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符号逻辑杂志刊登

发布时间:

符号逻辑杂志刊登

被3名中科院士保举,21岁受聘中南大学教授,刘路是怎么逆袭的?开始刘路的成绩并不好,只不过他比较喜欢数学,对于数学很是关注,他不断的攻克数学难题,同时在数学方面也是举一反三,刘路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努力”的成果。

阿兰·图灵(1912—1954)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 年 6 月 23 日出生在伦敦帕丁顿的疗养院。他的父亲曾在印度公务署为英帝国效力,母亲出生在马德拉斯,外祖父是一位工程师,因为在印度修建桥梁和铁路赚了大钱。1907 年,图灵的父母在一艘从印度到英国的船上相遇,同年在都柏林结婚。1908 年年初,他们回到印度。阿兰是他们的第二个男孩,他母亲 1911 年在印度怀上了他,后回英国生产。 阿兰和他的哥哥约翰幼年在英国度过,由一对退休夫妇照顾,父母则因为工作住在印度,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2 年,阿兰进入肯特的哈兹勒赫斯特预备学校学习。他最初的兴趣是地图、国际象棋和化学。期间图灵读到一本埃德温・坦尼・布鲁斯特所著的《每个儿童应该知道的自然奇观》。图灵后来说,这本书开启了他的科学视野,并对他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显然,人体也是一台机器。” 那本书对此解释道: “它是一台极其复杂的机器。虽然比任何手工制作的机器都要复杂千万倍,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台机器。有人曾将人体比作一台蒸汽机,但那时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现在,我们会把它比喻为一台内燃机,就像是汽车、轮船和飞机的内燃机一样。” 20 世纪初,“人体是机器” 的想法被看成是非常无知的,就像现在儿童读物里很幼稚的想法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图灵出生前 200 年,法国医生兼哲学家朱利安・奥佛雷・拉・美特利(1709—1751)在其 1747 年的争议性作品 L’Homme Machine(《人是机器》)中,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人体甚至思维的机械般的工作机制。图灵从小就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一台机器,后来也因探索机器和人类间的联系而被世人铭记。 1926 年,他被一所最古老的英国公立学校舍伯恩录取。图灵在舍伯恩第一学期的第一天被大罢工所阻,不能乘火车去学校,阿兰决定骑车 60 英里上学,这一壮举被当地的报纸所报道。 在舍伯恩,阿兰没能与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墨迹斑斑。“他的所有特征都容易成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犹豫、尖细的声音 —— 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他的想法转化成人类语言一样。” 他本可以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数学上,他才表现出一些智力天赋的端倪。 到了 1929 年,阿兰开始着迷于《物理世界的自然》(1928)一书。这是一本广为流行并极具影响力的书,由剑桥大学天文学家亚瑟・埃丁顿爵士所著,书中探讨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新科学所带来的影响。阿兰同时和一个名为克里斯托弗・莫科姆的同学交往密切,他和阿兰在科学和数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而且出生在一个比阿兰家更有意思并兼具科学气氛的家庭。克里斯托弗的外祖父是约瑟夫・斯万爵士,他在 1879 年发明了白炽灯泡,独立于爱迪生的发明。 回想起来,图灵很可能在那时发现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克里斯托弗是他的初恋。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两名青年之间发生了身体接触,他们一起做化学实验,交流数学公式,并探讨埃丁顿和剑桥大学另一位天文学教授詹姆斯・简爵士所著书中的新天文学和新物理学。 剑桥大学是有抱负的英国科学家追逐向往之地,其在科学和数学上最享有盛名的学院就是三一学院。1929 年 12 月,阿兰和克里斯托弗花了一周的时间到剑桥大学参加奖学金考试,一起沐浴在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母校的氛围中。他们回到舍伯恩一周后,考试结果公布在了《泰晤士报》上。阿兰没被录取,而克里斯托弗被录取了。克里斯托弗将前往三一学院,而阿兰最大的希望是能争取在下一年入学三一学院或者剑桥的其他学院。 两个月后,克里斯托弗突然生病并在一周内去世,病因是他小时候所感染的牛结核病。他们舍伯恩的一位旧日同窗在信中写道:“可怜的图灵因为这个打击几乎崩溃,他们一定是极其要好的朋友。” 虽然图灵也与其他男人有着更亲密的性关系,但显然他对克里斯托弗的爱与崇拜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1930 年 12 月,图灵再次参加了三一学院的考试,但仍然未被录取。他的第二选择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这一次,他决定专攻数学,全心钻研 G. H. 哈代的经典著作《纯数学教程》(A Course of Pure Mathematics)备考,这本书在当时已经是第 15 版了。1931 年秋,阿兰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 接来的一年,图灵研究起一本叫做《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Mathematische Grundlagen der Quantenmechanik)的新书,这本书由年轻的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所著。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冯・诺依曼曾与大卫・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一起共事。绝大多数早期量子力学的数学研究工作都是在哥根廷大学进行的。20 世纪 30 年代,冯・诺依曼移民美国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33 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任的首批数学家之一。现在,通过一些场合,冯・诺依曼和阿兰・图灵的生活开始有了交集。 图灵与冯・诺依曼的第一次见面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夏天,当时冯・诺依曼利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假期来到剑桥大学做关于殆周期函数的演讲。图灵已经熟知演讲的主题以及冯・诺依曼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在那年春天,图灵已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共两页,讨论了 “左右殆周期性的等价性”(Equivalence of Left and Right Almost Periodicity,伦敦数学学会,1935),推广了冯・诺依曼在前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他们都没想到,两人会在次年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再次相遇。 图灵对于数理逻辑这一精妙深奥领域的兴趣可能开始于 1933 年,当时他阅读了伯特兰・罗素 1919 年的作品《数学哲学导论》。书的末尾写道: “如果有学生因为这本书而迈入数理逻辑的大门,并进行认真的研究,那么这本书就达到当时写作的初衷了。” 1935 年的春季学期,图灵修读了 “数学基础” 课程,授课人是麦克斯韦・赫尔曼・亚历山大・纽曼(1897—1984),其姓名缩写 . A.。纽曼更为人熟知,人们常亲切地称他麦克斯。麦克斯・纽曼名声在外的是他在组合拓扑方面的工作,不过他也可能是剑桥大学在数理逻辑方面最有见识的人。纽曼整个课程的高潮是对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研究生水平的数理逻辑导论课程至今仍然采用类似的结构。 此外,纽曼的课程也涵盖了尚未解决的判定性问题。“是否有一种确定的方法,或者纽曼所说的‘机械过程’,它可以应用于一个数学命题,并得出该命题能否被证明的结论?” 当然,对于 “机械过程”,纽曼指的不是一台机器。机器也许能够进行简单的算术,但几乎不能解决实际意义上的数学问题。纽曼暗指的是后人称为 “算法” 的一类过程 —— 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一组明确(但无意识的、非智能的)指令集。图灵开始研究判定性问题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初夏。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剑桥大学奖学金,每年 300 英镑。图灵后来说,想到判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时,他正躺在格兰切斯特草坪上,这是剑桥学生很喜欢的一个休闲场所,距国王学院大约两英里。 到 1936 年 4 月,图灵把论文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 的草稿交给了纽曼。 大约在麦克斯・纽曼阅读图灵论文手稿的同一时间,他又收到美国数学家阿隆索・邱奇寄来的短论文 “判定性问题的笔记” 13 的单行本。基于已刊出的另一篇论文,邱奇的文章同样做出了判定性问题不可解的结论。 别人比图灵捷足先登了。这通常意味着他的论文不能发表,注定要被遗忘。但麦克斯・纽曼意识到,图灵的方法更具创新性,并且与邱奇的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仍然建议图灵向伦敦数学学会提交论文发表。(从发表的论文看,该学会于 1936 年 5 月 28 日收到它。)图灵在 5 月 29 日给他母亲的信上对此做出了解释: “现在,有一篇论文同时在美国发表,作者是阿隆索・邱奇,他和我做的事相同,只是方法不同。尽管如此,纽曼先生和我觉得,截然不同的方法完全能够让我的论文得以发表。阿隆索・邱奇住在普林斯顿,所以我已经相当确定,我将去那里。” 图灵的论文发表在伦敦数学学会 1936 年 11 月和 12 月的论文集里,1937 年 12 月发表了一份三页纸的修订稿。阿隆索・邱奇在 1937 年 5 月的《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中针对这篇论文写了一篇只有四段的评论,其中写道:“一位持有铅笔、纸和一串明确指令的人类计算者,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图灵机。” 这是已知的 “图灵机” 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地方。 早在 1935 年 5 月,图灵就考虑去普林斯顿大学,也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奖学金。一年后,他发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邱奇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判定性问题的论文,于是图灵 “相当肯定地决定” 要去普林斯顿大学。 纽曼为此提供了帮助。他向邱奇介绍了图灵的工作,并在同一封信中,请他帮助图灵获得奖学金: “我应该指出,图灵的工作是完全独立进行的,一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或者评判。因而,让他尽早接触本领域的顶尖人员变得更加重要,这样他才不致于孤独成性。” 倾向于独立工作,不受外界影响,这实际上是图灵的一个大问题。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图灵就重新创立了二项式理论,并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记号。在尝试解决判定性问题时,他不熟悉邱奇及其同事们的早期成果,这也许是件好事,否则他可能就不会找到这样有趣的解决方法了。然而,一般说来,还是有必要知道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对于数理逻辑领域,普林斯顿就是这样的地方。图灵没能获得他申请的普罗科特奖学金,但得到了国王学院的奖学金。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知识光环由于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而变得更加熠熠生辉。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得到路易斯・班伯格 5 百万美元的捐赠。班伯格创建了班伯格百货连锁店,并在 1929 年经济大萧条之前将其出售给了梅西百货公司。 高等研究院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和历史研究。在最初的几年中,高等研究院的数学学院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在同一座楼,这促成了两个机构之间的许多交流。高等研究院迅速成为了优秀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家园,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逃离了危险的欧洲来到这里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因斯坦。他于 1933 年来到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余生。 图灵于 1936 年 9 月到达普林斯顿大学时,非常想见到库尔特・哥德尔。一年前,哥德尔还身在高等研究院,之后也回来过,可惜的是一直未能与图灵谋面。 图灵在剑桥大学时见过的冯・诺依曼此时在高等研究院,还有同样来自剑桥大学的 G. H. 哈代。理查德・柯朗和赫尔曼・外尔也在高等研究院,他们几年前逃离了哥廷根。 图灵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两年,并获得了第二年的普罗科特奖学金(总共 2000 美元),邱奇成为了图灵的论文指导教授。在邱奇的指导下,图灵写了一篇论文,并在 1938 年 6 月 21 日获得了博士学位。图灵婉拒了冯・诺依曼提出的一份 1500 元年薪、担任其助理的工作,并于一个月后回到了英国。他在剑桥大学教授数学基础这一课程。 图灵是一位英国数学家,他是计算机科学史上相当杰出的人物;学习过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课程的学生应该熟悉他的贡献。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著名的为测试人工智能开发的图灵测试他试图解决人工智能中有争议的问题,如“计算机是否有智能?”,由此制订了这个测试。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有一门课程是研究图灵机的计算模型。图灵机是一个捕捉计算本质的数学模型。它的设计旨在固答这个问题:“函数可计算意味着什么?” 读者应该理解,在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出现的七八年前,图灵就在本质上讨论了使用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的概念。 你可能已经看过描绘英国之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1940—1944 年间,德国飞机在英国丢下了近 20 万吨炸弹:在伦敦外的布莱奇利公园,图灵带领一队数学家破解德国密码——人称“恩尼格玛密码(Enigma Code)”他们最终用恩尼格玛密码机破解了密码。这个设备破译了发送到德国船只和飞机的所有军事命令的密码。图灵小组的成功在盟军的胜利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灵发明了存储程序概念,这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基础。1935 年之前,他就已经描述了一台具有无限存储空间的抽象计算机器一它具有一个读取头(扫描嚣〉,来回移动读取存储空间,读取存储在存储空间中的程序指定的符号:这一概念称为通用图灵机(Universal Turing Machine)。 图灵很早就对如何组织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Craig Webster 在其文章中阐释了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最终于 1950 年发表在 Mind 上),将图灵 B 型网络作为无组织的机器进行了介绍,这个 B 型网络在人类婴儿的大脑皮层中可以发现。这种有远见的观察提醒了我们智能体的世界观。 图灵论述了两种类型的无组织机器,它们称为类型 A 和类型 B。类型 A 机器由 NAND 门组成,其中每个节点具有用 0 或 1 表示的两种状态、两种输入和任何数目的输出。每个 A 型网络都以特定的方式与另外 3 个 A 型节点相交,产生组成 B 型节点的二进制脉冲:图灵已经认识到培训的可能性以及自我刺激反馈循环的需要,图灵还认为需要一个“遗传搜索”来训练 B 型网络,这样就可发现令人满意的值(或模式)。 在布莱奇利公园,图灵经常与唐纳德·米基(他的同事和追随者)讨论机器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和解决新问题的概念。后来,这被称为启发法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 图灵很早就对用国际象棋游戏作为人工智能测试平台的问题求解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他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器还不足以开发出强大的国际象棋程序,但是他意识到了国际象棋所提出的挑战(具有 10^{20}1020 种可能的合法棋局)。前面提到,其 1948 年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为此后所有的国际象棋程序奠定了基础,导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出了可以与世界冠军竞争的大师级机器。

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从古至今,出现过很多的数学奇才,凭借着惊人的智慧将数学研究的很是透彻,并且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数学定理。

有这样一个数学奇才,在读大三的时候,他破解数学界的大难题并且拿到了100万元的奖金,在他22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正式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了同龄人眼中的神话,他就是刘路。

从小就关注数学,大学报考数学专业

刘路,1989年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刘路的父亲是一名国企的公务员,母亲是一名工程师,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刘路从小就对理科还有数学十分的喜欢,小时候的刘路,读书和所有的学生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刘路一直都很关注数学。

而且刘路对于学习有一个很好的优点,便是他可以做到专心致志的去看书,心无旁骛,在别的学生认为数学中的一些内容太难学而放弃的时候,刘路对数学的天赋以及热爱就出现了,他面对这些难学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会迎难而上,激流勇进。

刘路也读了许多的关于数学理论方面的书,人尽皆知,数学理论是枯燥的,甚至特别抽象,不好理解,但是刘路却凭借着自己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十分轻松地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理论。刘路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都很优秀,名列前茅。

刘路在高考结束然后成绩出来了之后,成绩也是很好,报考专业的时候,刘路想要报考数学专业,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刘路的父母开始时是不同意的,因为数学专业在大学专业里不属于热门的好就业的专业。

刘路的父母作为工薪阶级,是想自己的儿子可以读一个好专业将来出来可以找好工作,但是在刘路锲而不舍的坚持说服下,刘路的父母最终动摇了,选择了尊重儿子,让刘路报考了中南大学的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刘路也是如愿以偿的被该学院录取了,然后开始了他正式的数学生涯。

大量阅读数学书籍,破解了数学界大难题

刘路在进入大学之后,和周围所有的同学成绩不相上下,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数学成绩也是很普通,刘路经常进入学校图书馆去看一些英文版的数学书籍,基本没事儿就会去,他每天都会在图书馆里待很长时间,刘路的家里和寝室也都是这些英文版的数学书籍。

刘路热爱数学,在大二的时候,他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所以他经常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老师也会给他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刘路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刘路在大三时,他开始了自学反推数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中,刘路接触到困扰了中外数学界多年的“西塔潘的猜想”,刘路也是来了兴趣,这个猜想可以说是数学界的大难题,多年以来也没有数学家能够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刘路在接触了这个思想大约有两个多月过后,他突然灵光一现,来了灵感,有了思路,他想到了或许利用之前使用过的一个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但是毕竟这个方法不是针对这个结论的,所以这个方法肯定需要修改,但是大方向应该不会有问题。

所以刘路当机立断开始了行动,修改了曾经使用过的那个方法,在花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后,刘路成功地证明出了“西塔潘的猜想”,他连夜将证明写出来之后,便直接投给了一个在数理逻辑方面十分的权威的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证明在杂志上发表了之后,许多权威的科学家都关注到了刘路的证明思路,在研究过后,他们也是认可了刘路的研究成果,并且也佩服起了刘路,在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之后,刘路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激情,他又继续研究,最终给了这个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这个大难题。

“西塔潘的猜想”的成功解决成了助推刘路数学研究事业一路上升的推力,刘路也被邀请去名校芝加哥大学做报告,越来越多的数学界科学家,权威人士看到了刘路的潜力,决定收他为徒,或者向科研机构推荐他,刘路的数学研究道路一路向好。

获得奖励,成为正级教授

刘路在被国外权威人士认可了之后,中南大学这个重视人才的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奖励来鼓励刘路继续研究数学方面的问题,校方商量过后特别的批准了刘路可以不用经过考试直接在中南大学硕博连读,而且可以选择本科直接毕业。

并且中南大学决定要针对刘路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还让刘路进入了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从而更好地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在2012年的时候,中南大学又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破格聘请解决了数学界大难题的大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教授的年龄大多都在50岁左右,中年人,有着很多的经验履历,很少会有年轻的教授,更何况还是在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天方夜谭的,而且教授的评选条件也是十分的严格的,但是刘路做到了。

而且在刘路23岁的时候,他正式的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可谓是前无古人。之后中南大学也是出台了一项鼓励政策,要为杰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以及更好的发展机遇以及生活的保障,让他们可以没有任何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事业当中。

中南大学决定奖励刘路100万元的奖金,其中50万元用于刘路的家庭生活,让刘路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家庭,不用担心生活,剩下的50万则是要刘路用于数学研究,改善当时的研究条件,从而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刘路在成为了最年轻的教授之后,也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是刘路没有骄傲,而是不断的学习,他申请了伯克利大学的数学专业,准备出国留学,在国外更好地充实自己,校方也是支持刘路的留学的决定,同时刘路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希望学生可以更加的看重知识一点,而不是看中成绩。

数学奇才是传奇的,大三破解了数学界大难题,年纪轻轻成为了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了人们羡慕的目标,但是数学奇才也是普通的,因为所有的成果都是他努力奋斗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到了,同时也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对待学习,心无旁骛,认真的学习,结果终究不会太差。

他后来挺好的,因为重视家庭了,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也没信息在互联网出现,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祝他生活美满。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

阿兰·图灵(1912—1954)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 年 6 月 23 日出生在伦敦帕丁顿的疗养院。他的父亲曾在印度公务署为英帝国效力,母亲出生在马德拉斯,外祖父是一位工程师,因为在印度修建桥梁和铁路赚了大钱。1907 年,图灵的父母在一艘从印度到英国的船上相遇,同年在都柏林结婚。1908 年年初,他们回到印度。阿兰是他们的第二个男孩,他母亲 1911 年在印度怀上了他,后回英国生产。 阿兰和他的哥哥约翰幼年在英国度过,由一对退休夫妇照顾,父母则因为工作住在印度,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2 年,阿兰进入肯特的哈兹勒赫斯特预备学校学习。他最初的兴趣是地图、国际象棋和化学。期间图灵读到一本埃德温・坦尼・布鲁斯特所著的《每个儿童应该知道的自然奇观》。图灵后来说,这本书开启了他的科学视野,并对他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显然,人体也是一台机器。” 那本书对此解释道: “它是一台极其复杂的机器。虽然比任何手工制作的机器都要复杂千万倍,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台机器。有人曾将人体比作一台蒸汽机,但那时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现在,我们会把它比喻为一台内燃机,就像是汽车、轮船和飞机的内燃机一样。” 20 世纪初,“人体是机器” 的想法被看成是非常无知的,就像现在儿童读物里很幼稚的想法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图灵出生前 200 年,法国医生兼哲学家朱利安・奥佛雷・拉・美特利(1709—1751)在其 1747 年的争议性作品 L’Homme Machine(《人是机器》)中,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人体甚至思维的机械般的工作机制。图灵从小就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一台机器,后来也因探索机器和人类间的联系而被世人铭记。 1926 年,他被一所最古老的英国公立学校舍伯恩录取。图灵在舍伯恩第一学期的第一天被大罢工所阻,不能乘火车去学校,阿兰决定骑车 60 英里上学,这一壮举被当地的报纸所报道。 在舍伯恩,阿兰没能与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墨迹斑斑。“他的所有特征都容易成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犹豫、尖细的声音 —— 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他的想法转化成人类语言一样。” 他本可以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数学上,他才表现出一些智力天赋的端倪。 到了 1929 年,阿兰开始着迷于《物理世界的自然》(1928)一书。这是一本广为流行并极具影响力的书,由剑桥大学天文学家亚瑟・埃丁顿爵士所著,书中探讨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新科学所带来的影响。阿兰同时和一个名为克里斯托弗・莫科姆的同学交往密切,他和阿兰在科学和数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而且出生在一个比阿兰家更有意思并兼具科学气氛的家庭。克里斯托弗的外祖父是约瑟夫・斯万爵士,他在 1879 年发明了白炽灯泡,独立于爱迪生的发明。 回想起来,图灵很可能在那时发现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克里斯托弗是他的初恋。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两名青年之间发生了身体接触,他们一起做化学实验,交流数学公式,并探讨埃丁顿和剑桥大学另一位天文学教授詹姆斯・简爵士所著书中的新天文学和新物理学。 剑桥大学是有抱负的英国科学家追逐向往之地,其在科学和数学上最享有盛名的学院就是三一学院。1929 年 12 月,阿兰和克里斯托弗花了一周的时间到剑桥大学参加奖学金考试,一起沐浴在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母校的氛围中。他们回到舍伯恩一周后,考试结果公布在了《泰晤士报》上。阿兰没被录取,而克里斯托弗被录取了。克里斯托弗将前往三一学院,而阿兰最大的希望是能争取在下一年入学三一学院或者剑桥的其他学院。 两个月后,克里斯托弗突然生病并在一周内去世,病因是他小时候所感染的牛结核病。他们舍伯恩的一位旧日同窗在信中写道:“可怜的图灵因为这个打击几乎崩溃,他们一定是极其要好的朋友。” 虽然图灵也与其他男人有着更亲密的性关系,但显然他对克里斯托弗的爱与崇拜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1930 年 12 月,图灵再次参加了三一学院的考试,但仍然未被录取。他的第二选择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这一次,他决定专攻数学,全心钻研 G. H. 哈代的经典著作《纯数学教程》(A Course of Pure Mathematics)备考,这本书在当时已经是第 15 版了。1931 年秋,阿兰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 接来的一年,图灵研究起一本叫做《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Mathematische Grundlagen der Quantenmechanik)的新书,这本书由年轻的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所著。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冯・诺依曼曾与大卫・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一起共事。绝大多数早期量子力学的数学研究工作都是在哥根廷大学进行的。20 世纪 30 年代,冯・诺依曼移民美国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33 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任的首批数学家之一。现在,通过一些场合,冯・诺依曼和阿兰・图灵的生活开始有了交集。 图灵与冯・诺依曼的第一次见面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夏天,当时冯・诺依曼利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假期来到剑桥大学做关于殆周期函数的演讲。图灵已经熟知演讲的主题以及冯・诺依曼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在那年春天,图灵已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共两页,讨论了 “左右殆周期性的等价性”(Equivalence of Left and Right Almost Periodicity,伦敦数学学会,1935),推广了冯・诺依曼在前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他们都没想到,两人会在次年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再次相遇。 图灵对于数理逻辑这一精妙深奥领域的兴趣可能开始于 1933 年,当时他阅读了伯特兰・罗素 1919 年的作品《数学哲学导论》。书的末尾写道: “如果有学生因为这本书而迈入数理逻辑的大门,并进行认真的研究,那么这本书就达到当时写作的初衷了。” 1935 年的春季学期,图灵修读了 “数学基础” 课程,授课人是麦克斯韦・赫尔曼・亚历山大・纽曼(1897—1984),其姓名缩写 . A.。纽曼更为人熟知,人们常亲切地称他麦克斯。麦克斯・纽曼名声在外的是他在组合拓扑方面的工作,不过他也可能是剑桥大学在数理逻辑方面最有见识的人。纽曼整个课程的高潮是对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研究生水平的数理逻辑导论课程至今仍然采用类似的结构。 此外,纽曼的课程也涵盖了尚未解决的判定性问题。“是否有一种确定的方法,或者纽曼所说的‘机械过程’,它可以应用于一个数学命题,并得出该命题能否被证明的结论?” 当然,对于 “机械过程”,纽曼指的不是一台机器。机器也许能够进行简单的算术,但几乎不能解决实际意义上的数学问题。纽曼暗指的是后人称为 “算法” 的一类过程 —— 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一组明确(但无意识的、非智能的)指令集。图灵开始研究判定性问题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初夏。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剑桥大学奖学金,每年 300 英镑。图灵后来说,想到判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时,他正躺在格兰切斯特草坪上,这是剑桥学生很喜欢的一个休闲场所,距国王学院大约两英里。 到 1936 年 4 月,图灵把论文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 的草稿交给了纽曼。 大约在麦克斯・纽曼阅读图灵论文手稿的同一时间,他又收到美国数学家阿隆索・邱奇寄来的短论文 “判定性问题的笔记” 13 的单行本。基于已刊出的另一篇论文,邱奇的文章同样做出了判定性问题不可解的结论。 别人比图灵捷足先登了。这通常意味着他的论文不能发表,注定要被遗忘。但麦克斯・纽曼意识到,图灵的方法更具创新性,并且与邱奇的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仍然建议图灵向伦敦数学学会提交论文发表。(从发表的论文看,该学会于 1936 年 5 月 28 日收到它。)图灵在 5 月 29 日给他母亲的信上对此做出了解释: “现在,有一篇论文同时在美国发表,作者是阿隆索・邱奇,他和我做的事相同,只是方法不同。尽管如此,纽曼先生和我觉得,截然不同的方法完全能够让我的论文得以发表。阿隆索・邱奇住在普林斯顿,所以我已经相当确定,我将去那里。” 图灵的论文发表在伦敦数学学会 1936 年 11 月和 12 月的论文集里,1937 年 12 月发表了一份三页纸的修订稿。阿隆索・邱奇在 1937 年 5 月的《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中针对这篇论文写了一篇只有四段的评论,其中写道:“一位持有铅笔、纸和一串明确指令的人类计算者,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图灵机。” 这是已知的 “图灵机” 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地方。 早在 1935 年 5 月,图灵就考虑去普林斯顿大学,也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奖学金。一年后,他发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邱奇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判定性问题的论文,于是图灵 “相当肯定地决定” 要去普林斯顿大学。 纽曼为此提供了帮助。他向邱奇介绍了图灵的工作,并在同一封信中,请他帮助图灵获得奖学金: “我应该指出,图灵的工作是完全独立进行的,一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或者评判。因而,让他尽早接触本领域的顶尖人员变得更加重要,这样他才不致于孤独成性。” 倾向于独立工作,不受外界影响,这实际上是图灵的一个大问题。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图灵就重新创立了二项式理论,并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记号。在尝试解决判定性问题时,他不熟悉邱奇及其同事们的早期成果,这也许是件好事,否则他可能就不会找到这样有趣的解决方法了。然而,一般说来,还是有必要知道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对于数理逻辑领域,普林斯顿就是这样的地方。图灵没能获得他申请的普罗科特奖学金,但得到了国王学院的奖学金。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知识光环由于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而变得更加熠熠生辉。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得到路易斯・班伯格 5 百万美元的捐赠。班伯格创建了班伯格百货连锁店,并在 1929 年经济大萧条之前将其出售给了梅西百货公司。 高等研究院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和历史研究。在最初的几年中,高等研究院的数学学院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在同一座楼,这促成了两个机构之间的许多交流。高等研究院迅速成为了优秀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家园,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逃离了危险的欧洲来到这里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因斯坦。他于 1933 年来到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余生。 图灵于 1936 年 9 月到达普林斯顿大学时,非常想见到库尔特・哥德尔。一年前,哥德尔还身在高等研究院,之后也回来过,可惜的是一直未能与图灵谋面。 图灵在剑桥大学时见过的冯・诺依曼此时在高等研究院,还有同样来自剑桥大学的 G. H. 哈代。理查德・柯朗和赫尔曼・外尔也在高等研究院,他们几年前逃离了哥廷根。 图灵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两年,并获得了第二年的普罗科特奖学金(总共 2000 美元),邱奇成为了图灵的论文指导教授。在邱奇的指导下,图灵写了一篇论文,并在 1938 年 6 月 21 日获得了博士学位。图灵婉拒了冯・诺依曼提出的一份 1500 元年薪、担任其助理的工作,并于一个月后回到了英国。他在剑桥大学教授数学基础这一课程。 图灵是一位英国数学家,他是计算机科学史上相当杰出的人物;学习过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课程的学生应该熟悉他的贡献。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著名的为测试人工智能开发的图灵测试他试图解决人工智能中有争议的问题,如“计算机是否有智能?”,由此制订了这个测试。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有一门课程是研究图灵机的计算模型。图灵机是一个捕捉计算本质的数学模型。它的设计旨在固答这个问题:“函数可计算意味着什么?” 读者应该理解,在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出现的七八年前,图灵就在本质上讨论了使用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的概念。 你可能已经看过描绘英国之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1940—1944 年间,德国飞机在英国丢下了近 20 万吨炸弹:在伦敦外的布莱奇利公园,图灵带领一队数学家破解德国密码——人称“恩尼格玛密码(Enigma Code)”他们最终用恩尼格玛密码机破解了密码。这个设备破译了发送到德国船只和飞机的所有军事命令的密码。图灵小组的成功在盟军的胜利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灵发明了存储程序概念,这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基础。1935 年之前,他就已经描述了一台具有无限存储空间的抽象计算机器一它具有一个读取头(扫描嚣〉,来回移动读取存储空间,读取存储在存储空间中的程序指定的符号:这一概念称为通用图灵机(Universal Turing Machine)。 图灵很早就对如何组织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Craig Webster 在其文章中阐释了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最终于 1950 年发表在 Mind 上),将图灵 B 型网络作为无组织的机器进行了介绍,这个 B 型网络在人类婴儿的大脑皮层中可以发现。这种有远见的观察提醒了我们智能体的世界观。 图灵论述了两种类型的无组织机器,它们称为类型 A 和类型 B。类型 A 机器由 NAND 门组成,其中每个节点具有用 0 或 1 表示的两种状态、两种输入和任何数目的输出。每个 A 型网络都以特定的方式与另外 3 个 A 型节点相交,产生组成 B 型节点的二进制脉冲:图灵已经认识到培训的可能性以及自我刺激反馈循环的需要,图灵还认为需要一个“遗传搜索”来训练 B 型网络,这样就可发现令人满意的值(或模式)。 在布莱奇利公园,图灵经常与唐纳德·米基(他的同事和追随者)讨论机器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和解决新问题的概念。后来,这被称为启发法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 图灵很早就对用国际象棋游戏作为人工智能测试平台的问题求解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他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器还不足以开发出强大的国际象棋程序,但是他意识到了国际象棋所提出的挑战(具有 10^{20}1020 种可能的合法棋局)。前面提到,其 1948 年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为此后所有的国际象棋程序奠定了基础,导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出了可以与世界冠军竞争的大师级机器。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投稿。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1、符号逻辑杂志为在线投稿,浏览器搜索符号逻辑杂质官网即可。2、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请在“邮件主题”里注明论文的标题和姓名,每篇文章3000到8000字为宜。

大三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 三院士致信教育部推荐来源:新华网2011年10月09日15:01刘嘉忆(图片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 青春,在数学王国飞扬记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中南大学学生刘嘉忆新华网长沙10月9日电(记者 黄兴华)日前,中国科学院李邦河等3名院士分别向教育部写信推荐,请予破格录取中南大学大四学生刘嘉忆为研究生,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国际逻辑学知名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写信称:“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大三学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它使用数学的方法,即一套符号体系来研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形式关系,故也称符号逻辑。在计算机科学和人们的生活中,数理逻辑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同年10月的一天,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嘉忆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单薄的身子,略显苍白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话间不时而至的羞涩表情,这是记者8日在中南大学校园见到刘嘉忆时的第一印象。“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些吧!”面对记者探究的目光,刘嘉忆淡淡地说。祖籍大连的刘嘉忆,父亲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在一家企业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父母并没有给予他数学方面的遗传基因和教育,自己上小学时也没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数论就是指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刘嘉忆说,当时,对其他同学来说,看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是在看“天书”,而他却学得津津有味。2008年,刘嘉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按说,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刘嘉忆应该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但每次数学考试,他的成绩并不拔尖。对此,刘嘉忆解释说:“这只怪我马虎惯了。考试过程中,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不太标准,都影响加分。”而他的同学则认为,刘嘉忆当时在数学领域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太在意学校的每次考试,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山露水。刘嘉忆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着看到深夜。同学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他人不一样,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或解释。“我们当时都知道他对数学钻得很深,也知道他肯定会有所收获。”高涛说。大二时,刘嘉忆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数学课程,他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他的任课老师也看出了他的不一般,给予他许多指导和鼓励。何伟教授在组合学课程中提及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正是刘嘉忆几个月来冥想苦思的问题。从此,他更坚定了攻克这个难题的信心。“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嘉忆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40岁以前要攻数学”刘嘉忆的成功无疑给中南大学师生以莫大鼓舞。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刘再明告诉记者,为了让刘嘉忆尽快进入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学校决定让他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今年7月,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了解刘嘉忆的情况后,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并收他为徒,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得知刘嘉忆的成就后,分别向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写信推荐。在信中他们说,刘嘉忆同学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独立解决了重要的数学难题,可见他是难得一见的杰出数学人才。刘嘉忆向记者坦言,除了数学,他还喜欢物理,但他权衡了一下,物理需要做大量的试验,需要成本,对一个学生来说还没那么多资金。他还喜欢心理学,他曾设计了一组关于认知的心理实验,然而他更热衷于数理逻辑。他说这些等到他40岁以后再来做,40岁以前要攻数学。刘嘉忆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目前,刘嘉忆正准备学习模型论。“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形式语言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将来研究要再上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他说。

符号逻辑杂志投稿地址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投稿。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1、符号逻辑杂志为在线投稿,浏览器搜索符号逻辑杂质官网即可。2、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请在“邮件主题”里注明论文的标题和姓名,每篇文章3000到8000字为宜。

虽然我不能给你很多很详细的地址,但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1. 你首先为你所要投的文章找一个与文章相符合的杂志.如你写的文章是散文的话,那像杂文这样的杂志人就不能投了.2 现在的杂志一般都在当期的期刊上写有一些编辑的电子邮箱或者杂志的地址,你可以把上面的地址抄下来然后与投递的方式把你的作品寄出去.3 切勿一稿多投,一般情况下如果以寄信的方式投稿的话三个月没有回复,作品可自行处理.如果与电子邮件方式投稿的话,三天到一个星期左右会通知你.最好自留底稿.

情况比较好,生活比较顺心如意,充满了愉快,生活是比较富裕的,是很安逸的,状态挺好的,令人羡慕不已。

说实在的,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天才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刘嘉忆,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数学天才,在别人还在烦恼学业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中南大学最小的正教授了。但是,面对这样子的荣誉,专家丘成桐丝却很不屑,他只当刘嘉忆是碰巧而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数学天才刘嘉忆的故事吧!

这位数学天才原来的名字不叫刘嘉忆,之前叫做刘路,刘嘉忆是他的署名。刘路在1989年出生于一户家庭背景不错的人家,父母都是在企业工作的,她的妈妈还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刘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的理工科成绩也特别好。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最喜欢钻研数学难题,解决一道数学题就是他就特别有自豪感。初中的时候,他除了学习初中的数学以外,还自己钻研更加复杂难解的数学题。他自己独自钻研的数学题对其他同学来说,就相当于天书一般,别人根本就看不懂。而刘路却能快速的解出这些数学题,可见他的数学天赋非常高了。在2008年的高考中,刘路竟以非常优异的高分取得中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刘路在上了大学以后,一开始也没有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数学功底,他的同学认为他也比较普通,唯一特别的就是他喜欢去图书馆找一堆关于数学方面的书来拿回宿舍里钻研,甚至钻研到半夜不睡觉。而且他在数学方面的见解似乎也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新颖又简单,还速度。刘路最喜欢数学课程中的数理逻辑这部分,到了大二他就独自钻研数理逻辑。他的老师了解他非常喜欢数理逻辑以后,也就经常会给他一些指导与建议,所以他对数理逻辑也非常自信。

后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个定理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但是数十年都一直没人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刘路发现了这个定理,就非常感兴趣,他一直想办法要解决这个国际难题。后来他翻阅了无数数学资料,总结后就突然有了想法,于是他就连夜论证出来了这个定理。他将论证投稿发给了《符号逻辑杂志》,这是一家数理逻辑杂志。这就引起了数学界的轰动与反响,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论证了刘路的结论以后,就非常兴奋,就写信给了刘路,表达了他对刘路的赞赏之情。

这也让刘路开始被中南大学重视起来,希望他能够尽快研究出来。博士生导师侯振还收他为徒,支持与指导他不断进行研究。不过对于刘路的论证,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美籍华裔丘成桐认为刘路只不过运气好罢了。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符号逻辑杂志的发表窗口在哪

科学界是聚集奇才的地方!

这里面既有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比如像此前我们写到的柳智宇,在获得国际奥数金牌保送北大,又得到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学金,却在留学前夜出家当了和尚;

也有令人喜出望外无比振奋的故事,比如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一夜间破解西塔潘猜想——这一困惑了世界数学界10多年之久的中国大三学生,22岁便成为国内985高校最年轻的教授,但网友们的评论却尴尬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世界数学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著名猜想,比如从提出到解决历经数百年的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了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被称为西塔潘猜想。

这一猜想提出后,引来了世界顶级数学家们的大量研究,然而都未能得到解决。直到2011年,一个来自中南大学在读的大三学生刘路的论文公开发表,世界震惊!

刘路从小喜欢数学,表现出对数学的特别关注,这使得他在数学上的表现格外突出。

特别是到了大二,在正式接触逻辑数学之后,刘路对逻辑数学中的反推数学痴迷不已。

2010年10月的某个晚上,刘路灵光乍现,觉得可以从他之前用过的一个方法证明西塔潘猜想。

一不做二不休,刘路接下来用全英文写下了证明西塔潘猜想的全过程,并以“刘嘉忆”之名寄往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全权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之后便震惊了世界数学界。

时任《符号逻辑杂志》的编辑、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在看到署名刘路的论文后回信道:

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随后,2011年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邀请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路作为亚洲高校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

紧接着,在参加各种顶级学术会议的同时,刘路提前从中南大学毕业,并被破格录取攻读硕博学位,进行重点培养,2012年,还是本科生的刘路被中南大学破格聘请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创造了中国最年轻教授纪录。

为了让刘路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中南大学奖励刘路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希望中南大学为刘路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最好尊重他本人的意见、选择。不要“学而优则仕”。中国很需要这种愿意把生命奉献给绝大多数人认为很无聊的基础科学研究。

不过,网友的一些评论也颇为尴尬,称:

还好是在中南大学!要在清北,说不定又要免费送给美国人!希望(中南大学此举能)带动中国年轻人为国作贡献!

可以在word软件的符号界面中找到这个符号,请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在电脑上用2007版word软件打开一个文档,点击上方菜单中的“插入”选项。

2、然后在其菜单中,执行“符号-其他符号”选项。

3、然后在“符号”界面,将字体设置为“wingdings”。

4、然后下方窗口中,找到那个像书的符号,进行插入。

5、完成以上设置后,即可达到提问者的要求。

看你发哪种的,核心难,普刊就比较容易普刊不嫌麻烦的话直接找你要发表期刊的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不过比较慢,我之前投了两个月没人回,然后学姐介绍了代发,审核挺快的,就发了,不过比杂志社版面费贵些,也贵不到多少

清华北大都是为国外输送人才。22岁成为教授这样的人才在国内发光发热才是最好的。

美国数理逻辑杂志

最后中央政府并没有破格提拔他为教授,而是让他参加考试,考试合格才能成为教授。

早期的数学家或者自身家庭富足,或者依附于对研究有兴趣的富豪权贵,研究数学更多是出于爱好。而在现代逐渐形成了数学家这个职业。他们的工作包括,在各级学校教授数学课程,指导研究生,在具体的领域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和报告。阿基米德数学研究工作,不仅是了解及整理已知的结果,还包含着创造新的数学成果与理论。许多人误解数学是一个已经被研究完的领域,事实上,数学上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和待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有大量新的数学成果发表。这些数学成果有些是新的数学知识,有些是是新的应用方式。 所以心算家、珠算家不能算是数学家,数学家也不见得能够快速的做出各种计算。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比如教学和科普,而不从事数学研究的人,可以被称为广义的“数学工作者”。一般认为,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数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并让同行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来也成为判断研究成果原创性和所有权(主要是时间先后)的依据。早期的学术交流只能在口头进行。后来学者们也开始通过信件,手稿来代替口头交流。印刷术和出版业的兴起使得学术著作得以更广泛的流传。最早付印的算术学著作于1478年意大利的特来维索出版。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最早在1482年出版。[1]在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专门的学术期刊,比如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论文就最早在1686年发表于杂志“Acta Eruditorum”,早于1687年牛顿发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个数学的专门期刊是出现在1810年的法国杂志《纯粹与应用数学年刊》。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数学期刊,其中最著名和权威的四大杂志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美国数学会的《美国数学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ity),施普林格旗下的《数学发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和瑞典Mittag-Leffler研究所主办的《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一般认为,越权威的杂志,发表的文章的学术价值就越高。而数学类的期刊(尤其是纯粹数学)并不非常适用于“影响因子”这个经常在其他学科的杂志间出现的指标。关于合作者之间的署名顺序,现今数学界也不区分“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讯作者”,而一般用拉丁文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作者。史上著作与论文总量第二多的是十七世纪的数学家欧拉,他的纪录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匈牙利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打破。学术会议参见:国际数学家大会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是国际数学界四年一度的大集会。首次会议于1897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当时只有200人左右参加。以后,除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停顿外,一般是四年召开一次。纪念国际数学大会的邮票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议程安排由国际数学联盟指定的顾问委员会决定,邀请一批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作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和学科组的分组会上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凡是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一般分为20个左右的学科组。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上,由国际数学联合会领导人宣布该届菲尔兹奖获奖者名单,颁发金质奖章和奖金,并由他人分别在大会上报告获奖者的工作。从1983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同时颁发奖励信息科学方面的奈望林纳奖。1998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联盟决定设置高斯奖这一奖项。从2010年开始,设置陈省身奖。编辑本段国外数字家牛顿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高斯、莱布尼茨、希尔伯特、康托尔、克莱因、黎曼、艾米·诺特、狄利克雷、柯朗、策梅洛、笛卡儿、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费马、柯西、泊松、嘉当、伽罗瓦、傅立叶、格罗森迪克、庞加莱、牛顿、泰勒、罗素、安德鲁·怀尔斯、埃斯特曼、哈代、利尔特伍德、欧拉、尼古拉·伯努利、丹尼尔·伯努利、雅各布·伯努利、约翰·伯努利、爱尔特希、冯·诺依曼、阿贝尔、庞特里亚金、阿诺尔德、柯尔莫哥洛夫、闵可夫斯基、伽利略、斐波那契、拉马努金、汉密尔顿、弗列特荷姆编辑本段华人数学家古代刘徽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赵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祖冲之(公元429年生)、祖暅(祖冲之之子)、沈括(公元1031~1095年)、张丘建(北魏人)、秦九韶(1208年生)、郭守敬(1231年生)、朱世杰(1249年生)、贾宪(北宋人)、杨辉(南宋时期)、王恂(1235年生)、徐光启(1562年生)、梅文鼎(1633年生)、薛凤柞、阮元(1764年生)、李善兰(1811年生)、王贞仪(1768-1797 )近代华罗庚冯祖荀、姜立夫、胡明复、钱宝琮、陈建功、熊庆来、杨武之、曾炯、苏家驹、苏步青、江泽涵、曾远荣、高扬芝、赵访熊、吴大任、庄圻泰、柯召、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美籍)、卢庆骏、段学复、王湘浩、田方增、徐瑞云、林家翘、钟开莱、严志达现代吴文俊、冯康、王浩、张鸣镛、谷超豪、陆启铿、龚升、许以超、王元、陈景润、潘承洞、项武忠、项武义、陆家羲、吴从炘、张广厚、钟家庆、杨乐、周炜良、萧荫堂、李安民、侯振挺、王戌堂、伍鸿熙、彭实戈、王见定、田刚、丘成桐(美籍)、张伟平、罗懋康、袁亚湘、陈永川、周海中、景乃桓、蔡天新、朱熹平、汤涛、王小云.编辑本段部分数学家简介欧拉参见:欧拉欧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杰出数学家 欧拉数学家,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数学家高斯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由于过度的工作,欧拉在二十八岁时得了眼病,并最终失明。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拉格朗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祖冲之参见:祖冲之祖冲之 像祖冲之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日,与现代公认的日几乎没有误差。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被命名为“祖冲之”。祖冲之还曾经计算出圆周率应该在3.和3.之间。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也有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丘成桐参见:丘成桐由于他在丘成桐 “菲尔茨奖”获得者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丘成桐在1982年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奖之一菲尔兹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著名的克雷福德奖。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丘成桐最著名的成就是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现在成为物理学中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陶哲轩参见:陶哲轩陶哲轩是澳大利亚籍华裔数学家,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他是继丘成桐之后获菲尔兹奖的第二位华人。王见定王见定教授从1983年到数学分支的产生,王见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半解析函数理论,1988年又首次建立了共轭解析函数理论;并将这两项理论成功地应用于电场.磁场.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此两项理论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引用和发展,并由此引发双解析函数.复调和函数.多解析函数.k阶解析函数.半双解析函数.半共轭解析函数以及相应的边值问题.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一系列新的数学分支的产生。而且这种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不可阻挡。编辑本段语录“不懂几何者免进”。“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柏拉图“几何无王者之道”! ----欧几里得“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虽然不允许我们看透自然界本质的秘密,从而认识现象的真实原因,但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一定的虚构假设足以解释许多现象”。“因为宇宙的结构是最完善的而且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创造,因此,如果在宇宙里没有某种极大的或极小的法则,那就根本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欧拉“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Cantor)“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 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我们必须知道, 我们必将知道”。———希尔伯特“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有时候, 你一开始未能得到一个最简单,最美妙的证明, 但正是这样的证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术真理的奇妙联系中去。 这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动力, 并且最能使我们有所发现”。“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 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高斯“在奥林匹斯山上统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恒的数”。 ----雅可比“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克隆内克“上帝是一位算术家” ----雅克比“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我决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个人的私事, 也不追求名誉和赞美。 我只是为真理的进展竭尽所能。 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 对我来说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真理”。----魏尔斯特拉斯“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给我五个系数,我将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如果认为只有在几何证明里或者在感觉的证据里才有必然,那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给我五个系数,我将画出一头大象;给我第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人必须确信,如果他是在给科学添加许多新的术语而让读者接着研究那摆在他们面前的奇妙难尽的东西,已经使科学获得了巨大的进展”。“人死了, 但事业永存 ”。 ----柯西“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用心智的全部力量, 来选择我们应遵循的道路”。“异常抽象的问题, 必须讨论得异常清楚”。“我决心放弃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数学是人类知识活动留下来最具威力的知识工具,是一些现象的根源。数学是不变的,是客观存在的,上帝必以数学法则建造宇宙”。----笛卡儿“我不知道, 世上人会怎样看我; 不过, 我自己觉得, 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 一会捡起块比较光滑的卵石, 一会儿找到个美丽的贝壳; 而在我前面, 真理的大海还完全没有发现”。“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虚数是奇妙的人类棈神寄托,它好像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一种两栖动物”。“不发生作用的东西是不会存在的”。“考虑了很少的那几样东西之后,整个的事情就归结为纯几何,这是物理和力学的一个目标”。————莱布尼茨“读读欧拉, 读读欧拉, 他是我们大家的老师”。“天文科学的最大好处是消除由于忽视我们同自然的真正关系而造成的错误。 因为社会秩序必须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 所以这类错误就更具灾难性。 真理和正义是社会秩序永恒不变的基础。 但愿我们摆脱这种危险的格言, 说什么进行欺和奴役有时比保障他们的幸福更有用! 各个时代的历史经验证明, 谁破坏这些神圣的法则, 必将遭到惩罚”。----拉普拉斯“如果我继承可观的财产, 我在数学上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我把数学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 而不是想为自己建立什么纪念碑。 可以肯定地说, 我对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更喜欢。 我对自己的工作总是不满意 ”。“一个人的贡献和他的自负严格地成反比,这似乎是品行上的一个公理 ”。----拉格朗日“看在上帝的份上, 千万别放下工作!这是你最好的物”。“前进吧, 前进将使你产生信念”。----达朗贝尔“我的成功只依赖两条。 一条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到底; 一条是用手把脑子里想出的图形一丝不差地制造出来”。 ----蒙日“精巧的论证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长期切磋积累的成果。 我也是慢慢学来的,而且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直接向大师们而不是他们的学生学习”。 ----阿贝尔“到底是大师的著作, 不同凡响”!----伽罗瓦“挑选好一个确定得研究对象, 锲而不舍。 你可能永远达不到终点, 但是一路上准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克莱因“思维的运动形式通常是这样的:有意识的研究-潜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研究”。“人生就是持续的斗争, 如果我们偶尔享受到宁静, 那是我们先辈顽强地进行了斗争。 假使我们的精神, 我们的警惕松懈片刻, 我们将失去先辈为我们赢得的成果 ”。“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 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 ”。----庞加莱“一个人如果做了出色的数学工作, 并想引起数学界的注意, 这实在是容易不过的事情, 不论这个人是如何位卑而且默默无闻, 他只需做一件事:把他对结果的论述寄给 处于领导地位的权威就行了”。----莫德尔“数学家通常是先通过直觉来发现一个定理; 这个结果对于他首先是似然的, 然后他再着手去制造一个证明”。 ----哈代“科学需要实验。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这是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所以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一个数学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数学。历史上数学的进展不外两途:增加对于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广范围”。----陈省身“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伯克霍夫“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刘徽“几何看来有时候要领先于分析,但事实上,几何的先行于分析,只不过像一个仆人走在主人的前面一样,是为主人开路的”。“也许我可以并非不适当地要求获得数学上亚当这一称号,因为我相信数学理性创造物由我命名(已经流行通用)比起同时代其它数学家加在一起还要多 ”。————西尔维斯特“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祖冲之“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雷巴柯夫“生命只为两件事,发展数学与教授数学” ----普尔森“扔进冰水, 由他们自己学会游泳, 或者淹死。 很多学生一直要到掌握了其他人做过的, 与他们问题有关的一切,才肯试着靠自己去工作, 结果是只有极少数人养成了独立工作的习惯”。 ----.贝尔“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拉奥“数学——科学不可动摇的基石,促进人类事业进步的丰富源泉”。 ----巴罗“不亲自检查桥梁的每一部分的坚固性就不过桥的旅行者是不可能走远的。 甚至在数学中有些事情也要冒险”。 ----贺拉斯。兰姆“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 ----诺瓦利斯“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京斯编辑本段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包含了一些后来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一些数学研究成果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2]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善兰恒等式”。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成为“华—王方法”。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命名为“苏氏锥面”。数学家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熊氏无穷级”。数学家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被称为“陈示性类”。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周氏坐标;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数学家吴文俊在拓扑学中的重要成就被命名为“吴氏公式”,其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方法被称为“吴氏方法”。数学家王浩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称为“王氏悖论”。数学家柯召关于卡特兰问题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孙猜测”。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称为“陈氏定理”。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杨—张定理”。数学家陆启铿关于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陆氏猜想”。数学家夏道行在泛函积分和不变测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夏氏不等式”。数学家姜伯驹关于尼尔森数计算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姜氏空间”;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姜氏子群”。数学家侯振挺关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成果被称为“侯氏定理”。周海中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周氏猜测”。数学家王戌堂关于点集拓扑学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王氏定理”。数学家袁亚湘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袁氏引理”。数学家景乃桓在对称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景氏算子”。数学家陈永川在组合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陈氏方法”。编辑本段爱情故事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7 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曾经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观点,有着“现代哲学之父”的称号。笛卡尔对数学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中学时大家学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被称为“笛卡尔坐标系”。传闻,笛卡尔曾流落到瑞典,邂逅美丽的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Christina)。笛卡尔发现克里斯蒂娜公主聪明伶俐,便做起了 公主的数学老师, 于是两人完全沉浸在了数学的世界中。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笛卡尔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不但强行拆散他们,还没收了之后笛卡尔写给公主的所有信件。后来,笛卡尔染上黑死病,在临死前给公主寄去了最后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自然,国王和大臣们都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好交还给公主。公主在纸上建立了极坐标系,用笔在上面描下方程的点,终于解开了这行字的秘密——这就是美丽的心形线。看来,数学家也有自己的浪漫方式啊。事实上,笛卡尔和克里斯蒂娜的确有过交情。不过,笛卡尔是 1649 年 10 月 4 日应克里斯蒂娜邀请才来到的瑞典,并且当时克里斯蒂娜已经成为了瑞典女王。并且,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谈论的主要是哲学问题。有资料记载,由于克里斯蒂娜女王时间安排很紧,笛卡尔只能在早晨五点与她探讨哲学。天气寒冷加上过度操劳让笛卡尔不幸患上肺炎,这才是笛卡尔真正的死因。

JML:Journal of Mathematical Logic杂志的数理逻辑JML:Java Modeling Language爪哇建模语言JML:Just My Luck真倒霉!我的运气总是这样坏JML : Journal Memory Loader 期刊记忆JML : Job Material List 工作资料列表JML : Japanese Ministry of Labour 日本的劳动JML : Joint Maximum Likelihood 联合最大似然法JML : Jonas Macro Language 乔纳斯宏语言

少年是处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莫说少年少不更事,多少人在少年时期就已取得卓越的成就。甘罗十二岁就已成为宰相,朱自清十六岁就已写出绝妙深刻的散文。而数学更是一个较为高深的领域,研究数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还有天赋。许多数学家如高斯、塞尔在少年时期就已崭露头角。今天要说的,是这位二十岁就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成为大学里最年轻的教授的刘路。

沉迷数学,成绩不理想

刘路是1989年生人,出生于大连,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后勤部门工作。因为父母都是理工科出生,所以刘路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对理工科尤其是数学非常感兴趣。刘路说自己并不是那么有天赋的人,只是对数学尤其关注。

刘路上小学时还没有表现出对数学有多大的兴趣,上了初中之后,他开始沉迷数学的研究之中。在别的同学为初中的数学题犯难时,他就已经开始学习数论了。

刘路研究的都是脱离中学课本的数学难题,但他过于沉迷,在学校的学习上没有用心,导致其他学科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许多科目亮了红灯,最后连他最喜欢的数学都只徘徊在及格线边缘。

然而,刘路自己对于这种情况倒不是很在意,他认为自己人生的目标就是要研究数学,而不是考上一个如何厉害的大学,找到一份如何体面的工作。他是排斥应试教育的。

可他身边的人自然不这么想。刘路的班主任很为他糟糕的成绩担忧,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让他们督促刘路学习。刘路的母亲见儿子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努力学习,房里的灯常亮到十二点,但后来发现刘路是在研究和课程无关的数学题。

这个性格内向,喜欢数学的男生,在初三时就已看完了对初中生来说如同天书的《古今数学思想集》,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可他的父母和老师都为他的成绩担忧,他的班主任还直言:“这个孩子很努力,但就是不够聪明。”

刘路在中考时超常发挥,考上了大连当地的重点高中。重点高中里的学生成绩都很好,刘路依然处在快要垫底的状态。他并不专心备考,也不爱交作业,包括数学作业。他的成绩其实浮动明显,原因是他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很喜欢写几步就得到结果,并没有去完善过程。对数学的喜爱和研究使他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但就是因为答题时的离经叛道,使得有些题是满分,有些题是零分。

父母也担心刘路的未来,他的高中班主任也跟他的父母交流过,觉得必须让他知道高考成绩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决定尊重他的选择,这种尊重带有无奈的成分。

刘路最终以超出重点线56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南大学的数学系,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但刘路所在的高中人才济济,考上清华北大甚至牛津、斯坦福的大有人在,刘路的高考成绩在高中里算比较逊色的。

刘路直言,自己的志愿从一本到三本,填的都是数学专业,即使读一个不太出色的学校,他也要读数学。

攻克世界级难题

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刘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数学。他在大学中的成绩并不拔尖,在课堂上也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但他很喜欢泡图书馆,还常常从图书馆带回一堆全英文的数学书籍,在宿舍看到凌晨。他的同学问他问题,发现他的思路跟别人不一样,会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法来解决。

而在研究数学之外,刘路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爱好。他会攒钱去西藏旅游,对心理学感兴趣,会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他也对物理感兴趣,只是这种兴趣比对数学的要小。

大二时,刘路开始研究数理逻辑,在学习过程中,他了解了“西塔潘猜想”,也就是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他发现许多数学家都想努力证明这个猜想,可都没有得出证明。

大三时,刘路突然想到之前的一个推理方法稍加修改之后可以证明这个猜想,于是他连夜写出了证明过程。稍加整理后,刘路以刘嘉忆为署名,将证明投给了数理逻辑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证明的发表使得刘嘉忆这个名字在数学界名声大噪,著名数学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证明后给他写信,称赞他的证明过程非常漂亮。邓尼斯曾多年研究西塔潘猜想无果,在得知刘嘉忆只是中国一个普通的大学学生时,他震惊不已。

成为最年轻的教授

一开始,中南大学得知自家学校出了一个能攻克世界难题的人才刘嘉忆时,迅速翻找学校的学生档案,但都查无此人。后来才发现,刘嘉忆是数学系的大三学生刘路,所有人也没想到这个性格内向,不甚出众,甚至有点奇怪的人,是一个数学天才。

中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得知后,决定收刘路为徒,还为他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推荐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

2011年,刘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做了四十分钟的报告,阐述他对西塔潘猜想的证明过程,赢得了满堂喝彩。

中南大学本身对刘路非常重视,奖励他一百万元,让他可以改善学术研究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了让他更顺畅地进入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南大学决定提前让他毕业,并且立即录取他为硕博连读,或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向教育部写信,让他们重视刘路这位难得一见的人才。随后,中南大学破格录取刘路为大学正教授。刘路一瞬间成为当代最年轻的大学教授,与以往胡适、刘半农等二十多岁当大学教授的伟人并驾齐驱。刘路也成为了2012年的新闻人物。

很多人质疑中南大学的这个做法,认为刘路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毕竟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是否具备当一个大学教授的资格。中南大学却表示,刘路能够独自一人破解世界级难题,说明他已有极高的研究能力,这样的能力早已超越他的年龄。

学校也没有让刘路立马就进行教学工作,而是希望他继续深入研究,带来更大的成果。

刘路是个不骄不躁的人,面对这些,他表现得很淡然,表示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自己还会继续研究学习。

刘路的成就在于他对兴趣的执着追求。兴趣和理想每个人都有,只是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坚持下去。但其实,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只要能够坚持,必定能看到曙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