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勃拉姆斯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勃拉姆斯主题论文

一、《长恨歌》之韦瀚章韦瀚章生于1906年,“1924—1929年于上海沪江大学研究教育期间,师丛王子桢,林朝翰,吴遁生等研治诗词,深得门径。”韦瀚章“自幼即爱好文学书画,并以歌词写作为一生事业,为新音乐歌词的开拓者,有“香水词人”及“野草词人”之称。” [1] 在黄自回国后进行音乐创作的八年中,韦瀚章与其共合作了13首声乐作品及一部清唱剧(据《黄自遗作集》目录统计)。《长恨歌》是韦瀚章唯一的一部清唱剧,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韦瀚章参照和借鉴了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后来的十段歌词系作者的百日积淀,亦是有感而发。每一乐章取用白居易的原诗句作为标题。黄自为这部清唱剧进行了音乐创作。韦瀚章对于他们之间的成功合作深感欣幸;对黄自的音乐创作水准尤其是词曲结合方面的造诣,其评价之高,殆无以复加。 二、《长恨歌》之创作背景 《长恨歌》写于1932年,当时,正值抗战前夕,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时,韦瀚章和黄自均为20多岁的热血青年。 据韦瀚章先生回忆:“1932年时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 一八’与‘一二 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于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想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中华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当时,黄自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七个乐章,第四、第七、第九乐章------没有马上完成,料不到就此成了永远未完成的作品。”[2] 三、《长恨歌》之旋律艺术1、诗画般的意境《长恨歌》总长22 19 。最长的乐章是《此恨绵绵无绝期》4 ,最短的乐章是《六军不发无奈何》2 18 。无论结构大小,无论篇幅长短,《长恨歌》每一个乐章的音乐形象都很鲜明,很立体化。黄自尤为注重词曲的结合,他将歌词作为决定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把歌词中最感人、最细腻之处通过音乐用确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看到,《长恨歌》的每一个乐章,都很完整很深刻地体现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情绪情感。并且,由于黄自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多有偏爱,亦颇有研究,因此,在为古诗词或具有古诗风格的歌词(《长恨歌》)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他将歌词的节律及韵味表现得非常细腻,使音乐和诗词相互渗透,完美结合。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秋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两家恰似形如影,世世生生。”等乐句的旋律进行,基本上是按字行腔,与诗词的吟诵节奏极为吻合,届时,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结合得非常贴切的音乐之外,其曲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显见笔端。 在注重词曲结合的同时,黄自也非常注重歌唱部分与伴奏部分的一体化,此举尤见《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乐章的伴奏部分(弦乐组、竖琴或钢琴)并没有运用常规的所谓“伴奏”织体,而是强调了各声部的横向运动尤其是弦乐组各声部犹如合唱队的另外几个声部,无论是 还是 ,每一个声部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相对独立的旋律(见《山在虚无缥缈间》第1——20小节),钢琴和竖琴也是在一种淡雅,一种描绘性的织体中体现着音乐的内涵,在这一段中,乐队与合唱队化二为一,不见行迹。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织体的运用,使我们真正领略了黄自成熟自如的多声音乐思维以及创作技巧。然而,各声部的相对独立势必削弱音乐的和声功能,我想,这也正是曲作者的创作初衷——此时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更多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2、娴熟的创作技法黄自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创作思想的教育和创作技法的训练。(他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3]尤其是勃拉姆斯对其影响很深,他曾撰文《勃拉姆斯》“介绍这位浪漫派作曲家的生活与性格,并论述了他的各种体裁的作品”。[4]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包括《长恨歌》),我们都会感受到他所承继的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及创作技法(如:动机的贯穿,不对称而悠长的乐句,半音变化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很清楚地看到,在“继承与创新”这条路上业已形成的黄自特有的创作轨迹。1/ 、乐句、乐段的“不方整性”及旋律进行的“自由性”为了音乐与歌词(诗句)更好地结合,为了使音乐与诗句吟诵的自然节律更加贴切,《长恨歌》中,除了《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之外,其他几个乐章黄自都不同程度地(我认为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了乐句和乐段的“不方整性”,其主题的发展手法为:较多地使用节拍变换,每个乐句不同强弱的起与落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A段为5+3+3+4+8的结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B段 S.声部的8小节的旋律,看似方整,但由于节拍的变化及弱起的乐句开头,故形成了类似“散板”的写法, T. 声部则是7小节不方整的结构;《婉转娥眉马前死》,这首两段体的女声独唱,基本属于“一气哈成”,由于音乐没有严格遵循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尤其是B段,频繁地变换节拍)而形成了一种较自由的乐段写法,削弱了节奏感,增强了叙述性,体现了“回肠欲断情难断,泪珠虽干血未干。”“两情长久终相见,天上人间。”的悲剧色彩;《山在虚无缥缈间》的A段是两大句加6小节补充的不方整乐段,B段是“一气哈成”的乐段,声部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个字,才变成“同节奏”的织体写法;《此恨绵绵无绝期》的A段是四句的起承转合乐段。B段男声独唱的旋律为“一气哈成”。又是由于节拍的变换而使这两个乐段都有了不方整的感觉,旋律走向也倾向于“较自由”。另外,男声独唱的伴奏部分是一个“切分又三连音”的节奏,一直持续了8小节,表现出了音乐及情绪上的不稳定。2/ 、主题动机的贯穿、模进及半音阶的使用“主题动机的贯穿”作为从勃拉姆斯作品风格中所承继过来的创作手法,在《仙乐风飘处处闻》、《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中显得尤为突出:《仙乐风飘处处闻》,“三连音”的主题动机几乎贯穿全曲;《渔阳鼙鼓动起来》,A段的主题多次出现;《六军不发无奈何》,A段主题中的“音阶下行”式动机 贯穿全曲,并且伴奏声部多次出现这个动机的扩大形式,“后十六” 的动机多次出现,并在结尾处变化成“前十六” ,并用模进的手法将其重复,然后与A段的“音阶下行” 动机以紧缩和伸展的形态结束全曲。模进和半音阶的使用也是《长恨歌》的惯用手法:《仙乐风飘处处闻》,有主题动机的模进,乐节的模进:第16—17小节与第18—19小节 ,乐句的模进:第23—26小节 与第26—29 小节 等;《七月七日长生殿》,B段:第20—21 小节与第24—25小节 ;《渔阳鼙鼓动起来》,B段基本用模进的手法写成;《六军不发无奈何》,B段开始第,5—8小节是第1—4小节的上方二度的模进;半音阶的使用(《仙乐风飘处处闻》B段开始,A.和S.声部,《渔阳鼙鼓动起来》第22小节的伴奏部分——再现前等),使旋律增加了很强的色彩性和不稳定性,当然,这时的旋律风格往往是趋于“西化”的。3/、调式调性的运用《长恨歌》全曲(未完成版)共七个乐章,除了《仙乐风飘处处闻》和《七月七日长生殿》两个乐章之外,其余五个乐章都采用了小调调式(《山在虚无缥缈间》为羽调式),包括进行曲体裁的《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将小调调式用在进行曲体裁当中,这在近现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中,还是很少见的。在这两个乐章中,随着音乐的进行与展开,激愤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出了对“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破人亡。”的那种怨恨。但是,由于小调调式的特点,我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和悲戚的意韵。《山在虚无缥缈间》是《长恨歌》中唯一一首“纯民族化”的段落,从头至尾采用五声调式完成。旋律中(包括伴奏旋律)出现的两个偏音(第22小节的 a 、第28小节的g)恰恰是转调的地方:第22小节的a是“清角为宫”的转调(c羽调式—f羽调式),第28的g是“变宫为角”的转调(由f羽调式再回到c羽调式)。整个作品,主题构思个性鲜明,旋律走向细致、抒情,乐队与合唱队浑然一体,如临仙境。4/、复调织体的写作在《长恨歌》五个带有合唱声部的乐章中,对比复调织体和模仿复调织体是黄自所采用的主要复调写作手法。对比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歌一曲”“舞一番”的句尾是长音的衬托,S. A .声部则用旋律的模进作呼应式填充;《七月七日长生殿》,第8—10小节在和A.之间作呼应式填充;《山在虚无缥缈间》,歌曲开始,在、的旋律下面,、作长音衬托,第一声部的 E一直持续了5小节;第29、30小节,弦乐声部作长音衬托,女声三个声部用模仿式的复调旋律作呼应式填充。以上复调手法的运用,使音乐皆产生了“静与动”的对比。模仿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第23—31小节,第38—48小节,采用的都是模仿复调织体,其中包括两个声部之间,三个声部之间及四个声部之间的自由模仿;《七月七日长生殿》,第10—12小节是同、A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0—36小节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自由模仿,到第37小节变为“同节奏”织体。从重唱开始一直到结束,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优美中略带一丝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渔阳鼙鼓动起来》,在大篇幅的主调写法中,加入了一共11小节的、和、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1—35小节,第53—55小节,第57—59小节),主、复调的写作技法在这里结合得非常巧妙,体现出了深挚的默契,既突出了“渔阳鼓,起边关”的主题,又表露了几许悲壮;《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女声三声部之间,乐队各声部之间,合唱队与乐队之间的自由模仿。这一段的特点是,“片段式模仿”——模仿主题只模仿开始主题的一部分,而后面的旋律则呈较自由的发展状态,与开始声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比;《此恨绵绵无绝期》,开始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片段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S. A. T. B. (第2—8小节),然后是S .A .和T. B.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10—13小节),之后,又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T .A. S. B. (第14—17小节,与第2—8小节形成了声部进行的对比)。从“思重重”开始到本乐章结束,是男声独唱与合唱声部的“呼应填充”式的写法。《长恨歌》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用古典叙事诗的表述方法,用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旋律来进行演绎,使我们在感受黄自的创作思想和音乐魅力的同时,也从其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体味到了黄自文学方面的修养,性格方面的儒雅以及情感方面的本真。四、略带遗憾的“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黄自在美国学习音乐的时间大概为三年(1926年—1929年)。在这三年中,西方音乐的知识结构以及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对他的音乐生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致形成了他整个创作思想及创作轨迹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回国后,作为一个爱国主义音乐家,他力图将所学到的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这方面,事实证明,他的尝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如,歌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再如,《山在虚无缥缈间》就“是用近现代专业作曲技巧创作的,纯粹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曲的典范。”[5] 另外,在《长恨歌》的有些段落中,黄自的惯用手法如:“升高半音的旋律进行,增音程的旋律进行”等都使用得恰倒好处(《渔阳鼙鼓动起来》中,e和a的使用;《六军不发无奈何》中c 的使用,《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第3小节和第7小节b和b的对比等)。但是,在同样是在《长恨歌》中,有些段落或片段还是存在“中西方”音乐风格不尽融合之处。例如,在《婉转娥眉马前死》和《此恨绵绵无绝期》两个乐章中:这两个乐章的写作风格比较相似,都是在旋律的进行当中突然出现调式外音:《婉转娥眉马前死》中第10小节的 V 级音,《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男声独唱部分(另外还有《仙乐风飘处处闻》中的第35、36小节,第52、53小节,《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的第7、第8小节)等。突然的“调式外音出现”,势必造成“不明调性”(有些片段则似无调性)的游移,这种手法虽然增加了旋律及情绪的“不稳定感”及悲剧气氛,但是,这种旋律进行,在同已经出现或等待出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其他段落结合的时候,就会有“距离太远,很难相融”的感觉,并且,有些旋律片段“入唱”比较困难。我个人认为,如果说《长恨歌》在音乐与歌词方面的结合是属于特定时期曲作者所凝聚的“高峰性”“思维”的话,那么,音乐中的某些段落及片段在“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上则略显牵强——这大概是黄自在留下了大量的极宝贵的音乐创作财富的同时,也留给后人的一些启迪与思考吧。黄自曾说过:“作曲家作一曲,必定有所感于心故发为音。”[6]由此可见,黄自的音乐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的。爱国激情也好,爱情颂歌也罢,总归是一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流泻与栖息,是真情的抒发,也是其“意志的表现”(引号内为叔本华语)。清唱剧《长恨歌》自1932年开始创作至1933年首次公演,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70年来,《长恨歌》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受了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考验;70年来,《长恨歌》有过辉煌,也有过沧桑(黄自本人及他的其他作品也是一波三折,几起几落),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黄自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在后辈同行中以及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中所起到的或“潜移默化”或“一发破地”的推动作用。《长恨歌》——这部集诗、画于一体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史上的佳作,将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她的里程与贡献。注释:[1]、[2]引号内引自《音乐理论创作参考材料》——中国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编1979年12月。[3]《回忆黄自先生》贺绿汀,《乐坛》1983年第8期第2页。[4]《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钱仁康,《音乐研究》1958年第1期第17页。[5《黄自遗作集》序 贺绿汀 第3页。[6]《对黄自美学思想的再认识》巩小强,《人民音乐》1988年第6期第13页。

希望只对刻苦者有意义,对于贪图享乐者而言,只能带来遗憾和悔恨。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要留意任何可利的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遗憾终生。

1、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bai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了74人,上来69人;再再下一次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回答:“小儿科!告诉你,车上还有———”

“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2、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地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的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由此可见,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天才也难免遗憾。

3、勃拉姆斯和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的作者,彼此很是倾慕、钦佩。有一次,他俩在维也纳相遇,斯特劳斯把签名册递给勃拉姆斯,请他留名。

勃拉姆斯在空页上抄了几小节《蓝色的多瑙河》的乐曲,然后在下面写了一行字:遗憾的是,这并非勃拉姆斯的作品。

其一,早孤。

诸葛亮从小就死了父母,依靠自己叔父生活。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妈的孩子像根草,诸葛亮小时候没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这可能是早年诸葛亮最大的遗憾。

其二,别人不理解。

诸葛亮是个志向高远的人,淡泊明志,不过在当时好多人不理解,因为诸葛亮常常以管仲乐毅相比,这两个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有名的将相,一个协助齐桓公争霸天下,一个辅佐燕昭王。诸葛亮以二人相比,意在表明自己有出将入相的本事,可惜当时人都说他吹大牛,不太看好他。

其三,哥哥的外出谋生 。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过早出外谋生,当然是到东吴孙策那里去打工。孙策很重用有本领的人,诸葛瑾是个贤能的人,不过从此兄弟俩却离多聚少,天各一方,很难再相见。诸葛亮本身就没有亲人,如此更有寂寞之感。

其四,妻丑。

诸葛亮的妻子丑陋,或许有人说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想着今后能有所发展,能进一步伸开手脚,不会不找一个漂亮媳妇,毕竟秀色可餐才是人生一大美事。

一、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对标题音乐与华格纳乐剧形式不认同,走纯粹音乐路线。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和《匈牙利舞曲》。二、人物生平1853年他作为匈牙利小提琴家Eduard Reményi的随从进行了一次演出旅行,在旅行到汉诺威的时候,他遇到了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约瑟夫·姚阿幸(Joseph Joachim),然后又前往魏玛宫廷,在那里遇到了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在那次旅行之后,勃拉姆斯的作曲创作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姚阿幸给了勃拉姆斯一封信,介绍他认识舒曼,勃拉姆斯前往杜塞尔多夫去见舒曼,并受到舒曼的欢迎。他跟随舒曼学习的时候,内心暗自爱上了舒曼的妻子克拉拉。在舒曼生病住院之后,勃拉姆斯协助克拉拉照顾舒曼和他的孩子,舒曼死后,勃拉姆斯克制住自己的感情,离开了克拉拉。他终生未婚,把自己的爱情留给了大他14岁的克拉拉。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品1856年舒曼死后,勃拉姆斯往来于汉堡与代特莫尔德大公国之间,他在汉堡担任女生合唱团的指挥,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宫廷音乐教师兼指挥。1862年,他第一次访问维也纳,在那里过了一个冬天。次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合唱团指挥,尽管他很快就辞职了,但是还是在维也纳久居下来。勃拉姆斯刚刚三十岁时,他的艺术给人的印象已是有条不紊的古典式的完美。这位浪漫主义最后阶段的大作曲家,是在舒伯特之后最接近古典时期音乐家的精神的。他听到了当代的进步人士的激昂口号“向前看,忘掉过去”,而他却变成一个歌唱过去的歌手;也许他相信通过歌唱过去,他可以为未来服务。他经过不懈的学习,发现这种控制可以从过去世代的大音乐家那里学到;因此,他对古代音乐极感兴趣,他搜集的书籍和手抄本,他进行的研究成果,简直就等于是音乐学论文。但是他同时还学到:要使想象力驯服,就需要妥协和牺牲。勃拉姆斯的每个作品都有着过去年代的精神和光荣的回声。所以勃拉姆斯的音乐并不给人以即时的直接的印象,它是由谨慎地掩盖着的记忆滋养起来的,所以他的艺术抒情性和戏剧性少,更多的是史诗性。他的敏感性使他能够觉察过去最优美的东西。由于他对现代抱对立的态度,他要求表达过去的美好印象的心情就更显迫切。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相关书籍勃拉姆斯是舒曼的热心崇拜者,这位青年浪漫主义者以创作钢琴奏鸣曲开始他的音乐事业;对一个浪漫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青年时期来说,这是很不平常的。因为当时盛行的是“个性小品”,是小型的抒情曲形式;即使是大型曲式,浪漫主义者也是用几个小曲组成,或者是用自由的、幻想曲式的处理把一个歌曲式的结构扩大。看到青年勃拉姆斯怎样对抗、几乎是排斥浪漫主义因素,确实令人吃惊。这些钢琴作品对那得到奇妙发展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风格不予理睬。它们具有着自己的独特钢琴艺术风格。一直跟踪他一生的巨大的冲突—贝多芬的阴影—在这里,在他事业的开始时已经显而易见。他的钢琴音乐的努力写作继承了某些贝多芬乐章中的非钢琴性质。清楚感觉到其中有一种要求交响曲式表现的深刻欲望,致使这些作品像舒曼所巧妙地形容的那样,仿佛是“带了面纱的交响曲”。勃拉姆斯写钢琴曲和混合室内乐虽然轻而易举,但他写作古典主义时期两个最大的形式—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却极其小心谨慎而且耗费时间。在评价勃拉姆斯时这一事实很重要,因为实际上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和舒曼一样,本能地为小型的、亲密的形式所吸引。他所写的四重奏的数量很多,但除了集留下。这位抱负不凡的交响曲作曲家在其所处的音乐环境中得不到鼓舞;因为除了大胆的交响诗和其他新的交响曲外,他的同代作曲家还在写的很多交响曲,不是破裂为无数片断,就是像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一样精确地把交响曲的一切“规则”付诸实用而已。勃拉姆斯完全知晓交响曲的时代同舒伯特一道成为过去了,但由于他对那个英雄时代怀着深厚的景仰和怀念之情,促使他对命运本身挑战。勃拉姆斯的思想的严格性、他对伟大的古典交响乐作家的深刻信仰,以及他的交响音乐中蓄意追求而得的古香古色的风格惊动了另外的阵营—新德意志乐派。他们不能理解他们的一位同代人怎么能够躲过瓦格纳和李斯特一代在音乐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当时在维也纳流行的刊物《沙龙报》担任音乐评论的胡戈·沃尔夫Hugo Wolf曾写出下列的话,表示他的惊讶:贝多芬之后音乐中的革命运动(在这运动中舒曼确实希望有一个救世主式的人物,而他以为他找到了这人—勃拉姆斯)的领袖们从我们这位交响曲家的身旁走过,竟未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勃拉姆斯对当时所发生的事态全然不顾,继续写他的交响乐。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品勃拉姆斯始终坚持古典主义形式创作音乐,与他同辈的音乐家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接近贝多芬的理想,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能够重建真正的交响乐思维;勃拉姆斯的伟大艺术造诣使他的作品具有古典主义式的均衡,但人们会感觉到在这平静的均衡的背后隐藏着某种东西,隐藏着一种悲剧性的哲学,一种悲观主义和舍身忍让的成熟世界观。勃拉姆斯、反对当时的音乐潮流,倒不是极端反对当时流行的音乐风格,而是反对当时音乐中文学和哲学的倾向;他们要使音乐重返到纯音乐国里去。浪漫主义的连续几代人中,争取贝多芬的遗产成了占有世界的斗争,原来曾经是交响乐的美妙统一的结合体,而今,戏剧的、色彩丰富的因素又被分割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尽管浪漫主义的口号喊的是要求更加紧密的结合。勃拉姆斯1897年4月3日死于维也纳,死后被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

勃拉姆斯论文题目

一、《长恨歌》之韦瀚章韦瀚章生于1906年,“1924—1929年于上海沪江大学研究教育期间,师丛王子桢,林朝翰,吴遁生等研治诗词,深得门径。”韦瀚章“自幼即爱好文学书画,并以歌词写作为一生事业,为新音乐歌词的开拓者,有“香水词人”及“野草词人”之称。” [1] 在黄自回国后进行音乐创作的八年中,韦瀚章与其共合作了13首声乐作品及一部清唱剧(据《黄自遗作集》目录统计)。《长恨歌》是韦瀚章唯一的一部清唱剧,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韦瀚章参照和借鉴了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后来的十段歌词系作者的百日积淀,亦是有感而发。每一乐章取用白居易的原诗句作为标题。黄自为这部清唱剧进行了音乐创作。韦瀚章对于他们之间的成功合作深感欣幸;对黄自的音乐创作水准尤其是词曲结合方面的造诣,其评价之高,殆无以复加。 二、《长恨歌》之创作背景 《长恨歌》写于1932年,当时,正值抗战前夕,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时,韦瀚章和黄自均为20多岁的热血青年。 据韦瀚章先生回忆:“1932年时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 一八’与‘一二 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于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想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中华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当时,黄自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七个乐章,第四、第七、第九乐章------没有马上完成,料不到就此成了永远未完成的作品。”[2] 三、《长恨歌》之旋律艺术1、诗画般的意境《长恨歌》总长22 19 。最长的乐章是《此恨绵绵无绝期》4 ,最短的乐章是《六军不发无奈何》2 18 。无论结构大小,无论篇幅长短,《长恨歌》每一个乐章的音乐形象都很鲜明,很立体化。黄自尤为注重词曲的结合,他将歌词作为决定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把歌词中最感人、最细腻之处通过音乐用确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看到,《长恨歌》的每一个乐章,都很完整很深刻地体现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情绪情感。并且,由于黄自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多有偏爱,亦颇有研究,因此,在为古诗词或具有古诗风格的歌词(《长恨歌》)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他将歌词的节律及韵味表现得非常细腻,使音乐和诗词相互渗透,完美结合。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秋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两家恰似形如影,世世生生。”等乐句的旋律进行,基本上是按字行腔,与诗词的吟诵节奏极为吻合,届时,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结合得非常贴切的音乐之外,其曲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显见笔端。 在注重词曲结合的同时,黄自也非常注重歌唱部分与伴奏部分的一体化,此举尤见《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乐章的伴奏部分(弦乐组、竖琴或钢琴)并没有运用常规的所谓“伴奏”织体,而是强调了各声部的横向运动尤其是弦乐组各声部犹如合唱队的另外几个声部,无论是 还是 ,每一个声部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相对独立的旋律(见《山在虚无缥缈间》第1——20小节),钢琴和竖琴也是在一种淡雅,一种描绘性的织体中体现着音乐的内涵,在这一段中,乐队与合唱队化二为一,不见行迹。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织体的运用,使我们真正领略了黄自成熟自如的多声音乐思维以及创作技巧。然而,各声部的相对独立势必削弱音乐的和声功能,我想,这也正是曲作者的创作初衷——此时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更多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2、娴熟的创作技法黄自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创作思想的教育和创作技法的训练。(他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3]尤其是勃拉姆斯对其影响很深,他曾撰文《勃拉姆斯》“介绍这位浪漫派作曲家的生活与性格,并论述了他的各种体裁的作品”。[4]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包括《长恨歌》),我们都会感受到他所承继的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及创作技法(如:动机的贯穿,不对称而悠长的乐句,半音变化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很清楚地看到,在“继承与创新”这条路上业已形成的黄自特有的创作轨迹。1/ 、乐句、乐段的“不方整性”及旋律进行的“自由性”为了音乐与歌词(诗句)更好地结合,为了使音乐与诗句吟诵的自然节律更加贴切,《长恨歌》中,除了《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之外,其他几个乐章黄自都不同程度地(我认为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了乐句和乐段的“不方整性”,其主题的发展手法为:较多地使用节拍变换,每个乐句不同强弱的起与落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A段为5+3+3+4+8的结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B段 S.声部的8小节的旋律,看似方整,但由于节拍的变化及弱起的乐句开头,故形成了类似“散板”的写法, T. 声部则是7小节不方整的结构;《婉转娥眉马前死》,这首两段体的女声独唱,基本属于“一气哈成”,由于音乐没有严格遵循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尤其是B段,频繁地变换节拍)而形成了一种较自由的乐段写法,削弱了节奏感,增强了叙述性,体现了“回肠欲断情难断,泪珠虽干血未干。”“两情长久终相见,天上人间。”的悲剧色彩;《山在虚无缥缈间》的A段是两大句加6小节补充的不方整乐段,B段是“一气哈成”的乐段,声部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个字,才变成“同节奏”的织体写法;《此恨绵绵无绝期》的A段是四句的起承转合乐段。B段男声独唱的旋律为“一气哈成”。又是由于节拍的变换而使这两个乐段都有了不方整的感觉,旋律走向也倾向于“较自由”。另外,男声独唱的伴奏部分是一个“切分又三连音”的节奏,一直持续了8小节,表现出了音乐及情绪上的不稳定。2/ 、主题动机的贯穿、模进及半音阶的使用“主题动机的贯穿”作为从勃拉姆斯作品风格中所承继过来的创作手法,在《仙乐风飘处处闻》、《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中显得尤为突出:《仙乐风飘处处闻》,“三连音”的主题动机几乎贯穿全曲;《渔阳鼙鼓动起来》,A段的主题多次出现;《六军不发无奈何》,A段主题中的“音阶下行”式动机 贯穿全曲,并且伴奏声部多次出现这个动机的扩大形式,“后十六” 的动机多次出现,并在结尾处变化成“前十六” ,并用模进的手法将其重复,然后与A段的“音阶下行” 动机以紧缩和伸展的形态结束全曲。模进和半音阶的使用也是《长恨歌》的惯用手法:《仙乐风飘处处闻》,有主题动机的模进,乐节的模进:第16—17小节与第18—19小节 ,乐句的模进:第23—26小节 与第26—29 小节 等;《七月七日长生殿》,B段:第20—21 小节与第24—25小节 ;《渔阳鼙鼓动起来》,B段基本用模进的手法写成;《六军不发无奈何》,B段开始第,5—8小节是第1—4小节的上方二度的模进;半音阶的使用(《仙乐风飘处处闻》B段开始,A.和S.声部,《渔阳鼙鼓动起来》第22小节的伴奏部分——再现前等),使旋律增加了很强的色彩性和不稳定性,当然,这时的旋律风格往往是趋于“西化”的。3/、调式调性的运用《长恨歌》全曲(未完成版)共七个乐章,除了《仙乐风飘处处闻》和《七月七日长生殿》两个乐章之外,其余五个乐章都采用了小调调式(《山在虚无缥缈间》为羽调式),包括进行曲体裁的《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将小调调式用在进行曲体裁当中,这在近现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中,还是很少见的。在这两个乐章中,随着音乐的进行与展开,激愤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出了对“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破人亡。”的那种怨恨。但是,由于小调调式的特点,我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和悲戚的意韵。《山在虚无缥缈间》是《长恨歌》中唯一一首“纯民族化”的段落,从头至尾采用五声调式完成。旋律中(包括伴奏旋律)出现的两个偏音(第22小节的 a 、第28小节的g)恰恰是转调的地方:第22小节的a是“清角为宫”的转调(c羽调式—f羽调式),第28的g是“变宫为角”的转调(由f羽调式再回到c羽调式)。整个作品,主题构思个性鲜明,旋律走向细致、抒情,乐队与合唱队浑然一体,如临仙境。4/、复调织体的写作在《长恨歌》五个带有合唱声部的乐章中,对比复调织体和模仿复调织体是黄自所采用的主要复调写作手法。对比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歌一曲”“舞一番”的句尾是长音的衬托,S. A .声部则用旋律的模进作呼应式填充;《七月七日长生殿》,第8—10小节在和A.之间作呼应式填充;《山在虚无缥缈间》,歌曲开始,在、的旋律下面,、作长音衬托,第一声部的 E一直持续了5小节;第29、30小节,弦乐声部作长音衬托,女声三个声部用模仿式的复调旋律作呼应式填充。以上复调手法的运用,使音乐皆产生了“静与动”的对比。模仿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第23—31小节,第38—48小节,采用的都是模仿复调织体,其中包括两个声部之间,三个声部之间及四个声部之间的自由模仿;《七月七日长生殿》,第10—12小节是同、A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0—36小节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自由模仿,到第37小节变为“同节奏”织体。从重唱开始一直到结束,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优美中略带一丝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渔阳鼙鼓动起来》,在大篇幅的主调写法中,加入了一共11小节的、和、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1—35小节,第53—55小节,第57—59小节),主、复调的写作技法在这里结合得非常巧妙,体现出了深挚的默契,既突出了“渔阳鼓,起边关”的主题,又表露了几许悲壮;《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女声三声部之间,乐队各声部之间,合唱队与乐队之间的自由模仿。这一段的特点是,“片段式模仿”——模仿主题只模仿开始主题的一部分,而后面的旋律则呈较自由的发展状态,与开始声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比;《此恨绵绵无绝期》,开始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片段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S. A. T. B. (第2—8小节),然后是S .A .和T. B.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10—13小节),之后,又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T .A. S. B. (第14—17小节,与第2—8小节形成了声部进行的对比)。从“思重重”开始到本乐章结束,是男声独唱与合唱声部的“呼应填充”式的写法。《长恨歌》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用古典叙事诗的表述方法,用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旋律来进行演绎,使我们在感受黄自的创作思想和音乐魅力的同时,也从其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体味到了黄自文学方面的修养,性格方面的儒雅以及情感方面的本真。四、略带遗憾的“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黄自在美国学习音乐的时间大概为三年(1926年—1929年)。在这三年中,西方音乐的知识结构以及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对他的音乐生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致形成了他整个创作思想及创作轨迹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回国后,作为一个爱国主义音乐家,他力图将所学到的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这方面,事实证明,他的尝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如,歌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再如,《山在虚无缥缈间》就“是用近现代专业作曲技巧创作的,纯粹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曲的典范。”[5] 另外,在《长恨歌》的有些段落中,黄自的惯用手法如:“升高半音的旋律进行,增音程的旋律进行”等都使用得恰倒好处(《渔阳鼙鼓动起来》中,e和a的使用;《六军不发无奈何》中c 的使用,《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第3小节和第7小节b和b的对比等)。但是,在同样是在《长恨歌》中,有些段落或片段还是存在“中西方”音乐风格不尽融合之处。例如,在《婉转娥眉马前死》和《此恨绵绵无绝期》两个乐章中:这两个乐章的写作风格比较相似,都是在旋律的进行当中突然出现调式外音:《婉转娥眉马前死》中第10小节的 V 级音,《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男声独唱部分(另外还有《仙乐风飘处处闻》中的第35、36小节,第52、53小节,《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的第7、第8小节)等。突然的“调式外音出现”,势必造成“不明调性”(有些片段则似无调性)的游移,这种手法虽然增加了旋律及情绪的“不稳定感”及悲剧气氛,但是,这种旋律进行,在同已经出现或等待出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其他段落结合的时候,就会有“距离太远,很难相融”的感觉,并且,有些旋律片段“入唱”比较困难。我个人认为,如果说《长恨歌》在音乐与歌词方面的结合是属于特定时期曲作者所凝聚的“高峰性”“思维”的话,那么,音乐中的某些段落及片段在“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上则略显牵强——这大概是黄自在留下了大量的极宝贵的音乐创作财富的同时,也留给后人的一些启迪与思考吧。黄自曾说过:“作曲家作一曲,必定有所感于心故发为音。”[6]由此可见,黄自的音乐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的。爱国激情也好,爱情颂歌也罢,总归是一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流泻与栖息,是真情的抒发,也是其“意志的表现”(引号内为叔本华语)。清唱剧《长恨歌》自1932年开始创作至1933年首次公演,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70年来,《长恨歌》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受了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考验;70年来,《长恨歌》有过辉煌,也有过沧桑(黄自本人及他的其他作品也是一波三折,几起几落),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黄自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在后辈同行中以及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中所起到的或“潜移默化”或“一发破地”的推动作用。《长恨歌》——这部集诗、画于一体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史上的佳作,将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她的里程与贡献。注释:[1]、[2]引号内引自《音乐理论创作参考材料》——中国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编1979年12月。[3]《回忆黄自先生》贺绿汀,《乐坛》1983年第8期第2页。[4]《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钱仁康,《音乐研究》1958年第1期第17页。[5《黄自遗作集》序 贺绿汀 第3页。[6]《对黄自美学思想的再认识》巩小强,《人民音乐》1988年第6期第13页。

舞蹈论文题目一:宋代乐器研究萨拉萨蒂创作演奏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分析《古希腊音乐文献》研究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水陆法会音乐研究在多元化的进程中——新时期音乐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汉代丧仪音乐中礼、谷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宋代教坊乐制研究简论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析沟上日出夫声乐套曲《永不关闭的剧场》的创作特征拉莫一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三首浪漫时期钢琴叙事曲的比较分析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听众的鉴赏《黄河大合唱》与清唱剧《长恨歌》之比较研究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德彪西和他的音乐世界清史稿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二: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湖南民歌及民歌音调创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主题——动机理论——开放性的理论在“他者”与“自者”之间——先秦至魏晋乐论流变分析现代音乐中的新音响及其作品结构力先秦筝乐文化汉魏时期的筝乐艺术中日传统音乐在江文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用动机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民歌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改编现象之研究乐府史研究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兼论诗歌对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影响面向21世纪,探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西洋歌剧泳叹调的美学研究宋史乐志研究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三:论巴赫《马太受难乐》的戏剧性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做有文化底蕴的钢琴家 ——傅聪的成长与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彦克声乐创作研究唐代音乐繁盛原因探索两宋间歌舞初探石馨形态通考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贝尔格作品中的回文结构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河南信阳民歌的风格及演唱技巧河州少数民族宴席曲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综述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贝多芬《欢乐颂》研究舞蹈论文题目四: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埃里克·萨蒂之《运动与娱乐》研究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黄自及其合唱作品研究丁善德钢琴音乐研究审美世俗化——从大陆近二十年流行音乐的发展看当代审美文化转型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及其演唱方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个性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浅论勃拉姆斯音乐的浪漫主义特性——以晚期特性钢琴小品集(作品116——119号)为例

关于写论文的东西,可以百度迪西欧,参考一下。

slam杂志詹姆斯

勒布朗·詹姆斯(LeBronJames),1984年12月30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小前锋,绰号“小皇帝”,效力于NBA洛杉矶湖人队。

詹姆斯在2003年NBA选秀中于首轮第1顺位被克利夫兰骑士队选中,在2009年与2010年蝉联NBA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MVP)。

2010年,詹姆斯转会至迈阿密热火队。2012年,詹姆斯得到NBA个人生涯的第3座常规赛MVP,第1个总冠军和总决赛MVP。

并代表美国男篮获得了伦敦奥运会金牌,追平了迈克尔·乔丹在1992年所创的纪录。2013年,詹姆斯获得第4个常规赛MVP、第2个NBA总冠军和第2个总决赛MVP,实现两连冠。2014年,詹姆斯回归骑士。

2016年,詹姆斯带领骑士逆转战胜卫冕冠军勇士获得队史首个总冠军和个人第3个总决赛MVP。2018年7月10日,詹姆斯正式与湖人签下4年亿美元的合同。

扩展资料:

詹姆斯篮球智商极高、突破犀利,拥有出色的视野和传球技术,被认为是NBA有史以来最为全能的球员之一。

中文名:勒布朗·雷米恩·詹姆斯

外文名:LeBronRaymoneJames

别名:老北京,LBJ,詹皇,KingJames,小皇帝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30日

毕业院校: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

身高:203公分/6英尺8英寸

体重:公斤

运动项目:篮球

所属运动队:洛杉矶湖人队

专业特点:技术全面,突破与组织进攻的能力强

主要奖项:四届NBA最有价值球员奖(2009,2010,2012,2013)

三届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奖(2012,2013,2016)

童年的詹姆斯

1984年,勒布朗·詹姆斯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胡桃树大街的一栋房子里,他的母亲格利亚·詹姆斯当时16岁,她从来没有透露过詹姆斯的生父。詹姆斯出生后,和母亲一起住在外婆家。那是俄亥俄州阿肯山胡桃木街一栋外婆租来的老房子里。

那里是贫民区。她们经常交不起房租。在詹姆斯三岁时圣诞节的清晨,格利亚和男友埃迪给勒布朗买了一套篮球装置玩具。这个晚上,勒布朗42岁的外婆弗雷达死于突发心脏病。5岁到8岁的那几年,詹姆斯搬过12次家。直到1995年,格利亚终于在斯普林山公寓租下一栋有两个卧室的房子。

1993年,勒布朗经常到阿肯南部的一支橄榄球队下面的青少年队去玩。教练沃克看中他,于是勒布朗留下来为这支球队打球,3年之后,勒布朗的左手在一次比赛中受伤了。詹姆斯后来表示打橄榄球是因为穷,是为了摆脱贫穷。

这之前,勒布朗已经喜欢上了篮球。沃克在一次家访中发现勒布朗和母亲四处流浪,沃克说服格利亚把勒布朗接到他的家中。詹姆斯称:“我爱弗兰克(沃克)夫妇,没有他们,就绝对不会有我的今天。”

高中时期詹姆斯在阿克伦加入了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他在打球的头一年就成为了先发球员。所在球队取得27胜0负的战绩,决赛中73-55大胜对手,赢得州冠军,决赛中詹姆斯得25分9个篮板以及4次助攻。整个赛季,平均得18分6个篮板。

第二个赛季带领球队获得26胜1负的战绩,并在决赛中以63-53击败对手,赢得了州冠军,球队被《今日美国》评为25强中的第五位。

詹姆斯也因此入选《今日美国》全美第一球队阵容,并且成为该评选中第一位入选的高一学生。这个赛季詹姆斯平均得分、个篮板、次助攻和次抢断。另外,詹姆斯还入选了俄亥俄州足球第一球队阵容。

高三篮球赛季开始以前,詹姆斯还带领橄榄球队打进了州半决赛,但是不幸在比赛中弄伤了左手食指。因为圣文森-圣玛丽高中的生源大增使得球队不得不升级到更具挑战性的二级联赛(俄亥俄州的高中篮球根据生源多少分为四个不同等级的联赛)。

获得23胜4负的战绩,在分区赛第二轮中以63-71输给了辛辛那提的罗杰-贝肯队,获得州亚军,詹姆斯这个赛季平均得29分个篮板次助攻以及次抢断。正是在那段时间,包括美联社在内都管他叫起了绰号“皇帝”(KingJames)。

他出现在《灌篮》(SLAM)杂志封面上,这是他全国性的曝光的开端。

高四时詹姆斯带领球队取得25胜1负的惊人战绩,被《今日美国》评为虚拟美国高中篮球冠军。而在此赛季中,唯一的一场落败记录是因为詹姆斯所在的SVSM队因为违规而被判输球。

这个赛季中,SVSM赢得了第三个州冠军,在2003年3月22日于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进行的最后一场比赛中,球队40-36击败了凯特灵改变队,詹姆斯得25分11个篮板。这个赛季詹姆斯平均得到分、个篮板、次助攻以及次抢断。

在拿下橡树山学院队的比赛中,詹姆斯得31分13个篮板以及6次助攻,由此SVSM球队被认为达到美国最高水平。在与来自洛杉矶的罗切斯特高中比赛中,詹姆斯得52分,投球命中率到达35投21中。

2002年夏天AAU篮球比赛中,詹姆斯的左手手腕不幸受伤。截止那时为止,詹姆斯已经出现在了体育画报和ESPN杂志的封面上。

他的受欢迎程度之高,导致他的球队不得不将他们练习的场地从学校体育馆迁至临近的阿克伦大学的球馆。

像沙奎尔-奥尼尔这样的NBA球星也来观看比赛,而詹姆斯的一些比赛甚至在ESPN2全国直播和地方付费频道上转播。

詹姆斯史无前例地三度入选全美第一队,也三度当选俄亥俄州篮球先生。他得到了麦当劳全美高中明星赛、美国高中圆球经典赛和乔丹高中慈善赛的MVP的荣誉。

因为参加了两次以上的高中全明星赛,詹姆斯自动丧失了进入NCAA的资格。詹姆斯高中生涯总共得到2657分、892个篮板以及523次助攻。

应美国篮球名人堂之邀,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将詹姆斯的23号球衣送到了马萨诸塞州的篮球名人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勒布朗·詹姆斯

虎扑10月13日讯 在昨日结束的总决赛第六场中,湖人以106-93击败热火,系列赛大比分4-2夺得总冠军,勒布朗-詹姆斯获得FMVP。 赛后,《SLAM》杂志更新了推特,晒出新版杂志的封面,祝贺詹姆斯获得FMVP。

拉姆齐数的研究论文

又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齐(Ramsey)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拉姆齐二染色定理”以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命名,1930年他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证明了R(3,3)=6。拉姆齐数的定义拉姆齐数,用图论的语言有两种描述:对于所有的N顶图,包含k个顶的团或l个顶的独立集。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N就称为一个拉姆齐数,记作R(k,l);在着色理论中是这样描述的:对于完全图Kn的任意一个2边着色(e1,e2),使得Kn[e1]中含有一个k阶子完全图,Kn[e2]含有一个l阶子完全图,则称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的n为一个拉姆齐数。(注意:Ki按照图论的记法表示i阶完全图)拉姆齐证明,对与给定的正整数数k及l,R(k,l)的答案是唯一和有限的。拉姆齐数亦可推广到多于两个数:对于完全图Kn的每条边都任意涂上r种颜色之一,分别记为e1,e2,e3,...,er,在Kn中,必定有个颜色为e1的l1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2的l2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r的lr阶子完全图。符合条件又最少的数n则记为R(l1,l2,l3,...,lr;r)。拉姆齐数的数值或上下界已知的拉姆齐数非常少,保罗·艾狄胥曾以一个故事来描述寻找拉姆齐数的难度:“想像有队外星人军队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R(5,5)的值,否则便会毁灭地球。在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集中所有电脑和数学家尝试去找这个数值。若它们要求的是R(6,6)的值,我们要尝试毁灭这班外星人了。”显然易见的公式: R(1,s)=1, R(2,s)=s, R(l1,l2,l3,...,lr;r)=R(l2,l1,l3,...,lr;r)=R(l3,l1,l2,...,lr;r)(将li的顺序改变并不改变拉姆齐的数值)。r,s 3 4 5 6 7 8 9 103 6 9 14 18 23 28 36 40 – 434 9 18 25 35 – 41 49 – 61 56 – 84 73 – 115 92 – 1495 14 25 43 – 49 58 – 87 80 – 143 101 – 216 125 – 316 143 – 4426 18 35 – 41 58 – 87 102 – 165 113 – 298 127 – 495 169 – 780 179 – 11717 23 49 – 61 80 – 143 113 – 298 205 – 540 216 – 1031 233 – 1713 289 – 28268 28 56 – 84 101 – 216 127 – 495 216 – 1031 282 – 1870 317 – 3583 317 – 60909 36 73 – 115 125 – 316 169 – 780 233 – 1713 317 – 3583 565 – 6588 580 – 1267710 40 – 43 92 – 149 143 – 442 179 – 1171 289 – 2826 317 – 6090 580 – 12677 798 – 23556R(3,3,3)=17 R(3,3)等于6的证明证明:在一个K6的完全图内,每边涂上红或蓝色,必然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或蓝色的三角形。任意选取一个端点P,它有5条边和其他端点相连。根据鸽巢原理,3条边的颜色至少有两条相同,不失一般性设这种颜色是红色。在这3条边除了P以外的3个端点,它们互相连结的边有3条。若这3条边中任何一条是红色,这条边的两个端点和P相连的2边便组成一个红色三角形。若这3条边中任何一条都不是红色,它们必然是蓝色,因此,它们组成了一个蓝色三角形。而在K5内,不一定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或蓝色的三角形。每个端点和毗邻的两个端点的线是红色,和其余两个端点的连线是蓝色即可。这个定理的通俗版本就是友谊定理。2010年8月,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同年10月的一天,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嘉忆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2011年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刘嘉忆表示,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

一对常数a和b,对应于一个整数r,使得r个人中或有a个人相互认识,或有b个人互不认识;或有a个人互不认识,或有b个人相互认识。这个数r的最小值用R(a,b)来表示,也就是R(a,b)个顶点的完全图。用红蓝两种颜色进行着色,无论何种情况必至少存在以下两者之一:(1)一个a个顶点着红颜色的完全子图,或一个b个顶点着蓝颜色的完全子图;(2)一个a个顶点着蓝颜色的完全子图,或一个b个顶点着红颜色的完全子图。上述问题可以看作是R(3,3)=6的一个特例,上面的证明利用图的形象而直观的特点,证明了R(3,3)=6。下面不用图给出R(3,3)=6的证明:对于A以外的5个人可分为Friend和Strange两个集合。Friend=其余5人中与A互相认识的集合;Strange=其余5人中与A互相不认识的集合。根据抽屉原理,Friend和Strange中有一个集合至少有3个人,不妨假设是集合Friend。Friend中3个人P,Q,R若是彼此互相不认识,则问题已得到证明。否则有两个人互相认识,不妨设这两个人是P和Q,则A,P,Q这3个人彼此认识。若是集合Strange至少有3个人,可以同样讨论如下:若Strange有3人L,M,N彼此互相认识,则问题的条件已得到满足。否则设L和M互不相识,则A,L,N互不相识。可以把推理过程形象地表示,如图所示:虽然R(3,3)的证明十分巧妙,但是实际上已知的Ramsey数非常少,比如R(3,3)=6,R(3,4)=9,R(4,4)=18保罗·艾狄胥曾以一个故事来描述寻找拉姆齐数的难度:“想像有队外星人军队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R(5,5)的值,否则便会毁灭地球。在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集中所有电脑和数学家尝试去找这个数值。若它们要求的是R(6,6)的值,我们要尝试毁灭这班外星人了。”Ramsey证明,对于给定的正整数数k及l,R(k,l)的答案是唯一和有限的。目前的进展如下图所示(很多只有一个范围):更一般的Ramsey数若把以上讨论中红、蓝两种颜色改为k种颜色c1,c2,...,ck,把存在a条边的同色完全图,或b条边的同色完全图,改为或a1,或a2,...,或a条边的同色完全图,即得到Ramsey数R(a1,a2,...,ak),即对r个顶点的完全图,用k种颜色c1,c2,...,ck任意染色,必然是或出现以c1颜色的a1个顶点的完全图,或出现以c2颜色的a2个顶点的完全图,...,或出现以ck颜色的ak个顶点的完全图,这样的整数r的最小值用R(a1,a2,...ak)表示。针对Ramsey定理扩展到任意多种颜色的情况,我们给出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如果n1,n2和n3都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存在整数p,使得Kp→Kn1,Kn2,Kn3。也就是说,如果把Kp的每条边着上红色、蓝色或绿色,那么或者存在一个红Kn1,或者存在一个蓝Kn2,或者存在一个绿Kn3。使该结论成立的最小整数p称为Ramsey数r(n1,n2,n3)。已知这种类型的仅有的非平凡Ramsey数为r(3,3,3)=17。因此,K17→K3,K3,K3,而K16→K3,K3,K3。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定义Ramsey数r(n1,n2,…,nk),而对于点对Ramsey定理的完全一般形式是这些数存在;即存在整数p,使得Kp→Kn1,Kn2,…,Knk成立。Ramsey定理还有更一般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点对(两个元素的子集)换成了t个元素的子集,其中t≥1是某个整数。令Ktn表示n元素集合中所有t个元素的子集的集合。将上面的概念扩展,Ramsey定理的一般形式可叙述如下:给定整数t≥2及整数q1,q2,…,qk≥t,存在一个整数p,使得Ktp→Ktq1,Ktq2,…,Ktqk成立。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数p,使得如果给p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t元素子集指定k种颜色c1,c2,…,ck中的一种,那么或者存在q1个元素,这些元素的所有t元素子集都被指定为颜色c1,或者存在q2个元素,这些元素的所有t元素子集都被指定为颜色c2,…,或者存在qk个元素,它的t元素子集都被指定为颜色ck。这样的整数中最小的整数p为Ramsey数rt(q1,q2,…,qk)。假设t=1。于是,r1(q1,q2,…,qk)就是满足下面条件的最小的数p:如果p元素集合的元素被用颜色c1,c2,…,ck中的一种颜色着色,那么或者存在q1个都被着成颜色c1的元素,或者存在q2个都被着成颜色c2的元素,…,或者存在qk个都被着成颜色ck的元素。因此,根据鸽巢原理的加强版,有r1(q1,q2,…,qk)=q1+q2+…+qk-k+1这就证明Ramsey定理是鸽巢原理的加强版的扩展。确定一般的Ramsey数rt(q1,q2,…,qk)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关于它们的准确值我们知道得很少。但不难看出,rt(t,q2,…,qk)=rt(q2,…,qk)并且q1,q2,…,qk的排列顺序不影响Ramsey数的值。

西塔潘猜想,又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齐(Ramsey)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来源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以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命名,1930年他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证明了R(3,3)=6。拉姆齐数的定义拉姆齐数,用图论的语言有两种描述:对于所有的N顶图,包含k个顶的团或l个顶的独立集。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N就称为一个拉姆齐数,记作R(k,l);在着色理论中是这样描述的:对于完全图Kn的任意一个2边着色(e1,e2),使得Kn[e1]中含有一个k阶子完全图,Kn[e2]含有一个l阶子完全图,则称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的n为一个拉姆齐数。(注意:Ki按照图论的记法表示i阶完全图)拉姆齐证明,对与给定的正整数数k及l,R(k,l)的答案是唯一和有限的。拉姆齐数亦可推广到多于两个数:对于完全图Kn的每条边都任意涂上r种颜色之一,分别记为e1,e2,e3,...,er,在Kn中,必定有个颜色为e1的l1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2的l2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r的lr阶子完全图。符合条件又最少的数n则记为R(l1,l2,l3,...,lr;r)。拉姆齐数的数值或上下界已知的拉姆齐数非常少,保罗·艾狄胥曾以一个故事来描述寻找拉姆齐数的难度:“想像有队外星人军队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R(5,5)的值,否则便会毁灭地球。在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集中所有电脑和数学家尝试去找这个数值。若它们要求的是R(6,6)的值,我们要尝试毁灭这班外星人了。”显然易见的公式: R(1,s)=1, R(2,s)=s, R(l1,l2,l3,...,lr;r)=R(l2,l1,l3,...,lr;r)=R(l3,l1,l2,...,lr;r)(将li的顺序改变并不改变拉姆齐的数值)。r,s 3 4 5 6 7 8 9 103 6 9 14 18 23 28 36 40 – 434 9 18 25 35 – 41 49 – 61 56 – 84 73 – 115 92 – 1495 14 25 43 – 49 58 – 87 80 – 143 101 – 216 125 – 316 143 – 4426 18 35 – 41 58 – 87 102 – 165 113 – 298 127 – 495 169 – 780 179 – 11717 23 49 – 61 80 – 143 113 – 298 205 – 540 216 – 1031 233 – 1713 289 – 28268 28 56 – 84 101 – 216 127 – 495 216 – 1031 282 – 1870 317 – 3583 317 – 60909 36 73 – 115 125 – 316 169 – 780 233 – 1713 317 – 3583 565 – 6588 580 – 1267710 40 – 43 92 – 149 143 – 442 179 – 1171 289 – 2826 317 – 6090 580 – 12677 798 – 23556R(3,3,3)=17 R(3,3)等于6的证明证明:在一个K6的完全图内,每边涂上红或蓝色,必然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或蓝色的三角形。任意选取一个端点P,它有5条边和其他端点相连。根据鸽巢原理,3条边的颜色至少有两条相同,不失一般性设这种颜色是红色。在这3条边除了P以外的3个端点,它们互相连结的边有3条。若这3条边中任何一条是红色,这条边的两个端点和P相连的2边便组成一个红色三角形。若这3条边中任何一条都不是红色,它们必然是蓝色,因此,它们组成了一个蓝色三角形。而在K5内,不一定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或蓝色的三角形。每个端点和毗邻的两个端点的线是红色,和其余两个端点的连线是蓝色即可。这个定理的通俗版本就是友谊定理。编辑本段相关研究2010年8月,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同年10月的一天,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嘉忆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2011年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刘嘉忆表示,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

西塔潘猜想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拉姆齐二染色定理以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正式命名,1930年他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证明了R(3,3)=61930年,英国数学家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在一篇题为《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的论文中证明了R(3,3)=6。这条定理被命名为“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用文字来表述就是“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这个数n记为R(k,l)”。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通俗版本被称为“友谊定理”,即在一群不少于6人的人中,或者有3人,他们互相都认识;或者有3人,他们互相都不认识。 拉姆齐二染色定理(Ramsey Theorem for Pair)用非形式的语言可以叙述为任何一个对边进行2-染色的含(可数)无穷个顶点的完全图都有一个单一染色的含有无穷个顶点的子完全图,而弱柯尼希定理(Weak König Lemma)则是说任何一个(可数)无穷二叉树都有一条无穷长的路径。这两条都是二阶算术中的陈述,说的是一个类中满足某种性质的子集存在,可以粗暴地认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表现或者替代二阶算术中的选择公理(Axiom of Choice)(一般的“Axiom of Choice”可对超出可数无穷多的对象进行选择)。 在反推数学中,研究的其实是二阶算术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的强度关系,而最重要的是被称为 Big Five的五个子系统 RCA 0 , WKL 0 , ACA 0 (后面两个与本猜想无关,故不列出)。其中 WKL 0 是基本系统 RCA 0 添加弱柯尼希定理的系统,而 RCA 0 添加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系统被称为 RT2 2 (不在Big Five,类似还有 RT3 2 ,在此不表)。经过若干数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子系统间存在强弱的比较关系:和 RT2 2 形式接近的 RT3 2 比 ACA 0 要强(其实一样),而 RT2 2 则不比 ACA 0强,( ACA 0 比 WKL 0 强是基本的)等等[1],从这些结果,他们隐约认为 RT22 和 WKL 0 的强度是可以比较的,199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在一篇论文[2]中发现WKL_0并不强于 RT2 2 ,于是他猜测可能 RT2 2 要强于 WKL 0。 这一猜想引发了大量研究,困扰了许多数学家十多年之久,直到刘路的出现,他证明了 RT2 2并不包含 WKL 0 ,从而给该猜想一个否定的回答。 拉姆齐数的定义拉姆齐数,用图论的语言有两种描述:对于所有的N顶图,包含k个项的团或l个项的独立集。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N就称为一个拉姆齐数,记作R(k,l);在着色理论中是这样描述的:对于完全图Kn的任意一个2边着色(e1,e2),使得Kn[e1]中含有一个k阶子完全图,Kn[e2]含有一个l阶子完全图,则称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的n为一个拉姆齐数。(注意:Ki按照图论的记法表示i阶完全图)拉姆齐证明,对与给定的正整数数k及l,R(k,l)的答案是唯一和有限的。拉姆齐数的推广对于完全图Kn的每条边都任意涂上r种颜色之一,分别记为e1,e2,e3,...,er,在Kn中,必定有个颜色为e1的l1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2的l2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r的lr阶子完全图。符合条件又最少的数n则记为R(l1,l2,l3,...,lr;r)。[2]拉姆齐数的数值已知的拉姆齐数非常少,保罗·艾狄胥曾以一个故事来描述寻找拉姆齐数的难度:“想像有队外星人军队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R(5,5)的值,否则便会毁灭地球。在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集中所有电脑和数学家尝试去找这个数值。若它们要求的是R(6,6)的值,我们要尝试毁灭这班外星人了。”反推数学反推数学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小分支。在上世纪80、90年代,反推数学还比较活跃。 上一个十年中,有些衰落。目前,又有了一点生气。现在,全球研究人员估计超过二十人。国内南京大学对反推数学有研究。 反推数学大致是这样的:通常的数学大致是从公理到定理的研究,而反推数学则是从定理(陈述)到公理的研究,二者正好方向相反。 举一个可能有些不恰当的例子,如果知道 X = 3 这一条件,那么我们可以推出 X^2 = 9 ,这就是通常的数学。但是如果我们知道 X^2 = 9 而要问什么条件可以保证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选择可就多了,X = 3 可以,X = -3 可以,X + 1 = 4,X - 1 = 2等等也都可以,不过我们或许会特别注意 | X | = 3 ,因为感觉这样“不多也不少”,而其余的则感觉有所遗漏。容易发现 X = 3 和 X^2= 9 这两个陈述的蕴意是有所差别的,当然这也是有语境的,我们自然认定是在全体整数或者实数的范围中考虑的,如果我们是在正数的范围中考虑,那么那两个陈述的蕴意则恰好相当,没有差别。 这个例子很简单,因为其中的陈述看起来很简单,它们的蕴意比较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的陈述是实数的确界定理和闭区间套定理,那么要判断这两个陈述的蕴意就要麻烦一些,对于可能更复杂的两个陈述,判断起来则更不容易。可以说,反推数学就是要探讨(在一个基本体系中)一个陈述的精确蕴意(专业的词汇是证明论强度),既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为求精确,最好还是用一些符号:存在一个基本体系 S 以及一个陈述 T (它不能被 S 所证),目标是要在 S 上添加适当的公理(也有可能是一些规则),使得新的体系S’恰好能证出T,“恰好”体现为一则 S’ 要能证出 T ,二则同时 S 和 T 本身就蕴含 S’。编辑本段拉姆齐二染色定理来源这个定理以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命名,1930年他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证明了R(3,3)=6。拉姆齐数的定义拉姆齐数,用图论的语言有两种描述:对于所有的N顶图,包含k个顶的团或l个顶的独立集。具有这样性质的最小自然数N就称为一个拉姆齐数,记作R(k,l);在着色理论中是这样描述的:对于完全图Kn的任意一个2边着色(e1,e2),使得Kn[e1]中含有一个k阶子完全图,Kn[e2]含有一个l阶子完全图,则称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的n为一个拉姆齐数。(注意:Ki按照图论的记法表示i阶完全图)拉姆齐证明,对与给定的正整数数k及l,R(k,l)的答案是唯一和有限的。拉姆齐数亦可推广到多于两个数:对于完全图Kn的每条边都任意涂上r种颜色之一,分别记为e1,e2,e3,...,er,在Kn中,必定有个颜色为e1的l1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2的l2阶子完全图……或有个颜色为er的lr阶子完全图。符合条件又最少的数n则记为R(l1,l2,l3,...,lr;r)。 拉姆齐数的数值或上下界已知的拉姆齐数非常少,保罗·艾狄胥曾以一个故事来描述寻找拉姆齐数的难度:“想像有队外星人军队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R(5,5)的值,否则便会毁灭地球。在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集中所有电脑和数学家尝试去找这个数值。若它们要求的是R(6,6)的值,我们要尝试毁灭这班外星人了。”显然易见的公式: R(1,s)=1, R(2,s)=s, R(l1,l2,l3,...,lr;r)=R(l2,l1,l3,...,lr;r)=R(l3,l1,l2,...,lr;r)(将li的顺序改变并不改变拉姆齐的数值)。[3] r,s 3 4 5 6 7 8 9 103 6 9 14 18 23 28 36 40 – 434 9 18 25 35 – 41 49 – 61 56 – 84 73 – 115 92 – 1495 14 25 43 – 49 58 – 87 80 – 143 101 – 216 125 – 316 143 – 4426 18 35 – 41 58 – 87 102 – 165 113 – 298 127 – 495 169 – 780 179 – 11717 23 49 – 61 80 – 143 113 – 298 205 – 540 216 – 1031 233 – 1713 289 – 28268 28 56 – 84 101 – 216 127 – 495 216 – 1031 282 – 1870 317 – 3583 317 – 60909 36 73 – 115 125 – 316 169 – 780 233 – 1713 317 – 3583 565 – 6588 580 – 1267710 40 – 43 92 – 149 143 – 442 179 – 1171 289 – 2826 317 – 6090 580 – 12677 798 – 23556R(3,3,3)=17 R(3,3)等于6的证明证明:在一个K6的完全图内,每边涂上红或蓝色,必然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或蓝色的三角形。任意选取一个端点P,它有5条边和其他端点相连。根据鸽巢原理,3条边的颜色至少有两条相同,不失一般性设这种颜色是红色。在这3条边除了P以外的3个端点,它们互相连结的边有3条。若这3条边中任何一条是红色,这条边的两个端点和P相连的2边便组成一个红色三角形。若这3条边中任何一条都不是红色,它们必然是蓝色,因此,它们组成了一个蓝色三角形。而在K5内,不一定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或蓝色的三角形。每个端点和毗邻的两个端点的线是红色,和其余两个端点的连线是蓝色即可。这个定理的通俗版本就是友谊定理

拉普拉斯变换毕业论文答辩

谷超豪(1926-),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文名: 谷超豪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温州 出生日期: 1926年5月15日 职业: 数学家,教授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数学系;莫斯科大学 主要成就: 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 《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 目录人物简介履历人物生平出生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经历成就及荣誉学术研究先生寄语对青年学者的建议对学生的建议对老师的建议对于业余爱好的见解社会评价命名人物简介履历人物生平 出生 小学 中学 大学工作经历成就及荣誉学术研究先生寄语 对青年学者的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 对老师的建议 对于业余爱好的见解社会评价命名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谷超豪()浙江温州人。数学家。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谷超豪。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担任过复旦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对两校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编辑本段履历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幼年由婶母抚养。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上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开始了大学生活。 1948年,谷超豪大学毕业,苏步青选留他作助教。 1948年3月,谷超豪在浙江大学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中一名自觉的先峰战士。 1950年与同门师妹胡和生结为夫妻。 1952年升为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1956年升为副教授 谷超豪。 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 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60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致力于大学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8月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 2010年1月,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出生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幼年由婶母抚养,婶母的性格对谷超豪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从小善良、纯真、助人为乐。小学 他5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两年后进入温州瓯江小学。谷超豪从 谷超豪小性格文静,聪慧过人,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都学得很好。他平时文文雅雅,不太爱说话,不大喜爱运动。但是,在课堂上,他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特别是数学,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早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掌握了,并开始知道数学上有无限的概念。中学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温州中学后来汇集了不少回乡的大学老师,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对谷超豪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他的语文、社会科学、数理的基础是很全面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在谷超豪初一时,老师讲完乘方的知识后,出了道习题:用4个“1”组成一个最小数,但不能用运算符号,谷超豪举手回答:“是1的111次方”老师又说“那3个9组成的最大数哪?”“是9的9次方的9次方”)他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看了不少课外书,如刘熏宇著的《数学园地》,其中介绍了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使他初步了解到数学中无限的3个层次:循环小数,微积分,集合论,这使他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大学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注:时值抗日战争岁月,浙江大学在浙江龙泉市开设有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后成为苏步青的得意弟子,开始了大学生活。当时一年级课程并不要求太多的逻辑推理,但对直观能力、演算能力和解应用问题的能力,却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为谷超豪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谷超豪原来有不太细致的毛病,通过学微积分,逐步克服了。他读了一本用综合方法写的射影几何的著作,完全不用计算,便能把二次曲线的基本性质描述清楚,引起他很大兴趣。他非常喜爱笛沙格定理、帕普斯定理和帕斯卡定理等。从此,他对几何学就有了偏爱。后来,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即使是分析的或物理的,都带有几何的风格。 同时他也感到,尽管自己看了大量的书和做了许多难题,但听了苏步青、陈建功这些著名教授的课后,方觉自己的了解是很肤浅的。因此他认识到必须把自学与课堂的严格训练结合起来,基础才更为扎实。 谷超豪还尽可能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他对物理学的课程非常感兴趣,他认为物理和数学相互促进。理论力学是必修课,他做了许多题目;他并不满足于做对,还常常探索其他比较别致的做法,为此,受到周北屏教授的称赞。周老师说:念理论力学要有几何的眼光与手段。谷超豪在三四年级时选修了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理论物理等课程,这在数学系的学生中是极少的。当时虽然学得不深,但直到70年代他去研究和规范场有关的数学问题时,还深深感到这些选修课对他大有益处。他一直认为:数学需要从其他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这是“数学直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得到好课题,又可以发现新方法。他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和这个想法分不开的。 谷超豪在学习时就开始研究工作。四年级第二学期,他曾研究了三维空间代数曲线的一项性质,将结果写成论文。为慎重起见,他再一次查阅了文献,发现他人已有类似的研究,文章便不发表了。不久,他对陈建功所提出的有关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个问题,作出了解答,成为和陈等合作的一篇论文的部分内容,后来在英国伦敦数学会杂志上发表。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1949年,杭州解放,谷超豪被调到中国科协杭州分会工作,担任分会秘书和党组书记。他把杭州市的科技人员团结在科协周围,组织全市科学家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科普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杭州分会的地址在长生路4号,当年在杭州的一些科技界人士,至今还亲切地回忆起“长生路4号精神”,那就是齐心协力让科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然而,忙于科协工作的他,总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当他意识到是因为离开了那些图形、概念、定理和公式以后,他才感到自己的一生是再也离不开数学了。他向领导部门提出了要求:不中断数学研究与教学。青春年华,精力充沛。白天,他在科协忙碌,去浙大听课和做教学工作,晚上就在宿舍里研究数学,直至深夜。苏步青在为青年教师开的课程中,提出了K展空间理论方面的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两星期后的一天晚上,已经相当疲倦的谷超豪的大脑思维又开始异常活跃起来,K展空间,子流形,子流形的子流形……一个新的想法形成了。 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几何论文《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的思想形成了,用近来的数学术语来说,这便是“分叶”的思想,这思想很快被他利用来解决了苏步青提出的问题。1951年,这篇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 1951年春天,他作为中国科协代表团的五个成员之一,和梁希、茅以升等到捷克斯伐洛克去参加世界科协理事会。临行前,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们,对重大的原则问题作了指示,并立即同意他们在苏联参观三周的要求。参观活动,再一次激起了谷超豪的数学热情。 1951年,国家发出了“革命青年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对处在科协工作和数学研究矛盾中的谷超豪来说,无疑是解脱的一个机会。苏步青教授看出谷超豪在数学上的才能和前景,便向浙江省文教当局提出调动他的工作的建议,使谷回到了浙江大学。1952年升为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 1956年升为副教授。那一年,谷超豪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作为主席团成员之一,他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华罗庚也很早注意到这位数学界的新秀。谷超豪去北京,华曾几次请他吃饭,并鼓励他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系统的工作。谷超豪非常感动,并把这些教导牢记在心。 1957年,谷超豪去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之前,从事了微分几何领域的仿射联络空间和芬斯拉空间的研究。这时他己看到,微分几何的研究必须整体化,不能只限于局部性质。他就两类空间的整体的嵌入问题得出了完整的结果。 莫斯科大学微分几何教研组有两个学派。一派以菲尼柯夫为首,另一派以拉舍夫斯基为主。谷超豪到了莫斯科,这两位教授都对他很赏识。拉舍夫斯基马上请他在讨论班作学术报告,菲尼柯夫便到这个讨论班听谷超豪报告。他们对谷超豪的报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把他看成是自己“学派”中的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谷超豪便确定以“无限连续变换拟群”为主攻方向。这一领域是19世纪数学大师S。李和20世纪著名几何学家E。嘉当发展起来的,由于难度高,所以发展缓慢。谷超豪赴苏前,就听过苏步青以E。嘉当所著的《黎曼几何》为教材的课程,他又精读过这本书的法文版。嘉当的思想和方法的心领神会和莫斯科大学的优越学术环境,终于读完了E。 嘉当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著作,并且得到一系列新成果。他每隔两三周就在讨论班上作一次报告,深得同行们的赞赏。他到莫斯科仅一年的时间,参加讨论班的教授们一致认为应该授予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以科学博士的学位。谷超豪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论变换拟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 答辩会在1959年6月举行,著名数学家刘斯杰尼克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谷超豪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他巧妙的构思,令人信服的工作,得到了专家们一致高度的评价,投票建议授予他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依照苏联的学位制度,获得博士学位是很艰难的.这是迄今为止莫斯科大学唯一的中国博士。评述人称赞他继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几何大师E.嘉当之后,在这个领域里第一个作出了有实质性的发展和推进的人。当时在莫斯科大学,谷超豪还参加了由莫斯科大学校长彼得罗夫斯基院士领导的偏微分方程讨论班,为他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960年,谷超豪的夫人胡和生也进入了变换拟群的研究。胡和生是苏步青的研究生,1952年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后,在院系调整时随苏到了复旦大学。谷、胡两人为了事业着想,一直到1957年才结婚。谷超豪从苏联回来后,她对谷的工作非常有兴趣,进一步研究齐性黎曼空间,得出了决定黎曼空间运动解的全部定隙性的有效的方法,并确定了前面八个定隙,解决了60年前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 他们有关齐性黎曼空间的结果,整理在专著《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64年)中,此外,谷超豪在1959年学成回国后,还决定了能作为无限连续群的迷向群的所有实不可约线性群,也处于国际前列。当时和国外交流不畅,谷超豪又忙于许多新任务和新课题,博士论文也无暇整理出版,所以有的结果国外并不知道。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1948年,谷超豪大学毕业,苏步青选留他作助教。1952年升为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1956年升为副教授。一次,苏步青在为青年教师开的课程中,提出了K展空间理论方面的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几何论文《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的思想形成了,1951年,这篇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1956年,苏联评论杂志《数学》创刊时,登了一篇长篇评论,介绍了谷超豪的论文。 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1959年获该校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60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兼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数学组召集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致力于大学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重视,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研究解决了超音速机翼绕流等数学问题,其成果比国外早十多年。在正对称方程组和混合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受到了国际同行高度称赞。在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学人才。 他情系桑梓,对温州教育事业尤为关心,在担任温州大学校长期间,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对温州大学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他还捐设“谷超豪奖学金”激励温大学子立志成材。编辑本段学术研究 由于谷超豪在政治上的经历和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复旦大学号召广大师生学习谷超豪走又红又专的道路.1960年,他升为教授.他又不断在新的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原子弹、导弹、超音速飞机的相继问世,给数学领域带来了非线性双曲型方程和混合型方程求解的研究课题,刺激了这一研究方向的迅猛发展.苏、美等国的许多著名数学家都相继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谷超豪从苏联学成回国后,立志为祖国发展空间科学作一些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此,需要建立一支专门从事偏微分方程研究的队伍,于是,他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里组织了课题组(现在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微分方程研究室),他密切注意这种方程组和流体力学间的联系。他和学生们合作,解决了间断初始值局部解存在性问题,写成论文《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不连续初始值问题》。 他还写成了论文《双曲型方程组的一个边界问题和它的应用》(《数学学报》,1963),解决了超音速机翼绕流的数学问题.他的学生李大潜、俞文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完整地建立了两自变数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局部解的理论.以上这些工作因过去交流较少,国外科学家知道得不多,70年代末当他们知道这些结果后,感到相当意外,并认为谷超豪等人当时在这方面的工作走在他们前面十多年. 接着谷超豪在高音速的锥形流和跨音速流问题的教学和研究中,遇到了混合型方程的边值问题.一开始他就绕过传统的路线,致力于发展1958年弗里德里希斯(Friedrichs)所提出的正对称方程组的理论,他把当时已有的一阶可微性理论发展为高阶可微性的理论,从而成为一项讨论线性方程以及拟线性方程经典解存在性的有效工具。 在论文《一类多自变数的混合型偏微分方程》(《中国科学》,1965)中,他建立了一大类多自变数的混合型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这在国际上是首次.他还发现了较为奇特的新性质:对这种二阶方程,有某些闭区域,即使在边界上给出两个边界条件解仍然存在且唯一的,如果变动一下方程的低阶项,不给定边界条件,解也只能有一个。12年后,美国数学家代表团访问中国,在访问报告中称赞谷的工作是“十分新颖和相当重要的”。 正当谷超豪和他的研究小组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而且在迅速发展时,1966年开始的那一场浩劫把这一切都搞乱了,大字报铺天盖地,抄家、无休止的批斗、隔离审查、强迫劳动……谷超豪默默地承受着.在劳动中,爬屋顶、捅下水道、扫厕所样样都干,而且干得认真。 在农村劳动中,有些人刁难他,让他干力不能及的事,他还是挣扎着干.农民同情他,对工宣队说:“谷超豪的劳动由我们生产队来安排。”把他保护起来。对此,他深为感动。最使谷超豪心疼的是他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了。校外有些工程单位多次来复旦,要求谷超豪参加他们的研究工作,先后被回绝。 1973年,一个研究空间技术的单位直接找到了谷超豪,市里的有关机构也同意他参与此项研究,但又被单位领导否决,谷超豪为此伤心地流泪,后经力争,终于同意他“从旁协助”。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他仍然是带头人,使他有幸能把自己掌握的高速空气动力学和混合型方程的知识用到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去。 在此期间,谷超豪领导的课题组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际应用课题,用极其简陋的电子计算机有效地进行了“球、锥形等飞行器超音速有攻角绕流的气动力计算”和“绕蚀外形气动力计算”等。有关单位对以上课题作了如下的评价:“这些课题是国内首次较完整的结果,与某指挥部的实验数据相符合,协助了某型导弹头再入计算摸拟综合课题的完成.” 1974年6月,杨振宁到复旦大学作规范场理论报告并建议进行共同研究。规范场理论研究基本粒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现代数学。在报告会上,谷超豪等数学系、物理系的教师作出了热烈反响,使杨振宁认识到复旦的数学家们不仅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还有对现代物理学问题的深入了解。复旦方面成立了由谷超豪任组长的联合研究小组,开始了共同研究。 杨振宁感到意外的是,几天后,谷超豪和胡和生就对规范场的数学结构获得了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最早证明了杨-米尔斯(Mills)方程的初始问题的局部解的存在性,又弄清了无源规范场和爱因斯坦引力论的某些联系和区别。其后,小组又陆续做出新的成果,发表了《规范场理论若干问题》的论文.这以后,杨振宁又两次来复旦合作研究,都取到了很有意义的成果。这些使杨十分高兴,一再热情地向谷超豪发出赴美研究的邀请。 当春风重新吹绿祖国大地的时候,谷超豪已是五十岁人了.仗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上的进取精神,他很快便在数学的几个研究领域接连取得了新的国际领先的成果,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瞩目。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难度很高,甚至被认为是“属于下一世纪”的问题。 1977年,谷超豪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在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马里兰大学,谷超豪就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的数学结构用英语作了四次学术报告,受到听讲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欢迎。 陈省身教授写信给中科院数学所,赞赏谷超豪的成就。任之恭教授等还向我驻美联络处表示祝贺。访美期间,谷超豪还访问了被誉为国际偏微分方程研究中心的美国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拜访了著名老数学家弗里特里克斯,当年正是他提出了正对称方程组的理论。谷超豪谈到了自己以此理论为工具研究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情况,75岁的弗里特里克斯特别高兴,他说,谷超豪的工作实现了他想把正对称方程进一步用于混合型方程的夙愿。编辑本段先生寄语对青年学者的建议 我觉得国家最需要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做学问总是得耐得住寂寞,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得到认可和重视。不过数学的应用比较间接,所以一旦看中了重要的问题,对国家建设起重要作用的,都应该努力去做。我自己搞数学研究的经验就是要对创造感兴趣,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才可能有新的研究成绩出来。对学生的建议 数学能够把各种复杂的现象都描述得非常好。年轻人都应该学点数学,即使本科学数学,以后转到别的领域去也没有关系。因为数学总是能够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一点作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的小游戏,年轻人都可以试一试的。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的问题,包括池塘水的频率、太阳升起落下的规律,都可以用数学的办法解决,尤其是多观察自然现象,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比如我最喜欢的预测台风,基本规律很简单,就是台风是从南往北走,而且是反螺旋形的,而且风向可以看雨点方向掌握,风速可以根据经验估算,通过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当场预测台风了,而且比较准。对老师的建议 有人认为现在要培养聪明人,还有人认为要培养专业人。我认为要培养重视创造,重视思维能力的人。 老师不能满足于上课给学生讲点内容,应该多给学生提点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但是不能号召他们去做那些没有条件做的事。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单纯地让他们记住解题方式。其实现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去胡思乱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都能够被调动起来的话,既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又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老师应该给学生的除了上课内容以外,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广泛,眼界也会更高一点,视野也会更广,这些不论是继续从事研究还是转行都有好处。培养研究生的时候,要让研究生发挥自己的作用。好多人招学生,都是名义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质量。对于业余爱好的见解 我的业余爱好就是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我还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因为和数学具有规律性一样,诗歌的对仗也是一种规律,非常优美。我最喜欢的诗是杜甫的诗,因为他的诗大多数是反映社会民生的问题。李白的诗歌也很好,比较豪放一点。还有些诗人的诗歌也很好,但是我的欣赏水平不高,所以欣赏不到它们的优美。我喜欢看的书是《三国演义》 ,这是一本聪明的书,里面写了很多聪明的人,做了聪明的事。我觉得年轻人可以看看这本小说。现在我的业余爱好是思考广义相对论。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他治学的特点是能够迅速进入新的领域,抓住重要问题,并在其中作出创造性的新成就。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纯粹数学和流体力学、理论物理的结合点上,他以为数学家如能和其他领域 谷超豪的科学家有共同语言,那将得益无穷。他也坚信,优秀的数学成果早晚将会对其他科学发生重大影响。对于数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课题,他非常重视,他不但鼓励其他人努力对此作出贡献,而且他也尽可能亲自参与,以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数学修养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善于利用时间的人。虽然他一直负担着和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重任,但他始终没有放松数学的研究工作。火车上、飞机上的时间,他也不放过.他多次说过,人的天赋总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可以较快地取得成绩,但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就必须有不同于常人的刻苦努力。编辑本段命名 2009年10月20日,以谷超豪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被命名的小行星是2007年9月11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国际编号为171448,该小行星绕日运行周期为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于2009年8月6日批准,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这位著名数学家的褒奖[1]。

更多内容在百度搜 "高中大学不过是场忽悠 猫眼看人"------------------------------------------------------------------------------------高中大学不过是场忽悠 撕掉大学伪高贵面纱垃圾学生不要上大学 教育你的父母 告诉你大学怎么回事告诉中学生大学是怎么回事,不适应大学教育的学生还是不要上大学好点。平民子弟上学最关键的是要学到实用技能 这篇贴是写给平民家庭(四无:无背景、无人脉、无资源、甚至没什么钱,温饱度日)看的。不是草根层的,不要看了,以节约时间。写这贴的目的是告诉他们大学是怎么回事,以便于他们作出合理的抉择。我很诚实地叙述我的大学是怎么回事,希望对中学生有点启发。 我的核心思想是: 平民子弟,草根出身,将来只能到沿海地带、大城市,面向一些工厂、公司觅一份糊口的工作。那些工厂、公司招聘,首先看的是你是否具备该职位要求的技能,其次才是文凭。 我们上学,要的是一技之长,是实用的技能,是能找到体面工作的实用技能。 很简单的道理: 我想问草根家庭:你的子女上高中、上大学图什么? 不就是为了学项技能,找份体面的工作吗? 那么上初中后,改上职校、技校就可以了。因为高中、大学不会教你的孩子实用技能的。 上什么学校(包括技校、职校、社会上的一些培训班)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学到实用的技能能找到体面的工作,能赚到生活费。 如果这个最关键的目的达不到,就退学!另觅他校!============================== 告天下学子:千万不要报H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你什么都学不到的! 浪费青春和父母的血汗钱! 那所院校是二本理工类院校,下分机械系、电计系、化工系、生工系、工商系、社科系等等。 电计系的全称是电气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系。下分电气、电子、计算机、电力、自动化等专业。 课程大致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垃圾课。 基础课:高数、物理、英语、体育、计基、邓理等(校内所有专业都要学的) 专业基础课:电路、模电、数电(电系下所有的专业都要学这些课程) 专业课:微机、单片机、高频、电视原理等(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课程) 垃圾课:文献检索、军事理论、企业管理等大学之专业所以学校要增加一个新的专业,成本很低的。只需要将专业课进行适当增删,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增删,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气专业进行增删,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专业自动化。有的专业很可笑的:行政管理。22岁出来做行政?当领导?你管谁啊?谁服你呀?大学之课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如下: 大一上 高数、英、体、思修、计基、邓理 大一下 高数、英、体、物理、C语言、军事理论、物理实验、法律基础、工程制图 大二上 物理、电路、体、复变、毛思、政经、英、线代、物理实验、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 大二下 电路、体、积分变换、矢量分析与场论、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电磁场、文献检索、数电、模电 大三上 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信息论编码、matlab、应用写作、马哲、企管 大三下 专业外语、计算方法、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Protel(电子CAD)、VC++ 大四上 电视原理、微机接口、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通讯原理 大四下 没有课程 仅毕业论文 课程是那些课程,但教材是学校定的,有的课程的教材还是该科老师自编的。大学之教学 上课老师在讲台上讲,下面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考前老师会透题放水,划重点;一个班30多人,老师会抓一两个考得最差的重修。所以你要通过考试,你所要做的并不一定是要学好学懂那些课程,而是努力不要做那最差的三四个。 考前按老师划的重点和透的题,死记硬背,考试时把自己记得的内容努力往试卷上倒。老师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分。 上了大学和没上没有什么差别。想转专业?没门! 四十多门课程,一共有八门数学:高数上、高数下、线代、概率论、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矢量分析与场论、计算方法。有什么用哟,什么用都没有。倒学得辛苦极了。 一本厚厚的高数,放在高中,要学两年的。放到大学,一个学期,共计不到50节课时,就上完了。毕竟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数学这种课程,前面的没搞懂,再上课,没用,根本再也听不懂了。 微积分不懂,物理没法学,电路没法学,复变函数没法学,积分变换没法学... 积分变换不懂,信号与线性系统没法学,自动控制没法学... 理工类课程的学习重基础,前面的没搞懂,再听后面的,只会越听越晕。 我们上大学,连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知识都没有教,不认识元器件。模拟电子的课本看不懂(康华光编的)。 复变函数、计算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电视原理、微机接口、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通讯原理,这些课程的考试全是开卷。 matlab上机做个题,老师看了,合格了就让你过。 vc++写篇论文上交,作为成绩。 protel上了10次课,5次演示,5次上机。最后作个图通过邮件发给老师作成绩。 物理实验每次都是抄数据上交。 金工实习即车工(车一个钉锤)、钳工(打磨钉锤)、铸工(用沙堆做一个模型),历时两个星期。 唯一的两次课程设计(算是实践项目):模电的课程设计是做一个功率放大器,数电的是设计一个数字钟,最后都是抄了报告上交。 毕业论文也是抄,答辩时老师不会为难你的。 所有的班都没有自己教室,通常我们都是两百多人上大课,坐远了你根本什么都看不见的。后来都跟不上了,再上课根本听不懂,只能自学。但是高数到三重积分我就看不懂了,不会解。积分变换中的傅立叶变换勉强能看懂,但拉普拉斯变换怎么都看不懂。导致后来的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没法学-几乎每题都要用到拉普拉斯变换。我唯一通过考试的方法就是掌握考试技巧的同时,加上夹带作弊。大四上的课程全是开卷,抄吧,抄吧....高频电子线路、电视原理考的全是问答题,抄吧....许多课程我都看不懂,老师都上到后面去了,我前面的都没搞懂。我后来只能自学。C语言概论(谭浩强编的)我前后自学了三次 ,但每次看到数组那章就看不懂了,再也看不下去了。(另:学C建议不要看老谭编 的书)模电厚厚的(康华光编的),象块砖头,我仅看得懂前面几十页,后来的看不懂了。上了课后老师夹着课本走人,油是油,水是水。加法电路、减法电路、积分电路,我真没概念,不知道是什么。微机厚厚的三十多章,但只学前面十几章,前面两章我还看得懂,再往后,看不懂了。汇编语言怎么都不会。大三、大四的专业我好象没有一门看得懂。当然大四的课程全是开卷,更不用学了。信息论编码是那老师自编的教材,薄薄的,10元钱,可以说是对信息论这门科学的科普教材,因为不涉及数学,这门课我还是认真学了,最后考了70多分。电视原理:开卷,考问答题。智能控制技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字图像处理:以作业作考试成绩。计算机网络、通讯原理、VC++:写篇论文上交作成绩上了课后老师夹着课本走人,管你懂不懂。教学任务和进度在那里摆着。教学相长。教与学完全脱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完全脱节,焉有不出问题的?教学内容与招聘企业要求脱节,找不到工作是情理之中的事。其实如果象高中那样学大学课程,我想我能学好。高数我导数还没弄懂,老师已上完二重积分了。后来我都只能自学,但看到三重积分,就再也看不懂了。我毕业后找工作,没有一份工作要求我解微积分的。其实我们的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甚至毕业论文,老师也知道是抄的。有一个老师 其实他人很和善的 他直说我们的课程设计大都是抄的。他说他上课尽力多讲些 想让我们多学点。可是,你讲的 我都听不懂啊,再多有什么用?这老师修养很好,200多人上课,通常到教室的不到100人,他也不生气。计基主要学DOS 数制转换 WIN95操作。那C语言 自学三次 都没看懂 也没电脑 主要是看教材 早跟不上了,后来只能自学。物理实验都不知是干什么的 每次都是抄数据后上交。 模电 主要考 加法 减法 积分电路的运算。课还是要上的,点名查课、作为平时成绩、作为学分不说。一本厚厚的教材,你若不去上课,你根本不知哪是重点,哪些是不学、不讲的。例如模电有许多章节就是不上的 。厚厚的一本微机30多章,只上前17章。机械设计基础,没教材 是机械系的一个老师,教得很认真。就内容而言 相当于科普。我现在也就记得 传动辐 连动辐两个名词了。VC++ 也可以说是科普课程, 是个年轻的小伙上的, 挺和善的,他也认真地想让我们学点东西。没教材, 200多人在多媒体教室里上的。可偏偏那用来演示的电脑坏了,没法上,他也很郁闷。最后要求大家写篇关于VC++的论文上交作考试。 大家东抄西拼,上交后,全部pass 。 计算方法主要讲如何解一些特殊的高次方程等。protel 本该是要好好学的,该科没发教材, 那老师在多媒体教室 演示了五次课,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大四上人心思工作,都没什么人上课的,老师也睁一眼闭一眼。最搞笑的高频。 考试试题是10个问答题,并且那老师每年考的那10个题都不变。我是这么知道的:当时考试发试卷时,我把试卷悄悄留了一份,把那多的一份试卷给了我下一级的学弟。他后来告诉我 他们高频也是那个老师教的,考的是一模一样的题 把他高兴坏了。大杂烩,什么都懂皮毛, 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会,其实是什么都不懂。计算机网络这门课也没教材,也是二百多人上大课。那老师找了个powerpoint课件,上课就讲那课件,算是科普一下。考前他在黑板上抄了一些题,让我们背那些题,考试就考那些题,因是大四上,监考很松,二百多人在一间阶段教室里一个挨一个坐着,可以互相看,可以看资料。回首一看,似乎学得很多,可学到啥了?会软件编程、硬件编程吗?会设计电路板?能做能力很强的网管吗?那么多课程,更象科普,象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象扯大旗作虎皮,唬人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要假大空,拒绝忽悠。如果有人问我学到了什么,我只能说:我只能告诉你,这个专业的课程及我是如何考过这些课程的。我承认我是垃圾“大学生”,我们在学校就以此自诩,并不在意,这是实话。但是我初高中不是垃圾学生啊。象我这样的废物大学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学到),不止我一个。

电厂化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具备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电厂化学高级专业人才。达到能在电力等工矿企业、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电厂化学方面设计、施工、生产技术管理、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要求。 二、毕业生业务范围 本专业是化学、电力生产结合的专业,学生应受到大学专科应用技术管理人才必备的文化基础教育。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化学应用技术的知识;熟悉电厂化学相关知识及基本技术;培养化学知识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技能。具有一般英文专业资料、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工作: 毕业生不仅可从事电力行业应用化学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石油、化工、煤炭、环保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1. 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监测分析方面的操作及研究工作; 2. 电厂化学专业技术管理及生产控制、技术开发等工作 3. 从事电力工程相关的化学专业性工作; 4. 在科研院所、学校等从事化学或环保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电厂化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水处理、水分析、化学仪表、金属腐蚀、油务分析、煤质采制化等专业课知识。 4.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机械基础和金属材料部分的基础知识。 5. 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6. 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知识。 7. 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8.了解本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五、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结构 1.具有熟练进行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工艺掌握,并具备化学分析、化学检测、化学专业操作的能力。 2.具有在电厂化学专业生产活动中所必备的生产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具有适应电力快速发展的较强的相关化学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电厂化学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5.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性的口头和文字交流、阅读电厂化学专业资料。 6.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8.具有相应的科研开发能力。 9.具有高标准、严要求、吃苦耐劳、扎实工作的素质。 六、理论课程设置及内容要求 1.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了解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及毛泽东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道理,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是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信念,提高政治素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 3.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理论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4.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一年级大学生必修课。主要内容是人生目的意义、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审美修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是二年级大学生必修课。主要内容有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劳动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6. 体育与健康 学习必要的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贯,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7. 英语 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8. 应用数学 包括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高等数学: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二元函数微积分、线面积分和场论初步。工程数学: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级数、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内容。 9.计算机基础 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及简单的工作原理,WINDOWS、WORD、EXCEL、汉字操作系统及汉字输入法,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WPS、CCED及数据库应用等内容。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10.C语言 主要讲授算法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程序的开发步骤,C语言程序的编写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方法及用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11.工程制图 主要介绍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常用标准,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绘制及阅读。 12.工程液体力学 主要讲授流体的主要物理特性,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内部的压力传递及固体表面上作用力的计算,理想流体及实际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管道计算,流场流动形式分析,气体动力学基础等内容。实验不单独占用学时数,采用实验与授课结合或学生在课后独立操作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时数不少于4学时,部分内容采用CAI教学。 13.电工学 主要讲授电路原理、电机、控制电器及基本控制电路、电子技术等内容。部分内容与实验结合进行教学及采用CAI教学。 14. 发电厂动力部分 介绍发电厂动力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运行、设备流程及设备在电厂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电厂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5.无机化学 本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联系非常密切,也是这些学科的基础入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针对学生的特点,应该进行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对化学的一些理论有正确的认识。该课程及时介绍无机化学科技前沿,增加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6.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机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并且在有机化学知识上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重要的化学性质。(2)了解主要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构型和构象等立体化学知识。(3)初步认识和分析几类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初步了解几类重要的和典型的有机反应历程以及反应环境条件的影响作用。(4)大致了解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核酸等天然有机物,以及与专业有关的重要次生物质和合成产物的基本化学知识。(5)学习有机化学实验中几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17.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大学主干基础课,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18.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热力学定律、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与极化、化学动力学等内容。学好物理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19. 化工专业英语 本课程是电厂化学专业英语。通过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特别是电力生产中的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具备初步使用专业英语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力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它化学加工过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内容是讲授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蒸馏、吸收、气液传质设备、萃取、干燥等有关分离过程。 21. 工业水处理 本课程是电厂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水处理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水的预处理、离子交换除盐、膜处理技术应用、冷却水处理、炉内水处理等。为电厂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掌握电力生产中的化学基本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具备掌握电力生产主要化学技术的本领。 22. 金属腐蚀与防护 主要讲授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腐蚀类型,结合实际讲授金属腐蚀的机理及其防止的方法,提高金属腐蚀及防护的基本认识和技术,提高学生正确开展电厂化学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23. 电厂燃料 本课程是电厂化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电力用煤的基本知识,包括煤质采样、制样、化验等方面的内容,并介绍煤质对燃烧的影响特点因素。 24. 电力用油 主要讲授电力生产中各种用油的基本知识,使学习掌握各种油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内容,重点掌握油质的检测分析方法及油质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 25. 电厂化学仪表 主要介绍高参数大容量发电化学专业生产过程中化学仪表的关键配置要求,认识化学仪表在化学专业方面的具体技术标准,学习掌握化学仪表的使用要求、检定计量要求和常规的维修维护内容,提高胜任电厂化学专业技术工作的本领。 26. 废水处理 主要讲授水污染的来源、途径及危害,各种主要的水处理技术,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和实例等。 27. 环境分析与检测 介绍水质、大气、固体废物、土壤、噪声和放射性污染物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以及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等。结合现场实践教学,重点讲授电力行业大气和水污染物测试方法。 七、实践环节设置及内容要求 1.金工实习 实习内容有量具的分类、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攻丝与套丝,平面刮削,其中以划线、锉削和刮削为重点,并通过综合作业进行全面练习,使学生掌握钳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在机加工工序中,通过车、创、铣、磨工序的实习,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及工具,并进行机械加工操作技能的初步训练。 2.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在发电厂进行,使学生了解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了解发电厂化学生产控制及检测等工艺过程,运行操作等,对电力生产及化学专业工作有个初步认识。 3.监测实习 监测实习分为两部分,电厂化学专业检测和水处理技术等在省内电厂进行,结合技术监督检测和发电机组检修、基建工程施工调等进行;水处理技术及专业检测分析等可在院内结合专业实验、实习进行。 4.水处理设施生产实习 在电厂进行,实地学习电厂水处理设施工艺过程,设施的操作运行和维护,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在现场进行,根据论文方向,选择适宜实习场所,有目的地了解相关信息,为毕业设计做积累。 6.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成绩由毕业答辩、毕业论文、平时成绩加权平均确定。

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它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交换及无线、电缆、光缆等的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可从事信号的处理、传输、交换及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微波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