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张仲景学术思想概论论文

发布时间:

张仲景学术思想概论论文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张仲景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著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著作影响甚大。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张仲景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无神论思想的医学家。

如何评价张仲景?

中医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瑰宝,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延续,薪火相传,在电视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世界顶级运动云身上留下了我们传统医学的印记,如泳池天王“飞鱼”菲尔普斯,在游泳池中翻波跃浪的时候,身上那妖娆的火罐印记就格外显眼。

在我国漫长的中医学 历史 上,张仲景可以算是医中圣哲。一部《伤寒杂病论》让他名垂青史,光耀千古。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人,在汉灵帝的时候,举孝廉,官做到了长沙太守,他师从同郡之人张伯祖,尽学其精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仲景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所有寂寞如雪的绝世高手一样,要想屹立巅峰,必当踏遍万山,张仲景也经历了这个百转千回的登峰过程,他转益多师是我师,旁搜博闻,集前人之精华,终成一家!

“何颙别传,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颙先识独觉,言无虚发,”这个“言无虚发”,被人们搞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王仲宣年十七,常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且成,后年三十当眉落,仲宣以其贳长也,远不治也,后至三十病果成,竟眉落,其精如此,仲景之方术,今传于世”。

这件事,在不同的史料中记载略有出入,如黄甫谧《针灸甲乙经》,“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仲景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张仲景将其一生的心得都倾注到了那一本旷世杰作《伤寒杂病论》之中,这本名著最大的特色便是张仲景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是我国 历史 上第一部临床治疗学巨著。

张仲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学,将外热之病创造性的总结为六个层次,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归纳疾病发展,演变的过程,还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个纲领来辨别疾病的属性,方位,病态,辩证的看待疾病,治疗疾病。

这些在我国医学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后世无数医者都获益于此。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张仲景的徒弟杜度,卫泛也都是当时名医,后世之人将张仲景推为“亚圣”,而后汉书不为张仲景立传,令人遗憾。

就其著作的流传度来说,贯穿古今,单说今日之日本,就有数百医家研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可谓蔚为大观!说了这么多,关于对张仲景的评价, 历史 其实早已给出公论,无论是从医德,医术,医识,医风,医传各个方面来说,张仲景就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医中圣哲。

张仲景是仁心仁术,爱民仁物的。 他"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并在为政期间,每月初一和十五之日,大开衙门,不问政事,为民诊治,民无不称快,后人称为"坐堂医生",以此纪念张仲景。可见他仁德仁术,怜爱百姓全在于心。

张仲景是生逢其时,出于乱世的。 他为世家子弟,其父为官,为他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物质经济基础;他生于河南南阳,地处中原,而中原一带,黄河流域正是中医学的发源地;他出生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连年战乱,天灾不断,而"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 社会 环境;他"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得到高人何顒指点迷津,又恰遇良师同乡名医张伯祖,其学,过其师,可谓名师出高徒,给他提供了铿锵有力的文化医术背景及人和条件。总之,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全都具备,可谓"三才"一体集于一身,"重症大疫出良医",为他出于乱世之良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仲景是勤敏好学,沉潜心悟的。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他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加以研究,广积资料,可谓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熟读深思,贵在心悟。

张仲景是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 他《论》广伊尹《汤液》十卷,用之多验。在系统与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以及各个医家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著成了中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旷世之作《伤寒杂病论》。在世界医学史上,他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其系统的辨证论治思想不仅对外感热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广泛适用于中医临证各科。

张仲景是卓尔不群,无法超越的。 历史 的车轮已无情的驶过了那个烽火四起,灾荒连年的残酷时代。然而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实为中医临证之准绳,影响着历代医家不断的去 探索 研究,他所创立的大量经方,经得起不同时期医家的推敲,也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故《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 "方书之祖", 而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 医圣" ,当之无愧也!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创立了中医的辩证论治,六经辨证和脏腑辩证,著有《伤寒杂病论》,后来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很大,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创立的方被人们奉为经方,一直到现在人们还都在用他的方,这中间跨越了1800年的 历史 ,直到现在有谁能超越他的贡献?

张仲景出生于没落官宦家庭,东汉时期,朝局动荡。张仲景厌恶官场,又十分崇拜华佗,只想来点实际的治病救人。他在民间诊治,收集各种药方,古方进行一一验证。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了让这些诊治方法可以传承下去,他开始著书立说,传播医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刷新了当时的临床医学。在古代还不能接受人工呼吸时,他就已经研究过人工呼吸,口含药片,灌耳等。\r

即使到现在,疫情当前。医疗人员们也还在从《伤寒杂病论》中寻找能用的方法。因为张仲景面对疫情发生,开出不同药方进行医治。这些药方也写进了《伤寒杂病论》,阻止了后世多次疫情的爆发。\r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时期南阳人,正史无传,唯从典籍中只字片语中了解到他的基本信息:《伤寒论》卷首题语“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述 ”以及序文所署“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他著作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群方之祖”。

(张仲景)

张仲景早年师从同郡张伯祖学习医术,后举孝廉,当上了长沙太守。东汉末期瘟疫频发,从桓帝到献帝,足足爆发了有二十三次瘟疫,南方的瘟疫受灾程度远在北方之上。张仲景也因此“感往昔之沦丧,伤横沃之莫救”,不问功名,一心扑在医术上,博采众方,行医救济百姓。死后百姓为他造墓立碑,称之为“医中之圣”。

他最出名的事迹是诊王仲宣。王粲字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二十多岁的时候与张仲景结识,张仲景说他身染疾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给他开了方子,含服五食汤可以免除病灾。王粲不听,三天之后张仲景问他药喝了没,他说喝了。张仲景又说:“看你的面色不像是服过药的,你为何那么不爱惜自己的性命?”说完之后,王粲依旧不信,不遵嘱咐。二十年后张仲景的诊断果然应验了,王粲先是眉落,又过了一百八十七天,命归黄土。此事后人引用颇多。

(南阳张仲景医圣祠)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名震中外,流传千古,开中国辨证论治之先河,对中国临床医学有着高瞻远瞩的划时代指导作用。同时这本医书结合阴阳五行、六经八纲,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独特科学认知体系。张仲景之“圣”除开著作的医学价值外,其本身济世活人的中医之“圣”的生命依托和珍惜价值也足以令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伤寒杂病论)

直至今天的医学界,中医能够得以占据一席之地,也多亏了先贤的代代传承,曾经的很多药方现在依旧延用,且治病效果显著。小柴胡汤就是当今用的最多的开郁结、治郁证的经典名方,首创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又比如用桂枝治情志疾患,治抑郁情志用小量桂枝,治狂躁情志便要加大药量等,以用药规律解释方证,体现张仲景对药性了解之精确,医术之高超。

参考文献:

1、张仲景文化及其价值[J].环球中医药.2012(09).ISSN:1674-1749

2、古籍载张仲景事迹与《张仲景传》的辑成[J].唐都学刊.2016(02).ISSN:1001-0300

3、张仲景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发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1).ISSN:1673-1727

饺子是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 历史 的食物,可以从北到南食用。冬至和春节期间,绝对不可能不吃饺子。 孩子们,你们想知道饺子的起源吗?饺子有一两千年的 历史 了。在古代,人们通常在除夕晚上12点前包饺子,一直包到孩子吃饺子的时候,因为这是正月初一,也是辞旧迎新的时候,吃饺子意味着"老有所养"。"子"意为"子事","角"与"角"谐音,意为"团圆"和"好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意思是"把钱变成财富"。

此外,饺子有馅,这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在馅里,从而寄托人们对新年的希望。饺子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食物。其制作方法是用面粉做薄而软的饺子皮,然后将鲜肉、白菜等切碎。与调味料混合作为饺子馅料,包好,放在锅里煮,直到饺子浮在水面上。它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造型独特,吃不厌。饺子,原名焦儿,是中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许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名叫张继,他的名字叫仲景。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医学书籍,成为中医的创始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对待富人和穷人都很认真,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曾为人民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时,他在衙门口建了一个大锅,借药救人,赢得了长沙人的喜爱。张仲景一生为官清廉,但对当时东汉的政治腐败和官场黑暗不满,愤然回国。

当他经过家乡的白河岸边时,他看到许多穷人饥寒交迫,耳朵冻僵了。他心里非常不高兴,决定治疗他们。 张仲景回家时,有很多人在寻求治疗。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是记得那些耳朵冻僵的穷人。 以长沙为例, 他告诉他的弟子们在南阳东莞的一个空地上建立一个医疗棚和一个大锅,并在冬至那天打开它给穷人治病。

张仲景的药叫"祛寒焦耳汤", 其做法是将羊肉、胡椒和一些散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捞出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穗状的"焦耳",在锅里煮熟,分发给求医的病人。每个人都有两只迷人的耳朵和一碗汤。 人们吃 了祛寒汤后,就会发热、血脉通畅、耳热。吃了一会儿后,病人腐烂的耳朵痊愈了。张仲景直到除夕才吃药。

在元旦,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坏耳朵的恢复。他们模仿焦的耳朵做年夜饭,在元旦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焦耳"、"饺子"或扁平食物。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和子孙都模仿这种制作,后来逐渐形成了冬至和元旦吃这种东西的习俗,以纪念张仲景开药棚治病的那一天。 1400多年的 历史 让饺子在普通人的心中扎下了根。饺子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食物的代言。张仲景生活在将近1800年前,但他的"祛寒焦耳汤"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每年冬至和元旦,人们都吃饺子。 心里还记得张仲景的好意。今天,我们不需要用迷人的耳朵来对待冻耳朵,但是饺子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和喜爱的食物。所以饺子是张仲景神医为救人而发明的!

看张仲景原序,及其精心用方、方意,便知张仲景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伟大医学家,中医批判家。至今无人逾越。他的胸怀、仁爱、初心……,其后世医者,至今无人比肩。所以,医术也超不过他。

仲景是医圣,也是永远的医圣。

儒门孔子,医门仲景。张仲景为何成为医圣,因为《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他本人自评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可谓笑傲古今,独步千古!我遍看古今医书之序文,没有那一个作者敢说看了我写的书你就就能治疗临床上大多数的常见疾病了,仲景是唯一。细读仲景书你会发现我们临床常见的发热,咳嗽,头痛,肺炎,黄疸,水肿,心脏病,兰尾炎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急证重证,书中都有详细的治疗方案,而且疗效确切,匪夷所思!这本书对中华民族的生存 健康 具有重大意义!仲景不仅是医圣,更是中医之魂,是中华民族之魂!

张仲景和中国历代医学名家一样 代表的是传统医学 做为 历史 人物或民间传说都是值得欣赏和敬畏的 ...

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后 给国人的 健康 带来长足的改善 传统医学的作用就微不足道了 张仲景等 历史 人物以及民间传说也只能成为 历史 和传说了 科学发展观是硬道理 相信现代医学 发展现代医学是 社会 进步的标志

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在治疗心脏病中的运用 【摘要】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将心脏病分为“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证,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治心病的学术思想。文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张仲景治心脏病的温补心阳法、温通心阳法、清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和解安神法、补脾益心法、温中宁心法、疏肝通阳法、温肾宁心法、补肾泻心法、阴阳并补法、化饮行气法共十二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治心病的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 心脏病属“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证的范畴。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曰:“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心病的学术思想,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现探讨总结如下。1 温补心阳法 心之搏动,脉之通畅,皆赖心阳之鼓动。若心阳虚无力鼓动心脉,则可见心烦,心悸,甚则惊狂。治宜温补心阳。《伤寒论》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本条为下后发汗,津伤太过,阳随津脱,故昼夜烦躁不得眠。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去甘草,用干姜附子以胜阴复阳,不用甘草,恐其缓助阳之功。《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本条为发汗过多损伤心阳,空虚无主,故心下悸,虚则喜按。桂枝甘草汤用桂枝温阳,炙甘草益气,且可甘缓桂枝温而不热,不致汗出,并可辛甘化阳。《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条为误用火疗而复下之,致心阳虚损,心神浮越。方用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温补心阳并镇心安神。《伤寒论》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脉浮,本应解表,本条为误用火劫,阳气散乱而亡阳,惊狂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用桂枝汤去芍药以解表,因芍药性味酸收阴柔,非阳虚所宜。加蜀漆以散火邪,加牡蛎龙骨以固亡脱之阳气,并镇浮越之心神。2 温通心阳法 气能行血,胸中阳气不振,则心脉痹阻而致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本条为由于胸阳不振,痰浊阻滞,心脉痹阻,故胸背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以止痹痛。《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本条是乘上条胸痹较甚之证。故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以增祛痰通痹之功。《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也主之。” 本条所述胸痹有正虚邪实之分。偏实者,为阳虚不甚而阴寒痰浊偏胜上乘所致,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消痞降逆。偏虚者,用人参汤补气助阳,温阳散结。治属“塞因塞用”。《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本条胸痹为阴寒凝聚不散,阳气闭阻所致。用薏苡附子散温阳通痹止痛。《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本条为阴寒痼结所致之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方中乌头、附子、蜀椒、干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共奏通阳逐寒止痛之功。3 清心安神法 心属火,火邪易扰心神。《伤寒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7条:“发汗,若下后,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以上三条为汗吐下后,余热未尽,留扰胸膈,故有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心中烦热、心中结痛。栀子豉汤用栀子、香豉清热除烦。《伤寒论》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本证为伤寒下后,余热留扰胸膈而致心烦并有腹满,故用栀子厚朴汤。栀子清热除烦,厚朴、枳实消胀除满。《伤寒论》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本证为伤寒下之后,上焦有热而心烦,并中焦有寒。治宜清上温中,栀子干姜汤用栀子清上焦,干姜温中焦。4 养心安神法 肝藏血,心行血,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金匮·血痹虚劳病脉症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本条为肝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心烦。故酸枣仁汤用酸枣仁、知母、茯苓滋阴养血安神。5 和解安神法 《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条为伤寒未有里实,下之后邪气乘虚内陷,心神虚而心烦惊惕。本证为误治之虚实表里错杂之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小柴胡汤和解祛邪,龙骨、牡蛎镇心安神。6 补脾益心法 心脾为母子之脏,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子病及母,心失所养而致心悸。《伤寒论》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血痹虚劳病脉症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以上两条均为脾气虚寒化源不足,气血亏损,心失所养之悸而烦。故宜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脾益心。7 温中宁心法 脾主运化水液。《伤寒论》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本条为脾不运化,水饮内停,水气凌心之心下悸。方用茯苓甘草汤。桂枝、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甘草和中渗湿,共奏温中以宁心之功。8 疏肝通阳法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条为肝郁气滞,阳气被遏,心阳不通之心悸。方用四逆散疏肝理气,温通心阳。9 温肾宁心法 肾者水脏,主津液。《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本条为肾阳虚衰,肾不主水,水气上凌于心而致心悸。真武汤用附子、生姜温肾助阳,人参、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共奏温肾利水以宁心之功。10 补肾泻心法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以维持心肾两脏之间的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本条为少阴肾水不足,少阴心火有余,水不升,火不降,心肾不交之心烦不得卧。方用黄连阿胶汤补肾水泻心火。方中阿胶、芍药滋补肾阴,黄连、黄芩泻心火,使心肾交合,水升火降。11 阴阳并补法 脉为血之府,心主血脉。《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本条为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之脉结代、心动悸。治宜滋阴养血,益气温阳。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人参益气养心,桂枝温通心阳,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滋阴养血。共奏阴阳气血并补之功。12 化饮行气法 气能行津,津能载气。津停成饮则其气滞,气滞津停则成饮。均可痹阻胸阳而成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本条论述为胸痹之轻证。其病情有偏饮邪和气滞之不同,治疗亦应遵“同病异治”原则。饮邪偏胜者,治宜宣肺化饮,方用茯苓甘草汤。气滞偏重者,治以行气散结,方用橘枳姜汤。《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本条为寒饮上逆之心痛,方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温阳化饮,下气消痞。

学术思想史论文

一、沈括 (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郊),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二、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

史学,亦称“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自古以来,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历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以及治史 方法 。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记录,乃是人类 文化 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和史学观点,就其主流而言,基本上是从保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的。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关于历史学的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全文如下:

求真是史学的学术性的根本原则,经世是史学的社会性的必然要求。求真是经世的基础,经世是求真的提升。古希腊一位学人卢奇安说过:“历史只有一个任务或目的,那就是实用,而实用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真实”(《论撰史》,见《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1卷,第19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这话说得直率而中肯。一位中国学人说得好:“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周谷城学术精华录》,第300页,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如果说,求真乃是史学的生命所在,那末经世则是史学的生命力之社会历史价值的反映。

史学的求真与经世及其辩证统一,是所有正直的史学家所恪守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从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特别是从史学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来看,人们认清楚史学的求真与经世及其辩证统一的特点,这不仅标志着史学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标志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前途的关注和热情。

一求真是史学学术性的根本原则

古今中外,凡是严肃的史学家,都把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自己的职责,尽管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所达到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这种意识和努力历来是受到人们尊重的。这种意识和努力,就是历史研究中的求真精神。在中国,春秋末年孔子作《春秋》,只记人事活动,不记诬妄之说,为后世史家树立了求真的榜样。司马迁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也可以表明孔子撰写历史的严肃态度。至于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受到自刘向、扬雄及以后历代名家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所记殷商诸王世系,为新发现之甲骨文证明为确,致使西方学者大为惊叹,认为“中国人有深刻的历史意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1卷,第88页,袁翰青等译,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中国古代史学求真原则的发展,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的积累以及在历史撰述上的积累,都十分突出。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总结 了“辞宗邱明,直归南、董”的传统,提出了“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的命题。唐人刘知几《史通》有“直书”专篇,论述了直书的传统及其意义。此后,历代史家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而以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所论最为深刻。章学诚认为:史德反映了作史者的“心术”,“心术”的最高境界是“尽其天而不益以人”。凡此,表明中国史学之坚守求真原则的一贯传统在思想上、理论上的发展轨迹。同时,这一传统在历史撰述的积累方面也极为丰富。在刘知几之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著作如杜佑《通典》、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马端临《文献通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王圻《续文献通考》、谈迁《国榷》,以及王世贞、钱大昕、赵翼、王鸣盛、崔述的考史之作等,就总体而言,每一部书都是求真之作。

求真是为了揭示历史的真相。但对史学家揭示历史真相的努力及其成果,不能作绝对的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客观历史包罗万象、纷繁复杂且已成为过去,任何人都无法完全再现历史。从这个意义看,求真,就是“求”得反映历史主要趋势的本质的“真”。第二,史学家在反映客观历史过程中,其主观意识总是要发挥作用的;因此,史学家撰写出来的历史乃是客观历史同史学家主观意识结合的产物。第三,一般说来,即使是严肃的和正直的史学家,亦难免有知识上、器局上的局限,这种局限无疑是其通往求真道路上的障碍,只是因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可能遇到的障碍大小有异罢了。此外,由于史学同政治的密切关系,故史家的求真,有时还会受到政治的无理干扰或无理政治的干扰而陷于艰难的境地。唯其如此,人们对以往的史学家在求真道路上之所得,都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恰当的评价。

历史撰述的求真原则同任何事一样,也有它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史官所“求”的是在当时伦理原则下“书法不隐”的“真”(《左传·宣公二年》),这是当时的“书法”准则。两汉时期,史学有了进步,《史记》突破伦理名分,承认秦、项而作通史,并为项羽立纪以表明项羽在历史中的位置。盛唐刘知几撰《史通》,其中“直书”、“曲笔”两篇专论,是非之分明,言词之严峻,跃然纸上。但他承认维护“名教”是“直道不足”的表现,这也就意味着真正的求真应当突破伦理的障碍而尊重历史事实本身。在这个问题上,宋人吴缜比刘知几又前进了一步,认为事实、褒贬、文采是史书的三个基本要素,主张把对事实的认知和对事实的褒贬区别开来,认为:“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矣”(《新唐出纠谬》序)。吴缜的这个见解,不仅强调了事实和褒贬的区别、强调了以事实为基础,同时也表明了事实和褒贬的结合乃是历史撰述所必需的。是否可以认为:强调事实为基础,这是历史撰述求真的第一步;在事实的基础作出恰当的价值判断,这是历史撰述求真的第二步。这就是说,只有事实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合理的结合,才是近于完全意义上的求真。

二经世是史学社会性的必然要求

史学的经世之旨是伴随着史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中国史学上,至晚在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中间,已十分明确地论述到史学的社会功能。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学习史书,可以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国语·楚语上》)。这是表明史学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楚国有位左史倚相,他通晓史籍,“能道训典,以叙百物”,经常向国君讲述历史上的得失成败,使国君不忘记先人创业的艰难(《国语·楚语下》)。这是史学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春秋末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这是说的史学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作用。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史学(或者说史书)对于个人、政治、社会都是非常有用的。从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折射出社会对史学的要求。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这种要求和史学家的这种认识都在不断地提高与丰富。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太史公自序》)、“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汉书·司马迁传》),到刘知几说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再到龚自珍说的“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尊史》,见《龚自珍全集》第1辑),反映了约两千年中这一提高与丰富的历程。

史学之所以能够产生社会作用,能够经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史学能够延伸人们思考的时间范围,扩大人们视野的空间世界,这就是刘知几所概括的“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史通·史史建置》)。唐太宗所谓“不出岩廊,而神交千祀以外”,“发挥文字之本,通达书契之源,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晋诏修书》,《唐大诏令集》卷81),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第二,由于历史同现实本有天然的联系,因而在悠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中曾经出现过的人们的活动及其原因与结果,总是会引起今人的关注、回忆和兴趣。如人品的贤佞、国家的安危、朝代的兴亡、政策的得失、社会的治乱、世风的厚薄,以及文化传承及其种种 措施 ,天灾人祸及其应对之方,还有域外诸国的有关情况等等,凡此都对今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三,史学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悠长、恢宏的思考时空和丰富、纷繁的思考对象,而且可以由此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进而积极参与创造美好的现实与未来。这是史学具有永久魅力之所在。元代史家胡三省批评一种重经轻史的错误观点,指出:“世之论者率曰:‘经以载道,史以记事,史与经不可同日语也。’夫道无不在,散于事为之间。因事之得失成败,可以知道之万世无弊,史可少欤?”(《新注资治通鉴》序)那种认为史书只不过是记事、记人而已,这是对史学的一种浮浅认识。反之,通过读史,了解了历史上史事、人物,进而从中认识其始末原委、常理法则,得到启示,有所借鉴,这才是对史学的真正的理解。

史学的经世作用,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的诸多方面。以下数端,是比较突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史学是认识历史的基本途径。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历史,但通过史学认识历史无疑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当人们真正认识了历史,才可能继承优秀历史遗产,为现实的历史运动提供借鉴、 经验 、智慧,开辟和创造新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通过史学去认识历史,确乎是史学的社会作用中最根本的方面,即所谓“居今识古,其载籍乎!”(《文心雕龙·史传》)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历史经验、历史上的真善美等等,主要是凭借着史学活动来记载、积累和传承的。

——史学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以政治、文化、 教育 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也最为重要。在政治方面,又以政治决策、历史经验、忧患意识同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从政治决策来看,历史知识、历史参照是重要依据之一。如汉初,汉高祖刘邦命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后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刘邦大为称赞,命名曰《新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新语·无为》篇指出:“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政而用刑太极故也”;认为实行“宽舒”、“中和”之政是非常必要的。这是阐明了秦朝政策的失误,也是为汉初“与民休息”基本国策的确立提供了历史的和理论的根据。从历史经验来看,史学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从对历史的记载、描述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总结前人在历史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作为今人和后人的借鉴。譬如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以深刻的见解、翔实的材料、精彩的史笔总结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开始,以后许多“正史”都有所效法,其中往往亦不乏优秀之作。又如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的主旨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入史,以便于“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读通鉴论》,以其深邃的历史见解,阐述了历史上的种种经验教训,他所总结的“谀臣”是否得势、得宠与国之存亡的关系,统治阶层是否看重“积聚”、“宝货”与政治得失的关系,“风教之兴废”与朝代兴亡的关系(以上见《读通鉴论》卷1、12,卷2、12,卷17、19)等历史经验,都是极具启发性的通论。再如,自贾谊《过秦论》以下历代史学家、思想家所撰史论、政论,其真知灼见,不乏于时。从忧患意识来看,因其理性和深刻而具有特殊意义。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这个品质在史学上反映得十分突出,清人龚自珍强调说:“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乙丙之际箸议第九》,《龚自珍全集》第1辑)这句话从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了中国历史上“良史”的优秀品质。“良史之忧”的内在精神是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它以洞察历史为基础,以关注现实为旨趣,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许多事实证明:史学上反映出来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之一。

——史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记录和纽带。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后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史学以其独特的形式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史书对于多民族历史活动的记载成为历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对于多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的作用。第二个方面,史书对于西周、汉、唐这些盛大朝代的记载,既作为史学的形式又作为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周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这种影响,反映在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上,反映在对多民族历史渊源的共识上,也反映在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相互吸收、融汇上。第三个方面,中华文明不曾中断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其主要标志之一,是历史记载不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史学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史学还是人生修养的重要的教科书,是历史教育的巨大宝藏。史学的全部社会功能,都是史学对于人的作用的结果,都是通过人的认识的提高和人的 社会实践 来实现的。这是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0页)。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学的经世,史学的社会作用,本质上是历史教育作用。中国史学的优秀史学遗产,有大益于人生修养和历史教育:一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使社会公众都能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二是具有突出的适应性,使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能从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著作中得到启示和教益。三是由于历史著作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底蕴和众多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以及各方面的经验和智慧,从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深刻的感染力。

60多年前,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位反法西斯的英勇战士布洛赫,在牺牲前写了一本名为《历史学家的技艺》的书,其主旨是回答“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他在《导论》中这样写道:“‘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已远远超越了职业道德之类的枝节问题,事实上,我们整个西方文明都与之有关”(见此书中译文本第7页,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这里,借用布洛赫的话来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中华文明以至整个东方文明不也是与之有关吗!史学的经世作用,实在是不可轻视的一件大事。

三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

史学的求真与史学的经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首先,我们从理论上看。刘知几《史通·人物》篇强调史书“诫世”、“示后”的作用,作者在篇末作结论说:“名刊史册,自古攸难;事列《春秋》,哲人所重。笔削之士,其慎之哉!”所谓“诫世”和“示后”,是指史学的经世作用;所谓“难”,所谓“重”,所谓“笔削之士,其慎之哉”,是强调史学的求真。刘知几是把史学的求真视为史学经世的基础。上文说到宋人吴缜论批评史书的三个标准,一是事实,二是褒贬,三是文采。他认为,事实是一部史书的根本,有了这一条,才不失为史之意。他说的褒贬,是著史者的价值判断,其中包含着史学经世的思想,而这些都应以事实为基础。吴缜所论,同刘知几所论相仿佛,都强调了史学的经世以史学的求真为前提。可见,求真和经世就是如此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由此也可以看出,凡对史事采取轻浮的、曲解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并用以比符现实,既违背了史学求真的原则,也失去了史学经世的基础及其本来意义。

其次,我们再从实践上看。史学的求真,是史学家在学术追求上的实践。史学的经世,是一切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智慧于现实历史运动的人们的实践,其中也包括史学家所作的努力。司马迁著《史记》,被后人誉为“实录”,当之无愧。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史记》的经世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力量;秦朝的二世而亡,使多少统治集团引以为戒;汉初的“与民休息”的国策,使多少杰出的政治家受到启示;汉武帝时代的富庶和浮华,使一代又一代后人陷于沉思;还有那些具有“国士”之风的名将贤相,那些“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奸佞小人,使多少后来者“思齐”、“自省”。大凡读过《史记》和比较熟悉历史的人都会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史记》的经世作用之大,非笔墨可以形容。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问世的《通典》是制度文明的杰出代表作。作者杜佑撰写此书的宗旨是:“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自序)。这里说的“人事”,是指历代制度的演变,“群言”是指历代群士关于制度的制订、实施、得失的议论,无疑都是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之上;这里说的“将施有政”,意在以所著之书用于施政的参考。《通典》在唐代和唐代以后的政治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许多政治家的称赞:“诞章闳议,错综古今,经代(世)立言之旨备焉”(《唐文粹》卷68权德舆《歧国公杜公墓志铭并序》):“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乾隆丁卯《御制重刻通典序》,参见咸丰九年崇仁谢氏重刊本)。作为通晓史学的政治家和精于政治的史学家,杜佑把“经邦”“致用”之旨缜密地、严谨地寓于制度史的阐述之中,史学的求真与史学的经世可谓相得益彰。

同样,司马光与《资治通鉴》鲜明的经世之旨,也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司马光撰《资治通鉴》的主旨已如上述。朱熹评论《资治通鉴》说:“(司马)温公之言如桑麻谷粟”(《朱子语类》卷134)。王夫之认为《资治通鉴》包含着“君道”、“臣谊”、“国是”、“民情”,为官之本、治学之途、做人之道等多方面内容与启示(见《读通鉴论·叙论四》)。南宋以下,《资治通鉴》受到各族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士人的敬重,自有其史学上的崇高地位和实践中的参考价值。世人盛赞史学上的“两司马”,绝非偶然。上举三种体裁的三部通史,大致可以表明中国古代史学之主流在求真与经世上的一致性。类似的或相近的史书历代都有所出,不一一列举。

再次,我们还应从全局上和本质上看。毋庸讳言,中国史学上确有曲笔的存在,对此,刘知几《史通·曲笔》篇不仅有事实的列举,还有理论的分析。刘知几之后,史学上的曲笔现象仍然存在。举例来说,官修史书,时有修改,不论是修改曲笔,还是曲笔修改,都说明了曲笔的存在。而此种曲笔产生的原因,往往是政治因素影响所致,当然也跟史家“心术”相关。但是,在中国史学上有一个基本准则或总的倾向,这就是:直书总是为人们所称道,而曲笔历来受到人们的揭露和批评。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所说的那样:“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对奸邪给予惩戒,正是优秀史家的直笔所为,正如农夫看到田间的莠草就一定要把它锄掉一样。像这种做法,也是万代同一的准则。在中国史学上,曲笔或可得逞于一时,但终究免不了落下骂名,为人们所唾弃。

最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史家的职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史学的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这两种联系,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本质的沟通,即在史学的信史原则和功能信念上统一起来。可以这样人为:揭示出这种联系,就是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揭示出中国史学的总相和特点。

我明白道理可以写

杨光荣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鸿祯院士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16 年 11 月 17 日生于山东省苍山县卞庄。1935 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39 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7 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名誉资深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主要研究成果是: 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 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与古构造的框架,出版了 《中国古地理图集》; 区分了中国盆地的不同类型及其构造发展特征; 提出了层序地层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 在大地构造和全球构造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的认识和地球史上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 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研究,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 在地质学历史方面,提出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求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发表论文 240 余篇,出版专著、文集、图集和教材等 20 余种,曾获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集体,1982) ; 第三届、第五届二等奖 ( 1987,1991) ,首届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材特等奖 ( 1988) ,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4) 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 ( 1996) 。王鸿祯能够取得以上成就,是和他所走的学术道路和特有的学术思想分不开的。

一、充实底蕴、拓宽基础

王鸿祯生于一个走向败落的封建家庭。父亲是前清末科秀才,工书法,喜文辞,曾就读于济南政法学堂。他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和文字训练。1925 年因家乡战乱,到外地读书,1927 年读完小学,次年还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读了不少古典小说,接触到 《中山全集》等书籍。1929 年考入临沂山东省立第五中学,适值新任校长徐眉生实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革新,使王鸿祯得以广涉博读文史、自然书籍,参与多种社团活动,扩展了志趣,增长了才干。

由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校内进步学生受到迫害,徐校长离职,王鸿祯随其兄赴北平读了一段中学,因而有机会杂学旁搜,充实了一些文史和外文知识; 读了当时流行的《独立评论》等杂志,慕胡适、丁文江之为人,萌生了 “科学救国”之念。1935 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有幸听到葛利普教授最后一次讲授 《地史学》,又读了他的 《地史学教程》名著,对地质科学的全球性和历史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接触到学术活动的气氛。1938 年他随长沙临时大学步行团到昆明,途中得到袁复礼教授的指点,增强了观察地质现象的兴趣,也初步感受到了曾昭抡、闻一多等同行教授的大家风范。自 1938 ~1939 年间他在西南联大听孙云铸教授讲课,经常听到一些地层古生物名家的研究途径,有所领悟。王鸿祯利用 1938 年暑假,随地质调查所边兆祥等到野外系统实践 5 万分之一地质填图和万分之一地质地形测绘方法,得到较正规的训练,他还努力提高外文水平,阅读德文经典教材名著,撰写外文杂志中有关大地构造论文的述评,在 《地质论评》发表。

王鸿祯 1939 年毕业留校任教,作孙云铸教授的助教和助手。实际上在毕业之前,他已协助孙先生编辑出刊 《北京大学 40 周年纪念文集》地质卷。其后数年,他为了教学需要,系统整理购自国外的成套教学标本和初步鉴定从国内采集的化石标本; 广泛阅读中国地质文献,钻研欧美名家的经典著作。1940 年他短期参加谢家荣教授主持的叙昆铁路沿线地质调查,从编译资料到制定规划任务和工作方法,都受到教育和锻炼。在这一时期,他的专业研究以珊瑚古生物和古生代断代地层为主,也涉及小比例尺路线地质和区域构造。他 1943 年发表的滇西 50 万分之一铁路沿线地质论文就曾为黄汲清在其 1945 年巨著《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引用。在从教期间,王鸿祯一方面在 《中国地质学会志》、《科学记录》等杂志发表地层古生物论文,一方面协助孙先生的系务工作和组织中国地质学会的学术活动,由此逐步认识到搜集资料、掌握文献的重要性,也初步体会到以正确的观点方法统率资料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西南联大的优越条件,旁听文史课程,拓宽了知识基础,增加了自己的一般学术素养。

二、扩展视野、锐意创新

1943 年,孙云铸、袁复礼教授就推荐王鸿祯赴美深造,1944 年获得耶鲁大学首届奖学金,但未能成行。1945 年考取英国文化协会提供的赴英研究生,开始了国外两年的留学生涯。

在剑桥,他的导师是年轻的皇家学会会员 O. M. B. Bulman,研究笔石和哺乳类,以思想缜密和系统见长。王鸿祯同他谈了以四射珊瑚为主的研究计划,介绍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他立即建议走访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珊瑚名家 Stanley Smith 和伦敦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H. D. Thomas,同时及时地为他申请了各项减免程序,以缩短他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经过同 Thomas 的商讨和材料展示,确定了以研究现代珊瑚骨骼组成单元,从而建立四射珊瑚全新分类的研究途径。此后,他充分使用了自国内带来的和剑桥 Sedgwick 博物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大英地质博物馆调查所所存的丰富薄片资料,利用馆藏期刊文献特别丰富的剑桥哲学图书馆,在已有主导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查证和重新解释了珊瑚骨骼的微细构造,确定了 “属”一级的定义并试行建立较高级别的分类体系。所用手段只是双目偏光镜和同步描绘器。这时,他早年取得的绘画和目测技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走访和观察了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地质调查分所的薄片资料和向几位欧美同行通信求教后,于 1947 年 4 月写成了论文文稿,并利用他已有的全球构造轮廓知识,引入了演化阶段和时空分布的见解,使论文既有概念方法上的创新,又有学科内容较广的特征,具备了当时古生物研究的先进水平,得到导师的赞许。5 月间游欧回来,通过了口试,及时参加了当月举行的授予学位典礼。

王鸿祯初到英国,就购读了李四光的 《中国地质学》 ( 1939) ,1946 年初,又在系图书馆见到黄汉清的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 ( 1945) 专著,并细读了这两部经典之作,当时他特别注意在构造上有关大陆漂移的争论,也接触到了当时有关花岗岩生成的著名话题。此外,他选修了 M. Black 的沉积学及实验课,也读了德国学者有关欧洲构造发展阶段的论述。在 20 世纪 30 ~40 年代,剑桥有几位年轻的地层古生物学者陆续当选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并同剑桥的岩矿、结晶、地理和气象学者们形成了跨学科学术交流的群体,到40 年代中期还保存着这方面的流风余韵。王鸿祯受其启发,初步形成了以地层、古生物、沉积和区域构造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

1947 年 5 月,王鸿祯随同由 Woodward 讲座教授 W. B. R. King 法国 Lille 大学教授 为首组成的剑桥地质实习团到法比交境和法国西北海岸考察,凭吊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还写诗留念。其后又到巴黎,分别访问了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中国科技史大家李约瑟和对中国地质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地学思想家德日进神甫,并向他们致敬。8 月间,他访问了英国几所大学地质系,在布里斯托尔见到 Bulman 挚友W. F. Whittard,谈到北大地质系的战时损失,慷慨赠予全套 《英国古生物志》、 《地质学杂志》和 《英国地质学会志》等大量宝贵文献,并无偿装箱启运,及时到达了北平,情谊可感。他在访问了解了伯明翰和格拉斯哥等大学地质系的教学状况后,到著名的湖区度假,并吟诗作画留念。

王鸿祯得到北京大学的资助,于 9 月份赴美访问,同船的有牛津的闵嗣鹤。按预定计划在美访问了哈佛等校的地质系,在耶鲁,他向 C. O. Dunbar 当面致了谢意和歉意,并向已故的 Ch. Schuchert 教授致敬。他在耶鲁、俄亥俄和堪萨斯三校作了有关珊瑚研究的学术交流,见到曾寄赠他珊瑚标本的 J. M. Wells。他还在华盛顿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做了短期工作,参观了纽约自然史博物馆。作为葛利普教授的最后一班学生,他还向私淑于葛氏的R. R. Shrock 和 J. M. Wells 等介绍了葛氏对中国地质界的巨大贡献。美国之行还使王鸿祯有幸见到地质古生物界前辈、斯坦福大学的 Bailey Willis 和纽约的 G. G. Simpson,这也开启了他对地质学史和地质名家的兴趣。

三、教书育人、厚积薄发

王鸿祯从未离开教学岗位,也从未放弃科研机会。但他全力投入教学的时期是从1947 年回国到 60 年代十年动乱之前。他在青年时期从学任教,形成了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和文风简约的习惯。1952 年后学习苏联,其教学法部分虽然流于烦琐,却也使他把讲课当做一门艺术和享受。几十年前听过他讲课的人们至今还乐道当时获得的深刻印象。他投身教学,从教学计划制订到教材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全方位的,他兼采西方与苏欧教材之长,使用中国资料写成出版了 《地史学教程》,建立了唐山地区二年级填图实习基地。

王鸿祯在高等地质教育方面,一向重视基础,重视理科地质教育。1956 年他主持制订的地质类教学计划尽量强调了地质基础的重要性,并曾建议恢复理科地质专业。他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身体力行。他一再号召年轻教师培养广泛兴趣,结合教学设备,开展初步的科研锻炼。在制订科研规划时,建议将高级教材列入科研规划。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王鸿祯参加了对 《实践论》 和 《矛盾论》 的学习,听了辅导报告,还参加了由北京市委大学部组织的业余学习小组,接触到关于主要矛盾、事物的量变与质变以及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前进性等概念,他初步把这些概念用于教学和教材,提出了地质发展阶段性和不可逆性的论点,也进一步明确了以历史构造为中心,以古生物地层和沉积古地理为内容的学术研究途径。

在 20 世纪 80 年代,王鸿祯努力倡导拓宽专业,反复提倡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尽力争取国际渠道的资金支持。他十分重视师友之间的团结,呼吁不同年龄段的几代学人要真诚合作,互谅互让,年长的一代要做到胸怀广阔,树德立言; 中年一代要做到勤于奉献,勇于开拓; 青年一代要做到锐意创新,敬业求实。20余年来,共指导硕士研究生 19 人、多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3 人、博士后 5 人。

四、协作开拓、更探前缘

王鸿祯在十年动乱之后于 1972 年后重回业务岗位,参与当时提倡的总结性编图及地层资料整理工作,他利用馆藏丰富的地质图书馆查阅资料,对不同比例尺的图件编制和不同地区的地层规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自己也增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他通过较长期的实践和思考,对地质科研的性质积累了一些认识,认为地质作用和现象是地球多圈层、多阶段相互作用和复合,以及与有关空间星体相互影响的综合表现。因而需要组织较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他还强调了扩展时空视野的必要,认为有些地质作用和过程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往往是现象隐蔽了本质,复杂性掩盖了某些规律性。科学研究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复杂性,通过系统的观察思维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创新认识的一个过程。

他组织的较大科研项目是在构造古地理编图和地层专题方面,具有多学科和不同单位协作的特点。他认为这类工作中的关键首先在于有明确的学术思想和参与者的基本共识,而在学术思想上,应力求以辩证唯物的观点方法为指导。王鸿祯认为地球科学的时空应建立在时间的连续与不连续和空间的均一与不均一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事物的时间发展和空间分异的相对均一度为准,而高度均一性往往见于历史悠久的固结基底。因而他的构造划分在构造活动论的前提下,特别重视前寒武纪阶段形成的变质基底。这种思想也体现了时空的密切结合和统一考虑。

其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通力协作也是关键所在。王鸿祯十分珍视人际关系的团结,特别重视发挥青年人思路敏捷、勇于开拓的精神和优势,认为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应当肯定主流,不拘小节,既要放手,又要引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容对待,使他们既能敬业求实,又敢于锐意创新。他也极为重视在项目实施中勤俭治学,保持投入与产出高效率的特色和学风。

以 20 世纪 80 年代王鸿祯领导的古地理编图项目为例,他认为小比例尺古地理图研究编制的主要前提是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和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岩以及第四纪地质等学科的结合,而在这些学科中,又要分清主次,突出主要矛盾。例如地质构造在地质作用和现象中,既是综合表现,又是主导因素,起到质的规定性作用。在构造性质的活动与稳定两者的矛盾中,活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在图例编订中,首先突出了沉积( 火山) 组合的活动程度。在构造单元、生物区系和盆地类型的划分中都体现了以构造为主导的学术思想。因此,他领导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台湾省著名学者访问中国地质大学时,校长将 《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作为礼品送他,他激动地说: “这是我在台湾时千方百计地想得到的一本著作,今天得到了,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

王鸿祯长期从事地史地层学的研究和教学,他关心的是这个基础学科中对地质图等地质基本工作起着长期作用的,如统一地层表和地层规范等根本文件的建立问题。他在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中经常注意和参与这些方面,并予以及时的报道。他认为地层分类和地层界线等问题既有理论意义,更具应用价值。他反对地层分类中以年代地层单位为准的单一分类法,同意一些美国学者认为这个概念曾使美国地层学的发展停滞了几十年的评估,但他也不同意等量齐观的多重地层分类,而是将理论分析同实践需求结合考虑,强调等时性与区域分异性的并重和联系,提出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分类意见。他对近年在地层界线和统一年代地层表建立上的主流学说———全球标准剖面及点和程序方法,持有保留意见,并从物质性和实践性两方面指出了这个方法的欠缺。他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组织的层序地层专题研究中强调综合地层学和新一代地层表的探讨,就是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提出的中长期目标。

在这一时期王鸿祯还应用了电镜扫描新技术继续和深入了对珊瑚骨骼的研究,在早年的基础和多年的持续搜求中取得了较全面的分类演化和生物古地理成果,这也使他早年的假说基本上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这个过程引起了他的一些感想和思考。他的珊瑚论文于1950 年在伦敦皇家学会 《哲学丛刊》 发表后,50 年代中至 60 年代初,美国、苏联以及法国的古生物专集珊瑚卷都有介绍,但都不承认他提出的两类骨骼构造单元的原生性质,而这正是他的分类基础的核心部分。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电镜扫描技术出现,他和助手及时得出了大量数据,说明这种结构不独为珊瑚纲所共有,也有可能是低等无脊椎动物骨骼的常见现象。这个过程说明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作用,也说明任何创新都会遇到传统观点的抵制,需要长期努力,取得大量有说服力的证据。

五、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早在学生时代,王鸿祯就得到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李四光、葛利普、孙云铸、谢家荣、杨钟健等先生的教诲,后来又在教学工作和学会工作中长期同许多地质前辈共事。因此,他较早地了解了中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十分敬佩地质界前辈为发展地质科学和中国地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1986 年,他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他对学史研究所做的第一个方面是在和同事们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协作,他主持编写了英文 “中国地质简史”,在第 28 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散发 ( 1989) ,同时争取实现了1990 年在北京组织召开第 15 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他还主编了 《东西方地质学术思想的交流》( 英文,1991) 、 《中外地质科学交流史》 ( 1992) 、 《中国地质学科的发展》( 英文,1996) ,及 《比较行星学、地质教育和地质学史》 ( 英文,1997) 等英文专著和文集,多次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展出和交流,受到普遍的好评。1990 年王鸿祯当选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十余年间,为中外地质科学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对学史研究所做的第二个方面是倡导和遵从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信念,重视地质人物的研究,从 1987 年起陆续举行了对丁文江、章鸿钊及其他知名学者的纪念活动,主编了 《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 1990) 、《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5) 等专著和文集,体现了对中外前辈大师等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他对学史研究所做的第三个方面是密切配合现代的地学科研和教学,研究中国地质学科发展史和探讨学科思想史。王鸿祯一贯主张: “既要弘扬中国古代地学思想,更要研究近现代学说和学术思想史,探讨学术发展史的独特规律,追溯学术上的本末和渊源,评估得失,做到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除了上述学科史专著外,1999 年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他又主编出版了 《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文集,由 50 多位各地质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撰写了这部约 50 万字的学科史专著,对我国地质学主要分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经验和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评述和展望,受到广泛的好评。现在王鸿祯院士已届 90 高龄,思路依然清晰,兴趣仍然广泛。近年来还发表了专题论文,也有些诗作题句,记事述怀,是一位好学多思、具有远见卓识的前辈良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年是王先生 90 华诞,敬祝王鸿祯院士身心永健,睿思长青。

学术思想论文题目

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八大概念,和一条最高原则——得体性原则;学派同仁把这概括成为“三一语言学派”的学术思想体系。任何一种学派不是凭空想产生的,是沿着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道路逐步发展形成的。继承,是汲取前人先进的学术思想和优秀成果;发展,是推陈出新,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改造,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创新,是提出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面临的新问题。继承是基础,发展是动力,创新是目的,对于一个新兴学派来说,三者缺一环不可。以王希杰为代表的“三一语言学派”就是沿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的。王希杰师从我国语言学宗师,南派开创人方光焘教授。学人们认为,王希杰的语言学理论是继承、接受经过方光焘改造后的德•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发展起来的。这话总的说来不错,但具体说到他从索绪尔那里接受了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理论,从方光焘那里接受了言语没有阶级性的观点,这就太简单化甚至是误解。我们知道,人称索绪尔语言学说是“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因为他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与传统语言学截然相左,为理论语言学的建立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但是,索绪尔语言学说又存在诸多矛盾以致被人误解,引起后学者不同毁誉。方光焘毕生致力于索绪尔语言学说研究,对索绪尔的语言观和方法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批判、改造和发展,推动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促进汉语研究科学化和现代化起了重大作用。(2)对于王希杰“三一语言学思想,我已写了一篇《王希杰对索绪尔学说的发展》(3)拙文,现再作一些简要概括和补充,从而可以看清从索绪尔到方光焘再到王希杰的学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道路。

法律是反映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用来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法学相关专业研究生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际法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

1、 外空自然资源开发的国际法分析

2、 对世义务研究

3、 论我国海事争端的解决

4、 论国家自卫权在保护海外侨民中的适用

5、 中国与邻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国际法理问题研究

6、 国际法视域下南海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7、 跨境电影贸易的国际法规则适用探究

8、 南海岛屿主权争端的国际法研究

9、 黄岩岛主权问题的国际法探求

10、 国际法视域下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研究

11、 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由克里米亚及苏格兰公投探析民族分离主义

12、 美国经济制裁的国际法问题分析

13、 国际社会对伊朗经济制裁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14、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研究

15、 美国防空识别区制度的国际法评析

16、 论国际法中“对一切”义务概念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17、 网络攻击的国际法规制研究

18、 《国际法和政策视域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事安全》的翻译实践 报告

19、 论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

20、 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

21、 国际法上保护责任研究

22、 国际法中关于“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政治学分析

23、 防空识别区设立的国际法依据

24、 跨界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规制研究

25、 国际法上的有效控制规则研究

26、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问题研究

27、 海洋生物保护国际法规制的完善研究

28、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29、 中越南沙群岛主权争端解决的国际法依据

30、 论国籍争议解决在国际法中的发展

31、 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权利研究

32、 国际法视野下的劳工保护与反就业歧视

33、 关于“人道主义干涉”合法性的思考

34、 论湿地保护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35、 国际刑法中个人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36、 论国际法对化学武器的规制

37、 跨界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38、 国际法视角下人道主义干涉实证研究

39、 国际法中的赦免正当性研究

40、 周鲠生学术思想探析

合同法毕业论文题目

1、论我国《 劳动合同 法》的缺陷与完善

2、论合同法中的法定连带责任

3、《劳动合同法》对外资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影响研究

4、论利他合同-兼评《合同法》第64条

5、基于《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S公司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研究

6、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7、民法目的性价值研究

8、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

9、《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

10、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11、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分析

12、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研究

13、基于契约分析的劳动关系管理研究

14、合同法中的错误制度研究

15、合同解除制度研究

16、国际商事合同统一路径研究

17、新中国合同法的制定与完善之

18、《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件下济南市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研究

19、合同法定解除之损害赔偿研究

20、《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面临的问题研究

2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22、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之研究

23、劳动合同法诚信原则研究

24、合同法定解除权研究

25、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动关系和商业秘密保护

26、《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

27、《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利益平衡问题研究

28、完善《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制度的法律思考

29、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

30、劳动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与实现

31、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规定研究

32、基于《劳动合同法》的旅游饭店劳动关系研究

33、劳动合同法下实施劳务派遣的对策研究

34、新劳动合同法的变化分析及其对企业员工激励的影响研究

35、合同法定解除之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民法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民法强制性规范研究

2、论中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

3、个人金融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研究

4、宪民界分论

5、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

6、民法法典化的历史追究

7、民法目的性价值研究

8、论法国财产法的历史演进和制度体系

9、我国民法典亲属法编立法构建研究

10、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继受与变迁

11、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

12、广义民法物研究

13、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14、网络环境下信用权民法保护研究

15、公、私法交错中的海关事务担保制度研究

16、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17、冲突法的正义问题研究

18、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

19、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

20、民法本位论

21、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

22、中国(大陆)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法价值研究

23、论民法上的占有

24、民法占有制度研究

25、德国古典私权一般理论及其对民法体系构造的影响

26、民法自然债研究

27、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

28、《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研究

29、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

30、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民法保护

31、近代中国民法原则研究

32、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33、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34、民法与忠孝-明治民法对家制的塑造

35、民法视角的景区经营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36、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37、论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38、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研究

39、民法和市民社会关系重构研究

40、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民法保护研究

法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硕士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相关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

★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多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1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下面我将为你推荐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

2. 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

3. 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

4. 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5. 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

6. 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

7. 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8. 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

9. 数形结合思想

10. 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

11. 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

12. 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3. 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14. 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

15.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16. 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

17. 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18. 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 网络优化

2.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3.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4. 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5. 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6. 论研究性学习

7. 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8. 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

9.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10.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1.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12. 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13.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

14.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15. 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

16. 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17. 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18.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主题等)

19. 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

1. 浅谈奥数竟赛的利与弊

2. 浅谈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浅谈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教学

4. 中数教学研究

5. XXX课程网上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6. 数学CAI课件开发研究

7.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8.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 中等职业学校中外数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10.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研究

11. 关于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12. 中外著名数学家学术思想探讨

13. 试论数学美

14. 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15. 数字危机

16. 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17. 高斯分布的启示

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知道本科数学论文题目都有哪些吗?接下来我为你推荐本科数学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本科数学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奥数竟赛的利与弊

★浅谈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浅谈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联系,如何运用高等数学于中学数学教学中 ★浅谈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教学

★中数教学研究

★XXX课程网上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数学CAI课件开发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中外数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研究

★关于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中外著名数学家学术思想探讨

★试论数学美

★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数字危机

★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高斯分布的启示

★a二+b二≧二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网络优化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论研究性学习

★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怎样发掘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

★数学概念探索式教学

★从一个实际问题谈概率统计教学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数学概念课的特征及教学原则

★数学美与解题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教学

★教材顺序的教学过程设计创新

★排列组合问题的探讨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

★整除在数学应用中的探索

★浅谈协作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标准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关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情境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初中代数中的二次函数

★略论数学教育创新与数学素质提高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探与实践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与教法初探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反思

★数学:让我们合理猜想

★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

★浅析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

★数学文化的核心—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漫话探究性问题之解法

★浅论数学教学的策略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例谈用“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角形的积化和差”课例大家评

★谈谈类比法

★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几种课型的问题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对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创设情景教学生猜想

★反思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在不等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浅谈数学学法指导

★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新世纪对初中数学的教材的思考

★数学教学的现代研究

★关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几点设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浅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如何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学课程的设计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探讨

★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

★谈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索式教学 ★把握学生心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

★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数学概念的教与学

★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

★浅谈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实施途径

★论数学学法指导

★学生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浅论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论数学学法指导

★优化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浅谈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搞好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

本科数学毕业论文范文:高等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

生产计划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合理规划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十分繁复的过程,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等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数学建模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意义

在瓦斯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应用数学建模的手段为矿井瓦斯构建数学模型,可以为采煤方案的设计和通风系统的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型煤矿而言,因为资金有限而导致安全设施不完善,有的更是没有安全项目的投入,仅仅建设了极为少量的给风设备,通风系统并不完善。这些煤矿试图依靠通风量来对瓦斯体积分数进行调控,这是十分困难的,对瓦斯体积分数进行预测更是不可能的。很多小煤矿使用的仍旧是十分原始的采煤方法,没有相关的规划;当瓦斯等有害气体体积分数升高之后就停止挖掘,体积分数下降之后又继续进行开采。这种开采方式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只要设计一个充分合理的通风系统的通风量,与采煤速度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就可以在不延误煤炭开采的同时将矿井内的瓦斯气体体积分数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工人的安全,还可以保证煤炭的开采效率,每个矿井都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平衡点,这就对矿井瓦斯涌出量判断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煤矿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

生产计划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合理规划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十分繁复的过程,涉及到的约束因素很多,条理性很差。为了成功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现将常用的生产计划分为两个大类。

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

(1)数学规划方法这个规划方法设计了很多种各具特点的手段,根据生产计划做出一个虚拟的模型,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处于静止状态下所产生的问题。从目前取得的效果来看,研究的方向正在逐渐从小系统向大系统推进,从过去的单个层次转换到多个层次。

(2)最优控制方法这种方式应用理论上的控制方法对生产计划进行了研究,而在这里主要是针对其在动态情况下的问题进行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

(1)专家系统方法专家系统是一种将知识作为基础的为计算机编程的系统,对于某个领域的繁复问题给出一个专家级别的解决方案。而建立一个专家系统的关键之处在于,要预先将相关专家的知识等组成一个资料库。其由专家系统知识库、数据库和推理机制构成。

(2)专家系统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根据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而后由专家系统来进行求解;②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多个简单的子问题,而后针对建模的子问题进行建模,对于难以进行建模的问题则使用专家系统来进行处理。在整体系统中两者可以进行串行工作。

3煤矿安全生产中数学模型的优化建立

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来进行模拟,而后再使用系统分析来得出适合建立哪种数学模型。取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采矿点进行研究。在煤矿挖掘的过程中瓦斯体积分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可以通过通风量以及煤炭采集速度来保证矿中瓦斯体积分数处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假设矿井分为地面、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工作面,取地下一层两个矿井分别为矿井A、矿井B,地下二层分别为矿井C、矿井D.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建立简化模型

模型构建表达工作面A瓦斯体积分数x·1=a1x1+b1u1-c1w1-d1w2(1)式中x1---A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u1---A工作面采煤进度;w1---A矿井所对应的空气流速;w2---相邻B工作面的空气流速;a1、b1、c1、d1---未知量系数。

很明显A工作面的通风量对自身瓦斯体积分数所产生的影响要显着大于B工作面的风量,从数学模型上反映出来就是要求c1>d1.同样的B工作面(x·2)和工作面A所在的位置很相似,也就应该具有与之接近的数学关系式

式中x2---B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

u2---B工作面采煤进度;

w1---B矿井所对应的空气流速;

w2---相邻A工作面的空气流速;

a2、b2、c2、d2---未知量系数。

CD工作面(x·3、x·4)都位于B2层的位置,其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不只受到自身开采进度情况的影响,还受到上层AB通风口开阔度的影响。在这里,C、D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就应该和各个通风口的通风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C、D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表示为【3】

式中x3、x4---C、D工作面的瓦斯体积分数;

e1、e2---A、B工作面的瓦斯体积分数;

a3、b3、c3、d3---未知量系数:

f1、f2---A、B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

系统简化模型的辨识这个简化模型其实就是对于参数的最为初步的求解,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测量所得数据作为流通量,对上面方程组进行求解操作。而后得到数学模型,将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进行多次较量,再加入相关人员的长期经验(经验公式)。修正之后的模型依旧使用上述的方法来进行求解,因为A、B工作面基本不会受C、D工作面的影响。

模型的转型及其离散化

因为这个项目是一个矿井安全模拟系统,要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型研究,这是使用随机数字进行试数求解的关键步骤。离散化之后的模型为【1】

在使用原始数据来对数学模型进行辨识的过程中,ui表示开采进度,以t/d为单位,相关风速单位是m/s,k为工作面固定系数,h为4个工作面平均深度。为了便于将该系统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把开采进度ui从初始的0~1000t/d范围,转变为0~1,那么在数字化采煤中进度单位1即表示1000t/d,如果ui=就表示每日产煤量500t.诸如此类,工作面空气流通速度wi的原始取值范围是0~4m/s,对其进行数字化,其新数值依旧是0~1,也就表示这wi取1时表示风速为4m/s,若表示通风口的开通程度是,也就是通风口打开一半(2m/s),wi如果取1则表示通风口开到最大。

依照上述分析来进行数字化转换,数据都会产生变化,经过计算之后可以得到新的参数数据,在计算的过程之中使用0~1的数据是为了方便和计算机语言的转换,在进行仿真录入时在0~1之间的一个有效数字就会方便很多。开采进度ui的取值范围0~1表示的是每日产煤数量区间是0~1000t,而风速wi取值0~1所表示的是风速取值在0~4m/s这个区间之内。

模型的应用效果及降低瓦斯体积分数的措施

以上对煤矿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瓦斯涌体积分数等都会逐渐衰减,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微乎其微,这就表明这类资料存在着一个衰减周期,经过长期观测发现衰减周期T≈18h.而后,又研究了会对瓦斯涌出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发现在使用炮采这种方式时瓦斯体积分数会以几何数字的速度衰减,使用割煤手段进行采矿时瓦斯会大量涌出,其余工艺在采煤时并不会导致瓦斯体积分数产生剧烈波动。瓦斯的涌出量伴随着挖掘进度而提升,近乎于成正比,而又和通风量成反比关系。因为新矿的瓦斯体积分数比较大,所以要及时将煤运出,尽量缩短在煤矿中滞留的时间,从而减小瓦斯涌出总量。

综上所述,降低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常用手段有以下几种:①将采得的煤快速运出,使其在井中停留的时间最短;②增大工作面的通风量;③控制采煤进度,同时也可以控制瓦斯的涌出量。

4结语

应用数学建模的手段对矿井在采矿过程中涌出的瓦斯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及预测,为精确预测矿井瓦斯体积分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帮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荣强,姚建辉,孟祥龙.基于芯片控制的煤矿数控液压站的设计与仿真[J].科技通报,2012,28(8):103-106.

[2]陈红,刘静,龙如银.基于行为安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813-816.

[3]李莉娜,胡新颜,刘春峰.煤矿电网谐波分析与治理研究[J].煤矿机械,2011,32(6):235-237.

论文研究的学术思想

课题研究指的是在某项课题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备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课题经费预算、硬件条件等。

1、研究结果指的是在该课题上曾经做过的类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发表的文章、专利等。

2、研究人员是指从事研究该课题的试验人员,试验人员从事该课题研究时间越长,说明研究越深入,人员稳定,研究延续性好。从人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扩展资料:

“课”的本义是考核。《说文》里说:“课,试也。”

“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问题。《现代汉语词典》把课题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课题是指为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问题,而确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我们经常说“立项”,有的人把“课题”称“项目”,实际上课题与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具有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特征;而项目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课题所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科研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课题研究程序

问题一:学习科技论文写作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一、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科研任务:科研 科研和写作 “开拓,研究完成,发表” 二、科技论文的发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 三、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有利于科学积累; 四、科技论文的发表是发现人才的重础渠道,是考核科技工作者业务成绩的重要依据。 问题二: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和撰写目的有哪些 科学工作者,无论是临床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 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那么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和撰写目的有哪些呢?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专业职称论文: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 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学科研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业务水平 发表科技论文的多少(数)与它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大小(质),是评价科研工作者业务、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必需是实事求是,(专业职称论文: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科学的反映科研结果,决不允许造假)。当然也 是进行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发现人才的渠道之一。 问题三:写论文的研究意义可以分成哪些地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 问题四:学习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意义有哪些 题名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 问题五:文献回顾对于论文写作有什么意义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4形式分类 编辑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纵式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横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问题六: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50分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 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 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问题七:毕业论文实际意义怎么写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 问题八:开展论文写作培训的必要性 )原创的给你 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论文中学术构想与思路

在正式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前,需要先对论文进行构思,为接下来的论文写作谋篇布局。构思对论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好坏与否影响论文的写作结果。那么,学术论文该如何构思呢?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谋篇构思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的。所以在论文构思的第一步便是确认论文的主题,论文的论述核心。

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切忌在一篇论文中出现按多种顺序编写,这样不但会造成论文的内容混乱,同时也会让读者难以理解。

3.做必要的读者分析: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做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但并不表示一味的迎合读者的想法而撰写论文,这将是论文失去自身的意义。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定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

写作提纲,可以帮助作者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在构思论文的时候,提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提纲可以让自己理清思绪,进而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疏漏。

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提纲中用以提示写作的句子,有时即可用来做论文段落的标题。论文提纲不需要过多的注解,只要自己能够清楚所撰写的内容和用意便可以了。

完成论文的构思,便要根据构思中所选择的论证材料结合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选择撰写论文的最适合结构。

三、论文写作的常用结构

并列式结构:将所选取的材料加以排列,各材料单元之间并无逻辑制约关系,即使调换材料排列次序,亦不致影响表达效果。所以在论述上并没有所谓的主次之分,各种材料之间相互不影响。

串式结构:将所选取的材料依次排列,各材料单元之间有依次的逻辑关系,不可随意调换。串式结构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制约型串式结构,其模式示意如下:A1A2A3An(即:无A1,便无A2,余类推)。这类结构,取决于论文材料相互之间的联系,一般根据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论述。

伞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指某一层次的论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论据支撑着的结构,即只有同一层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单元同时成立时,上一层次的材料单元才能成立。这类结构是通过多个论据论证相同的论点,所以在撰写中以论点的材料为主,其他论据的材料为辅。

复式结构:实际上,在撰写论文时,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一种模式。应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思有关阐析、推理及反驳等论证的实质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复合型结构”。

研究生这么做学术,这么写好科研论文:

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必须明确一篇优秀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讲,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大体是:第一,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视角独特;第二,观点是否明确,论证论据是否充分,来源是否可靠。

第三,论证的思维逻辑和科学性强还是弱;第四,文字书写是否通顺、精炼、准确;第五,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实用性。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从前期文献阅读、选题、构思,到资料的搜集与提炼,都要围绕这一要求来进行。

一 文献阅读

论文不是等待研究工作完成时才开始进行的,而是贯穿研究工作的全部。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整理,符合论文的要求,对于得出的结论,要及时综合,联系其他结论,为论文提供素材。当我们阅读文献时,可以采用下面六种阅读方法。

(一)有效地检索和筛选文献。

文献检索是文献分析的基础, 检索文献需要勤查勤看。为了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全面性, 应该进入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之后, 按一定的主题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类, 找出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文献, 这是文献分析的第一步。

同时, 要注意文献的时间和权威性, 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走不必要的弯路。

(二)注意文献中的矛盾点。

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找到研究中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阅读文献时, 经常会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在分析同一问题时有不同的观点, 它们甚至彼此矛盾, 互不相容。关注矛盾, 思考矛盾,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好的研究机遇。

(三)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观点的不成熟, 也可能表现在研究方法方面。这些局限性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发现这些局限性一般需要研究者有新的视角, 而解决它们则往往需要研究者有新的知识结构或新的研究手段。

(四)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每一领域在未得到充分研究之前, 总会存在一些空白点, 抓住空白点进行研究, 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 在选题上保证研究的创新性。

如何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第一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未关注的问题; 第二是关注那些原来研究者已经注意但由于理论或技术困难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由于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追寻课题新的生长点。

分析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寻找课题新的生长点。我们在查阅、研究文献时, 注意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方向、新思路、新领域, 对深入该课题研究和拓展研究领域, 追踪研究方向与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六)加强文献的理论批判与整合。

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理论批判与整合, 需要我们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 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选择合适的角度, 突破思维定势, 扩大思维空间, 引进新的理论模型。如何从研究策略上突破研究者的思维定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值得推荐。

他说, 当我们着手研究一项课题时, 先不要去看这一课题的直接文献, 而是去看与这一课题有些关系但又好像关系不密切的文献, 在阅读中就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思考, 等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点之后, 再去看那些直接的文献。

在两者的比较分析中, 就会得到新的收获, 而不迷失在文献中人云亦云。

02 确定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在选择的范围内。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

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也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内容表达方式

(一)题目不宜太长。

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

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表达要精准。

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时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三 做好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把论文整体的思路预先想好,或者罗列出来,然后根据所罗列的一点一点展开来。构思好论文,可以帮助论文不脱离表达中心点。所以,作者想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就要先做好构思。

(一)如何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构思能力

审稿人希望看到的是一篇中心论点突出的论文。而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很难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那么清晰的思路怎么来?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建议大家在写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二)学术论文写作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要作读者分析。

写出来的论文最终是为了给人看,用于学术交流分享,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所以读者是我们目标。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

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2 .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3 .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又要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应做好充足的论文构思,把握好论文的中心点。以便能写出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的论文来。

四 资料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文写作也一样,没有足够多的资料难以成功的完成一篇论文。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研究就必须要充分的收集、利用资料,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

只有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方能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前人还未研究的问题。

那么在写作之前还需要收集五方面的资料。

(一)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

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二)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

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三)边缘学科的材料。

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

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

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五)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五正文写作

在构思成熟和资料收集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即可动手写作。写作是一个文字归纳整理的过程,必须紧密围绕自己的论题和观点,把自己在科研和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前人在这一论题上的观点、结论,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飞跃的过程。

否则,就会给人有一种抄书、拼拼凑凑,或记流水帐、工作总结的感觉,就不能叫学术论文。在正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7个方面。

(一)文章语言要流畅,表述要规范。避免错字、漏字、思维跳跃。

(二)正文章与章、节与节要有内在逻辑关系,要注意形式逻辑,不要前后矛盾。

(三)要用学术语言,不要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口语化。

(四)行文中提出的概念必须界定,不能随意下定义。

(五)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要规范统一。

(六)引用文献要有原始性、权威性、相关性、简短性、准确性。

(七)文章需要有头有尾,结尾最好有升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