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
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偏 微 分 方 程偏微分方程的起源 如果一个微分方程中出现的未知函数只含一个自变量,这个方程叫做常微分方程,也简称微分方程;如果一个微分方程中出现多元函数的偏导数,或者说如果未知函数和几个变量有关,而且方程中出现未知函数对几个变量的导数,那么这种微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研究的许多问题用一个自变量的函数来描述已经显得不够了,不少问题有多个变量的函数来描述。比如,从物理角度来说,物理量有不同的性质,温度、密度等是用数值来描述的叫做纯量;速度、电场的引力等,不仅在数值上有不同,而且还具有方向,这些量叫做向量;物体在一点上的张力状态的描述出的量叫做张量,等等。这些量不仅和时间有关系,而且和空间坐标也有联系,这就要用多个变量的函数来表示。应该指出,对于所有可能的物理现象用某些多个变量的函数表示,只能是理想化的,如介质的密度,实际上“在一点”的密度是不存在的。而我们把在一点的密度看作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当体积无限缩小的时候的极限,这就是理想化的。介质的温度也是这样。这样就产生了研究某些物理现象的理想了的多个变量的函数方程,这种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微积分方程这门学科产生于十八世纪,欧拉在他的著作中最早提出了弦振动的二阶方程,随后不久,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也在他的著作《论动力学》中提出了特殊的偏微分方程。这些著作当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1746年,达朗贝尔在他的论文《张紧的弦振动时形成的曲线的研究》中,提议证明无穷多种和正弦曲线不同的曲线是振动的模式。这样就由对弦振动的研究开创了偏微分方程这门学科。和欧拉同时代的瑞士数学家丹尼尔·贝努利也研究了数学物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弹性系振动问题的一般方法,对偏微分方程的发展起了比较大的影响。拉格朗日也讨论了一阶偏微分方程,丰富了这门学科的内容。偏微分方程得到迅速发展是在十九世纪,那时候,数学物理问题的研究繁荣起来了,许多数学家都对数学物理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这里应该提一提法国数学家傅立叶,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出色的数学学者。在从事热流动的研究中,写出了《热的解析理论》,在文章中他提出了三维空间的热方程,也就是一种偏微分方程。他的研究对偏微分方程的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偏微分方程的内容偏微分方程是什么样的?它包括哪些内容?这里我们可从一个例子的研究加以介绍。弦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当然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质点力学的 F=ma,但是弦并不是质点,所以质点力学的定律并不适用在弦振动的研究上。然而,如果我们把弦细细地分成若干个极小极小的小段,每一小段抽象地看作是一个质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应用质点力学的基本定律了。弦是指又细又长的弹性物质,比如弦乐器所用的弦就是细长的、柔软的、带有弹性的。演奏的时候,弦总是绷紧着具有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大于弦的重量几万倍。当演奏的人用薄片拨动或者用弓在弦上拉动,虽然只因其所接触的一段弦振动,但是由于张力的作用,传播到使整个弦振动起来。用微分的方法分析可得到弦上一点的位移是这一点所在的位置和时间为自变量的偏微分方程。偏方程又很多种类型,一般包括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双曲型偏微分方程。上述的例子是弦振动方程,它属于数学物理方程中的波动方程,也就是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的解一般有无穷多个,但是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从中选取所需要的解,因此,还必须知道附加条件。因为偏微分方程是同一类现象的共同规律的表示式,仅仅知道这种共同规律还不足以掌握和了解具体问题的特殊性,所以就物理现象来说,各个具体问题的特殊性就在于研究对象所处的特定条件,就是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拿上面所举的弦振动的例子来说,对于同样的弦的弦乐器,如果一种是以薄片拨动弦,另一种是以弓在弦上拉动,那么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原因就是由于“拨动”或“拉动”的那个“初始”时刻的振动情况不同,因此产生后来的振动情况也就不同。天文学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果要通过计算预言天体的运动,必须要知道这些天体的质量,同时除了牛顿定律的一般公式外,还必须知道我们所研究的天体系统的初始状态,就是在某个起始时间,这些天体的分布以及它们的速度。在解决任何数学物理方程的时候,总会有类似的附加条件。就弦振动来说,弦振动方程只表示弦的内点的力学规律,对弦的端点就不成立,所以在弦的两端必须给出边界条件,也就是考虑研究对象所处的边界上的物理状况。边界条件也叫做边值问题。当然,客观实际中也还是有“没有初始条件的问题”,如定场问题(静电场、稳定浓度分布、稳定温度分布等),也有“没有边界条件的问题”,如着重研究不靠近两端的那段弦,就抽象的成为无边界的弦了。在数学上,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叫做定解条件。偏微分方程本身是表达同一类物理现象的共性,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定解条件却反映出具体问题的个性,它提出了问题的具体情况。方程和定解条件合而为一体,就叫做定解问题。求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可以先求出它的通解,然后再用定解条件确定出函数。但是一般来说,在实际中通解是不容易求出的,用定解条件确定函数更是比较困难的。偏微分方程的解法还可以用分离系数法,也叫做傅立叶级数;还可以用分离变数法,也叫做傅立叶变换或傅立叶积分。分离系数法可以求解有界空间中的定解问题,分离变数法可以求解无界空间的定解问题;也可以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去求解一维空间的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对方程实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转化成常微分方程,而且初始条件也一并考虑到,解出常微分方程后进行反演就可以了。应该指出,偏微分方程的定解虽然有以上各种解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由于某些原因有许多定解问题是不能严格解出的,只可以用近似方法求出满足实际需要的近似程度的近似解。常用的方法有变分法和有限差分法。变分法是把定解问题转化成变分问题,再求变分问题的近似解;有限差分法是把定解问题转化成代数方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更有意义的模拟法,它用另一个物理的问题实验研究来代替所研究某个物理问题的定解。虽然物理现象本质不同,但是抽象地表示在数学上是同一个定解问题,如研究某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里的稳定温度分布问题,在数学上是拉普拉斯方程的边值问题,由于求解比较困难,可作相应的静电场或稳恒电流场实验研究,测定场中各处的电势,从而也解决了所研究的稳定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问题。随着物理科学所研究的现象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的扩展,偏微分方程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从数学自身的角度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促使数学在函数论、变分法、级数展开、常微分方程、代数、微分几何等各方面进行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偏微分方程变成了数学的中心。
包含未知函数的偏导数(或偏微分)的方程。方程中所出现未知函数偏导数的最高阶数,称为该方程的阶。
微积分方程这门学科产生于十八世纪,欧拉在他的著作中最早提出了弦振动的二阶方程,随后不久,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也在他的著作《论动力学》中提出了特殊的偏微分方程。不过这些著作当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
1746年,达朗贝尔在他的论文《张紧的弦振动时形成的曲线的研究》中,提议证明无穷多种和正弦曲线不同的曲线是振动的模式。这样就由对弦振动的研究开创了偏微分方程这门学科。
数学应用
在数学上,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叫做定解条件。
偏微分方程本身是表达同一类物理现象的共性,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定解条件却反映出具体问题的个性,它提出了问题的具体情况。方程和定解条件合而为一体,就叫做定解问题。
求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可以先求出它的通解,然后再用定解条件确定出函数。但是一般来说,在实际中通解是不容易求出的,用定解条件确定函数更是比较困难的。
微分方程在力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你的问题问得太不着边际了,很难回答。微分方程分为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一般来说,后者应用更为广泛。常系数常微分方程通常用来解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动力学问题,例如速度、加速度、弹簧受力分析等等。例如:F=m*d(ds/dt)/dt就是牛顿第二定律。这些方程一般都可以解出。最常见的非常系数常微分方程有贝赛尔方程、薛定鄂方程以及非线性薛定鄂方程等,这些方程一般应用在边界条件为圆柱或圆球形状的波的振动描述上。偏微分方程是分析波动、二维受力分析等常见的方程了。如果你要写论文,可以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应用:1 牛顿定律分析2 波动分析
国内:现如今二重积分基础理论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还比较少,任何一门学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与时俱进,所以二重积分的发展趋势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日益完善,尤其是在物理学、经济学等应用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整个微积分体系会越来越完备
自己写去吧~~~很难找到的
从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来说, 是在17 世纪, 但是, 微分和积分的思想早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公元前3 世纪, 古希腊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前212) 的著作《圆的测量》和《论球与圆柱》中就已含有微积分的萌芽, 他在研究解决抛物线下的弓形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的面积和旋转双曲线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的思想.作为微积分的基础极限理论来说, 早在我国的古代就有非常详尽的论述, 比如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中的“天下篇”中, 著有“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三国时期的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出“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他在1615 年《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一书中, 就把曲线看成边数无限增大的直线形.圆的面积就是无穷多的三角形面积之和, 这些都可视为黄型极限思想的佳作.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在1635 年出版的《连续不可分几何》,就把曲线看成无限多条线段( 不可分量) 拼成的.这些都为后来的微积分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牛顿的“流数术”数学史的另一次飞跃就是研究“形”的变化.17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但已有的数学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扩大, 而且由于实践的需要, 开始研究运动着的物体和变化的量, 这样就获得了变量的概念, 研究变化着的量的一般性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到了17世纪下半叶, 在前人创造性研究的基础上, 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微积分的, 他为了解决运动问题, 创立了一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 即牛顿称之为“ 流数术”的理论, 这实际上就是微积分理论.牛顿的有关“流数术”的主要著作是《求曲边形面积》、《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计算法》和《流数术和无穷极数》.这些概念是力的概念的数学反映.牛顿认为任何运动存在于空间, 依赖于时间, 因而他把时间作为自变量, 把和时间有关的应变量作为流量, 不仅这样, 他还把几何图形———线、面、体, 都看作力学位移的结果.因而, 一切变量都是流量.牛顿指出,“流数术”基本上包括三类问题:( 1) 已知流量之间的关系, 求它们的流数的关系, 这相当于微分学;( 2) 已知表示流数之间的关系的方程, 求相应的流量间的关系.这相当于积分学, 牛顿意义下的积分法不仅包括求原函数, 还包括解微分方程;( 3)“ 流数术”应用范围包括计算曲线的极大值、极小值, 求曲线的切线和曲率, 求曲线长度及计算曲边形面积等.牛顿已完全清楚上述( 1) 与( 2) 两类问题中运算是互逆的运算, 于是建立起微分学和积分学之间的联系.牛顿在1665 年5 月20 日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数术”, 因而有人把这一天作为诞生微积分的标志.莱布尼茨使微积分更加简洁和准确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则是从几何方面独立发现了微积分,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至少有数十位数学家研究过, 他们为微积分的诞生作了开创性贡献.但是他们这些工作是零碎的, 不连贯的, 缺乏统一性. 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途径与方法与牛顿是不同的.莱布尼茨是经过研究曲线的切线和曲线包围的面积, 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的.牛顿在微积分的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 造诣较莱布尼茨高一等, 但莱布尼茨的表达形式采用数学符号却又远远优于牛顿一筹, 既简洁又准确地揭示出微积分的实质, 强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数学的发展.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符号, 正像印度———阿拉伯数字促进了算术与代数发展一样, 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符号创造者之一.牛顿当时采用的微分和积分符号现在不用了,而莱布尼茨所采用的符号现今仍在使用.莱布尼茨比别人更早更明确地认识到, 好的符号能大大节省思维劳动, 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偏微分方程
随着分析学对函数引入微分运算,表示未知函数的导数以及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进入数学家的视野,这就是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形成与发展与力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在现实的世界中,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在数学上是用函数关系来描述的,这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就是要去寻求满足某些条件的函数,而这类问题就转换为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微分方程为科学发现提供了有力工具,如:
解微分问题的基本思想类似于解代数方程,要把问题中已知函数和未知函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来,进而得到包含未知函数的一个或几个方程,然后使用分析的方法去求得未知函数的表达式。
微分方程的发展历程:
如果微分方程中出现的未知函数只含一个自变量,那么该类微分方程就是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通解构成一个函数族,主要研究方程或方程组的分类及解法、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奇解、定性理论等等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现在,常微分方程在自动控制、各种电子学装置的设计、弹道的计算、飞机和导弹飞行的稳定性的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稳定性的研究等学科领域内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果一个微分方程中出现多元未知函数的偏导数,那么这就是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18世纪对振动弦问题的研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更多的问题无法用只含一个自变量的函数来描述,多个变量的函数来描述才更合适。
到19世纪,偏微分方程得到迅速发展,数学物理问题的研究也随之繁荣起来,许多数学家都对数学物理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尤其是法国数学家傅立叶,他在自己关于热传导的论文《热的解析理论》中提出了一种偏微分方程,三维空间的热方程。
偏微分方程是什么样的?它包括哪些内容? 偏方程有多种类型,一般包括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双曲型偏微分方程 。
作为同一类现象的共同规律表示式,偏微分方程的解一般有无穷多个,而具体物理问题的解决,必须依据附加条件从中选取所需要的解。就物理现象来说,各具体问题的特殊性就在于研究对象所处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叫做定解条件。偏微分方程本身表达的是同一类物理现象的共性,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定解条件却反映出具体问题的个性,反映了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方程和定解条件合二为一,就叫定解问题。
求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可以先求其通解,然后用定解条件找出函数。但一般在实际中来说,通解是不容易求出的,用定解条件确定函数则是更难。偏微分方程的定解常用解法:
偏微分方程的很多定解问题是不能严格解出的,退而求其次,采用近似方法求出满足实际需要的近似解。常用的方法有变分法和有限差分法:变分法是把定解问题转化成变分问题,再求变分问题的近似解;有限差分法是把定解问题转化成代数方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随着物理科学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偏微分方程的应用范围也更广泛。而从数学的角度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促使函数论、变分法、级数展开、常微分方程、代数、微分几何等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偏微分方程变成了数学的中心。
我有关于这方面的很多书籍,包括国内外的
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如下:
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简称椭圆型方程,一类重要的偏微分方程。早在1900年D.希尔伯特提的著名的23个问题中,就有三个问题是关于椭圆型方程与变分法的。八十多年来,椭圆型方程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椭圆型方程在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电磁学、几何学和变分法中都有应用。拉普拉斯方程是椭圆型方程最典型的特例。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elliptic type 椭圆型变微分方程
其典型代表是拉普拉斯方程与泊松方程(称Δu为拉普拉斯算子)
Δu=-4πρ(x,y,z)(2)
拉普拉斯方程的二次连续可微解称为调和函数,方程(1)有形如的特解,其中S是一个曲面,μ为定义在S上的连续函数,(3)所定出的函数在S之外处满足(1),非齐次方程(即泊松方程)(2)有重要特解,它是以ρ为密度的体位势
当ρ在Ω内连续可微时,由(4)所确定的函数u在Ω内满足(2),在Ω外满足(1)。应用格林公式得,这说明:调和函数在区域内任何点的值,可由这函数在区域界面上的值以及法线微商来表示。
在单位球上的狄利克雷问题,对球面坐标为(ρ,θ,j)的点有其中(θ0,j0)是积分的变元,是球面坐标。cosυ是方向(θ,j)和(θ0,j0)交角的余弦。椭圆型方程的理论已相当完整。
大学毕业后,张同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偏微分方程,研究室主任为吴新谋。偏微分方程是当时国内基础十分薄弱而需重点发展的学科。1年以后,正当苏联专家来华讲学之际,张同奉命响应全国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于1957年12月下放农村劳动。8个半月后,在大跃进形势下奉调提前回所。1960 年,因两位进修教师期满回校之需,吴新谋组织丁夏畦和张同与他们合作完成了关于常系数方程组椭圆性定义的论文。该文实际上只是玩了一点矩阵论,不料却引出了华罗庚、林伟和吴兹潜之玉石之作。但不无遗憾的是,这却是张同从1956至1962年6年间参加的唯一一项数学研究工作。大跃进之后进入了困难时期,一切政治运动暂停。此前,原子弹及三峡大坝工程的研究部门分别向数学所提出了有关冲击波及涌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的间断解研究。按照领导的安排,政审不能参加国防任务的张同和郭於法等4人组成一个小组,由张同任组长,自行研读文献,各自选题从事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在调研中,张同被.盖尔范德(Gelfand)的文章《拟线性方程理论中的某些问题》中有关黎曼问题的论述所深深打动。描写气体运动的基本方程是欧拉方程,它由质量、动量和能量3个守恒律组成,它的最大特点和困难在于解中会出现间断现象,冲击波就是一种压缩性的间断。1858年,黎曼紧紧抓住了间断现象这一特点,提出并解决了欧拉方程一种最简单的间断初值问题(即初值为含有一个任意间断的阶梯函数),被后人称为黎曼问题。黎曼构造出了它的4类解,它们分别由前、后向疏散波(记为和)和前、后向冲击波(记为和)组装而成,即(或)+(或),并利用相平面分析方法给出了此4类解的判别条件。黎曼的这一工作开创了微分方程“广义解”概念及“相平面分析”方法之先河,具有极大的超前性。黎曼用敏锐的洞察力和巨大的原创力为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1975年美国出版的《科学传记词典》中的《黎曼传》称,这一工作是“黎曼在数学物理方面最好的工作”。但由于黎曼所研究的是一个简化模型(一维等熵流)而不为力学家们所接受。直到二战期间,在原子弹及超音速飞行研究的推动下,应用数学权威R.柯朗(Courant)和.弗里德里希斯(Friedrichs)才将黎曼的结果推广到一维非等熵流,在前向波及后向波之间添加了一道接触间断(记为J,它是不同密度气体的界面)。黎曼解被推广为(或)+J+(或)。R,S和J统称为欧拉方程的基本波。1962年,张同被这一工作的简洁、优美和深刻所深深打动,毅然将黎曼问题选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希望把黎曼的工作推广到更一般的方程,甚至高维的情形。他在几乎不被周围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兴致盎然地走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探索之路。几个月后,张同对盖尔范德文中提出的未解决的问题悟出了一个富有几何直观的想法:用构造凸包的方法将欧拉方程中的凸函数推广至非凸函数,从而巧妙地将黎曼的结果推广至非凸方程的情形,并澄清了有关的熵条件。1963年张同在指导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首届毕业论文时,这一想法演化成李才中、肖玲等4人的毕业论文。该工作进一步推广完善后,由张同和肖玲联名于1963年底投稿《数学学报》。遗憾的是该文直到1977年才以3页的摘要在《数学学报》发表,而全文直到1981年才在美国Journal of .发表。当1984年张同首次出访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时,听众们对凸包方法仍感到十分新鲜有趣。与此同时,吴新谋指导的毕业论文小组曾试图将黎曼的结果推广至初值含有两个间断的情形,其实质是研究两个黎曼解中所含的四道基本波的相互作用,该情形可划分为16种子情形,其中只有(+)+(+)一种子情形获得解决。在此基础上,张同和郭於法找出了前向疏散、后向压缩的一般初值,并用相平面分析方法,证明了整体解的存在性,以及初值所具有的前向疏散、后向压缩性质对时间的不变性。这是欧拉方程整体间断解存在性证明的第一个结果。1965年在《数学学报》上发表后,1967年至1975年间,后续性研究在美、苏和我国先后出现,其中包括对方程和对初值的推广以及惟一性的证明3个方面。在1985年丁夏畦、陈贵强和罗佩珠的著名工作出现以前,此文被视为我国在间断解研究方面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工作,美国国家科学院P.拉克斯(Lax)院士曾称其为“中国初值”。1963年的大好工作形势在1964年再次被政治运动所打断,直至1972年才逐步恢复。1972年至1979年间,张同和肖玲、丁夏畦、王靖华、李才中共合作完成论文6篇,内容涉及凸与非凸的黎曼问题及波的相互作用。在这些工作中,他们以硬分析为工具,在相平面上深入地研究了R线和S线的几何性质,发展了相平面分析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78年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大批被公派出国进修,而时年46岁的张同在国内继续研究黎曼问题,并致力培养更年轻的一代。他曾去中科院研究生院讲授数理方程,颇受欢迎。为了帮助青年学者尽快走向研究前沿,1983年张同和北大姜礼尚完全自发地在北京香山植物园联合主办了“偏微分方程暑期讲习班”。当时国家基金委尚未成立,经费十分困难,幸好得到数学所微分方程研究室主任王光寅的大力支持,使得当时国内偏、微分方程学科的青年教师和绝大多数研究生得以参加,学员达80人之多。王光寅,姜礼尚和吴兰成,张同和肖玲分别开设了3门课程,传授自己的专长。结业考试后,选出了陈贵强、辛周平、吉敏和胡钡4名优秀学员,分别在数学所和北大免费培训。他们后来大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就,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在办班期间,张同既任负责人又授课,由于劳累过度,出现大便潜血,经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但他仍坚持工作,直到讲习班圆满结束(此病迁延多年,8次出血,直到老年才痊愈)。由于讲习班成效显著,在许多高校要求下,连续办了五届。从第四届起复旦大学李大潜也参加合办。最后一届在苏州大学(姜礼尚时任苏州大学校长),为期一学期,共开设了8门课。这5届学员中不少人已活跃于国内、外的学术圈中。始料未及的是,学员中有5人先后成了张同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开创了对二维黎曼问题的系统研究。在对一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1984年张同开始考虑二维问题,和学生陈贵强合作完成了两篇论文,一篇澄清了二维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另一篇给出了二维冲击波反射问题中出现正规反射的充要条件(它是对J.冯·诺伊曼(von Neumann)提出的有关判别法在数学上的精确化,二维冲击波的反射问题可以看成是二维黎曼问题的一个特例)。欧拉方程的二维黎曼问题是一个著名难题,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它的提法都有待澄清。1985年,张同和学生郑玉玺研究了以下最简二维模型(单个守恒律)的黎曼问题:初值:u(x,y,t)当t=0时在(x,y)平面上的1至4象限分别为任意常数u1,u2,u3,u4。当t>0时,初值在原点发出的4条射线上的间断,将生成四道平面基本波R或S。此问题的实质是研究这四道平面基本波如何相互作用,即要研究初值在原点的奇性当t>0时如何演化。通过深入分析原点所引起的R和S的奇性,构造出了上述问题的5类解。它是二维黎曼问题研究的一个实质性的突破,1989 年发表于《美国数学会会刊》。汇集了张同与其学生和同事们1963至1986年间合作的有关工作,张同和肖玲联名于1989年在英国朗文出版社著名的Pitman丛书中出版了专著《气体动力学中的黎曼问题和波的相互作用》。两年后,美、荷、德的数学家和力学家在《美国数学会公告》等杂志上发表了4篇书评。J.斯莫勒(Smoller)在书评中写道,“乍一看,人们可能会感到惊讶,整本书就贡献给这样一个很特殊的问题(指黎曼问题)?回答是:这个问题是整个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领域中迄今最重要的问题。”其他书评还称该专著可以认为是柯朗和弗里德里希斯1948年出版的名著《超音速流和冲击波》的“有价值的补充”或“续篇”。国门打开后,国际同行对张同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春天终于来临,1978年丁夏畦与张同等同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1983年张同与肖玲同获《中国科学院二等成果奖》。在1985年对单个守恒律的二维黎曼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张同就转向了欧拉方程的二维黎曼问题:初值:(p,U,p)(x,y,t)当t=0时,在(x,y)平面上1至4象限分别为常状态。1986年9月根据中科院与美国国家基金会的有关协定,由美方提名,张同赴马里兰大学访问刘太平教授半年。期间张同访问加州伯克利时,与前学生郑玉玺一起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分析和猜想:(1)初值在原点发出的4条射线上间断,每条初始间断线在t>0时发射出3道平面基本波(或)+J+(或)。这12 道波在(x,y,t)空间中将在一个以原点为顶点的锥体中相互作用。为了使问题简化而又不失实质,他们引进了假设:每条初始间断线在t>0时只发射出一道平面基本波。这样问题就简化成四道基本波的相互作用。(2)根据四道波的不同组合,将问题分成16类。(3)利用他们自创的广义特征分析方法,对每类都找出了相互作用锥的边界,它们由若干固定边界(特征面、音速面)和/或自由边界(冲击波面)组装而成。锥外的解为超音流动,由初值的4个常状态和四道平面基本波构成;锥内为待求的跨音流动。(4)对锥内的解的结构(冲击波、滑移面、音速面和漩涡如何分布与组装)提出了一套猜想,它包括了气体的膨胀、冲击波的反射及漩涡的形成等结构。猜想中提出了跨音流动中若干新的定解问题。总而言之,一维黎曼问题澄清了守恒律的基本波,而二维黎曼问题则揭示出这些基本波在跨音流动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基本流场结构。此套猜想于1987年5月在伯克利举行的有关会议上宣布后引起强烈反响。会议主持人美国国家科学院J.格利姆(Glimm)院士在次年发表的综述性文章中称:“一套完整的猜想已经形成”。1990年“猜想”以38页的篇幅在美国发表。后续性的工作有以下三方面:A.完善分类:根据漩度的符号将滑移面分为两类(J+,J-)舒尔茨—里恩(Schulz-Rinne),拉克斯和刘旭东,张同、陈贵强和杨树礼将分类最终完善为19类。其中主要的6类(四道R,四道S和四道J各两类)都包含在原来的分类中。B.数值实验:从1993到2002年舒尔茨—里恩,科林斯(Collins)和格莱兹(Glaz),拉克斯和刘旭东,张同,陈贵强和杨树礼,库尔干诺夫(Kurganov)和塔德莫(Tadmor)分别用4种完全不同的计算格式对猜想做数值实验,计算结果完全相同,与猜想基本相符。C.严格证明:严格证明极其困难。从1986年起,张同先后带领他的9位学生从简化模型入手,逐步向欧拉(Euler)方程逼近,主要进展如下:C1.最简模型(单个守恒律)已完全解决。除前述与郑玉玺合作的工作外,张同与张朋在进一步考查初值为3片常数的情形时,发展了广义特征方法,得到了冲击波相互作用时出现类马赫反射的充分必要条件。19世纪马赫在实验室中发现了马赫反射,冯·诺伊曼(von Neumann)曾给出过一个出现马赫反射的判别条件,至今有关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无数,但数学上严格的证明尚无。此结果可以认为是向这一难题迈出的第一小步。C2.根据力学的启示,李荫藩和曾亦明于1985年在进行计算方法研究时曾将欧拉方程可拆分为零压流方程(反映惯性效应)和压差流方程(反映压差效应):张同等进一步澄清了前者的基本波为J±,后者的基本波为R±和S±。前者的黎曼问题已由张同、盛万成、李杰权和陈绍仲完全解决。其中主要结果于1999年被收入《美国数学会专题报告》系列中。有意义的是一类新的非线性波一Dirac-Delta冲击波出现在J+和J-的相互作用中,它由密度的Delta函数支撑在冲击波面上而构成,描述了质量在低维流形上的集中现象。(最有趣的是此一新现象在欧拉方程的数值实验中也有所反映,Delta冲击波在亚音流中被磨光成smoothed delta波。)此前,这类新的非线性波由张同、谭得春和杨树礼在研究一个非物理的守恒律组时发现,除澄清了它出现的数学机制及传播规律外,还证明了它对粘性扰动的稳定性。关于Dirac-Delta冲击波的研究至今不断。压差流为跨音流,共分12类。在超音光滑解的范围内,张同和戴自换发现了方程的一种“特征分解”,进而证明了静止气体向真空的膨胀(第一类情形的极端情况)存在超音解,它不含间断,波的相互作用锥的边界由特征和真空构成。C3.欧拉方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学者曾考虑过静止气体向真空的膨胀,但问题远未解决。1999年张同的前学生李杰权,经过数年的探索,十分巧妙地找到了一组黎曼不变量,将非性双曲型方程组变换成线性退化双曲型方程组,从而圆满解决了该问题,终于跨出了严格证明“猜想”的第一步,这是高维欧拉方程非轴对称解大范围存在性的第一个证明。还应该提及的是,张同和郑玉玺曾将4片常状态的初值推广为无穷多片常状态,而考虑欧拉方程的轴对称解,将问题归结为一个三维动力体系的奇点连接问题。不同于有关经典理论,此时轨道可通过间断(冲击波)来过渡。他们经过精细分析将问题完全解决,共构造出5类解,其中包含了漩涡、真空、冲击波、疏散波及常状态的不同组合,并找到了一个漩涡的精确解。1996年,张同与杨树礼联名申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时,所长龙瑞麟写信征集美国国家科学院J.格利姆(Glimm)院士(2004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的评议意见。格利姆在回信中写道:“张教授关于气体动力学中二维黎曼问题的工作,在国际学术圈中定义和领导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我认为二维黎曼问题是非线性守恒律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张教授对此问题已经做出了权威性的(definitive)贡献。他的工作是原创性的纯理论的,之后被补充以数值计算的研究。”“张同教授的主要成就是对全部二维黎曼解给出了一套内容丰富的图像,这些图像远远超过了人们过去的认识,并引发出广为传播的兴趣。”是年,张同和杨树礼同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4年以来张同曾多次应邀赴美、德、法、日、台、港、澳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会议。1989年8月在日本召开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研讨会”上做90分钟邀请报告。199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邀请报告。张同和他的9位学生在1986至1998年间的有关工作汇集成一本专著《气体动力学中的二维黎曼问题》,它也被收入了英国朗文出版社著名的Pitman丛书中,于1998年出版。2000年,美国数学会的《数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书评中称这一研究群体为“中国学派”。2004年张同和李杰权、张朋同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986年,张同和郑玉玺完成了论文《气体燃烧理论的黎曼问题》,美国《微分方程杂志》的审稿意见称:“此文给出了具反应项的一维气体动力学方程黎曼问题第一套完整的解。此问题于1945年由柯朗和弗里德里希斯基本上按同样的形式提出,并给出了一个特解。直到此文出现之前,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差不多一直停留在那个状态。……它是一个巨大进展,且肯定会给此题目的研究带来崭新的面貌。……一个重要的问题……确实是一次有价值的努力。”此后,张同在1988年美国数学会和美国工业及应用数学会联合主办的《夏季讨论会》上对此问题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构想:考虑了反应速度从有限(ZND)到无限(CJ);粘性从有到无,方程从最简模型到气体动力学。经过他与合作者的不断努力,已完成论文6篇。对最简模型这套构想已基本得到证明,对气体动力学方程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张同性格开朗,待人真诚;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坚持探索,独创一派。他带领学生们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一个重要的难题上开创出一条新路。他曾说:“我喜欢数学就像我喜欢音乐一样,都是为了追求世上的美”。他总是陶醉于数学和音乐的美好境界之中,快乐地与学生们一起做着他们自己的数学,也品味着人生。他还说:“中国数学界有许多人比我聪明,比我用功,我非常佩服他们。就我个人而言,只是很幸运地来到了数学所这块宝地,很幸运地选了一个好题目,把精力都集中到了这个小小的领域中,形成了一点特色而已,它的真正的价值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这个题目的攻坚战才刚开始,我最大的愿望是能有青年人把我们找到的这条路坚持走下去,胜利正在向他们招手”。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不断进步的步伐,机械工程方面的发展同样也不甘落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机械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机械学术论文篇一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设计技术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不断进步的步伐,机械工程方面的发展同样也不甘落后。在机械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机械设计,可以说机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了,现代化的设计水平与各方面都有相应的联系,如产品的性能问题、质量问题的研究等,同时也关乎到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问题。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也应用的越来越广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也非常常见了,并且还有新的设计技术不断涌现。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计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械设计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研发周期、经济效益以及实际性能水平。所谓的机械设计主要是指,在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机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目标和需要达成的效果来构思、计算以及分析机械的结构形式、能量传递模式、润滑方式、运动形式、零件尺寸和形状等,并将分析结果和计算数据转变成为具体描述。在以上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对其进行统筹协调。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突出了现代设计技术的重要性。本文以现代设计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了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现代设计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 基于IT技术的设计技术 1、 仿真与虚拟设计技术 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大量的设计软件,如:PROE、CAD、ANSYS、SOLIDWORKS等。这些仿真画图软件形成了更为强大的人机交互系统。所谓仿真便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软件模拟出与实际想适应的系统模型,通过改变控制条件研究模型运行结果的计算机与机械相结合的技术。当然,工具不是无所不能的,而是为人所用的,软件只是辅助设计师进行设计工作,没有设计师的工作,软件是不会自动完成任何设计的。虚拟设计即是在这种多维化人机交互信息环境中从事设计的技术。目前投入使用的虚拟设计采用的是通过对数据格式进行适当的转换输出利用现有的CAD系统进行建模的环境系统。 2、 网络协同技术 网络协同设计是在支撑平面和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下完善信息管理将分散的设计工作流和资源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完成产品的开发设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上大量数据传输和分布的数据库管理成为现实,从而解决了数据在网络上的访问、传输、修改等问题,构造一个三维的网络机械设计平台。 3、 并行设计 传统的机械设计每下一个分支工作必须等上一个结束后才能开始,这是低效的串行设计,这种设计缺乏信息交换以及可操作性。并行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哲理,是在原有信息集成基础上,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并行设计更强调功能上和过程上的集成,在优化和重组产品开发过程的同时,实现多学科领域专家群体协同工作。从任何产品设计来看,并行设计采用每个时刻可容纳的设计过程相应增加,使整个设计过程尽可能同时进行。并行设计的特点是并发个协同,并发是指设计活动的并发进行,协同是指多学科设计队伍活动的协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使得并行设计成为机械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4、 智能设计 智能设计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对设计本质的理解,智能设计系统不仅仅是对人脑某些思维特征的模拟,而且需要具有自学习适应的能力,能够较好地支持设计过程自动化。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产品设计与开发提出了强烈的创新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对产品设计不仅要求特立独行,还要求简单方便效率的设计。 二、基于数学知识的设计技术 1、 有限元设计 有限元法又称有限单元法,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有限元法发展至今天,已经成为工程数值分析的有力工具,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利用它成功地解决了一大批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很多通用程序和专用程序投入了实际应用,而且应用愈加广泛,已拓展到诸多领域。 2、 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就是在满足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利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求取设计的最佳值。优化设计的目标就是最优化设计对象,其手段便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因此,优化设计还可以被看作为通过计算机语言来模拟达到最佳设计方案的现代科技手段。优化设计大体上包括两点内容:首先,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把设计要求抽象为约束条件和函数;其次,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从而得到优化设计方案。任何机械设计问题,总是要求满足一定的工作条件、载荷和工艺等方面要求,并在强度、刚度、寿命、尺寸范围及其他一些技术要求的限制条件下寻找一组设计参数。 3、可靠性设计 产品可靠性设计是指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将载荷、强度等有关设计量及其影响因素作为随机变量对待,应用可靠性数学理论与方法,使所设计的产品满足预期的可靠性要求。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预测设计对象的可靠度、找出并消除薄弱环节、不同设计方案之间的可靠性指标比较等,可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定量分析是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布尔代数、马尔可夫过程理论、故障树分析等计算产品的失效概率。定性分析是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度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对事故种类、原因、后果等进行罗列和分析。 三、 机械设计技术分析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前提和基础,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操作以及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知道与规划,因此机械设计对机械制造而言非常重要。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到很多领域以及学科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对设计技术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计所应用到的层面也越来越广泛,下面将从机械设计的规划、方案、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机械设计的技术进行具体分析。 1、 初期规划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初期规划设计流程和操作与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非常相似,都是在设计之前就要对机器性能以及具体设计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并整理数据得出相关重要结果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所设计的机器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怎样确保制造流程更加便捷高效等等。机械设计的初期规划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是机械设计如何进行的引导和约束条件,也是机械制造工程的约束条件。 2、方案分析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是在初期规划基础上对机械设计构想的具体实施,机械设计的方案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关键,是机械设计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多于机械设计其他环节,方案设计还要克服设计创想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差距,避免设计方案的不可实施,确保机械制造安全有效。这就要求设计方案要同时考虑到机械制造的创新技术和机械自身性能及要求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可实行、有创新。机械设计中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工作原理运用、机械结构认识、运动方式设计、零件设计与选取、制图以及检查等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机械设计中方案设计的具体流程。 3、 技术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技术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灵魂,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最为严格,该流程主要是针对设计图纸的具体计算与核对。在技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及相关人员还应将总设计图纸与设计草图进行认真比对并分析,避免出现严重错误,对每个设计环节以及设计部分都要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出现错误或者漏洞,设计人员及工作人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校对工作。可以说技术设计环节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全面掌控,要求最高,审查也应该最为严格。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机械设计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使设计的产品满足全球化经济市场的竞争与需求,必须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的领域。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应适应时代的需求,拓展设计思维,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立立,赵益萍,梁林泉,朱煜,段广洪.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综述[J].机床与液压,2010 [2]张冠军,陈立人.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热处理的现状与展望[J].金属热处理,2010, 机械学术论文篇二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探讨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机械制造工程越来越多。而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是密不可分的,机械制造要以机械设计作为前提,在经过设计以后才能进行制造,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制造的流畅性。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够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同时,对机器的质量以及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机械设计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D40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机械工程当中,机械设计是指机械设计人员按照机械原理对机器的结构、运动方式、能力以及力的传递方式进行设计,对不同的零部件进行组织构思。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对制造的需要进行满足,以此为依据来设计方案。 1、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背景 就在1969年美国的《机械设计概论》杂志主刊上已登载了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随后,机电一体化进行了持续的拓展。英国机械制造工程师会所在1986年为现代化机械论述了这样的定义:现代化机械是“根据计算机讯息网络调控的,用以实现包含机械动力、运转和能量流动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或机电零部件互相联系的体系”。它和前面所提到的机电一体化是相同的,所以能说现代化机械自然是指机电一体化体系。20世纪80年代国际机械和单位理念联合协会进行了如下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系统、电子调控和体系思想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流程中的协作融合。所以又能说机电一体化根本上是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与其自动化基础上的拓展。把以往的机械设计制造与现代的机械自动化实施了对比,显示出具有自动化的特性是现代化机械和以往的机械在性能上的根本区别。机械自动化在所有行业的运用和拓展,表现出机械自动化的优势和功效。就是功能多样化、高效率节奏、高度可信率、节约材料、节约资源,持续完善人们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需要。 2、 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要进行初期的计划设计,其在工作方面和计算机软件的设计需求析比较类似,在设计之前要对机器设计的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分析要求的过程中,对机器应该具备的功能也要进行掌握。以此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然后在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要对相应的约束条件进行规定。 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分析 在机械设计中,方案设计是关键的部分,方案也是设计的灵魂,其决定着设计的成败。在设计阶段,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实际和理论之间的矛盾。方案设计不仅仅要符合机器本身的性能,同时,在功能方面也要进 行满足。在方案设计方面,对检验人员对机器开发、认识以及创新方面都要进行重视。在设计阶段,主要的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对工作原理进行定义、对机器结构进行确定、对机器运动方式进行设计、对零部件的选取与设计进行判断、对制图进行设计以及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查。 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中,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最为严格,在这个阶段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校对,同时,要对图纸进行计算,对设计总图和部分草图要进行对比和核对分析。在机械设计方面对每个部分都要进行设计,设计时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核对,不能出现疏漏的情况,同时,在校对方面也要保证质量。对要进行产品生产的机械,在设计时,要根据产品进行定型设计。 机械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针对现代机械产品的机械设计 现代机械产品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在技术层面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善。机械产品设计要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设计软件和虚拟的设计技术,对产品设计进行虚拟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产品的性能、结构进行模拟演示,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的系统化,机械设计 中包含着很多的部件,这些部件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整体的设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经过系统设计以后才能实现机械产品的设计目标。最后是要具有模块化特点,这种理念在设计方面比较简单,但是,要保证机械设计功能实现模块组合,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实现。机械产品设计要具有特性,要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特性来进行机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对产品进 行构建,同时,进行必要的推理,最终形成方案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分析 机械产品在性能方面要更加的优良,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为目标,其中机械产品的优良性主要体现在可靠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方面。机械设计要更加适合市场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发展空间,产品在形成以后要能够在市场中进行拓展。同时,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不断开发新技术,这样能够在机械设计方面应用新技术。新技术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本方面的降低,智能化设计等。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未来在机械设计方面,节能环保理念也要进行体现,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绿色设计成为了主要发展方向。机械设计产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基础,在对能源进行利用时,能够利用机械设计技术实现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有帮助。 3、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要符合当代技术发展要求,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具备当代的特点。传统的机械设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机械产品需求的情况,虽然其在制造技术方面在不断的更新,同时,使用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换,但是,在原有基础上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对技术进行利用,作为其发展的基础。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技术要做到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不断的融入新的技术体系。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应该对机械制造技术进行革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的需要,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机械制造技术在技术范围上要进行扩大,同时,在生产加工方面要不断的发展。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 机械制造的管理。计算机管理制度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是一种未来发展的方向。组织体制与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营造出最新的 JIT、AM、LP 以及 CE 等管理理念。在我国,这种管理机制还是比较匮乏的,只有很少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这样的管理。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机械制造的管理机制。机械制造的设计。工业发达国家都会采用设计方法,并且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CAD 技术的应用,让更多企业开始了无图纸的机械制造。然而,在我国,则缺乏这种计算机软件技术,或者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并不广泛。因此,在这一技术层面上,我国需要努力与发展。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机械制造以高精度、高精细加工作为其发展的趋势。最新的技术,如微型加工、纳米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属于高端的加工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化机械自动化在设计和制造上具备多功能性、高品质、高可信率、低能源消耗的优势,因此机械设计与制造都是环绕机械自动化来施行的。机电一体化的拓展就是机械自动化的拓展。所有设计师必需清楚地意识到机械设计制造唯有朝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的前景拓展,才可能是机械工业拓展中独辟蹊径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张义臣. 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4,08. [2]关晓铮.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2014,08. [3]王晓晨. 浅析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 [4]陈火文.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看了"机械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机械类论文格式范文 2. 关于机械方面的论文范文 3. 机械专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机械毕业论文精选 5. 机械类论文摘要范文
1 引言 偏微分方程诞生于18世纪,发展于19世纪,随着物理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展,微分方程在数量和类型上增加了,过去已知的方程如波动方程和位势方程也应用到新的物理领域了。偏微分方程变成数学的中心,一是因为在物理中应用广泛,二是因为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促进了函数论、变分法、级数展开、常微分方程、代数、微分几何等方面的发展,本章只能讨论其中的一小部分。 今天人们习惯按类型对偏微分方程分类,但19世纪初对偏微分方程的了解还不足以进行分类,由物理指导应讨论哪种方程,数学家则随意从一种类型的问题转向另一种,忽略了其中的差别(对今天来说是最基本的差别),毕竟物理从过去到现在都不关心数学家的分类。 2 热方程与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Joseph Fourier,1768-1830)迈出了19世纪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还记得 18世纪偏微分方程 提到的欧拉、伯努利、达朗贝尔之争么)。傅里叶年轻时数学很好,但他想当士官,因为出身裁缝家庭,不让当,后来军校让他留校任教,他接受了,然后搞了一辈子数学。 当时流行搞热流动研究,这个研究有很多用途,比如冶炼金属等工业应用,以及确定地球内部温度、研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科研课题,1807年,傅里叶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一篇关于热传导的基本论文,被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和勒让德评审拒绝了(感觉这仨人喜欢搞天体),不过科学院想鼓励他接着研究,宣布1812年给搞得好这个课题的发高额奖金,于是1811年傅里叶提交了修改过的论文,获得了奖金,但受到了缺乏严密性的批评,未能发表在当时科学院的《报告》里。傅里叶很生气,继续搞热学,在1822年发表了数学的经典文献《热的解析理论》(傅里叶思想的主要出处),把1811年论文的第一部分直接放进去了,两年后他成为科学院秘书,又把1811年论文原封不动地发表在《报告》中(傅里叶:莫欺中年穷ok?话说看了半天数学史难得有个人到中年出成果的,可能因此学界比较歧视中年人的智慧……)。 在吸放热的物体内部,温度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在任何点上都随时间变化,所以温度T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函数的准确形式依赖于物体形状、密度、材料的比热、T的初始分布(t=0时的温度分布)以及物体表面的边界条件。傅里叶在书中考虑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在均匀和各向同性的物体内确定作为x,y,z,t函数的温度T, 根据物理原理T必须满足偏微分方程: ,称为三维空间的热方程,其中k^2是一个常数,其值依赖于物体的质料。傅里叶解决了特殊的热传导问题,对两端T保持在0度,侧面绝热因而无热流通过的柱轴,求解热方程,这根轴只涉及一维空间,即 ,边界条件T(0,t)=0,T(l,t)=0,t>0,初始条件T(x,0)=f(x),0 相对于国内微电影产业的现状,国外的微电影产业整体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有着相对宽松的政策和大环境下广泛的发展平台,再加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比起用照片拍摄的形式更偏向于以影像的方式来记录来记录日常生活或者是重要纪念日等,另外YouTube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拥有着超过10的用户,他们能够通过网站将自己拍摄的短片上传至网络社交平台来分享个人珍藏和心得或者是从事商业买卖行为,这使得国外的微电影市场比起国内市场更加地成熟和有秩序。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花费一周或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论文 范文 一: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方法 。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 广告 、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 故事 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中国数码科技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壮大,网络 文化 逐渐成为新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异军突起,并着重打造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成为广告产业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国内网络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许多新兴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方式被赋予了“微”的定义。网络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并成为网络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微电影广告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1年。其优势在于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微电影广告一出现,便在网络群体中迅速传播,具有极强的宣传性。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形成与微博、微电影的出现直接相关。此概念以其直观性与简洁性被大众接受,成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微时代的概念名词。 微电影广告的形成,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是传统短片广告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兴盛与微博传播平台的建立、大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加与广告 市场营销 的需求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微电影广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各种微电影广告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的微电影广告也在这股热潮中迎头而上,既要面临发展的机遇,也要面对发展的挑战。同时,我国广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微电影广告制作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也随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大量涌现,他们不仅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网络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成为微电影广告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细致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探索中国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微电影广告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概念进行学术的梳理,并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及其相关产业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深入分析两年多来微电影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网络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 微电影论文范文二:微电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是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限制,将广告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队伍,微电影广告将会越来越完善。微电影广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留住受众,其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微电影的传播也要坚持整合营销策略,从拍摄之前,剧本尚未定稿之前开始发动网民进行关注,并在拍摄中、拍摄完成后进行连贯性宣传。微电影广告不再只是广告主的独角戏,将会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件。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 碎片化时间; 草根; 整合营销传播 前言 经历过一段较为漫长、混乱的过程,微电影才慢慢发展起来,微电影的发展和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网络视频和网络电影是微电影发展的前身,微电影是对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的延伸、突破。而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颖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广告是对于传统广告与电影植入广告的一次突破,在网络视频与网络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由于微电影广告属于新事物,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微电影广告虽然属于新事物,但是一诞生就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亲睐。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纷纷进行微电影广告营销,比如凯迪拉克、Jeep、巨人网络、三星、佳能、桔子水晶酒店等,并迅速得到网络受众的极大欢迎。点击率、转发率均超出想象,涉及行业之广、受欢迎程度之大,无不让人看到微电影广告强大的生命力。 一、微电影广告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有我国关于广告的新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也有网络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消费者因素。由于,消费者之前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传统商业广告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广告主一直在寻找一个新颖的广告形式,使得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接受。微电影广告正是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 (一)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影响 我国关于广告的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我国广告行业在创作与播出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第十五条: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于11:00-13:00时间段、电视台于19:00-21:00时间段,商业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可超出18分钟等。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传统形式的电视广告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碎片化时间的影响 所谓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购物、搭车、上下班等,所花费的“等待”时间(购物付款时需要排队、搭车的时候需要等车、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等电梯等等)。碎片化时间下的人们的完整时间经常会被偶然或者必然的“等待”时间所分割,如何打发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关注的问题。微电影广告正是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一个良好选择。人们可以在“等待”时间中,拿出手机登录视频网站进行观看,也能够在微博当中进行转发、分享、观看。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富有故事性等特征,符合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技术 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亿之多。(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以及4G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持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随着手持数码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时代下享受数量、质量都可观的影音娱乐。网络时代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1)掌中视频播放设备的普及。掌中视频播放设备主要有:手机、PSP和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不受地点困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打发碎片化时间的要求;(2)网络速度的提升。视频(特别是在线视频)需要较高的宽带支持,才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目的,因此,网络速度是微电影广告播发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随着3G移动网络的普及,4G无线传输技术的迎头赶上,网络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解决了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由于网络速度因素导致的卡顿与画面粗糙等难题;(3)视频网站与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激动网和土豆网等;应用商城有:QQ视频、PPS、迅雷看看和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阵地进一步扩大化,能够在更广泛受众中进行传播。 (四)著名导演、明星和草根的大力推动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不能够忽视中国影视圈的著名导演、明星等群体的推动,比如著名导演姜文、罗立言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等。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阵营。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微电影广告正是具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以及注重深度,不以长度取胜等特点,才让更多受众接纳,让更多的广告主参与其中。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 在微电影中,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普传统的叙事结构中嵌套进去了几个重要事件的镶嵌式结构,而且,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即一种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导演预设广大观众是熟知影片中所展现的语境的,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高潮,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打斗跳伞,追逐爆破,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与观众的快速共鸣。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二)淡化产品,突出品牌 品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消费受众中的“软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生硬,同传统广告并无差别,所以微电影广告应当具有“淡化产品,突出品牌”的表现特点。 令企业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广告传播去感动消费者,直至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再是之前传统广告对自我产品进行标榜,从而让人觉得生硬、无法接受。这也是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主要差别之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通常侧重宣传产品信息,这是由于这两类广告属于硬广,强制受众进行观看,而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受众主动关注、欣赏的,具有传播持续性。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才更具有宣传价值。例如尊尼获加在微电影广告《路语》中,拒绝在微电影广告中植入其产品,只是向消费者呈现少量的文案(如:“尊尼获加呈献”和“keep walking”等。)倘若只表面地看微电影剧情,是无法让人联想到苏格兰威士忌的,但是它所呈现的主题——永远向前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尊尼获加于其微电影广告《路语》当中,把其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很好地释放出来、传达给受众,代表着其目标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内涵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这是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的成功之处。 (三)淡化广告,突出电影 由于微电影刮起的潮流风,微电影所衍生的微文化正在渐渐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另辟蹊径,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更多地用电影情节去感染受众,令受众不对其产生反感之情。同时,由于受众一般在碎片时间中观看微电影广告,这也要求微电影广告必须突出电影元素,特别是要求情节具备紧凑性、合理性和吸引性。例如,路虎的连载式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有八集,平均每周播出一集。该部微电影广告使用漫画和实景相互融合的风格,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下一集再解除悬念。这一系列微电影广告,情节紧凑、悬疑、引人关注,场景紧张、刺激。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四)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不以长度取胜 在中国文学界有个说法:长文好作,短诗难赋。微电影广告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短时间内才会被观看。这就要求微电影制造商应当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时间太长的微电影广告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微电影广告必须富有创意、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例如较为出名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 me》时长180秒;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微电影广告时长均在76秒-143秒之间,最短的为系列二《闷骚天蝎男爆笑开房记》,时长76秒,最长为系列八《最刻板魔蝎男开房记》,时长143秒等等。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追求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品牌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整体显得短小精悍,并不拖泥带水。 三、微电影广告的优势与劣势 (一)微电影广告的优势 1.低成本,短周期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受到极大追捧,一方面是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还有更重要的是其成本比较低,而且制作周期比较短。例如桔子酒店集团在2010年底,模仿当时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推出诠释桔子酒店品牌的微电影广告《让火车叫》,成本花了3万多,用时不到一周。后期也只是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私人微博上首发,并得到网友的热捧与转发。一周内播放量达到40万,转发量超过了1万,获得极大的效果。速度之快,价格之低是任何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集团,在2011年初决定加大微电影广告的投入。至5月底,“桔子水晶星座微电影系列”全部拍摄完毕,并以每周一部的速度于各大微薄、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播放,总花费只有100多万。这比植入式广告、电视广告和视频广告的投入都低。 2.制作精良,目标明确 由于微电影广告播放时间短,投入较少的物力与人力,所以,导演与制作团队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给受众最美好的一面。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具有受众目标明确的原因,主要是其为广告主量身定做。不管是诠释品牌,还是对微电影广告的内容的剧本进行编写、制作,以及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方案等环节,都要求按照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制。微电影广告讲究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受众,并让他们进行二次传播的同时,也要求能在故事里面能够自然地体现出广告主品牌的理念与价值等。由于微电影广告目标明确,因此一经播出,便能够将广告主所想传播的内容、理念等元素传递给目标受众。 3.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 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传统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捆绑性越来越弱。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有亿之多。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除了具有广泛性外,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电影广告当中,受众在了解广告所诠释的品牌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广告主进行互动,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品牌理念,继而接受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的粉丝。 4.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整体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广告相对于传统的电影与广告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生成、传播的模式,从制作至播放、从传播主体至传播方式、传播 渠道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节点都是对传统电影和广告传播的颠覆,继而改变受众对于电影和广告认识的思维定式。 (1)传播具有灵活性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同为视听广告,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比电视广告还要丰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是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以电影作为传播形式,其传播更为灵活。随着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等优势。网络视听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使用群体的上升,正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为代表的“微视听”更是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例如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于正式发布前三天中,就有1000多万的点击率。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所无法媲美的,传统广告由于只在电视、楼宇视频广告和车载视频广告上进行传播,消费者并无法对其进行主动搜索,而且传统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长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15秒、30秒、45秒、60秒等),微电影广告则显得比较自由,受众喜欢看到哪任凭自己选择。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受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广告商等的亲睐,是由于其披上了微电影的外衣,更加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于多种网络广告形式当中,网络视频广告和与微电影广告共同点较多,但是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内容多是为了产品短期的促销或者新品上市之前的宣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架,而被受众所忘记,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内容并不直接地体现、推销产品,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传播企业的品牌。而决定微电影广告能从众多网络广告形式当中脱颖而出,是其能很好地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一起,是具有版权的小电影。这也决定其传播时间更为灵活,且传播影响力更为持久。 (2)传播具有多样性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征便是其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网络等传播渠道外,还能够在3G手机、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以及PSP等传播渠道上进行传播。受众除了可以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介上观看微电影广告,还能够用手机访问WAP网站、手机客户端上观看;受众在外出的时候能够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广告以及自身携带的PSP等观看微电影广告;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还能够在传统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介上进行播放。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3)传播具有整体性 草根群体的参与和推动,是微电影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电影的拍摄技术门槛较低和低成本等原因,因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草根群体若是感兴趣,便可进行自导自演,草根一族拍摄并上传到网络上的微电影,一部分会受到网上冲浪者的追捧与转载,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微电影被高度关注和疯狂转发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 微电影由于草根群体的主动介入,使得微电影广告不单是一部广告片,它是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微电影广告在传播过程当中,以内容营销为主导、借助事件营销和利用病毒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显得更有整体性。例如佳能的《看球记》,正是利用佳能公司、电影导演姜文作为前期宣传的噱头,在微电影广告的拍摄过程当中,在网络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发布其拍摄新闻、拍摄花絮,投入大量的广告软文,并邀请电视节目栏目、电影频道对其进行 报告 ,后期还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等等,将整个拍摄过程变成一些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正是在这种轰炸性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进行关注与观看。即使后来,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的时候,在片头上发现“此影片全部由佳能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具有明显性的广告字眼,而且微电影广告的片尾还是佳能的广告语、十多秒的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本是一则广告。但是,受众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仍然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微电影来欣赏。 这说明,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更多以欣赏微电影的态度进行观看的,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接受。但是电视广告与网络视频广告,广告痕迹很明显,属于硬广告,受众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当新闻事件得到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共鸣,加上网络媒体具有相连性,网友便会进行自动转发,使得微电影广告得到继续传播的机会,在网友的圈子上得到进一步扩散,起到病毒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劣势 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地区网络普及率的限制 2.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对老少群体不佳 参考文献: [1]董晔. 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0,10:108-109. [2]向北. 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 市场调查 ,2011(08):42. [3]盖雄雄.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 广告主市场观察,. [4]王长武.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8):24. [5]莫康孙. 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09: 41-42. [6]蔡娜、stan等.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38-57. [7]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129. [8]李振营 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9]默琪.卡萨帝携手土豆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9):77-78. [10]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2,232-238. [11]高晖.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 镇江高专学报,2006,10: 90-92. [12]高韬,徐立平. 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06:35-36. [13]向北.微电影营销袭来[J].广告主市场观察,. 微电影论文相关 文章 : 1. 解读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媒介责任论文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研究论文 3.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电视电影论文 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广告制作迈进了全新的领域,微电影广告这一电影与广告跨界相结合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渐盛行,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浅析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嬗变 》 摘 要: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营销手段自2011年出现集中爆发的态势,而其发展却并非是完全的新鲜事物,植入式广告,甚至是常规广告中的剧情创意都为其破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及发展的新特点为研究物件,并通过与植入式广告的比较来厘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变化轨迹,引起对微电影广告的深入关注。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植入式广告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01 一、微电影广告的界定 微电影广告自出现伊始就是一个与“微电影”、“营销”、“广告”等密不可分的“杂交体”,被称为“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中国有超过50部微电影由品牌企业出资打造,其本质上是企业出钱为其产品或品牌进行的广告制作。尽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微电影广告基本具备如下特征:它必须通过电影拍摄手法将产品或品牌以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述,不仅单纯作为道具或背景,而是与叙事有着重要的关联,在5-30分钟内传递品牌理念或产品特征。其本质仍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但表现形式较为隐蔽,颇具影视艺术效果。 早期的微电影广告基本为单篇作品,如凯迪拉克定制的《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分别由影视明星吴彦祖和莫文蔚出演;引发了集体怀集情绪的筷子兄弟原创作品《老男孩》,背后则是雪佛兰的鼎力赞助;姜文执导的《看球记》获得了佳能的支援……这些或由专业影视从业人员拍摄或由草根自行创作的微电影都对品牌的商业营销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并使得受众开始关注广告行业这一新兴的创意模式。 二、微电影广告发展的新特征 微电影广告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新作品,并且在其“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的特性上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也是其适应“碎片化”资讯时代并且不断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客观因素。 1、延续性 微电影广告由于设定了某种情节或故事结构,很容易进行“续篇”的创作,通过不断丰富的故事演绎,对其广告的品牌理念和产品形象进行渗透和推广。如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广告,第一部是由彭于晏和桂纶镁所扮演的男女主人在沙漠相遇一见钟情,后分别以“酸甜苦辣”为主题讲述结伴而行的过程;第二部中经历了连凯扮演的云南小饭店老板的情感波折,最终男女主人公将一见钟情升华为天长地久。通过加满口香糖这一小小的举动,从“兄弟”到“恋人”,从“关心”到“携手”,这样的浪漫故事令观众向往;紧接着第三部由郭晓冬和白百合出演的大叔级“厨神”和桀骜不驯“丫头”的学习厨艺的故事来讲述“无糖木糖醇”与人们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关系。三部微电影广告都持续传递著益达“关心牙齿,更关心你”的品牌理念,在故事上有变化,角色上有创新,并将每一部设定为若干个一两分钟的剧集,对受众有持续的吸引力。 2、亲和力 微电影广告的目标受众定位在18-35岁,对网路和移动媒体平台有着广泛而频繁地使用能力的年轻群体。因此对此类群体有强大效果的要素就是“亲和力”。其中两个角度:一是所选用的演员大多为此类群体所追捧的青年演员,如彭于晏、桂纶镁、白百合等,二是所选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所认同的励志、亲情、友情、爱情等。无论是参演人员还是话题,都能针对目标受众形成强传播效果,引发他们对微电影广告进而是品牌的关注。 3、悬念性 微电影广告由于可以进行“续篇”的创作,既可以有统一的主题进行连线,如益达《酸甜苦辣》系列,也可以将特定关系的角色分别作为主角和品牌发生联络,这中间必不可少的串联要素就是悬念。如士力架微电影广告中分别由“韩剧悲催女”、“易怒包租婆”、“犯懒猪八戒”、“饿货唐三藏”几部作品组成,其中包含的一个悬念就是“饿的时候你是谁”,演绎了大学同寝室之间男生们“抗饿”的故事。通过不断的制造矛盾和悬念,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吊足受众的胃口,有效提升收视率。 三、微电影广告与植入式广告的比较 无论是微电影广告还是植入式广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着相似的鲜明特征:即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介的诞生,原强势媒体的弱化,都为传统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而其中产品或品牌、标识以剧情的方式融入广告创意则成为广告形式上的共通点。 首先在使用媒介方面,植入式广告较早的将产品、品牌、标识、包装等带有鲜明商品特征的资讯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中《手机》中摩托罗拉手机的多次亮相,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3》中美特斯邦威的经典款T恤、TCL电视、伊利舒化奶、联想电脑纷纷涉足大荧幕。而微电影广告由于播放时长的原因,暂时不能进入电影发行,因此它选择多为“电视+网路+移动媒体”的新媒介路线:通过电视的强势播出效果引发关注,继而凭借强大的网际网路平台和移动媒体平台上更全面的展示广告内容,并保持受众对其的关注热度。微电影广告对媒介的使用上更趋于主动,与植入性广告的强制性有所不同,因此其所播放的资讯内容与消费者的对话互动需要建立更为良性的关系。 其次在广告形式方面,植入式广告多以产品形象、商标、包装等作为背景、道具或体现在一两句台词中。但随着受众鉴别能力的提高,对影视作品中纷繁出现的可识别的商品都被贴上“植入广告”的标签,最终将此类广告推向瓶颈。面对这种情况,微电影广告则通过“以情动人”潜伏在以电影手法表现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中,引发受众探寻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通过网路形成品牌与潜在购买者的互动。目前微电影广告有两类创意形式,其一是采用广告思维,植入剧情,但很难有创意佳作,其二是采取电影思维,在完整的故事架构和电影逻辑上融入品牌精神和产品形象,但创作难度较大。 微电影广告在广告行业尚属新兴力量,如何进行个性化定制与全面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监管体制,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促使它向着良性发展,应是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娜.对微电影广告的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12 [2]王军.浅析“微时代”环境下的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浅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23. [3]张燕.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广告,20136 《 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 》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新,各种新媒体广告也是不断的涌现、翻新。特别是与当下流行有“微”字有关的微博、微信、微音乐,微电影更是深受大家的追捧。微电影的出现,微电影广告也相伴而生。近来,微电影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但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 ,品牌植入有些生硬 。微电影如何更好的为企业品牌所用,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是目前微电影广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微电影广告进行研究,就对如何将品牌文化渗透到微电影广告中, 提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微电影;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从红极一时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片,到制作更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的品牌与网站联手的网路电影,“微电影”这一名词也悄然出现,“微电影广告”也相伴而生。它是时代的合谋,是商业新的广告契机。“微电影广告”是电影拓展的广告片,同时也是广告浓缩的精华电影。 一、 广告日趋电影化 国内应从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栏目《中国法治报道》,上传到网上,便使“优酷网”创造了超高的点选率,短短几天突破了上千万的点选记录。 直至到2010年,可谓是“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开元。由凯迪拉克赞助拍摄的《一触即发》,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路微电影广告。 草根组合“筷子兄弟”制作的汽车品牌推广广告《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的上映也引发了魔幻狂潮,其资助商的汽车品牌更赚取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种软性的广告营销方式深受广告主们的亲睐。还有些微电影广告则更直接,像《看球记》则是在片头明显的提示出拍摄的器材由某某相机品牌所赞助提供,在片尾又再次打出该品牌相机的广告词——“感动常在”。 通过以上的小小例项,可以看出“微电影广告”并不是简单、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广、商品标识的重复曝光率,而是依托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符号,把要推销的品牌理念、产品功能通过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电影中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是一种较为高阶的隐含的广告营销方式。 “微电影广告”是时长在30分钟内、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目的是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制作的广告作品。它兼具有电影的特征,为品牌广告资讯增加了趣味的故事性,能够由浅入深的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及品牌产品推广。 微电影改变了整个广告业的表现现状,运用新兴的传播媒介为载体如微博、网路推广,没有任何成本,而且还能轻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现在活跃在网路中的“微电影广告”,它是电影与广告的完美结合,因此,有些广告就更像是一部“拍得高阶的电影”。 二、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 微电影广告在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层出不穷,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一微电影广告优势 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载体,微电影广告想更好为企业品牌所用,让我们从其特征分析入手: 1.承载资讯丰富。 微电影广告短则两三分钟,长则几十分钟,时长和内容结构决定了微电影承载的资讯巨大而丰富。事实上,微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设计和场景道具,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可以为推广品牌所用。 2.传播范围广、节奏快。 从其网际网路视讯的属性上看,微电影广告的目标受众可以说全网民覆盖,传播范围不分地域。而通过网际网路平台,尤其是微博等社交类网站的流行,微电影广告瞬间直抵目标受众的同时,通过网路社交圈实现快速分享和扩散,不仅节奏极快,自发传播的能力亦超强。利用“自传播”迅速串红的经典案例不少,如曾红极一时的《老男孩》、《一触即发》等。 3.传播成本低。 正因为以上两个特征,微电影广告在传播环节上的推动成本相比传统的单向模式如电视广告要低得多,况且传统电视广告的被动观看模式也越来越为观众所牴触。一部富于创意、内容生动、可看性强的微电影,完全可以相对低的传播成本,帮助企业品牌迅速开启局面。 二品牌推广策略 那么,如何评价企业品牌微电影广告的好坏呢?目前业界对此的共识是:好的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不仅可以有效输出企业品牌观念,还可以让受众从中获取价值,同时带动广告收益。因此,微电影广告品牌推广的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重理念、轻植入,以情感人。大多数人主动观看微电影广告是把其当成一次“心灵体验”之旅,打动人心才是王道。而从接受习惯上看,边讲故事边透露品牌资讯,是一种情感征服。 Mazda3 星骋上市推广微电影广告《向完美说不》为例,影片中没有一个汽车的镜头和华丽口号,却以普通人勇于摒弃世俗、执著追求梦想的真实情感触动人心。该片网路传出后一个月内的线上点选播放量逾150 万次,成为几大视讯网站播放排行和微博转发评论的热点。本案例的亮点:不仅利用网路技术将关注力转化成营销力,还推动了产品的价值主张与目标受众的充分共鸣。 其次,重品牌、轻产品,内容为王。任何一个品牌营销事件其实都是该品牌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有较深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品牌来说,微电影广告运作更应考虑是否契合品牌本身的风格和调性。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当属上海通用为雪佛兰品牌打造的微电影《老男孩》,片中同样少有产品或企业品牌亮相,但贯穿始终的平民梦想和写实风格,折射出企业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内涵。 最后,重深度、轻长度,以创意动人。对数量急剧上升的 3G手机使用者来说,微电影广告往往是在休闲移动状态下短时间里被消费,短小精悍却内涵深刻的微电影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 目前微电影广告市场不足 微电影广告制作人才稀缺。微电影广告要求创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而且具有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 监督管理机制不严。微电影广告题材、形式没有任何限制,它的拍摄、播出的载体都是以网路为平台,不需要过多、过严的审查。使得有些电视媒体不能播出的内容,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形式在网路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现,这为一些低劣的微电影广告提供温床,长此下去,广告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很难控制。 微电影广告的出现,是对传统播放载体的颠覆。相信随着新兴网路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新人才的成长与开拓会为未来新型广告设计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美好的视窗。微电影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