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从论文选题到sci文章撰写

发布时间:

从论文选题到sci文章撰写

作为一个资深打酱油科研小白,第一篇SCI论文初稿到终稿历时两年修改了14遍最终成功发表到一区分杂志Nutrients,到现在手握两篇一区文章,一篇undereivew,虽说这样的成绩和许多大牛真的无法比,但我就想说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打酱油小白,该如何开始你的第一篇SCI论文,都是我自己真实的方法总结。 ----------------------------------------------------------------------------------------------------------------- 那么一篇完整的SCI论文,包括了前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五个部分。 当你拿到数据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资料,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准备过程。 收集资料也就是查找文献一定要 “全”, 那么如何做到 “全” ,我有 两个TIPS 1、找出核心文章---与题目相符合的文章,这里分两种 新文章(三年内)--- 找新文章的参考文献 老文章(十年内,被cite多次的)--- 找出cite这篇文章的文献 这个过程中会找到很多的文献,根据你的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最快的筛选方法是看题目,如果题目符合则快速扫一眼摘要,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进行筛选。 注意一定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我习惯用数字给文献进行编号,根据论文的特点用中文进行重命名;其实更建议的方法是用Excel来整理文献,将题目、作者、时间、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实验对象、优缺点进行分类,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文献进行扫读,这样会非常清晰有条理,在对文章进行扩充的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懒了,我把这一步省略了 2.、找出与题目相关的Meta-analysis(这是我觉得最好用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偷懒的方法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Meta直接就是一个核心文章,通过阅读Meta,你就会形成一个对于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而且你会很容易找到矛盾点,将矛盾点记录下来写Intro的时候会有帮助。 写Intro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思路理顺,我通常会用笔在纸上画出逻辑图,最好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别人听,在复述的过程中理顺自己的逻辑,而理思路的核心是说明研究意义即标尺-为何研究?找出与文献的不同 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引用文献的目的是让大家得知你和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的差别,比如角度略微不同-实验对象、实验方法; 也可以是你可以去解决一个矛盾,已经发表文献间的矛盾; 完全是一个GAP,没人研究---这个好但是也很难写,因为没有可对比的文献,而且还需要思考这个GAP是没人研究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研究意义所以没人研究 接下来就是在思路理顺的条件下进行扩充(加文献引入的过程,与第一部分息息相关) 然后就是具体的Intro的写法: 我习惯从标题细分,打个比方,我的文章标题是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我就会根据标题进行分段介绍,先根据实验对象 ‘ Overweight Young Women’  说明肥胖的现象和危害,然后根据实验条件 ‘ Low-Carbohydrate Diet ’ 介绍低碳饮食,接着根据实验目的 ‘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 引出心理指标是什么以及印象因素,再根据实验方法 ‘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介绍运动和饮食相结合,最后写出研究目的也就是我准备填补的GAP。这就是这篇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下来看看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方法部分是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将你的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好了,我是先找一两篇实验方法、统计方法和我类似的文献,模仿他的遣词造句以及句间逻辑换种表达方式写出来,都说刚开始写论文就是要模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照葫芦画瓢照虎画猫。 我将方法和结果放在一个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是整篇论文里最为简单的,需要做的就是讲清楚你实验得出的结果,还是一个方法照葫芦画瓢,照着别人的文献里的写法写出你的结果。 这里和写Intro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理思路,那么如何理顺思路呢,你的Intro是根据题目的要点进行扩充,那么讨论呢就是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进行叙述。 如果你的Intro是前面叙述的一二点,你要对比你的实验结果和重点文献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t or inconsistent),然后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你在Intro里是一个全新的GAP,无论你的结果是否有独创性,你都要对你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eg.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你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从已有的文献中推敲出得到你实验结果的原因。打个比方,这里就和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一样,我们的实验结果具有独创性,讨论是从生酮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而到运动之后是否开心的影响进行了曲线救国的描述。 (Kong, Z., Hu, M., Liu, Y., Shi, Q., Zou, L., Sun, S., ... & Nie, J. (2020). Affective and Enjoyment Responses to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Nutrients, 12(2), 442.) 接着写你研究的局限性和优势,这个部分其实你在写Intro的时候就有,通过你在阅读其他文献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优点,而正好是你没有的,你就可以记录下来写在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可写可不写,如果你的字数不够你就写吧,因为通常来说在讨论部分的每一段的末尾都会有一个结论,所以结论是不需要单独写的;但是如果你的结论太多太散而且在讨论部分没有讲清楚的话这里就可以概括的来一段结论。 写结论这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Detail了,因为会让人感觉太啰嗦给人重复的感觉,这里一定是概括性的语言,而且千万不要出现重复的语言,同意转换用起来!!!-----------------------------------------------------------------------------------------------------------------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的小习惯 --- 写日志 因为写论文的是一个需要花费心血花费时间的过程,可能有很多天一个字都没有写感觉没有进度人就很焦躁,所以需要将一个庞大的项目一节一节细分,我的方法是每天写下论文进度(就是关于论文我每天做了些什么)以及明日目标,比如说查到了几篇文献,明天的目标是阅读这些文献。因为我没有用Excel整理文献,所以我是将文献的总结写在日志里的。

sci论文写作步骤依次是产生想法、做实验。

sci的写作流程

答:(1)确认研究方向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选择研究方向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但是研究方向在研究的成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你所研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发表什么样的,是否有人看它,它是否被引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论文的研究对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2)不断调研与研究论文的撰写离不开文献的查阅,无论是想尽快发表几篇论文,还是想发表一些有影响力的论文,为自己的学术道路奠定基础,大量的文献访问是必不可少的。

(3)撰写好的引言一般而言,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审查相关研究工作(没有全面审查,将特别相关的文献介绍给)。

(3)本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做研究的目的;(4)您解决了哪些问题及其解决的意义。不要只引用非常古老的参考文献,编辑或审稿人会认为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领域。

SCI论文如何撰写?SCI论文一般分为几个部分?

答:1.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性SCI论文最强调的是创新性。如果没有创新性,语言写得再好,都是不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2.文章的构思一定要逻辑清晰一篇科技论文,就像讲一个故事。你能够将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或者说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获得了什么样的新成果?

获得的成果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没有?如果将这样一个故事讲圆满了,那么你的文章也就写得比较成功。

3.摘要一定要写好摘要要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整个文章。摘要的好坏决定文章是否被期刊编辑送审。摘要的第一句一般提出研究背景,指出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阐述采取的技术手段,如何解决问题。通过我们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最后得到的结论,对所在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SCI论文写作主要包括2个部分:前期准备和论文写作。

相信很多看过文献的同学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组成部分,SCI论文前期准备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

论文的写作顺序和论文排文顺序是不一样的,写作顺序更加贴近作者的思考和研究顺序,而排文顺序更加贴近读者的理解顺序。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目的和内容的顺序可以是不一样的。

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是更加适合作者创作和研究,排文顺序更加适合读者理解和阅读。排文顺序是论文的正常排版和发表的结构。

建议

1、多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在写英语论文之前,做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最好应该去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是放在第二位。

2、明确投稿期刊:

和投稿中文期刊一样,在投稿前我们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研究范围的期刊。

3、注重论文题和摘要:

论文的文题之所以重要是它第一时间展现给审稿人,是否创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简洁明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第一印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从文献检索到论文撰写

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枣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论文写作中文献资料检索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写作中文献资料检索,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从有了文献便有了文献检索。当人们从中查找所需信息时,文献检索也就应运而生。只不过早期可检索的对象较少,因而检索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早期的文献检索主要是手工检索,人们通过“心想、手翻、眼看”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献量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献检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现代文献检索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文献检索的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

一、文献检索概述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电子文献是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储存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文献检索,就是从文献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文献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料查寻。

二、纸质文献的检索

纸质文献的检索一般分为两种: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直接文献检索地目的是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因此,有时可以直接从报刊杂志中通过浏览的方法直接获得所需文献,称之为直接检索。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适于浏览新到的书刊资料,有时是一种获得最新情报的方法,但同时又受到各种限制而漏查很多相关文献。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检索方法。

间接文献检索是一个利用检索工具并从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这一过程就称为间接检索。它可以比较系统地、全面地获得相关课题的文献信息。我们需要掌握的就是这种利用检索工具的间接检索的方法。这也是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它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弄清楚课题的性质及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是检索的第一步。

(二)选择检索工具:根据检索课题的要求,选择最能满足检索要求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首先必须对各种检索工具所覆盖的学科范围有清楚的了解,然后从文献的类型、文种、出版的时间等方面来考虑选用哪种检索工具最合适。

(三)确定检索策略:选用具体的检索工具后,就要考虑选择和确定检索方法,确定具体的检索点,是从分类途径还是从主题途径检索,所查找的文献要达到什么要求,选用什么检索词等,以便具体进行检索。

(四)使用检索工具:确定了具体的检索方法后,就要利用所用的检索工具,在一定的年代和文献范围内具体查找,以获得文献信息。手工检索时可以一边检索一边分析取舍,获得符合需要的文献。(五)获取原文:检索文献最终要获取原文,如果在馆藏文献中查不到,则可通过各类联合目录获得其他单位收藏的信息,再通过馆际互借等途径或方式获取原文。这样就完成了文献检索的全过程。

文献检索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追溯法(亦称滚雪球法):利用著者发表的文献后所列的参考文献为线索,由近及远,进行逐一追踪的查找办法,追查原文,再从这些原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逐一检索,象滚雪球似的获得一批批相关文献的方法。它是科研人员常喜欢用的一种简便的获得文献的途径。

(二)常用法:常用法也称工具法,就是直接利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由于检索工具的种类繁多,一般应根据课题内容特点,首先利用综合性的检索工具,然后再使用专业性的检索工具,二者结合,才不致造成文献资料的漏检。常用法根据时间范围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三)循环法:循环法也称分段法、交替法或综合法,这是追溯法和常用法的结合。是将追溯法和常用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直到获得满意的相关文献为止。实际课题的检索选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二是视所能利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在检索工具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常用法;在获得针对性很强文献的条件下可利用追溯法获得相关性较强的文献;获悉研究课题出版文献较多的年代可利用抽查法。

三、电子文献的检索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化图书馆、文献资料网络化服务等正成为我们获取文献资料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科研的有力助手。利用好电子文献和检索工具,掌握好网络信息的搜索方法和策略对于获取信息是必要的。

传统的图书检索手段和方法对电子信息的检索作用有限。现代文献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电子文献的检索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

各种各样的Internet网络文献检索工具不计其数,根据提供检索与否,有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之分。

网络目录是按主题的等级排列的主题类目索引,类别目录按一定的主题分类体系组织,排列方法有字母顺序法、时序法、地序法、主题法等或是各种方法综合使用。用户通过逐层浏览类别目录、逐步细化的方式来寻找合适的类别直至具体资源。

搜索引擎则强调的是它的检索功能,能提供布尔逻辑检索、短语或邻近检索、模糊检索、自然语言检索等方式查询信息。各种资源进行标引,并为检索者提供检索的工具。基于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接近于通常所熟悉的检索方式,即输入检索词以及各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检索软件根据输入信息在索引库中搜索,获取检索结果,并输出给用户。

(二)联机馆藏目录

网络上有许多机构提供的馆藏书目信息、中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信息。其中包括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提供(下转第137页)

(上接第36页)的公共联机检索(OPAC)馆藏书目、地区或行业的图书馆的联合目录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网上提供图书目录在线检索,有题名、责任者、出版者、关键词、标准书刊号、分类号、出版地、出版国等10个检索途径。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提供61所高校的馆藏期刊、书目和学位论文联合查询。

(三)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包括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可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由专门的信息机构或公司专业制作和维护,信息质量高,是专业领域内常用数据库。

非商业性数据库因为免费使用,用户以较低的成本可获得所需的信息,所以也有很高的吸引力。如:IBM公司的免费专利文献数据库,提供美国专利的免费检索,用户可检索到1971 年以来的美国专利说明书的内容,包括专利书目信息和专利项,浏览1974年以来的专利文献。

(四)电子出版物

由于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注重网上报刊发行。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出版高和信息服务中介商介入电子出版行业。电子出版物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

(五)参考工具书

网络中许多参考资料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如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词典、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词典、学校或企业名录、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等大型工具书已加入因特网。

文献检索和使用的工作贯穿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我们往往是先确定写作的大致内容;其次根据这个大致内容确定文献搜集的范围;然后阅读了主要的文献后再确定研究写作的具体内容;最后根据具体内容全面检索原始文献, 搜得的文献又充实了论文写作的基础。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文献检索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重要作用文献检索就是从大量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出与特定的科学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文献检索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文献检索便于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避免重复研究

积累、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继承和借鉴就不可能有创新。毕业论文选题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或查新技术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从中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相关信息,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正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说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指科研要熟悉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前人研究的`“终点”中,找出自己研究的“起点”,从前人所用的研究方法、手段中受到启发,拓宽思路,分析研究所占有的资料,提炼出正确鲜明的观点。

2.文献检索有利于节省大学生查找文献时间,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信息时代文献资料的迅猛增长,使得文献资料的`检索困难重重。如能灵活运用文献检索的技能,缩减检索时间,即能延长论文的写作时间。同时,文献信息检索利用可为毕业论文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大学生通过对文献信息检索分析比较后,才能从论题的创新性、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进而提高论文质量。

3.文献检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研究能力

图书馆文献是过去知识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知识发展的向导。在文献检索过程中与论题有关联的文献信息很容易激发、调动大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智能,并从中获得灵感。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可促进大学生以发散性思维思考分析问题,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全面获取有关学科的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学科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观点。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利用的过程就是提高大学生研究能力的过程

二、文献检索的途径与方法

1.分析研究课题,确定检索要求

在进行具体的文献检索前,首先要分析课题,抓住课题的本质和要求,掌握代表课题内容的主题概念及其相关事物。依据本课题主题词来选定相应的检索工具,并从中选定检索标志,确定检索途径。在这方面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具有不同的检索内容和要求。

2.选择检索工具

目前全世界有 2000 余种手工检索工具(书本型检索工具),还有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Internet 网络检索等计算机检索工具。选择检索工具可利用“检索工具书指南”以及各种检索教材来了解检索工具书的收录情况。结合本课题,针对图书馆文献资料收藏情况,确定采用手工检索与机检相结合的方法。常用的检测工具包括以下几种:

书本检测工具: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报刊资料索引、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等。

光盘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等。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院校图书馆等。

3.文献检索的途径与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可分为常用法、追溯法和分段法三种。常用法是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顺查,是以检索课题起始年代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的查找文献的方法。二是倒查,是逆时间顺序由近及远的查找文献的方法。三是抽查,是针对学科发展的特点,抽出该学科发展迅速,发表文献比较集中的一段年代,抽查某几年的书籍和期刊、数据库。追溯法是利用已有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一般参考文献中的原文结尾都附有新的参考文献目录,可视需要一直追溯下去,从而获得足够的文献资料。利用这些资料特别要注意综述性的文献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已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整理,这样可以节约查找、阅读原始文献的时间。追溯法比较适合初写论文的大学生选用。分段法是将常用法与追溯法交替使用,既利用工具书检索,又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

另外,要检索重点资料,掌握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目前国内有 7 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 2012 版;

(2)“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sci从投稿到录用多久

身边发过文章的同学一般是提前一到两年的时间开始准备,据说SCI审稿周期挺长的!被同学安利了常笑医学网,网站上有SCI期刊的审稿周期、录用率和出版周期等关键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SCI一般从投稿到录用是3—6个月,但是有的时间会久一些(审稿的速度+返修的时间),一年多的也并不罕见,不确定的因素表较多。

sci论文投稿方式及周期1、找专业机构sci期刊投稿到见刊:3-5个月左右如果您想要sci期刊投稿到见刊快一些,建议作者选择专业就够操作,因为专业机构数学sci期刊投稿流程,操作期刊比较简单,节约时间,比作者自己操作节约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评职称着急,建议作者选择这种方法投稿期刊,以免影响之前评审。2、sci核心期刊投稿到见刊时间为3-6个月左右sci期刊投稿到省级或是国家级刊物,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稿效率也较高,审核时间为15-20天,而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相对较长,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3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而sci发表周期一年多也并不罕见,一般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6个月。最快也要3个月左右发表,由此可见,发表周期还是很长的,再次提醒各位作者要提前准备,以免耽误您的晋升之路。

一、版权协议一周

在提交作品之后,期刊编辑部将发送email通知已签署版权协议的作者,投稿状态可能会改为"FormsAwaitingCompletion"或"SubmissionsWaitingforAuthor'sApproval",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期刊而改变。一旦完成,状态就会返回 到“SubmittedtoEditorialOffice”或者“SubmissionsBeingProcessed”。

二、审阅格式一周

在一星期内,技术编辑将检查论文的格式,如有错误,再打回修改。

三、切合主题一周

经过技术性编辑之后,学术编辑大概先看看,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主题,或文章实在太烂,会直接拒绝,但拒稿信的措辞一般都很婉转,就像“不要紧,只是我们不怎么合适”,“你是个好人,一定能找到其他人。”

四、同行评审没有具体时间

短短的几天,漫长的一年,一切都是可能的。假如编者认为还可以的话,他会挑选几个该领域的同侪(也许你在投稿资料中没有或没有,通常是匿名评审,你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发他们来审稿。评审结束后,评审人员将对评审结果提出评论。

五、sci论文修改和拒绝大约三个月

在接受了多位评论家的意见之后,编辑们会综合考虑,决定这篇文章是否被直接采纳,或者对其进行修改或拒绝。当deadline需要修改时,给通讯作者的email中会有60天的修改时间,如果不需要重做大量实验的话。

sci论文撰写流程

sci论文写作步骤依次是产生想法、做实验。

sci的写作流程

答:(1)确认研究方向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选择研究方向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但是研究方向在研究的成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你所研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发表什么样的,是否有人看它,它是否被引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论文的研究对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2)不断调研与研究论文的撰写离不开文献的查阅,无论是想尽快发表几篇论文,还是想发表一些有影响力的论文,为自己的学术道路奠定基础,大量的文献访问是必不可少的。

(3)撰写好的引言一般而言,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审查相关研究工作(没有全面审查,将特别相关的文献介绍给)。

(3)本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做研究的目的;(4)您解决了哪些问题及其解决的意义。不要只引用非常古老的参考文献,编辑或审稿人会认为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领域。

SCI论文如何撰写?SCI论文一般分为几个部分?

答:1.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性SCI论文最强调的是创新性。如果没有创新性,语言写得再好,都是不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2.文章的构思一定要逻辑清晰一篇科技论文,就像讲一个故事。你能够将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或者说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获得了什么样的新成果?

获得的成果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没有?如果将这样一个故事讲圆满了,那么你的文章也就写得比较成功。

3.摘要一定要写好摘要要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整个文章。摘要的好坏决定文章是否被期刊编辑送审。摘要的第一句一般提出研究背景,指出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阐述采取的技术手段,如何解决问题。通过我们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最后得到的结论,对所在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步:投稿发sci文章,必须要在sci期刊上刊登出来,否则sci文章就没有发表的可能。大家知道sci文章投稿很重要,一旦投错,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能够完成sci文章投稿,作者必须保证sci文章匹配合适的期刊;sci文章符合期刊格式要求;以及准备好sci文章投稿所需材料。第二步:审核sci文章投稿后,进入审核程序。首先通过杂志社编辑初审,符合sci期刊要求,而且sci文章质量不错的情况下,此时会被推送给审稿人,未被推送的sci文章则会被拒;然后就是审稿人审核后,给出评审意见;最后杂志社编辑综合审稿人意见,给予作者拒稿、修改,以及录用的答复。第三步:修改修改的sci文章,附有修改意见,作者可根据审稿人意见逐一修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返修后的sci文章。如果有异议的,作者可直接与编辑沟通解决。大家要注意,因sci文章质量不同,则sci文章修改次数不同,建议大家在撰写sci文章时,一定要保证sci文章质量,避免sci文章多次修改,影响sci文章发表。第四步:录用返修后的sci文章通过审核后,你是sci文章才会被录用,反之作者的sci文章被拒稿。第五步:签约期刊与作者签订版权合同。因期刊不同,则期刊收费不同,此时,作者可能会支付相应的费用,也可能无需支付,作者可做好准备工作,如版面费和审稿费等。第六步:校稿sci文章校稿环节是杂志社给作者提供的最后一次纠正文中错误的机会,虽说到这个环节,绝大多数sci文章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有问题的基本在sci文章审稿环节已经修改到位,但也不免会出现一些细微的错误,因此作者对于sci文章校稿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另外,sci文章校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尽快返回杂志社编辑部,以免拖延期刊按时出版。第七步:onlinesci文章online就是线上发表,发表的sci文章通常会在见刊前,先线上发表。第八步:见刊期刊印刷出版,即发表的sci文章随着本期期刊印刷出来。第九步:检索见刊后的sci文章向数据库送检,一旦收录,即为成功检索。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选择主要包括期刊所属领域、期刊针对性、期刊影响因子(IF)及其他相关事宜如审稿周期等。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决定投稿的期刊范围。

2、论文格式的确定。下载Introduction for authors。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 for authors查看或下载即可。里面有详细的关于文章结构和格式方面的规定,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如果Introduction for authors没有严格的规定结构和格式,那么就根据最近该杂志上已经发表出来的文章结构和格式来调整,或按照英文论文常用的一些规范来,比如说字号11或者12,字体Times New Roman,左对齐,双倍行距等。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jpg等)、Cover letter,Highlights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等。

4、如何写Cover letter?一般包含以下三点:1)原创性及未一稿多投的申明;2)研究要点及创新点;3)对该领域及读者的意义。具体的写法,有的杂志有明确的规定具体需要包含哪几部分,具体写法可以在小木虫上搜一下Cover letter的模板,仿照着写。

流程一、SCI论文写作首先,写作前的准备。写作一篇高水准的SCI论文,建立在课题研究基础之上,没有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无法得出高水准的实验结果,就无法彰显自己的科研水平。其次,撰写SCI论文内容。流程二、SCI论文完稿后进行修改、润色一篇让审稿人看不懂的SCI论文,哪怕自认为研究成果价值多么高,也是失败的,被录用的几率为零。为了保证SCI内容没有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通俗易懂,符合投稿期刊的录用要求,当SCI文章初次写完后要找多人来审阅查看,反复修改后定终稿。

流程三、SCI论文投稿投稿时,先要确认投稿是最终版本,图片清晰,coverletter中的主编名字拼对等等,再进行稿件上传。上传成功后要对生成的PDF文件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即投稿完成。

流程四、修改或拒稿应对策略投稿初审后的结果:拒稿、修稿和录用。对于拒稿,你要查看是什么原因,如果是误判,想办法申请再次审稿的机会,如果不是误判,看看是否有机会投稿其他期刊。对于修稿,你必须要严格按照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否则再次投稿,被录用的几率还是很低。对于直接录用,只有高质量的作品才有可能,非常少见。流程五、最后准备投稿录用后,期刊那边可能还需要作者做些事情或提交材料,作者要及时的查看邮件,进行及时的回复,以便SCI论文能够赶上期刊最新一期见刊。

sci论文撰写示例

论文要新意语确相关别重要工作给予适评价我特别喜欢贬低别抬高自工作效适其反要准确实验结实验结确定度析或者置信析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

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

科研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也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首先你要熟悉学术写作的基本方式。在能够基本上准确的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要一开始就去复制导师的写作风格,因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达不到的,强行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就会太牵强。

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把文章当做一段代码来思考就行了,不用想的太复杂。不要把堆砌学术术语当作是写作的目标,成功的作家并不是要把事物用很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就跟写出来的代码主要是能正确的运行,写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步的要求了。比如读者看科技新闻或者文章的时候,也不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方式,而是能够很快的从中提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写作初期,多收集同事或者同行的反馈意见是最有用的,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知道要提高什么。写作後期, 如过是英文论文,可以请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如英论阁  提供语言协助

参考文献,就是你在研究时所参考到的相关文献信息,让你的理论有依据,更有说服力或者支撑在研究结束时,论文撰写过程中,将参考到的文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标题、作者、期刊、页码、发表时间等等信息尽可能详细的列在论文末尾就好了注明论文哪些内容参考了相关文献,就将文献上标在该内容右上角即可如果你借鉴了相关文献的内容或者方法或者理论,却没有列出该文献,可能会被质疑抄袭哦学术界的伦理感和原创性很敏感,要珍惜羽毛哦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关注答主解决哦

一、遵循论文的格式

sci论文有固定的格式: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这种格式反映了学术期刊文章核心组成部分的顺序,但是这种顺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写作顺序。作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写作文章,如:先写个提纲(简短或详细),或者先写论文中最简单的章节(如:材料与方法、结果等)。但不管是以怎样写写作顺序撰写的初稿,格式上一定不能错。

二、修改时再考虑写作原则

撰写初稿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做好思想准备,还需要备齐所有材料(参考文献、图表),以及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撰写初稿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只有大略的想法。实际上,直到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作者才会确切地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如果不清楚应该如何动笔,不要气馁。确切的词语甚至句子在这个阶段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开始动笔——从某处写起。

三、收集、组织和研读文献

科技论文的写作需要参考文献。由于大量信息的不断更新,加之多学科的交叉,通览专业领域内所有相关文献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搜索、阅读和充分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可通过阅读综述性文章或与同事及导师讨论的方式,以获取有关引言和讨论部分的想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