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符号逻辑杂志的发表窗口在哪

发布时间:

符号逻辑杂志的发表窗口在哪

科学界是聚集奇才的地方!

这里面既有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比如像此前我们写到的柳智宇,在获得国际奥数金牌保送北大,又得到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学金,却在留学前夜出家当了和尚;

也有令人喜出望外无比振奋的故事,比如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一夜间破解西塔潘猜想——这一困惑了世界数学界10多年之久的中国大三学生,22岁便成为国内985高校最年轻的教授,但网友们的评论却尴尬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世界数学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著名猜想,比如从提出到解决历经数百年的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了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被称为西塔潘猜想。

这一猜想提出后,引来了世界顶级数学家们的大量研究,然而都未能得到解决。直到2011年,一个来自中南大学在读的大三学生刘路的论文公开发表,世界震惊!

刘路从小喜欢数学,表现出对数学的特别关注,这使得他在数学上的表现格外突出。

特别是到了大二,在正式接触逻辑数学之后,刘路对逻辑数学中的反推数学痴迷不已。

2010年10月的某个晚上,刘路灵光乍现,觉得可以从他之前用过的一个方法证明西塔潘猜想。

一不做二不休,刘路接下来用全英文写下了证明西塔潘猜想的全过程,并以“刘嘉忆”之名寄往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全权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之后便震惊了世界数学界。

时任《符号逻辑杂志》的编辑、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在看到署名刘路的论文后回信道:

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随后,2011年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邀请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路作为亚洲高校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

紧接着,在参加各种顶级学术会议的同时,刘路提前从中南大学毕业,并被破格录取攻读硕博学位,进行重点培养,2012年,还是本科生的刘路被中南大学破格聘请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创造了中国最年轻教授纪录。

为了让刘路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中南大学奖励刘路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希望中南大学为刘路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最好尊重他本人的意见、选择。不要“学而优则仕”。中国很需要这种愿意把生命奉献给绝大多数人认为很无聊的基础科学研究。

不过,网友的一些评论也颇为尴尬,称:

还好是在中南大学!要在清北,说不定又要免费送给美国人!希望(中南大学此举能)带动中国年轻人为国作贡献!

可以在word软件的符号界面中找到这个符号,请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在电脑上用2007版word软件打开一个文档,点击上方菜单中的“插入”选项。

2、然后在其菜单中,执行“符号-其他符号”选项。

3、然后在“符号”界面,将字体设置为“wingdings”。

4、然后下方窗口中,找到那个像书的符号,进行插入。

5、完成以上设置后,即可达到提问者的要求。

看你发哪种的,核心难,普刊就比较容易普刊不嫌麻烦的话直接找你要发表期刊的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不过比较慢,我之前投了两个月没人回,然后学姐介绍了代发,审核挺快的,就发了,不过比杂志社版面费贵些,也贵不到多少

清华北大都是为国外输送人才。22岁成为教授这样的人才在国内发光发热才是最好的。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

阿兰·图灵(1912—1954)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 年 6 月 23 日出生在伦敦帕丁顿的疗养院。他的父亲曾在印度公务署为英帝国效力,母亲出生在马德拉斯,外祖父是一位工程师,因为在印度修建桥梁和铁路赚了大钱。1907 年,图灵的父母在一艘从印度到英国的船上相遇,同年在都柏林结婚。1908 年年初,他们回到印度。阿兰是他们的第二个男孩,他母亲 1911 年在印度怀上了他,后回英国生产。 阿兰和他的哥哥约翰幼年在英国度过,由一对退休夫妇照顾,父母则因为工作住在印度,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2 年,阿兰进入肯特的哈兹勒赫斯特预备学校学习。他最初的兴趣是地图、国际象棋和化学。期间图灵读到一本埃德温・坦尼・布鲁斯特所著的《每个儿童应该知道的自然奇观》。图灵后来说,这本书开启了他的科学视野,并对他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显然,人体也是一台机器。” 那本书对此解释道: “它是一台极其复杂的机器。虽然比任何手工制作的机器都要复杂千万倍,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台机器。有人曾将人体比作一台蒸汽机,但那时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现在,我们会把它比喻为一台内燃机,就像是汽车、轮船和飞机的内燃机一样。” 20 世纪初,“人体是机器” 的想法被看成是非常无知的,就像现在儿童读物里很幼稚的想法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图灵出生前 200 年,法国医生兼哲学家朱利安・奥佛雷・拉・美特利(1709—1751)在其 1747 年的争议性作品 L’Homme Machine(《人是机器》)中,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人体甚至思维的机械般的工作机制。图灵从小就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一台机器,后来也因探索机器和人类间的联系而被世人铭记。 1926 年,他被一所最古老的英国公立学校舍伯恩录取。图灵在舍伯恩第一学期的第一天被大罢工所阻,不能乘火车去学校,阿兰决定骑车 60 英里上学,这一壮举被当地的报纸所报道。 在舍伯恩,阿兰没能与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墨迹斑斑。“他的所有特征都容易成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犹豫、尖细的声音 —— 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他的想法转化成人类语言一样。” 他本可以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数学上,他才表现出一些智力天赋的端倪。 到了 1929 年,阿兰开始着迷于《物理世界的自然》(1928)一书。这是一本广为流行并极具影响力的书,由剑桥大学天文学家亚瑟・埃丁顿爵士所著,书中探讨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新科学所带来的影响。阿兰同时和一个名为克里斯托弗・莫科姆的同学交往密切,他和阿兰在科学和数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而且出生在一个比阿兰家更有意思并兼具科学气氛的家庭。克里斯托弗的外祖父是约瑟夫・斯万爵士,他在 1879 年发明了白炽灯泡,独立于爱迪生的发明。 回想起来,图灵很可能在那时发现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克里斯托弗是他的初恋。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两名青年之间发生了身体接触,他们一起做化学实验,交流数学公式,并探讨埃丁顿和剑桥大学另一位天文学教授詹姆斯・简爵士所著书中的新天文学和新物理学。 剑桥大学是有抱负的英国科学家追逐向往之地,其在科学和数学上最享有盛名的学院就是三一学院。1929 年 12 月,阿兰和克里斯托弗花了一周的时间到剑桥大学参加奖学金考试,一起沐浴在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母校的氛围中。他们回到舍伯恩一周后,考试结果公布在了《泰晤士报》上。阿兰没被录取,而克里斯托弗被录取了。克里斯托弗将前往三一学院,而阿兰最大的希望是能争取在下一年入学三一学院或者剑桥的其他学院。 两个月后,克里斯托弗突然生病并在一周内去世,病因是他小时候所感染的牛结核病。他们舍伯恩的一位旧日同窗在信中写道:“可怜的图灵因为这个打击几乎崩溃,他们一定是极其要好的朋友。” 虽然图灵也与其他男人有着更亲密的性关系,但显然他对克里斯托弗的爱与崇拜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1930 年 12 月,图灵再次参加了三一学院的考试,但仍然未被录取。他的第二选择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这一次,他决定专攻数学,全心钻研 G. H. 哈代的经典著作《纯数学教程》(A Course of Pure Mathematics)备考,这本书在当时已经是第 15 版了。1931 年秋,阿兰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 接来的一年,图灵研究起一本叫做《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Mathematische Grundlagen der Quantenmechanik)的新书,这本书由年轻的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所著。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冯・诺依曼曾与大卫・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一起共事。绝大多数早期量子力学的数学研究工作都是在哥根廷大学进行的。20 世纪 30 年代,冯・诺依曼移民美国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33 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任的首批数学家之一。现在,通过一些场合,冯・诺依曼和阿兰・图灵的生活开始有了交集。 图灵与冯・诺依曼的第一次见面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夏天,当时冯・诺依曼利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假期来到剑桥大学做关于殆周期函数的演讲。图灵已经熟知演讲的主题以及冯・诺依曼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在那年春天,图灵已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共两页,讨论了 “左右殆周期性的等价性”(Equivalence of Left and Right Almost Periodicity,伦敦数学学会,1935),推广了冯・诺依曼在前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他们都没想到,两人会在次年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再次相遇。 图灵对于数理逻辑这一精妙深奥领域的兴趣可能开始于 1933 年,当时他阅读了伯特兰・罗素 1919 年的作品《数学哲学导论》。书的末尾写道: “如果有学生因为这本书而迈入数理逻辑的大门,并进行认真的研究,那么这本书就达到当时写作的初衷了。” 1935 年的春季学期,图灵修读了 “数学基础” 课程,授课人是麦克斯韦・赫尔曼・亚历山大・纽曼(1897—1984),其姓名缩写 . A.。纽曼更为人熟知,人们常亲切地称他麦克斯。麦克斯・纽曼名声在外的是他在组合拓扑方面的工作,不过他也可能是剑桥大学在数理逻辑方面最有见识的人。纽曼整个课程的高潮是对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研究生水平的数理逻辑导论课程至今仍然采用类似的结构。 此外,纽曼的课程也涵盖了尚未解决的判定性问题。“是否有一种确定的方法,或者纽曼所说的‘机械过程’,它可以应用于一个数学命题,并得出该命题能否被证明的结论?” 当然,对于 “机械过程”,纽曼指的不是一台机器。机器也许能够进行简单的算术,但几乎不能解决实际意义上的数学问题。纽曼暗指的是后人称为 “算法” 的一类过程 —— 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一组明确(但无意识的、非智能的)指令集。图灵开始研究判定性问题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初夏。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剑桥大学奖学金,每年 300 英镑。图灵后来说,想到判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时,他正躺在格兰切斯特草坪上,这是剑桥学生很喜欢的一个休闲场所,距国王学院大约两英里。 到 1936 年 4 月,图灵把论文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 的草稿交给了纽曼。 大约在麦克斯・纽曼阅读图灵论文手稿的同一时间,他又收到美国数学家阿隆索・邱奇寄来的短论文 “判定性问题的笔记” 13 的单行本。基于已刊出的另一篇论文,邱奇的文章同样做出了判定性问题不可解的结论。 别人比图灵捷足先登了。这通常意味着他的论文不能发表,注定要被遗忘。但麦克斯・纽曼意识到,图灵的方法更具创新性,并且与邱奇的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仍然建议图灵向伦敦数学学会提交论文发表。(从发表的论文看,该学会于 1936 年 5 月 28 日收到它。)图灵在 5 月 29 日给他母亲的信上对此做出了解释: “现在,有一篇论文同时在美国发表,作者是阿隆索・邱奇,他和我做的事相同,只是方法不同。尽管如此,纽曼先生和我觉得,截然不同的方法完全能够让我的论文得以发表。阿隆索・邱奇住在普林斯顿,所以我已经相当确定,我将去那里。” 图灵的论文发表在伦敦数学学会 1936 年 11 月和 12 月的论文集里,1937 年 12 月发表了一份三页纸的修订稿。阿隆索・邱奇在 1937 年 5 月的《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中针对这篇论文写了一篇只有四段的评论,其中写道:“一位持有铅笔、纸和一串明确指令的人类计算者,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图灵机。” 这是已知的 “图灵机” 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地方。 早在 1935 年 5 月,图灵就考虑去普林斯顿大学,也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奖学金。一年后,他发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邱奇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判定性问题的论文,于是图灵 “相当肯定地决定” 要去普林斯顿大学。 纽曼为此提供了帮助。他向邱奇介绍了图灵的工作,并在同一封信中,请他帮助图灵获得奖学金: “我应该指出,图灵的工作是完全独立进行的,一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或者评判。因而,让他尽早接触本领域的顶尖人员变得更加重要,这样他才不致于孤独成性。” 倾向于独立工作,不受外界影响,这实际上是图灵的一个大问题。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图灵就重新创立了二项式理论,并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记号。在尝试解决判定性问题时,他不熟悉邱奇及其同事们的早期成果,这也许是件好事,否则他可能就不会找到这样有趣的解决方法了。然而,一般说来,还是有必要知道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对于数理逻辑领域,普林斯顿就是这样的地方。图灵没能获得他申请的普罗科特奖学金,但得到了国王学院的奖学金。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知识光环由于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而变得更加熠熠生辉。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得到路易斯・班伯格 5 百万美元的捐赠。班伯格创建了班伯格百货连锁店,并在 1929 年经济大萧条之前将其出售给了梅西百货公司。 高等研究院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和历史研究。在最初的几年中,高等研究院的数学学院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在同一座楼,这促成了两个机构之间的许多交流。高等研究院迅速成为了优秀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家园,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逃离了危险的欧洲来到这里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因斯坦。他于 1933 年来到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余生。 图灵于 1936 年 9 月到达普林斯顿大学时,非常想见到库尔特・哥德尔。一年前,哥德尔还身在高等研究院,之后也回来过,可惜的是一直未能与图灵谋面。 图灵在剑桥大学时见过的冯・诺依曼此时在高等研究院,还有同样来自剑桥大学的 G. H. 哈代。理查德・柯朗和赫尔曼・外尔也在高等研究院,他们几年前逃离了哥廷根。 图灵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两年,并获得了第二年的普罗科特奖学金(总共 2000 美元),邱奇成为了图灵的论文指导教授。在邱奇的指导下,图灵写了一篇论文,并在 1938 年 6 月 21 日获得了博士学位。图灵婉拒了冯・诺依曼提出的一份 1500 元年薪、担任其助理的工作,并于一个月后回到了英国。他在剑桥大学教授数学基础这一课程。 图灵是一位英国数学家,他是计算机科学史上相当杰出的人物;学习过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课程的学生应该熟悉他的贡献。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著名的为测试人工智能开发的图灵测试他试图解决人工智能中有争议的问题,如“计算机是否有智能?”,由此制订了这个测试。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有一门课程是研究图灵机的计算模型。图灵机是一个捕捉计算本质的数学模型。它的设计旨在固答这个问题:“函数可计算意味着什么?” 读者应该理解,在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出现的七八年前,图灵就在本质上讨论了使用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的概念。 你可能已经看过描绘英国之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1940—1944 年间,德国飞机在英国丢下了近 20 万吨炸弹:在伦敦外的布莱奇利公园,图灵带领一队数学家破解德国密码——人称“恩尼格玛密码(Enigma Code)”他们最终用恩尼格玛密码机破解了密码。这个设备破译了发送到德国船只和飞机的所有军事命令的密码。图灵小组的成功在盟军的胜利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灵发明了存储程序概念,这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基础。1935 年之前,他就已经描述了一台具有无限存储空间的抽象计算机器一它具有一个读取头(扫描嚣〉,来回移动读取存储空间,读取存储在存储空间中的程序指定的符号:这一概念称为通用图灵机(Universal Turing Machine)。 图灵很早就对如何组织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Craig Webster 在其文章中阐释了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最终于 1950 年发表在 Mind 上),将图灵 B 型网络作为无组织的机器进行了介绍,这个 B 型网络在人类婴儿的大脑皮层中可以发现。这种有远见的观察提醒了我们智能体的世界观。 图灵论述了两种类型的无组织机器,它们称为类型 A 和类型 B。类型 A 机器由 NAND 门组成,其中每个节点具有用 0 或 1 表示的两种状态、两种输入和任何数目的输出。每个 A 型网络都以特定的方式与另外 3 个 A 型节点相交,产生组成 B 型节点的二进制脉冲:图灵已经认识到培训的可能性以及自我刺激反馈循环的需要,图灵还认为需要一个“遗传搜索”来训练 B 型网络,这样就可发现令人满意的值(或模式)。 在布莱奇利公园,图灵经常与唐纳德·米基(他的同事和追随者)讨论机器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和解决新问题的概念。后来,这被称为启发法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 图灵很早就对用国际象棋游戏作为人工智能测试平台的问题求解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他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器还不足以开发出强大的国际象棋程序,但是他意识到了国际象棋所提出的挑战(具有 10^{20}1020 种可能的合法棋局)。前面提到,其 1948 年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为此后所有的国际象棋程序奠定了基础,导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出了可以与世界冠军竞争的大师级机器。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投稿。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1、符号逻辑杂志为在线投稿,浏览器搜索符号逻辑杂质官网即可。2、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请在“邮件主题”里注明论文的标题和姓名,每篇文章3000到8000字为宜。

大三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 三院士致信教育部推荐来源:新华网2011年10月09日15:01刘嘉忆(图片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 青春,在数学王国飞扬记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中南大学学生刘嘉忆新华网长沙10月9日电(记者 黄兴华)日前,中国科学院李邦河等3名院士分别向教育部写信推荐,请予破格录取中南大学大四学生刘嘉忆为研究生,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国际逻辑学知名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写信称:“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大三学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它使用数学的方法,即一套符号体系来研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形式关系,故也称符号逻辑。在计算机科学和人们的生活中,数理逻辑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同年10月的一天,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嘉忆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单薄的身子,略显苍白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话间不时而至的羞涩表情,这是记者8日在中南大学校园见到刘嘉忆时的第一印象。“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些吧!”面对记者探究的目光,刘嘉忆淡淡地说。祖籍大连的刘嘉忆,父亲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在一家企业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父母并没有给予他数学方面的遗传基因和教育,自己上小学时也没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数论就是指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刘嘉忆说,当时,对其他同学来说,看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是在看“天书”,而他却学得津津有味。2008年,刘嘉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按说,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刘嘉忆应该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但每次数学考试,他的成绩并不拔尖。对此,刘嘉忆解释说:“这只怪我马虎惯了。考试过程中,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不太标准,都影响加分。”而他的同学则认为,刘嘉忆当时在数学领域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太在意学校的每次考试,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山露水。刘嘉忆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着看到深夜。同学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他人不一样,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或解释。“我们当时都知道他对数学钻得很深,也知道他肯定会有所收获。”高涛说。大二时,刘嘉忆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数学课程,他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他的任课老师也看出了他的不一般,给予他许多指导和鼓励。何伟教授在组合学课程中提及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正是刘嘉忆几个月来冥想苦思的问题。从此,他更坚定了攻克这个难题的信心。“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嘉忆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40岁以前要攻数学”刘嘉忆的成功无疑给中南大学师生以莫大鼓舞。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刘再明告诉记者,为了让刘嘉忆尽快进入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学校决定让他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今年7月,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了解刘嘉忆的情况后,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并收他为徒,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得知刘嘉忆的成就后,分别向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写信推荐。在信中他们说,刘嘉忆同学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独立解决了重要的数学难题,可见他是难得一见的杰出数学人才。刘嘉忆向记者坦言,除了数学,他还喜欢物理,但他权衡了一下,物理需要做大量的试验,需要成本,对一个学生来说还没那么多资金。他还喜欢心理学,他曾设计了一组关于认知的心理实验,然而他更热衷于数理逻辑。他说这些等到他40岁以后再来做,40岁以前要攻数学。刘嘉忆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目前,刘嘉忆正准备学习模型论。“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形式语言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将来研究要再上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他说。

符号逻辑杂志刊登

被3名中科院士保举,21岁受聘中南大学教授,刘路是怎么逆袭的?开始刘路的成绩并不好,只不过他比较喜欢数学,对于数学很是关注,他不断的攻克数学难题,同时在数学方面也是举一反三,刘路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努力”的成果。

阿兰·图灵(1912—1954)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 年 6 月 23 日出生在伦敦帕丁顿的疗养院。他的父亲曾在印度公务署为英帝国效力,母亲出生在马德拉斯,外祖父是一位工程师,因为在印度修建桥梁和铁路赚了大钱。1907 年,图灵的父母在一艘从印度到英国的船上相遇,同年在都柏林结婚。1908 年年初,他们回到印度。阿兰是他们的第二个男孩,他母亲 1911 年在印度怀上了他,后回英国生产。 阿兰和他的哥哥约翰幼年在英国度过,由一对退休夫妇照顾,父母则因为工作住在印度,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2 年,阿兰进入肯特的哈兹勒赫斯特预备学校学习。他最初的兴趣是地图、国际象棋和化学。期间图灵读到一本埃德温・坦尼・布鲁斯特所著的《每个儿童应该知道的自然奇观》。图灵后来说,这本书开启了他的科学视野,并对他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显然,人体也是一台机器。” 那本书对此解释道: “它是一台极其复杂的机器。虽然比任何手工制作的机器都要复杂千万倍,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台机器。有人曾将人体比作一台蒸汽机,但那时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现在,我们会把它比喻为一台内燃机,就像是汽车、轮船和飞机的内燃机一样。” 20 世纪初,“人体是机器” 的想法被看成是非常无知的,就像现在儿童读物里很幼稚的想法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图灵出生前 200 年,法国医生兼哲学家朱利安・奥佛雷・拉・美特利(1709—1751)在其 1747 年的争议性作品 L’Homme Machine(《人是机器》)中,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人体甚至思维的机械般的工作机制。图灵从小就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是一台机器,后来也因探索机器和人类间的联系而被世人铭记。 1926 年,他被一所最古老的英国公立学校舍伯恩录取。图灵在舍伯恩第一学期的第一天被大罢工所阻,不能乘火车去学校,阿兰决定骑车 60 英里上学,这一壮举被当地的报纸所报道。 在舍伯恩,阿兰没能与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墨迹斑斑。“他的所有特征都容易成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犹豫、尖细的声音 —— 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他的想法转化成人类语言一样。” 他本可以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数学上,他才表现出一些智力天赋的端倪。 到了 1929 年,阿兰开始着迷于《物理世界的自然》(1928)一书。这是一本广为流行并极具影响力的书,由剑桥大学天文学家亚瑟・埃丁顿爵士所著,书中探讨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新科学所带来的影响。阿兰同时和一个名为克里斯托弗・莫科姆的同学交往密切,他和阿兰在科学和数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而且出生在一个比阿兰家更有意思并兼具科学气氛的家庭。克里斯托弗的外祖父是约瑟夫・斯万爵士,他在 1879 年发明了白炽灯泡,独立于爱迪生的发明。 回想起来,图灵很可能在那时发现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克里斯托弗是他的初恋。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两名青年之间发生了身体接触,他们一起做化学实验,交流数学公式,并探讨埃丁顿和剑桥大学另一位天文学教授詹姆斯・简爵士所著书中的新天文学和新物理学。 剑桥大学是有抱负的英国科学家追逐向往之地,其在科学和数学上最享有盛名的学院就是三一学院。1929 年 12 月,阿兰和克里斯托弗花了一周的时间到剑桥大学参加奖学金考试,一起沐浴在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母校的氛围中。他们回到舍伯恩一周后,考试结果公布在了《泰晤士报》上。阿兰没被录取,而克里斯托弗被录取了。克里斯托弗将前往三一学院,而阿兰最大的希望是能争取在下一年入学三一学院或者剑桥的其他学院。 两个月后,克里斯托弗突然生病并在一周内去世,病因是他小时候所感染的牛结核病。他们舍伯恩的一位旧日同窗在信中写道:“可怜的图灵因为这个打击几乎崩溃,他们一定是极其要好的朋友。” 虽然图灵也与其他男人有着更亲密的性关系,但显然他对克里斯托弗的爱与崇拜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1930 年 12 月,图灵再次参加了三一学院的考试,但仍然未被录取。他的第二选择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这一次,他决定专攻数学,全心钻研 G. H. 哈代的经典著作《纯数学教程》(A Course of Pure Mathematics)备考,这本书在当时已经是第 15 版了。1931 年秋,阿兰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 接来的一年,图灵研究起一本叫做《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Mathematische Grundlagen der Quantenmechanik)的新书,这本书由年轻的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所著。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冯・诺依曼曾与大卫・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一起共事。绝大多数早期量子力学的数学研究工作都是在哥根廷大学进行的。20 世纪 30 年代,冯・诺依曼移民美国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33 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任的首批数学家之一。现在,通过一些场合,冯・诺依曼和阿兰・图灵的生活开始有了交集。 图灵与冯・诺依曼的第一次见面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夏天,当时冯・诺依曼利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假期来到剑桥大学做关于殆周期函数的演讲。图灵已经熟知演讲的主题以及冯・诺依曼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在那年春天,图灵已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共两页,讨论了 “左右殆周期性的等价性”(Equivalence of Left and Right Almost Periodicity,伦敦数学学会,1935),推广了冯・诺依曼在前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他们都没想到,两人会在次年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再次相遇。 图灵对于数理逻辑这一精妙深奥领域的兴趣可能开始于 1933 年,当时他阅读了伯特兰・罗素 1919 年的作品《数学哲学导论》。书的末尾写道: “如果有学生因为这本书而迈入数理逻辑的大门,并进行认真的研究,那么这本书就达到当时写作的初衷了。” 1935 年的春季学期,图灵修读了 “数学基础” 课程,授课人是麦克斯韦・赫尔曼・亚历山大・纽曼(1897—1984),其姓名缩写 . A.。纽曼更为人熟知,人们常亲切地称他麦克斯。麦克斯・纽曼名声在外的是他在组合拓扑方面的工作,不过他也可能是剑桥大学在数理逻辑方面最有见识的人。纽曼整个课程的高潮是对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研究生水平的数理逻辑导论课程至今仍然采用类似的结构。 此外,纽曼的课程也涵盖了尚未解决的判定性问题。“是否有一种确定的方法,或者纽曼所说的‘机械过程’,它可以应用于一个数学命题,并得出该命题能否被证明的结论?” 当然,对于 “机械过程”,纽曼指的不是一台机器。机器也许能够进行简单的算术,但几乎不能解决实际意义上的数学问题。纽曼暗指的是后人称为 “算法” 的一类过程 —— 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一组明确(但无意识的、非智能的)指令集。图灵开始研究判定性问题很可能是在 1935 年初夏。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剑桥大学奖学金,每年 300 英镑。图灵后来说,想到判定性问题的解决思路时,他正躺在格兰切斯特草坪上,这是剑桥学生很喜欢的一个休闲场所,距国王学院大约两英里。 到 1936 年 4 月,图灵把论文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 的草稿交给了纽曼。 大约在麦克斯・纽曼阅读图灵论文手稿的同一时间,他又收到美国数学家阿隆索・邱奇寄来的短论文 “判定性问题的笔记” 13 的单行本。基于已刊出的另一篇论文,邱奇的文章同样做出了判定性问题不可解的结论。 别人比图灵捷足先登了。这通常意味着他的论文不能发表,注定要被遗忘。但麦克斯・纽曼意识到,图灵的方法更具创新性,并且与邱奇的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仍然建议图灵向伦敦数学学会提交论文发表。(从发表的论文看,该学会于 1936 年 5 月 28 日收到它。)图灵在 5 月 29 日给他母亲的信上对此做出了解释: “现在,有一篇论文同时在美国发表,作者是阿隆索・邱奇,他和我做的事相同,只是方法不同。尽管如此,纽曼先生和我觉得,截然不同的方法完全能够让我的论文得以发表。阿隆索・邱奇住在普林斯顿,所以我已经相当确定,我将去那里。” 图灵的论文发表在伦敦数学学会 1936 年 11 月和 12 月的论文集里,1937 年 12 月发表了一份三页纸的修订稿。阿隆索・邱奇在 1937 年 5 月的《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中针对这篇论文写了一篇只有四段的评论,其中写道:“一位持有铅笔、纸和一串明确指令的人类计算者,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图灵机。” 这是已知的 “图灵机” 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地方。 早在 1935 年 5 月,图灵就考虑去普林斯顿大学,也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奖学金。一年后,他发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邱奇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判定性问题的论文,于是图灵 “相当肯定地决定” 要去普林斯顿大学。 纽曼为此提供了帮助。他向邱奇介绍了图灵的工作,并在同一封信中,请他帮助图灵获得奖学金: “我应该指出,图灵的工作是完全独立进行的,一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或者评判。因而,让他尽早接触本领域的顶尖人员变得更加重要,这样他才不致于孤独成性。” 倾向于独立工作,不受外界影响,这实际上是图灵的一个大问题。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图灵就重新创立了二项式理论,并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记号。在尝试解决判定性问题时,他不熟悉邱奇及其同事们的早期成果,这也许是件好事,否则他可能就不会找到这样有趣的解决方法了。然而,一般说来,还是有必要知道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对于数理逻辑领域,普林斯顿就是这样的地方。图灵没能获得他申请的普罗科特奖学金,但得到了国王学院的奖学金。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知识光环由于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而变得更加熠熠生辉。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得到路易斯・班伯格 5 百万美元的捐赠。班伯格创建了班伯格百货连锁店,并在 1929 年经济大萧条之前将其出售给了梅西百货公司。 高等研究院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和历史研究。在最初的几年中,高等研究院的数学学院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在同一座楼,这促成了两个机构之间的许多交流。高等研究院迅速成为了优秀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家园,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逃离了危险的欧洲来到这里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因斯坦。他于 1933 年来到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余生。 图灵于 1936 年 9 月到达普林斯顿大学时,非常想见到库尔特・哥德尔。一年前,哥德尔还身在高等研究院,之后也回来过,可惜的是一直未能与图灵谋面。 图灵在剑桥大学时见过的冯・诺依曼此时在高等研究院,还有同样来自剑桥大学的 G. H. 哈代。理查德・柯朗和赫尔曼・外尔也在高等研究院,他们几年前逃离了哥廷根。 图灵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两年,并获得了第二年的普罗科特奖学金(总共 2000 美元),邱奇成为了图灵的论文指导教授。在邱奇的指导下,图灵写了一篇论文,并在 1938 年 6 月 21 日获得了博士学位。图灵婉拒了冯・诺依曼提出的一份 1500 元年薪、担任其助理的工作,并于一个月后回到了英国。他在剑桥大学教授数学基础这一课程。 图灵是一位英国数学家,他是计算机科学史上相当杰出的人物;学习过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课程的学生应该熟悉他的贡献。他对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著名的为测试人工智能开发的图灵测试他试图解决人工智能中有争议的问题,如“计算机是否有智能?”,由此制订了这个测试。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有一门课程是研究图灵机的计算模型。图灵机是一个捕捉计算本质的数学模型。它的设计旨在固答这个问题:“函数可计算意味着什么?” 读者应该理解,在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出现的七八年前,图灵就在本质上讨论了使用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的概念。 你可能已经看过描绘英国之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1940—1944 年间,德国飞机在英国丢下了近 20 万吨炸弹:在伦敦外的布莱奇利公园,图灵带领一队数学家破解德国密码——人称“恩尼格玛密码(Enigma Code)”他们最终用恩尼格玛密码机破解了密码。这个设备破译了发送到德国船只和飞机的所有军事命令的密码。图灵小组的成功在盟军的胜利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灵发明了存储程序概念,这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基础。1935 年之前,他就已经描述了一台具有无限存储空间的抽象计算机器一它具有一个读取头(扫描嚣〉,来回移动读取存储空间,读取存储在存储空间中的程序指定的符号:这一概念称为通用图灵机(Universal Turing Machine)。 图灵很早就对如何组织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Craig Webster 在其文章中阐释了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最终于 1950 年发表在 Mind 上),将图灵 B 型网络作为无组织的机器进行了介绍,这个 B 型网络在人类婴儿的大脑皮层中可以发现。这种有远见的观察提醒了我们智能体的世界观。 图灵论述了两种类型的无组织机器,它们称为类型 A 和类型 B。类型 A 机器由 NAND 门组成,其中每个节点具有用 0 或 1 表示的两种状态、两种输入和任何数目的输出。每个 A 型网络都以特定的方式与另外 3 个 A 型节点相交,产生组成 B 型节点的二进制脉冲:图灵已经认识到培训的可能性以及自我刺激反馈循环的需要,图灵还认为需要一个“遗传搜索”来训练 B 型网络,这样就可发现令人满意的值(或模式)。 在布莱奇利公园,图灵经常与唐纳德·米基(他的同事和追随者)讨论机器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和解决新问题的概念。后来,这被称为启发法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 图灵很早就对用国际象棋游戏作为人工智能测试平台的问题求解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他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器还不足以开发出强大的国际象棋程序,但是他意识到了国际象棋所提出的挑战(具有 10^{20}1020 种可能的合法棋局)。前面提到,其 1948 年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为此后所有的国际象棋程序奠定了基础,导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出了可以与世界冠军竞争的大师级机器。

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从古至今,出现过很多的数学奇才,凭借着惊人的智慧将数学研究的很是透彻,并且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数学定理。

有这样一个数学奇才,在读大三的时候,他破解数学界的大难题并且拿到了100万元的奖金,在他22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正式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了同龄人眼中的神话,他就是刘路。

从小就关注数学,大学报考数学专业

刘路,1989年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刘路的父亲是一名国企的公务员,母亲是一名工程师,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刘路从小就对理科还有数学十分的喜欢,小时候的刘路,读书和所有的学生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刘路一直都很关注数学。

而且刘路对于学习有一个很好的优点,便是他可以做到专心致志的去看书,心无旁骛,在别的学生认为数学中的一些内容太难学而放弃的时候,刘路对数学的天赋以及热爱就出现了,他面对这些难学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会迎难而上,激流勇进。

刘路也读了许多的关于数学理论方面的书,人尽皆知,数学理论是枯燥的,甚至特别抽象,不好理解,但是刘路却凭借着自己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十分轻松地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理论。刘路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都很优秀,名列前茅。

刘路在高考结束然后成绩出来了之后,成绩也是很好,报考专业的时候,刘路想要报考数学专业,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刘路的父母开始时是不同意的,因为数学专业在大学专业里不属于热门的好就业的专业。

刘路的父母作为工薪阶级,是想自己的儿子可以读一个好专业将来出来可以找好工作,但是在刘路锲而不舍的坚持说服下,刘路的父母最终动摇了,选择了尊重儿子,让刘路报考了中南大学的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刘路也是如愿以偿的被该学院录取了,然后开始了他正式的数学生涯。

大量阅读数学书籍,破解了数学界大难题

刘路在进入大学之后,和周围所有的同学成绩不相上下,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数学成绩也是很普通,刘路经常进入学校图书馆去看一些英文版的数学书籍,基本没事儿就会去,他每天都会在图书馆里待很长时间,刘路的家里和寝室也都是这些英文版的数学书籍。

刘路热爱数学,在大二的时候,他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所以他经常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老师也会给他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刘路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刘路在大三时,他开始了自学反推数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中,刘路接触到困扰了中外数学界多年的“西塔潘的猜想”,刘路也是来了兴趣,这个猜想可以说是数学界的大难题,多年以来也没有数学家能够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刘路在接触了这个思想大约有两个多月过后,他突然灵光一现,来了灵感,有了思路,他想到了或许利用之前使用过的一个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但是毕竟这个方法不是针对这个结论的,所以这个方法肯定需要修改,但是大方向应该不会有问题。

所以刘路当机立断开始了行动,修改了曾经使用过的那个方法,在花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后,刘路成功地证明出了“西塔潘的猜想”,他连夜将证明写出来之后,便直接投给了一个在数理逻辑方面十分的权威的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证明在杂志上发表了之后,许多权威的科学家都关注到了刘路的证明思路,在研究过后,他们也是认可了刘路的研究成果,并且也佩服起了刘路,在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之后,刘路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激情,他又继续研究,最终给了这个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这个大难题。

“西塔潘的猜想”的成功解决成了助推刘路数学研究事业一路上升的推力,刘路也被邀请去名校芝加哥大学做报告,越来越多的数学界科学家,权威人士看到了刘路的潜力,决定收他为徒,或者向科研机构推荐他,刘路的数学研究道路一路向好。

获得奖励,成为正级教授

刘路在被国外权威人士认可了之后,中南大学这个重视人才的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奖励来鼓励刘路继续研究数学方面的问题,校方商量过后特别的批准了刘路可以不用经过考试直接在中南大学硕博连读,而且可以选择本科直接毕业。

并且中南大学决定要针对刘路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还让刘路进入了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从而更好地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在2012年的时候,中南大学又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破格聘请解决了数学界大难题的大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教授的年龄大多都在50岁左右,中年人,有着很多的经验履历,很少会有年轻的教授,更何况还是在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天方夜谭的,而且教授的评选条件也是十分的严格的,但是刘路做到了。

而且在刘路23岁的时候,他正式的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可谓是前无古人。之后中南大学也是出台了一项鼓励政策,要为杰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以及更好的发展机遇以及生活的保障,让他们可以没有任何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事业当中。

中南大学决定奖励刘路100万元的奖金,其中50万元用于刘路的家庭生活,让刘路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家庭,不用担心生活,剩下的50万则是要刘路用于数学研究,改善当时的研究条件,从而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刘路在成为了最年轻的教授之后,也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是刘路没有骄傲,而是不断的学习,他申请了伯克利大学的数学专业,准备出国留学,在国外更好地充实自己,校方也是支持刘路的留学的决定,同时刘路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希望学生可以更加的看重知识一点,而不是看中成绩。

数学奇才是传奇的,大三破解了数学界大难题,年纪轻轻成为了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了人们羡慕的目标,但是数学奇才也是普通的,因为所有的成果都是他努力奋斗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到了,同时也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对待学习,心无旁骛,认真的学习,结果终究不会太差。

他后来挺好的,因为重视家庭了,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也没信息在互联网出现,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祝他生活美满。

符号逻辑杂志投稿地址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投稿。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1、符号逻辑杂志为在线投稿,浏览器搜索符号逻辑杂质官网即可。2、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请在“邮件主题”里注明论文的标题和姓名,每篇文章3000到8000字为宜。

虽然我不能给你很多很详细的地址,但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1. 你首先为你所要投的文章找一个与文章相符合的杂志.如你写的文章是散文的话,那像杂文这样的杂志人就不能投了.2 现在的杂志一般都在当期的期刊上写有一些编辑的电子邮箱或者杂志的地址,你可以把上面的地址抄下来然后与投递的方式把你的作品寄出去.3 切勿一稿多投,一般情况下如果以寄信的方式投稿的话三个月没有回复,作品可自行处理.如果与电子邮件方式投稿的话,三天到一个星期左右会通知你.最好自留底稿.

情况比较好,生活比较顺心如意,充满了愉快,生活是比较富裕的,是很安逸的,状态挺好的,令人羡慕不已。

说实在的,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天才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刘嘉忆,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数学天才,在别人还在烦恼学业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中南大学最小的正教授了。但是,面对这样子的荣誉,专家丘成桐丝却很不屑,他只当刘嘉忆是碰巧而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数学天才刘嘉忆的故事吧!

这位数学天才原来的名字不叫刘嘉忆,之前叫做刘路,刘嘉忆是他的署名。刘路在1989年出生于一户家庭背景不错的人家,父母都是在企业工作的,她的妈妈还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刘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的理工科成绩也特别好。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最喜欢钻研数学难题,解决一道数学题就是他就特别有自豪感。初中的时候,他除了学习初中的数学以外,还自己钻研更加复杂难解的数学题。他自己独自钻研的数学题对其他同学来说,就相当于天书一般,别人根本就看不懂。而刘路却能快速的解出这些数学题,可见他的数学天赋非常高了。在2008年的高考中,刘路竟以非常优异的高分取得中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刘路在上了大学以后,一开始也没有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数学功底,他的同学认为他也比较普通,唯一特别的就是他喜欢去图书馆找一堆关于数学方面的书来拿回宿舍里钻研,甚至钻研到半夜不睡觉。而且他在数学方面的见解似乎也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新颖又简单,还速度。刘路最喜欢数学课程中的数理逻辑这部分,到了大二他就独自钻研数理逻辑。他的老师了解他非常喜欢数理逻辑以后,也就经常会给他一些指导与建议,所以他对数理逻辑也非常自信。

后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个定理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但是数十年都一直没人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刘路发现了这个定理,就非常感兴趣,他一直想办法要解决这个国际难题。后来他翻阅了无数数学资料,总结后就突然有了想法,于是他就连夜论证出来了这个定理。他将论证投稿发给了《符号逻辑杂志》,这是一家数理逻辑杂志。这就引起了数学界的轰动与反响,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论证了刘路的结论以后,就非常兴奋,就写信给了刘路,表达了他对刘路的赞赏之情。

这也让刘路开始被中南大学重视起来,希望他能够尽快研究出来。博士生导师侯振还收他为徒,支持与指导他不断进行研究。不过对于刘路的论证,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美籍华裔丘成桐认为刘路只不过运气好罢了。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南风窗杂志社在哪

《南风窗》这本杂志是挺出名的,不过订阅的话全国的官方网站就只有 包年优品了。

《南风窗》邮发代号:46-117全年26期,逢单周三出版,大16开96页全彩印刷定价:8元订阅价:第一、三季度:56元/季,第二、四季度:48元/季, 半年104元,208元/年+ 邮局订阅 + 邮局、银行直接汇款订阅 + 网上订阅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读者可以随时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本刊邮发代号:46-117。由当地邮局负责投递邮局、银行汇款本社提供免费平邮服务,如需挂号,另付3元/期,26期共78元。*邮局汇款方式:收款人姓名:南风窗杂志社收款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87号7-8楼(邮编:510635)汇款人资料:请填写您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您的姓名。请在汇款单的附言栏中注明:订阅杂志的名称数量、起止月份和联系电话。*银行汇款方式:汇款帐号:3602000909002728665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广州市北京路支行开户名称:南风窗杂志社请务必传真汇款单并注明订阅杂志的名称、数量、起止月份和联系电话等。网上订阅网上订阅由杂志订阅服务商 浏览网()提供服务。网站可以提供多种的付款方式,由刊社直接提供邮递服务。发行部的联系方法: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87号7-8楼 510635电话: 0086- 转 6081/82/83/84/85/86传真: 0086-电子邮件:

问问定杂志的地方啊

南风窗杂志评价:

南风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杂志报刊,这个报刊是成立于1985年的,这个知名报刊是有独特的品质和气质,并且对社会上所形成的问题会给予特别的解读,读者对于南风窗这个报刊也是有非常高的评价。

有关于这个报刊报道的一些新闻,阅读下来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说南风窗报刊的文笔还是非常精彩的。对于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来说,选择阅读南风窗这个报刊的文章还是非常好的。

刊物历史:

《南风窗》在中国大陆首次鲜明提出“政经杂志”的理念,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与国际印刷品质接轨,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经新闻杂志

1998年,《南风窗》在中国大陆首次鲜明提出“政经杂志”的理念,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

2001年,《南风窗》改为半月刊,月发行量突破80万份。2008年,《南风窗》改为双周刊,逢单周三出版,全年出版26期。

自2008年以来,南风窗杂志社凝集资源,致力于转型成为一家研究型的立体传播机构,其编辑记者、核心供稿人大多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并设立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与知名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