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按照饮用时间和场合可分为餐前鸡尾酒、餐后鸡尾酒、晚餐鸡尾酒、睡前鸡尾酒和派对鸡尾酒等。 (1)餐前鸡尾酒 餐前鸡尾酒又称为餐前开胃鸡尾酒,主要是在餐前饮用,起生津开胃之妙用,这类鸡尾酒通常含糖分较少,口味或酸、或干烈,即使是甜型餐前鸡尾酒,口味也不是十分甜腻,常见的餐前鸡尾酒有马提尼、曼哈顿,各类酸酒等。 (2)餐后鸡尾酒 餐后鸡尾酒是餐后佐助甜品、帮助消化的,因而口味较甜、且酒中使用较多的利口酒,尤其是香草类利口酒,这类利口酒中掺大了诸多药材,饮后能化解食物於结,促进消化,常见的餐后鸡尾酒有B和B、史丁格、亚力山大等。 (3)晚餐鸡尾酒 晚餐鸡尾酒这是用晚餐时佐餐用的鸡尾酒,一般口味较辣,酒品色泽鲜艳,且非常注重酒品与菜肴口味的搭配,有些可以作为头盆、汤等的替代品,在一些较正规和高雅的用餐场合,通常以葡萄酒佐餐,而较少用鸡尾酒佐餐。 (4)派对鸡尾酒 这是在一些派队场合使用的鸡尾酒品,其特点是非常注重酒品的口味和色彩搭配,酒精含量一般较低。派对鸡尾酒既可以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又可以烘托各种派对的气氛,很受年轻人的喜爱。常见的酒有特基拉日出,自由古巴、马颈等。 (5)夏日鸡尾酒 这类鸡尾酒清凉爽口,具有生津解渴之妙用,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或盛夏酷暑时饮用,味美怡神,香醇可口,如冷饮类酒品、柯林类酒品、庄园宾治、长岛冰茶等。除此之外,鸡尾酒一定还有着许多为人不知的用途,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伏特加的由来,俄罗斯人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据说,500年前,俄罗斯的僧侣们第一次酿出这种液体是用来做消毒液的。不知哪个好饮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后500年间伏特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俄罗斯的第一饮料。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方式从来不是浅酌,而是真正杯底朝天的痛饮。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俄罗斯男子每两天就会“干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而在俄罗斯,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餐,快乐的婚礼,还是悲伤的葬礼上,都会见到痛饮伏特加的人们。其实,500年的伏特加仿佛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皇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是世界闻名的,度数极高、一点就着的伏特的作用应该说功不可没。据说,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战功奖励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叶罗费耶夫的观点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其实伏特加这个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漫谈俄罗斯(六) 再说说俄罗斯人与伏特加吧,这可是个大专题,呵呵!俄罗斯人爱喝酒,好喝酒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伏特加酒也与俄罗斯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也不知道是善缘还是孽缘。 伏特加,俄语“ВОДКА”一词来源于俄语“ВОДА”水。大家看看字面就知道了,俄罗斯人把伏特加当水一样对待,人没有水就活不了,俄罗斯人没有伏特加就活不了了。现在在国内卖的俄罗斯伏特加一般也就是“斯米尔诺夫”国内一般管她叫“红牌”,其他高档的都是芬兰产的伏特加。在俄罗斯国内有不下几百种品牌的伏特加酒,一般来说伏特加这种酒的度数其实都不算高,绝大多数是40%的,相当于咱们这边38度金六福的水平,另外还有一些是45%的。完全没有我们一般人想想的那么烈性。伏特加酒与中国酒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伏特加酒是勾兑出来的,而咱们的酒是酿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不管多好,多贵的伏特加酒其实都是食用酒精兑的水,所以,你打开伏特加酒的瓶子实际上是闻不到任何酒味的,不仅如此,就算一个人之前已经喝了一瓶伏特加酒了,他在电梯里打个饱嗝,周围人也闻不出来他喝酒没喝酒。所以在俄罗斯交警查酒驾,必须用吹的,光靠闻是肯定没用的。如果是我们中国酒,别说一瓶了,只要喝上一杯,马上就满嘴酒气了。 著名的斯米尔诺夫酒牌 那么,既然伏特加没什么味,究竟怎么喝那?答案是:靠干。一杯一杯生干。正是因为伏特加酒没有什么可以品味的后口儿,所以,喝酒最大的乐趣就剩下干杯了。我曾经多次见识过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真的是不要命了呀!完全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咱们中国人喝酒吧,一般是喜欢把别人灌醉,而俄罗斯人喝酒,是喜欢把自己灌醉。所以,你在饭桌上根本就用不着劝酒,你要是劝酒的话,你就要小心你的酒够不够喝的了。在它们那边喝酒的规矩就是端起杯来每次敬酒一定要祝点什么,比如祝您健康,祝您幸福,祝您永远美丽等等。然后一扬脖,把咱们这儿差不多一杯的伏特加就都喝进去了。在那边根本就没有“半开”这种说法,全都是整杯整杯喝的。 俄罗斯有N多种伏特加酒,可以说这里就是伏特加酒的故乡。 但是它们不会强求你,如果你开始说不喝,或者说不会喝,那中间绝对不会有人强灌你。可能是俄罗斯人比较傻,比较实在,从来没有说开始说不喝,然后从中间杀出来再喝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帮同学一起吃饭,有个中国学生偷偷把酒换成水了,结果让人家俄罗斯学生看出来了,差一点打起来了。我们那儿的俄罗斯老师说,像这种行为在它们当地是属于特别特别恶劣的,打死都不多,因为它们觉得这完全是对他人格的一种侮辱。 除了伏特加外,其实俄罗斯那边的啤酒也特别多,比较有名的一种叫“波罗地海”啤酒,我们还到这个酒厂去参观过,全部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工厂里特别干净,从外面看就是一个特别现代化的建筑,透过落地大玻璃窗就能直接看见里面的生产车间,这个牌子的啤酒口味种类也特别多,从“波罗地海0号”到波罗地海10号,口味也是由轻到重,其中4号啤酒是黑啤,另外,还有燕麦味的,薄荷味的,各种水果口味,甚至居然有,夏天口味,圣诞节口味,我也没尝过,不知道夏天味的啤酒会是个什么味道。一般它们的3号啤酒基本上就跟国内的啤酒口味差不多了,但是据我观察它们当地卖的最多的应该是7号,很明显当地人的口味比我们重。 其实上俄罗斯人并不把啤酒当作酒来对待的,啤酒对于它们来说应该是叫酒精性饮料,注意是饮料。在它们那边只有喝伏特加才能叫喝酒,比如今天饭桌上咱们就喝了啤酒,那就跟饭桌上只喝了果汁饮料没什么区别。平时,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会看N多人,男男女女,人手一个酒瓶子,都在喝啤酒。也当着它们的啤酒都是小瓶的,非常适合拿在手里,所以你在街上看到人手里拿着啤酒边走边喝,一点也不奇怪,你想呀!它们那边对于喝伏特加都当水了,更别提啤酒了。 如果要问伏特加酒也有什么名牌的话,那就要算,“斯米尔诺夫”了,这个酒在当地很有些传奇色彩,据说是一个家族企业发明的,一直以来非常畅销,甚至成为皇室专供,后来由于苏联时期的肃反清洗,家族里人好多都被干掉了,没死的人都逃到美国去了,同时也把配方带到美国,因此,现在最正宗的“斯米尔诺夫”伏特加酒就只有美国才有了,现在俄罗斯的这个“斯米尔诺夫”酒厂是后来仿造的。另一个我觉得还不错的品牌叫“俄罗斯标准”伏特加,据当地人说这个酒的口味最纯正,是最符合俄罗斯口味标准的伏特加酒,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国酒“茅台”。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当地品尝一下,感受一下俄罗斯的风情。 “俄罗斯标准牌”伏特加酒,新型伏特加酒的代表。 因为伏特加和饮酒也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多损害,我前面说过,不知道这个号称是俄罗斯人思想和灵感源泉的伏特加,到底是俄罗斯人的善缘还是孽缘?由于饮酒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侵袭着这个国家,而且已经成为一块顽疾,也是这个国家的“国饬”。首先来说由于酗酒导致大量男性过早死亡,比如我们学校吧,经常上个学期这个教授还来上课那,下个学期就突然消失了,然后楼道里会多个他的照片,下面桌子上摆上花,你就明白了,又挂了一个。其实有可能才五十多岁,一打听,十有八九是因为酗酒导致的。这还是在大学里,在民间就更可怕了。在这一代年青人中间不酗酒的很少,由于酗酒导致的社会犯罪案件和家庭暴力特别突出,俄罗斯有不知道多少单亲家庭,社会上的小混混,是跟酗酒有关的。之前酗酒很多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使人民心里落差加大造成的,现在酗酒多半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的。 现在俄罗斯类似我们这边一级,二级医院这种地方,大部分都开辟出来当强制戒酒中心了。而且07年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下达了全面禁酒令,要求所有商店晚上十一点以后不允许再出售酒精类产品,否则抓到要重罚,我上次去俄罗斯出差时一瓶酒也没带回来,超市过点就不卖了,否则警察抓到,按商店出售的收据上的时间连商店也会受罚。 不过,就算如此收效也是甚微,这个喝酒已经溶进俄罗斯人的民族性里了,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定的酒精依赖症,或者酒精性过敏症,跟吸毒一样,你不让它喝,它就抓耳挠腮浑身难受,不是心跳过快就是全身浮肿,等喝完酒都好了。 如果说为什么伏特加让俄罗斯人这样忠爱,这样致死不虞的喜欢它。也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二战的时候苏联之所以能够打败德国,战史学家一般会说是因为苏军的战略战术,有英明的军事指家等等。但俄罗斯人会讲那是因为伏特加酒,没有伏特加酒就没有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俄罗斯。的确在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在严酷的寒冬里苏联士兵因为有伏特加酒取暖打败了只有希特勒叫喊的德国士兵。又由于俄罗斯人的这种性格,热烈,率直很符合伏特加酒的性格,所以很难不使两者结合在一起。真是成也伏特加,败也伏特加。俄罗斯人对伏特加酒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宣传海报(一)(二) 再跟大家讲一个俄罗斯人喝酒不醉的小窍门,据我观察,俄罗斯人喝白酒一般都是站着喝,因为这样容易通气,然后端起杯来,先吐一口气,把胃里的空气排空,这样才不容易反胃,紧接着一扬脖把一杯酒全灌下去,记住!一定要快,尽量不要让酒在口腔里呆的太久,最好直接倒到胃里。然后把旁边准备好的一杯果汁一口气也灌下去,把酒压住。不要让它往上返。我试过这个办法,的确能比平时多喝不少。对于一般拼酒时非常有帮助,要不我们同屋还打趣我说:“ALEX,你现在太猛了,连喝凉水都是用干的了。。。” 伏特加:俄罗斯人的酒生活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国罗斯的国酒,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国也有生产。它是极寒之地的产物。12 世纪,沙皇俄国酿制出一种以稞麦酿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馏而成的“生命之水” 可以认为它是现今的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后不久,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引进俄国,成了伏特加酒新的原料。18世纪,确立了用白桦木炭炭层过滤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纪,随着连续式蒸馏机的应用,造就了今天的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 正牌伏特加酒,没有其他蒸馏酒的风味和香气,因此作鸡尾酒的基酒最合适。冰镇后干饮也妙不可言,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为一股火焰般的清热。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有些西方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严格地说,伏特加酒大体相当于中国所说的白酒,因为它并不是特指一个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类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国产的伏特加酒有几十个牌子,由欧洲进口的也有十个牌子。伏特加酒的酿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酒精进行活性炭处理,除去不纯气味然后加水勾兑。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这样勾兑而成的,度数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种。我个人觉得这种伏特加口感较差,味同假酒。在国内时,一位朋友从苏联带回伏特加酒请我们几位同学品尝。我们喝了第一杯后,觉得与我们想象中的味道相差甚远,便一致断定朋友带回的伏特加是假酒。这位朋友坚持说“老毛子”喝的就是这种口味的伏特加。到了俄罗斯之后,我发现朋友说的是对的。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伏特加还有一种是用粮食酿制而成的。这种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兑的那种好多了,清冽净爽,余味悠长,基本属于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口味。只可惜这种伏特加酒在商店里卖的不多。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俄罗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点,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饭店,再说那样还用花钱。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冻死的酒鬼,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们大都谈锋很健,极富幽默感,喝起酒来会把这一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几杯伏特加下肚,遂雅兴大发,或翩翩起舞或尽展歌喉。接下来便是各色故事、笑话、绕口令脱口而出,妙趣横生。朋友间聚会喝酒一般要持续三四个小时,每隔1小时休息10分钟,烟民们可出去过会儿烟瘾。俄罗斯人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而言之,为所有的爱干杯。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会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是伏特加爱好者,这在俄罗斯政坛实属罕见。他喜爱喝啤酒,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在朋友执意劝说下才喝伏特加。前总统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捍卫者。他不仅喜欢喝伏特加,而且常喝,并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上议院议长斯特罗耶夫很少喝酒,而且只认准一种牌子得伏特加。他喝酒很讲究,酒具必须精致,下酒菜必须可口,因而被封以“酒仙”得雅号。下议院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则刚好相反,他善饮,但只要是国产伏特加就行,下酒菜也不挑剔,生嚼圆白菜足矣。俄罗斯伏特加酒 早在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就宣称:“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一大快事。”一千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人仍然乐此不疲,他们的酒精消耗量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要大——每人消耗量平均几乎是每个英国人的三倍。 俄罗斯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国酒。“俄罗斯伏特加”意为“几乎没有水”,一般认为是由14世纪的俄国修道士发明的。俄罗斯伏特加由经过过滤的水和和纯酒精制成,喝的时候不搀水,最 好是冰冻的,并且要一口喝下去,通常紧接着再吃一口腌黄瓜或一口黑面包——据说这有助于酒顺利地进肚。 为商用目的而生产的俄罗斯伏特加酒的配料大同小异:俄罗斯“首都”牌里含有一点糖浆,俄罗斯“莫斯科”牌里加了一两滴醋,俄罗斯“小麦”牌则由经过蒸馏的土豆制成。俄罗斯其他牌子的注入了柠檬油、胡椒粉和bison grass。 比较而言,家酿酒——“月光”牌的配料就不那么讲究,基本上是有什么原料就用什么原料。黑麦、小麦、糖和马铃薯都是经过挑选的成分,但是俄罗斯人也很精于用牙膏、鞋油——甚至蟑螂粉制作家酿酒。报道车臣战争的记者对俄罗斯人提出的要彩色胶卷的要求大感困惑,实际上彩卷是他们制作一种特殊俄罗斯伏特加酒的至关重要的成分。 俄罗斯彼得大帝的土兵根据他颁布的法令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还建立了国家对俄罗斯伏特加酒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今天,俄罗斯伏特加酒的税收已经超过了所得税的收入:仅在俄罗斯莫斯科,一天就能售出一百万瓶。俄罗斯拟调高伏特加酒底价 2010年06月10日 14:27: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6月9日电俄罗斯人以饮酒豪放著称,每人每年平均喝掉18升纯酒精。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曾下令加强反酗酒措施。俄罗斯财政部官员9日说,政府考虑将伏特加酒最低限价调高一倍。 俄罗斯今年1月为伏特加设立了最低限价,每半升89卢布(1美元约合32卢布)。俄财政部打算从明年开始,3年内逐步将伏特加最低价格调高至200卢布。 财政部副部长谢尔盖·沙塔洛夫说:“伏特加不应该卖得便宜。它不属于最不可或缺的产品。” 不过,法新社援引俄罗斯外贸银行分析师的话报道,这一政策生效后,市场整合将加快,小酒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将被少数实力强劲的大酒商把持,伏特加消费量几乎不会受影响。伏特加提价造成的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酒类走私加剧,从而导致税收减少。 还有专家指出,俄罗斯酒商在政府和议会内影响力强大,因此很难说这项政策是否能得到通过。俄罗斯伏特加酒终极标准 如同“伏特加”一词在其母语中的意义“生命之水”一般,自其被创造至今的500年间,便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传奇饮品,始终以最大限度地灼烧着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与生命,见证历史,见证传奇。 它以长成于世上最严酷环境中的农作物为肌骨、以消融在拉多加湖中的万年冰雪为魂魄、它经过臻至艺术境界的蒸馏技术,被洗练得一尘不染;而惟有当它以一种最优雅宁静的方式注入杯中时,人们才能够用舌尖、用喉管、用呼吸、用体内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胞去感受它的神奇。 时光锻造荣耀,传奇铸就永恒。 “俄国斯丹达原味伏特加”独特的品牌标识及花纹酒瓶造型,源于俄国女沙皇安娜一世下令建造的200吨大钟,该钟位于莫斯科伊凡大帝钟塔脚下,象征着酒中所含的深厚俄罗斯气息。酒瓶标签上印有的季米特里·门捷列夫签名,标志着“斯丹达伏特加·原味”的纯正来历和精准工艺,经由意大利名匠打造的包装,生动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款伏特加挑选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作为原料,取其因生长缓慢而聚集起的有价蛋白质;并加入被誉为是“全世界最柔软与纯净”的拉多加湖冰川溶水,经过4个阶段不同工艺、8重蒸馏,并通过多达4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得到浓度为40%的、不含任何杂质及化学品的全天然纯正酒品。 关键词:最先进的酿酒厂 孕育这瓶酒的母体,是全俄罗斯技术水准最高的伏特加生产中心。这座造价6千万美元的新圣彼得堡酿酒厂,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聚集了最高级的蒸馏和过滤技术,以及俄罗斯大师级的酿酒者的丰富经验,展示了俄罗斯伏特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门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有趣的是,这瓶酒的配方是著名化学家季米特里·门捷列夫于1894年发明的,提起他的名字,总是最先和元素周期表联系在一起,但经他严谨分析得出的配方,也成全了俄罗斯酒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根据他的配方,“俄国斯丹达”精确匹配40%的酒精标准,通过48小时的熟化流程确保了门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关键词:冰川水+冬小麦 “俄国斯丹达”采用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酿制而成。这种小麦是伏特加生产的理想配料,因为它生长缓慢,在生长过程中聚集了有价值的蛋白质。由这种小麦酿制的伏特加品质高,口味纯。之后,再由俄罗斯北部冰冻地区采取的纯净冰川时期的软水用来稀释酒精,通过多达四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几乎所有杂质都可从酒中清除。 关键词:俄国斯丹达原味 “俄国斯丹达”原味款符合门捷列夫的原创配方,口感超级爽滑,口味纯正,还保留了传统俄罗斯伏特加的“面包”醇香的特点,是传统俄罗斯伏特加的最好诠释。另外两款“白金”与“统帅”,前者独特的银制过滤系统制成的伏特加特别纯净,口味卓越,包装华丽,能满足专业品酒者的挑剔眼光,同时契合时尚鸡尾酒会带来的愉悦;后者则采取来自北方的超纯的冰川软水,经过8次蒸馏流程,以及独有的水晶石英过滤,色泽超级纯净,口感如丝般顺滑,反映了现代俄罗斯诱人的活力。
这个的我 原创的
伏特加的由来,俄罗斯人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据说,500年前,俄罗斯的僧侣们第一次酿出这种液体是用来做消毒液的。不知哪个好饮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后500年间伏特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俄罗斯的第一饮料。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方式从来不是浅酌,而是真正杯底朝天的痛饮。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俄罗斯男子每两天就会“干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而在俄罗斯,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餐,快乐的婚礼,还是悲伤的葬礼上,都会见到痛饮伏特加的人们。其实,500年的伏特加仿佛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皇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是世界闻名的,度数极高、一点就着的伏特的作用应该说功不可没。据说,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战功奖励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叶罗费耶夫的观点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其实伏特加这个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漫谈俄罗斯(六) 再说说俄罗斯人与伏特加吧,这可是个大专题,呵呵!俄罗斯人爱喝酒,好喝酒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伏特加酒也与俄罗斯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也不知道是善缘还是孽缘。 伏特加,俄语“ВОДКА”一词来源于俄语“ВОДА”水。大家看看字面就知道了,俄罗斯人把伏特加当水一样对待,人没有水就活不了,俄罗斯人没有伏特加就活不了了。现在在国内卖的俄罗斯伏特加一般也就是“斯米尔诺夫”国内一般管她叫“红牌”,其他高档的都是芬兰产的伏特加。在俄罗斯国内有不下几百种品牌的伏特加酒,一般来说伏特加这种酒的度数其实都不算高,绝大多数是40%的,相当于咱们这边38度金六福的水平,另外还有一些是45%的。完全没有我们一般人想想的那么烈性。伏特加酒与中国酒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伏特加酒是勾兑出来的,而咱们的酒是酿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不管多好,多贵的伏特加酒其实都是食用酒精兑的水,所以,你打开伏特加酒的瓶子实际上是闻不到任何酒味的,不仅如此,就算一个人之前已经喝了一瓶伏特加酒了,他在电梯里打个饱嗝,周围人也闻不出来他喝酒没喝酒。所以在俄罗斯交警查酒驾,必须用吹的,光靠闻是肯定没用的。如果是我们中国酒,别说一瓶了,只要喝上一杯,马上就满嘴酒气了。 著名的斯米尔诺夫酒牌 那么,既然伏特加没什么味,究竟怎么喝那?答案是:靠干。一杯一杯生干。正是因为伏特加酒没有什么可以品味的后口儿,所以,喝酒最大的乐趣就剩下干杯了。我曾经多次见识过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真的是不要命了呀!完全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咱们中国人喝酒吧,一般是喜欢把别人灌醉,而俄罗斯人喝酒,是喜欢把自己灌醉。所以,你在饭桌上根本就用不着劝酒,你要是劝酒的话,你就要小心你的酒够不够喝的了。在它们那边喝酒的规矩就是端起杯来每次敬酒一定要祝点什么,比如祝您健康,祝您幸福,祝您永远美丽等等。然后一扬脖,把咱们这儿差不多一杯的伏特加就都喝进去了。在那边根本就没有“半开”这种说法,全都是整杯整杯喝的。 俄罗斯有N多种伏特加酒,可以说这里就是伏特加酒的故乡。 但是它们不会强求你,如果你开始说不喝,或者说不会喝,那中间绝对不会有人强灌你。可能是俄罗斯人比较傻,比较实在,从来没有说开始说不喝,然后从中间杀出来再喝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帮同学一起吃饭,有个中国学生偷偷把酒换成水了,结果让人家俄罗斯学生看出来了,差一点打起来了。我们那儿的俄罗斯老师说,像这种行为在它们当地是属于特别特别恶劣的,打死都不多,因为它们觉得这完全是对他人格的一种侮辱。 除了伏特加外,其实俄罗斯那边的啤酒也特别多,比较有名的一种叫“波罗地海”啤酒,我们还到这个酒厂去参观过,全部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工厂里特别干净,从外面看就是一个特别现代化的建筑,透过落地大玻璃窗就能直接看见里面的生产车间,这个牌子的啤酒口味种类也特别多,从“波罗地海0号”到波罗地海10号,口味也是由轻到重,其中4号啤酒是黑啤,另外,还有燕麦味的,薄荷味的,各种水果口味,甚至居然有,夏天口味,圣诞节口味,我也没尝过,不知道夏天味的啤酒会是个什么味道。一般它们的3号啤酒基本上就跟国内的啤酒口味差不多了,但是据我观察它们当地卖的最多的应该是7号,很明显当地人的口味比我们重。 其实上俄罗斯人并不把啤酒当作酒来对待的,啤酒对于它们来说应该是叫酒精性饮料,注意是饮料。在它们那边只有喝伏特加才能叫喝酒,比如今天饭桌上咱们就喝了啤酒,那就跟饭桌上只喝了果汁饮料没什么区别。平时,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会看N多人,男男女女,人手一个酒瓶子,都在喝啤酒。也当着它们的啤酒都是小瓶的,非常适合拿在手里,所以你在街上看到人手里拿着啤酒边走边喝,一点也不奇怪,你想呀!它们那边对于喝伏特加都当水了,更别提啤酒了。 如果要问伏特加酒也有什么名牌的话,那就要算,“斯米尔诺夫”了,这个酒在当地很有些传奇色彩,据说是一个家族企业发明的,一直以来非常畅销,甚至成为皇室专供,后来由于苏联时期的肃反清洗,家族里人好多都被干掉了,没死的人都逃到美国去了,同时也把配方带到美国,因此,现在最正宗的“斯米尔诺夫”伏特加酒就只有美国才有了,现在俄罗斯的这个“斯米尔诺夫”酒厂是后来仿造的。另一个我觉得还不错的品牌叫“俄罗斯标准”伏特加,据当地人说这个酒的口味最纯正,是最符合俄罗斯口味标准的伏特加酒,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国酒“茅台”。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当地品尝一下,感受一下俄罗斯的风情。 “俄罗斯标准牌”伏特加酒,新型伏特加酒的代表。 因为伏特加和饮酒也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多损害,我前面说过,不知道这个号称是俄罗斯人思想和灵感源泉的伏特加,到底是俄罗斯人的善缘还是孽缘?由于饮酒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侵袭着这个国家,而且已经成为一块顽疾,也是这个国家的“国饬”。首先来说由于酗酒导致大量男性过早死亡,比如我们学校吧,经常上个学期这个教授还来上课那,下个学期就突然消失了,然后楼道里会多个他的照片,下面桌子上摆上花,你就明白了,又挂了一个。其实有可能才五十多岁,一打听,十有八九是因为酗酒导致的。这还是在大学里,在民间就更可怕了。在这一代年青人中间不酗酒的很少,由于酗酒导致的社会犯罪案件和家庭暴力特别突出,俄罗斯有不知道多少单亲家庭,社会上的小混混,是跟酗酒有关的。之前酗酒很多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使人民心里落差加大造成的,现在酗酒多半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的。 现在俄罗斯类似我们这边一级,二级医院这种地方,大部分都开辟出来当强制戒酒中心了。而且07年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下达了全面禁酒令,要求所有商店晚上十一点以后不允许再出售酒精类产品,否则抓到要重罚,我上次去俄罗斯出差时一瓶酒也没带回来,超市过点就不卖了,否则警察抓到,按商店出售的收据上的时间连商店也会受罚。 不过,就算如此收效也是甚微,这个喝酒已经溶进俄罗斯人的民族性里了,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定的酒精依赖症,或者酒精性过敏症,跟吸毒一样,你不让它喝,它就抓耳挠腮浑身难受,不是心跳过快就是全身浮肿,等喝完酒都好了。 如果说为什么伏特加让俄罗斯人这样忠爱,这样致死不虞的喜欢它。也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二战的时候苏联之所以能够打败德国,战史学家一般会说是因为苏军的战略战术,有英明的军事指家等等。但俄罗斯人会讲那是因为伏特加酒,没有伏特加酒就没有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俄罗斯。的确在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在严酷的寒冬里苏联士兵因为有伏特加酒取暖打败了只有希特勒叫喊的德国士兵。又由于俄罗斯人的这种性格,热烈,率直很符合伏特加酒的性格,所以很难不使两者结合在一起。真是成也伏特加,败也伏特加。俄罗斯人对伏特加酒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宣传海报(一)(二) 再跟大家讲一个俄罗斯人喝酒不醉的小窍门,据我观察,俄罗斯人喝白酒一般都是站着喝,因为这样容易通气,然后端起杯来,先吐一口气,把胃里的空气排空,这样才不容易反胃,紧接着一扬脖把一杯酒全灌下去,记住!一定要快,尽量不要让酒在口腔里呆的太久,最好直接倒到胃里。然后把旁边准备好的一杯果汁一口气也灌下去,把酒压住。不要让它往上返。我试过这个办法,的确能比平时多喝不少。对于一般拼酒时非常有帮助,要不我们同屋还打趣我说:“ALEX,你现在太猛了,连喝凉水都是用干的了。。。” 伏特加:俄罗斯人的酒生活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国罗斯的国酒,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国也有生产。它是极寒之地的产物。12 世纪,沙皇俄国酿制出一种以稞麦酿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馏而成的“生命之水” 可以认为它是现今的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后不久,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引进俄国,成了伏特加酒新的原料。18世纪,确立了用白桦木炭炭层过滤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纪,随着连续式蒸馏机的应用,造就了今天的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 正牌伏特加酒,没有其他蒸馏酒的风味和香气,因此作鸡尾酒的基酒最合适。冰镇后干饮也妙不可言,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为一股火焰般的清热。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有些西方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严格地说,伏特加酒大体相当于中国所说的白酒,因为它并不是特指一个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类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国产的伏特加酒有几十个牌子,由欧洲进口的也有十个牌子。伏特加酒的酿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酒精进行活性炭处理,除去不纯气味然后加水勾兑。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这样勾兑而成的,度数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种。我个人觉得这种伏特加口感较差,味同假酒。在国内时,一位朋友从苏联带回伏特加酒请我们几位同学品尝。我们喝了第一杯后,觉得与我们想象中的味道相差甚远,便一致断定朋友带回的伏特加是假酒。这位朋友坚持说“老毛子”喝的就是这种口味的伏特加。到了俄罗斯之后,我发现朋友说的是对的。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伏特加还有一种是用粮食酿制而成的。这种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兑的那种好多了,清冽净爽,余味悠长,基本属于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口味。只可惜这种伏特加酒在商店里卖的不多。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俄罗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点,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饭店,再说那样还用花钱。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冻死的酒鬼,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们大都谈锋很健,极富幽默感,喝起酒来会把这一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几杯伏特加下肚,遂雅兴大发,或翩翩起舞或尽展歌喉。接下来便是各色故事、笑话、绕口令脱口而出,妙趣横生。朋友间聚会喝酒一般要持续三四个小时,每隔1小时休息10分钟,烟民们可出去过会儿烟瘾。俄罗斯人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而言之,为所有的爱干杯。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会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是伏特加爱好者,这在俄罗斯政坛实属罕见。他喜爱喝啤酒,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在朋友执意劝说下才喝伏特加。前总统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捍卫者。他不仅喜欢喝伏特加,而且常喝,并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上议院议长斯特罗耶夫很少喝酒,而且只认准一种牌子得伏特加。他喝酒很讲究,酒具必须精致,下酒菜必须可口,因而被封以“酒仙”得雅号。下议院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则刚好相反,他善饮,但只要是国产伏特加就行,下酒菜也不挑剔,生嚼圆白菜足矣。俄罗斯伏特加酒 早在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就宣称:“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一大快事。”一千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人仍然乐此不疲,他们的酒精消耗量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要大——每人消耗量平均几乎是每个英国人的三倍。 俄罗斯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国酒。“俄罗斯伏特加”意为“几乎没有水”,一般认为是由14世纪的俄国修道士发明的。俄罗斯伏特加由经过过滤的水和和纯酒精制成,喝的时候不搀水,最 好是冰冻的,并且要一口喝下去,通常紧接着再吃一口腌黄瓜或一口黑面包——据说这有助于酒顺利地进肚。 为商用目的而生产的俄罗斯伏特加酒的配料大同小异:俄罗斯“首都”牌里含有一点糖浆,俄罗斯“莫斯科”牌里加了一两滴醋,俄罗斯“小麦”牌则由经过蒸馏的土豆制成。俄罗斯其他牌子的注入了柠檬油、胡椒粉和bison grass。 比较而言,家酿酒——“月光”牌的配料就不那么讲究,基本上是有什么原料就用什么原料。黑麦、小麦、糖和马铃薯都是经过挑选的成分,但是俄罗斯人也很精于用牙膏、鞋油——甚至蟑螂粉制作家酿酒。报道车臣战争的记者对俄罗斯人提出的要彩色胶卷的要求大感困惑,实际上彩卷是他们制作一种特殊俄罗斯伏特加酒的至关重要的成分。 俄罗斯彼得大帝的土兵根据他颁布的法令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还建立了国家对俄罗斯伏特加酒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今天,俄罗斯伏特加酒的税收已经超过了所得税的收入:仅在俄罗斯莫斯科,一天就能售出一百万瓶。俄罗斯拟调高伏特加酒底价 2010年06月10日 14:27: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6月9日电俄罗斯人以饮酒豪放著称,每人每年平均喝掉18升纯酒精。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曾下令加强反酗酒措施。俄罗斯财政部官员9日说,政府考虑将伏特加酒最低限价调高一倍。 俄罗斯今年1月为伏特加设立了最低限价,每半升89卢布(1美元约合32卢布)。俄财政部打算从明年开始,3年内逐步将伏特加最低价格调高至200卢布。 财政部副部长谢尔盖·沙塔洛夫说:“伏特加不应该卖得便宜。它不属于最不可或缺的产品。” 不过,法新社援引俄罗斯外贸银行分析师的话报道,这一政策生效后,市场整合将加快,小酒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将被少数实力强劲的大酒商把持,伏特加消费量几乎不会受影响。伏特加提价造成的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酒类走私加剧,从而导致税收减少。 还有专家指出,俄罗斯酒商在政府和议会内影响力强大,因此很难说这项政策是否能得到通过。俄罗斯伏特加酒终极标准 如同“伏特加”一词在其母语中的意义“生命之水”一般,自其被创造至今的500年间,便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传奇饮品,始终以最大限度地灼烧着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与生命,见证历史,见证传奇。 它以长成于世上最严酷环境中的农作物为肌骨、以消融在拉多加湖中的万年冰雪为魂魄、它经过臻至艺术境界的蒸馏技术,被洗练得一尘不染;而惟有当它以一种最优雅宁静的方式注入杯中时,人们才能够用舌尖、用喉管、用呼吸、用体内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胞去感受它的神奇。 时光锻造荣耀,传奇铸就永恒。 “俄国斯丹达原味伏特加”独特的品牌标识及花纹酒瓶造型,源于俄国女沙皇安娜一世下令建造的200吨大钟,该钟位于莫斯科伊凡大帝钟塔脚下,象征着酒中所含的深厚俄罗斯气息。酒瓶标签上印有的季米特里·门捷列夫签名,标志着“斯丹达伏特加·原味”的纯正来历和精准工艺,经由意大利名匠打造的包装,生动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款伏特加挑选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作为原料,取其因生长缓慢而聚集起的有价蛋白质;并加入被誉为是“全世界最柔软与纯净”的拉多加湖冰川溶水,经过4个阶段不同工艺、8重蒸馏,并通过多达4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得到浓度为40%的、不含任何杂质及化学品的全天然纯正酒品。 关键词:最先进的酿酒厂 孕育这瓶酒的母体,是全俄罗斯技术水准最高的伏特加生产中心。这座造价6千万美元的新圣彼得堡酿酒厂,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聚集了最高级的蒸馏和过滤技术,以及俄罗斯大师级的酿酒者的丰富经验,展示了俄罗斯伏特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门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有趣的是,这瓶酒的配方是著名化学家季米特里·门捷列夫于1894年发明的,提起他的名字,总是最先和元素周期表联系在一起,但经他严谨分析得出的配方,也成全了俄罗斯酒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根据他的配方,“俄国斯丹达”精确匹配40%的酒精标准,通过48小时的熟化流程确保了门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关键词:冰川水+冬小麦 “俄国斯丹达”采用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酿制而成。这种小麦是伏特加生产的理想配料,因为它生长缓慢,在生长过程中聚集了有价值的蛋白质。由这种小麦酿制的伏特加品质高,口味纯。之后,再由俄罗斯北部冰冻地区采取的纯净冰川时期的软水用来稀释酒精,通过多达四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几乎所有杂质都可从酒中清除。 关键词:俄国斯丹达原味 “俄国斯丹达”原味款符合门捷列夫的原创配方,口感超级爽滑,口味纯正,还保留了传统俄罗斯伏特加的“面包”醇香的特点,是传统俄罗斯伏特加的最好诠释。另外两款“白金”与“统帅”,前者独特的银制过滤系统制成的伏特加特别纯净,口味卓越,包装华丽,能满足专业品酒者的挑剔眼光,同时契合时尚鸡尾酒会带来的愉悦;后者则采取来自北方的超纯的冰川软水,经过8次蒸馏流程,以及独有的水晶石英过滤,色泽超级纯净,口感如丝般顺滑,反映了现代俄罗斯诱人的活力。
给你发几篇文献全是从数据库中找到的内容大概包括了你要的几个方面你需要自己把这些资料汇总一下 不够的话我再帮你下
首先,鸡尾酒在调制好之前,是好几种酒分散开来的,但他们都是酒啊,万变不离其宗,但还是分化出了各种种类,这就是“合久必分”。最后调制在一起,融合了,这就是“分久必合”
给你做参考吧:1.历史缘由2.发展与流行3.六大基酒(可分开介绍)4.世界著名鸡尾酒及其故事(马格美丽特,海明威得奇丽等,都有着不错的故事)5.鸡尾酒对身体的影响(好处)不知道可否给你启发。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求人不如去调酒师网站研究研究
西餐分很多菜系,像中餐一样的,中国有鲁菜,湘菜等等。西餐也分德国菜,法国菜,俄国菜,不同地方的菜都与当地人们生活习惯有关。西餐也分理论和实际厨艺之分,如果你想当老板的话不仅厨艺很重要,管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你就要选择长期专业。如果你学习后想以后成为一名顶级大厨,在一些高档的星级酒店工作,你就需要学一些深一点的知识,对于技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不仅如此还需要对管理、西餐的历史、营养各个方面深入研究下,所以需要选择一些长期西餐专业是比较好的,如果你是一名已经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对西餐有所了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一年内的相关专业就可以了,另外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做着自己去吃的话,那么,选择短期专业进行过渡也是不错的。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我国应用了几千年的成熟的理论医学、临床医学,是我国第一大发明。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换句话说,中医首重养生、保健,是世界各种医学所不可比拟的。据《黄帝内经》记载,古医药组成分为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可见,中医治病不仅用药,也用砭、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各种几乎无需成本的非药物疗法,也是世界各种医学所少见的。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通过五运六气预测,准备次年用药,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医讲究整体论,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两大精髓,为西医的还原论和辨病论治所不及。但是,中医上述特色基本已被“科学主义”抛弃殆尽。据统计,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0万;现在27万人,而据我们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其他中医尚需进一步学习或温习四大经典。这期间,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而中医却从80万人减少到3万人。中医发展走入了误区。导致中医进入误区的原因是,近百年来,我们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现在,重要的是走出误区,复兴中华文化,重铸中华医魂,才能真正解决13亿人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也才能够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复兴中华文化、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战争。可喜的是,2005年11月19日,中国中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结束了一百年来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从此,中医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有了与西医平起平坐的名分,不再低人一等。但这决不是说从此中医就被业内外人士真心认可它是科学的了,要走出百年来对中医认识的误区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还任重道远。一、百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百年来我国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失误,更是整个中华文化教育的失误,换句话说,我国教育缺失了自己的文化内容,我们子孙学的很多都是西方文化,使我们的孩子淡忘了中华文化,淡忘了根,日趋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因此,很多人已经不大知道我们的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和文化”,不大相信代表未来医学方向的中医药,不仅不把中医药视为成熟的理论医学,反倒视为糟粕,视为“伪科学”、“反科学”,直到今天,还主张要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鸦片战争失败使不少国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鸦片战争我们失败了,不少国人看到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在称赞人家之余,感叹自己穷,武器不如人,连文化也落后。于是,出现了洋务派,出现了西学东渐,出现了彻底否定自己文化的“五四运动”,出现了请进德先生赛先生的强烈要求。我们何以失败?真的是因为我们太穷吗?因为我们武器不如人吗?我们文化落后吗?不!当时我国并不太穷。在1600多年中,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世界30%以上。唐朝时占到70%,鸦片战争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还占到世界近三分之一。鸦片战争之失败,完全在于清政府腐败。当时,我们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确不如人,武器上也确不如人,但并非失败的主要原因,原因在于腐败政府里的投降主义、不抵抗主义作祟。抗日战争时,我们武器也不如人,八年抗战,打走了小日本,我们胜了。更不能说我们文化落后。中国中原地区历史上常常受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不得已修了万里长城。谁都知道,几千年前,中原地区就是成熟的农业社会,虽然曾被北方游牧社会所占据灭亡,但并不代表游牧文化先进。事实上,中华文化远优于游牧文化,因此,游牧民族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但是,不少先驱与先贤因鸦片战争之失败而否定我们的文化,否定文言文,否定儒释道诸子百家。我们不能说我们一切都好,但绝不能自轻自贱,全盘否定自己文化。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却也不亚于西方哲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不仅不落后,远优于西医药,代表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二十世纪初叶,西医药尚远远没有发展起来,水平低得可怜,然而,不少人根本尚未弄清什么是中医,就开始否定中医。不独有余云岫这样的人反对中医,连一些名气极大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医不科学,该扔到字纸篓里去了。当然,我们并非要否定这些先驱与先贤,对他们不能厚非,更不能后非。他们的思想有当时的背景,我们若生在当时,也难免会赞同他们的想法。(二)西学东渐使中国教育全盘西化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民族自信心并没有完全建立。1914年教育部发文,鼓励办西学,唯独禁止中医办学。教育总长汪大燮说,“余决意今后废除中医,不用中药。”于是西学在中国蓬勃发展,遍及全国,殃及我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及至1949年,私塾几乎荡然无存。到2000年,湖南最后一位私塾先生去世后,中国再也没有私塾了。值得说一句的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这位私塾先生教出的学生,无论出去做工还是干什么,从不偷奸耍滑,不少人因为有头脑,有道德,尽管没有文凭,也提拔到领导岗位;因此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对现代社会来讲,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形式上是西方的,而且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内容,除了被改造得不完整的汉字之外,可以说全是西方文化。就连音体美都是西方的:我们的宫商角徵羽五音记谱法与西方的五线谱水平相当,甚至略高一筹,但无人教授,适于养生的古琴古筝也极少有人传承;我们的养生体育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并未纳入正规教学,而大力倡导的则是西方的竞技体育、拼体能体育,结果,这些体育健将们一身伤一身病;清明上河图数米长,人物大小相仿,而学校图画课仅教西方透视画法。尤其是,学校教育把英语看得太重!众所周知,日本占领东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强迫中小学生学日语,迄今东北老人都会几句日本话;德国占领法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强迫法国学生学德语,于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写出了闻名世界的爱国主义小说——《最后一课》;今天,帝国主义没有拿枪逼着我们的孩子学英语,是我们自己逼着孩子学,而且制定出一系列条条框框逼着学,什么四级啦,六级啦,不一而足,连学国画的博士入学英语也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气得博导辞职不干了。事实上,学校里的英语学习现在已经远比汉语学习重要得多。我们还有多少毕业生会古文,能读懂《黄帝内经》?有多少人会作诗,会吟诗?广东省2005年高考学生在古文文句翻译、诗句欣赏等两方面有25%的试卷得零分。据调查,75%的大学生不知《黄帝内经》为何物。日本是世界上英语水平最差的国家,却又是一个科技大国,经济大国。所以,英语水平不代表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都学英语,这里还有一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我们的周总理在正式场合从不讲英语,都是讲汉语,由翻译来翻译。然而,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会突然冒出两句英语以显示“时尚”,在我国召开的只有三两个外国人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却也要求所有发言用英语以显示“与国际接轨”。(三)两次海归热潮使我们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学习西方文化学习别人的好东西,可以丰富自己,但要消化地吸收,即同化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我国曾有两次“海归”热潮。第一次是清末出国留学生归国热潮。绝大多数回国后在祖国建设、科技发展、文化革命、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等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詹天佑、梁思成、鲁迅、孙中山等等。但是,个别“海归”受西方文化影响,有时并没有很好消化吸收,而是生吞活剥地学,囫囵吞枣地往回拿。回来后对自己祖宗留下的许多东西看不惯。例如,余云岫、鲁迅、汪大燮、钱玄同等在日留学,回国后认为中医落后,乃是受日本废除汉医、独尊西医思潮以及汉字落后论的影响。余云岫则更提出《废止旧医案》,要彻底消灭中医。由于海归的影响,出现了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推行白话文。从当时情况看,五四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不对的,负面作用甚大。今天人们才又重新认识到孔老夫子的价值: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开会,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在会议结束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讲,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我们一些国人则似“入芝兰之室”了。第二次“海归”热潮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留学生回归。这些学成回国的专家学者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有个别人忘掉了自己的文化,未经消化地带回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文化,忘掉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崇洋之风兴盛,于是乎,西方的暴露文化上了我们电视,而且越露越多(他们忘了肚脐着凉,若干年后病会找上门),他们过的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忘记了自己的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2004年,竟有20多家电视台宣传情人节)。2005年,几家电视台大肆宣传圣诞节;圣诞与中国何干?美国人过春节、过端午节吗?!更有甚者,极个别人可能会因为曾经留洋而忘记祖国利益,以为洋人服务为荣。被某协会开除后又供职于某外国机构的一个人,竭力鼓吹美国社会制度优越,鼓吹布什打伊拉克有理,鼓吹美国应该出兵中国消灭中国的独裁政权,俨然一副汉奸嘴脸。我们不要忘记,美国的研究生奖励制度不仅是人才收割机,而且是培养世界各国人才拥有美国文化思想的洗脑机,关键是看自己能否把持得住。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在呈报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说:“哪一个国家能成功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便将由于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识上和商业的影响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回报。”美国国务院呈送国会的2002-2003年中美科技合作执行情况评价报告中说:“中国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才开始大量获得美国研究生学位,随着这群学生逐渐在中国国内获取资历,拥有美国研究生学位的中国高层官员的数量也将会相应增加。就这一强有力的态势而言,中国科学家群体对中国的政策具有的影响虽然难以估量,但无疑是重要的。例如,中国卫生部中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官员已经对美中双边合作及诸如艾滋病、SARS等重要卫生问题的信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他们对新思想逐渐采取了开放态度。”我们知道,巴西和印度都曾经拒绝过美国赠与的艾滋病善款,以确保艾滋病的药物研究权和疾病治疗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我们国家接受了善款。美国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50万中国农民成了国际西药厂家进行实验的白老鼠,每天仅给10元人民币。鸡瘟就是鸡瘟(尽管鸟类也患此瘟疫),又按洋人说法改叫禽流感,按洋人办法活埋无病之鸡;《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称赞中国卫生部在禽流感方面合作愉快。中国人从来不怕流感,两副中药即可解决问题,却要大肆鼓吹永远赶不上流感病毒变异的疫苗;实际上制造了恐慌,而又劳民伤财,起到了替洋人疫苗公司作广告的作用。(四)西化教育导致“科学主义”,只信西医只发展西医西学东渐、西化教育,导致滋生“科学主义”,导致只相信西方的,不相信自己的。于是,产生了“中国没有哲学,中国没有科学”、“中医不科学”、“中医药必须与国际接轨”等怪论。总之,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卫生部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着封建社会的打倒一块打倒。尽管毛主席批评了这种错误做法,撤了王斌、贺诚的副部长职务,提出“西医学习中医”,但中央卫生部一直只相信西医,只发展西医。西医由1949年的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人,而中医由50万人下降到今天的27万人。32所中医院校学生约三分之一时间学西医,而西医院校学生只有二百五十分之一的时间学中医。这是何等不对称!最近还有同志说:中医不仅要摆出事实,还要讲出道理;不能光摆事实,讲不出道理说服不了人,那不行。其实还是要按西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要用西医术语解释中医。实际上,并不是中医讲不清,而是缺少中国文化底蕴、西方文化先入为主的专家听不懂。只有钻进去才能弄懂。一些西学中的同志后来醉心于中医,说明他们弄懂了中医,而且为中医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我们的个别院士就是“科学主义”者,最近开始大讲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是反科学;不过还好,有一位说后过了一段时间说是听国外什么人说的,另一位说完之后说了句老实话,他不懂中医。德国波克特博士宣传中医48年,他说,因为他懂西医,且是教西医的,所以,有自知之明,才敢于批评西医。而我国的个别院士声明自己不懂中医却敢于否定中医,说明了什么问题?!由于科学主义作怪,中医若没治好癌症,就嘲笑中医;中医治好了癌症,他宁肯说自己诊断有误也不肯承认是中医治好的。明明针灸可以治疗疟疾,这也为不杀灭病毒治疗艾滋病开辟一条新思路,大权威却武断地说:针灸治不了疟疾,那些患者都是自愈的。刘海若是以中医为主治好的,开始宣传时只宣传西医,最后说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所谓“结合”,就是因为海若无吞咽功能,用鼻饲管灌中药,鼻饲管是西医的。2003年4月26日上午,我们把广州三位治疗SARS的中医专家请到北京,召开“中医成功治疗非典学术交流会”;应科技部之邀,广州专家向“非典科技攻关组”汇报中医是如何成功治疗SARS的情况。汇报当中,就有人插话说:“没有与西医对比,说明不了问题。”最后,科学院某领导向广州专家说:“你们要拿出一个规范性的东西,和西医对比,如果证明中医确实有效,我们再组织推广。”为什么要求中医和西医对比,为什么不要求西医与中医对比?!说来说去,还是不相信中医是科学。各界对我们2003年的课题“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成果反映都很好。总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7家报纸发表,也在中国工程科学等4家杂志刊载,全国各地翻印一万三千份,也作为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印送国务院各部门,中央领导也曾对课题组的报告做过批示,等等。课题验收时,评委一致建议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我们向北京市申报科技进步一等奖,没想到答辩时两位评审专家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你们的意见西医界同意吗?”还有一位评审专家提出类似问题,令我们哭笑不得。什么时候规定了西医是中医的审判标准?由此可见,西方文化教育导致科学主义在我国泛滥到何种程度,我们不少同志把别人家的“牌位”搬到了自己家庙。有了这样的成见,怎么可能听取他人正确意见,怎么可能把中医放在眼里!德国波克特教授说,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中医教育之失误中医教育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基础。中医临床疗效能否持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能否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中医事业能否发展、壮大,都与下一代中医传承者的培养、教育休戚相关。但不容乐观的事实是,目前中医学院的中医教育太缺乏中医特色,培养的中医人员实在难以担当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任;模式单一,否定了中医应用几千年的成熟的传承教育和自学的人才培养方式;而且,硬是按照西医药的规律,将中医药细分为中医学院、中药学院、针推学院等等,造成医不懂药,药不懂医,违背了中医自身规律。(一)百年来一直对中医持否定态度早在清末,许多人就开始贬低和否定中医。国民党时期,受“全盘西化”的影响,更是曾两次试图消灭中医。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提出:“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1929年旧政府卫生部还正式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两次均因民众激烈反对而未能真正执行。新中国成立后,仍是常常将“保守”、“不科学”之名加于中医。50年代初,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就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规定不许中医进医院;要进医院,必须学习西医知识包括解剖学等等。同时设立了中医进修学校,让中医去学习西医,学习解剖学。这些做法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批评,并撤了两位副部长的职,但其思想的影响始终存在。实际上,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卫生部几乎一直是西医的一统天下,他们本身只具备西医知识,也只相信西医,只发展西医;他们不懂中医,不相信中医,也从未尝试去了解中医,更不用说学习和发展中医了。就是因为他们的主观臆断,认为中医不科学,总希望将中医“提高”到西医水平,或将中药作为植物药来进行植物化学研究,而且美其名曰“中医药现代化”。自从1956年建立起第一批共计6所中医院校以来,现在中医院校32所。这些院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对于稳定中医队伍,持续进行中医基础和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中医基础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忽视,中医理论研究的日益蜕化和中医临床的日益式微,以及一大批精通中医理论、熟谙中医临床实践的中医大家过世所导致的后继乏人的现状,都促使中医学陷入了一种足以令中医迷失自我的尴尬境地。民国时期国民党企图废除中医,这大概是中医遭受的最惨重的外部打击,然而中医依然生机旺盛,因为当时几所中医学校基本上能够按中医思路自行进行中医教育,中医的教育事业依然蒸蒸日上,中医内部还有大批深谙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医家,而且民间中医依然可以带徒弟,也允许自学成才;但现在,虽然大家都在高喊“振兴中医”,但如中医走不出教育误区,失去中医事业的传承者和中流砥柱的话,中医将很有可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二)50多年来卫生部不发展中医教育报喜不报忧的人总是说,近年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中医医院2600多所,病床27万张,高等中医药院校32所,在校生10多万人,中等中医药学校近50所,一些西医院校和综合大学也设立了中医药专业等等,似乎50多年来中医蒸蒸日上。但如果我们将之与现代医学教育事业进行横向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差距之大。2003年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36所,其中,西医院校104所,中医院校32所,两类院校之比为3∶1;而中医院校的规模均小得多,教学条件、环境及经费投入均与现代医学院校相距甚远。清政府时,中医靠师徒传承和自学尚且能培养出80万中医,何以今天32所中医高级人才“制造厂”只能培养27万(2004年)中医?不能不认为这是50多年来卫生部认为中医不科学,不发展中医、只发展西医造成的。(三)中医教学内容失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基础教育系统的弱化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中医概念和理论的困难。学好中医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知识做基础,没有公式可套,不能靠演算得出答案,而建立在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从小通过数理化培养出逻辑化、概念化思维方式的学生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难免对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概念产生“玄学”的念头而排斥中医。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重大缺陷,中医学课程的比重日益减少。比如某中医药大学2004年制定的五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中医学专业,中医课时仅占,西医课时却占到,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然而,西医院校学生一般只学30课时的中医内容),而且,后二者比例还有逐年增加之势。80年代衡阳会议规定,中医院校西医课程不得超过500课时,但此后逐渐增加,早已超过1500课时。大学英语占用了中医院校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他们的首要服务对象还是以中国人为主,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还是扎实的古汉语功底。大学对英语的要求应该降低。四川省刘晓峰副省长一再向有关部门提出:“中医院校不应该考外语,应该考古典文学。”与此同时,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的中医经典却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并将中医、中药设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医不识药,药不懂医,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废”,中医、中药都难以充分发展,即使维持原有水平都成问题。中医课程的内容也值得商榷。现在中医教材中掺杂的牵强附会的西医学诠释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一段中医理论,一段西医理论,这样把难以融合的两门学科混杂一处,老师无法授课,学生更是无所适从,而且目前教育方法日趋简单化、公式化、规范化,失去中医学灵活多动的特色,结果学生“中医没有学好,西医没有学到”,成为两个中专生。所以,中医院校才会出现学生初入校门时相信、热爱中医,愿意为中医事业学习、奋斗,但毕业时不再信任中医药疗效,而宁愿只用简单西药的怪现象。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到底教会了下一代什么?刘晓峰副省长明确指出,“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不愿意背‘汤头’、读经典,毕业后开处方有错别字,诊病依靠现代检测手段,而对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没有真正掌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医高等院校采取了西医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而失去了中医教育的特点、违背了中医成才的规律。”并指示成都中医药大学书记:“你的任务,就是不能把成都中医药大学变成西医院校,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技能。”(四)中医学高学历教育堪忧目前,不仅中医本科教育堪忧,中医高学历教育同样堪忧。本来存在缺陷的中医院校本科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和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手段看病的医生,而研究生教育情况更使人忧虑。中医是临床医学,几千年来,其理论都是从临床中总结出来的,而非从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从中医本科教育开始,学校就给学生灌输实验思想,力图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西医的思路和方法,并美其名曰“科学化”、“现代化”。这是真正的“西医化”,崇洋化。科学实验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似乎就没有一个实验室!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更是令人忧虑,几乎所有的研究生论文都是实验研究性质,根本没有突出中医药学术特色,甚至有的除涉及中药名称外,论文所有内容根本与中医药无关,完全是西医药学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结果,既不能指导中医临床,也不能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有益影响。如此培养的硕士、博士,很难产生像蒲辅周、岳美中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名医了,他们也不可能承担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担。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之本,而现在的中医硕士、博士只埋头动物实验,沉醉于现代医学的“高精尖”指标,轻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忽略临床能力的培养,却美其名曰“科技型人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忧患和焦虑:这样的学院派、实验派中医已经成为主流,如此下去,中医将何去何从?(五)视师徒传承教育为非法如何正确对待以师承方式培养的民间中医师,是一个重要问题。师徒代代相传和自学成才是中医学千百年来得以继承并日益发展的主要传播方式。我们不能漠视千百年来证明行之有效的师徒传承方法的存在,更不能为了防止不良医药事件发生,就简单粗暴地一棒子将所有民间中医全部打死。总不能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而不许汽车上路吧?!如何有效地将那些有真才实学、掌握着治病救人本领的大夫与江湖游医、医区别开来,并让他们参与到济世救人的医生队伍中,这才真正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政府一切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的精神和通过卓越鉴别水平体现出来的管理才能。据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保守估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约有5万个民间的真正的中医师虽然行医已十多二十年,但已不能够再开业坐诊看病,这是农村及城市弱势群体的一大损失。”据我们调查,多年来,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则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和被医政部门某些恶劣官员敲诈的危险。而且,目前民间中医职业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首先,大部分民间中医过不了职业医师考试关,其中技能操作考试中绝大部分是西医知识,而笔试中1/6为纯西医内容,其余5/6为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目内容,且考试形式固定,考试内容刻板,某病某证型只能用教材上列举的某一个方,丝毫没有顾及中医临床运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而且现在对民间中医行医权力范围和治疗手段限制太死,这也不利于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对艾滋病村的调研发现,七路民间中医在国家尚未来得及关怀艾滋病患者的2001年,主动到艾滋病村免费为患者治疗三四年,前后治疗近六百人,而且疗效不错,为稳定民心做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师徒传承和自学同样可以培养出中医人才;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些“游击队”的胆识超过了我们院校培养的正规军。然而,他们的行动不仅没有受到表彰鼓励,而且,其中六路民间中医没有执业医师证,已被迫离开艾滋病村。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民间传承和自学中医这种培养方式的态度了。从目前中医教育情况来看,院校派中医由于继承不足,难以承担传承和发展中医的重任,而民间中医尽管现在没有了行医权,但其为保留中医特色和精髓做出了重要贡献,将来也会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振兴中医的希望更多的寄托在民间中医身上。所以,蒲辅周才会不让其子进城,他认为,只有在基层锻炼,为广大民众服务,才能成为好中医。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 知识通过 细化 分类(如数学、物理、 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六年级科学小论文作文 ,欢迎阅读。
我外婆家住在萧山围垦,家里有个养鸡场。每次到她家去,餐桌上总少不了鸡与蛋。
去年的一天,我去外婆家,只见那里的鸡正流行瘟疫,死了不少,外婆心疼得吃不下饭。我无意中削了一块仙人掌喂了一只闹瘟疫的鸡。时隔不久,我们发现这只鸡变得有精神了,也有了食欲。经检查,这只鸡的病基本消除。查找这只鸡病愈的原因,大家认为大概是仙人掌起了作用。这时,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在中国医学中,非常多植物都可入药,能治疗一些疾病。
为了搞清楚真正原因,我与表哥开始到养鸡场进行调查。我们得知许多养鸡户也在试着用仙人掌治鸡瘟与其他疾病。
那么,仙人掌与鸡瘟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经过查阅资料与走访专家,最后了解到:仙人掌的茎含有槲皮素葡萄糖、树脂、酒石酸、蛋白质。茎叶又含三萜、苹果酸、琥珀酸,还含有24%碳酸钾,槲皮素、酒石酸均有抗菌素作用,是鸡瘟的克星。至此,我们明白了仙人掌为什么可以治鸡瘟,同时也惊叹仙人掌的神奇功效。
为了进一步确认仙人掌治疗鸡瘟的最佳用法与用量,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
我们先取鸡场内同时患病的鸡20只,将它们分成5组,每组4只。再取一些新鲜仙人掌,削去表皮上的小刺洗净后,用榨汁机把仙人掌榨出汁液。最后,用量杯量出一定量的仙人掌汁液与一定量的饲料充分拌匀,然后喂鸡,对5组病鸡的不同用量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第四组取得了最佳效果,也就是说鸡早晚各服用4克仙人掌汁取得的治疗效果最好。由此我想到,如果将仙人掌制成药品用于鸡瘟疫的防治与治疗,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会减少合成药物带来的污染。因为仙人掌便于种植,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资源,推广普及快,具有极佳的市场前景。
你家是不是有毛衣?我想,你一定说有的。现在的每家每户都有毛衣,可是你是否观察过毛衣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毛衣上有许多的小圆球,由毛衣上的毛组成。这样不仅妨碍美观,还会让你摸起来非常不舒服。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坏整个毛衣,反而更不好。这个时候就轮到毛球修剪器上场了。只见它开足马 力,对着毛球一刮,就看见毛球全部都不翼而飞,毛衣干干净净。正在我对这个毛球修剪器赞叹不已时,突然升起一团疑云,毛球修剪器到底是怎样修剪的呢?
我正疑惑时,爸爸发话了,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拿出说明书,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便开始拆修剪器。我先把修理器的开关关闭,再把最外层的外刀网旋开,拔出来,然后再把最主要的圆刀拿出来,上面有着极其锋利的刀片,再往下就看见了风叶,上面有着四块竖起来的板,打开开关就会飞快的转动,在风叶的.最下面,还有着一个巨大的缺口,毛球就是从这里掉下去,掉进储物仓,保存在里面。
原来,这个修剪器,由一个马达转动风叶,风叶连接着圆刀,风叶一高速转动,圆刀也高速转动。外面的外刀网隔开了衣服与圆刀,防止直接接触衣物造成的破损。外刀网上有许多小孔,在接触衣物时让毛球伸进外刀网,被圆刀直接割断。被割断的毛球从圆刀的旁边掉入下面的风叶上。风叶上的四块竖起的板子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像打羽毛球一样,把毛球“打”进储物仓。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一把外刀网旋下来,这个修理器就不再转动。难道是没电了?那为什么刚才还转的这么快?经过我多次试验,发现风叶旁有一个按钮,就像冰箱上的灯一样,有个下压按钮。外刀网旋紧后,会把这个按钮往下压,压到最底部时,保护功能就会关闭,修剪器就会正常工作。
原来一个毛球修剪器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啊!
“咕咕,咕咕……”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从厨房里传来了一阵怪叫声。天生胆小的我不禁吓了一跳。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 想看个究竟,可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这时,又传来了“咕咕、咕咕”的声音,我这才注意到,原来是脚边的泡菜坛子在作怪。咦,泡菜坛子怎么会冒泡呢?会不会是空气钻进去,然后又从水里冒出来呢?可是,泡菜坛的盖子盖得紧紧的,
一丝空气也跑不进去呀!
姐姐上班回来了,还没进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上去问:“姐姐,姐姐,泡菜坛里为什么会冒泡泡呢?”姐姐笑眯眯地说:“泡菜坛里的菜泡得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厌氧菌,它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当它发酵的时候,就会排出气体,所以泡菜坛子里会冒泡泡。”
什么?厌氧菌?我最怕细菌了,它们都是坏东西,怎么可以出现在食物里呢?我们吃了这些东西生病了可怎么办呢?姐姐的回答已满足不了我的好奇 心。我拿来《百科全书》寻找答案。啊,答案在这里!原来,自然 界里有一些菌(如酵母菌、厌氧菌),可引起食物发酵,产生酸,同时放出气体,它们对人类并无害处。我想:以前奶奶做好后只有拳头般大小的馒头,蒸过之后成了巴掌那么大,而且又香又甜,原来都是酵母菌的功劳啊!没想到,以前在我眼中深恶痛绝的菌类,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这么重大的作用。
我正想得入神,突然泡菜坛子里又冒出了一个大泡泡。姐姐对我说:“其实,大自然中还有非常多奇妙的现象,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看,“咕咕”叫的泡菜坛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终于到周末了,可以看电视了,我开心极了,只听“嗖”的一声,我就躺在床上看电视了。
电视的频道忽闪忽现的,这时妈妈正好进来打扫房间,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无能为力地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开让开,我要擦电视了。”“好了,好了。”我欣喜若狂的说。“什么好了?”妈妈用疑问的眼神看着我。“还能什么好了,当然是电视好了。”妈妈说:“哪呢?”“恩,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又好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妈妈一碰天线,电视就好了;一松手,电视又坏了。
我的小脑袋里冒出了一个问提:人体为什么会导电?我上网查了许多资料,才知道人体里有电流,因此有电解质像钠、钾、钙等在,电解质便在人的体液中。人体里含有的大量血液、淋巴液与脑脊液主要是用水组成的,人体中的每个细胞全充满着水,之中溶解着各类电解质,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的体液。体液存在人体中,占的分量十分大,是体重的70%。电解质溶解于人的体液中,便形成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于体液内作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人体同样就有了导电性,成了导体。
星期天,看见爸爸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忍不住叹气“唉,看来又是我做‘苦力的时间了’我拿起爸爸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细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现‘青春’这是为什么呢?我不经疑惑。”
于是我找到另一双新鞋和旧鞋进行比对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比旧皮鞋的表面要光滑。旧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细观察,虽然亮了非常多但仍无法跟新皮鞋比。皮鞋亮度是否与皮鞋光滑度有关?
我去取一双旧皮鞋,在放大镜下皮鞋显得凹凸不平。然后我再皮鞋都比较粗糙的1区和2区涂上鞋油仔细擦拭,2区不涂做空白对照。我发现1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光滑非常多,放在用阳光下也比2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有这样的差别呢?
于是我就去问爸爸得知:皮鞋表面原本就不是绝对光滑的,如果是旧皮鞋就更加不平了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方向上产生反射,看上去没什么光泽。但鞋油中的一些小颗粒正好填补在皮鞋的凹坑中,如果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的更平均,就使皮鞋表面更光滑,平整光线反射更强。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得秘密了!
我们学习了《铁罐和陶罐》,知道了铁罐放在泥土里容易腐烂,我的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小问号:那么铁放在哪里生锈最快呢?为此,我反复思考研究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事先准备了三个小铁片。一个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冰箱;一个埋进泥土里;最后一个放在盐水中。看看哪一种会更快使铁片生锈。一天下来。我来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铁片,仔细观察起来,可铁片却一点儿变化都没有。我接着来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里的铁片,可结果仍是如此。最后我来到水杯前,拿出浸在水里的铁片,可也是一点都没变。这可让我纳了闷:“难道得时间长一点才能出效果?”我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实验地。几天之后,我又来到那儿,惊奇地发现在泥土里的铁片有一点点生锈,而在盐水里的铁片早已锈迹斑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电脑,才知道原来是原电池反应,离子导电。因为两种金属通常是活动 性不同的两种。以铁和铜为例。因为空气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铁片遇到酸失去电子成为铁离子,电子则通过金属移动到铜,再还原成氢气,形成一个原电子。这种反应成为析氢气反应。铁的这种腐蚀内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比一般的氧气还原性腐蚀速率更快。
从实验和资料中证明,盐水会让铁片更快生锈!
以前,我去打篮球,发现球没气了,于是,我跑回家给球充气,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发现给篮球打气的孔居然没有被塞住,当时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没有塞子,你往球里边打气,气不是全部都漏出来了呀!我带着疑问对篮球进行了反复研究,我把耳朵贴在充气的孔上,仔细听有没有漏气的声音,又用手摸了摸也没有漏气的感觉,我真想不通,怎么不会漏气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问了爸爸妈妈,他们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好奇心驱使我一定要查一个水落石出就迫不及待打开百科全书,仔细看起来,可是就没找到关于篮球充气的孔为什么不会漏气的问题,我又打开电脑急切的寻找答案,半个小时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知道了原因。
其实,因为它的球眼里是一种橡胶垫,当用球针打气时,橡胶垫会被气筒巨大的压力冲开,而当气筒拔出以后,球内的气会给橡胶垫一个想外的力,致使橡胶垫还原成紧闭状态,因此,篮球球眼好似不会漏气的,除非它的橡胶垫老损,起不到密封的作用。
原来是这样,我高兴极了!今天又学到了新知识!
手上沾了油污,难以洗净,有人就会想到用汽油来擦洗。因为汽油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非常容易溶解各种油类,对付手上这点油污自然不在话下,比用水洗省力多了。
我们手上的皮肤,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油脂,它能起到滋润和保护的作用。正是由于汽油非常容易溶解油类物质,用汽油擦洗手时,手上的油污没有了,手上皮肤表面的那层油脂,也都被汽油溶解掉,一股脑地“洗”干净了。不仅如此,由于汽油的分子较小,它还会得寸进尺地钻进皮肤,把皮肤表层细胞中的脂肪也“揪”出来,一齐带走。因此经常用汽油擦洗手,手上的皮肤就会失去皮脂的保护,变的粗造,干瘪,有时还会干裂,引起细菌感染。而且,汽油中还含有苯,甲苯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对人体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经常接触汽油,不仅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对人体健康也是十分有害的。
因此,如果手上沾了油污,可以先用纸将油污擦掉一些,然后用肥皂或洗洁精反复洗几遍,这也可将油污洗净。
一 比较中药比西医的优势在哪二 宣传和广告的中药三 政府的相关对策四 中国人的中医国粹这一方面具体的还要认真的考虑,主要使我们中国人自己自觉有意识的拥戴中医学,而不是成为方舟子
杜绝庸医,以人为本!
春: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着手成春 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阳春有脚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场春梦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一室生春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有脚阳春 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满面春风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满脸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妙手回春 指医生医术高明。 口角春风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秋月春风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如登春台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 蚕:昆虫名;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的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丽藻春葩 比喻美妙的言谈。 漏泄春光 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齿牙春色 形容爽朗地大笑。 寸草春晖 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春风满面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春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指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春风得意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春光明媚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光漏泄 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春风一度 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春风夏雨 春风:春天的和风;夏雨:夏季的细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养育万物。比喻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春色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秋无义战 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国西周的一段历史。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秋鼎盛 比喻正当壮年。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葩丽藻 比喻美妙的言谈。 春暖花香 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梦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春满人间 春:生机,生意。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 春华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春寒料峭 形容初春的寒冷。 吹皱一池春水 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大地回春 指冬尽春来,草木萌生,大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比喻形势好转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意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宵一刻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笋怒发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诵夏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春树暮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高居,蝉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列子·说符》载:杨子的邻居丢了羊,带领很多人去找没找到。
杨子问为什么,回答说:“岔路很多,不知道羊去了哪”——歧路亡羊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滚瓜烂熟 铁树开花 天下乌鸦一般黑 鸡飞蛋打 翻箱倒柜来源于古代文献的成语(破釜沉舟) (沧海桑田 ) (一饭千金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来源于人们口头总结的成语(不可理喻) (据为己有) (无精打采 ) (一见钟情 ) “来源于古代文献”的是不是就是有典故的 口头总结就是没有典故的是吗?。
1.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不知为什么。 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 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 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 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7.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 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 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 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9.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 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 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 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 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 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2.胸有成竹:成:完成。 现成。 《这次考试。 我胸有成竹。 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 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 别具一格。》 14.成语:草木皆兵 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 ~。 迨及到了晚上。 仍然毫无动静。 15.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 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 亲自出马了。 16.成语:乌合之众 发音:wūhézhī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 也是~。 不相统摄。 17.成语:四面楚歌 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 凭你怎样伶牙俐齿。 也只得服从了。 18.成语:用兵如神 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 19.成语:有勇无谋 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 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 缺乏计划。 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 极贪酒色。 不恤下人。 喽罗尽皆离心。 20.成语:坚壁清野 发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 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 只是~。 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 方可追他。 21.首尾乖互:相互违背。 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 叫我怎么信任你。 22.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 只有引颈受戮了。 23.衣不曳地:曳。 拖动。衣服不沾地。 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 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 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25.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 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 但又不能说出来。 真是如鲠在喉呀。 2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 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 仰事俯畜。 非常辛苦。 27.为恶不悛:坚持作恶。 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 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8.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 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29.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 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30.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 看上几遍。 还是回味无穷。 31.倾盆大雨 解释:倾盆:倒盆。 大雨倾注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造句: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32.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 叫我别害怕失败。 33.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 只要努力从事。 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 只要努力用功。 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34.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 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 虽然听起来不舒服。 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奶奶说药虽然很苦。 但良药苦口。 为了病能快好。 还是要喝下去。 35.悬梁刺股 形容人勤奋苦学。 月考就要到了。 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36.问心无愧 反省自问。 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作人不求荣华富贵。 只求问心无愧 37.首尾乖互:相互违背。 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 叫我怎么信任你。 38.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 只有引颈受戮了。 39.衣不曳地:曳。 拖动。衣服不沾地。 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 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40.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 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41.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 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 但又不能说出来。 真是如鲠在喉呀。 42.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 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 仰事俯畜。 非常辛苦。 43.为恶不悛:坚持作恶。 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 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4.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 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45.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 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46.滥竽充数 :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 最后落荒而逃. 47.目不转睛: 盯着看某样物体。 眼睛不转动。 形容十分专注。上课的时候。 我总是倾听老师的没一句话。 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48.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49.【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衷心的祝她马到成功. 50.【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 及时醒悟回头。 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的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 51.【马齿徒增】表示自谦。 意为年龄增大了。 但学问没有长进。 事业没有成就十年来。 我马齿徒增而已。 什么成果也没有搞出来。 52.【马工枚速】称赞人的才能各有所长 你们二位马工枚速。 各有所长。 何必谦虚。 53.【马革裹尸】形容忠勇杀敌。 战死疆场 在出征前。 战士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表示了“马革裹尸。 誓不生还”的决心。 54.【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 不再作战。现形容太平麻痹思想 在帝国主义还存在。 战争威胁还存在的今天。 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55.【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 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 缺乏锻炼。 因而经不起挫折。 56.【安心落意】放心。 无忧虑。 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 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 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吗? 57.【挨门逐户】挨家挨户。 一家也没有漏掉。 推销员挨门逐户地推销产品,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58.【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59.【大千世界】佛教用语。 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 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 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充满了矛盾。 闻鸡起舞 听见鸡鸣就起身。 比喻人发奋学习。 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 每60.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 创立了一番事业。 王董事长白手起家。 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61.卷土重来 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 重图恢复。 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 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62.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 暮击鼓以报时。 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每当我想坏事时。 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63.力争上游 努力争取上进 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 不要自满於现状 64.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 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既然来了。 就要有破釜沈舟的决心。 不得冠军绝不回去。 65. 投笔从戎 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大伯父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 进入军校就读。 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66.前车之鉴 比喻前人的失败。 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 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67.金石为开 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表哥相信精诚所至。 金石为高。 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68.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勤能补拙。 只要你多付出心力。 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69.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 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 也不能放任自流。 70.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三人~。 从窦中鱼贯而出。 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 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71.闻鸡起舞 听见鸡鸣就起身。 比喻人发奋学习。 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 每天闻鸡起舞。 打太极拳健身。 72.①成语:哀鸿遍野 ②读音:āi hóng biàn yě ③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造句:旧社会。 每逢水灾战乱。 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 ~。 一片凄凉。 73.岚光湖色:形容山水的风光美丽 看着眼前的岚光湖色。 仿佛一切烦恼和负担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4.联袂登台:同台演出 今晚的演出据说会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 75.令人咋舌:另人惊讶 他们的奢侈糜烂。 达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 76.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 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 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这些沐猴而冠的人。 终究会受到唾弃的。 77.讷言敏行:在言语上笨拙。 在行动上聪明 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 我很信任他。 78.走马观花 原意:春风得意的样子 。 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 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 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强调过程。 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 强调结果。 那天去展会。 人太多了。 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79.鸿鹄之志:高远的志向。 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 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80.一马当先 解 释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 积极带头。 一个小伙子千里迢迢的从云南来到这。 只见他拎着两个大包。 汗流浃背。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 一马当先替他拎包。 谁知包太重。 那汉子自不量力。 被累倒在地 81.成语解释. 「莘莘」学子, 辛, 众多的学生。 造句, 这学堂有许多莘莘 学子。 82.离乡背井, 离开故乡。 在外地生活。 造句, 为了前途。 他离乡背井 83.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 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擦眼睛。 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 令人刮目相看了。 84.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不做吴下阿蒙。 85.梁上君子 解释:窃贼的代称。用在「窃盗小偷」的表述上。 例句: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 翻遍了各家住户。 86.街头巷尾 解释:从巷头到巷尾。 指街巷的各个地方。 例句:里长发动街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 87.一丁不识 解释:不识一字。 即文盲知意。 例句:老奶奶没上过学。 所以一丁不识。 连名字都不会写。 88.一了百了 解释:主要的事一了结。 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 例句:明知功课写不完。 他索性把簿子撕掉一了百了。 89.一刀两断 解释:比喻决心断绝关系。也用来形容果断。 例句:我们的观点既然如此不同。 那麼从今以后你别再来见我。 从此一刀两断好了。 90.一口咬定 解释:不肯改变原先说的话。 例句:被害人一口咬定。 把嫌犯指认出来。 91.一寸丹心 解释:指有一颗忠诚之心。 是一种谦称语。 例句:但愿我的一寸丹心。 能为班上争取更多的荣誉 92.一五一十 解释:完完全全,全部的意思 例句:请你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93.一介不取 解释:一分一毫也不苟取 例句:由於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介不取。 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94.一元复始 解释:一元:一年。指一年又开始了。 例句: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95.一心一意 解释:非常专心。 例句: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做好。 96.一手遮天 解释:比喻玩弄权术、瞒上欺下的行径 例句:由於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手遮天。 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97.一文不值 解释:形容东西毫无价值。 例句:我辛辛苦苦作的风筝。 哥哥却说它一文不值。 真没眼光。 98.一日十行 解释:读书速度很快。 例句:我学了速读之后读书一十行。 99.一日三秋 解释:比喻思慕心切 例句:老师平日受到同学爱戴。 这两天因生病请假。 使同学有一日三秋之感 100.一日千里 解释:形容速度很快。
你可以上“查字典”网,点开里面的查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