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歧义大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歧义大学毕业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写有争议的东西,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如果写出来的话,会引起很大的反应,就会让人非常的关注,也会让自己的论文质量下降。

这个东西没有人能给你指点

都什么年代了,现在哪有给你稿费的,评职称论文都是收费的,除非你是知名的学者,可能会不要钱给你发表,一般都是要钱的,很郁闷,我可以给你点经验,我回答过很多这样的问题,也希望你不要上当,可以参考一下。 我劝你第一考虑的是 发表的成功率,期刊是不是真的,第二考虑价格问题,现在网上一发表的文章到处都是,谨慎选择才是正确的,以为的追求价格,只会让你蒙蔽的双眼 上当的,给你几点建议,第一你需要注意的期刊的 刊号 正规期刊都是有双刊号的,第二 时间方面不可能有太快的 一般最快都是需要一个月的周期才能见刊,太快的你需要当心 第三 价位太低的也是需要你考虑的,发表工作会有很多的人参与进来,和普通买卖商品不一样 这是属于你个人的东西。所以太低的价位你也是需要考虑的,太低的基本都是假的,中国山寨都成为一种外人耻笑的文化了,别走到误区了。 占小便宜吃大亏。亏钱钱不说耽误你评职称是大。我以前在各个网站发表过文章,一共发了5篇 其中一篇就是因为着急而上当了。总体来说百姓论文网是不错的,价位也是我问过比较便宜的了,唐老师帮我安排的。推荐给你 也希望你能发表成功!

确定调研方向,写作前明确调研方向,提高写作效率;2.拟定选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进行选题;3.大纲撰写,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大纲,确保选题的完整性;4.大纲填充,将大纲进行拓展延伸,全方面完善论文。

论文歧义研究

英语歧义句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语言交流中,常常有人会因为歧义现象而造成误解;也有人因为很好地利用歧义句(AmbiguousSentence)而妙语连珠。从句法学的角度按照歧义的类型对歧义举例进行句法分析,以避免误解,更好地发挥歧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歧义句;句法学

1英语歧义的类型

在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音,语调,语气,词汇,以及特定的语法结构(structure)等语言的不同层面来表达。因此,人们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歧义现象。

英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五种:

(1)一词多义:Iwenttothebank.(银行/河岸);

(2)词类不同:Pleasemakeherdressfast.(名词/动词);

(3)层次不同:[beautiful(girl’sdress)]/[(beautifulgirl’s(dress)];

(4)语法关系不同:Flyingplanescanbedangerous.(定语—中心语/述语—宾语);

(5)语义关系不同:theshootingofthehunters(thehunters为shooting的施事/受事)。

歧义类型中的一词多义和不同的语义关系属于语义范畴,本文不作详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词类不同、层次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这三种歧义类型。

2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

词类不同的歧义类型

一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叫兼类词。句子里有兼类词,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这是引起这种类型歧义的主要原因。例如:

(1)Theywererelieved.

本例中reliev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宽慰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救济”。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①“他们感到宽慰。”②“他们被救济。”

(2)Johnwasoffended.

同样,本例中offend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生气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冒犯”。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①“约翰感到生气。”②“约翰被冒犯了。”

这种类型歧义比较容易理解和辨认,只要留意一个词在词类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意义上的差异就可以。

层次不同的歧义类型

结构层次不同就是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s)的划分不同。这类歧义在英语中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偏正型和并列偏正型。借助树形图,识别这种歧义就不是很困难。

(1)偏正型。

偏正型主要是多个修饰成分与中心语的.不同划分而引起。

例如:Anoldman’sbicycle.

本例可以理解为:一辆老人的车。

树形图为:

(2)并列偏正型。

并列偏正型主要是并列成分与中心语之间修饰关系的不同划分而产生的歧义。

例如:oldmanandwomen.

本例可以理解为:老的男人和老的女人们,其结构关系为:[old(manandwomen)];

本例又可以理解为:老人和女人们,其结构关系为:[(oldman)andwomen]。

又例如:Hisobjectisnottoeat.

本例可以理解为:他的目标是不要吃。其结构关系为:Hisobject[is(nottoeat)].

本例又可以理解为:他的目标不是吃。其结构关系为:Hisobject[isnot(toeat)].

语法关系不同的歧义类型

所谓语法关系就是常说的主谓、述宾、偏正等结构关系。由于语法关系不同引起的常见歧义类型主要包括:

(1)述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述语—宾语结构与定语—中心语结构之间的混淆是结构方面引起歧义的主要类型之一。一个经典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例句:Flyingplanescanbedangerous.树形图为:

例句中Flyingplanes作“正在飞行的飞机”解释时是定语—中心语结构,可以理解为:“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危险的。”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中国论文联盟例句中Flyingplanes作“驾驶飞机”解释时是述语—宾语结构,可以理解为:“驾驶飞机是危险的。”

(2)述语—宾语/状语—中心语。

述语—宾语结构与状语—中心语结构之间的混淆可以由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例句:Thestatisticianstudiesthewholeyear.

树形图为:

例句中studiesthewholeyear作“一年到头进行研究”解释时是状语—中心语结构,可以理解为:“统计员一年到头进行研究。”中国论文联盟

(3)双宾语/宾语—补足语/同位语/定语—中心语。

下面举两例说明这些结构成分之间容易造成的歧义。

例句:TheycalledJohnateacher.

此例句有三种理解:

第一种,例句中John和ateacher之间作双宾语关系时,可以理解为:“他们为约翰叫了一位老师。”

第二种,例句中John和ateacher之间作宾语—补足语关系时,可以理解为:“他们称约翰是一位老师。”

树形图为:

另外,定语—中心语结构关系与宾语—补足语关系易造成的歧义混淆可以举下例说明。

例句:Johnhadabookstolenfromthelibrary.

此例句可以理解为:stolenfromthelibrary可以是abook的宾语补足语(had可以理解为sufferedthelossof);stolenfromthelibrary也可以是abook定语(had可以理解为possess)。

3英语歧义句的应用

歧义现象只是客观的语言现象,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应用情况。英语歧义句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无意识的消极应用和颇具匠心的巧妙运用。

日常生活中对歧义句的无意识的运用就可能带来一些消极的效果。生活中,我们在菜市场买猪肉时常常听到因为歧义而造成的误解。有的顾客说:“Boss,howmuchisyourpork?(老板,你的肉多少钱?)”老板反击道:“.(你才是猪呢,这是你的肉。)”这里“yourpork”在所属上有两层解读:一是老板所拥有的猪肉;二是暗指这猪肉是老板身上的肉。英语歧义句也有其巧妙运用。人们常利用歧义的双关功能在一定的语境之中达到讽刺,幽默等修辞效果。

参考文献

[1]@AndrewRadford,Syntax::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8.

[2]@Fromkin,V.&Rodman,:Holt,RinehartandWinston,1983.

[3]@张克礼.英语歧义结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4]@谢莉洁.英语幽默中的双关[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2.

[5]@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1):26-351.

[6]@李国南.双关语翻译初探[J].外国语,1988,(1):60-65.

1.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2.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3.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4.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5.“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6.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7.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8.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9.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10.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11.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12.“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13.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14.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15.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16.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17.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8.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19.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20.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21.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22.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3.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24.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26.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27.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28.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29.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30.《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31.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32.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3.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34.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35.“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36.“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37.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38.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9.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40.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41.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42.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43.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44.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45.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46.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47.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48.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49.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50.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51.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1.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2.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3.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4.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5.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6.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7.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8.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9.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0.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11.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12.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3.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关于歧义句论文范文资料

因为用词不当或者语气、场合有差别,同样一句话就可能引起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或截然不同相反意思的句子。例如:1.你可真厉害! --是真实的表达赞扬 --讽刺此人什么都不会,把事情办砸了

岐义句,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几种理解的句子。它很容易被忽视,实际是一种病句,可是,人们听说读写时,也就是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时,经常出现表意多歧,语言的准确性、有效性受到直接影响。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 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 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即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个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 “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 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 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 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他妈妈的衣服做得很漂亮,有两种意思。

1、他妈妈做的衣服,穿得很漂亮。

2、他妈妈做衣服手艺很好,做的衣服很漂亮。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但在当时语境中只利用其中一种含义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但不确定究竟在表达哪种意思。也就是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扩展资料

歧义类型:

歧义有主要由口语与书面的差别造成的,有主要由多义词造成的,还有语言组合造成的。组合的歧义中又有语法组合的歧义和语义组合的歧义。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例:“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例:“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例:“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例:“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例:“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例: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7、口语中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

例:“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歧义

大学毕业论文有何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问题,每个同学都会有专门的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确定调查方案,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并修改论文初稿,直至学生的论文最后定稿提交。

但是从根本上讲,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者,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在校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自始至终刻苦钻研,最后才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二、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一些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对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一份有重大意义的习作。

另外,同学们完成毕业论文后,还需要做一个论文查重,确保自己的查重率在学校规定的标准以内,不然很有可能就毕不了业喔!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毕业论文的意义的相关分享,其实,总的来说,大学毕业论文就是考核你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如何,看你在大学这四年时间里,有没有认真学习,出去对社会是否有贡献!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一些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对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一份有重大意义的习作。另外,同学们完成毕业论文后,还需要做一个论文查重,确保自己的查重率在学校规定的标准以内,不然很有可能就毕不了业喔!其实,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大学毕业论文就是考核你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如何,看你在大学这几年时间里,有没有认真学习,出去对社会是否有贡献!

1、编写论文是检测学员在学校学习培训成效的关键对策,都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步骤。在校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前都务必进行论文的编写每日任务。申请办理学士学位务必递交相对的学术论文,经论文答辩根据后,即可获得学士学位。能够那么说,论文是完毕大学生活衣食住行迈向社会发展的一个中介公司和公路桥梁。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才气的第一次显出,是向中华民族和老百姓所缴纳的一份有分量的试卷,是投身于社会主义社会智能化基本建设工作的新生报道书。一篇论文尽管不可以全方位地体现出一个人的才气,也不一定能对社会发展立即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对技术专业造成超前性的危害。实践经验,编写论文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步骤,是确保较好优秀人才的关键对策。2、根据编写论文,提升写作能力是干部队伍建设“四化”基本建设的必须。中共中央规定,以便融入智能化基本建设的必须,领导成员组员理应逐步推进“革命化、低龄化、知识化、系统化”。这一“四化”的规定,也包括了对党员干部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规定。

3、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化和文明创建的必须。在新的历史时间阶段,不论是提升全族的科学研究文化艺术水准,把握当代科学知识和创新管理方式,还是塑造社会主义社会新手,都规定人们的党员干部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为领导班子和行政机关的做事工作人员,要写标示、通告、小结、调查研究报告等应用文;要写使用说明、广告词、解说词范文等说明文;也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现如今信息内容社会发展中,信息内容针对加速社会经济发展速率,获得优良的经济收益充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效。创作要以规范字为数据信号,是转达信息内容的方法。信息内容的来源于、信息内容的搜集、信息内容的存储、梳理、散播这些都不可或缺创作。以上就是大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意义,其实,这个写作的过程也见证了从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

英语歧义句研究论文

,TheapplicationoftheTheme-basedplusCommunication-basedinEnglishclass英语课堂中交际主题的应用2,中文:汉字“好”的语义功能研究英文:AStudyontheFunctionsofChineseCharacterHAO3,中文:浅析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题英文:ABriefAnalysisofFemaleConsciousnessinKateChopin'sTheAwakening4,中文:初中英语口语的错误类型及其对策英文:ErrortypesinJuniorstudents'oralenglishandtheircountermeasures5,中文:试论艾米莉?迪金森自然诗中的女性意识英文:OnFemaleConsciousnessinEmilyDickinson'sNaturePoetry

英语歧义现象探讨 吴秀玲(上海电力学院 外语系,上海 200090)摘 要: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4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歧义现象,提出歧义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歧义分析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 英语 歧义类型 语法歧义 词汇歧义 语音歧义 论文摘要: 在 英语学习 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浅析。 在英语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 句子 ,即一句话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歧义的产生有多种情况,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1.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 Paul Robert在《英语句子结构》(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一书中指出:“据多数情况来看,歧义的产生并非故意的。它是由运用句子结构时的疏忽造成的,以致没有能够将可以使意义清晰的标记包罗到句子中去。(周立人,1997∶6)”于是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就引起了语法歧义。伍谦光(1995∶199)认为:“‘语法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歧义。”语法歧义最常见,也最复杂。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类例: 词性 一个句子往往由于无法确定某个词的词性而变得无法理解。 (1)College demands change. 很明显,例句中的demands既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名词。change同样如此。于是此句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意思:(1)大学要求改革。demands是动词,change是名词。(2)大学的要求改变了。demands是名词,change是动词。 名词(修饰语)+名词 复合名词或名词 短语 (2)an English teacher 此例在书面语中易引起歧义:(1)一位教英语的老师。English teacher是一个复合名词。(2)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English作为修饰语加在名词前构成名词短语。 名词 (3)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此句也产生了两种意思:(1)驾驶飞机会是危险的。Flying是动名词。(2)正在驾驶的飞机会有危险。Fling是现在分词,作形容词用。 带有’s的名词所有格 (4)This is his teacher’s book. 句子中teacher’s book可以是一个整体,即“教师用书”。但his teacher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即“他的老师”。所以此句产生了两个意思:(1)这是他的教师用书。(2)这是他老师的书。 不定式动词短语 (5)The tiger is too small to kill. 此例也有两种含义:(1)这只老虎太小以致于不能伤人。此意对tiger来说,是主动的动作。(2)这只老虎太小了,还不能被杀。此意对tiger来说,是被动的动作。 “及物动词+宾语”结构 (6)I found Jim an experienced teacher. 及物动词found后面接了两个名词Jim和an experienced teacher。这句话有两个意思:(1)我发现吉姆原来是一位有 经验 的老师。(2)我为吉姆找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 并列连词and (7)Tom and Lucy are married. 此句可理解为:(1)汤姆和露西两个成了亲。其中and连接两个名词,构成一个简单句。(2)汤姆和露西两个都已结婚。该句可看作一个并列句。 悬挂式否定词not (8)His object is not to eat. 此句产生的两种意思为:(1)他的目的不是吃。作此意讲时,is和not的关系紧密,可写作isn’t。(2)他的目的是绝食。作此意讲时,not与to eat的关系紧密,形成“绝食”的含义。因此not是悬挂式的(即可以自由摆动)。 悬挂式代词 (9)The man informed his brother that he should lose weight. 人称代词he位于两个名词the man和his brother之后,句意变得模糊:(1)这个男的告诉他的哥哥他自己应该减肥。人称代词he代指the man。(2)这个男的告诉他的哥哥他应该减肥。这时人称代词he代指his brother。 悬挂式状语修饰成分 (10)The people who saw the play frequently praised it. 这里的frequently很难说是修饰saw the play还是praised的,因为状语修饰成分是“悬挂的”,所以产生了两个意思:(1)经常看戏的人们称赞了它。(2)看了这出戏的人们频繁地称赞它。 悬挂式定语修饰成分 (11)Lily likes the vase on the table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 此句中的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是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可认为是修饰vase,也可以认为是修饰table。也引起了歧义:(1)莉莉喜欢放在桌子上的那个昨天买的花瓶。(2)莉莉喜欢放在昨天买的桌子上的那个花瓶。 2.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伍谦光(1995∶199)指出:“‘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因“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 指出“人们在各种不同场合赋予一个词以各种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自然也就是这个词的真正涵义”(周立人,1997∶4)。由此可见,一个词的词义往往是多义的。侯国金(1998∶66)说:“一个词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便是‘多义词’。”因此,用多义词 造句 就可能产生歧义。当然,只要我们把多义词放到一定的语境里,一般可以避免歧义。不过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多义词的两个不同意义在句子中都讲得通,这样,句子就产生了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名词 (12) gave me a ring yesterday. 句子中的ring可理解为“戒指”,也可理解为“打电话”。 动词 (13)He painted a tree. 此句中的painted可作“涂上油漆”解,也可作“用颜料画”解。 形容词 (14)It is hard. 句中的hard可作“艰难的”解,又可作“坚硬的”解。 副词 (15)The man was walking backwards. 句中的backwards可作“向后”解,又可作“背朝后”解。 介词 (16)The vase is on the television. 此句中的on,可作“在……之上”解,也可作“上了电视屏幕”解。 连词 (17)Oil the machine in case it gets rusty. 句中的in case可解释为“以防”,也可解释为“如果”或“当……时候(尤其在美国英语中)”。 代词 (18)You should be quiet. 句中的You可以是主格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也可以是不定人称代词,泛指“任何人”。 数词 (19)She is a mother of sixteen. 句中的基数词sixteen既可作“十六岁”解,又可作“十六个孩子”解。 冠词 (20)It can be moved by a child. 句中的不定冠词a既有数量的概念,即“one”的意义,也有种类的概念,即指孩子,而不是大人或 其它 什么东西。 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Perfect homonyms)引起的歧义 林承璋(1997∶82)认为:“同形同音异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具有相同形式不同意义的现象。”具体来说,同形同音异义词是指意义不同、读音和拼写都相同或意义不同、但在读音或拼写某一方 面相 同的词。 完全同形同音异义中的B类由于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所以易引起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21) drove to the bank. was attracted by the ball. tourists passed the port at midnight. 这三个例句中的bank,ball,port都属于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即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但由于意义不同而引起了歧义。例(21)a中的bank既可以理解为“银行”,又可以理解为“河岸”。例(21)b中的ball既可以理解为“球”,又可以理解为“正式舞会”。例(21)c中的port既可以理解为“港口”,又可以理解为“葡萄酒”。 3.语音歧义(Phonological Ambiguity) 伍谦光(1995∶200)指出:“‘语音歧义’往往是由于句中词语的‘连续’而产生的歧义。”语音歧义多出现于口语中,主要是由上图表中的同音异义词以及部分同形同音异义中的C类(即一些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Homoforms))造成的。下面是一实例: (22)“面包是怎么做的?” “这我知道!”阿丽丝热心地叫道。 “准备一些面粉(flour)——” “到哪儿去采花(flower)?”白女王问道,“花园里还是树篱上?” “咦,面粉不是采(picked)来的,”阿丽丝解释道, “它是磨(ground)出来的——” “那要多少英亩土地(ground)呢?”白女王又问道。 ——刘易士·卡罗尔《阿丽丝漫游奇境记》 上面这一段文字因为运用了语音歧义,造成了很好的幽默效果。首先flour与flower是同音异义词,因此白女王把面粉flour理解成了花粉flower。其次阿丽丝用的ground是动词grind(磨碎、碾碎)的过去分词,而白女王把ground理解成了“土地”。这一组就是笔者认为的由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Homoforms)造成的语音歧义。 4.结论 许多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的学者都认为,我们说话和写 文章 都应力求“准确、简明、生动”,避免歧义。不过歧义也并不只有消极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歧义同样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在商业 广告 、政治宣传中,歧义都达到了很好的幽默诙谐的效果。本文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角度分析了英语中的歧义类型。当然,有些提法还有待商榷(比如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引起的词汇歧义,由“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引起的语音歧义等),以便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yons,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Saeed,[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Itd,1997.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4,(4):72-74. [4]侯国金.英语语言学精要回答与考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7]维多利亚·弗罗姆金,罗伯特·罗德曼.语言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8]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 教育 出版社,1995. [9]周立人.英语歧义类例论析[J].国外外语教学,1997,(1):1-7.

左右逢源看歧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题型也日渐成熟,单纯考查语法的题型正在被淘汰,而词语使用方面的内容则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并且考题越出越细,考查面越来越广。其中,大纲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部分中“歧义”一项一直是近些年考查的重点。通过对这类题的深入探究,我们发现了一些近似于规律性的东西,现归纳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歧义”一词的解释是:(语言文字)两歧或多歧的意义,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歧义的发生有多种原因,这里我们姑且把它分成六类。 第一类,断句造成的歧义。 例(1) “歧义”绝不是一个现代的概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许多经典传说中获得佐证。如一则古代小故事中这样讲道: “一位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不巧的是快要返家时天下起了大雨,眼看着无法回家,客人希望主人留自己住宿,于是就写了一行字来探问: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由于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于是主人就故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把这句话读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心有灵犀的客人哈哈一笑,重新读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释例:(1)这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三种断句法,就有三种合情合理的解释,正是一个“断句歧义”的经典案例。 例(2) 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释例:(2)这句话有两种句内停顿,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妈妈难眠) 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女儿难眠) 若想消除歧义,在口语表达时,就不要一气读完这个句子,应在斜线处略作停顿;书面表达时,则必须在斜线处加上逗号,以明确语意,消除歧义。 第二类,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例(1) 鸡吃了吗? 例(2) 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 例(3) 走进屋里,只见主人坐在一把太师椅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释例:(1)中的“吃”是一个主动与被动合一的词。因此,句中的主语“鸡” 既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即“鸡吃(饲料)了吗?”),又可以是动作的被动承受者(即“(你们把)鸡吃了吗?”)。 (2)中的“保管”有两种意义,一是“保证”,一是“保存和管理”。因此,句意可以是“这批种子保证没问题”,也可以是“这批种子保存和管理没问题”。 (3)“一边”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只有一边”(左边或右边),一个是“两边”。 对于在做此类题目过程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必须多加注意,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这类因词义而起的歧义。 第三类,一词多性造成的歧义。 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语法也极为复杂。许多词的词性都并非单纯的一种,这种一个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是歧义发生的潜在因素。 例(1) 一道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是这样的:“铁锤锤碗锤不碎,这是为什么?”它的答案是:“因为铁锤比碗结实,所以铁锤锤碗锤(子)不碎。” 例(2) 这车没有锁。 例(3) 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释例:(1)这道题的题眼正是“锤”字的两种词性,即名词和动词。 (2)“锁”字有两种词性,即名词和动词。 (3)这道题的题眼在于“和”字的两种词性,即介词与连词。是介词,则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和“同学们”;是连词,那么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自己。 这一类的词还有许多,如“钉”、“扣”、“盖”(都兼有名词和动词的词性),“跟”“同”“与”(都兼有连词和介词词性)。做练习时碰到这类词语应该提高警惕。 第四类,多个修饰语造成的歧义。 句子中的修饰语超过一个就可能引起句子歧义。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因为多个定语既可以存在修饰关系,又可以“多对一”地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词。 例(1)几个学校的老师出席了这次大会。 例(2)在落后的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例(3)几个已故的政协委员的妻子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释例:(1)中,“几个学校的老师”既可以理解为“一个学校的几个老师”,又可以理解为“‘几个学校的’老师”。 (2)中“落后的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既可以理解为“落后”的是国民党,又可以理解为“落后”的是旧中国。因此两个句子都是歧义句。 (3)中“已故的政协委员的妻子”虽然也有多个修饰语,但如解释成“‘政协委员的已故妻子’参加活动”显然是荒唐的,因此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政协委员的遗孀’参加了活动”。因此,例(3)不能算是歧义句。举此例的目的是提醒大家细心分辨,不能疏忽。 第五类,代词使用不当造成的歧义。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适当运用可以避免上下句同一名词的反复出现,使语言表达精练。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称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1) 小明和小刚在学校图书馆相遇。他一看见他,马上把班级篮球对获胜的好消息告诉了他。 例(2) 哈尔滨在长春的北面,沈阳在长春的南面。这是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城市。 释例:(1)句中出现三个“他”,到底是谁告诉了谁,人称代词指代不明造成了歧义。 (2)句中前面出现了三个城市,后面的指示代词“这”是指哪一个,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第六类,缺少必要词语造成的歧义。 我们平时说话时,往往会为了省事而去掉许多虚词,但并不是说虚词可有可无,更多的时候虚词的省略不当会在句子中造成歧义。 例(1) 参加这次校庆的有在校学生、教师和老校友10000多人。 例(2) 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已微明。 释例:(1)句有两种理解:一是参加这次校庆的在校学生、教师和老校友的总数是10000多人。另一种是参加这次校庆的除了在校学生、教师外,还有10000多名老校友。如果想要表达的是前一种意思,可以在在“老校友”后加“共”、“总共”一类词;如果想要表达的是后一种意思,则可以在“老校友”前增添“还有”、“此外还有”一类词来表示区分。 (2)中“听见广播到奉节”有两种理解,一是,广播的内容提到奉节,另一种是,广播报站说船已经到了奉节。根据句意,应为后一种理解,那么就应该在“广播”后面加上“说船”二字,意思就清楚了。 上述六种类别,我们只是粗略地将歧义划分类别,希望那些面对歧义感到茫然的学生能因此而有所收获,受到启发,那我们将感到无比欣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