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论文

(1999年1月21日理事会表决通过)总则第一条 本会名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英文译名:China Women's Development Foundation简称:中国妇基金英文缩写:CWDF第二条 本会性质:中国妇基金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它向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和物资,支持妇女发展及妇女事业发展。第三条 本会宗旨:本会始终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为妇女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妇女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做贡献。第四条 本会接受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业务指导和中国人民银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会住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5号任务第六条 为提高妇女的素质,兴办各种培训、咨询以及社会教育事业。第七条 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推进解决妇女生存与发展,帮助妇女就业,关心妇女身心健康,兴办福利事业。第八条 积极支持和扶助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在农村为推进妇女科技致富办实事。第九条 表彰、奖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妇女。第十条 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好团体和人士,以及各国妇女组织的友好往来与相互合作。基金第十一条 基金来源:(一) 接纳海内外热心妇女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人士的捐赠。(二) 国家政策允许的基金增值和服务收入。(三) 利息。(四) 其它合法收入。第十二条 基金用途:(一) 基金增值部分必须用于基金的任务范围,即本章程第二章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及开展募集基金的有关活动和工作用费。(二) 基金使用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目的、对象、方式和合法用途。第十三条 基金管理和监督:(一)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二) 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三) 基金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理事会、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四) 换届或更换法人之前,必须接受全国妇联与民政部的财务审计。(五) 基金和资产,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组织机构及职能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由正、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及理事组成。理事会实行届任制,每届任期三年,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遇有特殊情况,也可采用其形式召开。第十五条 本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会长主持理事会和签署重要文件。第十六条 本会设专职秘书长一人。秘书长为本基金会的法人代表人,主持基金会的日常办公机构的工作。秘书长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十七第 理事会的职权:(一) 制定和修改基金会的章程。(二) 听取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三) 推举正、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四) 对于为本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授予名誉理事、终身名誉理事、名誉副会长、名誉顾问等荣誉职务。(五) 表彰为社会为妇女儿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六) 决定终止事宜和其它重大事项。第十八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一) 对本会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提出意见或建议。(二) 遵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章程》,执行理事会决议。(三) 积极参加本会召开的有关会议和组织的活动,为履行本会的宗旨,推进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竭尽全力。(四) 自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反映妇女意愿和要求等。第十九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由理事会推选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职权。第二十条 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一) 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向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报告工作。(二) 提名副秘书长的人选,聘用办事机构专职和兼职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三) 处理其它事务性工作。第二十一条 理事理事会下设办事机构,处理日常工作。第二十二条 本会专职工人员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章程的修改程序第二十三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全国妇联、民政部核准后生效。终止程序及财产处理第二十四条 如遇到不可抗拒的情况发生或本会使命完成而需终止,须经理事会讨论,提出终止的动意,报全国妇联审查同意,经民政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二十五条 本会终止前由全国妇联、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等机构组成清算小组,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终止后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附则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经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一日理事会表决通过。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本会理事会。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自民政部登记核准之日起生效。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妇基会,成立于1988年12月,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全国妇联发起成立,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是独立的社团法人。中国妇基会为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向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和物资,在妇女教育、培训、扶贫和救灾等多项公益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特殊的社会职能。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妇基会”英文名称:China Women's Development Foundation,缩写: CWDF。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5A级基金会,1988年12月由全国妇联发起成立,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是中国以及许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募捐的国家和地区。

许燕、王芳. 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病. 中国教师,2003,3:5-6许燕.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2年学术前沿论丛: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204-213许燕、王芳、张西超.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3:39-45许燕. “职业枯竭”不容忽视. 现代商业银行(青年版),2005,03:42-44许燕. 职业枯竭点击职业人. 解读心灵——心理健康手册. 东方出版社,2005,9:1-17许燕.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青年记者,2005,10:35-37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2005,12:63-64蒋奖、张西超、许燕.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⑶:197-199蒋奖、许燕、林丹瑚.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性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2004,27⑵:364-366蒋奖、许燕. 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⑴,2:119-121蒋奖、许燕、张西超. 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⑵:178-180蒋奖、许燕.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31):87-90王芳、许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36⑸:568-574蒋奖、许燕、张姝玥、陈浪. 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⑿:854-856许燕.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北大商业评论,2004,10⑸:156-162许燕、王芳、高山.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195-203许燕、王芳. 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 论文出版社,2005,1:100-108高山、许燕.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抑郁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2004,9:46-49许燕、王芳、张西超、蒋奖、张姝玥.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2:53-58蒋奖、张姝玥、许燕等. 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⑴:4-8张姝玥、许燕、蒋奖. Maslas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在警察中修订及应用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⑵:85-88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2005,12:63-64许燕. 工作是美丽的,健康是幸福的——关于职业枯竭的讲演. 书摘,2006,6:94~97许燕. 现代职业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世纪大讲堂(第11辑).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蒋奖、许燕. 应激的资源守恒理论.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2⑶,1:24-26许燕.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 北师大学报,1995,2:87—9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5,5,全文转载:许燕. 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青年研究,1996,8:7—14许燕.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研究,1999,5:33—3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9,7,全文转载许燕. 北京和香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1,4:40-45许燕、刘嘉、蒋奖.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专刊:5-18许燕、刘嘉、蒋奖、王芳、郑跃忠、付涛. SARS突发病害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历程. 心理学探新,2004,3(24):35-39许燕、蒋奖、刘嘉、王芳. SARS期间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特征的研究. 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03-212许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取向. 科学时报,许燕.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探新,2003,3:15-19许燕. 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2,4:24—28许燕. 大学生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学探新,1999,4:21—25、41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⑻,3:42-46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下)——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⑼,2:42-46许燕.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心理学探新,2000,4:44-49杨莉莉、许燕. 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人性观差异的调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2004,1:64、57于霞、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比较性研究. 社会心理研究,1998,1:许燕、梁向芬. 师范生人际处理方式的研究. 青年研究,1998,4:21—27许燕.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探析. 北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李传银、许燕. 孤独心理研究回顾. 社会心理研究,1999,3:蒋奖、杨六琴、许燕等. 工作控制点量表(WLCS)的信效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⑼:628-630许燕. 面向12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教育研究,1999,10:36—41许燕. 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7-367许燕.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4-356许燕.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72-199许燕. 心理素质是21世纪未来人的教育通行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1999,10:52—55Xu Yan. The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Chines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2000,35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因性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心理学探新,1997,4: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测性实证研究及评析. 心理学探新,1997,2:许燕. 小学生言语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9:2—5、10许燕. 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000,2:32—36、125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SSCI):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for Chinese Pupils. Pakist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1997:王中会、许燕. 应用学习风格理论进行因材施教. 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增刊:刘在花、许燕. 智力落后研究综述. 当代教育科学. :36-38刘在花、许燕. 学习困难儿童友谊质量、定向、孤独感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3,26⑵:236-239许燕. SARS的社会心理应激与心理重建. 直面SARS的思考. 同心出版社,:216-223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及学校满意度的比较性研究. 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奖学金基金学术研究论文集,1996-1997: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 青年研究,1997,5:38—44许燕. 北京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评价的研究. 青年学研究,1998,2: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评估述评. 上海教育科研,2003⑾:33—36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研究的理论评述. 上海教育科研,2005⑷总208期:30-32刘在花、许燕. 小学生社会智力发展特点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5⑴总第55期:8-83许燕.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探析. 青年研究,1997,11:9—1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2全文转载陶红梅、许燕等.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9:86-91许燕. 心理学差异的检验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28—30、45陈勇嘉、许燕. 锻炼心理中感情测量研究发展的评述. 体育科学. 2005,(25)4:71-73许燕. 旅客心理——航班延误的冲突致因与对策. 中国民用航空. 2004,8,总第44期:33-36张厚粲、许燕. 面向21世纪的公共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心理学探新,1996,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7,11全文转载Houcan Zhang,Yan Xu. Teaching of psycholog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40(000) :1-7.国内与国际会议论文: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XXⅥ. Canad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1996,8:16-21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acial,verbal and mathematical abilities of Chinese pupils.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IUPsyS,1995,8:27-30Y an Xu,Jia Liu,Yuezhong Zheng,Tao Fu. SARS outbreak and the evolvement of values in the undergraduates.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August,BeijingFang Wang,Yan Xu. Job burnout in Chinese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August,Beijing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 第二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2月,香港许燕.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1997年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在苏州全国心理学会议报告论文,苏州许燕. 21世纪理想教师心理结构的研究. 第五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技学术研讨会. 2000年12月,台湾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第七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24-26日,台湾许燕: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2005年2月21-22日,北京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以及首届学术报告会,2003年11月5日,北京大学许燕: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比较性研究,2003年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前沿论坛:中国社会变迁与公民价值观变化趋势,2003年12月13日,北京许燕:2002?学术前沿论坛 “小康社会:发展与创新” 社会心理学分论坛:“应激与心理健康”,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点与干预方法,2002年12月21日,北京许燕: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第四届中国名医论坛,2004年4月25日,北京许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初探,2005年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会,200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许燕:SARS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3年第四期管理科学论坛,2003年12月17日,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许燕. 职业枯竭——已知与未知.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许燕、梁志祥. 北京大学生多元自尊初步探析.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出版专著与教材:许燕主编. 实用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张厚粲、许燕. 大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同步练习册.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许燕. 人格——绚丽人生的画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许燕. 让孩子人格出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许燕. 小学生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许燕.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许燕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3-6,中学1-3,高中1-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许燕主编. 滋润心田的春雨——青少年情感教育. 青岛出版社,2005年5月获奖情况:北师大励耘奖学金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8)“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获北京市道德建设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北京市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百人工程”第一批人选(1995)北京市社会科学界优秀学会工作者(1993—1998年度)北师大华为奖教金(2001)“CIC教学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心理学》获北京市第七届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普通心理学》获北京市第八届社科成果一等奖(2004)《普通心理学》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中国妇女杂志

《中国妇女》杂志1999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记录中国女性的成功成长 ,并为女性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服务。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下半月为“法律帮助”专刊,是读者“身边的律师、法律的顾问、维权的指南”。《中国妇女》杂志改版改彩获得成功。 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好主妇》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时尚家政月刊,她以“没有好主妇,哪有好生活”为口号,传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妇的精致生活读本;《悦己》杂志是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self》杂志通过版权合作创办的一本心理健康生活杂志。她以“快乐由自己”为办刊主张,倡导女性关爱自己,追求身心健康的个人幸福。《安邸》杂志创刊于2011年,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AD》杂志进行国际版权合作,是一本介绍建筑和设计的高端杂志。除发展办刊主业以外,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拓了新的事业增长点:1 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自2001年起开展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活动。同时还创建了70多个“星星火”农村妇女家庭图书室,为关爱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韩湘景,总编辑尚绍华。

中国妇女杂志社是全国妇联直属单位,媒体·出版·文化传播类事业单位。

陈静 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莆田市妇联兼职副主席。2021年11月,陈静登上《中国妇女》杂志总第1045期封面人物。她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位法官的情怀也能够折射出司法的温度。13年来,陈静一直坚守在反家暴审判一线。她说,最大的心愿不是“反家暴”,而是“零家暴”。她发出全国第一份独立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她主持了全国第一场人身安全保护令复议听证会,她在审判过程中首次将精神暴力认定为家庭暴力……这些实践成果一一被写入《反家庭暴力法》。她是反家暴审判工作的先锋,反家暴有法可依已5年多的今天,依然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反家暴审判开先河今天的反家暴审判有温度有力度,然而在十几年前,这一审判领域却等待着拓荒。2008年,莆田市城厢区法院成为全国首批九个《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试点法院之一。反家暴审判由谁做、怎么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2010年“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逐渐成为法院的共识,于是法院成立了福建省首家反家暴合议庭,专门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家庭案件。陈静成为城厢区法院反家暴合议庭的第一任审判长,当时的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反家暴理论知识方面尚感欠缺。为了弥补理论短板,陈静赶往北京,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培训。她深知,最大限度地获取理论知识,才能准确有效地解决棘手的家庭暴力案件,防止更多的家庭因为暴力而破裂。带着有关反家暴最前沿的理论,培训后陈静以理论为基础,以一线审判为舞台,她开始了先行先试。随着反家暴审判经验的不断积累,陈静逐渐摸索出一套“人身保护、亲情援助、心理咨询、特殊支持、跟踪回访”的“五环维权工作法”。人身保护,就是对遇到家暴的案件,第一时间发出保护令,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同时将保护令及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给双方经常居住地的派出所、村(居)委会,及时保护受害者的人身安全。亲情援助,则是邀请双方最亲近的人共同谴责施暴者的暴力行为,帮助受害者摆脱家庭暴力。心理咨询,是邀请心理咨询师,帮助施暴者放弃暴力的沟通方式,学会“建设性”的沟通方式,帮助受害者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及帮助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特殊支持,是对家暴的认定适用优势证据原则,并在判决时对受害者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方面予以倾斜。跟踪回访,是定期与妇联、村(居)委会、派出所共同进行回访,确保家暴不再发生。一个个案例的解决,验证了这一工作法防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性,并最终被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经验可复制,做法可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全面运用。不断探索,为立法贡献审判经验用理论指导审判实践,再用审判实践反哺理论。从2011年起,陈静受最高人民法院推荐,参与了全国人大反家暴立法立项论证调研、国务院法制办反家暴立法座谈等。“在研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反家暴理论,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的案例又可以为反家暴立法提供依据。”陈静说。《反家庭暴力法》出台之前,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单独申请,而要依附于离婚诉讼案件,这就意味着受到家暴的妻子要在离婚和人身保护之间进行抉择。可有些妻子告到法院,只是想要保护令,并不一定想离婚。于是,陈静进行了司法创新,发出了全国首份独立的人身保护令,解决了依附性保护令的缺陷,更全面地保护了受害者。孩子受到家暴时,法院如何做才能保证儿童利益最大化?2012年,陈静给这类案件作出了审判样本。10岁女孩被寄养在祖母家,长期受到祖母和叔叔的辱骂、殴打。陈静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赶到女孩所在的派出所、居委会调查,并熬夜加班,只为尽快理清案件,避免孩子继续受到伤害。陈静想办法让孩子离开危险的环境,为她寻找一个可替代性的家庭环境,并发出了全国第一份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保护令。这种强制带离、妥善安置的做法,第一时间保护了女孩的人身安全。随后,陈静又经过多方调解,帮助女孩回到母亲的身边。还有一个“篮球案”也让陈静记忆深刻。一位妻子向法院提交了一个装在白布袋里的篮球,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她和丈夫感情不和,常常争吵,偶尔也会动手。后来她发现丈夫每天晚上都花很长时间,在阳台上疯狂地打这个写了她名字的篮球,这让她非常害怕。日复一日,累积的恐惧一度让她精神恍惚。很明显,丈夫的行为属于精神暴力,但精神暴力能算家暴吗?当时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也没有判例可参照。可陈静认为,作为试点法院的审判长,她应该率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她认定了精神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判决生效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司法干预家庭暴力十大典型案例”。2015年11月25日,全国人大反家暴立法最后一站的基层调研来到城厢区法院。陈静和同事们贡献了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成果:精神暴力首次纳入家庭暴力范畴,确立强制带离、妥善安置、独立人身保护令等制度。以法之名,反家暴久久为功接受采访时,陈静多次强调在探索反家暴审判的道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大家共同驰而不息的努力下,反家暴的法律知识和理念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传播开来,反家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责任。《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陈静受邀前往湖南长沙作反家暴知识培训,并指导长沙市妇联代受害者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是全国首例由妇联组织向法院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陈静还前往机关、高校、工厂、社区等,为近6000人进行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培训。陈静坦言,《反家庭暴力法》虽然亮点很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新问题、新挑战。比如:法律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方为法院,但并非所有的乡镇和社区都设置了法庭,在取证等问题上存在滞后性,而公安机关则逐渐实现“网格化”,可实现快速及时处理。未来,是否可以探索赋予公安机关签发。再比如: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社会的关注点局限在法定夫妻间或同居伴侣间的暴力,以及父母子女和近亲属间的家暴,对同居结束后、离异后的暴力关注度不够。法律对“分手暴力”仍是缺位状态,完善这一部分内容刻不容缓。担任反家暴合议庭审判长期间,陈静为3200多名妇女提供了法律帮助,通过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了206名受暴妇女的人身安全,让232名儿童远离了家暴的阴霾,帮助256个家庭重归于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陈静先后被评为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功劳簿上,陈静也为家人记下了一笔。陈静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老法官,儿时的陈静总能看到父亲伏案工作的身影,父亲常将“法律关乎民生冷暖”挂在嘴边。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陈静从小就向往法官这一职业。在她看来,用公平正义的司法判决践行法治理想,以经得起检验的司法实践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是一名法官的使命与担当。由于工作繁忙,陈静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但在孩子心中,妈妈一直是自己的榜样。如今,陈静的孩子,同样选择了法律专业。陈静笑着告诉记者,或许这就是家风的传承,她支持孩子的选择,也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奋斗坚守和践行初心。陈静说自己是幸运的,在探索反家暴审判的道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反家暴的法律知识和理念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国传播开来。来源:综合《中国妇女》杂志、城厢法院福建高院ch_fjg

中国妇女杂志app

你说的是哪个佳人有约,如果是深圳佳人有约婚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那就是正规的

凡是婚介,只要先收钱都是人的

中国妇女杂志社是全国妇联直属单位,媒体·出版·文化传播类事业单位。

中国妇女研究杂志

《中国妇女》杂志1999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记录中国女性的成功成长 ,并为女性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服务。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下半月为“法律帮助”专刊,是读者“身边的律师、法律的顾问、维权的指南”。《中国妇女》杂志改版改彩获得成功。 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好主妇》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时尚家政月刊,她以“没有好主妇,哪有好生活”为口号,传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妇的精致生活读本;《悦己》杂志是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self》杂志通过版权合作创办的一本心理健康生活杂志。她以“快乐由自己”为办刊主张,倡导女性关爱自己,追求身心健康的个人幸福。《安邸》杂志创刊于2011年,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AD》杂志进行国际版权合作,是一本介绍建筑和设计的高端杂志。除发展办刊主业以外,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拓了新的事业增长点:1 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自2001年起开展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活动。同时还创建了70多个“星星火”农村妇女家庭图书室,为关爱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韩湘景,总编辑尚绍华。

杂志介绍《中国女性》采用国际流行16开本,全彩印刷,136页,期发行量为15万册,上半月刊每月1日出版,下半月刊每月10日出版,下半月刊由新界文化传媒运营。《中国女性》上半月刊主要栏目有:“我们”封面故事、美丽人生、群体、海外生活、环球女性、黑白经典、女人档案、魅力男人……“心情”关注心灵、心理信箱、烦恼说吧、爱之旅、禅意人生、一人世界、往事人……“生活”美容、靓装、礼仪课堂、家有儿女、理财、养生与健康、两性、美味、动手情趣、出去玩、生活小窍门、权益、我爱出境、淘乐园、漫画、读者俱乐部……《中国女性》下半月刊主要栏目有:“天下事” 深入报道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社会各领域的女性典型人物,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解读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创业者” 报道优秀企业、优秀产品、优秀品牌、优秀女企业家;讲述女性创业传奇,展现女性职业理想、从商之道、人生诉求、文化情怀;推荐适合女性创业项目。……“情与爱” 抒写女性的友情、亲情、爱情,呼唤人间真情人……“艺无涯” 展示女性在艺术上的才华、成长、品味、鉴赏等,走进女性的艺术人生,分享经典故事人……“养生坊” 主要涵盖美食,美容,健身,食疗,理疗,瑜伽,中医养生等人……“时尚潮” 展示当代中国女性时尚靓丽的现代生活,美容、健身、时装、家居、奢侈品以及审美情趣人……“旅游风” 展现女性在旅游方面的心情、故事及新视点;推介点评风景名胜,报道特色主题旅游人……“绘芳华” 关注女大学生群体,多角度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就业、择业、创业状况以及思想观念人……

1、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拥有一支职业化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专家顾问团队,致力于推动中国妇女发展,实施妇女发展战略,并且推动妇女发展政策的实施。主要负责筹款、分配资源、研究及推动妇女发展政策的实施、组织咨询服务、开展培训活动、推动妇女发展交流活动。2、中国妇女研究会:致力于推动中国妇女学术研究,深入研究妇女解放运动与发展,推动妇女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活动,以及促进妇女的发展和解放。主要负责研究妇女解放运动与发展,推动妇女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活动,以及促进妇女的发展和解放,并且组织学术讨论会和研讨会,及定期发表《中国妇女研究》期刊。3、中国妇女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中国妇女的生活质量,促进中国妇女社会发展,以及实施社会公益事业。主要负责筹集资金,实施公益项目,为贫困妇女提供援助,发起慈善募捐活动,组织慈善志愿者活动,以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

中国妇女杂志社是全国妇联直属单位,媒体·出版·文化传播类事业单位。

中国妇女杂志月刊

《中国妇女》杂志1999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记录中国女性的成功成长 ,并为女性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服务。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下半月为“法律帮助”专刊,是读者“身边的律师、法律的顾问、维权的指南”。《中国妇女》杂志改版改彩获得成功。 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好主妇》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时尚家政月刊,她以“没有好主妇,哪有好生活”为口号,传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妇的精致生活读本;《悦己》杂志是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self》杂志通过版权合作创办的一本心理健康生活杂志。她以“快乐由自己”为办刊主张,倡导女性关爱自己,追求身心健康的个人幸福。《安邸》杂志创刊于2011年,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AD》杂志进行国际版权合作,是一本介绍建筑和设计的高端杂志。除发展办刊主业以外,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拓了新的事业增长点:1 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自2001年起开展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活动。同时还创建了70多个“星星火”农村妇女家庭图书室,为关爱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韩湘景,总编辑尚绍华。

就算值钱也有价无市!一般也不会很值钱,这个杂志不是很重要的刊物

根据我们的相关资料,1939年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上的女性人物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变,政治环境和新出现的文化运动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