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农户饲养肉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春季肉鸡免疫的注意事项中药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无公害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去散养鸡网看看就行了,不过看你阉不阉了,阉的话好养得多,不阉的话就太难养了,公鸡之间会打斗,严重的会死亡造成损失的,专养公鸡的话更难养。每天打架,肉不长,专把力气用在打架上面了。

关于肉鸡或者鸡养殖的相关研究文献:八种特种蛋鸡饲喂技术 [] 倍蒂纳火鸡孵化的技术要点 [] 菜棚改养肉鸡效益高 [] 产蛋鸡几种减蛋症的鉴别要点 [] 肉鸡为何要公母分群 [] 大棚蚕可与肉鸡套养 [] 蛋鸡补充光照四注意 [] 蛋鸡产蛋高峰期过后如何管理 [] 蛋鸡冬季保持高产技术要点 [] 蛋鸡多喂维生素危害大 [] 蛋鸡生殖性支气管炎 [] 冬季蛋鸡放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冬季蛋鸡高产应做到五要 [] 冬季鸡群补光技术 [] 冬季养鸡饲养管理要点 [] 冬季养鸡要“四注意” [] 冬季珍珠鸡的养殖 [] 多雨闷热防鸡组织滴虫病 []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防治 [] 防治笼养肉种鸡泄殖腔炎 [] 给产蛋鸡补钙有窍门 [] 观赏型斗鸡良种---漳州斗鸡 [] 规模养鸡要避开的误区 [] 贵妇鸡的养殖基本要求 [] 贵妇鸡养殖技术要点 [] 果园林地饲养优质鸡技术 [] 寒冷季节蛋鸡管理措施 [] 黑凤乌鸡的养殖技术 [] 土鸡常见病防治 [] 火鸡痘的诊断及预防 [] 鸡产蛋率低的有效解决方法 [] 鸡产蛋期注射油苗注意事项 [] 鸡球虫病:药物治疗要慎重 [] 鸡群啄癖的原因与防治 [] 鸡眼部病变原因多 [] 减少蛋鸡产蛋破损的方法 [] 健康鸡与病鸡识别法 [] 介绍两个硕大型优质特色地方鸡种 [] 介绍土鸡快速饲养技术 [] 净化鸡舍病原主要措施 [] 维扬麻鸡 [] 肉鸡舍夏季降温措施 []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 [] 笼养肉种鸡的防暑措施 [] 母鸡下怪蛋的原因及防治 [] 苜蓿干草粉喂鸡效益好 [] 清除鸡舍有害气体五法 [] 秋季蛋鸡选优去劣法简介 [] 秋季野外放养柴鸡七注意 [] 秋季咋饲养开产蛋鸡? []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技巧 [] 肉种鸡笼养管理的几点体会 [] 如何防止肉子鸡饲料浪费 [] 如何利用蔬菜大棚饲养肉鸡 [] 如何让放养鸡夏季多产蛋 [] 要育嫩雏鸡调好温湿度 [] 三种方法除鸡虱 [] 三种微量元素鸡料中不可少 [] 山地养鸡实用技术要点 [] 商品肉鸡夏季管理注意事项 [] 疏林草地放养土鸡技术要点 [] 饲料四诱因导致鸡腹泻 [] 早春怎样养好鸡 [] 引起蛋鸡腹泻原因探析 [] 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巧 [] 土鸡围林野养管理技术要点 [] 皖南土鸡生态放养技术 [] 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 乌鸡喂黑料药用价值高 [] 夏季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 夏季蛋鸡的营养调控 [] 夏季养鸡做好以下7点 [] 夏养山鸡的管理诀窍要点 [] 炎夏抱窝鸡,巧法能催醒 [] 养殖山鸡应注意的条件 [] 养鸡十五种新方法 [] 养鸡添加微生态制剂好 []

肉用种公鸡的饲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种公鸡的优良状况,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最好。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种公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公骨骼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大约完成85%,在12周之前大约完成95%,如果我们错过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的话就来不及了。10周~15周期间,睾丸和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16周~24周在生殖系统分泌的激素刺激下睾丸的质量迅速增加,在15周时睾丸大小在克左右,20周时达到克,23周时为12克~22克。这段时间的管理措施是首先要保证密度合适,并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和发育。这段时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高低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每周称重的方式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保证公鸡的均匀度最重要,在5周以后,如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骼适中的公鸡,此段时间低于标准体重的公鸡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体重达标,这样的鸡在产蛋初期的受精率比较正常,但是到产蛋中后期的生产力会迅速下降。因此,在15周~22周期间,通过每周的称重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这才是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的最重要措施。一般22周龄公母混群,混群后要密切关注公鸡的采食与体重,并在产蛋前期及时挑出不适应母鸡舍环境的公鸡。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 体重增长。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 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 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只/米2。

2. 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操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只/米2,料位在5 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蛋鸡饲养管理论文

农户饲养肉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春季肉鸡免疫的注意事项中药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无公害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的 饲养 管理是怎么样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蛋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前的准备 选择优良品种鸡:一般从外形看,眼大有神,腿粗壮,肚子往回收,肚脐没有血印,握在手里感到饱满有劲,似乎将要从手里挣脱,这样的雏鸡成活率高。清扫鸡舍,铺好垫料或整个雏笼,备齐料槽、水槽等。检查光照,保湿设备,育雏器以及药品和饲料准备情况。雏前1星期,应对育雏舍和用具消毒,消毒剂对室内地面、墙壁、笼具、料槽、水槽等进行喷洒消毒。接雏前3天,育雏舍进行升温,舍温达24-25度,并制定好操作日程和防检制度。 2.育雏鸡(指1—42日龄)饲养管理 饮水与温度 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先要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最好饮的高锰酸钾水或8%葡萄糖,同时配合益生素,抗菌药物饮3~5天,要保证饮水充足,让其自由饮用。在鸡雏来到前24小时鸡舍加温,使室温达33-35度,以后每周下降1~2度,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20-22度即恒定,不低于18度,如果温度过高产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附地,温度低时,鸡群出现扎堆,以鸡群均匀分布为宜。测量温度时,应以鸡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挂几个温度计,且舍内温度白天比夜间高2度,应严防煤气中毒。 光照,通风,换气 光照除了对鸡性成熟有影响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开始育雏1—3天,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24小时,4—14天龄补充到18小时,以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到缩短到自然光照。无论正负压通风(正压通风指通过电机把空气直接压人鸡舍,负压通风指通过排出舍内污浊空气,便舍内产生负压)都不能将气流直接对着鸡群体。但通风换气时应注意保持育雏舍温度,防止室内空气污浊,前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70%,中后期注意防潮。 密度 雏鸡的饲养密度因不同的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25-12只/平方米;网上饲养密度60-27只/平方米,随着日龄增加,饲养只数要逐渐减少。 免疫 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及时进行药物预防,防止中毒死亡 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应该预防球虫病,可按常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等药物,但不可经常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以饮水方式给药。 防止扎堆挤压和兽害 密度过大、室温突然降低、受到惊吓、抢水、抢料等情况常发生鸡群扎堆致死。所以日常操作要小心,避免鸡群惊动。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随手关好门窗,堵塞室内所有洞口。 断喙及称重分群 雏鸡断喙一般在7-10天为宜,一般上切1/2,下切1/3,形成上短下长,切后用烙铁烙烫,使其结痂,防止出血过多,造成死亡。断喙前,饲料中加维生素K1以促凝血,同时加入抗应激药物以减少应激反应。称重对控制鸡群调整体态均匀是非常重要手段。从测初生重开始,每周末都对鸡群抽样称重一次,对于个别偏离鸡平均体重超过正负10%的个体,要把其单独放在一起,弱雏重点照顾,大雏适当减料。公母雏必须分群喂养。雏鸡在第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分群按照均匀度严格要求。 饲料的过渡及减少应激 雏鸡料和育成鸡料在营养上有较大区别,转换育成舍前几天不能突然换料,应该逐渐换料。由于疏散或转群换舍,很可能造成鸡只应激反应,所以在饲料或饮水中补加适量电解质、维生素、维生素C等。 3.育成鸡(43-140日龄)管理 日粮中适当减少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限制饲养,育成期饲料粗蛋白含量,从7-20周龄逐渐减少,即6周龄前占19%,7-14周龄占60%,15-20周龄占12%,代谢能兆焦/千克。通过采用低水平营养控制鸡的早熟,早产和体重过大,这对以后产蛋阶段的产蛋量,产蛋持久性有好处。育成期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要充足,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同时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比例要适当,地面乎养100只鸡每周喂砂砾千克,笼养可按饲料的喂给。并注重限时、限量、限质饲喂。采用垫料平养或网上平养,以增加运动。每群300-500只。育成期从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孵出的小鸡,可利用自然光照;9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孵出的小鸡不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定期抽测体重,掌握好膘情,不肥不瘦,符合品种体重要求。观察鸡群状态,粪便颜色,发现红色粪便及时给以抗球虫药物。 4.产蛋期(141-505日龄)管理 育成鸡达120-140日龄时,转入产蛋舍。并驱虫和剔除不合格鸡只。从141日龄开始改饲产蛋鸡日粮,要有一周的过渡。饲料品质要好,在饲料中添加蛋鸡乐防止鸡瘫、软壳蛋、畸形蛋,供给充足饮水。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16小时。从18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小时,到22周龄增加至16小时/天,到产蛋后期,增加至17小时/天。一般在料槽前距地面米,间距3米设一个25瓦灯泡即可达到补光要求,且光照时间必须稳定。适宜温度为13-20度,最高不超过29度,最低不低于5度。加强鸡舍管理,防止热应激因素,避免惊吓鸡群。保持鸡舍湿度适宜(60%-65%),空气新鲜,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经常观察鸡群,观察粪便颜色、形状,鸡的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等,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和治疗或淘汰。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例如大肠杆菌、新城疫等。注意通风换气,便于清粪和打扫地面,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多雨季节容易暴发球虫病,平养的育成鸡更要注意及时给药预防。夏季蚊虫多,应提前做好鸡瘟疫苗的接种,防止发生鸡瘟。 鸡的挑选 一、从鸡腿、嘴的颜色辨别(产蛋前黄腿、黄嘴)。高产鸡,褪色越重产蛋率越高,250~300日龄的仍然是黄腿、黄嘴的为低产鸡,甚至为不产蛋鸡。产白壳蛋的鸡,腿、嘴为正黄色;产粉色壳蛋的鸡,腿、嘴为棕黄色。 二、从鸡冠上辨别。高产鸡的鸡冠红大、柔软、细腻有温度、倒向一侧、正常红色。低产鸡、甚至不产蛋的鸡,鸡冠立起不倒、有白点或白霜、冠薄。如果患有马立克氏病,鸡冠萎缩、没有温度、冠凉;若有紫冠、黑冠的鸡要及时淘汰。 三、从羽毛上辨别。高产鸡羽毛土色、蓬乱、不油亮、不光滑,颈部,背部、胸部有羽毛脱落或掉光的为高产鸡,如经常顺毛打扮,这样的鸡为低产鸡。 四、从肛门上辨别。肛门阔约肌松弛,挤压阔约肌周围富有弹性,有湿润感,并立即收缩,流出粘性分泌物,这样的鸡为高产鸡。肛门缩紧、周围肌腹挤压没有弹性,没有湿润感的为低产鸡。 五、从采食情况上辨别。饲喂时,高产鸡如饿虎扑食,狼吞虎咽、食欲旺盛,吃时不抬头、不挑食、迅速吃净。挑食不爱吃,甚至将饲料只啄不吃的鸡为低产鸡,甚至不产蛋。 六、从粪便上辨别。高产鸡粪便成型,形状成小头带白色,夏季喝水多一些,也基本成型,颜色正常。低产鸡及不产蛋的母鸡,粪便细长,干粪便较多。 七、从耻骨上辨别(摸裆)。高产鸡耻骨3~4指。低产鸡耻骨2指,甚至1指裆。 八、从腹部上辨别。高产鸡腹部宽大。低产鸡腹部窄小、瘦弱、胸骨尖似刀刃。 九、鸡贼的辨别。处理偷吃蛋的鸡:对于向上层笼啄蛋的鸡,可将其调到上层笼;对伸颈用喙勾蛋的鸡应予淘汰,或将其放入单笼。 十、从鸡叫声上辨别。高产鸡叫声洪亮整齐均匀,说明蛋鸡健康。长期不产蛋的鸡不叫、放哨,发现异常动物和 其它 小动物到鸡场,立刻大叫造成大群惊吓,产软壳蛋。

看来你的学术水平也不怎么地,自己在相关文献和期刊上面找啊没有一点进取性心

关于肉鸡或者鸡养殖的相关研究文献:八种特种蛋鸡饲喂技术 [] 倍蒂纳火鸡孵化的技术要点 [] 菜棚改养肉鸡效益高 [] 产蛋鸡几种减蛋症的鉴别要点 [] 肉鸡为何要公母分群 [] 大棚蚕可与肉鸡套养 [] 蛋鸡补充光照四注意 [] 蛋鸡产蛋高峰期过后如何管理 [] 蛋鸡冬季保持高产技术要点 [] 蛋鸡多喂维生素危害大 [] 蛋鸡生殖性支气管炎 [] 冬季蛋鸡放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冬季蛋鸡高产应做到五要 [] 冬季鸡群补光技术 [] 冬季养鸡饲养管理要点 [] 冬季养鸡要“四注意” [] 冬季珍珠鸡的养殖 [] 多雨闷热防鸡组织滴虫病 []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防治 [] 防治笼养肉种鸡泄殖腔炎 [] 给产蛋鸡补钙有窍门 [] 观赏型斗鸡良种---漳州斗鸡 [] 规模养鸡要避开的误区 [] 贵妇鸡的养殖基本要求 [] 贵妇鸡养殖技术要点 [] 果园林地饲养优质鸡技术 [] 寒冷季节蛋鸡管理措施 [] 黑凤乌鸡的养殖技术 [] 土鸡常见病防治 [] 火鸡痘的诊断及预防 [] 鸡产蛋率低的有效解决方法 [] 鸡产蛋期注射油苗注意事项 [] 鸡球虫病:药物治疗要慎重 [] 鸡群啄癖的原因与防治 [] 鸡眼部病变原因多 [] 减少蛋鸡产蛋破损的方法 [] 健康鸡与病鸡识别法 [] 介绍两个硕大型优质特色地方鸡种 [] 介绍土鸡快速饲养技术 [] 净化鸡舍病原主要措施 [] 维扬麻鸡 [] 肉鸡舍夏季降温措施 []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 [] 笼养肉种鸡的防暑措施 [] 母鸡下怪蛋的原因及防治 [] 苜蓿干草粉喂鸡效益好 [] 清除鸡舍有害气体五法 [] 秋季蛋鸡选优去劣法简介 [] 秋季野外放养柴鸡七注意 [] 秋季咋饲养开产蛋鸡? []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技巧 [] 肉种鸡笼养管理的几点体会 [] 如何防止肉子鸡饲料浪费 [] 如何利用蔬菜大棚饲养肉鸡 [] 如何让放养鸡夏季多产蛋 [] 要育嫩雏鸡调好温湿度 [] 三种方法除鸡虱 [] 三种微量元素鸡料中不可少 [] 山地养鸡实用技术要点 [] 商品肉鸡夏季管理注意事项 [] 疏林草地放养土鸡技术要点 [] 饲料四诱因导致鸡腹泻 [] 早春怎样养好鸡 [] 引起蛋鸡腹泻原因探析 [] 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巧 [] 土鸡围林野养管理技术要点 [] 皖南土鸡生态放养技术 [] 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 乌鸡喂黑料药用价值高 [] 夏季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 夏季蛋鸡的营养调控 [] 夏季养鸡做好以下7点 [] 夏养山鸡的管理诀窍要点 [] 炎夏抱窝鸡,巧法能催醒 [] 养殖山鸡应注意的条件 [] 养鸡十五种新方法 [] 养鸡添加微生态制剂好 []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毕业论文

你是哪个学校的?同行呀~需要的话可以Q我~849547971

雉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雉鸡如何 饲养 与管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雉鸡的饮水技术 水分占雏鸡的60~70%,适量饮水直接关系到雏鸡新陈代谢、体温调节、消化吸收等等。同时,适时饮水还有利于开食。由此,初生雏开食前必先开水,一般安排在毛干后3h。饮水好坏,关系到肠胃蠕动、卵黄吸收、胎粪排出,直接关系到雏鸡饮食状况。首次供水,以温水为好,加入适量多维、抗生素、蔗糖更好。供水过程中,为了预防因长时间缺水造成暴饮问题出现。必须要不间断地供给饮水,且保证足量饮水器,摆放均匀。今后随着雏鸡日龄增加,饮水器可适量增加。如果用于立体笼育雏,开始前安排笼内饮水,1周后可训练笼外饮水。 雉鸡的开食技术 第一次吃食被称之为开食,具体时间的界定需根据雏鸡自身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初生雏鸡出壳后36h才具备消化功能。换句话说,过早开食严重影响雏鸡消化器官,对今后生长发育极其不利。而过晚采食的话,雏鸟体力消耗过大,身体严重虚弱,也会影响育成率。由此,开食时间多安排在出壳后24~36h。但是,在高温孵化条件下早出壳的雏鸡,由于出壳后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必须要尽早开食,24h内即可开食;而对于受低温孵化影响,出壳时间较晚,肚大吸收缓慢,最好安排在胎粪排尽再开食,36~48h内可开食。开食使用饲料,必须要求颗粒适中、新鲜全价、营养丰富。常用的有小米、碎玉米、碎小麦等等,可先将其用开水烫软,待膨胀后再行饲喂,或者是直接使用雏鸡混合料取代。早期可将饲料播撒在反光性强的硬纸板上,只要有一只鸡进行觅食,其余鸡只可学着觅食。同时,可尝试与料槽内进行喂食,训练雏鸡料槽采食的习惯。第一天饲喂2~3次,之后增加到5~6次,6周后逐渐过渡到4次。饲喂量少次多量,时间相对要固定下来,不要轻易进行变动。 关于饲喂量的确定,要根据鸡只耗料情况而定。研究证实,雏鸡1周龄耗料10g、2周龄耗料18g、3周龄耗料26g、4周龄耗料33g、5周龄耗料40g、6周龄耗料47g。而具体喂料量,还应根据吃尽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说同样的饲喂量,短时间内全部吃光,说明饲料可口,不要盲目添食,避免消化不良。如果同样的饲喂量,长时间内吃不尽,则应立即找出原因。可能是饲料变质,雏鸟不能适应;可能是雏鸟患病,正值潜伏期。总之,所有情况一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饲喂管理中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观察雏鸡的状况。雏鸡活强好动,爱吃食,食量每天都有增加,粪便成条状,灰绿色带一层白色。表明鸡舍温度、空气等各方面条件适宜,鸡群健康。如果发现鸡群分效不均,扎维、不爱动、怕冷、羽毛松乱,吃料量突然下降,有灰白色稀粪、绿色稀数、蛋清样强便或带血的粪便,有呼嚼声、打喷嚏及突然一声长音等,说明鸡舍温度不适或发生了疾病,应及时查找原因。 2,随时调整鸡群。随着雏鸡不断长大,鸡群要随时调整。要根据雏鸡大小、强弱和笼层等不断进行调整。发现离群闭眼呆立、羽毛蓬松不沾、翅膀下垂的病弱鸡要及时隔离、淘汰。 3,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在夏秋季节,要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水平。在冬春季节,要适当提高能量水平,以保证在有限的采食量中使雏鸡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 4,饲料颗粒的大小要适中。对雏鸡来说,饲料原料不能超过2mm,以保证雏鸡采食的是全价饲料。否则会因营养不平衡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育雏成活率。 5,在饲料中添加沙粒。对笼养鸡来说,添加沙粒可促进雏鸡消化。在2~3周龄时,可在饲料中掺入1%的清洁沙粒。 6,逐步实现脱温。随着雏鸡生长日龄的逐渐增加,雏鸡生长所需的温度要逐渐降低,直至实现脱温。雏鸡脱温要逐渐进行,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白天不给温,晚上给温度,一般在经过1周之后鸡群可逐渐适应外界温度,这样就可不再给温。 总之,脱温必须要逐步进行,切不可突然进行或者是忽然降温过低。否则雏鸡会因为温度低,怕冷相互拥挤,导致挤压致死或者是诱发呼吸道类疾病。 7,预防啄癖问题,日常养殖常引起啄癖的原因有多种——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租纤维含量过低和鸡的习性等等,都是日常笼用中最为常见的致病因。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除均衡营养、降低密度、减弱光照强度、改善通风外,还应该及早进断喙。 总之,育雏是对1~7周龄的幼雏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使之正常生长发育,确保以后有良好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雏鸡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与养鸡成败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如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和抗病力差、新陈代谢旺盛、雏鸡体内的水含量高等特点,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工作。 雉鸡的饲养要点 1.调控温度,适当通风和保温是育雏的关键。育雏室地面或育雏箱可垫上谷壳,并选用保温伞或红外线灯作热源。温度应掌握在:头三天以35℃为宜,以后每隔二天降一度,10天后视其情况灵活掌握。相对温度一般以65%为宜,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但要设挡风门,以防贼风进渗透。 2.及时开食,雏鸡出壳待羽毛干后,迅速移至育雏室或育雏箱。24小时后,应及时供水开食。开始时用高锰酸钾水喂,水温与室温相近。一周内用5%葡萄糖和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和喂,以后饲喂雏鸡饲料。最好根据山鸡不 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提供均衡营养的配方饲料。山鸡嗉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因此,饲喂食料要做到少量多次,每日每只需要标准配合料70~100克,并配以适量嫩青草或蔬菜。 雉鸡的饲养注意事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 措施 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 方法 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无论是饲养商品蛋鸡,还是饲养种鸡,都要经过育雏育成生产三个阶段。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雏鸡的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无论是饲养商品蛋鸡,还是饲养种鸡,都要经过育雏(0~6周龄)、育成(7~20周龄)、生产(20周龄以后)三个阶段。其中育雏阶段饲养管理的优劣尤为重要,不仅直接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还影响成年蛋鸡的生产性能。为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一)、雏鸡数量预定:

雏鸡数量一定要按照雏鸡舍大小进行预定。比如,有些养殖户的雏鸡舍与产蛋鸡舍不配套,雏鸡舍适合养2000羽,而产蛋舍可养到3000羽,为使产蛋舍占满笼位,就预定3000羽雏鸡,结果由于育雏密度过大,导致鸡群发育不整齐,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二)、进雏前检修、清扫和消毒:要在进雏前2周检修门窗、照明设施、堵好鼠洞、保证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又有适宜的光照。对整个鸡舍、鸡笼、用具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注意事项:1、对用过的鸡笼,水槽、料槽一定要清洗掉表面的有机物质,再进行消毒。

2、进行熏蒸消毒时要求室温在30℃左右,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熏蒸,并密闭24小时。进雏前1天通风。

二、雏鸡饲养管理

(一)、提供适宜温度保持适宜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可直接影响雏鸡体温的调节、运动、采食、饮水、休息、饲料的消化吸收及腹中剩余卵黄的吸收等生理环节。温度过高、过低均对雏鸡发育不利。进雏前几天,育雏温度要保持在33℃~35℃,以后随着雏鸡的生长,温度可逐渐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至4周龄后,可保持在21℃~23℃。

注意事项:1.温度表悬挂的位置和刻度必须准确:温度表使用前必须核对准确,悬挂在雏鸡背部上方3~5厘米,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准确反映舍内温度;温度表分布要均匀,不能只悬挂在取暖炉附近。

2、看鸡施温:即通过观察雏鸡的表现,正确控制育雏温度。不同品种和批次的雏鸡,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同一品种,体质差的要求温度偏高。所以要做到“看鸡施温”。具体方法为:①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饮水适量,粪便正常,睡觉分布均匀,身体舒展。②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开喘气.饮水频繁。③温度过低。雏鸡相互拥挤、扎堆,多数靠近热源。无食欲、更无饮欲。经常发生尖叫声。

(二)、适时通风换气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尤其冬季育雏,有些养殖户重保温轻通风,把鸡舍搞得密不透风。当育雏舍通风不良时,氨气浓度升高,使鸡的抵抗力减弱。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生长发育,故应适时通风。第1周雏鸡排泄较少,以保温为主,适当打开天窗即可;第2周以后雏鸡呼吸量和排粪量逐渐增多,需适当加大通风量,通风应安排在中午温度高时进行,通风之前将室温提高2~3℃;通风时注意不要形成“贼风”和“穿堂风”,以减少对雏鸡的刺激和危害。

(三)、提供适宜的光照光照在整个养鸡过程(特别是蛋鸡)中是至关重要.育雏期光照不足,则雏鸡觅食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光照度或光照时间过长.则易引起雏鸡的啄癖,因此适宜的光照在育雏阶段尤为重要。一般l~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每15平方米育雏舍用l盏40W的白炽灯悬挂于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即可。从第4天起,每天减少l小时光照.直到采用自光照;光照强度从第二周开始改为每15平方米育雏舍用1盏25W自炽灯。

(四)雏鸡饮水

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这样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尤其对长途运输的雏鸡,可有效补充运输途中所损失的水分。雏鸡到达前2小时,饮水器装1/3水,放入笼内,使雏鸡到达时饮水温度达25℃左右。雏鸡到达后,先饮水1~2小时再开食。注意观察饮水器水位,不可断水,每天换水次数不能少于3次,有条件的可用凉开水。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3%葡萄糖、恩诺沙星药物;添加物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每次配制后应让雏鸡在2小时左右饮完为宜,然后换成清水。

饮水量计算方法:一般春秋两季:给水量=投料量×2(即料水比为1:2)冬季:给水量=投料量×2~1(即料水比为1:2~1)夏季:给水量=投料量×3~5(即料水比为1:3~5)

(五)饲料和饲喂1、饲料:在育雏期间应饲喂营养平衡的颗粒饲料,根据体重达标情况,确定更换饲料时间。

2、饲喂方法:雏鸡先饮水2小时,再开始喂料。最初几天把饲料撒在报纸上或浅盘中,以便鸡群采食。5日龄后要换用小型料槽或料桶。饲喂时应依据“少给勤添”的原则,一般在15日龄前每3小时喂饲1次,以后每小时喂饲1次。每次喂饲的饲料量,雏鸡能在20~30分钟内吃完。喂多了会影响雏鸡食欲,并造成饲料被污染,喂的太少则雏鸡总的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3. 饲料用量的计算方法:10日龄以内的雏鸡:每只鸡的日用料量(克)=日龄数+2(克)11~20日龄雏鸡:每只鸡的日用料量(克)=日龄数+1(克)21~50日龄:每只鸡的日用料量(克)=日龄数(克)

51~150日龄:每只鸡的日用料量(克)=50+(日龄数-50)/2(克)

(六)断喙

一般断喙的最佳日龄为7~10日龄,断啄部位,上喙从尖端到鼻孔1/2处,下喙剪断1/3,俗称“地包天”。断喙注意事项:1、断喙前空料4小时,在前1天和后3天的饮水中加入金泰维或微囊聚合藻。2、断喙时使用电热断喙器。烧灼时间为秒,时间太短则会止血不完全。断喙时刀片须烧于593℃,刀片呈樱桃红色,方可进行操作。3、断喙后数天内,在料槽中加入较厚的饲料层,避免雏鸡啄空料槽使伤口感染。4、断喙后三天不要进行任何免疫,断喙前后3天不要进行支原体免疫。

5、非健康鸡群不可进行断喙。

浅谈蛋鸡饲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添加催情中草药许多中草药中含有促进畜禽新陈代谢、提高繁殖性能的有效成份,使用得当,可收到显着的经济效益。 方一:淫羊霍(10%)、巴戟。天(10%)、女贞子(10%)、益母草(8%)、月季花(3%)、补骨脂(10%)、党参(12%)、熟地(12%)当归(10%)、红枣(10%)、甘草 (5%);方二:淫羊霍(10%)、益母 草(8%)、肉苁蓉(10%)、枸杞 (8%)、菟丝子(8%)、杜仲(10%)、 黄芪(10%)、熟地(12%)、炒白术 (10%)、红枣(9%)、甘草(5%)。以 上配方分别研成粉末混匀备用。 在使用时,每次只需用其中一配方,添加量为2.5%。每次配 量不能过多,防止使用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造成浪费。 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仅为鸡生长发育所必需,而且也是维持繁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必须要满足鸡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才能使鸡保持最佳的繁殖性能,提高其产蛋量。 3加强饲养管理3.1 室温产蛋鸡最佳室温为15—22~C,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能保持最高产蛋率,如果室温低于13~C或高于27~C,产蛋量就明显下降。 3.2 湿度湿度要合适,以60%-70%为宜,湿度过大,尤其在炎夏,鸡体热散发受阻,严重影响产蛋量。 .3 光照通过大量饲养实践证明,产蛋期光照时间以16~18h/d为最好,无论其产蛋量、蛋的品质、蛋重、受精率、孵化率都能达到最佳状态。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 .4 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加强通风透气、防潮防霉,防止猫、犬、鼠等动物进入鸡舍。 .5 提供全价优质、适口性强的饲料在满足鸡对粗蛋白质(18%)、代谢能(11.51MJ/kg饲料)、Ca(3.5%)、P(0.8%)需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蛋氨酸(0.3%)、赖氨酸(0.7%)、缬氨酸(0.58%)的含量。 选留好产蛋鸡鸡产蛋性能如何,除了与品种有密切关系外,还与个体的外部形态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头部清秀、喙短细、脖子细长、背腰长而平直、腿较细长、两腿间距宽、泄殖腔外侧丰满、内侧湿润、尾较长的鸡产蛋性能好,产蛋率高。 炎热季节应采取的措施.1 日粮中补充能量在炎热季节,鸡采食量下降,摄人能量不足,从而影响产蛋率,因此,在夏季高温期间,日粮中增添2%左右的脂肪,可明显地提高产蛋率。 .2 剪羽鸡是一种无汗腺的动物,耐寒而不耐热,再加上羽毛保温性能好,体热不易散失,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造成热应激,使产蛋量下降,因此,在高温季节,将产蛋鸡胸、腹、大腿内侧、翅膀下面的羽毛全部剪短,只留1.5cm长,背、翼、尾羽则不剪,以保护机体,产蛋量可提高12%左右。 3 添加碳酸氢钠高温季节,鸡通过热喘息呼出大量的CO,,体内碱贮减少,不利于蛋壳的形成,在日粮中添加0.5%的碳酸氢钠,产蛋量可明显提高。 .4 添加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有助于热平衡,日粮中添加0.05%,有助于散热和增加产蛋量。 .5 添加杆菌肽锌杆菌肽锌是一种较好的热应激缓解剂,日粮中添加0.002%,鸡采食量增加,产蛋量、饲料报酬率明显提高。 力口喂饲料添加剂在特定的情况下,添加下列添加剂有较好的效果。 .1 添加艾叶艾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叶绿素和生长素等。饲料中添加2%,产蛋率可提高5%。 .2 添加松针粉松针粉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VE和胡萝卜素、植物激素和杀菌素、微量元素Pe、Cu、Zn、Mn、Co等,能促进生长发育,鸡料中添加5%,仔鸡成活率可提高5%,蛋鸡可提高产蛋率12%。 .3 添加大蒜大蒜中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A、B、C以及Ca、P、Fe、大蒜辣素,能增加食欲,提高消化能力。在日粮中添加2%,雏鸡成活率可提高8%,蛋鸡产蛋率可提高5%。 .4 添加麦饭石麦饭石含有多种对鸡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多种酶促反应,能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蛋鸡料中添加5%,产蛋率可提高10%左右。 .5 添加沸石沸石是包括一系列含水的钙、钠、钡、钾的铅硅酸盐矿物,含有镁、锰、铁、铜、硒等30多种元素,其中氟化硅占60%,在体内可能具有多种生物酶的催化作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价值,还可延缓饲料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饲料中添加2%,产蛋率可提高10%左右。 .6 添加海带粉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化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的活性物质,饲料中添加3%,产蛋率可提高7%。同时受精率、孵化率均有提高。 .7 加喂色氨酸在蛋鸡基础日粮中加500mg/kg的色氨酸,产蛋率可提高9%,日产蛋量增加5.5g,而且在53周龄后的产蛋量仍有提高。 .8 补充维生素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缓解蛋鸡的热应激和增加采食量,使产蛋量提高10%,破壳率降低1.5%。 .9 加喂胆碱胆碱是一种维生素制剂,属B族维生素,饲料中添加0.05%,产蛋量可明显增加。 .10 加喂蜂蜜添加量为16/天·只,用水稀释分早晚两次拌料饲喂;加3%羽毛粉;加2%向日葵盘粉;加3%~5%花生壳粉;加7%煮熟的菜饼均可提高产蛋率。 产蛋期忌服药物磺胺类药物:一是产生耐药性,二是时间长对机体有毒害作用,尤其是对肾脏的毒害作用明显,据报道,产蛋鸡连续使用3d磺胺类药物,产蛋量明显下降。 呋喃类药物:该药具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 金霉素:该药被吸收后,能与血中的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排出体外,因而阻碍了蛋壳的合成,使鸡群的产蛋量下降。 氨茶碱:本品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以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的哮喘,但应用于蛋鸡群后,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 丙酸睾丸素、甲基睾丸素:此两种药属雄性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机体内分泌紊乱而影响产蛋。 拟胆碱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均可影响子宫肌的机能而使产蛋提前,造成产蛋周期异常,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等。 乳糖:鸡对乳糖耐受性较差,尤其产蛋鸡更为敏感。 其他药物:某些球虫药,如克球粉、球虫王,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使用不合理,也会影响产蛋率。

关于肉鸡或者鸡养殖的相关研究文献:八种特种蛋鸡饲喂技术 [] 倍蒂纳火鸡孵化的技术要点 [] 菜棚改养肉鸡效益高 [] 产蛋鸡几种减蛋症的鉴别要点 [] 肉鸡为何要公母分群 [] 大棚蚕可与肉鸡套养 [] 蛋鸡补充光照四注意 [] 蛋鸡产蛋高峰期过后如何管理 [] 蛋鸡冬季保持高产技术要点 [] 蛋鸡多喂维生素危害大 [] 蛋鸡生殖性支气管炎 [] 冬季蛋鸡放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冬季蛋鸡高产应做到五要 [] 冬季鸡群补光技术 [] 冬季养鸡饲养管理要点 [] 冬季养鸡要“四注意” [] 冬季珍珠鸡的养殖 [] 多雨闷热防鸡组织滴虫病 []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防治 [] 防治笼养肉种鸡泄殖腔炎 [] 给产蛋鸡补钙有窍门 [] 观赏型斗鸡良种---漳州斗鸡 [] 规模养鸡要避开的误区 [] 贵妇鸡的养殖基本要求 [] 贵妇鸡养殖技术要点 [] 果园林地饲养优质鸡技术 [] 寒冷季节蛋鸡管理措施 [] 黑凤乌鸡的养殖技术 [] 土鸡常见病防治 [] 火鸡痘的诊断及预防 [] 鸡产蛋率低的有效解决方法 [] 鸡产蛋期注射油苗注意事项 [] 鸡球虫病:药物治疗要慎重 [] 鸡群啄癖的原因与防治 [] 鸡眼部病变原因多 [] 减少蛋鸡产蛋破损的方法 [] 健康鸡与病鸡识别法 [] 介绍两个硕大型优质特色地方鸡种 [] 介绍土鸡快速饲养技术 [] 净化鸡舍病原主要措施 [] 维扬麻鸡 [] 肉鸡舍夏季降温措施 []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 [] 笼养肉种鸡的防暑措施 [] 母鸡下怪蛋的原因及防治 [] 苜蓿干草粉喂鸡效益好 [] 清除鸡舍有害气体五法 [] 秋季蛋鸡选优去劣法简介 [] 秋季野外放养柴鸡七注意 [] 秋季咋饲养开产蛋鸡? []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技巧 [] 肉种鸡笼养管理的几点体会 [] 如何防止肉子鸡饲料浪费 [] 如何利用蔬菜大棚饲养肉鸡 [] 如何让放养鸡夏季多产蛋 [] 要育嫩雏鸡调好温湿度 [] 三种方法除鸡虱 [] 三种微量元素鸡料中不可少 [] 山地养鸡实用技术要点 [] 商品肉鸡夏季管理注意事项 [] 疏林草地放养土鸡技术要点 [] 饲料四诱因导致鸡腹泻 [] 早春怎样养好鸡 [] 引起蛋鸡腹泻原因探析 [] 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巧 [] 土鸡围林野养管理技术要点 [] 皖南土鸡生态放养技术 [] 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 乌鸡喂黑料药用价值高 [] 夏季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 夏季蛋鸡的营养调控 [] 夏季养鸡做好以下7点 [] 夏养山鸡的管理诀窍要点 [] 炎夏抱窝鸡,巧法能催醒 [] 养殖山鸡应注意的条件 [] 养鸡十五种新方法 [] 养鸡添加微生态制剂好 []

饲养配种母猪的毕业论文

提高母猪受胎率,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母猪方面考虑:1、饲养管理方面,要保持母猪7-8成膘,饲喂蛋白全价、氨基酸平衡的蛋白饲料,补充足够的与生殖有关的维生素A、E,生物素,叶酸,胆碱等。加强母猪的运动,采用小群体,低密度饲养,每头猪占地面积不低于²,每栏不超过6头,且同栏猪个体不能相差太大。母猪达到8-9月龄,体重达到100kg以上开始配种。2、对于后备母猪,在将要配种前的一个月,用公猪诱情,即每天与公猪接触10分钟,可设围栏,或直接与公猪接触让公猪追逐母猪,这样可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这一点国外有报道。3、适时配种:在发情过程中,等到母猪出现压背反应时在配种,并且采用重复配种方式。从公猪方面考虑:公猪性欲旺盛,体质健壮,膘情适中,能够提供合格的精液。总之,要从多方面考虑。

猪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不仅对养猪业发展有所影响,也关系著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对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摘 要]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并且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上病毒的猪很快就会出现发热以及上呼吸道发炎的症状。近几年,甲型流感疫情更是成为了猪流感中的一个典型,成为了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猪流感对猪的养殖和猪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猪流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猪流感发病的情况,简要谈谈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猪流感 特点 防治 1 猪流感的主要情况 要想做好猪流感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猪流感这种急性的传染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猪流感的特点、症状以及病理的情况下,才能对猪流感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流行特点 猪流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行的范围广。无论哪个品种、哪个性别、哪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并且无论哪个季节都可能爆发猪流感,只是在晚秋在早春这一时间段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病猪和康复猪是猪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的途径很广,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虽然说猪流感一般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是大范围的感染情况,还是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临床症状 猪流感在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病急,传播快。通常只有发现猪群中有猪感染上了猪流感,在1到2天内,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就会爆发。猪在感染猪流感之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弱、体温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等情况,甚至还会因为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无法站立起来。但是猪流感的病程比较短,只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通常发病后7天之内猪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就很可能引起死亡的现象。妊娠期的母猪抵抗力一般比较弱,如果感染上了猪流感就极易由于胎盘的感染造成流产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母猪的死亡。即便是母猪没有流产或者死亡,最终产下的猪仔即使不是木乃伊胎,也会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发育不良的情况。 病理变化 感染上猪流感的猪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那些症状,是因为猪的身体内部由于感染猪流感出现了病理变化。感染猪流感之后猪的呼吸道会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并且会附有粘稠的液体。胸腔内部也会积蓄过多的有纤维素样的浆液。心叶、肺脏尖叶等的背部和基底部还会呈现为紫红色,并且变得坚实、塌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围的肺组织反而呈现出苍白气肿的状态,器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分明。不仅如此,染病的猪的胃肠还会出现卡他性炎症。 2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预防措施 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 想要降低猪感染猪流感的机率,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猪的抵抗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要想提高猪的抵抗力,主要应该通过对猪进行的精心、科学的饲养。首先,要保证猪饲料干净,未被污染,其次还要注意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生长所需要能量和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要注意猪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其对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抓好猪舍保温 猪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其健康成长需要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为了不打破猪内外体温的平衡,提高猪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阴冷潮溼、或者多变的猪舍环境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降低猪的抵抗力,提高猪患上猪流感的可能性。 坚持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健康成长。坚持让猪每天都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运动的度,切记不可太过,例如不能让猪户进行快跑,更不能让猪因为运动而出大汗。 带猪喷雾消毒 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感病毒对猪的威胁,需要有计划的定时的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特别是在晚秋到早春这段疫情高发的季节更是要加强喷雾消毒工作。除了每周必须进行的一次定期消毒之外,每天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2次到3次的紧急消毒。消毒使用的喷雾容易通常是的醋酸溶液。 及时隔离病猪 正如前面所说猪流感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了猪流感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猪流感病毒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进行隔离。另外在其他养猪户的猪出现了猪流感的情况下,养猪户应该要及时的保护和封闭好自家的猪,尽量减少无关人员之间的往来,以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猪的疫病比较轻的情况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果猪仅仅出现打喷嚏、流涕或者轻微的咳嗽等症状,采取脱敏治疗的方法基本是就能够控制住疫病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是对猪进行维生素C的补给,从而维持猪体的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补给的量为每次10到20毫克,每日一到两次。 抗病毒治疗 当猪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脱敏治疗已经很难控制疫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猪食用的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也可以在猪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克毒金刚。若在猪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则其比例应该为到,并且需要每天饲喂三次,连续饲喂三天。若是使用克毒金刚兑饮用水的方法则应该按照100g克毒金刚兑250kg水的比例,需要让猪连续自由饮用3到5天。还可以按照克毒金刚100g,水400kg,饲料200kg的比例进行拌料,用拌料对猪连续进行3到5天的饲喂。如果猪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3%的安乃近的注射,注射量根据猪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每千克对应30毫克的剂量,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于猪流感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将25g的杏仁、麻黄、甘草,50g的生石膏、桑皮、知母,混合起来进行研磨之后,新增到饲料中对猪进行喂养,用量为每日60g,连续喂养3天。与此同时还需要取葛根、大青叶、绿豆、贯众各150g煎水之后让猪引用。 总而言之,猪流感作为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猪的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猪流感的防治,极有可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猪流感的病例和特点,总结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技术,对于猪的养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纯,朱萍.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资讯,2012,02:81-82. [2]上官新乐. 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防治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12,21:27. [3]张仕权.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中国猪业,2009,07:51 篇2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也在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新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养猪业,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猪的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养猪场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种猪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疾病种类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对种猪养殖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这些疾病提出一系列防御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面板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炼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新增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面板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面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面板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面板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面板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记者 熊昌彪. 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体系[N]. 中国医药报,2011-03-08B01. [2]姜学良,江希玲,姜学武.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13,01:24-27.

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养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摘 要】泌乳期是母猪饲养的一个关键时期,泌乳母猪的任务很重,除了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外,每天还要为仔猪提供5~8kg的猪乳,因此,做好泌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泌乳期母猪的养殖,应从能量与营养、猪场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母猪;泌乳期;饲养管理

1 能量与营养

能量与营养是泌乳母猪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泌乳期母猪除了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需要消耗正常能量外,合成和分泌乳汁还需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泌乳母猪在此阶段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泌乳期母猪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能量

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需要维持的能量比空怀期要多5%~10%。母猪每千克乳中含的消化能,猪利用消化能转换为产乳净能的利用率约为60%,所以每千克猪乳需消化能。据试验,使用每千克含消化能的饲料,对哺育5头仔猪的母猪可供应4kg,一窝仔猪超过5头时,每增加1头,需增加饲喂量。

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母猪,母猪每天的能量需要应根据母猪的体重、窝产仔数和仔猪的生长率而决定。如体重为的母猪带12头小猪,每头小猪日增重240g,则其需要含的日粮。

蛋白质

母猪在泌乳期维持泌乳量的营养需要量很高,其中蛋白质摄入量对泌乳性能极为关键。从母猪泌乳性能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从增加到时,相应地,赖氨酸也从增加到时,母猪的泌乳量均呈线性增加,以18%的蛋白质和的赖氨酸水平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摄入低蛋白日粮的母猪,其泌乳期间体蛋白损失增加;而泌乳期间摄入高蛋白日粮的母猪,其体蛋白损失减少,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乳中蛋白质的水平也相应升高。

维生素和矿物质

研究表明,随饲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添加量的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含量就会随之增加。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会丢失大量的铁,尤其是高产母猪,常表现出临界缺铁性贫血状态,这不但影响其健康,而且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有机铁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且不会引起矿物质间的拮抗作用,因此,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有机铁不但能有效缓解高产母猪的缺铁状态,而且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提高体内新陈代谢的速率,改善了饲料利用率。另外,饲料中Ca、p的比例不当也会影响泌乳母猪的泌乳量。

2 饲养管理

在泌乳期,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泌乳母猪的生长和发育起到极大的作用,可以使泌乳母猪更健康,能极大地提高其生产效率,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创造舒适的环境

在泌乳期应保持猪舍安静、清洁、干燥。除每天清扫猪栏和冲洗排污道外, 还要坚持每2~3d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

掌握投料量

产后不宜喂料太多, 经3~5d后逐渐增加投料量, 至产后一周,母猪的采食和消化恢复正常后可放开饲喂。工厂化猪场,在35日龄断奶条件下,产后10~20d时,日喂量应达~5kg,20~30d 泌乳盛期应达到~6kg,30~35d后应逐渐降到5kg左右,断奶后应据膘情酌减投料量。

饲喂次数

以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的6时、10时、14时和22时。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每次喂量不宜太大。此外,饲喂时应该将前一次吃剩的饲料清理干净,避免饲料的累积与败坏。

运动

在饲养管理中,要使母猪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增强母猪的体质,提高其泌乳力。

饮水

哺乳母猪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呈线性相关,若其饮水量增加,它的采食量也会明显增加。若母猪的饮水量不足,则会导致母猪便秘,进而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的概率增加。另外,环境温度太高时要适当降低饮水的温度。

3 疾病预防

做好泌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极其重要。泌乳母猪常见的疾病有乳房炎、产褥热、产后无奶或少奶、产后瘫痪等疾病。

乳房炎

一种表现为乳房肿胀、体温上升、乳汁停止分泌,该情况多出现于分娩之后,主要因精料过多且缺乏青绿饲料引起便秘、难产、发高烧等疾病而引起乳房炎;另一种表现为部分乳房肿胀,主要是因为哺乳期仔猪中途死亡,个别乳房没有仔猪吮乳,或猪断奶过急,导致个别乳房肿胀,乳头损伤,使得细菌侵入而引起乳房炎。

在母猪分娩前急剧减料是预防乳房炎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在母猪产前和产后日粮中添加药物,增加其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猪栏地面平整和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栏舍,在母猪产仔前后及哺乳期,每天使用新洁尔灭液擦洗乳房和乳头;仔猪出生后剪平犬齿,以防咬伤母猪乳房。

产褥热

母猪一般于产后感染,染病时体温上升到41℃、全身痉挛、停止泌乳,该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该病的症状是: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不愿行动或步行不稳,痉挛而出粗气,大便稍干,奶少或无奶,有的患畜从阴门中流出有臭味的污红色液体。为预防此病的发生,母猪产前要减少饲料喂量,分娩前最初几天只喂一些轻泻性饲料以减轻母猪消化道的负担。

产后无奶或少奶

病因:母猪妊娠期内饲料管理不善,特别是妊娠后期饲料水平太低,母猪消瘦,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年老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营养不足;母猪妊娠期间喂给大量糖水饲料,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不足;母猪过胖,内分泌失调;母猪体质差,产圈未消毒,分娩时容易产生产道和子宫感染。

防治:妊娠期母猪应多喂给青绿多汁饲料,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分供给;饲料不宜过精过细,使分娩母猪达八九成膘即可;进入产房前一周,用渐减法使饲料给量降至哺乳日粮的1/3~1/4;产后3~5d内用渐增法恢复哺乳母猪的饲料给量,每天不得少于1kg豆饼;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仔猪出生后剪牙,固定奶头,并加强乳房按摩。

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为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同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的猪都有发病的可能。

预防:改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和补充矿物质饲料,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并多垫清洁干草,每天人工翻身2~3次,加强产前运动,给予充足的光照。

4 小结

在泌乳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问题来临或者即将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在能量与营养上,调节饲料成分,满足泌乳母猪对能量与营养的需要;在饲养管理中,做好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尽量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在疾病预防中,尽量避免泌乳母猪的常见疾病,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只要我们对能预见的各种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就能使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

[摘 要] 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三元杂交猪具有生产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饲料报酬率高等特点。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本文就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三元杂交猪 饲养 饲料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52-01

一、 三元杂交猪的主要优点

三元杂交猪可以充分发挥上一代种猪的高繁殖性能、高瘦肉率和快速生长特性。一是瘦肉率高。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瘦肉率一般为60%-67%,而普通猪瘦肉率一般为50%左右。二是饲料报酬高。从我市的实际饲喂效果看,每头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25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2. 5:1,而普通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32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3. 2:10三是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二、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措施

1.品种血缘组合需科学

三元杂交猪的品种血缘组合对其屠宰率、瘦肉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三元杂交猪的培育必需科技规范、严格管理。父母系的血缘要清楚明白、必需有特定的标记及资料,以为日后的考察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当前农户饲养比较理想的品种是长大梅等“两洋一土”的组合。因该组合含有25%本地猪血缘,平均日增重可达到克,瘦肉率61%以上,其对本地环境及气候也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性能。

2.选择早期生长发育良好的苗猪

苗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与其后期的增重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当苗猪在45日龄的体重 能够达到公斤以上就标志着该苗猪其成长发育良好。所以只要在胎儿期、哺乳期中的仔猪一旦生长发育良好,如此到仔猪的育肥期其日增重、料重比等生产性能就会达到理想标准。如果对苗猪的日龄无从知道,可通过观察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来判定。当苗猪在20-25公斤左右,而母猪阴户或公猪睾丸都还没有萌发,则意味着仔猪的生长日龄短,生长发育良好;反之则生长受阻;因为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受饲养日龄影响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3.在饲养管理上,坚持“四改”

一改,将饲喂单一料改为配合料(也就是混合料)。

二改,将熟料改为生喂。除开马铃薯、生豆饼粕等,其他都应生喂。

三改,将稀喂改为湿拌喂或者干喂。

四改,将“吊架子”改为直线育肥(也就是“一条龙”)。而所谓的“吊架子”就是在生长育肥猪的中期,以青粗料为主拖架子到后期加料催肥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架子猪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原因就在架子猪在此阶段中肌肉生长是最快的,“吊架子”造成营养不足,肌肉没有充分生长,等到后期加料后脂肪沉积量过多了,最终就会使肉猪的瘦肉率大大的降低。因此,饲养杂交猪应该采用直线育肥方式,即是从仔猪断奶开始直到肥猪出栏,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饲养方式及标准,全期用配、混合料饲喂。通过此种饲养方式能使肥猪增重快,肥育期短,周转快,出栏率高,饲料利用率及屠宰率也会相对提高,但需精料较多。

4.喂养饲料的合理选择

猪体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进行科学喂养。瘦肉猪体重在40-60公斤以前,主要是长肌肉骨骼为主,可喂干全价颗粒料或湿拌料。如自配全价饲料,配方可用:玉米、豆饼(粕)15%、米糠15%、大麦15%、钙粉、酵母粉2%、食盐、添加剂,充分拌匀,让猪自由采食并给以饮水。猪体重60公斤以后以沉积脂肪为主,此阶段要限制采食量,每次吃到8成饱即可,也可适量搭配一些低能量饲料,使饲料所含能量减少,既节约饲料,又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

5.搞好饲养生态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由于三元猪外血占的比重大、生长强度高,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较为强烈,影响到其正常生长,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甚至可能会造成死亡。如当猪处于高温环境中,其食欲就会相对下降,增重缓慢;当猪处于低温环境中,则会使猪的营养消耗增多;当空气中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周围噪音严重,都容易使猪群难以平静,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咬尾、咬耳、打架等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所以饲养期间一定要保持猪舍的冬暖夏凉、尽量减少噪音、通风透气、密度适宜,才能使猪群健康。

6.筛选最优杂交组合,搞好制种程序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但是,不同的组合,杂种优势不一样。一定要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找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最优组合。同时,杂交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应有一定的制种程序。一般说来,第一轮 杂交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的品种;第二父本,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一定要高。在我市,普遍用长白猪做第一父本;第二父本,一般都选择杜洛克,从而生产 出杜×长(大)×本三元瘦肉型商品猪。

7.适时出栏

三元猪一般在80-90公斤时屠宰为好,因为这时猪的瘦肉率、屠宰重、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综合经济指标达到较为理想水平,是最佳宰杀上市时间。提早出栏,肉猪尚未长成就屠杀是个损失,过迟出栏则一来多消耗饲料,二来肥肉大幅增加,肥猪卖不出好价钱,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掌握好适时屠宰上市。

结束语

总之,三元杂交猪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只要认真负责、精心管理、细心观察、科学饲喂,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泉.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测定[J].当代畜牧.2010(07)

[2]胡印夫,于存洋,王连峰,姜福龙,呼新平.农户饲养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注意事项[J].现代畜牧兽医.2007(01)

[3]徐彦祥.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的生产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00(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