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研究论文集

发布时间:

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研究论文集

高山族,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中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可略区分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扩展资料: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台湾汉字拼音采用汉语注音符号。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2008年-),早期曾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法。目前地名(县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台湾有哪些民族?目前16个已承认的原住民族群: 阿美族、排湾族、泰雅族、布农族鲁凯族卑南族、邹族、赛夏族、达悟族、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赛德克族拉阿鲁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未承认族群: 巴布萨族、巴赛族、洪雅族、凯达格兰族、卢朗族、马卡道族、巴宰族、巴布拉族、猴猴族、西拉雅族、道卡斯族、哆啰美达族。 仅地方承认族群: 西拉雅族:2005年由台南县政府承认、今台南市政府延续。希望争取成为“中央政府”承认的族群。台湾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台湾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可略区分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族居住在附属岛屿兰屿。

阿美族

人口约14万人。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

明星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民族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泰雅族

人口约9万人。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既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且该镇以北的南投、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民族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7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排湾族

人口约6万多人。居住在屏东县的8个山地乡与台东县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布农族

人口约4万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分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卑南族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册封为“卑南大王”,邻近的阿美族和排湾族都要向其纳贡。卑南族之所以有如此实力,是因为这一民族保持男子训练制度,流行的“少年猴祭、大猎祭”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民族内部设立祭师和头目,信仰传统宗教和天主教。手工艺品是藤编蓝子。

鲁凯族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县卑南乡、屏东县雾谷乡、高雄县茂林乡等地。鲁凯族是个内部制度严谨的部落社会,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世袭等级,等级可以随着婚姻而改变,社会内部重男轻女。宗教信仰为造物主和祖灵,其中头目家族起源传说的百步蛇,更是族人祭祀和敬重的对象。陶壶、琉璃珠、藤和竹器、刺绣是民族工艺品。

邹族

人口约7000多人。1998年10月28日由原名“曹族”易名而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信义乡,称为北邹;南邹则居住在高雄县三民乡和桃源乡。两族语言、服饰和社会组织大同小异,祭典仪式不同。全族分为大社、联族、氏族、亚氏族四个部分。历史上邹族曾经盛行男子集会所,少年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狩猎的训练。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的神。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和皮帽是族人节日时的主要打扮。手工艺品主要是皮革制品和藤编篮子和网袋等。

赛夏族

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雅美族

人口约4000人左右。居住在距离台东外海49海哩的兰屿岛。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此族与菲律宾巴丹岛时有来往,生活习性、语言相近,古老传说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岛来往的故事。雅美族是历史唯一没有“猎头”习惯的高山族,由于居住海外,捕鱼业较为发达,全年的岁时祭仪也是由捕鱼活动为主。由于兰屿不仅炎热,而且位于台风的要冲,因此当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会内部没有头目,以各家族长老为主,以血统家庭为主体。在少数民族中,雅美族是唯一具有冶金工业的民族。

邵族

人口约283人。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台湾行政当局将其定为高山族第10族。邵族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是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湖上杵声”成为日月潭八景之一。此外还有播种祭、狩猎祭、拜鳗祭、丰年祭等。宗教信仰是祖灵信仰,分为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族内流行的手工艺品为自己揉制的皮革和自己纺织的麻布。

高山族,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

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 中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

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 可略区分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扩展资料:

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 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

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台湾汉字拼音采用汉语注音符号。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2008年-),早期曾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县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民族研究论文集

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 教育 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实践的需要,是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少数民族政治思想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少数民族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存在着很多问题,淡薄的 文化 意识、弱化的竞争意识、错误的宗教意识、落后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不良后果。 经验 化的教育是没有办法达到与时??进、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 一、完善在民族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教育缺失 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充分了解各民族的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以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高度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安定工作。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良好认知。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他们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树立反对民族分裂的决心、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等。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展览、民族知识答题竞赛、以及各民族的文艺演出等各种民族主题活动,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五十六个民族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客观认同,也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了解,使各民族文化传统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建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 要着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要有规划的制定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计划 ,定期 总结 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做有效的工作分析,总结经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的特殊问题。学生院长和辅导员要扎下心来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耐心、爱心、真心、悉心、责任心”的“五心”原则,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升学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环境来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这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并出现孤独感、压抑感、无归属感等不良的情感体验。所以,各类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除需开展常规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卫生普及教育之外,还要系统的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与辅导员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层规划,逐步教会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驾驭自己心理的知识,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五、拓宽创业和就业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该地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就要求我们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二级学院,要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筹计划为依托,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归纳,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 渠道 ,使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少数民族学生处;提前做好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遵循自身特点,提早培养职业责任感,有助于 毕业 后顺利就业;积极探索各种教育模式,例如讲座、 报告 会、专场招聘等形式,多角度的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帮扶。 六、强化舆情激化事件中的思想教育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具有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他们对所见所闻的一些不理解或误解,因而导致了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性情绪波动以及较为激烈的言行反应,使原本的小矛盾扩大,进而导致非理性行为发生的事件,我们将其定义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舆情激化事件。舆情激化事件的应急对待是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难题,这就要求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消除舆情激化事件的根本原因。第二,灵活选择政治教育的载体,积极消除舆情激化事件的现实因素。第三,创建较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分析舆情激化事件存在的内在因素,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从根本上预防、杜绝、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 七、提升校园文化渗透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建设,将国家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理念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宗旨彼此渗透结合,营造出适合民族精神培养的文化氛围,创造适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特点,积极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平台,尤其是文艺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在音乐、舞蹈方面的特长,自信的融入到集体之中,更好的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融合。 八、加强生活中的人文关怀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的申请工作。对少数民族的“三困”学生,要做好帮扶工作,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参加以勤工俭学为目地的各种 社会实践 活动。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定,也要本着倾斜照顾的原则,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爱和来至国家政府的深切关怀。与学校教学机构沟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分槽 饲养 ”。对于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起点低、提高难度大的特点,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制定授课计划和合理的安排学分学时,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小班补课,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 综上所述,着力解决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应着眼地域特性、民族特征,并客观的考虑到他们在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实际特点,全面客观的不断完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之路,实现我们所期待的“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高等学校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1. 少数民族政治思想论文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4.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5. 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一)研究部的建立及主要工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各大学的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系都被撤销,于是,除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山大学外,也有辅仁大学、北平研究院等单位的部分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及民族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到研究部。中央民族学院的研究部就成了民族学、社会学最后的大本营,也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心,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史学家云集的地方,如潘光旦、吴文藻、闻宥、杨成志、翁独健、费孝通、林耀华、翦伯赞、吴泽霖、冯家升、王钟翰、程溯洛、陈永龄、宋蜀华等。当时,费孝通先生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主管研究部工作,同时也在研究部兼职。研究部主任由翁独健教授担任。研究部下设西北研究室(室主任冯家升)、东北内蒙研究室(室主任翁独健兼)、西南研究室(室主任翦伯赞)、藏族研究室(室主任林耀华)、中东南研究室(室主任潘光旦)和图书资料室(室主任汪明瑀),以后又设立了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室主任吴文藻),原属中央民族学院院部的文物室后来也归并到研究部(室主任杨成志)。研究部成立后,协助政府组织并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参加民族识别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政府多次组织中央慰问团赴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和调查。费孝通先生曾作为中央慰问团副团长赴各民族地区。自1953年起,针对我国一些民族状况不清的实际,开始由各单位抽调人员,对需要识别的民族进行实地调查。1953年8-10月,研究部的林耀华、傅乐焕、王辅仁、陈雪白、阿勇绰克图到呼伦贝尔进行达斡尔民族识别调查;1953年9月,汪明瑀、胡克瑾、杨自翘到湘西进行土家族识别调查;1954年5-10月,林耀华、施联朱、王辅仁、黄淑娉、陈凤贤、王晓义等到云南进行民族识别调查;1955年,费孝通、宋蜀华等到贵州进行穿青人、穿蓝人的识别调查工作。以上调查对于当时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起到了指导性和示范性作用。研究部的许多学者在实地调查之后提出了对于各民族识别的意见,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如费孝通的《关于少数民族族别问题研究》、傅乐焕的《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份识别问题》、汪明瑀的《湘西土家概况》、潘光旦的《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及宋蜀华等人的《撒拉族的历史来源问题》、《青海互助土族的经济生活》等。2.参与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1956年,在全国人大民委组织下,开始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调查之前,由研究部专家起草了《社会性质调查参考提纲》,并为参加调查的人员讲解了有关社会历史调查的基本知识。研究部的许多成员参加了具体的调查工作,成为社会历史调查队伍的中坚力量。3.编辑出版了《民族问题译丛》及《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1954年,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室开始编辑《民族问题译丛》,作为内部资料出版。1955年由研究部继续编辑,并改为公开发行。1958年,《民族问题译丛》更名《民族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辑出版;自1955年9月,由研究部开始不定期出版《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刊登了多篇对于新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有影响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民族问题译丛》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都是当时国内最主要的民族学和民族理论刊物,许多人接受民族学方面的初步熏陶就是从学习和阅读这两种刊物开始的。4.其他研究和社会工作研究部成立之后,为全面实施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疏通民族关系、顺利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做出了贡献,成为当时国家制订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的最重要的研究咨询机构之一。全国各地许多机关、团体和个人时常来信,询问有关民族问题,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也将各地有关信件转到研究部,请有关同志解答。在50年代初期全国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之前,研究部已经派出多人到民族地区调查,如陈永龄、宋蜀华等人1953年曾到甘肃、青海调查土族和藏传佛教寺院;胡庆均参加了访问凉山彝族的工作;刘尧汉在1953年对哀劳山地区民族进行了调查。除社会调查外,研究部学者还编印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著作,如翦伯赞和吴恒等翻阅大量资料,编纂了《历代各族传记会编》,由中华书局出版;石钟健、孙铖、刘尧汉、周汝诚、杨甲荣等编著了《有关中缅国境线上少数民族的专著及论文索引》,由研究部印行。此外,还出版了林耀华、李有义、宋蜀华、王辅仁合著的《西藏社会概况》,冯家升、程溯洛、穆广文合编的《维吾尔族史料简编》等。在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研究部的学者也参加了国际交流活动。如林耀华1956年5月参加了苏联科学院召开的“全苏民族学会议”等。5.最早招收民族学专业研究生1956年,研究部分出部分人员组建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其中设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并招收副博士学位研究生,这是新中国最早培养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单位。研究部本身则继续从事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57年,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前身)。该研究所于1958年6月23日正式成立,其基本队伍即由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成员组成。6.反右运动与文革中的研究部1957年“反右派”运动开始后,研究部受到重大冲击。研究部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第一代学术领袖吴文藻、潘光旦、杨成志及第二代学者中的费孝通、李有义都被打成右派。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当成“资产阶级民族学”受到批判。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部的学者几乎都经历了“五七干校”的“洗礼”,民族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被迫中断,特别是被打成右派的学者都遭到迫害,潘光旦先生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至“文化大革命”后期,为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概况和编译有关边界和民族研究资料,将在干校劳动的研究部部分人员抽调回校,并建立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吴文藻、费孝通、谢冰心、邝平章、李文瑾等负责编译工作,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陈风贤、朱宁、黄淑娉等负责编写各民族概况。1974年12月,以研究室名义印行《中国少数民族简况》(征求意见稿,共12册),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民族问题资料摘译》(共出版13期)。(二)民族研究所与民族学系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改称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林耀华先生兼任所长,开始招收民族学专业的首届本科生;并于80年代初在全国第一个获得了民族学、民族史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民族学、民族史、世界民族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为了进行学术交流并展示民族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自1981年起,民族研究所陆续出版《民族研究论文集》,共出版七集(第七集更名为《民族.宗教.历史.文化》)。1983年,在民族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族学系。林耀华与王辅仁先生先后任系主任。1985年,配合国家创建民族博物馆的需求,民族学系增设民族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并招收该专业本科生。1986年,民族学系与民族研究所合并,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备的四级人才培养体系。1988年,国家教委确认中央民族学院的民族学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为当时中央民族学院也是全国民族院校中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三)民族学研究院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993年,由国家民委批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民族研究所、藏学系、博物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科部和岩画研究中心联合组成民族学研究院,1994年正式挂牌,研究院领导班子和沿革如下:1994-1996年院长:宋蜀华,副院长:马启成(常务),丹朱昂奔(校党委副书记兼)、杨圣敏分党委书记:白振声副书记:杨峰1996-2000年院长:杨圣敏副院长:丹朱昂奔(校党委副书记兼)、金炳镐党总支书记:马启成副书记:杨峰、武小燕2000-2011年(改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杨圣敏副院长:金炳镐、陈长平(2000-2002)、张海洋(2002-2004)书记:武小燕副书记:刘明新(包智明曾于2004年任副院长)2011年-今院长:丁宏副院长:苏发祥、戴成萍书记:刘明新副书记:胡华征1997年,人类学硕士和博士点获得教育部批准,研究院开始招收该专业博士生。同年起,在教育部的网页上开始对全国高校的各专业进行评比,民族学专业被评为全国高校第一名,并保留至今。2000年,民族学研究院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杨圣敏任院长,武小燕任党总支书记。同时建立社会学系,恢复社会学专业并于2001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2005年,民族社会学专业博士点通过教育部学位办公室审批,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申报成功的还有社会学一级硕士学科点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通过学科资源整合,民族学、社会学、博物馆学三个专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力。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拥有民族学、人类学、民族社会学三个博士点,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社会学、考古及博物馆学五个硕士点

台湾民情研究报告论文

就是我们的关系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关系的时候我们的关系的时候就

宝岛台湾,,,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下面是台湾的风俗,希望能帮到你 饮食习俗: 类似闽、粤,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

不知道,谢谢。

台湾研究集刊北大核心论文

北大核心论文水平很高。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通常又叫中文核心,是北大图书馆收录的,4年更新。核心期刊是指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选出的目录,1年更新。一般来说北大核心的级别是要比核心的级别高的,有的期刊同时被这两个目录收录,俗称双核。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导制作并发布的一份期刊收录建议,用于指导中文世界的图书馆收藏、订阅期刊。

其分级评定的对象以中文期刊为主,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同时,北大核心收录也被众多高校或项目评定机构作为参考评价的指标。

核心期刊简介: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文献情报源的实际分布中,存在着一种核心期刊效应,即某一专业的世界上的大量科学论文,是集中在少量的科学期刊中。

这一现象,可以从许多领域中看到,例如,从对法国《信号通报》中物理学的世界文献的研究看到,有90%的文摘条目仅取自占全部期刊总数的30%,《化学文摘》从9%的期刊中可摘录到全部文摘条目的75%。

核心论文期刊如下:

1、南大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2、北大核心期刊:

又叫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八版。

3、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叫科技核心,分为自然科学卷和社会科学卷,期刊较多。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1996年开始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研究工作, 建有“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社科论文摘转量统计库。

5、CSCD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

1、《当代闽台人口的几点对比》 1998年第2期《台湾研究集刊》CN35—1022/C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1998年第5期《人口学与计划生育》转载CN11-(F)1001/115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闽台人口比较初探:人口政策、出生率与家庭规模》 1998年第2期《人口学刊》CN22—1017/C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3、《闽台性别比的对比与思考》 1998年第5期《人口学刊》CN22—1017/C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4、《福建省婴幼儿性别比失调状况及其对策》 2000年第4期《人口学刊》CN22-1017/C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5、《80年代台湾人口变动分析》 《80年代中国人口变动分析》ISBN7-5005-2750-0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年3月版)6、《台湾人口的性别比与两岸通婚关系》 1995年第1期《南方人口》CN44—114/C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7、《台湾的人口婚姻和家庭》 1995年第3期《南方人口》CN44—114/C8、《1997-1998年台湾人口与社会》 1999年第1期《南方人口》CN44—114/C9、《试析台湾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问题》 1999年第3期《南方人口》CN44-114/C10、《关于“高山族”的族称》2000年4期《台湾研究集刊》CN35----1022/C11、《台湾高山族人口健康状况分析》2001年2期《厦门科技》CN35----1182/N12、《台湾高山族人口问题》2002年第1期《南方人口》13、《台湾老兵人口与两岸通婚关系》2002年第1期《厦门月刊》14、《海峡两岸语词差异的回顾与前瞻》2003年第1期台湾《现代化》(台湾地区期刊)15、《台海两岸通婚现状与发展》见《第三次海峡两岸人口研讨会论文提要集》(中国人口学会2002年编印)

台湾研究期刊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国家级学术刊物1、《哲学研究》4、《管理世界》7、《政治学研究》10、《教育研究》13、《中国语文》16、《中国图书馆学报》19、《历史研究》22、《新闻与传播研究》25、《高校理论战线》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5、《经济管理》8、《社会学研究》11、《心理学报》14、《外国文学评论》17、《音乐研究》20、《中国史研究》23、《中国社会科学》26、《光明日报》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6、《法学研究》9、《民族研究》12、《文学评论》15、《外语教学与研究》18、《美术》21、《世界历史》24、《求是》27、《人民日报》30、《体育科学》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重 点 刊 物出 版 单 位1、哲学1、哲学1《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会3《哲学动态》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4《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5《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6《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7《宗教学研究》社科院宗教所2、经济学理论经济学1《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3《经济法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4《中国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5《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6《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7《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学会8《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国际金融学会10《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11《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12《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学会13《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4《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应用经济学1《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当代经济研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3《国际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4《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5《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6《价格理论与实践》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7《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8《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9《国有资产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0《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1《企业管理》国家经贸委12《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13《市场营销导刊》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3、法学法学1《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2《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3《中外法学》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4《比较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政治学1《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海社科院2《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3《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5《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6《中共党史研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社会学1《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2《道德与文明》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3《妇女研究论丛》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4《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5《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书局6《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7《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民族学1《东欧中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2《世界民族》世界民族所3《日本学刊》中国社科院4、教育学教育学1《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2《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育部3《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4《课程 教材 教法》教育部5《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6《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7《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8《中国高等教育》教育部9《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教育部10《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育部11《思想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所12《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13《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2《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部3《心理学探新》中国心理学会5、文学中国语言文学1《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古汉语研究》湖南大学3《古文字研究》中华书局4《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5《世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6《语言文字应用》国家语委7《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8《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0《文学评论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1《读书》三联书店12《语文建设》文字改革委员会13《辞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4《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所15《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16《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17《明清小说研究》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18《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中国典籍与文化》国家教育部2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作家出版社外国语言文学1《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3《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5《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6《中国俄语教学》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7《日语学习与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学院9《外语研究》解放军外语学院10《中国英语教学》中国英语研究会11《外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2《当代外国文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1《新闻战线》人民日报2《中国记者》新华社3《现代广告》中国广告协会4《国际广告》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5《中国广告》《中国广告》杂志社6《编辑学刊》学林出版社7《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8《中国图书评论》中宣部出版局9《大学出版》教育部10《图书发行研究》中国发行协会11《编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学会12《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艺术学1《音乐创作》中国音乐家协会2《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上海音乐学院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央学院4《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5《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6《舞蹈》《舞蹈》杂志社7《艺术教育》文化部8《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9《美术观察》美术观察编辑部10《中国美术教育》教育部 南京师大11《装饰》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12《中国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13《水彩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4《中国版画》中国美术家协会15《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16《连环画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17《雕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18《艺术与设计》出版总署19《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20《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21《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6、历史学历史学1《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所2《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科院4《考古》中国社科院5《军事历史》军事科学院6《民国档案》中国第二档案馆7《抗日战争研究》近代史研究所8《中国地方志》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9《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科院10《当代中国史研究》国史学会11《欧洲》中国社科院12《当代亚太》中国社科院13《美国研究》中国社科院14《考古学报》考古杂志社15《历史档案》中国第一档案馆16《台湾研究》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17《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18《南亚研究》中国社科院19《西亚非洲 》中国社科院20《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社科院7、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2《管理现代化》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公共管理3《中国行政管理》人事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4《大学图书馆学报》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5《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6《国家图书馆馆刊》中国国家图书馆7《图书馆杂志》上海图书馆8《情报学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9《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1《中国信息导报》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2《情报科学》中国科技情报学会8博物馆学图书情报文献学1《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学会9、综合类1《文献》国家图书馆2《文物》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3《文史》中华书局4《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编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党的文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7《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8《中国教育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科院10《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东北师范大学11《中小学教师培训》东北师范大学12《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科院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台湾儒学研究杂志。1962年9月创刊。台湾孔孟学会的机关刊物,由该学会发行。主要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及孔孟儒家学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