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 作文 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 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 说明文 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 网络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 财务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 企业管理 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51、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5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54、作文教学研究

55、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56、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57、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58、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59、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60、学科教学中 发散思维 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有关教育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程序、时间安排及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资料准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六项程序。毕业论文(设计)的集中撰写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六周,计6学分。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 题

1、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2、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以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开设专业课程为基本范围。

3、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尽可能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工作、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4、指导教师应于第七学期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参考选题应由本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拟定,并应根据学校发展状况每年修订一次。参考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先进性和社会应用价值,最好能与本系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本系提供的参考选题中选择论文题目,也可以自拟课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由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本系办公室安排,系主任审定,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2、指导教师既要指导论文,又要指导学风,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路。

3、指导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体指导任务有:

(1)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及指导其工作内容与方法;

(2)介绍主要参考资料与文献,指导学生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3)听取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并给出建议;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1次;

(5)审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三次论文稿并评分、在指导时给出建议,批改学生外文内容摘要。

(6)指导学生参加论文答辩。

(7)答辩前,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按第六条“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的三次论文稿分别给出分数,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指导教师书面评语,评审意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期间的学习态度;

b)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难度及其创新点;

c)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规范性;

d)论文存在的问题;

五、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缺席处理。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评分降低10分。

2、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按计划认真完成选题、开题报告、资料准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项任务,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内容充实,材料可靠,论文撰写符合英语专业的学术规范。

4、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的论著或剽窃他人成果;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零分处理。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要求

1、开题报告的要求

(1)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3) 参考文献目录

(4) 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5)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论文要求

(1) 封面(题目)

论文封面包括题目 、作者、专业及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等内容。(封面由学校提供)论文题目应在 20 字以内。

(2)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200-300 字 )

摘要300 字左右 ,主要论述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关键词3-5个。

(3)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是对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 ,此部分反映作者的英语表达能力, 应由作者独立完成 。

(4) 论文( 8000 字以上)

论文可以分为引言 、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简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目的、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论文的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正文主要反映作者的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过程。

结束语部分, 主要是概括全文、突出中心,起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

引言、 结束语是论文的单独组成部分 ,但 " 引言 " 、 " 结束语 " 等字眼在论文里是否写出,应视论文内容而定。

(5) 引注

引用资料可以是 " 文内夹注 " ,也可以是 " 文末引注 " 。其中: " 文内夹注 " 又称 " 脚注 " ,在引用页下面作注解; " 文末引注 " 则出现在论文的最后。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示作者已经阅读过的 、最主要的,且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 10 篇,其中 2 篇英文资料。

(7)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 ,特别是对论文指导教师表示感谢。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8) 附录

此部分可以列示论文中所引用的图表 、案例;作者为撰写论文所做的调查提纲;相关文件资料等。

(9) 封底

3、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按安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有关要求执行。

七、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1、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主管教学校长、系领导成员及答辩小组组长组成。答辩小组人数以3—5名为宜。成员可以是本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系教师或校外相当职称的.人员。

2、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的论文必须提前在小组答辩前五天送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小组应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拟在答辩中提问选用。

4、小组答辩过程:

(1)学生可用5分钟时间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a)本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b)所采用的主要原始资料;

c)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论点、基本内容及创新点;

d)论文写作的体会

(2)提问和回答约10分钟。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为每位参加答辩的学生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

6、对有异议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可酌情组织二次答辩。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以学生的学风、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为依据,既看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看学生的创造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答辩时的表达能力和其它有关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即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每一进程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由答辩委员会评出总分(以百分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为:

1、优秀

(1) 论文选题好,内容充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

(2) 能在论文课题范围内 , 较全面地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 , 资料详实;

(3) 有自己的学术见解 , 或在资料方面有新的发现和重大订正;

(4) 论文观点成立、论证严密、充分;

(5) 论文结构严谨,文理通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晰、规范;

2、良好

(1) 论文选题较好,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所论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实用性,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 能在论文范围内认真查阅文献 , 占有较多的可靠资料并运用得当;

(3) 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 , 或在资料整理方面有一定价值;

(4) 论文观点成立、论证严密、充分;

(5) 论文结构合理,层次较清晰,行文规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字准确。

3、中等

(1) 论文选题较好,内容较充实,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 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基本资料 , 使用适当;

(3) 独立完成,论点观点基本成立,围绕观点展开论证,但论据不充足或说理不透彻,对问题的本质论述不够深刻;

(4) 文章结构基本合理,表达能力一般,基本上达到文从字顺的要求。能够运用图表说明问题。

4、及格

(1) 论文选题一般,基本上做到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观点基本正确,但内容不充实,缺乏自己见解;

(2) 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必要资料 , 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使用无重大差错;

(3) 论据能基本说明问题,能对材料做出一般分析,但较单薄,对材料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深度,论据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4) 文字表达基本清楚,文字基本通顺,无重大数据错误。

(5) 论文写作尚能达到原定课题的最低要求。

5、不及格

凡论文存在以下问题之一者,一律以不及格论:

(1) 文章的观点有严重错误;

(2) 有论点而无论据,或死搬硬套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未能消化吸收;

(3) 离题或大段抄袭别人的文章,并弄虚作假;

(4) 缺乏实际调查资料,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句不通。

九、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与毕业论文(设计)存档:

1、在小组答辩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从获得优秀成绩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推荐出若干篇优秀论文,由指导教师或其它专家写出评审意见,论文作者参加校级公开答辩,接受校级答辩委员会的考核。

2、毕业论文(设计)一式二份,一份留系存档,一份送教务处。电子稿留系存档。

3、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留系存档。

十、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1、系领导工作职责

(1)成立和领导论文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2)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有关问题;

2、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1)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评分标准及工作条例管理细则;

(2)组织审查全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做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汇总表(包括学生姓名、题目名称、写作语言、选题方向等内容, 要求按选题方向分类);

(3)安排指导教师并向各位论文指导教师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4)及时研究和处理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有关问题。

(5)组织、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审查、成绩评定等;

(6)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3、答辩委员会工作职责

(1)具体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2)组织监督各答辩小组的工作;

(3)答辩结束后,审核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和《论文答辩评分表》。

(4)评选本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向学校推荐;

4、答辩小组工作职责

(1)答辩前对学生论文终稿评分,并审查其答辩资格。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相关项目,并准备好至少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中提问选用;

(2)答辩中,提问要严肃认真;对疑似抄袭论文要严格把关;逐项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3)答辩结束后,为每位参加答辩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上写出答辩评语,并给出成绩。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成果,交系办公室统一保存。

十一、其它

1、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或没有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不发毕业证书。一年后可申请随下一届补做一次,并向本系缴纳一定的指导费。毕业论文(设计)补做、答辩及格后,根据学籍管理规定,换发毕业证书。

2、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纸张、软盘、打印费用由学生自理,论文封面、封底和评审表由教务处或系办公室统一印制发放。

3、此前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与本条例不相符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如果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的标志性学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其基础性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毕业后,现代教育理论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会制作。本文试图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避免学生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以期重新建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有效教学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这一概念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其三大内涵,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多教材内容沿用八十年代电化教育的教材体系,依然把老式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内容编入教材,殊不知这些媒体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几乎不见踪迹,当学生意识到此问题时,就会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欲望。二是教材形式单一。传统的纸质教材有知识系统、信息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在更新缓慢,内容老旧,缺乏生动性,与生活事实、实践操作之间的断裂等方面凸显出无法避免的劣势。这些弊病使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借助于其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却没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师备课上课只能是依靠自己责任心的大小来准备电子资料,难免有责任心差的教师偷懒或者教师无暇准备而照本宣科,因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在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来自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诸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举例不形象、不生动,导致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当然厌学;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情绪与情感;多媒体利用形式化,投影仪只是作为另一张黑板,重要概念只用鼠标点击一下,一晃而过,看似信息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多;教师上课远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此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三)学生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重要,公共课无所谓。学生认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方法、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认为教师上课讲的理论多,教师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互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教材建设

1.更新教材体系内容

基础纸质教材的陈旧、呆板、平面化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媒体(如,老式幻灯、投影、录像)和操作简单不需要学习即会的媒体(录音)要舍得裁掉,增加那些能代表现代前沿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突出实用软件制作技术的教授(如,Photoshop、Lectora、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还应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建设一个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学法设计上与时俱进,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好教材,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助力和对学生的引力。

2.建设配套电子教材

电子教材研究及应用是教育领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这种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它的使用不但可以突破纸质教材的种种局限,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师要彻底摒弃那些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方法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师本位”必须让位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现成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道探索、分享,相互接受和汲取,在实践中、在互动中引领学生从意识到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优选教法

(1)合作教学法贯穿始终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开课之初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中对于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验收审核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信赖,相互支持,分享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初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技术环境,教师下达小组学习任务:用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及特点,介绍所参观的教育技术环境,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认识等。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经过交流、讨论,收集信息、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演讲,大家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PowerPoint的教学中以“我的小组(介绍合作小组成员)”为任务学习PPT演示文档的文字输入及处理、版面协调设计等操作,在Flash教学中以“滚动的小球”为任务,学习动画的制作,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学术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既链接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融合,又弥补了纸质教材滞后与呆板的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积极制作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制作素材放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到网上;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教师个人博客,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上交流。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始于开课之初课程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呈现学习目标,提醒学习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其学习提供基本导向。

总之,为了保证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1998(6).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论文题目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接受 教育 ,良好的教育既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素质又能给社会带来安定。教育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那么关于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硕士论文题目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3、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4、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5、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6、 家庭教育 问题

7、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8、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9、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10、论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11、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12、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13、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14、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15、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16、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7、学业不良 儿童 行为的归固分析

18、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9、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20、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21、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22、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3、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24、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25、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6、校本管理研究

27、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8、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30、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31、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32、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33、教育质量新视野

34、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35、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37、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38、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39、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40、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41、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42、教学的生活性

43、教学的发展性

44、教学的生命性

45、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6、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47、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48、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49、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50、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5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52、论教育市场化

53、论教育产业化

54、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55、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56、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57、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58、WTO与教育改革

59、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60、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优秀教育类论文题目参考

1、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一)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 经验 --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 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 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 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

1、对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的 反思 与重构

2、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的比较研究

3、浅议中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4、杜威与陶行知教师观之比较

5、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推拿教学的比较研究

6、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7、比较视域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8、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 文化 比较

9、比较视野下大学教育督导发展历程与启示

1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演进与展望

13、中捷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14、两所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比较探究

15、中美教学方法的比较及思考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研究

17、民国时期 留学 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18、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19、国际视域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分析--基于中、英、美、加、澳五国MOOC的比较研究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基于6所中美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

21、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22、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3、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2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5、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26、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27、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28、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29、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30、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2、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33、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34、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35、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36、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37、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38、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40、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41、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2、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43、国内外医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4、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

45、中、美公共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

46、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47、中日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48、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

49、中国大陆与香港教师专业伦理的比较研究

50、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教育形态的比较与启示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原理论文题目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的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教育学专业相关本科论文5000字(2)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

关于 教育 学的论文应该如何进行选题呢?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我国综合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挑战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航海教育发展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4、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机制

5、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探析

6、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7、基于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8、浅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9、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0、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初探

11、浅析初中生主体性教育

12、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3、在师德建设中催生教育正能量

14、浅析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5、优化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生命 安全教育 的探讨

16、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影响研究

17、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浅析

18、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日本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连接

20、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21、初中德育教育研究

22、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3、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24、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

25、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

26、多 渠道 全方位 开展学校环境教育

27、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研究

28、全面开展阳光招生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29、强化工程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30、职业教育科技园无界化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31、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32、浅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命教育

33、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的合理化

34、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

35、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36、网络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的应用

37、基于Moodle平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8、“三互补”助推“四联动”远程教学凸显实效

39、明清时期民间医学教育探讨

40、元代医学教育初探

41、浅谈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

42、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43、运用智能手机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职外科护理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

44、美术鉴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5、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46、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47、多媒体时代下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研究

48、动漫、游戏等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影响

49、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50、论军队院校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

51、法庭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52、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 措施 探讨

53、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改革

54、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55、教育经费监管法律政策依据问题研究

56、C++程序设计课程群互联网教学改革探究

57、国外开放教育模式资源比较与启发

58、教育促进主流价值人性的形成

59、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60、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

教育硕士论文题目

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2、中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3、中小学数学估算的教与学

4、培养中专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5、中美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的比较研究

6、 高中数困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7、高一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实验 研究

8、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新课标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正迁移的研究

10、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中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特点研究

12、TI-92技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算法教学中的应用

1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价值

14、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15、全国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相关性研究

1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17、职高《数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培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21、初中生数学思维过程的研究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高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23、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的改革

24、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5、高一学生函数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

26、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27、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28、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中数学新课程《球面上的几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30、数学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研究

31、开展初中“ 反思 性数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32、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33、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34、技校兴趣缺乏型数困生的现状及教学研究

35、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6、数学交流探究

37、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38、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9、中学数学教师评价研究

40、五年一贯制师范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41、 高二数学 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解题策略比较研究

42、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

43、新课程标准下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4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45、数学历史名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46、普通高中几何课程体系实施研究

47、中学数学中非语言表征的应用研究

48、现代教育装备条件下校长管理方式新探

49、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开拓新局面

50、谈做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

51、权变理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的选择

52、权力差距维度下透视英国教育管理权力架构

53、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初探

54、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搞好高等学校外专外教管理

55、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6、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刍议

57、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

58、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管理之中

59、谈谈高职教育中的班级管理

60、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有效路径--基于院校研究的思考与分析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发表

有关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 作文 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 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 说明文 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 网络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 财务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 企业管理 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51、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5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54、作文教学研究

55、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56、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57、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58、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59、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60、学科教学中 发散思维 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有关教育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如果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的标志性学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其基础性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毕业后,现代教育理论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会制作。本文试图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避免学生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以期重新建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有效教学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这一概念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其三大内涵,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多教材内容沿用八十年代电化教育的教材体系,依然把老式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内容编入教材,殊不知这些媒体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几乎不见踪迹,当学生意识到此问题时,就会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欲望。二是教材形式单一。传统的纸质教材有知识系统、信息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在更新缓慢,内容老旧,缺乏生动性,与生活事实、实践操作之间的断裂等方面凸显出无法避免的劣势。这些弊病使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借助于其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却没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师备课上课只能是依靠自己责任心的大小来准备电子资料,难免有责任心差的教师偷懒或者教师无暇准备而照本宣科,因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在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来自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诸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举例不形象、不生动,导致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当然厌学;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情绪与情感;多媒体利用形式化,投影仪只是作为另一张黑板,重要概念只用鼠标点击一下,一晃而过,看似信息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多;教师上课远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此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三)学生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重要,公共课无所谓。学生认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方法、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认为教师上课讲的理论多,教师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互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教材建设

1.更新教材体系内容

基础纸质教材的陈旧、呆板、平面化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媒体(如,老式幻灯、投影、录像)和操作简单不需要学习即会的媒体(录音)要舍得裁掉,增加那些能代表现代前沿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突出实用软件制作技术的教授(如,Photoshop、Lectora、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还应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建设一个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学法设计上与时俱进,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好教材,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助力和对学生的引力。

2.建设配套电子教材

电子教材研究及应用是教育领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这种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它的使用不但可以突破纸质教材的种种局限,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师要彻底摒弃那些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方法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师本位”必须让位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现成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道探索、分享,相互接受和汲取,在实践中、在互动中引领学生从意识到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优选教法

(1)合作教学法贯穿始终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开课之初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中对于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验收审核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信赖,相互支持,分享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初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技术环境,教师下达小组学习任务:用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及特点,介绍所参观的教育技术环境,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认识等。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经过交流、讨论,收集信息、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演讲,大家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PowerPoint的教学中以“我的小组(介绍合作小组成员)”为任务学习PPT演示文档的文字输入及处理、版面协调设计等操作,在Flash教学中以“滚动的小球”为任务,学习动画的制作,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学术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既链接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融合,又弥补了纸质教材滞后与呆板的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积极制作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制作素材放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到网上;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教师个人博客,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上交流。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始于开课之初课程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呈现学习目标,提醒学习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其学习提供基本导向。

总之,为了保证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1998(6).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如果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的标志性学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其基础性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毕业后,现代教育理论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会制作。本文试图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避免学生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以期重新建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有效教学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这一概念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其三大内涵,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多教材内容沿用八十年代电化教育的教材体系,依然把老式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内容编入教材,殊不知这些媒体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几乎不见踪迹,当学生意识到此问题时,就会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欲望。二是教材形式单一。传统的纸质教材有知识系统、信息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在更新缓慢,内容老旧,缺乏生动性,与生活事实、实践操作之间的断裂等方面凸显出无法避免的劣势。这些弊病使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借助于其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却没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师备课上课只能是依靠自己责任心的大小来准备电子资料,难免有责任心差的教师偷懒或者教师无暇准备而照本宣科,因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在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来自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诸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举例不形象、不生动,导致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当然厌学;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情绪与情感;多媒体利用形式化,投影仪只是作为另一张黑板,重要概念只用鼠标点击一下,一晃而过,看似信息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多;教师上课远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此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三)学生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重要,公共课无所谓。学生认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方法、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认为教师上课讲的理论多,教师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互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教材建设

1.更新教材体系内容

基础纸质教材的陈旧、呆板、平面化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媒体(如,老式幻灯、投影、录像)和操作简单不需要学习即会的媒体(录音)要舍得裁掉,增加那些能代表现代前沿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突出实用软件制作技术的教授(如,Photoshop、Lectora、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还应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建设一个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学法设计上与时俱进,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好教材,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助力和对学生的引力。

2.建设配套电子教材

电子教材研究及应用是教育领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这种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它的使用不但可以突破纸质教材的种种局限,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师要彻底摒弃那些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方法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师本位”必须让位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现成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道探索、分享,相互接受和汲取,在实践中、在互动中引领学生从意识到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优选教法

(1)合作教学法贯穿始终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开课之初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中对于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验收审核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信赖,相互支持,分享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初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技术环境,教师下达小组学习任务:用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及特点,介绍所参观的教育技术环境,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认识等。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经过交流、讨论,收集信息、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演讲,大家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PowerPoint的教学中以“我的小组(介绍合作小组成员)”为任务学习PPT演示文档的文字输入及处理、版面协调设计等操作,在Flash教学中以“滚动的小球”为任务,学习动画的制作,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学术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既链接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融合,又弥补了纸质教材滞后与呆板的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积极制作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制作素材放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到网上;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教师个人博客,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上交流。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始于开课之初课程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呈现学习目标,提醒学习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其学习提供基本导向。

总之,为了保证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1998(6).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

《浅析教育技术学之发展》[内容摘要] 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学科内容的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学科群,教育科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改革 教育技术学发展 教育技术学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使自己的现行教育能适应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求、能胜任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子学科,既是研究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领域,又是培养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专业名称.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确定培养专门人才的规格,我们的认识都不能停留在教育技术的经验层次上.恰当的教育技术学的定位,是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育技术的规律,发挥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科学中,按其研究对象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三个层次.其中教育哲学是从认识上探讨人的教育的本质与观念;教育学重点研究人的教育原理与规律;教育技术学则研究运用技术方法改善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学科内容的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学科群,教育科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实施教育技术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阶段,管理和评价则贯穿于上述内容与阶段之中.由此形成了诸如教学设计、教学开发、教育技术应用和绩效技术等一系列教育技术学科群.有关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技术的实践部应围绕教育的改善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但它不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教育技术中的其它媒体一样,在一定阶段可以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作为热点会随时间的推移面转移。核心内容则相对稳定.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应摆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不仅构成了教学开发与应用的前提,便直接影响到开发与应用的质量,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要求教学设计人员既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又要熟悉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否则就难以胜任教学设计的任务.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对教师需求量的大量增加,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各级师范院校纷纷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甚至工科院校等也开始设置这个专业,因而使得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数量大大增加,目前还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之中。仅江苏一个省现在就有20多个教育技术学专业,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可以培养。尽管这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更是奇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技术学科从无到有,已经建立了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尽管形势大好,但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自身的挑战,其次是与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的挑战。此外,还有计算机专业、物理专业等一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纷纷到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来谋求职业。但是,学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到一定时候就会供大于求,人才过剩。根据这样的判断,将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问题,现在就必须进行认真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空前活跃,教育技术学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和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找准学科的位置,明确今后的任务,努力做好工作,不要辜负时代的厚望一 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二 教育技术发展中注意的问题三 教育技术学改革的方向[参考文献][1] 希尔斯(B.seels).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113.[2] 刘美凤 《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 《中国电化教育》2003(6)[6]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 《比较教育研究》 2001(11)[ 7] 吕国雄 《关于教育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华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8]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2002(9)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程序、时间安排及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资料准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六项程序。毕业论文(设计)的集中撰写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六周,计6学分。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 题

1、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2、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以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开设专业课程为基本范围。

3、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尽可能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工作、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4、指导教师应于第七学期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参考选题应由本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拟定,并应根据学校发展状况每年修订一次。参考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先进性和社会应用价值,最好能与本系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本系提供的参考选题中选择论文题目,也可以自拟课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由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本系办公室安排,系主任审定,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2、指导教师既要指导论文,又要指导学风,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路。

3、指导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体指导任务有:

(1)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及指导其工作内容与方法;

(2)介绍主要参考资料与文献,指导学生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3)听取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并给出建议;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1次;

(5)审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三次论文稿并评分、在指导时给出建议,批改学生外文内容摘要。

(6)指导学生参加论文答辩。

(7)答辩前,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按第六条“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的三次论文稿分别给出分数,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指导教师书面评语,评审意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期间的学习态度;

b)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难度及其创新点;

c)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规范性;

d)论文存在的问题;

五、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缺席处理。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评分降低10分。

2、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按计划认真完成选题、开题报告、资料准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项任务,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内容充实,材料可靠,论文撰写符合英语专业的学术规范。

4、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的论著或剽窃他人成果;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零分处理。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要求

1、开题报告的要求

(1)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3) 参考文献目录

(4) 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5)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论文要求

(1) 封面(题目)

论文封面包括题目 、作者、专业及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等内容。(封面由学校提供)论文题目应在 20 字以内。

(2)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200-300 字 )

摘要300 字左右 ,主要论述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关键词3-5个。

(3)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是对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 ,此部分反映作者的英语表达能力, 应由作者独立完成 。

(4) 论文( 8000 字以上)

论文可以分为引言 、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简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目的、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论文的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正文主要反映作者的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过程。

结束语部分, 主要是概括全文、突出中心,起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

引言、 结束语是论文的单独组成部分 ,但 " 引言 " 、 " 结束语 " 等字眼在论文里是否写出,应视论文内容而定。

(5) 引注

引用资料可以是 " 文内夹注 " ,也可以是 " 文末引注 " 。其中: " 文内夹注 " 又称 " 脚注 " ,在引用页下面作注解; " 文末引注 " 则出现在论文的最后。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示作者已经阅读过的 、最主要的,且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 10 篇,其中 2 篇英文资料。

(7)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 ,特别是对论文指导教师表示感谢。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8) 附录

此部分可以列示论文中所引用的图表 、案例;作者为撰写论文所做的调查提纲;相关文件资料等。

(9) 封底

3、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按安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有关要求执行。

七、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1、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主管教学校长、系领导成员及答辩小组组长组成。答辩小组人数以3—5名为宜。成员可以是本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系教师或校外相当职称的.人员。

2、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的论文必须提前在小组答辩前五天送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小组应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拟在答辩中提问选用。

4、小组答辩过程:

(1)学生可用5分钟时间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a)本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b)所采用的主要原始资料;

c)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论点、基本内容及创新点;

d)论文写作的体会

(2)提问和回答约10分钟。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为每位参加答辩的学生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

6、对有异议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可酌情组织二次答辩。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以学生的学风、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为依据,既看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看学生的创造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答辩时的表达能力和其它有关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即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每一进程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由答辩委员会评出总分(以百分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为:

1、优秀

(1) 论文选题好,内容充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

(2) 能在论文课题范围内 , 较全面地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 , 资料详实;

(3) 有自己的学术见解 , 或在资料方面有新的发现和重大订正;

(4) 论文观点成立、论证严密、充分;

(5) 论文结构严谨,文理通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晰、规范;

2、良好

(1) 论文选题较好,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所论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实用性,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 能在论文范围内认真查阅文献 , 占有较多的可靠资料并运用得当;

(3) 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 , 或在资料整理方面有一定价值;

(4) 论文观点成立、论证严密、充分;

(5) 论文结构合理,层次较清晰,行文规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字准确。

3、中等

(1) 论文选题较好,内容较充实,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 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基本资料 , 使用适当;

(3) 独立完成,论点观点基本成立,围绕观点展开论证,但论据不充足或说理不透彻,对问题的本质论述不够深刻;

(4) 文章结构基本合理,表达能力一般,基本上达到文从字顺的要求。能够运用图表说明问题。

4、及格

(1) 论文选题一般,基本上做到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观点基本正确,但内容不充实,缺乏自己见解;

(2) 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必要资料 , 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使用无重大差错;

(3) 论据能基本说明问题,能对材料做出一般分析,但较单薄,对材料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深度,论据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4) 文字表达基本清楚,文字基本通顺,无重大数据错误。

(5) 论文写作尚能达到原定课题的最低要求。

5、不及格

凡论文存在以下问题之一者,一律以不及格论:

(1) 文章的观点有严重错误;

(2) 有论点而无论据,或死搬硬套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未能消化吸收;

(3) 离题或大段抄袭别人的文章,并弄虚作假;

(4) 缺乏实际调查资料,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句不通。

九、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与毕业论文(设计)存档:

1、在小组答辩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从获得优秀成绩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推荐出若干篇优秀论文,由指导教师或其它专家写出评审意见,论文作者参加校级公开答辩,接受校级答辩委员会的考核。

2、毕业论文(设计)一式二份,一份留系存档,一份送教务处。电子稿留系存档。

3、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留系存档。

十、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1、系领导工作职责

(1)成立和领导论文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2)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有关问题;

2、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1)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评分标准及工作条例管理细则;

(2)组织审查全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做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汇总表(包括学生姓名、题目名称、写作语言、选题方向等内容, 要求按选题方向分类);

(3)安排指导教师并向各位论文指导教师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4)及时研究和处理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有关问题。

(5)组织、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审查、成绩评定等;

(6)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3、答辩委员会工作职责

(1)具体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2)组织监督各答辩小组的工作;

(3)答辩结束后,审核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和《论文答辩评分表》。

(4)评选本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向学校推荐;

4、答辩小组工作职责

(1)答辩前对学生论文终稿评分,并审查其答辩资格。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相关项目,并准备好至少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中提问选用;

(2)答辩中,提问要严肃认真;对疑似抄袭论文要严格把关;逐项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3)答辩结束后,为每位参加答辩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上写出答辩评语,并给出成绩。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成果,交系办公室统一保存。

十一、其它

1、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或没有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不发毕业证书。一年后可申请随下一届补做一次,并向本系缴纳一定的指导费。毕业论文(设计)补做、答辩及格后,根据学籍管理规定,换发毕业证书。

2、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纸张、软盘、打印费用由学生自理,论文封面、封底和评审表由教务处或系办公室统一印制发放。

3、此前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与本条例不相符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

关于教育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望采纳,谢谢~~~教育技术学论文[摘要]: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面临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我们伟大祖国以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伟大任务。这就对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广泛应用的今天,现在教育技术发展也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世界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培养适应新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用的贡献。一,有关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应该由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来表述,然后由它们组成完整的定义体系,对教育技术学科作出全面的阐释,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由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理论层而后定义所组成,并由此而导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 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方法的发展与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它的标志就是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的成立。 AECT成立后,致力于教育技术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分别于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提出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以1994年提出的定义,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最为简洁、明确,最具有代表性。AECT94定义的引进,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技术学科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对定义理解的不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第一,在美国,教育技术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而存在的。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是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就应该去研究,而往往不在意教育技术“是什么”。正如《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的书名所示,94定义是属于“领域”的定义,而不是学科定义。第二,尽管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在交替使用“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认为两者是同义语。但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这两个名词显然不属于同一层面。教学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来讲是微观层面的,它理所当然地关注“学习”:而教育技术则应更多地关注教育绩效的提高。第三,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是两个相关的不同概念,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则会引起理论和实践的混乱。而在我国,恰恰把94定义既当作教育技术的定义,又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因而引起了很多困惑。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正确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作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应该由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来表述,然后由它们共同组成定义体系,对教育技术学科作出完整的阐释。一、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是解决“教育技术是什么”问题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对教育和技术的概念分别进行讨论。1.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讨论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以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多定位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认为人受教育的时间是从幼儿园开始,到高等学校(包括成人院校)毕业为止,实际上这是一种狭义的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被提到日程之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至人的一生,而受教育的空间则延伸至工作单位、家庭和社区,包括你所在的任何地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以广义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工作。2.关于“什么是技术”讨论英文“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工艺和技能进行论述。最初,它仅指各种应用技艺,与直接的操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技术一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导致了对它的理解和表述的多样(性)。”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技术”的论述不下几十种,要想给技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显然是困难的。刘大椿先生在《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把技术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分别引用了戴沙沃、R?麦基、G?罗波尔、C?米切姆、M?邦格、埃吕尔、H?马尔库塞等学者的观点来进行说明。同时,他还论述了技术的要素和结构,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把它节录如下:(1)技术要素的分类。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②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③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2)技术的结构。①经验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②实体型技术结构。就是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机械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③知识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要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结构。实体形态的技术与具体的物质(工具、设备、材料)有关,我们把它称为物化技术(即一般狭义理解的技术);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与人的智力技术(简称方法)。因此可以认为: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部分所组成。据此,可以对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技术包括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涉及到所有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整合;狭义的技术是强调其一部分技术而并非全部。并且,“技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其社会属性则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3.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讨论近年来,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发表了不少,但是能够真正说清楚“教育技术是什么”的却不多。在这里,我们引用尹俊华先生的论述:“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我们把上述论述加以简化,可得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1)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回答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的问题。(2)运用教育技术时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在当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相关的理论(包括教育观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不能盲目实践;二是要采用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只考虑技术的新颖和高低,更不是先确定所使用的技术的新颖和高低,更不是先确定所使用的技术而后再到教学中去找可用之处。这一条回答了教育技术“如何做”的问题。对于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和普通学科教师,他们不容易理解AECT94定义的含义,或者即使有所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实践相联系。掌握上述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够把定义和他们的工作联系起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三、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这反映在“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分别列入了国家学位委员会研究生专业目录(1986年)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酶专业目录(1993年)。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特别记住顾明远先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二,有关学科定义的论述关于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论述过,现摘录有代表性的几种:(1)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它以教学理论,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列有效的教学。它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3)教育技术学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的知识体系……(4)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来诊断教育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及评价解决方案的技术学层次的教育学科。(5)教育技术学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知识体系。(6)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兢后进行实验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工艺科学。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材教具、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授方法、教育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师生编组经及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以上的论述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技术学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展开分析了。能不能用一句简单、明确的话阐明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呢?笔者试着给教育技术学提出一个规定性定义,也就是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2.教育技术学规定性定义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通过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三,通过对上述定义及其描述条文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1)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绩效。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要提高其效率和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教育相关的技术,也就是构成“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过程(智能)技术和资源(媒体)技术。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层次如图3所示。(图略)教育资源是指人在接受终身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资源包括了学习资源在内;而学习资源又包括了教学资源在内。同样,教育过程包括了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又包括了教学过程。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应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给以更多的关注。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和继续普及基于“教”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法效益的同时,加快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进行基于“学”的教学设计的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加速教育改革的进程。(3)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是总结、提出运用技术提高教育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并由此提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4)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领域。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B.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的建立。C.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研究。D.媒体理论与开发研究。E.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F.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G.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H.绩效技术及其支持系统。②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也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A.学校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B.远程教育系统:三网统筹;开展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积极、稳妥地进行网络教学试点。C.社会其他系统: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科教兴国、企事业业务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技术的应用。(5)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对相关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设计范畴主要指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绩效设计。开发范畴主要指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加以整合,用于教学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开发研究。利用范畴主要指将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及相关系统中,以提高它们的绩效。管理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资源、信息以及研究项目的管理。评价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编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以使各相关系统达到优化。(6)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科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基础,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四、现在远程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远程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1)准永久性分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其他学生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里上的分离是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在(2)媒体与技术的作用。媒体与技术是远程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特征。远程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跨越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里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媒体与技术是关键因素,是远程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3)双向通信。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育在教师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传递,远程教育业是如此。因此,通信是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双向通信机制和多向通信机制是面对面的,而远程教学中的双向通信机制主要是非面对面的。是基于一定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五、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于西部教育事业的应用前景。(1)现今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技术相对东部地区,还有待发展。特别是西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理、文化差异、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技术十分落后。同时,现今的人力教育技术又不能及传送过去。所以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十分的必要。但是由于现今我国网络技术还不能覆盖那些地区,所以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西部远程教育。(2)对于较发达的西部部分地区,可以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是建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双向电子通信等技术基础上的新一代远程教育,具有交互性、网络化、实时性、综合性和适应性的特征。基于以上特征,我们可以更好的把东部先进的教育技术,及时地传送的西部需要的地区。(3)网络教育资源。已经被计算机网络覆盖全球的今天,网络技术也已经运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当中。

现代 教育 技术以其先进的教学理论、技术设备,不断增强了教学的效果,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应用论文,供大家参考。

《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新课改形势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与内容,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有效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因此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与认可。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策略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与 网络技术 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将一系列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将那些原本抽象、枯燥而深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更能有效地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符合高中地理学特征,能实现高效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教学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感官,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导课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2.优化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 方法 ;提供便利的交流工具,有效地开展协商与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并且查找相关知识较为繁琐,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简单方便,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传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

二.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加强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地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重要的地理学习内容,同时也是主要的 地理 学习方法 。加强地图教学这是地理学科的内在本质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充分运用课本插图与地图册的基础上,强化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与效果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地图教学,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强化学生的理解水平,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地图实现对新知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2.动态模拟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其本质。地理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阐述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的产生、分布,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的相互联系、地区差异,探索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发展规律以及和谐人地关系的学科。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整合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地理素材与信息,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将教材中那些用静止而抽象的文字来阐述的事物规律转换成精彩的视频,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地理空间的广阔性和课堂教学局限性的矛盾,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对这些知识的本质性理解。

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时,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是这一节的重难点,运用挂图并不能将其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模拟河流横纵剖面的水流动态,再加以教师必要而精炼的语言点拨,这样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从中获取大量直观的感性材料,这样更容易上升为理性认知、本质理解。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征。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不要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与 口号 上,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善于 总结 ,这样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赵洪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J].新课程学习(上),2013(9).

[2]熊年坤.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9).

《 高校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研究 》

摘要:教育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高校多媒体的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高校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 分析了教育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必备素质,并结合笔者的 经验 提出了一些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的 措施 。

关键词:高校教育;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根本上的变革,在高新技术引进的同时,对高校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技术人员的职责

(一)日常管理维护职责

多媒体等具有一定高科技含量教学设备的普及对高校教育技术人员的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来说,技术人员必须对自己所负责的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定期对多媒体投放映设备以及音响设备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此外,高校教育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自己所负责的多媒体教室具备做哪些实验的条件。认真敦促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高校老师做好使用记录并及时的对教室中的卫生进行打扫,保持多媒体教室的整洁。

(二)相关课程实训指导职责

由于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日常的维护和检修过程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加强对技术人员进行与计算机和投影设备的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高校领导应当提高对多媒体教室技术人员教育的重视程度,安排专业的计算机或者多媒体设备产品厂家定期的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人员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同专家交流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三、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技术人员应当 爱岗敬业 ,珍惜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技术人员应当深切的认识到自己所服务的对象是高校师生,他们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自己也承担着培育祖国栋梁的重任。技术人员应当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在负责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岗位上,就应当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由于高校多媒体设备比较精密,对房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并且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技术人员应当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项检查工作。时刻保持一种严禁的工作作风,确保多媒体设备的良好运行,为全校师生营造出一种优良的教学环境。技术人员就是为全校师生提供多媒体技术服务的人员,技术人员应当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热情、及时、专业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沟通协调素养

对于高校技术人员来说,良好的沟通协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技术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性不得不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供货商、零件配备商打交道。由于当前多媒体设备在高校中的普及率相当高,多媒体技术人员需要不时的同老师和学生打交道来处理各种关于多媒体的问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多媒体技术人员应当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在处理一些违反多媒体教室规定的时候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诚心和热情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工作中,技术人员应当难人之所难,急人之所急。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尊重学生和老师,这样才能营造出来一种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赢得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三)良好的专业素养

我们知道,技术人员是要靠自己过硬的技术来工作的,技术人员只有良好的品行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高校多媒体设备来说,其组成相当的负责,包括:耳机、音响、线缆、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计算机、还有各种软件等。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对这些设备的性能进行了解,还应当明白这些设备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并且掌握这些设备的安装管理办法。一旦多媒体教室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应当通过简单的检查就能大致判断出来问题所在。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语言。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电工知识,如果多媒体教室的线路发生问题,技术人员应当能够及时的发现并纠正。

四、培养高校多媒体技术人员素质的措施

(一)注重思想教育

高校领导应当注意加强多媒体技术人员的思想教育,由于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各种网络信息多而繁杂。人们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所以加大对多媒体技术人员的思想教育十分的必要,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1.组织高校优秀的思想教育专家对多媒体技术人员免费讲课。2.组织技术人员观看思想教育内容的优秀影片。3.对在思想教育领域有特别表现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多媒体技术人员树立起来模范标兵。

(二)加大培训力度

由于当前高新技术更新换代时间比较短,多媒体技术人员要想和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就多媒体技术人员个人来说并不具备持续不断学习新技术的条件。所以高校领导应当审时度势,适时的组织多媒体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力度。

(三)制定良好的激励措施

良好的激励措施对保持多媒体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十分的重要。笔者认为,高校激励措施应当形成一种制度,并严格按照这种制度来实施。凡是符合激励制度规定的个人或团体都应当获得相应的奖励。只有做到客观、公证,高校针对多媒体技术人员制定的激励措施才能使人信服、才能有效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总结

文章对高校多媒体技术人员的素质、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提高多媒体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此外,还将技术人员的思想水平列入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当中。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积极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秦晋.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和培养策略[J].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期刊,2012,(02):102-103.

[2]张志强,赵倩宏.高校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多媒体教学环境研究[J].长春大学继续教育中心期刊,2013,(07):123-125.

[3]艾伟,王雅杰.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和培养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5):100-102.

有关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推荐:

1.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论文

5. 教育技术学本科论文

6. 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你好,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间里的文章,或者看我贴吧发言。里面有免费使用万方数据库的办法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