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专学校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

中专学校管理论文

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学生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责任,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进。深入学生,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良好持续和稳定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立足本职,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方法。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机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之前受到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教育运行机制就会显得讲话,学生管理的观念以及管理手段也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有所差距,很难满足现代新形势下技校的发展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和分配制度发生变革,这样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之前也更为丰富和多样,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改变,如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要更多的向服务方向转变,但是从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和当前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还没有形成,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当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二)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度

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一定要有健全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较强的管理执行力度,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老师不能够在管理模式的带动下做好管理工作,同时,老师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的了解不够透彻,这样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了工作的难度。老师对于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强大和彻底,对于一些学生问题只是敷衍处理,不能够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解决问题,在管理上出现松懈的状态,造成了管理工作中问题频发,出现恶性循环的状态。

(三)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维都有着巨大的改变,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说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升和网络平台的开放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凸显出快捷性、开放性以及多样新的特点,但是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也会在另一方面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因素,例如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这样老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面临着挑战。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学生会受到信息的干扰影响了自身的判断能力,或者是出现网络媒介依存症的现象,这些都是不利于管理工作开展的,也是当前学生管理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1.行为习惯和认知问题

在紧张的学习氛围和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很多学生都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动力,而且缺乏纪律意识,于是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放纵自己,逐渐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并且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打闹喧哗,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而放纵自己,违反课堂纪律等。

2.个人性格与情绪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很少顾及学生所需,抑制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导致学生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甚至对教师和学习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另外,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致使学生在受挫后情绪失落,甚至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去故意违反纪律。

3.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很多学生故意扰乱课堂,更有甚者拉帮结伙,以团队对抗的形式扰乱课堂纪律,给教师制造难题,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学生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在学生处和系部总支直接领导下的辅导员具体负责,同时设有班主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本应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但是,有些部门对于学生的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解决。或是态度差、或是处理不及时。班主任没有尽到义务,只是挂个名分。与学生接触少,不了解学生,到期末了要写总结,连最起码的本班学生数多少还要问辅导员。

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为了管理好学生,学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大部分流于形式,执行不严,尤其是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及时、不果断,害怕处理过重影响各系部。于是经常对违纪学生说说而已,不疼不痒,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有些时候随领导的想法变化而变更,“人治”现象时有出现,管理处于不规范、不稳定状态。

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没有到位

学生管理方式运用不合理

目前在学院“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还没有形成。主要表现在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还经常滞留在以表面教育管理层次,缺乏以教育引导服务为中心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意识和氛围;更没有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学生自我管理参与不积极

首先是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学习动力,学习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对较差,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其次是心理承受力弱,独生子女、贫困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生存的焦虑竞争的压力、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绪,不能转移和调适消极情绪诸。其三是经济上支配盲目,在支配金钱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不以为然。同学之问常有借贷,甚至容易引发学生交往上的摩擦。还有就是缺乏自我管理目标战略,有些同学没有人生规划,没有自我管理目标的战略策划。

相关阅读:

中专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摘要:

近几年,我国高校在招生方面每年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扩招,这加大了中专学校的招生难度。另外,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以往还要严峻,中专学校面临着招生压力大、生源综合素质低的难题,为此,中专学校应寻求解决的方法以缓解目前的现状。学校可以从学生管理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中专学生的管理模式,从而规范中专学生的言行举止。本文主要阐述中专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供广大中专教师做参考,优化中专学生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

中专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1、前言

目前,我国中专学校同时面临着生源综合素质低、招生效果不尽人意以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的三重难题,要想改变中专学校的各方面劣势,学校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专学校的长足发展[1]。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中专学校可以优化对中专学生的管理手段,从学生的学习管理、言行举止、心理建设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学校应充分了解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心理特征从不同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目前虽有许多中专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管理的问题,但效果甚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寻找根本的解决方法。

2、中专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无心向学,经常逃课旷课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中专学校的生源下降且生源的素质参次不齐,甚至有一些还是“问题学生”。大部分的中专学生不好学、纪律散漫,更有甚者入学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文凭。在中专学校里,学生标新立异,注重外表打扮却无心向学,心中没有树立远大的发展目标,他们经常逃课旷课去网吧玩游戏。针对此种现象,学校若不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行为,将会严重阻碍他们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培养中专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缺乏情感交流,管理模式陈旧

中专学校通常是采用学生集体住校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但是学生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只是机械化地通过颁布管理条例和制定形形色色的处罚制度笼统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机械化的管理制度下,加上管理者的管理态度强硬,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做出一些叛逆行为,造成管理上的恶性循环。中专学校的学生管理者极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通常采取“事后管理”的模式,即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侧重于事情发生后的处理,一旦学生违反了管理条例,管理者就会用生硬的管理条例来处罚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管理者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不注重对学生管理问题的预测和预防工作。因此,尽管学生管理者如何加大管理力度,但依然无法取得成效。

忽视心理问题,管理效果不佳

中专学校要想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中专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合理的、人性化的管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员并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过分批判与苛责,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他们需要承担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交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烦躁,进而做出一些违规行为。针对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管理者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管理工作就无法取得突破性成效。因此,中专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3、中专学生管理的策略

开展技能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只有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学生,他们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专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主,然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技能比赛活动。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举办点钞大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自主提高点钞技能,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还可以举办体育、文艺以及文学类的比赛,比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主题征文比赛、校运会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才艺与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树立起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建立和谐关系,优化管理效果

现阶段中专生的思想正慢慢地走向成熟,他们具有思想多变、遇事易冲动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征。学生管理者应该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使用强硬的管理手段。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流时放下“尊者”的架子,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这样有利于赢得学生的好感与信赖,学生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敢于说真话,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与批评。同时,学生管理者只有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深处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转换管理观念,引导自我管理

中专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加入日常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行管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为此,学生管理者应该转换管理观念,应从我国素质教育角度来为学生换位思考,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明确管理工作的意义[2]。例如,管理者可以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让学生担任纪律管理职务,以学生自律委员会来带头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学校家庭合力,共同参与管理

中专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建设问题,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学校与家长合力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优化学生管理的效果。学生管理工作虽然繁琐复杂,但是只要管理者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专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价值取向等各方面都得以提高,将来成为国家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娟娟,张超.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3,10:224.

[2]陈静.中专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改善措施[J].品牌,2014,05:107.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职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加强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对策

一、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又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方面,也一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什么当前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学校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只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由政治课教师上上课就行了,等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再去学习怎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迟。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自然就不会落到实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

2.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波及校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市场自身的缺陷和不平等不断暴露。比如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导致了人们交往行为的工具化,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与矛盾、道德裂变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极大地腐蚀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这些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传入校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内容。像其他的德育课一样,学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且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有很大的出入,他们总是能举出很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反面事例,这样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很难被学生接受。

二、加强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除了要提高重视程度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渗透到德育的第一课堂。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要合理设置德育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切实有效地发挥这一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应该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以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打破以学期为期限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还应该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职业特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系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关注就业前景,从形成职业概念,具有职业意识,到培养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掌握职业技能,从而规划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除课堂讲授外,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剖析就业方而的热点、疑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努力成才的意识,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通过举办模拟招聘、简历制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还可以采取德育系列讲座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总之,要把德育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并在实践中锻炼巩固。

此外,其他学科教学也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等等。

2.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我们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要注意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学校可以借鉴某些高校的做法,开展学生诚信宣誓,签署主题为“倡导诚信风气,塑造信用形象”的学生信用档案联名书,为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等教育活动,搭建一条校园与社会之间信息通道。还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二要把诚信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针对中职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所遇到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以诚实守信为学习、生活、交友的准绳。这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开展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社会实践即是在社会活动中去锻炼、陶冶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诚信行为习惯。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诚信、体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信得过”商店、“讲信誉”种子店,以及讲诚信促发展的企业,访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中学习讲诚信的好思想、好作风;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不守信用害人不利己的案例,从中借鉴不守信用给他人、企业、社会与个人带来的危害,等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践履诚信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3.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者应该首先起到让德育工作说话的作用,确定“德育为先”的指导原则,要实施德育全员化的战略。确保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是德育资源,处处都是德育阵地。德育工作不但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而且要细致深化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倡导主体德育,实施德育内容职业化。要将理想前途教育摆在德育工作之首来抓,同时要将理想前途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重塑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充满憧憬;要积极倡导主体德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体,落实“德育内容由学生设计,德育过程由学生参与,德育评价由学生检验”,积极开展能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平台的活动,制定发展性的鼓励性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鼓励学生进步;同时要将养成教育和制度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学习各名企业的《员工手册》,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员工道德要求、行为规范要求,树立起职业意识。德育工作者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各种媒体对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德育工作部门应积极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创建正面社会舆论环境,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积极宣传和渲染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积极因素,开展“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成才之路展播”,编印《本校优秀毕业生成才先进事迹册》等一系列活动,以使广大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并引导中职学生自觉地抵制庸俗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将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个人和社会双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1、嘘寒问暖.教育往大了说是要爱学生,往小的说是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吃穿住行,你的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都有可能打动他的心,就算是不能打动他的心,最起码能够的内心对你透出光亮,至少能够减少他和你当面顶牛的概率,这种关心可以是故意的,我们可以创造情境的方式去实行,现在是冬天,天气越来越冷,比方说你看到一个学生,你可以这样说,你怎么穿的这么薄,冷不冷,有没有冻感冒啊?当然你说这话的时候,你的表情,你的眼神都应该是从内心,真心的说出这种话,因为孩子也不是傻子,他能看懂你的肢体语言,能看懂你的表情,他们会猜你这话是在讽刺他,还是在真的关心他

2、委以重任如果这个孩子和你对着工,那么你就有意地让他在班里做一个小。班委或者小组长,或者是单独派他做一个小工作,我们龙的子孙都好面子,孩子们也不例外,当然前提是这个工作很容易完成,只是需要跑跑腿就能完成,或者是动动手、动动嘴,一般孩子都是愿意做这些工作的。当孩子做完之后,你要真诚地说声谢谢,表示没有他,这个事儿可能会很麻烦,让他认为你欠他人情,也就是说,你让他在别人面前有面子,他会逐渐转变对老师的看法的.

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的正规期刊中有《外国中小学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以及《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但没有看到《中小学教育》。

加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加强经常性的卫生管理。

提高易感者的免疫能力。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必要的营养供给,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扩展资料:

第三部分 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一、组织学生参加和劳动社会实践,事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强调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高温、繁重体力劳动等特种作业。

二、校外集体活动应注意

1、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校外活动,一定要事先经学校负责人研究,做出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并有学校负责人或教师带队。要事先派人勘查活动场地、环境。要建立大型集体外出活动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制度。

2、活动中如需使用交通工具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不得超员运载,不得乘坐没有驾驶执照的人员驾驶的车、船。

3、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的场所、建筑物和各项设施必须坚固安全,出入道口畅通,场内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放置得当。

4、到浏览区和游乐场所活动,一定要注意其合理容量。不要组织学生到超容量的地方或场所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小学教育

正规刊物,一般有两个刊号,一个是ISSN刊号,也叫国际刊号,另一个就是CN刊号,也叫国内标准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注册一个杂志社就像注册一个公司一个简单。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私人是不允许办杂志的,企业也不可以,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

《中小学学校管理》假杂志有19种封面。

《中小学学校管理》于1978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国内刊号为:11-4300/G2,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中小学学校管理》宗旨是改善心智模式,提升实践智慧。传播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探讨管理改革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推广名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搭建管理理论与实践对话的平台,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思路。

在三个平台上都没有检索到这个期刊。图示是维普和新闻出版总署的。

如果其他教育类的期刊也在考虑范围内,可到期刊VIP上找到编辑看有哪些是可以选的。

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适当的目标能够诱发人产生动机和内驱力,激励人不断上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参与制定集体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规划,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意义、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实现目标后的相关利益等。那么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教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一、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好功课,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师有责任把课程计划、课程教学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领会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小学课程大多是工具课、基础课,许多内容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为了教好功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该以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新成就来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做,也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如果教师没有把功课教好,没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人民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但教师中只管教,不管导,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至于思想品德教育,那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还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要费时间、花气力,责任感差的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课堂上能完成教学计划,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这些旧的观念,必须帮助教师转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我们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也说明了教师管教管导的重要性。教师管教管导,是从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一代提出来的,也是根据教学规律提出来的。教师管教管导不仅课堂教学应该如此,课外校外也应该如此。如果教师只管教,不管导,只教书,不育人,只管课内,不管课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不仅是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所有科任教师也有责任。例如,学生长期坐的姿势不正,便会引起其脊椎变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便会导致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教师经常拖堂,不按时下课,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的。如果教师热衷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健康漠不关心,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四、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各种有益活动,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育、陶冶品德、促进身心健康等都有积极作用。许多著名的文艺、体育、科技人才的成长,往往得益于课外校外活动。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要依靠教师去组织、去指导,教师也有责任去把这种活动组织好、指导好。如果教师把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当作一种额外负担,不关心、不支持学生课外校外活动,不愿意承担这方面的任务,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而也不算是称职的教师。

五、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三者协调一致,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在三者中起主导作用。但学校不能孤军作战,必须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和家庭、社会取得密切联系,协调一致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班主任在这方面的任务更重,科任教师有责任配合班主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水平

教师要教好功课,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指导组织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水平。因此,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如果教师不愿意学习,不求上进,抱残守缺,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必然成为不称职的教师。

一、目标激励

适当的目标能够诱发人产生动机和内驱力,激励人不断上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参与制定集体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规划,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意义、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实现目标后的相关利益等。当教师沿着规划的路径实现既定目标,且目标成果得到及时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感到工作有盼头,干起来有劲头。如我们学校确定中远期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构建“一个布局结构合理,环境优美,既蕴涵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又充满幸福气息的现代化新型校园”,近期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我县大、小楠溪流域办学设施比较完善,在小楠溪流域有一定影响的农村示范性小学。根据学校总体目标我们分别细化确定各位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的近期奋斗目标,这样教师努力的方向就比较明确,工作也就有目标了。

二、公平激励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的报酬与另一个和自己条件相近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一方比值大于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影响人际关系,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在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诸多因素中,公平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公平性的问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营造“赛马不相马”的竟争机制,尤其是在评先树优、奖金分配、提拔员工、培训进修等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做到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做到程序合理,过程、标准和结果都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公平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当教师感到自己付出与获得基本平衡,认为公平合理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

三、参与激励

杜威所言“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所以,学校领导要将学校还给老师,老师才是学校的主人,不要把老师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广泛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和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涉及到福利、评先进、评职称和学校发展等大事情,不要一人说了算,要集体决定。使教师感到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感到自己的一定地位和作用,以此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认同感及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上下同欲”的局面,使学校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情感激励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校管理者,过分强调制度,过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甚至用一些硬性规定卡老师的现象。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的劳动特点,缺乏情感勾通,致使一些教师在工作中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以上现状,学校管理者就必须牢固树立从“管理”到“服务”、从“控制”到“解放”、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等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变革传统的监管式、行政约束式的管理方式,实施以激励,尤其是以情感激励为主要方式的人本化管理。如制度条文的制定尽量留有一定的弹性,在制度的表述上尽量以“倡导”、“期待”等体现人本思想的表述代替“严禁”、“不准”等词语,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把教师当做朋友和亲人,放大他们的优点,容忍他们的不足,这样教师就会尽心竭力的努力工作。

五、垂范激励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透射出学校管理中校长自身模范作用的重要性。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和领头雁,工作中校长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做好引领,在工作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一是领好班子,抓好班子建设,使班子成员在教师面前起表率作用;

二是学习要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引领好;

三是工作要领先,不仅工作想在前,还要深入到过程中去,抓好落实。只有当领导做出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师者之首、师者之师、师者之友,广大教师才会心悦诚服,工作才会主动。

六、赏识激励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赏识与期待能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不仅要要求教师赏识学生、激励学生,自己也要赏识教师、激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抓住教师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做法,给予恰当的评价与褒奖,鼓励教师做最好的自我,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校长的目光中读到这样的话语 :“努力吧,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的闪光点都能得到展示。”、“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你进步很快!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当教师感到被欣赏、信任、尊重和期待时,他们就会备受鼓舞,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论文摘要: 团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到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能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双赢,也是校园管理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本文就校长在团队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校长如何组建和管理教师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 教师团队 团队管理 校长

团队管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企业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因其灵活性大、效率高等优点,备受企业组织的推崇。目前,大中企业的团队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借鉴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把学校教师组建成一个个工作团队,通过团队管理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成效。

一、教师团队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师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学校某一教育教学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具体来说,教师团队是由一起工作的教研组成员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师组成,彼此沟通、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互补的方式,实现团队共同的教育目标。如将学校的重要教研人员组成“学术团队”、优秀的学科教师组成“教学智囊团队”、学校一帮一教师组成“青蓝团队”、班主任老师组成“爱心团队”、爱读书的老师组成“读书—分享团队”、爱写作的老师组成“随笔共写团队”等。

(二)教师团队的特点

教师团队是由具有很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组成的优秀群体,与其他团队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团队作用的发挥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往往是掌握某一领域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在团队工作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创新与发展。

2、团队工作的长效性。教育是一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教师团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团队工作成效可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团队工作具有长效性。

3、教师团队教育价值的自我实现性。教师团队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成果是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育价值的自我实现除了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外,对工作对象的情感、精神的回报期待会更高。

二、中小学校实行教师团队管理模式的意义

1、可以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双赢。从学校来讲,高效的教师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独特优势,更加有效地激励教师,促进学校的发展;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高效教师团队的支撑与帮助,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并相互扶持,取长补短,能加快个人成长的步伐。

2、教师团队管理是校园管理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新的教师团队合作可以打破传统教师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与管理,成员以个人意愿的方式参与工作,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彼此增进感情,体现一种健康、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教师团队多种形式,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学校文化带来新鲜的内容和形式。

三、校长在教师团队管理中的角色地位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者

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校长是团队的核心领导,更是团队精神的首要培养者。

(二)团队信息的沟通者

一个教师团队能否协同一致的向前发展,其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沟通,所以校长做好了教师团队的沟通也就做好了团队的管理。

(三)团队士气的激励者

团队目标实现过程中总会有困难与挫折,校长的意气风发、勇气十足,热情洋溢,幽默风趣能感染与激励教师团队的成员。

(四)团队榜样的树立者

校长是团队建设中的角色模范,其价值观念、言行都是团队成员的效仿者,因此校长要树立自己在团队中的榜样,同时也要树立团队中其他优秀教师的榜样。

(五)团队工作的服务者

校长在团队中是服务型领导者,要善于把团队中的各种人才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能够倾听成员的困难与需要,为成员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

四、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一)校长如何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

第一步:分析教师队伍的现状。校长要找出每位教师优缺点,以优化组合、整体搭配、优势互补为组建原则,考虑教师性别、性格、知识结构、教龄、教学水平等,组建成各种教师团队。

第二步:设定教师团队的目标。目标是团队的工作动力,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关键因素,因此校长要和团队每位成员一起制定和认可教育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

第三步:确立实现团队教育目标的方法及行动。校长要制定好如何建立教师的相互关系和信任,如何激励与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如何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措施。

(二)校长如何管理教师团队

1、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1)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增强合作意识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

(2)让每位教师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中来,培养全体成员的团体情感。

(3)加强沟通和协调,校长可通过Email、博客等途径,鼓励教师相互信任,营造平等、公平的团队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分享团队的工作成果,让成员将团队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为以文本、图片或图像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供大家评论与探讨。

2、创新团队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教师团队管理的有力保障,它能规范教师的行为,鼓励团队成员的信心,因此,校长想要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不断地创新团队管理制度,如组建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让团队成员能释放活力,共享成功。

3、遵循“鲍雷夫法则”。校长在教师团队管理中,请牢记由美国管理学家鲍雷夫提出的鲍雷夫法则:最重要的八个字“我承认我犯过错误”,校长承认错误,不仅是一种容人的表现,也是自己的一种反省;最重要的七个字“你干了一件好事”,关心、鼓励教师,这才是团队合作;最重要的六个字“你的看法如何”,让所有教师发表在团队中的感受,参与到团队的决策和管理中,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五个字“我们一起干”,这是校长和团队成员的一种决心,一种态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试试就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妨”就是不太在意结果,重在参与和成长;最重要的三个字“谢谢您”,把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礼貌用语,变成一种最真诚的心灵表达;最重要的二个字“我们”,校长时刻牢记是在与教师合作,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独断专行;最重要的一个字“您”, 时刻牢记尊重你的合作伙伴——您而不是你,这是一种尊重的理念表达。

4、管理过程中做到感情与智慧并用。其一,校长在工作中体现出对团队教师的关爱。如校长给团队教师写甜蜜的之言片语,给团队制作附有学校特色的名片,为教师的生日订送蛋糕或温馨短信,节假日第一时间在校门口为教师发送校长亲笔写的贺卡或鲜花等;其二,校长要给自己的工作思考与实践增添燃料:校长每年问一次你自己及你的教师团队这样的问题“我做的哪些事能帮助和支持你们团队的工作?我有哪些做法会妨碍你们团队的发展?有哪些能帮助你们的事我还没有做”等。

参考文献:

[1]Elaine K、McEwan著、吴艳艳译、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当代教育科学,.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 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 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 当今社会, 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管理者要有一个进步的管理理念, 如民主、人本、效率等富含现代管理意蕴的思想, 这与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小学校长应当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管理工作。 一、做学校有效文化的经营者 学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学校管理变革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学校文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从规模数量发展到文化质量的较量,或者说是软件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辱的决定性因素。我认为,校长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经营学校文化。 (一) 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说,我校在楼道设立了《学校一日常规》和行为文化要求的展牌专栏,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布置,同学们读着朗朗上口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熏陶,自觉地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内在的要求。 (二)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校长经营制度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四点:1、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出对人的伦理关怀,还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2、学校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真正使管理制度体现“从群众中来”的精神。例如,我校的学校制度是在通过全体教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每年都会征求意见,不断完善。3、学校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默默温情。我校的制度既考虑到了学校的利益,又照顾到了老师们的要求,让老师们在人文的制度中培养自律的习惯。4、坚决维护学校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个别教师无视学校制度的情况,坚决按照制度办事,绝不允许因为个别人造成制度形同虚设,让制度失去制约力。(三)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 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为德育核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文化,注重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做到循序渐进。 二、校长要做好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其管理工作的重心无疑应定位在教学管理,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我认为校长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 (一)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程序。 (二)制定教学工作常规。 包括制定教师教的常规和学生学的常规。例如,我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定了以下三点制度:1、加强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导处于学期初,学期末对各科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并于期中考试前进行教案观摩;同时教导处要加强常规课管理,教师做到课头直奔主题,开门见山,课中反馈迅速,校正及时,课末训练充分,不留尾巴,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领导坚持听邀请课,推门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督促教师提高。2、提高作业质量,加大质量检测力度。作业布置要有代表性、层次性、科学性。对作业检查不仅看作业的正确率、教师的批改、学生的书写、作业本的保护,而且还看是否开动脑筋对作业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坚持数学、语文、英语的月测制度,教导处要认真组织阅卷、试卷分析;3、早读检查坚持不懈,培优补差不放松。教导处坚持每天检查早读情况,并定期不定期进行通报、点评及总结,发现不足,提出新要求;教导处要对学困生建立档案,实施跟踪管理。 (三)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 学校领导要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对制定教学计划提出要求。 (四)做好教学程序的管理。 要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它能提高教学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推动民主化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还必须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只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顾及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任务就很难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倘若只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忽视抓教学质量,就很难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师评价与学校的科学管理 摘要:本文从教师评价的概念入手,研究了教师评价原则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评价与学校科学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 教育科研 教育管理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学校内部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和工资总额包干。再加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已制度化,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了教师评价的工作必须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如果没有对教师的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评价,那么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及对教师的奖惩就会成为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必须科学化。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实现对教师管理科学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随着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就愈加感到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 一、教师评价的概念 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大范畴,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 标,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全面地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 从教育评价的概念就可以界定教师评价的概念。我们认为,教师的评价应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的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基于上述的认识,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教师的工作具有与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同的复杂性。如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多变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多因素、多变化,可比因素不易确定;教育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教育成果的集体性等等。因此,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只凭学校领导的主观印象,或只凭学生成绩及只凭群众的选票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而也是不准确和不公正的。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的弊端。鉴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在评价方法上务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要对教师的全部工作进行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使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更能反映每个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 二、教师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评价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评价原则不仅是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规范,而且是指导、控制、协调评价过程的保证。在评价过程中,正确贯彻各项原则,不仅利于端正主评、被评人员的态度,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且有利于加强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程度,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之内,因此,教育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 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如果方向不明确,教师评价就会走上歧途,同时会对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确定正确的方向是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的能力、工作效绩作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2、客观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就是在教师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抓住本质的 东西进行分析。 教师所从事的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既劳心又劳力的特殊的复杂劳动。这种劳动的复杂性表现为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劳动成果的复杂性。另外,教师的劳动又富有创造性,教育工作又有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的特点。这些在评价教师时均应给予充分考虑,这样才能使评价更符合客观实际。 3、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不可片面。贯彻全面性原则,一方面要抓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还要抓 住评价过程,广泛全面收集评价信息。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教师的工作也是多层次、多变量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因此,在对教师 评价时,要进行多指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力求真实准确的反映教师工作的全貌。作为评价的信息和资料,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真实,不能凭片面的材料,少数人的反映进行评价。 全面性原则并不是把各评价要素不分主次、不区分重点与非重点,也决不是把各指标数量简单相加,而是应配以不同的数量进行综合的 评价。 4、主体性原则,是指明确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评价,就是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或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因而视被评价者为客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从实践的效果及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既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是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 性、自觉性。这样才能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5、可行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标准可行;评价的方法及运用的技术手段可行;工作安排可行。指标和标准要切实注意从实际出发, 防止要求过高或过低。方法和技术手段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简便易行。工作安排要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不要增加很多额外负担。 在当前,开展对教师工作评价时,科学性原则尤为重要。因为这项工作目前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应该允许它要经历一个过程, 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由不够科学到逐渐科学化。这也是教师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逐渐学习教育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同时一定要取得教师的认同。不要形成对教师的评价是领导强加给教师们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让教师心中清楚,懂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即让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知识。学校领导切忌用自己的愿望,主观的设想强加给教师们,否则再科学,再完善的评价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时,这条原则尤为重要。有些评价要素的标准可以量化,就可采用定量分析。这种 分析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性。但是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难了,特别是关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都具有模糊性。若这时强求用精确的数字去表示本身是模糊性质的事物,这不仅不客观,而且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遵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正是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切不可片面认为只有定量评价才是科学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应防止这种倾向。

班级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中是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效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级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级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中学教师开始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活动的能力,使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 教育 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尊重与激励 决策与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有鉴于此,班级的管理 忽视的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鄙人认为,要成功管理好一个班级,应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爱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情感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又以这个“爱”字扩展为爱事业的情感和爱学生的情感。班主任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就是要加强爱事业和爱学生两方面的培养。 1.爱事业情感的培养,爱事业情感的培养表现在班主任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上,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信心十足、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具有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行为作风;所以,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己做起,确立“事业至上”的为师信条,从而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地面对学生,管理班级。 2.爱学生情感的培养,苏赫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心理情感,只有爱学生,才能把这种情感生发的思想、语言、行为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把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到对全体学生公证一致,不偏不倚,无论亲疏、好差优劣,都一视同仁、阳光普照,让学生在无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班主任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 渠道 。 二、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过程,如何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 1.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苏赫姆林斯基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肯定,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 有意识的肯定和认可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内心深出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班主任不能在学生有过失时伤害学生,应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善意的批评,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2.班主任要抓主一切机会赞美学生。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引人注意获得赞美的天然欲望,作为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使每个同学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他们找回改正缺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特别提到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给了他意外的表扬,就是这一次表扬使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在回忆中深情的写到:“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感谢那位表扬我的老师,如果当时他因我过去的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一个样子。”我想,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必须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就来自于老师、班主任不经意的表扬和赞美,因此,班主任要把鼓励和赞美的语言献给自己的学生。 三、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与管理能力 当代的初中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增强,对班级工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传统的家长制、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建设良好的班级体,班主任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使学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养成尊人律己,奋发勤学的好习惯。 1.让学生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学生直接生活在班级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提出的见解更切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在审定班级计划,制定礼貌公约、礼貌细节,安排班级重要活动时,应让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班主任再从中 总结 、归纳,尽可能采用他们的正确意见,让他们贯彻执行,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和遵守。 2.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从而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其 方法 是建立班级值日制,每学期初,让学生在班会上发表演讲,民主推选出五至十位同学聘为“班主任”,然后采用轮换方式,每天由一位“班主任”选一位同学为助手,具体负责班级的所有日常事务,如检查一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做好记录,小结,期中再在班会上让学生评议,好的留任,有欠缺的找出原因,再行推选。如此做法,不仅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得到锻炼,还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培养遵纪守律,勤学奋进的优良品质。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需要精心耕耘,努力开拓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学生中、工作上,真正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我们就能把每一位学生教育好,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好。 参考书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钟启泉的《班级管理论》; [2]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陈文心的《班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班级管理论文篇二 《谈高中班级管理》 【摘 要】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方法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班级,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因而高中班级管理,在新世纪的教育实践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这一阶段学生也慢慢形成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处于迷茫和被动的阶段,自主管理还存在非理性的不足,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班级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原来本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班级管理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降低和避免这些问题对班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对于从事高中教育的教育者以及高中班主任来说,就必须对存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 反思 和剖析。 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选用的随意性。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和核心组织,其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一批学生的素质,因为“什么样的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因为“名师出高徒”。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班主任的聘用条件以及班主任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班主任的选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班主任的选用缺乏相关的有效地可操作标准,现实是高中班主任肩上的高考压力太大,有一部分有 经验 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学校只能从年轻且无任何经历的教师中选用,从而造成了对班主任的选用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用人偏差。 高中班级管理过分注重智力。 高中教师面对高考压力,都过分重视 文化 知识的学习,即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学校教育本应该在这一阶段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综合而有全面的教育,但现实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这种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的要求而忽视思想品德和其他各项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和各项素质的提高。 高中班级管理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的班级大部分都是五十个(或更多)学生组成的大班级,而在对高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有足够的重视,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用相同的由学校或班级制定的理想标准来培养学生,甚至有的班主任到了高考前夕只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关注,认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对学困生视如无有,这既打击一部分学生,更不利于多数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2. 改进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注重实效的德育。 对于高中班级的德育管理来说,学校方面不能把德育管理过于知识化和数字化,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全面,不能仅仅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班主任要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因为思想品德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劝人向善。高中班主任要在班内营造一种全体成员和谐友爱的积极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召开“我爱我家”主题班会、让学生多参加慈善救助献爱心活动、多学习“最美人物”的 事迹 等等,让学生学会对弱者的同情,对“最美人物”的尊重,使得学生自觉的培养自身的品质,进而实现具有时效性的德育。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 高中学生各类情感的发展已逐渐完善,意志品质也有着较大的提升,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倾向也越来越成熟,高中班主任如果抓住并激发高中阶段这种非智力因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调动高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方式有多种,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这就需要高中各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基本心理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研究和了解学生进而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让他们能够坚强的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时的调整,最终克服因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对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不利影响。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和学习质量,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的现象,抗挫折的能力特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中班主任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心里方面的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良个性和品德,与不良的习惯做斗争,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一个好的班主任成就者一批优秀的学子,愿所有的高中班主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心全意的、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师爱,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班级管理论文篇三 《试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提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我的体验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对少年 儿童 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方法 一、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 儿童节 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懒惰”的老师 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 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 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 自我总结 在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小干部的工作中,我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我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我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 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我最大的愿望,这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班级就会实现这个目标。人人都是主人,人人自我管理。 猜你喜欢: 1.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 2. 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3.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4. 班级管理工作论文范本 5.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校长如何管理学校潜规则论文

摘要: 潜规则是学校管理规则背后的另类规则,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显规则的自由度及人的有限理性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学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潜规则,不断改进学校显规则,树立民主意识,引进竞争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努力减少不良潜规则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 潜规则;显规则;校长管理

一、正确认识潜规则

历史学者吴思在其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认为,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其实,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人的社会行为无外乎受到两类规则的约束,一类是正式规则,另一类是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指的是由某些人或组织自觉或有意识地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如合同、协议等,非正式规则通常指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潜规则正是一种非正式规则,是指那些虽无成文规定却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如何操作的另类规范则。

二、学校潜规则的产生及影响

作为正式组织的学校,除了各种明文规定的显规则发挥作用外,同样还存在一只无形的手----学校潜规则。对于学校的潜规则,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学校潜规则之分。积极的学校潜规则表现在学校承载的优良的历史传统、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谐的组织氛围。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显规则能得到顺利地实行,管理者甚至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消极的学校潜规则则不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例如学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磨洋工”现象:各种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则已非常完备,教职员也“中规中矩”,却不见学校教学质量的明显改进;教职员没有“怠工”,但教职员的劳动质量却低下。

那么,学校潜规则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学校潜规则的产生和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有很大的关联,我们知道学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层组织,在学校中行政权力不是唯一的权力,学术权力、专业权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术权力具有很大的话语权。而且由于经历和工作的相似,学校的教师更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如果行政权力行使不当或得不到认可,这时学术权力和非正式组织便为学校潜规则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其次,学校显规则制订所基于“人性假设”的单一性,如习惯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只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实现组织目标。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的一面,但过分严格的“经济人”假设也不一定是符合现实的,我们不能排除一部分人超脱了物质利益而把更高层次的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学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工作方式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显规则的弹性太大及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也为潜规则留出了余地。诚然,学校正式规则必须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符合教师的心理和劳动特点。但正式规则留出的权力应该明确其限度,而且要有配套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样才不会产生权力的滥用或失控。

最后,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力量和影响力的不对称也会促成潜规则。我们知道拥有权力不等于就有权威,如果显规则对制订者个人素质及品格要求较高而其自身又不具备时,这样的显规则是没有多大效力的。以上几方面简单说明了潜规则为什么能产生甚至替代显规则成为实际操作中的规则。而且,上述原因往往互为因果,共同推动学校潜规则的出现。

我们认为,消极的潜规则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1.学校管理者力不从心。这是因为学校制定的显规则成为摆设,得不到有效实施。例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是学校三令五申的严厉禁止,还是经常出现老师乱收费、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的“购买课辅资料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严格要求对学生总是有好处的”“别人也是这么做的”等观念影响,这些观念长期积淀便成了“公认”的潜规则,并渗透到教师的行为准则中。久而久之,不但影响学校的管理工作,而且会削弱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权威。2.学校组织“智商”的降低。在潜规则浓厚的学校里面弥漫着一种做人的思维,而不是做事的思维。上上下下揣摩校长的心理,教职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很低。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讲,教职员必须时时想着去适应学校潜规则,这种情形下,且不说发挥教职员的创造性思维,就连他们是否能遵循学校的显规则都会成问题。数十人的学校只有校长一个人的脑袋在思考,这样的学校“智商”当然是不够的。3.学校内部冲突不断。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组织中资源的分配及组织成员的目标差异等,冲突的产生是正常的,但得不到解决或长期进行下去却是不正常的。冲突不断无非就在于潜规则和显规则多次博弈的两种结果----潜规则和显规则的力量相当或是潜规则占有比较优势。显然,这会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甚至使学校决策“流产”。4.学校中的“小团体”、“帮派主义”盛行。潜规则的本质是制度体系中游离于主体制度体系之外并与主体制度体系相悖的非正式制度。在学校潜规则的约束下,个体集结成利益相关的`“团体”或“帮派”。这是对学校主体制度的一种反动,会加大主体制度体系运行的成本。

三、学校潜规则的管理对策

综上所述,学校潜规则是一种客观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给它定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校潜规则,在看到潜规则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学校潜规则所内隐的积极功能:第一,一些潜规则的存在能增强学校群体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拥有共同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能使教职员在感情上团结起来,弥补显规则客观上的不足。第二,有助于澄清学校显规则。如果没有这些潜规则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我们反而不能尽早地确定学校发展中的许多需要重新规范的显规则。第三,潜规则为学校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潜规则正好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折射出显规则的种种弊端,于是,由“违规”到社会认同,再到新的制度规则,进而满足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第四,一些学校潜规则亦可能从反面促使人们遵循显规则。因为当消极潜规则的运行受阻或得到惩罚时,这种违规便异化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职员在行动中普遍遵循却尚未阐明的规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功用与意义。当然,潜规则毕竟是对显规则的消解,很多情况下会走到显规则的对立面,从而产生不利于学校管理的消极作用。所以,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学校中的不良潜规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显规则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制定者要不断提高显规则的“质量”,遵循人的“有限理性”原则,结合教职员的心理及劳动方式特点,强化监督机制,使正式规则能得到有效的实行。这样,显规则的“畅行无阻”就使潜规则难以滋生。

2.学校管理者应具备“民主”、“竞争”及“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即指管理者要深入教工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充分发挥学校非行政机构如教代会、工会等的作用,使教工能民主参与学校规则的制订。管理者还要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各种垄断的出现,因为潜规则的兴起往往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规则的垄断。同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地更新管理观念和创新管理规则,抢在潜规则的前头占领“阵地”。

3.加强自身素质,树立管理权威。管理者权威的形成,显规则的改进和潜规则的消灭,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管理者除了合理地运用行政权力之外,还必须时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始终处于双方的主导。这样,在和潜规则的博弈中就不会由于力量的失衡而处于下风。

4.时时捕捉学校中的各种小道消息,做到防微杜渐。潜规则的形成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且随着其发展有一种自我加强机制,一旦形成便很难消除。管理者不能忽视学校的任何细小的变化,对于积极的潜规则要热心地引导,上升为组织文化或显规则,对于消极的潜规则应适时地化解,使它消亡在萌芽状态。

5.倡导德治,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从上文我们知道,管理活动中的许多情况并没有正式规则所明确认可的“允许”或“不允许”----即等于存在不确定的“自由地段”,这时教职工高尚的品德就可能成为抵制消极潜规则的一道防线,甚至“正本清源”,驱除不良的潜规则。

总之,关注学校潜规则对学校工作的改进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对潜规则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改进显规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白“应该怎样”不等于“实际怎样”,看清学校潜规则的影响或许提供了理解和改进学校管理实际工作的一把钥匙。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 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 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 当今社会, 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管理者要有一个进步的管理理念, 如民主、人本、效率等富含现代管理意蕴的思想, 这与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小学校长应当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管理工作。 一、做学校有效文化的经营者 学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学校管理变革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学校文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从规模数量发展到文化质量的较量,或者说是软件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辱的决定性因素。我认为,校长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经营学校文化。 (一) 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说,我校在楼道设立了《学校一日常规》和行为文化要求的展牌专栏,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布置,同学们读着朗朗上口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熏陶,自觉地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内在的要求。 (二)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校长经营制度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四点:1、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出对人的伦理关怀,还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2、学校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真正使管理制度体现“从群众中来”的精神。例如,我校的学校制度是在通过全体教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每年都会征求意见,不断完善。3、学校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默默温情。我校的制度既考虑到了学校的利益,又照顾到了老师们的要求,让老师们在人文的制度中培养自律的习惯。4、坚决维护学校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个别教师无视学校制度的情况,坚决按照制度办事,绝不允许因为个别人造成制度形同虚设,让制度失去制约力。(三)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 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为德育核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文化,注重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做到循序渐进。 二、校长要做好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其管理工作的重心无疑应定位在教学管理,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我认为校长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 (一)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程序。 (二)制定教学工作常规。 包括制定教师教的常规和学生学的常规。例如,我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定了以下三点制度:1、加强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导处于学期初,学期末对各科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并于期中考试前进行教案观摩;同时教导处要加强常规课管理,教师做到课头直奔主题,开门见山,课中反馈迅速,校正及时,课末训练充分,不留尾巴,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领导坚持听邀请课,推门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督促教师提高。2、提高作业质量,加大质量检测力度。作业布置要有代表性、层次性、科学性。对作业检查不仅看作业的正确率、教师的批改、学生的书写、作业本的保护,而且还看是否开动脑筋对作业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坚持数学、语文、英语的月测制度,教导处要认真组织阅卷、试卷分析;3、早读检查坚持不懈,培优补差不放松。教导处坚持每天检查早读情况,并定期不定期进行通报、点评及总结,发现不足,提出新要求;教导处要对学困生建立档案,实施跟踪管理。 (三)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 学校领导要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对制定教学计划提出要求。 (四)做好教学程序的管理。 要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它能提高教学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推动民主化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还必须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只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顾及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任务就很难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倘若只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忽视抓教学质量,就很难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