雅虎创办人之一,曾任雅虎CEO,美籍华人杨致远,美籍华人歌手费翔,均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胡佛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第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也就是美国的第31任总统胡佛所创建,他当上总统后于1919年出资5万美元开始创建,开始的目的只是想收集一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但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现该研究所不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史料文献研究和收藏地之一。 而且现在胡佛研究所也被人称为美国政府的“脑子”和“影子”,既有人为政府出谋划策,又有人左右政府决策。美国总统布什身边的大红人、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就曾经是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强硬派”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曾供职于该所。现在,布什政府里防务政策研究小组中有8名成员均来自该所。因此,美国媒体评论说,看看这些人物在政府中的作用,就知道胡佛研究所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了。 胡佛研究所现今已经拥有160万册藏书,6万多个微缩影片文件,4300类约4000万件档案和25000多种期刊,供学者研究调用。该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围绕在"战争、革命与和平”三个主题上,因此这里的研究员大多主攻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学等学科。 胡佛研究所也是以保守著称的政策研究机构,有“右翼思潮的思想库”之称。由于其与布什政府的关系密切,在国防政策方面主张强硬,如今,胡佛研究所每年的经费预算达到25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保守团体和大公司捐助的,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宝洁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户。另外,斯坦福大学的资助占总预算的15%。 由于以上原因,胡佛研究所在斯坦福大学内部也引发了长期的争议。一些校园团体多次组织抗议,要求把胡佛研究所从斯坦福大学“驱逐”出去,取消斯坦福大学每年多达100万美元对该所的研究资金赞助。以上就是该所的简单创建发展和现状介绍。
二战后 , 德国对农业的发展不太重视 , 但出于民众对食品安全广泛关注的考虑 , 确保社会稳定 , 保障农产品能自给自足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德国政府从上世纪 50 年代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与发展的支持力度 ,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完善的农民养老保险体制是其中的优惠政策之一。 当时, 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 迫切需要实施农民养老金政策。而传统的农民养老模式是由农民子女来负担他们退休后的生活 , 政府不提供任何养老保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 当孩子长大之后 , 子女更愿去城里谋生 , 不愿意接替父亲的衣钵 —— 在农村务农 , 或者有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 , 政府急需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 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经过探索 , 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三种模式 : 一是平等模式。这一模式是在上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即农衡扮民在退休之前 , 每个农民缴纳一笔费用 , 待其退休之后 , 政府支付他们同等的一笔退休金。但在这种模式下 , 政府存在过度支付的风险。 二是额外奖励模式。上世纪 70 年代 , 农民的退休年龄从 65 岁降低到了 55 岁 , 等于农民提前放弃了土地生产 , 同时失去了生活收入来源 , 因此 , 政府会额外付给农民一笔养老金。这种模式仍然依赖于政府大量的财力投入 , 相对于第一种模式而言 , 政府的负担并未减轻。 三是收入支付模式。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 , 政府对于退休农民养老金的支付 , 是根据农民和他妻子的收入决定的。由于收入是绝对数 , 所以需要支付的养老保险金也有固定的上限。但是 , 此种模式仍有弊端 : 第一 , 农民的家庭收入不好确定。第二 , 农民死亡 , 其妻子仍然享受政府原本给她丈夫的福利待遇 , 造成政府的养老金支付成本并没有降低芦拦迟下来。 德国现行的农民养老保险模式是 “ 付多少 , 用多少 ” 的模式。即由年轻人出钱 , 老年人享用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和老龄化趋势的增强 , 由年轻人提供的这笔资陪李金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 需要政府拿出一部分钱来弥补其差额。因此 , 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不断消耗公共资源的模式 , 并且由于中央政府对这个模式的投入严重不足 , 大部分退休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目前 , 德国仍在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国与其他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一、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简介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其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一)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国家为代表,贯彻“选择性”原则,即并不覆盖全体国民,而是选择一部分社会成员参加,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费(税)相关联。保险对象一般为工薪劳动者,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待遇水平适中,如美国的平均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43%左右。待遇支付方面,一般有利于低收入人群。(二)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以智利、新加坡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强制性规定公私单位的所有雇员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局负责规范与监督基金的管理,不具体参与实际管理事务。私营性质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法定的经营管理者。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标准、财务状况、资产结构进行监管,并要求其交纳风险准备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严格按照分散化、透明化和独立化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基金可以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证券和民营化的公共设施;基金所有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从自己选择缴费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领取养老金,或者将积累的养老金连本带利转向人寿保险公司以支取年金。(三)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以英、澳、加、日等国家为代表,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强调国民皆有年金,因此称为“福利型”或“普惠制”养老保险。在这一制度下,所有退休国民,均可无条件地从政府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维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须同时加入到其他养老保险计划中。(四)国家型养老保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实行,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培养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目前,正在退出国际社会保障领域。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现状及主要特点(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年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持续实施到1956年底。第二阶段,恢复性改革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制度被废除,劳动保险基金被用于其它用途。这一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办保险,其特征是: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资金有企业从生产收益中筹集,并在企业营业外项目列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养老保险金,而职工个人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第三阶段,探索性改革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全部展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迫使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传统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第四阶段,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实行试点阶段。2000年12月,国务院第42号文件《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我国在东北三省进行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在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养老保险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在全国范围内完善这个制度积累了经验。第五阶段,全国覆盖改革阶段。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主要针对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显现出的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总结我国20多年来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和2001年以来东北三省试点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决策。(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型保险计划,由此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框架。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对城镇企业职工强制实行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较广。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我国政府鼓励当地政府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和试点。第二个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它由政府政策鼓励,企业自愿建立,企业或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通过商业机构运营,给付水平由缴费和投资收益率决定。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养老保险,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补充养老保险,尚处于零星发展的状态。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它是由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补充保险形式。后两个层次中,企业和个人既可以将养老保险费按规定存入社会保险机构设立的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也可以选择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工业比较落后,农业比重较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的差异很大,加上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各种利益差异,使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情况极为复杂。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造就了我国特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形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人帐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大量的城镇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空帐运行,没有真正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基本养老计发方法不尽合理,缺乏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还不健全,养老金总体水平还不高;统筹层次比较低,基金调剂能力还比较弱;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等等。三、国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偏低在养老金方面,瑞典和英国两国的养老金制度都包括统一标准的国家的养老金,与收入相联系的补充养老金,各种职业津贴等制度层次。日本的养老保险也分为三个层次: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组合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德国养老保险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养老保险。美国有多种养老保险,其中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比较发达。截止2007年底,我国已有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辽宁、安徽等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市级统筹为主;其它省份仍以县级统筹为主。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全国1800多个统筹地区,成为世界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养老保险基金的分散管理,在实践中导致了很多问题:一是限制了保险的社会共济作用,低层次统筹的格局加剧了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加大了基金管理的风险,增加了基金监管的难度;三是过低的统筹层次,导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瑞典养老金的覆盖面具有普遍性,凡是达到在瑞典居住或工作的法定年限者都可以参加基本养老金制度。英国的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也具有普遍性,它的条件是所有满足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所规定的年龄和资格标准的老年人都可以领取。德国养老保障的受益人涵盖普通雇员、矿工、公共部门、雇员、自雇者;农民、农业工人,被排除于制度之外者很少。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一般限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固定职工,而占人口较大比重的农民群体和数量逐渐增多的灵活就业者,还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险的框架之内,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依然较窄,说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化程度不够,其所应有的保障功能还未实现。(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的发展实践来看,尤其是总结美国、新加坡等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比较规范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养老保险必须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下有效地发展下去。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是与国家养老保险立法不完善密切相关的。我国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不完备,完善养老保险立法已是当务之急。迄今国家对养老保险尚未单独立法,代而行之的是各种政策、暂行规定、通知、决定等低层次的行政法规模式,且经常变动的政策文件,缺乏整体性和权威性。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缺乏原则性的依据,不少退休劳动者的养老费用被拖欠,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维护,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缺乏实施的物质基础。(四)我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国外的养老保险资金一般说来有三条渠道:劳动者缴纳受保工资的一个比例,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一个比例,政府做出一定贡献。发达国家中采取双方负担的标准模式是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缴费通常与收入水平相联系,受保工资有一个最高限额。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比例可以是相同的,但大多数国家雇主比例更高。政府的贡献来自于国家总收入,也有少数国家取自专项税收(如烟草税、酒精饮料税)。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征缴养老保险收入及其利息收支、财政补贴,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养老保险费的欠缴与流失情况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养老金的支出逐年增加,导致部分地区的收不抵支,原有的积累逐渐减少。此外,养老保险管理费用的不合理增加导致养老金开支更加“吃紧”。(五)我国领取养老金年龄过轻为了适应21世纪老龄化社会,1994年日本把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推迟到65岁,对没有工作或低薪的劳动者,可在60~64岁期间支付部分养老金。瑞典基本养老金和与收入相联系养老金的年龄资格未满65岁。美国通过一项国会立法,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和企业为减轻职工下岗和事业压力,通过采用提前退休的方式解决就业的矛盾,实际上就是把就业的压力转移给养老保险,把近期问题推向远期。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战略构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践以及当前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为我们深入思考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养分。现实的约束条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原有的制度安排推倒重来,但是,却迫切需要对原有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一)推动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从理论上讲有两种路径:一种思路是自下而上,从县、地市再到省级统筹,从而进一步发展到全国统筹。这种思路看似较为稳妥,实则十分缓慢。目前我国采用的就是这种思路。另一种思路是自上而下,一步到位。一步到位实行全国统筹,企业缴费形成的统筹账户资金统一由中央政府筹集、管理、调剂和调动,个人账户资金由省级机构负责管理和运营。这就将名义上地方负责、实际上中央出钱的暗补变为明补,充分明确中央政府承担养老保险的财政责任,进而增强人们在养老保险上的预期和信心,增强人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首先,建立统一制度、统一规则的全国“大一统”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实现城乡全面覆盖、人人皆有保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需求,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才是解决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的根本之策。有媒体报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动因是财政负担问题。若仅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将成为“头痛医头”的改革,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降低到企业水平,而公务员养老改革却不纳入改革的范畴,必将增加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阻力。将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公务员养老改革、农民工养老改革分而治之,我国养老制度的“碎片化”将从“二元”演变为“三元”“四元”,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将更加严峻。(三)加强养老保险政府配套措施政府应当建立专业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及时全面地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公开化,并切实实行问责制;让承担缴费义务的直接责任主体劳资双方及其代表组织工会和雇主组织参与养老保险事务的监督管理;国家加强养老保险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用法律法规及时解决在养老保险参保、退保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资金安全性,强化保险费的收缴功能、达到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防范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四)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新来源通过征收特种税来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政府可以考虑征收遗产税、消费税,以及从个人所得税、利息税中划出一定的比例来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还可以从国有土地出让金、发售社会福利彩票等渠道筹资。一些专家建议建立保险基金对企业的持股,使其获得了稳定的基金来源,增强支付各项社会保险金的能力;同时,企业因让渡了一部分产权,也有利于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转给社会保险体系。这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有助于企业改革。按照行业、地区,参照企业现行的税后利润上缴比例确定资产的平均报酬率,将历年来政府从企业中提取的超过这一水平的资产收益视为投资抽回,将国家的再投资和政府补贴视作投资追加。投资抽回与投资追加的差额,即资产存量中劳动积累形成的部分。(五)适当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应适当延长,不同性质的劳动者不应“一刀切”规定退休工龄,即不分职业、学历,劳动者统一按到规定年龄实行退休。而且性别也不应是退休年龄的考虑的必要因素,劳动者的学历、职业应列于新体制制定退休年龄的考虑因素。采取“一刀切”规定退休年龄,将造成高素质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对高学历的劳动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建议新的养老保险立法将劳动者的学历作为参考因素来规定退休年龄,应比未接受高等教育者延长若干年。五、总结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养老保险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出现的养老统筹层面低、筹资难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传统的养老模式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善和完善上,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模式进行大范围甚至全国性的社会统筹,必须认真分析中外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准确定位制度改革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与经济实力,正确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而构建符合国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养老保险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