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剪纸活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剪纸活动研究论文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论文关键词:民俗 文化 剪纸 艺术 论文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南朝梁人宗 懔 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 鬓 ,又造华胜以相遗。”《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鱼是多子象征的神 祗 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确地认识研究原始宗教的意义,人类从诞生以来的数十万年就是这样幻想,错觉的方式逐步探求人类的真理,在人类认知的早期观念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先入为主的决定性作用。在进入现代科学文明时代,自然崇拜和神话繁衍作为民俗精神的结晶,在民俗文化中依然代代相传延续着守护神的职能。 在民间传统性祭祀活动中,所信奉的神仙有不少是自然神,如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风、雨、雷、电诸神等等,这显然是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的自然崇拜的继续。这些神仙在民间剪纸中具有生动的拟人化形象。雷公是鹰嘴人面、鹰爪人身的形象,示其像鹰一样在天上飞翔的意义。 二、体现在民俗文化的功用 民间剪纸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彩。在旧时的农村里,它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岁时节令、居住、服饰、婚丧、寿诞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一)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正月初一每家挂春联,贴窗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正月十五闹花灯,在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如“凤戏牡丹鹿头花”有富贵吉祥之意。 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而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为主体,也有故事、人物、戏曲、习俗等。 (二)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婚俗活动自古以来是特别受到人们重视的人生礼仪活动,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剪纸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有寓意吉祥,烘托气氛的载体。如双喜字贴于新房的墙上、柜子、盒子上,在西北地区“贴有蛇盘兔、扣碗”等寓意的剪纸,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吉祥。在寿礼上的剪纸常为“鹿鹤同春”“八仙祝寿”“鱼龙变化”“福寿无边”,都以金纸或红纸剪成。 (三)宗教信仰活动的应用 这类剪纸作品是民间为了表达主观意愿,抵御自然灾害,满足自己理想的精神需求所创作的,体现对神灵的崇拜,同时也附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反映着当时人们那种质朴的民俗情感,为了摆脱苦难企图以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抗拒自然危害。如供品上摆衬纸,庙里神龛上张挂剪纸,以求娱神赐福。常见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一些像狮、虎、牛、鸡、瓜子娃娃、葫芦以求平安、辟邪消灾、灭患的。还有为了求雨剪一些“小龙入水”,求晴的“扫天婆”解脱已发生的灾难。气候无常,雨多了天 涝 ,就用黄裱纸剪个“扫天媳妇”,“扫天媳妇真不瓤,手拿扫帚扫天忙,黑云疙瘩都扫净,雨过天晴太阳出。” (四)服饰佩带习俗 这类剪纸,民间妇女称为“刺绣花”,即用于刺绣装饰底样。实用性很强,有鞋花、枕头花、衣袖花、肚兜花、烟袋花等,是剪纸在服饰上的运用。各民族的服饰、刺绣、剪纸都以民族地区所崇拜的动物或植物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五)纯观赏性的剪纸 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放于室内观赏。它的形式与窗花关系密切,虽然不承担窗花的民俗作用。但是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挂笺、炕围花等实用剪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三、民间剪纸中的审美特色 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超越自身民族背景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它,它也就有了存在过程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的这种艺术形式独立性,并不是对于民俗限定的脱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的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美,直接起源于功能之中,在中国“美”和“好”是不可分离的,民间剪纸艺术追求更是审美标准和功用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在民俗剪纸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也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人曾经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见那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尤其珍贵。 参考文献: [1]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河南人民出版社.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湖南美术出版社. [3]孙二林.民间剪纸.今盾出版社. [4]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5]费孝通.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人文讲谈录.江苏教育出版社.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春节剪纸作文议论文

1剪窗花

我的老家在陕北,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剪窗花。家乡的人心灵手巧,很多人都会剪窗花。

去年我回老家过年,看到家家户户的窗户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窗花,有人、有花、有牛、有鱼……个个活灵活现,好看极了。窗花的每一种图案代表一个意思。我家的窗户上也贴上了大公鸡和大鲤鱼。听妈妈说,过年的时候贴这些,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接财接福。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鱼),大公鸡表示吉祥如意。我看到门上倒贴着一个福字,就问妈妈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贴?妈妈告诉我,福倒就是福到,意思是说福到我们家来了。看着家里吃的、喝的、穿的什么都有,心里高兴极了,福真的到我们家来了!

我很好奇,也想试一试,就请妈妈教我剪窗花。妈妈拿出一张大红纸,七折八叠,再用剪刀在中间和边上剪了一圈。然后打开剪好的窗花,我一看,原来她剪的是春暖花开,燕子飞蝴蝶舞的窗花。我照样学样,也模仿妈妈的样子剪了一张春暖花开的窗花,妈妈说:"剪得好,像个样子。春天来了,你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我记着妈妈的话,努力学习,有空的时候,也剪了一些燕子、蝴蝶,贴在我的小卧室的窗户上。

我爱窗花,更爱我的家乡!

2剪纸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宁波最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鼓楼,在城楼上参观了精湛的剪纸艺术。

走上城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秀丽的.大字和一张印有"年年有余"的剪纸,这精巧的制作,一定会让人啧啧赞叹!进入正厅,右侧墙上一张"飞雪迎春",认人仿佛见到了寒冷的冬天,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树上,有一只活灵活现,形象逼真的燕子,使人感觉身临其境,这真是巧夺天工的点睛之笔。左侧一幅"恭贺新春"贴画,背景用橙色打底,认人感觉暖暖春意,中间则是马年吉祥物——一匹小白马和小黄马紧拥一起,在一棵翠绿的参天大树下戏耍,象征着团结。友爱。如此具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怎能不让人鼓掌喝彩?另外几张人物剪纸更是惟妙惟肖,镂空的花纹展现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形态和正在坐在椅子上做针线活老大妈勤劳的身影。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剪纸画,她象征了全国穿着不同的服饰的各族人民团结。勇敢和勤劳。如果你看到这几幅画,会情不自禁地摸着那繁复的花纹和飞马奔腾的贴画,肯定让你爱不释手。

剪纸艺术展在人们的赞叹声中结束了,那么精美的艺术作品,真令人叹为观止。鼓楼艺术馆一游,让我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氛和春节到来的喜庆。

3春节学剪纸

2月13日下午,妈妈带我去参加南京博物馆民俗馆的活动---"春节学剪纸".

一到民俗馆,人真多啊,好多小朋友都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参加这个活动了。大家围着几张长条桌子坐下来,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把小剪刀,活动就要开始了。

由于我们都没有做过这样的剪纸,老师先让我们做练习,就是把好多张上面有图形的纸片放在桌子上让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先剪剪看。我选了一张金鱼的图案,咦,这条"金鱼"怎么只有半边身子啊?我打开折叠在一起的纸一看,原来这是一张轴对称图形,只要剪好半边鱼身子,整条鱼就可以都剪出来了。老师教我们先剪掉那些图形里面白色的地方,再剪掉外框。我觉得内框总是剪不好,就一次次地找妈妈和老师帮助。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好不容易才把内框剪完。外框就不难了,"咔咔咔",很快我就把金鱼图形剪完了。可能是第一次这样剪纸,细节没处理好,金鱼的鱼鳞没剪出来,看上去不是"一条活泼的鱼"啊。

老师检查了我们的作品,又告诉我们剪纸时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先剪图形的内部再剪外部,是为了更容易下剪刀,先剪内部细小的部分,图形整体才能更稳固。检查完后,老师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很复杂的图案:中间一个"春"字,左右两旁各有一只喜鹊、花朵和树枝。我按照老师教的,先开始剪最细小的喜鹊的翅膀和小树枝。剪的时候真费劲啊,喜鹊的翅膀可是有很多羽毛的哦。这么细的线条要一丝一丝地剪,好长时间才剪好一片翅膀。我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腕,又继续我的"工程".喜鹊的眼睛是完全独立的一个小圆,怎么剪呢?我求教老师,一位女老师来帮我。只见她把剪刀尖在图案的背面朝喜鹊眼睛的部分轻轻戳了一个洞,用剪刀尖轻轻地沿着小洞将这一小片空白剪掉,反过来一看,喜鹊漂亮的眼睛就"睁"开了!我又仔细地把图形的其他部分剪好,最后把边框白色部分全部剪掉,妈妈帮我把剪好的图片小心地打开,一张美丽的"喜鹊报春图"出现了!我们把它贴在一张硬卡纸上,白底红图,真好看啊!

民间的剪纸艺术真是有趣。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做事不仅要认真,更要有耐心。

4春节喜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幼儿剪纸活动兴趣研究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10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论文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摘要: 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拓展:

研究生论文格式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的和多方面的,它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来表现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它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园从去年开始开展幼儿民间艺术剪纸活动,目的是:1、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2、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剪纸活动时,我们遵循三个原则:(一)实践性原则我们的剪纸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热爱民间剪纸,着重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二) 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的技能和审美情趣。(三) 趣味性原则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欢乐的情景,形成愉悦的氛围,让幼儿乐于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既增长幼儿的技能,又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_@我是分割线@_@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剪纸《小鹿的家》时,小班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我们村里的梅花鹿养殖场,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去喂小鹿,看一看,摸一摸,充分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当孩子们进行剪纸时,脑子里就有了东西,而且是带着对小鹿的感情去进行创作,当一幅幅作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一次创作剪纸活动中,一位老师组织幼儿剪《手拉手》,在组织剪纸之前,她先带领幼儿玩手拉手玩游戏,并请幼儿观察小伙伴手拉手时的样子,这样在剪纸时幼儿对拉手就有了深切的感知,知道哪里应该剪断,哪里应该连在一起。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我们先让幼儿随意目测剪,包括随意目测剪直线、随意目测剪折线和随意目测剪曲线,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能熟练使用剪刀。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轮廓线剪。包括:沿线剪直线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一些不规则图形。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这就要教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在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使可沿线剪一些物体形状。先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的,如房子、大树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等。在目测剪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称剪。让孩子通过对称剪,感知半个会变一个,一个会变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学习镂空剪。在物体轮廓线上、轮廓内折剪镂空剪出图案及装饰线条。如动物的眼睛和花边,树上的果子,动物身上的花纹等。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幼儿的剪纸水平在原有水平上大大提高,继而由对称剪发展为多次折叠剪,即将纸折叠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多次折叠剪活动中,应当注意到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散。 @_@我是分割线@_@ 通过开展民间剪纸活动,对幼儿起到了以下的促进作用: 1、民间剪纸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在民间剪纸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前欣赏作品,活动中亲自动手去表现美,到最后创造出一个个美的作品的过程,无不渗透着对幼儿美育的教育。在课题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民间剪纸艺术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思维,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我操作,自由发展思维想像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动作,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民间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剪纸活动主要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发展了幼儿剪的技能,也发展了幼儿在画画、折纸等多方面的兴趣及技能。通过一年来剪纸教学地开展,幼儿创造性地剪出了许多图案、花边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4、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有了一定的剪纸技能之后,我们的教师往往都是采取多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方式,这样完成的作品内容会更加丰富,由于多人互相商议,想象空间更加广阔,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幼儿更有成就感,而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剪纸活动,派了多名教师去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开辟了专门的教室作为剪纸工作室,在每个班级都有剪纸活动区域,大厅走廊更是必不可少的悬挂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都为剪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剪纸活动向家长进行开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娴熟的剪纸技能,引起了在座每个家长的惊叹。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还是创造力地培养上都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以上内容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点心得,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还不够丰富,请各位家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剪纸活动研究的论文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的和多方面的,它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来表现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它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园从去年开始开展幼儿民间艺术剪纸活动,目的是:1、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2、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剪纸活动时,我们遵循三个原则:(一)实践性原则我们的剪纸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热爱民间剪纸,着重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二) 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的技能和审美情趣。(三) 趣味性原则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欢乐的情景,形成愉悦的氛围,让幼儿乐于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既增长幼儿的技能,又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_@我是分割线@_@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剪纸《小鹿的家》时,小班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我们村里的梅花鹿养殖场,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去喂小鹿,看一看,摸一摸,充分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当孩子们进行剪纸时,脑子里就有了东西,而且是带着对小鹿的感情去进行创作,当一幅幅作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一次创作剪纸活动中,一位老师组织幼儿剪《手拉手》,在组织剪纸之前,她先带领幼儿玩手拉手玩游戏,并请幼儿观察小伙伴手拉手时的样子,这样在剪纸时幼儿对拉手就有了深切的感知,知道哪里应该剪断,哪里应该连在一起。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我们先让幼儿随意目测剪,包括随意目测剪直线、随意目测剪折线和随意目测剪曲线,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能熟练使用剪刀。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轮廓线剪。包括:沿线剪直线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一些不规则图形。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这就要教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在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使可沿线剪一些物体形状。先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的,如房子、大树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等。在目测剪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称剪。让孩子通过对称剪,感知半个会变一个,一个会变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学习镂空剪。在物体轮廓线上、轮廓内折剪镂空剪出图案及装饰线条。如动物的眼睛和花边,树上的果子,动物身上的花纹等。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幼儿的剪纸水平在原有水平上大大提高,继而由对称剪发展为多次折叠剪,即将纸折叠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多次折叠剪活动中,应当注意到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散。 @_@我是分割线@_@ 通过开展民间剪纸活动,对幼儿起到了以下的促进作用: 1、民间剪纸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在民间剪纸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前欣赏作品,活动中亲自动手去表现美,到最后创造出一个个美的作品的过程,无不渗透着对幼儿美育的教育。在课题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民间剪纸艺术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思维,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我操作,自由发展思维想像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动作,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民间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剪纸活动主要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发展了幼儿剪的技能,也发展了幼儿在画画、折纸等多方面的兴趣及技能。通过一年来剪纸教学地开展,幼儿创造性地剪出了许多图案、花边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4、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有了一定的剪纸技能之后,我们的教师往往都是采取多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方式,这样完成的作品内容会更加丰富,由于多人互相商议,想象空间更加广阔,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幼儿更有成就感,而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剪纸活动,派了多名教师去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开辟了专门的教室作为剪纸工作室,在每个班级都有剪纸活动区域,大厅走廊更是必不可少的悬挂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都为剪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剪纸活动向家长进行开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娴熟的剪纸技能,引起了在座每个家长的惊叹。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还是创造力地培养上都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以上内容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点心得,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还不够丰富,请各位家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剪纸论文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的和多方面的,它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来表现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它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园从去年开始开展幼儿民间艺术剪纸活动,目的是:1、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2、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剪纸活动时,我们遵循三个原则:(一)实践性原则我们的剪纸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热爱民间剪纸,着重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二) 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的技能和审美情趣。(三) 趣味性原则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欢乐的情景,形成愉悦的氛围,让幼儿乐于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既增长幼儿的技能,又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_@我是分割线@_@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剪纸《小鹿的家》时,小班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我们村里的梅花鹿养殖场,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去喂小鹿,看一看,摸一摸,充分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当孩子们进行剪纸时,脑子里就有了东西,而且是带着对小鹿的感情去进行创作,当一幅幅作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一次创作剪纸活动中,一位老师组织幼儿剪《手拉手》,在组织剪纸之前,她先带领幼儿玩手拉手玩游戏,并请幼儿观察小伙伴手拉手时的样子,这样在剪纸时幼儿对拉手就有了深切的感知,知道哪里应该剪断,哪里应该连在一起。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我们先让幼儿随意目测剪,包括随意目测剪直线、随意目测剪折线和随意目测剪曲线,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能熟练使用剪刀。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轮廓线剪。包括:沿线剪直线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一些不规则图形。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这就要教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在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使可沿线剪一些物体形状。先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的,如房子、大树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等。在目测剪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称剪。让孩子通过对称剪,感知半个会变一个,一个会变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学习镂空剪。在物体轮廓线上、轮廓内折剪镂空剪出图案及装饰线条。如动物的眼睛和花边,树上的果子,动物身上的花纹等。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幼儿的剪纸水平在原有水平上大大提高,继而由对称剪发展为多次折叠剪,即将纸折叠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多次折叠剪活动中,应当注意到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散。 @_@我是分割线@_@ 通过开展民间剪纸活动,对幼儿起到了以下的促进作用: 1、民间剪纸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在民间剪纸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前欣赏作品,活动中亲自动手去表现美,到最后创造出一个个美的作品的过程,无不渗透着对幼儿美育的教育。在课题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民间剪纸艺术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思维,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我操作,自由发展思维想像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动作,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民间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剪纸活动主要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发展了幼儿剪的技能,也发展了幼儿在画画、折纸等多方面的兴趣及技能。通过一年来剪纸教学地开展,幼儿创造性地剪出了许多图案、花边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4、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有了一定的剪纸技能之后,我们的教师往往都是采取多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方式,这样完成的作品内容会更加丰富,由于多人互相商议,想象空间更加广阔,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幼儿更有成就感,而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剪纸活动,派了多名教师去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开辟了专门的教室作为剪纸工作室,在每个班级都有剪纸活动区域,大厅走廊更是必不可少的悬挂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都为剪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剪纸活动向家长进行开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娴熟的剪纸技能,引起了在座每个家长的惊叹。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还是创造力地培养上都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以上内容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点心得,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还不够丰富,请各位家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

课题研究剪纸论文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 :地方文化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地方美术;主题;实践活动

地方美术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体现特定区域内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的,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美术传统文化,如打上了地方“烙印”的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美术教育资源等。

一、小学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地方美术资源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以学校所对应的地方美术文化为背景,整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指导学生开展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主题项目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以地方特色美术渗入美术教育,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认识,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学会学习,完善人格,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当代建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活动组织者、学习指导者、解决问题帮助者和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二、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美术学习中的个案研究,就是以当地和学校的美术学习资源利用为出发点的个别的学习资源的研究。个案在“生本”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东海实验小学提出的以“版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无锡惠山的以“泥塑”为主题的探究课程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课程的创新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作了很好的探索与总结,对我们的教学启发很大。第一,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开展的个案研究的形式很多,如,指导了“剪纸”“墨韵飘香”“刀尖上的版画”等学生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并参加连云港市教研室的学生研究成果展评。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学习和改进的目的,基于校情,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与尝试了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定做法,并已获得较优异的成绩。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教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据家乡、学校的条件、特点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初步形成学校性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的运行机制,把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地方美术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第三,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学校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教学体系。开展既凸显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结构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三、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优势。第一,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课例研究分析、课堂教学观察、专题研究课、主题案例分析等研究为主,通过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沙龙谈话等引领教师将专家课堂、同行课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整理反思,围绕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和提炼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操作体系。寻找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总结归纳有研究增长值的地方美术文化主题,组织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最终形成完备的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模式,和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第二,美术的个案研究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依据。我们根据学习内容和收集的美术资源,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进一步论证课题研究点,寻求研究价值的增长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第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调研和咨询等,制定“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与评价的有效方案,不断进行总结论证,理论上认为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后,再投入实验验证。团队商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由校美术教研组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筹划与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导处、教科室、美术教研组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全体美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讨论筹划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并由笔者具体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全组上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第四,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夯实理论基础。为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广泛的文献检索活动,如,搜集国内有关信息进行理论学习,观看光碟,外出观摩学习以汲取优秀做法,等等。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搜集、查阅《灌河史话》《灌南县志》等书籍,了解当地的乡土风貌,寻找、思考适合美术综合实践研究的有利资源,并及时做好笔录。几十篇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经过汇总以后,形成了长达100多页的文献资料集。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并将相应的课题研究学习内容打印出来,供教师随时阅读。在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了交流会。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所读的教育专著、杂志、文章等交流读书体会和收获,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做好了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积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扎实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对教育科研和教法探索的重要性的认识,初步构建“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模式、基本框架及有效的操作流程。严格按课题计划实施,根据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调查、参观、绘画、制作、策划、设计、劳动、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五,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美术、社会、文化的体验,让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在本土化中凸显个性,寻求可作为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主题的乡土资源。关注学生美术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力、较高的欣赏力,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设计、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意愿和思想,使美术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林.开发广场艺术展资源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解析.新教育,2014(11).

[2]韩英.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因此,在研究民间剪纸的范围时,切不可只从表面形式去看,认为凡是用纸剪出来的都是民间剪纸,而忽视了是否为民众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是否被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条件。当下民间文化基础理论的薄弱,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使得不少人认为,凡是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或工匠所作一诸如象牙雕刻、鼻烟壶之类,都可归类于民间艺术的范畴,这是应予纠正的。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审美、应用与劳动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离,使之和与其并存的其他艺术品类清楚地区别开来。民间剪纸最能体现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乡僻壤的山区农村,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伍的劳动者应民间习俗和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这也是本文所重点谈及的内容。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剪纸是简单的美丽

一、研究缘起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抒发思想感情,寄托希望和理想,表示祝愿和庆贺,或处于实用与审美的需要所创造的艺术,亦称“乡土艺术”。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华夏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价值观,是我们中华儿女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基础部分,在幼儿园进行民间艺术教学,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引入到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让孩子们在幼儿阶段就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弘扬传承民间文化,增强幼儿对相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幼儿教育的双向发展,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民间文化,而不同的民间文化又造就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文化的传承,学校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都肩负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教育机构不重视传统民间文化教育,.他们都忽视了民间文化对中华儿女的教育意义,这样是不妥当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陕西地域内广泛地流传着民间艺术。陕西民间艺术是有很多种类的,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与民间美术,它们体现了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土人情,反映着陕西人民生活中形成的信仰观念与价值体系。我园处于文化古都陕西西安,临近书院门和碑林博物馆,有浓郁的民间工艺氛围。我们将民间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教育紧密相连,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有目的、有计划、有深度使民间艺术进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孩子身边,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去,与幼儿互动、互助完成各项作品并展示于园内、班级。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初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了解祖国的民间美术重要性。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 探讨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及其与儿童和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内在联系,由此说明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培养孩子对民间工艺的兴趣(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民间艺术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结合为研究对象,有利于传承民间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美术课程内容。三、研究内容 1、如何突现民俗特色,创设与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富有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和创设民间文化氛围。 2、根据主题收集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民俗特色美术教育的资料与素材。 3、如何结合民间艺术开展幼儿美术教育,引导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进一步感受和创造性的表现 4、如何创设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工区,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师幼互动,设计形式多样的美工制作方法。四、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碑林区东木头市幼儿园小一班27名幼儿、中一班33名幼儿、中二班34名幼儿、大一班36名幼儿、大二班36名幼儿,共计16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在青少年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总结和分析。 2、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地在一定范围内发放问卷,对需要了解的信息进行调查,收集好问卷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3、访谈法:对于在开展幼儿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特殊案例进行访谈,正面接触,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了解问题所在,收集第一手资料,之后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六、研究综述 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有上千篇文章,从总体上看,这些文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民间艺术价值意义方面的,另一类是有关民间艺术应用方面的。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是不少的,但是关于民间艺术作为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在幼儿园应用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的。七、概念的界定 民间艺术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用来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民间艺术,我们可以将民间艺术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1、民众性;2、原发性;3、民族性;4、地域性。在本文的研究中,民间艺术主要包括剪纸、刺绣、编织与泥塑等方面内容。八、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年1月---3月) 1、已开展的相关活动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收集 2、进行资料和数据分析 3、制定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2 年4月---2012年12月) 1、课题开题 2、进行家长对民族民间文化认知和态度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民间工艺的认知情况。 3、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活动 4、完成中期成果报告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1、完成课题报告 2、课题组成员交流和总结 3、召开结题会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论文:在小班开展泥塑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二)论文:在中班开展剪纸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三)论文:在大班开展刺绣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四)论文:在大班开展编织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五)编辑《幼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案例》(六)各年龄段幼儿的民间美术作品展(七)利用幼儿的民间美术作品创设幼儿园环境(八)编制园本课程——幼儿民间美术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一)扎实的实践经验 我园自开展了区域活动以来,就开始对美术区角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在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制订了民间艺术教育内容,组织幼儿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展示和比赛活动。组织教师在区域活动和美术教学中,探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观察和指导。在这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中,我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有多篇区域专题论文交流、发表。 (二)研究队伍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幼儿园骨干教师,每位教师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均有多篇论文在CN、省、市等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获过全国、省、市等级别的一、二、三等奖。因此,作为本课题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的带头作用。 (三)条件保障 1、制度保障。制作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重奖科研成果,激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和科研兴园。 2、经费保障。幼儿园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各项经费的使用, 所需物品的供应,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3、技术保障。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重在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荐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建立读书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发展和推广研究成果。 4、时间保障。每周针对本周活动开展一次年级组内讨论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课题研究与幼儿园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安排研究工作与幼儿园日常工作相协调;做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